'明知道宦官的恐怖,為何唐朝德宗皇帝還把兵權交給宦官?'

"

提起宦官,大家都對明朝的太監“九千歲”魏忠賢比較熟悉,很多人也都認為他已經把宦官做到極致了。而明朝的太監們的名號一個比一個大。比如剛才說的“九千歲”,還有就是“立皇帝”劉瑾。總之,看上去還是相當能唬唬人的。不過,和唐朝的太監相比,明朝的太監們除了外號比較響亮一點之外真的是弱爆了,不值得一提。因為唐朝太監們做過曾經做過五件事,而這五件事明朝的“九千歲、立皇帝”們打死他們也不敢做其中的任何一件事。這五件事就是做宰相、當王爺、立天子、屠百官(不問緣由大規模縱兵屠殺)、殺皇帝。那麼,唐朝的宦官們為何如此強勢呢?

"

提起宦官,大家都對明朝的太監“九千歲”魏忠賢比較熟悉,很多人也都認為他已經把宦官做到極致了。而明朝的太監們的名號一個比一個大。比如剛才說的“九千歲”,還有就是“立皇帝”劉瑾。總之,看上去還是相當能唬唬人的。不過,和唐朝的太監相比,明朝的太監們除了外號比較響亮一點之外真的是弱爆了,不值得一提。因為唐朝太監們做過曾經做過五件事,而這五件事明朝的“九千歲、立皇帝”們打死他們也不敢做其中的任何一件事。這五件事就是做宰相、當王爺、立天子、屠百官(不問緣由大規模縱兵屠殺)、殺皇帝。那麼,唐朝的宦官們為何如此強勢呢?

明知道宦官的恐怖,為何唐朝德宗皇帝還把兵權交給宦官?

李輔國

筆者認為唐朝太監這麼得勢的原因無它,主要還是掌握著禁軍的兵權。安史之亂之後,唐肅宗身邊的太監李輔國一路鞍前馬後,不但如此,他擁立肅宗登上登基。這可立下了是擁立之功啊,而且和皇帝關係不錯,皇帝逃命這一路上忠心耿耿,肅宗皇帝用著也舒心,就把他封為了元帥府行軍司馬。從此,李輔國一直掌管禁軍軍權。唐肅宗死後,李輔國擁立憑藉兵權擁立代宗登基,殺死了越王,還間接的殺死張皇后(囚禁張皇后),擁有定策之功。從此官運亨通,曾做到中書令,封郡王,中書令相當於宰相。不但做了宰相,還當了王爺,絕對是宦官中的勵志典範。李輔國及其囂張,曾對唐代宗說道,“大家但內裡坐,外事聽老奴處決”。終於,唐代宗忍無可忍,設計將李輔國奪權,然後派人暗殺。一代權監李輔國倒下了,可是接下來程元振、魚朝恩前赴後繼,紛紛掌握兵權,威脅皇帝地位,屠害忠良,唐代宗雖然一個個的都設計除掉了,可宦官的威脅卻讓他背後一陣陣發涼,之後,他把兵權從宦官手中收回。

"

提起宦官,大家都對明朝的太監“九千歲”魏忠賢比較熟悉,很多人也都認為他已經把宦官做到極致了。而明朝的太監們的名號一個比一個大。比如剛才說的“九千歲”,還有就是“立皇帝”劉瑾。總之,看上去還是相當能唬唬人的。不過,和唐朝的太監相比,明朝的太監們除了外號比較響亮一點之外真的是弱爆了,不值得一提。因為唐朝太監們做過曾經做過五件事,而這五件事明朝的“九千歲、立皇帝”們打死他們也不敢做其中的任何一件事。這五件事就是做宰相、當王爺、立天子、屠百官(不問緣由大規模縱兵屠殺)、殺皇帝。那麼,唐朝的宦官們為何如此強勢呢?

明知道宦官的恐怖,為何唐朝德宗皇帝還把兵權交給宦官?

