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一部分、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

由大聖左執至阿那婆達多龍王共十一幅圖,畫的都是護持佛法諸天神。包括作金剛力士形象的兩大護法天王——大聖左、右執及九位龍王,即佛經所謂“神龍八部”的八大龍王及手持金剛統領眷屬的八部之首。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一部分、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

由大聖左執至阿那婆達多龍王共十一幅圖,畫的都是護持佛法諸天神。包括作金剛力士形象的兩大護法天王——大聖左、右執及九位龍王,即佛經所謂“神龍八部”的八大龍王及手持金剛統領眷屬的八部之首。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一部分、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

由大聖左執至阿那婆達多龍王共十一幅圖,畫的都是護持佛法諸天神。包括作金剛力士形象的兩大護法天王——大聖左、右執及九位龍王,即佛經所謂“神龍八部”的八大龍王及手持金剛統領眷屬的八部之首。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一部分、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

由大聖左執至阿那婆達多龍王共十一幅圖,畫的都是護持佛法諸天神。包括作金剛力士形象的兩大護法天王——大聖左、右執及九位龍王,即佛經所謂“神龍八部”的八大龍王及手持金剛統領眷屬的八部之首。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一部分、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

由大聖左執至阿那婆達多龍王共十一幅圖,畫的都是護持佛法諸天神。包括作金剛力士形象的兩大護法天王——大聖左、右執及九位龍王,即佛經所謂“神龍八部”的八大龍王及手持金剛統領眷屬的八部之首。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一部分、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

由大聖左執至阿那婆達多龍王共十一幅圖,畫的都是護持佛法諸天神。包括作金剛力士形象的兩大護法天王——大聖左、右執及九位龍王,即佛經所謂“神龍八部”的八大龍王及手持金剛統領眷屬的八部之首。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一部分、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

由大聖左執至阿那婆達多龍王共十一幅圖,畫的都是護持佛法諸天神。包括作金剛力士形象的兩大護法天王——大聖左、右執及九位龍王,即佛經所謂“神龍八部”的八大龍王及手持金剛統領眷屬的八部之首。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一部分、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

由大聖左執至阿那婆達多龍王共十一幅圖,畫的都是護持佛法諸天神。包括作金剛力士形象的兩大護法天王——大聖左、右執及九位龍王,即佛經所謂“神龍八部”的八大龍王及手持金剛統領眷屬的八部之首。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一部分、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

由大聖左執至阿那婆達多龍王共十一幅圖,畫的都是護持佛法諸天神。包括作金剛力士形象的兩大護法天王——大聖左、右執及九位龍王,即佛經所謂“神龍八部”的八大龍王及手持金剛統領眷屬的八部之首。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二部分、觀世音

由普門品觀世音至六臂觀世音共十六幅圖,畫的都是觀世音化身,即“普門現相”,比常見的觀世音圖像豐富很多。觀世音菩薩乃是阿彌陀如來佛的侍從,協助佛進行教化,普度眾生,身位僅次於佛。所畫的觀世音多作女相,袒裸上身,妙裝美容,婀娜多姿,是畫家著意描畫的神祗,其中尋聲救苦觀世音和如意輪觀世音的造型最為精彩。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一部分、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

由大聖左執至阿那婆達多龍王共十一幅圖,畫的都是護持佛法諸天神。包括作金剛力士形象的兩大護法天王——大聖左、右執及九位龍王,即佛經所謂“神龍八部”的八大龍王及手持金剛統領眷屬的八部之首。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二部分、觀世音

由普門品觀世音至六臂觀世音共十六幅圖,畫的都是觀世音化身,即“普門現相”,比常見的觀世音圖像豐富很多。觀世音菩薩乃是阿彌陀如來佛的侍從,協助佛進行教化,普度眾生,身位僅次於佛。所畫的觀世音多作女相,袒裸上身,妙裝美容,婀娜多姿,是畫家著意描畫的神祗,其中尋聲救苦觀世音和如意輪觀世音的造型最為精彩。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一部分、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

由大聖左執至阿那婆達多龍王共十一幅圖,畫的都是護持佛法諸天神。包括作金剛力士形象的兩大護法天王——大聖左、右執及九位龍王,即佛經所謂“神龍八部”的八大龍王及手持金剛統領眷屬的八部之首。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二部分、觀世音

由普門品觀世音至六臂觀世音共十六幅圖,畫的都是觀世音化身,即“普門現相”,比常見的觀世音圖像豐富很多。觀世音菩薩乃是阿彌陀如來佛的侍從,協助佛進行教化,普度眾生,身位僅次於佛。所畫的觀世音多作女相,袒裸上身,妙裝美容,婀娜多姿,是畫家著意描畫的神祗,其中尋聲救苦觀世音和如意輪觀世音的造型最為精彩。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一部分、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

由大聖左執至阿那婆達多龍王共十一幅圖,畫的都是護持佛法諸天神。包括作金剛力士形象的兩大護法天王——大聖左、右執及九位龍王,即佛經所謂“神龍八部”的八大龍王及手持金剛統領眷屬的八部之首。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二部分、觀世音

由普門品觀世音至六臂觀世音共十六幅圖,畫的都是觀世音化身,即“普門現相”,比常見的觀世音圖像豐富很多。觀世音菩薩乃是阿彌陀如來佛的侍從,協助佛進行教化,普度眾生,身位僅次於佛。所畫的觀世音多作女相,袒裸上身,妙裝美容,婀娜多姿,是畫家著意描畫的神祗,其中尋聲救苦觀世音和如意輪觀世音的造型最為精彩。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一部分、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

由大聖左執至阿那婆達多龍王共十一幅圖,畫的都是護持佛法諸天神。包括作金剛力士形象的兩大護法天王——大聖左、右執及九位龍王,即佛經所謂“神龍八部”的八大龍王及手持金剛統領眷屬的八部之首。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二部分、觀世音

由普門品觀世音至六臂觀世音共十六幅圖,畫的都是觀世音化身,即“普門現相”,比常見的觀世音圖像豐富很多。觀世音菩薩乃是阿彌陀如來佛的侍從,協助佛進行教化,普度眾生,身位僅次於佛。所畫的觀世音多作女相,袒裸上身,妙裝美容,婀娜多姿,是畫家著意描畫的神祗,其中尋聲救苦觀世音和如意輪觀世音的造型最為精彩。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一部分、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

由大聖左執至阿那婆達多龍王共十一幅圖,畫的都是護持佛法諸天神。包括作金剛力士形象的兩大護法天王——大聖左、右執及九位龍王,即佛經所謂“神龍八部”的八大龍王及手持金剛統領眷屬的八部之首。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二部分、觀世音

由普門品觀世音至六臂觀世音共十六幅圖,畫的都是觀世音化身,即“普門現相”,比常見的觀世音圖像豐富很多。觀世音菩薩乃是阿彌陀如來佛的侍從,協助佛進行教化,普度眾生,身位僅次於佛。所畫的觀世音多作女相,袒裸上身,妙裝美容,婀娜多姿,是畫家著意描畫的神祗,其中尋聲救苦觀世音和如意輪觀世音的造型最為精彩。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一部分、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

由大聖左執至阿那婆達多龍王共十一幅圖,畫的都是護持佛法諸天神。包括作金剛力士形象的兩大護法天王——大聖左、右執及九位龍王,即佛經所謂“神龍八部”的八大龍王及手持金剛統領眷屬的八部之首。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二部分、觀世音

由普門品觀世音至六臂觀世音共十六幅圖,畫的都是觀世音化身,即“普門現相”,比常見的觀世音圖像豐富很多。觀世音菩薩乃是阿彌陀如來佛的侍從,協助佛進行教化,普度眾生,身位僅次於佛。所畫的觀世音多作女相,袒裸上身,妙裝美容,婀娜多姿,是畫家著意描畫的神祗,其中尋聲救苦觀世音和如意輪觀世音的造型最為精彩。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一部分、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

由大聖左執至阿那婆達多龍王共十一幅圖,畫的都是護持佛法諸天神。包括作金剛力士形象的兩大護法天王——大聖左、右執及九位龍王,即佛經所謂“神龍八部”的八大龍王及手持金剛統領眷屬的八部之首。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二部分、觀世音

