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 | 蓮花山花兒與花兒會

2019年7月3—7日

(蓮花山花兒會:農曆六月初一至初六)

蓮花山花兒傳承人文香蓮和眾多民間花兒演唱家齊聚蓮花山唐坊灘為大家唱響蓮花山花兒

民俗文化 | 蓮花山花兒與花兒會
民俗文化 | 蓮花山花兒與花兒會

“馬蓮繩,一根弦

琵琶還要好家彈

你不唱花兒花不豔

我不唱花兒心不甜……”

每年六月初一到初六

蓮花山周邊方圓百里的民眾盛裝華服

齊聚蓮花山,把那花兒唱起來

十萬人的盛大節日

登山 觀景 唱花兒

想想都美得心花兒遍地開

哎——

甘肅蓮花山,既是藏族人民的聖山“白瑪山”,也是歷史悠久的“西崆峒”;風景綠蔭如海,峰巒如聚,雲嵐如浪,曾被遺忘,今又重現世人面前。不僅由於其風光秀麗,還因其自明朝起已是洮州各族群眾的宗教文化中心,每逢盛大節日均到此山慶祝。尤以每年一次長達一週的“花兒會”為人所樂道。

2009年,甘肅“花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農曆六月初,一年一度的“蓮花山花兒會”又要開始了…… 從初一至初六,來自康樂、臨洮、渭源、岷縣、卓尼、臨潭、漳縣等蓮花山周邊方圓百里各族民眾,一起來到蓮花山上,開啟一年一度的蓮花山花兒會,近年來每年參加人數超過10萬人次。

民俗文化 | 蓮花山花兒與花兒會

初一、初二,在蓮花山麓的足古川聚會,敬酒對歌,拉開花兒會的序幕。初三初四登蓮花山,遊山對歌,將花兒會推向高潮,使蓮花山變成歌的海洋。初五黎明向北三十里外的王家溝門移動,圍著篝火夜歌。初六清晨,向二十里外的紫松山攀登,歌手們聯歡對歌,敬酒告別,難分難捨,“緊緊抓住手放脫,有話咱們走著說”,一直到下午的朱家山樑“半截”山,才依依惜別。至此,蓮花山“花兒”會才告結束,約定明年再遇面,於是唱道:“鐮刀要割細柳呢,在你浪者兒我走呢,屋裡黃田擾手呢,明年會場還有呢!

要說這蓮花山花兒會究竟有哪些民俗風情,待小編一一說來。

民俗文化 | 蓮花山花兒與花兒會

概 況

花兒,是廣泛流行於我國青海、甘肅、寧夏、新疆等西部省區的民歌。男青年唱的叫“少年”,女青年唱的稱“花兒”。因歌詞中將青年女子比喻為“花兒”而得名。被譽為“大西北之魂”。由於音樂特點、歌詞格律和流傳地區的不同,花兒的演唱又被分為河州花兒、洮岷花兒、西寧花兒等流派。蓮花山花兒則屬於洮岷花兒。

盛況空前的花兒會,自農曆四月後相繼開始,會期四至五天。相傳已有兩三百年的歷史。各地具體時間不一,尤以六月初六蓮花山(甘肅)花兒會規模最大。會場上搭有歌臺,歌手登臺比賽,優勝歌手被披上紅綢帶作為獎賞。

蓮花山花兒的演唱三至五人為一組,一人編詞串唱,三人輪流演唱,三句或更多句唱完後,用“花呀——蓮葉兒”合唱尾聲。這種唱法的花兒統稱“蓮花山花兒”,也就是洮岷花兒裡所指的北路花兒。蓮花山則是洮岷花兒的故鄉

民俗文化 | 蓮花山花兒與花兒會

起 源

花兒起源於古稱河州的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居住在這裡的漢、回、藏、東鄉、保安、土、撒拉等各族群眾,無論在田間耕作,山野放牧,外出打工或路途趕車,只要有閒暇時間,都要唱上幾句悠揚的“花兒”。每年春季,甘肅、青海等地都會舉辦大型的花兒會,農牧民們身著節日盛裝,扶老攜幼,浪山趕會,蔚然成風。