李輔國

筆者認為唐朝太監這麼得勢的原因無它,主要還是掌握著禁軍的兵權。安史之亂之後,唐肅宗身邊的太監李輔國一路鞍前馬後,不但如此,他擁立肅宗登上登基。這可立下了是擁立之功啊,而且和皇帝關係不錯,皇帝逃命這一路上忠心耿耿,肅宗皇帝用著也舒心,就把他封為了元帥府行軍司馬。從此,李輔國一直掌管禁軍軍權。唐肅宗死後,李輔國擁立憑藉兵權擁立代宗登基,殺死了越王,還間接的殺死張皇后(囚禁張皇后),擁有定策之功。從此官運亨通,曾做到中書令,封郡王,中書令相當於宰相。不但做了宰相,還當了王爺,絕對是宦官中的勵志典範。李輔國及其囂張,曾對唐代宗說道,“大家但內裡坐,外事聽老奴處決”。終於,唐代宗忍無可忍,設計將李輔國奪權,然後派人暗殺。一代權監李輔國倒下了,可是接下來程元振、魚朝恩前赴後繼,紛紛掌握兵權,威脅皇帝地位,屠害忠良,唐代宗雖然一個個的都設計除掉了,可宦官的威脅卻讓他背後一陣陣發涼,之後,他把兵權從宦官手中收回。

明知道宦官的恐怖,為何唐朝德宗皇帝還把兵權交給宦官?

唐代宗

唐德宗即位後,前面幾個當權宦官留下的恐怖陰影一直歷歷在目。所以上臺後的唐德宗前期勵精圖治,招賢若渴,抑制宦官。可是執政的後期卻更加重用宦官,把天子禁軍神測軍權全部交給宦官,是什麼原因讓唐德宗前後反差如此之大呢?原來,這要從一場軍事政變說起。說起了這場軍事政變,還得從安史之亂說起,安史之亂後,河北三鎮僅僅是名義上歸屬於中央,實際並未歸順中央。唐德宗皇帝登基後,一向自視甚高的唐德宗決定削平河北三鎮。於是開始調兵遣將。

戰爭初期因為唐朝中央政府早有準備,加上河北藩鎮有些內部矛盾,所以接連打了一些勝仗,但是由於德宗皇帝不會識人加上分封不均,導致戰場形勢急轉直下。接下來雙方進入了相持階段,中央朝廷兵力捉襟見肘,經過決議,決定調集涇原軍參與平叛。

"

提起宦官,大家都對明朝的太監“九千歲”魏忠賢比較熟悉,很多人也都認為他已經把宦官做到極致了。而明朝的太監們的名號一個比一個大。比如剛才說的“九千歲”,還有就是“立皇帝”劉瑾。總之,看上去還是相當能唬唬人的。不過,和唐朝的太監相比,明朝的太監們除了外號比較響亮一點之外真的是弱爆了,不值得一提。因為唐朝太監們做過曾經做過五件事,而這五件事明朝的“九千歲、立皇帝”們打死他們也不敢做其中的任何一件事。這五件事就是做宰相、當王爺、立天子、屠百官(不問緣由大規模縱兵屠殺)、殺皇帝。那麼,唐朝的宦官們為何如此強勢呢?

明知道宦官的恐怖,為何唐朝德宗皇帝還把兵權交給宦官?

李輔國

筆者認為唐朝太監這麼得勢的原因無它,主要還是掌握著禁軍的兵權。安史之亂之後,唐肅宗身邊的太監李輔國一路鞍前馬後,不但如此,他擁立肅宗登上登基。這可立下了是擁立之功啊,而且和皇帝關係不錯,皇帝逃命這一路上忠心耿耿,肅宗皇帝用著也舒心,就把他封為了元帥府行軍司馬。從此,李輔國一直掌管禁軍軍權。唐肅宗死後,李輔國擁立憑藉兵權擁立代宗登基,殺死了越王,還間接的殺死張皇后(囚禁張皇后),擁有定策之功。從此官運亨通,曾做到中書令,封郡王,中書令相當於宰相。不但做了宰相,還當了王爺,絕對是宦官中的勵志典範。李輔國及其囂張,曾對唐代宗說道,“大家但內裡坐,外事聽老奴處決”。終於,唐代宗忍無可忍,設計將李輔國奪權,然後派人暗殺。一代權監李輔國倒下了,可是接下來程元振、魚朝恩前赴後繼,紛紛掌握兵權,威脅皇帝地位,屠害忠良,唐代宗雖然一個個的都設計除掉了,可宦官的威脅卻讓他背後一陣陣發涼,之後,他把兵權從宦官手中收回。

明知道宦官的恐怖,為何唐朝德宗皇帝還把兵權交給宦官?