由普門品觀世音至六臂觀世音共十六幅圖,畫的都是觀世音化身,即“普門現相”,比常見的觀世音圖像豐富很多。觀世音菩薩乃是阿彌陀如來佛的侍從,協助佛進行教化,普度眾生,身位僅次於佛。所畫的觀世音多作女相,袒裸上身,妙裝美容,婀娜多姿,是畫家著意描畫的神祗,其中尋聲救苦觀世音和如意輪觀世音的造型最為精彩。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三部分、佛陀

由如來降伏魔軍地神至南無旎檀佛,畫的都是釋迦牟尼佛。從成佛之初到佛會說法,彌勒佛轉世以至他各種應化形佛都一一描繪。這部分在本畫卷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最引人入勝的是佛會群體像。在釋迦牟尼佛會裡,佛祖在四株結滿金果的菩提樹下,端坐在雕獅須彌座說法;上有華蓋瓔珞、飛天、弟子迦葉、阿難、菩薩文殊、普 賢、觀音、童子、羅漢、天王及金剛等五十餘人護侍左右,還有白馬、白象、明珠、玉女、藏臣、兵臣、法輪七寶、龍鳳異獸和供養人(似是人間王者及侍女)等。場面宏大,莊嚴肅穆,佛光普照,光彩奪目,真是佛的繽紛世界。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一部分、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

由大聖左執至阿那婆達多龍王共十一幅圖,畫的都是護持佛法諸天神。包括作金剛力士形象的兩大護法天王——大聖左、右執及九位龍王,即佛經所謂“神龍八部”的八大龍王及手持金剛統領眷屬的八部之首。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二部分、觀世音

由普門品觀世音至六臂觀世音共十六幅圖,畫的都是觀世音化身,即“普門現相”,比常見的觀世音圖像豐富很多。觀世音菩薩乃是阿彌陀如來佛的侍從,協助佛進行教化,普度眾生,身位僅次於佛。所畫的觀世音多作女相,袒裸上身,妙裝美容,婀娜多姿,是畫家著意描畫的神祗,其中尋聲救苦觀世音和如意輪觀世音的造型最為精彩。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三部分、佛陀

由如來降伏魔軍地神至南無旎檀佛,畫的都是釋迦牟尼佛。從成佛之初到佛會說法,彌勒佛轉世以至他各種應化形佛都一一描繪。這部分在本畫卷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最引人入勝的是佛會群體像。在釋迦牟尼佛會裡,佛祖在四株結滿金果的菩提樹下,端坐在雕獅須彌座說法;上有華蓋瓔珞、飛天、弟子迦葉、阿難、菩薩文殊、普 賢、觀音、童子、羅漢、天王及金剛等五十餘人護侍左右,還有白馬、白象、明珠、玉女、藏臣、兵臣、法輪七寶、龍鳳異獸和供養人(似是人間王者及侍女)等。場面宏大,莊嚴肅穆,佛光普照,光彩奪目,真是佛的繽紛世界。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一部分、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

由大聖左執至阿那婆達多龍王共十一幅圖,畫的都是護持佛法諸天神。包括作金剛力士形象的兩大護法天王——大聖左、右執及九位龍王,即佛經所謂“神龍八部”的八大龍王及手持金剛統領眷屬的八部之首。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二部分、觀世音

由普門品觀世音至六臂觀世音共十六幅圖,畫的都是觀世音化身,即“普門現相”,比常見的觀世音圖像豐富很多。觀世音菩薩乃是阿彌陀如來佛的侍從,協助佛進行教化,普度眾生,身位僅次於佛。所畫的觀世音多作女相,袒裸上身,妙裝美容,婀娜多姿,是畫家著意描畫的神祗,其中尋聲救苦觀世音和如意輪觀世音的造型最為精彩。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三部分、佛陀

由如來降伏魔軍地神至南無旎檀佛,畫的都是釋迦牟尼佛。從成佛之初到佛會說法,彌勒佛轉世以至他各種應化形佛都一一描繪。這部分在本畫卷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最引人入勝的是佛會群體像。在釋迦牟尼佛會裡,佛祖在四株結滿金果的菩提樹下,端坐在雕獅須彌座說法;上有華蓋瓔珞、飛天、弟子迦葉、阿難、菩薩文殊、普 賢、觀音、童子、羅漢、天王及金剛等五十餘人護侍左右,還有白馬、白象、明珠、玉女、藏臣、兵臣、法輪七寶、龍鳳異獸和供養人(似是人間王者及侍女)等。場面宏大,莊嚴肅穆,佛光普照,光彩奪目,真是佛的繽紛世界。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一部分、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

由大聖左執至阿那婆達多龍王共十一幅圖,畫的都是護持佛法諸天神。包括作金剛力士形象的兩大護法天王——大聖左、右執及九位龍王,即佛經所謂“神龍八部”的八大龍王及手持金剛統領眷屬的八部之首。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二部分、觀世音

由普門品觀世音至六臂觀世音共十六幅圖,畫的都是觀世音化身,即“普門現相”,比常見的觀世音圖像豐富很多。觀世音菩薩乃是阿彌陀如來佛的侍從,協助佛進行教化,普度眾生,身位僅次於佛。所畫的觀世音多作女相,袒裸上身,妙裝美容,婀娜多姿,是畫家著意描畫的神祗,其中尋聲救苦觀世音和如意輪觀世音的造型最為精彩。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三部分、佛陀

由如來降伏魔軍地神至南無旎檀佛,畫的都是釋迦牟尼佛。從成佛之初到佛會說法,彌勒佛轉世以至他各種應化形佛都一一描繪。這部分在本畫卷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最引人入勝的是佛會群體像。在釋迦牟尼佛會裡,佛祖在四株結滿金果的菩提樹下,端坐在雕獅須彌座說法;上有華蓋瓔珞、飛天、弟子迦葉、阿難、菩薩文殊、普 賢、觀音、童子、羅漢、天王及金剛等五十餘人護侍左右,還有白馬、白象、明珠、玉女、藏臣、兵臣、法輪七寶、龍鳳異獸和供養人(似是人間王者及侍女)等。場面宏大,莊嚴肅穆,佛光普照,光彩奪目,真是佛的繽紛世界。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一部分、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

由大聖左執至阿那婆達多龍王共十一幅圖,畫的都是護持佛法諸天神。包括作金剛力士形象的兩大護法天王——大聖左、右執及九位龍王,即佛經所謂“神龍八部”的八大龍王及手持金剛統領眷屬的八部之首。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二部分、觀世音

由普門品觀世音至六臂觀世音共十六幅圖,畫的都是觀世音化身,即“普門現相”,比常見的觀世音圖像豐富很多。觀世音菩薩乃是阿彌陀如來佛的侍從,協助佛進行教化,普度眾生,身位僅次於佛。所畫的觀世音多作女相,袒裸上身,妙裝美容,婀娜多姿,是畫家著意描畫的神祗,其中尋聲救苦觀世音和如意輪觀世音的造型最為精彩。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三部分、佛陀

由如來降伏魔軍地神至南無旎檀佛,畫的都是釋迦牟尼佛。從成佛之初到佛會說法,彌勒佛轉世以至他各種應化形佛都一一描繪。這部分在本畫卷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最引人入勝的是佛會群體像。在釋迦牟尼佛會裡,佛祖在四株結滿金果的菩提樹下,端坐在雕獅須彌座說法;上有華蓋瓔珞、飛天、弟子迦葉、阿難、菩薩文殊、普 賢、觀音、童子、羅漢、天王及金剛等五十餘人護侍左右,還有白馬、白象、明珠、玉女、藏臣、兵臣、法輪七寶、龍鳳異獸和供養人(似是人間王者及侍女)等。場面宏大,莊嚴肅穆,佛光普照,光彩奪目,真是佛的繽紛世界。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一部分、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