蓮花山花兒會在明朝初已很興盛,傳唱蓮花山花兒地域,有康樂、臨洮、渭源、岷縣、卓尼、臨潭、漳縣等方圓百里。自正月十五開始,一處接一處,一場連一場,五六月最多,十月一日方告結束,時續時斷長達九個半月。每場花兒會少則幾千人,多則超過10萬人,其中又以蓮花山六月六花兒會規模最大、時間最長、影響也最為深遠。

民俗文化 | 蓮花山花兒與花兒會

唱 法

蓮花山花兒會分攔路、遊山、對歌、敬酒、告別等過程,靈活多變、互相穿插,一邊遊山覽景,一邊對歌高唱。

一般是男女10人左右臨時組成的對歌班子,由才思敏捷,嗓音宏亮,在民間享有崇高威望的人充當班子裡的“串把式”和“唱把式”。歌手的服飾當然是民間認為最美的服飾,還有兩件最重要的東西,就是1把彩扇、1把大花傘。這把大花傘比一般生活用傘大2—3倍,足能遮三四個人。

女歌手在演唱時一把彩扇半遮面,只露出一對感情豐富的眼睛。男歌手常常在唱花兒時習慣用一隻手遮在耳後,或者用一根手指堵在耳門上,據說,這樣可以使歌聲傳得很遠。

民俗文化 | 蓮花山花兒與花兒會

傳 說

馬蓮攔路的緣由

“馬蓮繩,攔路呢,攔路有啥緣故呢,攔不住嘛攔住呢?”在蓮花山花兒會期間人們用馬蓮繩攔路對歌,別具風采,饒有情趣。

相傳龍王的三女兒因私奔民間對歌,觸犯天條,被壓在海甸峽反思悔過。誰知次年六月初,三女又偷偷混入浪蓮花山的人流,與一位英俊青年歌來情往,互相敬慕,遂結為歌伴,遊山對歌。三女還解下腰帶,兩人扯住攔路對歌,人們覺得新奇別緻,也紛紛效仿。三女在蓮花山上唱了三天三夜:“聲嗓好像百靈鳥,答得巧來問得妙”。大家推崇三女為歌仙,披紅掛綵,鬧紅了蓮花山。老龍王聞知此事,怒不可遏,命鱉蟹二將捉拿。青年與三女攜手朝海甸峽走去,三女的淚水一點一滴落在路上,滲進土裡。來到洮河岸邊,突然狂風大作,河水暴漲,河裡伸出簸箕大的一隻龍爪,將三女拉進洮河,人們萬分悲痛。

後來人們發現,大路上凡三女滴過淚的地方,都長出一墩馬蓮,開著小蘭花,葉子細長柔韌,車碾馬踏也踩不壞,頑強的生長著。大家說,馬蓮是三女的腰帶,三女喜歡用它攔路對歌。於是,鄉親們把馬蓮辮成繩攔路對歌,是對三女的最好紀念。就這樣,馬蓮繩既作為情人的眼淚,又作為感情的紐帶世代相傳:“馬蓮繩繩像綵帶,咱們兩家把歌賽,唱上去對著來,活像蓮花並蒂開。”

民俗文化 | 蓮花山花兒與花兒會

大事記

2004年

蓮花山被中國文藝家協會授予“中國花兒保護基地”

2005年

“蓮花山花兒會”被列入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9年9月

“甘肅花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

宗教聖山 | 花兒故鄉 | 鳥類天堂 | 森林氧吧 | 度假勝地

民俗文化 | 蓮花山花兒與花兒會

怎麼去蓮花山?

1、導航“蓮花山國家森林公園”,自駕!

2、蘭州南站坐開往冶力關方向的班車!

(蓮花山與冶力關同路,相隔9公里,“蓮麓鎮尕浪橋”下車即是)

民俗文化 | 蓮花山花兒與花兒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