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人切記:莫把“雞湯”當佛法'

佛教 雞湯 釋迦牟尼 阿難陀 鳳凰網華人佛教 2019-08-22
"

編者按: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刷朋友圈時,忽然看見“佛說……”的句子,比如“佛說不要輕易動怒,和氣是福”,又或者“佛說不要氣餒,明天會更好”。這些“佛系”雞湯,是否真是佛陀說的?如何才能確認?佛陀說過的話,都記在哪裡?一起來看:

佛說:

前世五百次的回眸

才換得今生的擦肩而過

佛說:

每一次遇見,都是命中註定

所有的遇見,皆是因為相欠

佛說:

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就錯

……

"

編者按: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刷朋友圈時,忽然看見“佛說……”的句子,比如“佛說不要輕易動怒,和氣是福”,又或者“佛說不要氣餒,明天會更好”。這些“佛系”雞湯,是否真是佛陀說的?如何才能確認?佛陀說過的話,都記在哪裡?一起來看:

佛說:

前世五百次的回眸

才換得今生的擦肩而過

佛說:

每一次遇見,都是命中註定

所有的遇見,皆是因為相欠

佛說:

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就錯

……

學佛人切記:莫把“雞湯”當佛法

不知何時開始

朋友圈裡的“心靈雞湯”

紛紛打起了佛陀的旗號

動不動就是“佛說”如何如何

就連佛陀的弟子阿難

也未能倖免

在不少人的筆下

阿難就曾說過這樣的話

“我願化身石橋,受五百年風吹

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打

只願那所愛之人從橋上走過……”

"

編者按: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刷朋友圈時,忽然看見“佛說……”的句子,比如“佛說不要輕易動怒,和氣是福”,又或者“佛說不要氣餒,明天會更好”。這些“佛系”雞湯,是否真是佛陀說的?如何才能確認?佛陀說過的話,都記在哪裡?一起來看:

佛說:

前世五百次的回眸

才換得今生的擦肩而過

佛說:

每一次遇見,都是命中註定

所有的遇見,皆是因為相欠

佛說:

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就錯

……

學佛人切記:莫把“雞湯”當佛法

不知何時開始

朋友圈裡的“心靈雞湯”

紛紛打起了佛陀的旗號

動不動就是“佛說”如何如何

就連佛陀的弟子阿難

也未能倖免

在不少人的筆下

阿難就曾說過這樣的話

“我願化身石橋,受五百年風吹

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打

只願那所愛之人從橋上走過……”

學佛人切記:莫把“雞湯”當佛法

類似這樣“佛說”的句子還有很多

相信會有很多人疑惑

慈悲智慧的佛陀

什麼時候成了無病呻吟的文藝小青年

亦或是“金句頻出”的情感導師?

"

編者按: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刷朋友圈時,忽然看見“佛說……”的句子,比如“佛說不要輕易動怒,和氣是福”,又或者“佛說不要氣餒,明天會更好”。這些“佛系”雞湯,是否真是佛陀說的?如何才能確認?佛陀說過的話,都記在哪裡?一起來看:

佛說:

前世五百次的回眸

才換得今生的擦肩而過

佛說:

每一次遇見,都是命中註定

所有的遇見,皆是因為相欠

佛說:

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就錯

……

學佛人切記:莫把“雞湯”當佛法

不知何時開始

朋友圈裡的“心靈雞湯”

紛紛打起了佛陀的旗號

動不動就是“佛說”如何如何

就連佛陀的弟子阿難

也未能倖免

在不少人的筆下

阿難就曾說過這樣的話

“我願化身石橋,受五百年風吹

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打

只願那所愛之人從橋上走過……”

學佛人切記:莫把“雞湯”當佛法

類似這樣“佛說”的句子還有很多

相信會有很多人疑惑

慈悲智慧的佛陀

什麼時候成了無病呻吟的文藝小青年

亦或是“金句頻出”的情感導師?