由大聖左執至阿那婆達多龍王共十一幅圖,畫的都是護持佛法諸天神。包括作金剛力士形象的兩大護法天王——大聖左、右執及九位龍王,即佛經所謂“神龍八部”的八大龍王及手持金剛統領眷屬的八部之首。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二部分、觀世音

由普門品觀世音至六臂觀世音共十六幅圖,畫的都是觀世音化身,即“普門現相”,比常見的觀世音圖像豐富很多。觀世音菩薩乃是阿彌陀如來佛的侍從,協助佛進行教化,普度眾生,身位僅次於佛。所畫的觀世音多作女相,袒裸上身,妙裝美容,婀娜多姿,是畫家著意描畫的神祗,其中尋聲救苦觀世音和如意輪觀世音的造型最為精彩。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三部分、佛陀

由如來降伏魔軍地神至南無旎檀佛,畫的都是釋迦牟尼佛。從成佛之初到佛會說法,彌勒佛轉世以至他各種應化形佛都一一描繪。這部分在本畫卷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最引人入勝的是佛會群體像。在釋迦牟尼佛會裡,佛祖在四株結滿金果的菩提樹下,端坐在雕獅須彌座說法;上有華蓋瓔珞、飛天、弟子迦葉、阿難、菩薩文殊、普 賢、觀音、童子、羅漢、天王及金剛等五十餘人護侍左右,還有白馬、白象、明珠、玉女、藏臣、兵臣、法輪七寶、龍鳳異獸和供養人(似是人間王者及侍女)等。場面宏大,莊嚴肅穆,佛光普照,光彩奪目,真是佛的繽紛世界。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一部分、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

由大聖左執至阿那婆達多龍王共十一幅圖,畫的都是護持佛法諸天神。包括作金剛力士形象的兩大護法天王——大聖左、右執及九位龍王,即佛經所謂“神龍八部”的八大龍王及手持金剛統領眷屬的八部之首。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二部分、觀世音

由普門品觀世音至六臂觀世音共十六幅圖,畫的都是觀世音化身,即“普門現相”,比常見的觀世音圖像豐富很多。觀世音菩薩乃是阿彌陀如來佛的侍從,協助佛進行教化,普度眾生,身位僅次於佛。所畫的觀世音多作女相,袒裸上身,妙裝美容,婀娜多姿,是畫家著意描畫的神祗,其中尋聲救苦觀世音和如意輪觀世音的造型最為精彩。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三部分、佛陀

由如來降伏魔軍地神至南無旎檀佛,畫的都是釋迦牟尼佛。從成佛之初到佛會說法,彌勒佛轉世以至他各種應化形佛都一一描繪。這部分在本畫卷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最引人入勝的是佛會群體像。在釋迦牟尼佛會裡,佛祖在四株結滿金果的菩提樹下,端坐在雕獅須彌座說法;上有華蓋瓔珞、飛天、弟子迦葉、阿難、菩薩文殊、普 賢、觀音、童子、羅漢、天王及金剛等五十餘人護侍左右,還有白馬、白象、明珠、玉女、藏臣、兵臣、法輪七寶、龍鳳異獸和供養人(似是人間王者及侍女)等。場面宏大,莊嚴肅穆,佛光普照,光彩奪目,真是佛的繽紛世界。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一部分、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

由大聖左執至阿那婆達多龍王共十一幅圖,畫的都是護持佛法諸天神。包括作金剛力士形象的兩大護法天王——大聖左、右執及九位龍王,即佛經所謂“神龍八部”的八大龍王及手持金剛統領眷屬的八部之首。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二部分、觀世音

由普門品觀世音至六臂觀世音共十六幅圖,畫的都是觀世音化身,即“普門現相”,比常見的觀世音圖像豐富很多。觀世音菩薩乃是阿彌陀如來佛的侍從,協助佛進行教化,普度眾生,身位僅次於佛。所畫的觀世音多作女相,袒裸上身,妙裝美容,婀娜多姿,是畫家著意描畫的神祗,其中尋聲救苦觀世音和如意輪觀世音的造型最為精彩。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三部分、佛陀

由如來降伏魔軍地神至南無旎檀佛,畫的都是釋迦牟尼佛。從成佛之初到佛會說法,彌勒佛轉世以至他各種應化形佛都一一描繪。這部分在本畫卷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最引人入勝的是佛會群體像。在釋迦牟尼佛會裡,佛祖在四株結滿金果的菩提樹下,端坐在雕獅須彌座說法;上有華蓋瓔珞、飛天、弟子迦葉、阿難、菩薩文殊、普 賢、觀音、童子、羅漢、天王及金剛等五十餘人護侍左右,還有白馬、白象、明珠、玉女、藏臣、兵臣、法輪七寶、龍鳳異獸和供養人(似是人間王者及侍女)等。場面宏大,莊嚴肅穆,佛光普照,光彩奪目,真是佛的繽紛世界。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一部分、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

由大聖左執至阿那婆達多龍王共十一幅圖,畫的都是護持佛法諸天神。包括作金剛力士形象的兩大護法天王——大聖左、右執及九位龍王,即佛經所謂“神龍八部”的八大龍王及手持金剛統領眷屬的八部之首。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二部分、觀世音

由普門品觀世音至六臂觀世音共十六幅圖,畫的都是觀世音化身,即“普門現相”,比常見的觀世音圖像豐富很多。觀世音菩薩乃是阿彌陀如來佛的侍從,協助佛進行教化,普度眾生,身位僅次於佛。所畫的觀世音多作女相,袒裸上身,妙裝美容,婀娜多姿,是畫家著意描畫的神祗,其中尋聲救苦觀世音和如意輪觀世音的造型最為精彩。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三部分、佛陀

由如來降伏魔軍地神至南無旎檀佛,畫的都是釋迦牟尼佛。從成佛之初到佛會說法,彌勒佛轉世以至他各種應化形佛都一一描繪。這部分在本畫卷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最引人入勝的是佛會群體像。在釋迦牟尼佛會裡,佛祖在四株結滿金果的菩提樹下,端坐在雕獅須彌座說法;上有華蓋瓔珞、飛天、弟子迦葉、阿難、菩薩文殊、普 賢、觀音、童子、羅漢、天王及金剛等五十餘人護侍左右,還有白馬、白象、明珠、玉女、藏臣、兵臣、法輪七寶、龍鳳異獸和供養人(似是人間王者及侍女)等。場面宏大,莊嚴肅穆,佛光普照,光彩奪目,真是佛的繽紛世界。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一部分、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

由大聖左執至阿那婆達多龍王共十一幅圖,畫的都是護持佛法諸天神。包括作金剛力士形象的兩大護法天王——大聖左、右執及九位龍王,即佛經所謂“神龍八部”的八大龍王及手持金剛統領眷屬的八部之首。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二部分、觀世音

由普門品觀世音至六臂觀世音共十六幅圖,畫的都是觀世音化身,即“普門現相”,比常見的觀世音圖像豐富很多。觀世音菩薩乃是阿彌陀如來佛的侍從,協助佛進行教化,普度眾生,身位僅次於佛。所畫的觀世音多作女相,袒裸上身,妙裝美容,婀娜多姿,是畫家著意描畫的神祗,其中尋聲救苦觀世音和如意輪觀世音的造型最為精彩。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三部分、佛陀

由如來降伏魔軍地神至南無旎檀佛,畫的都是釋迦牟尼佛。從成佛之初到佛會說法,彌勒佛轉世以至他各種應化形佛都一一描繪。這部分在本畫卷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最引人入勝的是佛會群體像。在釋迦牟尼佛會裡,佛祖在四株結滿金果的菩提樹下,端坐在雕獅須彌座說法;上有華蓋瓔珞、飛天、弟子迦葉、阿難、菩薩文殊、普 賢、觀音、童子、羅漢、天王及金剛等五十餘人護侍左右,還有白馬、白象、明珠、玉女、藏臣、兵臣、法輪七寶、龍鳳異獸和供養人(似是人間王者及侍女)等。場面宏大,莊嚴肅穆,佛光普照,光彩奪目,真是佛的繽紛世界。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四部分、菩薩與佛母