唐代宗

唐德宗即位後,前面幾個當權宦官留下的恐怖陰影一直歷歷在目。所以上臺後的唐德宗前期勵精圖治,招賢若渴,抑制宦官。可是執政的後期卻更加重用宦官,把天子禁軍神測軍權全部交給宦官,是什麼原因讓唐德宗前後反差如此之大呢?原來,這要從一場軍事政變說起。說起了這場軍事政變,還得從安史之亂說起,安史之亂後,河北三鎮僅僅是名義上歸屬於中央,實際並未歸順中央。唐德宗皇帝登基後,一向自視甚高的唐德宗決定削平河北三鎮。於是開始調兵遣將。

戰爭初期因為唐朝中央政府早有準備,加上河北藩鎮有些內部矛盾,所以接連打了一些勝仗,但是由於德宗皇帝不會識人加上分封不均,導致戰場形勢急轉直下。接下來雙方進入了相持階段,中央朝廷兵力捉襟見肘,經過決議,決定調集涇原軍參與平叛。

明知道宦官的恐怖,為何唐朝德宗皇帝還把兵權交給宦官?

唐德宗

涇原的軍隊立即響應唐朝中央號召。日夜兼程趕往長安。仔細一看,在人群中,有很多孩子模樣的人。其實,涇原的這些軍隊們也是耍了個小心眼。唐朝有規定,藩鎮軍隊幫助中央平叛,軍餉由中央負擔,除了中央軍餉外,藩鎮本地的軍餉照發不誤。(上優恤士卒,每出境,加給酒肉,本道糧仍給其家——《資治通鑑》)帶著這群孩子上戰場,一來可以吃些好的,而二來也給家裡少點負擔,少兩張嘴,家裡的軍糧一點不少,何樂而不為呢。況且這次途經長安,大家認為天子是富有且慷慨的,所有人都認為可以得到很多賞賜。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將士們為了封賞,忍者嚴寒、大雨,急速趕到了長安,結果到了長安傻眼了,接待他們的不是賞賜、不是酒肉。而是帶著糙米的飯,還有那點可憐青菜。(為糲菜啖)。傷自尊了,徹底傷自尊了。士兵們怒氣衝衝的說道,我們馬上就要死於敵人的手中,竟然吃不飽(吾輩將死於敵,而食不飽)。說罷,就踢翻了所有的飯菜。至此,涇原軍譁變。雖然唐德宗對待士兵確實不太地道,但是說造反就造反也恰恰證明了當時唐軍內部很不穩定,諸藩鎮各懷鬼胎,一但覺得受辱,就會來個兵變

在宮中的德宗摸清情況後,出了個昏招,先是給士兵沒人兩匹布帛,結果士兵直接把送布匹的宦官射死。這時,士兵要的說法,而不是事後諸葛亮似的送東西。德宗不清楚這點,繼續又給士兵送二十車財帛。軍人已經譁變,人都殺了,豈是送點錢就行的了。意識到形式無法控制,唐德宗慌忙召集禁軍,可是當德宗召集禁軍是,可憐的德宗發現哪有什麼禁軍啊,出了宦官竇文場和霍仙鳴有200人之外其餘什麼都沒有了。可是德宗一直有給禁軍發工資啊,為什麼禁軍見不到了?原來這一切都是當時的神策軍使白志貞搗的鬼,神策軍東征時死了不少人,結果白志貞隱瞞不報,然後招了一些富家子弟,這些富家子弟給白志貞行賄,按月吃軍餉,點個名之後繼續回坊市該做買賣做買賣,該花天酒地的花天酒地。可恨的白志貞,,開了一個很不好的頭。

唐德宗現在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得了,跑吧,再不跑必死無疑了。於是唐德宗在眾宦官的護衛下逃跑到了奉天(今陝西乾縣)。在奉天,宦官們一直緊緊的保護著皇帝(關於奉天保衛戰因為篇幅有限,有機會筆者會單開著專題講下)。

涇原兵變平定後,當唐德宗回到長安時,往事不堪回首。這麼多天來唐德宗終於知道了一件事,還是宦官靠譜啊。至此,唐德宗把神策軍(禁軍)軍權徹底交給宦官。神策軍分為兩軍,每一軍設立一神策軍中尉實際掌管神策軍。至此成為制度。唐憲宗以後,宦官權力進一步提升。唐朝憲宗、敬宗兩位皇帝,分別死於宦官之手。文宗皇帝想要殲滅宦官,結果捕蛇不成反被咬。造成了甘露之變。宦官仇士良帶領禁軍大肆屠殺手無寸鐵的文官和金吾衛。穆宗以後,宦官掌握天子擁立大權。這一切,也許都是從德宗召集不到禁軍的那一刻就註定要發生了。雖然宦官掌權可能造成很多問題,可是在唐德宗的思維裡,大臣或者武將獲得軍權後可能要的就是自己的命了。所以唐德宗選擇了宦官。也許涇原之變,更改了唐朝的歷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