學佛人切記:莫把“雞湯”當佛法

■ 莫把“雞湯”當佛法

這些真的都是佛說的嗎?顯然不是,跟佛法也沒有半點關係。我們要知道,“佛說”指的是釋迦牟尼佛所說,他所說的話,應該句句都在佛經裡。

而這些所謂的“佛說”的內容在任何一部佛教經典裡,都找不到出處。佛陀是解脫智慧的覺者,他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為了教導眾生,幫助眾生開啟本性的智慧,從而能夠解脫煩惱、輪迴。

當然,我們也應該承認,有些“雞湯”句子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有著一定的道理,能夠溫暖人心,給人以心靈的慰藉,比如教人努力勤奮,教人一心向善等等,有其存在的理由。

但講道理就好好說話,為什麼非要在前面加個“佛說”呢?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在道理前掛上一個名人的標籤,似乎會更有說服力。比如,在近幾年,以魯迅、莫言等名人的名義而杜撰出來“名人名言”不計其數,讓人真假難辨。

同樣地,這些掛著“佛說”的“雞湯”,似乎也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因為在對佛法不瞭解的人眼中,這些就是慈悲智慧的佛陀所說的。可是“雞湯”就是“雞湯”,加上“佛說”還是“雞湯”。

因此,學佛人要懂得分辨,切莫把“雞湯”當佛法。佛法是釋迦牟尼佛根據對宇宙人生真相的瞭解,對大家宣講出來的言教,是引導大眾破迷開悟迴歸自性的方法。而所謂的“心靈雞湯”雖然也能起到安慰人心的作用,指導一下現世的生活方式,但對人生的終極解脫,沒有任何意義。

"

編者按: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刷朋友圈時,忽然看見“佛說……”的句子,比如“佛說不要輕易動怒,和氣是福”,又或者“佛說不要氣餒,明天會更好”。這些“佛系”雞湯,是否真是佛陀說的?如何才能確認?佛陀說過的話,都記在哪裡?一起來看:

佛說:

前世五百次的回眸

才換得今生的擦肩而過

佛說:

每一次遇見,都是命中註定

所有的遇見,皆是因為相欠

佛說:

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就錯

……

學佛人切記:莫把“雞湯”當佛法

不知何時開始

朋友圈裡的“心靈雞湯”

紛紛打起了佛陀的旗號

動不動就是“佛說”如何如何

就連佛陀的弟子阿難

也未能倖免

在不少人的筆下

阿難就曾說過這樣的話

“我願化身石橋,受五百年風吹

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打

只願那所愛之人從橋上走過……”

學佛人切記:莫把“雞湯”當佛法

類似這樣“佛說”的句子還有很多

相信會有很多人疑惑

慈悲智慧的佛陀

什麼時候成了無病呻吟的文藝小青年

亦或是“金句頻出”的情感導師?

學佛人切記:莫把“雞湯”當佛法

■ 莫把“雞湯”當佛法

這些真的都是佛說的嗎?顯然不是,跟佛法也沒有半點關係。我們要知道,“佛說”指的是釋迦牟尼佛所說,他所說的話,應該句句都在佛經裡。

而這些所謂的“佛說”的內容在任何一部佛教經典裡,都找不到出處。佛陀是解脫智慧的覺者,他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為了教導眾生,幫助眾生開啟本性的智慧,從而能夠解脫煩惱、輪迴。

當然,我們也應該承認,有些“雞湯”句子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有著一定的道理,能夠溫暖人心,給人以心靈的慰藉,比如教人努力勤奮,教人一心向善等等,有其存在的理由。

但講道理就好好說話,為什麼非要在前面加個“佛說”呢?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在道理前掛上一個名人的標籤,似乎會更有說服力。比如,在近幾年,以魯迅、莫言等名人的名義而杜撰出來“名人名言”不計其數,讓人真假難辨。

同樣地,這些掛著“佛說”的“雞湯”,似乎也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因為在對佛法不瞭解的人眼中,這些就是慈悲智慧的佛陀所說的。可是“雞湯”就是“雞湯”,加上“佛說”還是“雞湯”。

因此,學佛人要懂得分辨,切莫把“雞湯”當佛法。佛法是釋迦牟尼佛根據對宇宙人生真相的瞭解,對大家宣講出來的言教,是引導大眾破迷開悟迴歸自性的方法。而所謂的“心靈雞湯”雖然也能起到安慰人心的作用,指導一下現世的生活方式,但對人生的終極解脫,沒有任何意義。

學佛人切記:莫把“雞湯”當佛法

■ 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佛法是為了幫助我們認清無常和痛苦的根源,然後幫助我們解決這些問題,其智慧和慈悲,都是真真切切、平平實實,絕無任何矯揉造作。所以,這些所謂的“佛說”的內容其實很容易分辨。