由文殊問疾至袔梨帝母眾共十五幅畫,畫的是諸菩薩和佛母。在這些神像中,最吸引的是文殊問疾、維摩大士和袔梨帝母眾三圖。前二者合成一幅主題畫,即文殊問疾與維摩詰居士辯論的故事,畫家把主司智慧的文殊菩薩和能言善辯的維摩刻畫得傳神入微。 至於袔梨帝母眾,是印度佛教傳說中掌管育子、安產和維護佛法的女神,原是吃小孩的惡魔形象,在畫家筆下變成典型的中國貴夫人形象。在中式山水畫屏風前面,所畫的執扇侍女、懷抱嬰兒的婦女、正在乳嬰的婦女及玩耍的兒童,都充滿中國情味及人間歡樂之情,是畫家意念和理想的反映。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一部分、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

由大聖左執至阿那婆達多龍王共十一幅圖,畫的都是護持佛法諸天神。包括作金剛力士形象的兩大護法天王——大聖左、右執及九位龍王,即佛經所謂“神龍八部”的八大龍王及手持金剛統領眷屬的八部之首。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二部分、觀世音

由普門品觀世音至六臂觀世音共十六幅圖,畫的都是觀世音化身,即“普門現相”,比常見的觀世音圖像豐富很多。觀世音菩薩乃是阿彌陀如來佛的侍從,協助佛進行教化,普度眾生,身位僅次於佛。所畫的觀世音多作女相,袒裸上身,妙裝美容,婀娜多姿,是畫家著意描畫的神祗,其中尋聲救苦觀世音和如意輪觀世音的造型最為精彩。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三部分、佛陀

由如來降伏魔軍地神至南無旎檀佛,畫的都是釋迦牟尼佛。從成佛之初到佛會說法,彌勒佛轉世以至他各種應化形佛都一一描繪。這部分在本畫卷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最引人入勝的是佛會群體像。在釋迦牟尼佛會裡,佛祖在四株結滿金果的菩提樹下,端坐在雕獅須彌座說法;上有華蓋瓔珞、飛天、弟子迦葉、阿難、菩薩文殊、普 賢、觀音、童子、羅漢、天王及金剛等五十餘人護侍左右,還有白馬、白象、明珠、玉女、藏臣、兵臣、法輪七寶、龍鳳異獸和供養人(似是人間王者及侍女)等。場面宏大,莊嚴肅穆,佛光普照,光彩奪目,真是佛的繽紛世界。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四部分、菩薩與佛母

由文殊問疾至袔梨帝母眾共十五幅畫,畫的是諸菩薩和佛母。在這些神像中,最吸引的是文殊問疾、維摩大士和袔梨帝母眾三圖。前二者合成一幅主題畫,即文殊問疾與維摩詰居士辯論的故事,畫家把主司智慧的文殊菩薩和能言善辯的維摩刻畫得傳神入微。 至於袔梨帝母眾,是印度佛教傳說中掌管育子、安產和維護佛法的女神,原是吃小孩的惡魔形象,在畫家筆下變成典型的中國貴夫人形象。在中式山水畫屏風前面,所畫的執扇侍女、懷抱嬰兒的婦女、正在乳嬰的婦女及玩耍的兒童,都充滿中國情味及人間歡樂之情,是畫家意念和理想的反映。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一部分、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

由大聖左執至阿那婆達多龍王共十一幅圖,畫的都是護持佛法諸天神。包括作金剛力士形象的兩大護法天王——大聖左、右執及九位龍王,即佛經所謂“神龍八部”的八大龍王及手持金剛統領眷屬的八部之首。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二部分、觀世音

由普門品觀世音至六臂觀世音共十六幅圖,畫的都是觀世音化身,即“普門現相”,比常見的觀世音圖像豐富很多。觀世音菩薩乃是阿彌陀如來佛的侍從,協助佛進行教化,普度眾生,身位僅次於佛。所畫的觀世音多作女相,袒裸上身,妙裝美容,婀娜多姿,是畫家著意描畫的神祗,其中尋聲救苦觀世音和如意輪觀世音的造型最為精彩。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三部分、佛陀

由如來降伏魔軍地神至南無旎檀佛,畫的都是釋迦牟尼佛。從成佛之初到佛會說法,彌勒佛轉世以至他各種應化形佛都一一描繪。這部分在本畫卷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最引人入勝的是佛會群體像。在釋迦牟尼佛會裡,佛祖在四株結滿金果的菩提樹下,端坐在雕獅須彌座說法;上有華蓋瓔珞、飛天、弟子迦葉、阿難、菩薩文殊、普 賢、觀音、童子、羅漢、天王及金剛等五十餘人護侍左右,還有白馬、白象、明珠、玉女、藏臣、兵臣、法輪七寶、龍鳳異獸和供養人(似是人間王者及侍女)等。場面宏大,莊嚴肅穆,佛光普照,光彩奪目,真是佛的繽紛世界。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四部分、菩薩與佛母

由文殊問疾至袔梨帝母眾共十五幅畫,畫的是諸菩薩和佛母。在這些神像中,最吸引的是文殊問疾、維摩大士和袔梨帝母眾三圖。前二者合成一幅主題畫,即文殊問疾與維摩詰居士辯論的故事,畫家把主司智慧的文殊菩薩和能言善辯的維摩刻畫得傳神入微。 至於袔梨帝母眾,是印度佛教傳說中掌管育子、安產和維護佛法的女神,原是吃小孩的惡魔形象,在畫家筆下變成典型的中國貴夫人形象。在中式山水畫屏風前面,所畫的執扇侍女、懷抱嬰兒的婦女、正在乳嬰的婦女及玩耍的兒童,都充滿中國情味及人間歡樂之情,是畫家意念和理想的反映。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一部分、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

由大聖左執至阿那婆達多龍王共十一幅圖,畫的都是護持佛法諸天神。包括作金剛力士形象的兩大護法天王——大聖左、右執及九位龍王,即佛經所謂“神龍八部”的八大龍王及手持金剛統領眷屬的八部之首。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二部分、觀世音

由普門品觀世音至六臂觀世音共十六幅圖,畫的都是觀世音化身,即“普門現相”,比常見的觀世音圖像豐富很多。觀世音菩薩乃是阿彌陀如來佛的侍從,協助佛進行教化,普度眾生,身位僅次於佛。所畫的觀世音多作女相,袒裸上身,妙裝美容,婀娜多姿,是畫家著意描畫的神祗,其中尋聲救苦觀世音和如意輪觀世音的造型最為精彩。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三部分、佛陀

由如來降伏魔軍地神至南無旎檀佛,畫的都是釋迦牟尼佛。從成佛之初到佛會說法,彌勒佛轉世以至他各種應化形佛都一一描繪。這部分在本畫卷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最引人入勝的是佛會群體像。在釋迦牟尼佛會裡,佛祖在四株結滿金果的菩提樹下,端坐在雕獅須彌座說法;上有華蓋瓔珞、飛天、弟子迦葉、阿難、菩薩文殊、普 賢、觀音、童子、羅漢、天王及金剛等五十餘人護侍左右,還有白馬、白象、明珠、玉女、藏臣、兵臣、法輪七寶、龍鳳異獸和供養人(似是人間王者及侍女)等。場面宏大,莊嚴肅穆,佛光普照,光彩奪目,真是佛的繽紛世界。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四部分、菩薩與佛母

由文殊問疾至袔梨帝母眾共十五幅畫,畫的是諸菩薩和佛母。在這些神像中,最吸引的是文殊問疾、維摩大士和袔梨帝母眾三圖。前二者合成一幅主題畫,即文殊問疾與維摩詰居士辯論的故事,畫家把主司智慧的文殊菩薩和能言善辯的維摩刻畫得傳神入微。 至於袔梨帝母眾,是印度佛教傳說中掌管育子、安產和維護佛法的女神,原是吃小孩的惡魔形象,在畫家筆下變成典型的中國貴夫人形象。在中式山水畫屏風前面,所畫的執扇侍女、懷抱嬰兒的婦女、正在乳嬰的婦女及玩耍的兒童,都充滿中國情味及人間歡樂之情,是畫家意念和理想的反映。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一部分、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

由大聖左執至阿那婆達多龍王共十一幅圖,畫的都是護持佛法諸天神。包括作金剛力士形象的兩大護法天王——大聖左、右執及九位龍王,即佛經所謂“神龍八部”的八大龍王及手持金剛統領眷屬的八部之首。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二部分、觀世音

由普門品觀世音至六臂觀世音共十六幅圖,畫的都是觀世音化身,即“普門現相”,比常見的觀世音圖像豐富很多。觀世音菩薩乃是阿彌陀如來佛的侍從,協助佛進行教化,普度眾生,身位僅次於佛。所畫的觀世音多作女相,袒裸上身,妙裝美容,婀娜多姿,是畫家著意描畫的神祗,其中尋聲救苦觀世音和如意輪觀世音的造型最為精彩。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三部分、佛陀

由如來降伏魔軍地神至南無旎檀佛,畫的都是釋迦牟尼佛。從成佛之初到佛會說法,彌勒佛轉世以至他各種應化形佛都一一描繪。這部分在本畫卷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最引人入勝的是佛會群體像。在釋迦牟尼佛會裡,佛祖在四株結滿金果的菩提樹下,端坐在雕獅須彌座說法;上有華蓋瓔珞、飛天、弟子迦葉、阿難、菩薩文殊、普 賢、觀音、童子、羅漢、天王及金剛等五十餘人護侍左右,還有白馬、白象、明珠、玉女、藏臣、兵臣、法輪七寶、龍鳳異獸和供養人(似是人間王者及侍女)等。場面宏大,莊嚴肅穆,佛光普照,光彩奪目,真是佛的繽紛世界。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四部分、菩薩與佛母

由文殊問疾至袔梨帝母眾共十五幅畫,畫的是諸菩薩和佛母。在這些神像中,最吸引的是文殊問疾、維摩大士和袔梨帝母眾三圖。前二者合成一幅主題畫,即文殊問疾與維摩詰居士辯論的故事,畫家把主司智慧的文殊菩薩和能言善辯的維摩刻畫得傳神入微。 至於袔梨帝母眾,是印度佛教傳說中掌管育子、安產和維護佛法的女神,原是吃小孩的惡魔形象,在畫家筆下變成典型的中國貴夫人形象。在中式山水畫屏風前面,所畫的執扇侍女、懷抱嬰兒的婦女、正在乳嬰的婦女及玩耍的兒童,都充滿中國情味及人間歡樂之情,是畫家意念和理想的反映。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一部分、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

由大聖左執至阿那婆達多龍王共十一幅圖,畫的都是護持佛法諸天神。包括作金剛力士形象的兩大護法天王——大聖左、右執及九位龍王,即佛經所謂“神龍八部”的八大龍王及手持金剛統領眷屬的八部之首。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二部分、觀世音

由普門品觀世音至六臂觀世音共十六幅圖,畫的都是觀世音化身,即“普門現相”,比常見的觀世音圖像豐富很多。觀世音菩薩乃是阿彌陀如來佛的侍從,協助佛進行教化,普度眾生,身位僅次於佛。所畫的觀世音多作女相,袒裸上身,妙裝美容,婀娜多姿,是畫家著意描畫的神祗,其中尋聲救苦觀世音和如意輪觀世音的造型最為精彩。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三部分、佛陀

由如來降伏魔軍地神至南無旎檀佛,畫的都是釋迦牟尼佛。從成佛之初到佛會說法,彌勒佛轉世以至他各種應化形佛都一一描繪。這部分在本畫卷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最引人入勝的是佛會群體像。在釋迦牟尼佛會裡,佛祖在四株結滿金果的菩提樹下,端坐在雕獅須彌座說法;上有華蓋瓔珞、飛天、弟子迦葉、阿難、菩薩文殊、普 賢、觀音、童子、羅漢、天王及金剛等五十餘人護侍左右,還有白馬、白象、明珠、玉女、藏臣、兵臣、法輪七寶、龍鳳異獸和供養人(似是人間王者及侍女)等。場面宏大,莊嚴肅穆,佛光普照,光彩奪目,真是佛的繽紛世界。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四部分、菩薩與佛母

由文殊問疾至袔梨帝母眾共十五幅畫,畫的是諸菩薩和佛母。在這些神像中,最吸引的是文殊問疾、維摩大士和袔梨帝母眾三圖。前二者合成一幅主題畫,即文殊問疾與維摩詰居士辯論的故事,畫家把主司智慧的文殊菩薩和能言善辯的維摩刻畫得傳神入微。 至於袔梨帝母眾,是印度佛教傳說中掌管育子、安產和維護佛法的女神,原是吃小孩的惡魔形象,在畫家筆下變成典型的中國貴夫人形象。在中式山水畫屏風前面,所畫的執扇侍女、懷抱嬰兒的婦女、正在乳嬰的婦女及玩耍的兒童,都充滿中國情味及人間歡樂之情,是畫家意念和理想的反映。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一部分、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

由大聖左執至阿那婆達多龍王共十一幅圖,畫的都是護持佛法諸天神。包括作金剛力士形象的兩大護法天王——大聖左、右執及九位龍王,即佛經所謂“神龍八部”的八大龍王及手持金剛統領眷屬的八部之首。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二部分、觀世音

由普門品觀世音至六臂觀世音共十六幅圖,畫的都是觀世音化身,即“普門現相”,比常見的觀世音圖像豐富很多。觀世音菩薩乃是阿彌陀如來佛的侍從,協助佛進行教化,普度眾生,身位僅次於佛。所畫的觀世音多作女相,袒裸上身,妙裝美容,婀娜多姿,是畫家著意描畫的神祗,其中尋聲救苦觀世音和如意輪觀世音的造型最為精彩。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三部分、佛陀

由如來降伏魔軍地神至南無旎檀佛,畫的都是釋迦牟尼佛。從成佛之初到佛會說法,彌勒佛轉世以至他各種應化形佛都一一描繪。這部分在本畫卷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最引人入勝的是佛會群體像。在釋迦牟尼佛會裡,佛祖在四株結滿金果的菩提樹下,端坐在雕獅須彌座說法;上有華蓋瓔珞、飛天、弟子迦葉、阿難、菩薩文殊、普 賢、觀音、童子、羅漢、天王及金剛等五十餘人護侍左右,還有白馬、白象、明珠、玉女、藏臣、兵臣、法輪七寶、龍鳳異獸和供養人(似是人間王者及侍女)等。場面宏大,莊嚴肅穆,佛光普照,光彩奪目,真是佛的繽紛世界。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四部分、菩薩與佛母

由文殊問疾至袔梨帝母眾共十五幅畫,畫的是諸菩薩和佛母。在這些神像中,最吸引的是文殊問疾、維摩大士和袔梨帝母眾三圖。前二者合成一幅主題畫,即文殊問疾與維摩詰居士辯論的故事,畫家把主司智慧的文殊菩薩和能言善辯的維摩刻畫得傳神入微。 至於袔梨帝母眾,是印度佛教傳說中掌管育子、安產和維護佛法的女神,原是吃小孩的惡魔形象,在畫家筆下變成典型的中國貴夫人形象。在中式山水畫屏風前面,所畫的執扇侍女、懷抱嬰兒的婦女、正在乳嬰的婦女及玩耍的兒童,都充滿中國情味及人間歡樂之情,是畫家意念和理想的反映。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一部分、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

由大聖左執至阿那婆達多龍王共十一幅圖,畫的都是護持佛法諸天神。包括作金剛力士形象的兩大護法天王——大聖左、右執及九位龍王,即佛經所謂“神龍八部”的八大龍王及手持金剛統領眷屬的八部之首。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二部分、觀世音

由普門品觀世音至六臂觀世音共十六幅圖,畫的都是觀世音化身,即“普門現相”,比常見的觀世音圖像豐富很多。觀世音菩薩乃是阿彌陀如來佛的侍從,協助佛進行教化,普度眾生,身位僅次於佛。所畫的觀世音多作女相,袒裸上身,妙裝美容,婀娜多姿,是畫家著意描畫的神祗,其中尋聲救苦觀世音和如意輪觀世音的造型最為精彩。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三部分、佛陀