如果想要認識佛法,瞭解佛陀所說的言教,進而開始修學佛法,就應該在平時系統地多讀、多看一些佛教經典,真正做到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佛法有三大語系,三藏十二部典籍,八萬四千法門,總有適合你去學習、修行的。找到與自己根機相應的法門,然後一門深入,精進堅持,這才是學佛的正途。

佛法不是心靈雞湯,不是精神安慰劑,更不是成功學。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佛教多一些認識和了解,多一些正知正見,這些所謂的“佛說”自然也難以傳播開來。

"

編者按: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刷朋友圈時,忽然看見“佛說……”的句子,比如“佛說不要輕易動怒,和氣是福”,又或者“佛說不要氣餒,明天會更好”。這些“佛系”雞湯,是否真是佛陀說的?如何才能確認?佛陀說過的話,都記在哪裡?一起來看:

佛說:

前世五百次的回眸

才換得今生的擦肩而過

佛說:

每一次遇見,都是命中註定

所有的遇見,皆是因為相欠

佛說:

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就錯

……

學佛人切記:莫把“雞湯”當佛法

不知何時開始

朋友圈裡的“心靈雞湯”

紛紛打起了佛陀的旗號

動不動就是“佛說”如何如何

就連佛陀的弟子阿難

也未能倖免

在不少人的筆下

阿難就曾說過這樣的話

“我願化身石橋,受五百年風吹

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打

只願那所愛之人從橋上走過……”

學佛人切記:莫把“雞湯”當佛法

類似這樣“佛說”的句子還有很多

相信會有很多人疑惑

慈悲智慧的佛陀

什麼時候成了無病呻吟的文藝小青年

亦或是“金句頻出”的情感導師?

學佛人切記:莫把“雞湯”當佛法

■ 莫把“雞湯”當佛法

這些真的都是佛說的嗎?顯然不是,跟佛法也沒有半點關係。我們要知道,“佛說”指的是釋迦牟尼佛所說,他所說的話,應該句句都在佛經裡。

而這些所謂的“佛說”的內容在任何一部佛教經典裡,都找不到出處。佛陀是解脫智慧的覺者,他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為了教導眾生,幫助眾生開啟本性的智慧,從而能夠解脫煩惱、輪迴。

當然,我們也應該承認,有些“雞湯”句子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有著一定的道理,能夠溫暖人心,給人以心靈的慰藉,比如教人努力勤奮,教人一心向善等等,有其存在的理由。

但講道理就好好說話,為什麼非要在前面加個“佛說”呢?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在道理前掛上一個名人的標籤,似乎會更有說服力。比如,在近幾年,以魯迅、莫言等名人的名義而杜撰出來“名人名言”不計其數,讓人真假難辨。

同樣地,這些掛著“佛說”的“雞湯”,似乎也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因為在對佛法不瞭解的人眼中,這些就是慈悲智慧的佛陀所說的。可是“雞湯”就是“雞湯”,加上“佛說”還是“雞湯”。

因此,學佛人要懂得分辨,切莫把“雞湯”當佛法。佛法是釋迦牟尼佛根據對宇宙人生真相的瞭解,對大家宣講出來的言教,是引導大眾破迷開悟迴歸自性的方法。而所謂的“心靈雞湯”雖然也能起到安慰人心的作用,指導一下現世的生活方式,但對人生的終極解脫,沒有任何意義。

學佛人切記:莫把“雞湯”當佛法

■ 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佛法是為了幫助我們認清無常和痛苦的根源,然後幫助我們解決這些問題,其智慧和慈悲,都是真真切切、平平實實,絕無任何矯揉造作。所以,這些所謂的“佛說”的內容其實很容易分辨。

如果想要認識佛法,瞭解佛陀所說的言教,進而開始修學佛法,就應該在平時系統地多讀、多看一些佛教經典,真正做到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佛法有三大語系,三藏十二部典籍,八萬四千法門,總有適合你去學習、修行的。找到與自己根機相應的法門,然後一門深入,精進堅持,這才是學佛的正途。

佛法不是心靈雞湯,不是精神安慰劑,更不是成功學。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佛教多一些認識和了解,多一些正知正見,這些所謂的“佛說”自然也難以傳播開來。

學佛人切記:莫把“雞湯”當佛法

內容來源:上海玉佛禪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