由如來降伏魔軍地神至南無旎檀佛,畫的都是釋迦牟尼佛。從成佛之初到佛會說法,彌勒佛轉世以至他各種應化形佛都一一描繪。這部分在本畫卷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最引人入勝的是佛會群體像。在釋迦牟尼佛會裡,佛祖在四株結滿金果的菩提樹下,端坐在雕獅須彌座說法;上有華蓋瓔珞、飛天、弟子迦葉、阿難、菩薩文殊、普 賢、觀音、童子、羅漢、天王及金剛等五十餘人護侍左右,還有白馬、白象、明珠、玉女、藏臣、兵臣、法輪七寶、龍鳳異獸和供養人(似是人間王者及侍女)等。場面宏大,莊嚴肅穆,佛光普照,光彩奪目,真是佛的繽紛世界。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四部分、菩薩與佛母

由文殊問疾至袔梨帝母眾共十五幅畫,畫的是諸菩薩和佛母。在這些神像中,最吸引的是文殊問疾、維摩大士和袔梨帝母眾三圖。前二者合成一幅主題畫,即文殊問疾與維摩詰居士辯論的故事,畫家把主司智慧的文殊菩薩和能言善辯的維摩刻畫得傳神入微。 至於袔梨帝母眾,是印度佛教傳說中掌管育子、安產和維護佛法的女神,原是吃小孩的惡魔形象,在畫家筆下變成典型的中國貴夫人形象。在中式山水畫屏風前面,所畫的執扇侍女、懷抱嬰兒的婦女、正在乳嬰的婦女及玩耍的兒童,都充滿中國情味及人間歡樂之情,是畫家意念和理想的反映。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五部分、十八羅漢

由阿機達尊者至尊者阿難,畫的都是尊者羅漢。“十六應真”加上佛的兩大弟子迦葉和阿難,成為十八羅漢。這部分應該是畫家最得心應手的傑作,把各位羅漢不同的身份、面貌、氣質、性格和心理狀況都描繪得惟妙惟肖,又把本來孤立的個體神像,放在統一的自然環境裡,以山水樹石連接,使畫面渾然一體。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一部分、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

由大聖左執至阿那婆達多龍王共十一幅圖,畫的都是護持佛法諸天神。包括作金剛力士形象的兩大護法天王——大聖左、右執及九位龍王,即佛經所謂“神龍八部”的八大龍王及手持金剛統領眷屬的八部之首。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二部分、觀世音

由普門品觀世音至六臂觀世音共十六幅圖,畫的都是觀世音化身,即“普門現相”,比常見的觀世音圖像豐富很多。觀世音菩薩乃是阿彌陀如來佛的侍從,協助佛進行教化,普度眾生,身位僅次於佛。所畫的觀世音多作女相,袒裸上身,妙裝美容,婀娜多姿,是畫家著意描畫的神祗,其中尋聲救苦觀世音和如意輪觀世音的造型最為精彩。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三部分、佛陀

由如來降伏魔軍地神至南無旎檀佛,畫的都是釋迦牟尼佛。從成佛之初到佛會說法,彌勒佛轉世以至他各種應化形佛都一一描繪。這部分在本畫卷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最引人入勝的是佛會群體像。在釋迦牟尼佛會裡,佛祖在四株結滿金果的菩提樹下,端坐在雕獅須彌座說法;上有華蓋瓔珞、飛天、弟子迦葉、阿難、菩薩文殊、普 賢、觀音、童子、羅漢、天王及金剛等五十餘人護侍左右,還有白馬、白象、明珠、玉女、藏臣、兵臣、法輪七寶、龍鳳異獸和供養人(似是人間王者及侍女)等。場面宏大,莊嚴肅穆,佛光普照,光彩奪目,真是佛的繽紛世界。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四部分、菩薩與佛母

由文殊問疾至袔梨帝母眾共十五幅畫,畫的是諸菩薩和佛母。在這些神像中,最吸引的是文殊問疾、維摩大士和袔梨帝母眾三圖。前二者合成一幅主題畫,即文殊問疾與維摩詰居士辯論的故事,畫家把主司智慧的文殊菩薩和能言善辯的維摩刻畫得傳神入微。 至於袔梨帝母眾,是印度佛教傳說中掌管育子、安產和維護佛法的女神,原是吃小孩的惡魔形象,在畫家筆下變成典型的中國貴夫人形象。在中式山水畫屏風前面,所畫的執扇侍女、懷抱嬰兒的婦女、正在乳嬰的婦女及玩耍的兒童,都充滿中國情味及人間歡樂之情,是畫家意念和理想的反映。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五部分、十八羅漢

由阿機達尊者至尊者阿難,畫的都是尊者羅漢。“十六應真”加上佛的兩大弟子迦葉和阿難,成為十八羅漢。這部分應該是畫家最得心應手的傑作,把各位羅漢不同的身份、面貌、氣質、性格和心理狀況都描繪得惟妙惟肖,又把本來孤立的個體神像,放在統一的自然環境裡,以山水樹石連接,使畫面渾然一體。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一部分、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

由大聖左執至阿那婆達多龍王共十一幅圖,畫的都是護持佛法諸天神。包括作金剛力士形象的兩大護法天王——大聖左、右執及九位龍王,即佛經所謂“神龍八部”的八大龍王及手持金剛統領眷屬的八部之首。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二部分、觀世音

由普門品觀世音至六臂觀世音共十六幅圖,畫的都是觀世音化身,即“普門現相”,比常見的觀世音圖像豐富很多。觀世音菩薩乃是阿彌陀如來佛的侍從,協助佛進行教化,普度眾生,身位僅次於佛。所畫的觀世音多作女相,袒裸上身,妙裝美容,婀娜多姿,是畫家著意描畫的神祗,其中尋聲救苦觀世音和如意輪觀世音的造型最為精彩。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三部分、佛陀

由如來降伏魔軍地神至南無旎檀佛,畫的都是釋迦牟尼佛。從成佛之初到佛會說法,彌勒佛轉世以至他各種應化形佛都一一描繪。這部分在本畫卷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最引人入勝的是佛會群體像。在釋迦牟尼佛會裡,佛祖在四株結滿金果的菩提樹下,端坐在雕獅須彌座說法;上有華蓋瓔珞、飛天、弟子迦葉、阿難、菩薩文殊、普 賢、觀音、童子、羅漢、天王及金剛等五十餘人護侍左右,還有白馬、白象、明珠、玉女、藏臣、兵臣、法輪七寶、龍鳳異獸和供養人(似是人間王者及侍女)等。場面宏大,莊嚴肅穆,佛光普照,光彩奪目,真是佛的繽紛世界。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四部分、菩薩與佛母

由文殊問疾至袔梨帝母眾共十五幅畫,畫的是諸菩薩和佛母。在這些神像中,最吸引的是文殊問疾、維摩大士和袔梨帝母眾三圖。前二者合成一幅主題畫,即文殊問疾與維摩詰居士辯論的故事,畫家把主司智慧的文殊菩薩和能言善辯的維摩刻畫得傳神入微。 至於袔梨帝母眾,是印度佛教傳說中掌管育子、安產和維護佛法的女神,原是吃小孩的惡魔形象,在畫家筆下變成典型的中國貴夫人形象。在中式山水畫屏風前面,所畫的執扇侍女、懷抱嬰兒的婦女、正在乳嬰的婦女及玩耍的兒童,都充滿中國情味及人間歡樂之情,是畫家意念和理想的反映。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五部分、十八羅漢

由阿機達尊者至尊者阿難,畫的都是尊者羅漢。“十六應真”加上佛的兩大弟子迦葉和阿難,成為十八羅漢。這部分應該是畫家最得心應手的傑作,把各位羅漢不同的身份、面貌、氣質、性格和心理狀況都描繪得惟妙惟肖,又把本來孤立的個體神像,放在統一的自然環境裡,以山水樹石連接,使畫面渾然一體。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一部分、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

由大聖左執至阿那婆達多龍王共十一幅圖,畫的都是護持佛法諸天神。包括作金剛力士形象的兩大護法天王——大聖左、右執及九位龍王,即佛經所謂“神龍八部”的八大龍王及手持金剛統領眷屬的八部之首。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二部分、觀世音

由普門品觀世音至六臂觀世音共十六幅圖,畫的都是觀世音化身,即“普門現相”,比常見的觀世音圖像豐富很多。觀世音菩薩乃是阿彌陀如來佛的侍從,協助佛進行教化,普度眾生,身位僅次於佛。所畫的觀世音多作女相,袒裸上身,妙裝美容,婀娜多姿,是畫家著意描畫的神祗,其中尋聲救苦觀世音和如意輪觀世音的造型最為精彩。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三部分、佛陀

由如來降伏魔軍地神至南無旎檀佛,畫的都是釋迦牟尼佛。從成佛之初到佛會說法,彌勒佛轉世以至他各種應化形佛都一一描繪。這部分在本畫卷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最引人入勝的是佛會群體像。在釋迦牟尼佛會裡,佛祖在四株結滿金果的菩提樹下,端坐在雕獅須彌座說法;上有華蓋瓔珞、飛天、弟子迦葉、阿難、菩薩文殊、普 賢、觀音、童子、羅漢、天王及金剛等五十餘人護侍左右,還有白馬、白象、明珠、玉女、藏臣、兵臣、法輪七寶、龍鳳異獸和供養人(似是人間王者及侍女)等。場面宏大,莊嚴肅穆,佛光普照,光彩奪目,真是佛的繽紛世界。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四部分、菩薩與佛母

由文殊問疾至袔梨帝母眾共十五幅畫,畫的是諸菩薩和佛母。在這些神像中,最吸引的是文殊問疾、維摩大士和袔梨帝母眾三圖。前二者合成一幅主題畫,即文殊問疾與維摩詰居士辯論的故事,畫家把主司智慧的文殊菩薩和能言善辯的維摩刻畫得傳神入微。 至於袔梨帝母眾,是印度佛教傳說中掌管育子、安產和維護佛法的女神,原是吃小孩的惡魔形象,在畫家筆下變成典型的中國貴夫人形象。在中式山水畫屏風前面,所畫的執扇侍女、懷抱嬰兒的婦女、正在乳嬰的婦女及玩耍的兒童,都充滿中國情味及人間歡樂之情,是畫家意念和理想的反映。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五部分、十八羅漢

由阿機達尊者至尊者阿難,畫的都是尊者羅漢。“十六應真”加上佛的兩大弟子迦葉和阿難,成為十八羅漢。這部分應該是畫家最得心應手的傑作,把各位羅漢不同的身份、面貌、氣質、性格和心理狀況都描繪得惟妙惟肖,又把本來孤立的個體神像,放在統一的自然環境裡,以山水樹石連接,使畫面渾然一體。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六部分、禪宗六祖

由達摩祖師至慧能祖師共六幅。中國禪宗派別的首腦人物,相傳如來佛以心印囑咐迦葉為禪宗初祖,二十八世傳至達摩,來中國成為東土始祖。後來衣缽相傳,由二祖慧可傳至六祖慧能。慧能的禪宗大行於南方,成為南宗。畫家把六位大師同置在一個寧靜的自然環境,山巒平遠,湖水開闊,更彰顯眾 大師的深厚修為和智慧。 圖中的達摩大師作梵像,深目高鼻、面相清瘦。而慧可大師則左臂折斷——起因是當年達摩高居嵩山少林寺,慧可向他學法,為表虔誠之心,曾把左臂砍掉。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一部分、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

由大聖左執至阿那婆達多龍王共十一幅圖,畫的都是護持佛法諸天神。包括作金剛力士形象的兩大護法天王——大聖左、右執及九位龍王,即佛經所謂“神龍八部”的八大龍王及手持金剛統領眷屬的八部之首。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二部分、觀世音

由普門品觀世音至六臂觀世音共十六幅圖,畫的都是觀世音化身,即“普門現相”,比常見的觀世音圖像豐富很多。觀世音菩薩乃是阿彌陀如來佛的侍從,協助佛進行教化,普度眾生,身位僅次於佛。所畫的觀世音多作女相,袒裸上身,妙裝美容,婀娜多姿,是畫家著意描畫的神祗,其中尋聲救苦觀世音和如意輪觀世音的造型最為精彩。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三部分、佛陀

由如來降伏魔軍地神至南無旎檀佛,畫的都是釋迦牟尼佛。從成佛之初到佛會說法,彌勒佛轉世以至他各種應化形佛都一一描繪。這部分在本畫卷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最引人入勝的是佛會群體像。在釋迦牟尼佛會裡,佛祖在四株結滿金果的菩提樹下,端坐在雕獅須彌座說法;上有華蓋瓔珞、飛天、弟子迦葉、阿難、菩薩文殊、普 賢、觀音、童子、羅漢、天王及金剛等五十餘人護侍左右,還有白馬、白象、明珠、玉女、藏臣、兵臣、法輪七寶、龍鳳異獸和供養人(似是人間王者及侍女)等。場面宏大,莊嚴肅穆,佛光普照,光彩奪目,真是佛的繽紛世界。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四部分、菩薩與佛母

由文殊問疾至袔梨帝母眾共十五幅畫,畫的是諸菩薩和佛母。在這些神像中,最吸引的是文殊問疾、維摩大士和袔梨帝母眾三圖。前二者合成一幅主題畫,即文殊問疾與維摩詰居士辯論的故事,畫家把主司智慧的文殊菩薩和能言善辯的維摩刻畫得傳神入微。 至於袔梨帝母眾,是印度佛教傳說中掌管育子、安產和維護佛法的女神,原是吃小孩的惡魔形象,在畫家筆下變成典型的中國貴夫人形象。在中式山水畫屏風前面,所畫的執扇侍女、懷抱嬰兒的婦女、正在乳嬰的婦女及玩耍的兒童,都充滿中國情味及人間歡樂之情,是畫家意念和理想的反映。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五部分、十八羅漢

由阿機達尊者至尊者阿難,畫的都是尊者羅漢。“十六應真”加上佛的兩大弟子迦葉和阿難,成為十八羅漢。這部分應該是畫家最得心應手的傑作,把各位羅漢不同的身份、面貌、氣質、性格和心理狀況都描繪得惟妙惟肖,又把本來孤立的個體神像,放在統一的自然環境裡,以山水樹石連接,使畫面渾然一體。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六部分、禪宗六祖

由達摩祖師至慧能祖師共六幅。中國禪宗派別的首腦人物,相傳如來佛以心印囑咐迦葉為禪宗初祖,二十八世傳至達摩,來中國成為東土始祖。後來衣缽相傳,由二祖慧可傳至六祖慧能。慧能的禪宗大行於南方,成為南宗。畫家把六位大師同置在一個寧靜的自然環境,山巒平遠,湖水開闊,更彰顯眾 大師的深厚修為和智慧。 圖中的達摩大師作梵像,深目高鼻、面相清瘦。而慧可大師則左臂折斷——起因是當年達摩高居嵩山少林寺,慧可向他學法,為表虔誠之心,曾把左臂砍掉。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一部分、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

由大聖左執至阿那婆達多龍王共十一幅圖,畫的都是護持佛法諸天神。包括作金剛力士形象的兩大護法天王——大聖左、右執及九位龍王,即佛經所謂“神龍八部”的八大龍王及手持金剛統領眷屬的八部之首。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二部分、觀世音

由普門品觀世音至六臂觀世音共十六幅圖,畫的都是觀世音化身,即“普門現相”,比常見的觀世音圖像豐富很多。觀世音菩薩乃是阿彌陀如來佛的侍從,協助佛進行教化,普度眾生,身位僅次於佛。所畫的觀世音多作女相,袒裸上身,妙裝美容,婀娜多姿,是畫家著意描畫的神祗,其中尋聲救苦觀世音和如意輪觀世音的造型最為精彩。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三部分、佛陀

由如來降伏魔軍地神至南無旎檀佛,畫的都是釋迦牟尼佛。從成佛之初到佛會說法,彌勒佛轉世以至他各種應化形佛都一一描繪。這部分在本畫卷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最引人入勝的是佛會群體像。在釋迦牟尼佛會裡,佛祖在四株結滿金果的菩提樹下,端坐在雕獅須彌座說法;上有華蓋瓔珞、飛天、弟子迦葉、阿難、菩薩文殊、普 賢、觀音、童子、羅漢、天王及金剛等五十餘人護侍左右,還有白馬、白象、明珠、玉女、藏臣、兵臣、法輪七寶、龍鳳異獸和供養人(似是人間王者及侍女)等。場面宏大,莊嚴肅穆,佛光普照,光彩奪目,真是佛的繽紛世界。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四部分、菩薩與佛母

由文殊問疾至袔梨帝母眾共十五幅畫,畫的是諸菩薩和佛母。在這些神像中,最吸引的是文殊問疾、維摩大士和袔梨帝母眾三圖。前二者合成一幅主題畫,即文殊問疾與維摩詰居士辯論的故事,畫家把主司智慧的文殊菩薩和能言善辯的維摩刻畫得傳神入微。 至於袔梨帝母眾,是印度佛教傳說中掌管育子、安產和維護佛法的女神,原是吃小孩的惡魔形象,在畫家筆下變成典型的中國貴夫人形象。在中式山水畫屏風前面,所畫的執扇侍女、懷抱嬰兒的婦女、正在乳嬰的婦女及玩耍的兒童,都充滿中國情味及人間歡樂之情,是畫家意念和理想的反映。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五部分、十八羅漢

由阿機達尊者至尊者阿難,畫的都是尊者羅漢。“十六應真”加上佛的兩大弟子迦葉和阿難,成為十八羅漢。這部分應該是畫家最得心應手的傑作,把各位羅漢不同的身份、面貌、氣質、性格和心理狀況都描繪得惟妙惟肖,又把本來孤立的個體神像,放在統一的自然環境裡,以山水樹石連接,使畫面渾然一體。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六部分、禪宗六祖

由達摩祖師至慧能祖師共六幅。中國禪宗派別的首腦人物,相傳如來佛以心印囑咐迦葉為禪宗初祖,二十八世傳至達摩,來中國成為東土始祖。後來衣缽相傳,由二祖慧可傳至六祖慧能。慧能的禪宗大行於南方,成為南宗。畫家把六位大師同置在一個寧靜的自然環境,山巒平遠,湖水開闊,更彰顯眾 大師的深厚修為和智慧。 圖中的達摩大師作梵像,深目高鼻、面相清瘦。而慧可大師則左臂折斷——起因是當年達摩高居嵩山少林寺,慧可向他學法,為表虔誠之心,曾把左臂砍掉。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一部分、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

由大聖左執至阿那婆達多龍王共十一幅圖,畫的都是護持佛法諸天神。包括作金剛力士形象的兩大護法天王——大聖左、右執及九位龍王,即佛經所謂“神龍八部”的八大龍王及手持金剛統領眷屬的八部之首。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二部分、觀世音

由普門品觀世音至六臂觀世音共十六幅圖,畫的都是觀世音化身,即“普門現相”,比常見的觀世音圖像豐富很多。觀世音菩薩乃是阿彌陀如來佛的侍從,協助佛進行教化,普度眾生,身位僅次於佛。所畫的觀世音多作女相,袒裸上身,妙裝美容,婀娜多姿,是畫家著意描畫的神祗,其中尋聲救苦觀世音和如意輪觀世音的造型最為精彩。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三部分、佛陀

由如來降伏魔軍地神至南無旎檀佛,畫的都是釋迦牟尼佛。從成佛之初到佛會說法,彌勒佛轉世以至他各種應化形佛都一一描繪。這部分在本畫卷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最引人入勝的是佛會群體像。在釋迦牟尼佛會裡,佛祖在四株結滿金果的菩提樹下,端坐在雕獅須彌座說法;上有華蓋瓔珞、飛天、弟子迦葉、阿難、菩薩文殊、普 賢、觀音、童子、羅漢、天王及金剛等五十餘人護侍左右,還有白馬、白象、明珠、玉女、藏臣、兵臣、法輪七寶、龍鳳異獸和供養人(似是人間王者及侍女)等。場面宏大,莊嚴肅穆,佛光普照,光彩奪目,真是佛的繽紛世界。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四部分、菩薩與佛母

由文殊問疾至袔梨帝母眾共十五幅畫,畫的是諸菩薩和佛母。在這些神像中,最吸引的是文殊問疾、維摩大士和袔梨帝母眾三圖。前二者合成一幅主題畫,即文殊問疾與維摩詰居士辯論的故事,畫家把主司智慧的文殊菩薩和能言善辯的維摩刻畫得傳神入微。 至於袔梨帝母眾,是印度佛教傳說中掌管育子、安產和維護佛法的女神,原是吃小孩的惡魔形象,在畫家筆下變成典型的中國貴夫人形象。在中式山水畫屏風前面,所畫的執扇侍女、懷抱嬰兒的婦女、正在乳嬰的婦女及玩耍的兒童,都充滿中國情味及人間歡樂之情,是畫家意念和理想的反映。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五部分、十八羅漢

由阿機達尊者至尊者阿難,畫的都是尊者羅漢。“十六應真”加上佛的兩大弟子迦葉和阿難,成為十八羅漢。這部分應該是畫家最得心應手的傑作,把各位羅漢不同的身份、面貌、氣質、性格和心理狀況都描繪得惟妙惟肖,又把本來孤立的個體神像,放在統一的自然環境裡,以山水樹石連接,使畫面渾然一體。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六部分、禪宗六祖

由達摩祖師至慧能祖師共六幅。中國禪宗派別的首腦人物,相傳如來佛以心印囑咐迦葉為禪宗初祖,二十八世傳至達摩,來中國成為東土始祖。後來衣缽相傳,由二祖慧可傳至六祖慧能。慧能的禪宗大行於南方,成為南宗。畫家把六位大師同置在一個寧靜的自然環境,山巒平遠,湖水開闊,更彰顯眾 大師的深厚修為和智慧。 圖中的達摩大師作梵像,深目高鼻、面相清瘦。而慧可大師則左臂折斷——起因是當年達摩高居嵩山少林寺,慧可向他學法,為表虔誠之心,曾把左臂砍掉。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一部分、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

由大聖左執至阿那婆達多龍王共十一幅圖,畫的都是護持佛法諸天神。包括作金剛力士形象的兩大護法天王——大聖左、右執及九位龍王,即佛經所謂“神龍八部”的八大龍王及手持金剛統領眷屬的八部之首。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二部分、觀世音

由普門品觀世音至六臂觀世音共十六幅圖,畫的都是觀世音化身,即“普門現相”,比常見的觀世音圖像豐富很多。觀世音菩薩乃是阿彌陀如來佛的侍從,協助佛進行教化,普度眾生,身位僅次於佛。所畫的觀世音多作女相,袒裸上身,妙裝美容,婀娜多姿,是畫家著意描畫的神祗,其中尋聲救苦觀世音和如意輪觀世音的造型最為精彩。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三部分、佛陀

由如來降伏魔軍地神至南無旎檀佛,畫的都是釋迦牟尼佛。從成佛之初到佛會說法,彌勒佛轉世以至他各種應化形佛都一一描繪。這部分在本畫卷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最引人入勝的是佛會群體像。在釋迦牟尼佛會裡,佛祖在四株結滿金果的菩提樹下,端坐在雕獅須彌座說法;上有華蓋瓔珞、飛天、弟子迦葉、阿難、菩薩文殊、普 賢、觀音、童子、羅漢、天王及金剛等五十餘人護侍左右,還有白馬、白象、明珠、玉女、藏臣、兵臣、法輪七寶、龍鳳異獸和供養人(似是人間王者及侍女)等。場面宏大,莊嚴肅穆,佛光普照,光彩奪目,真是佛的繽紛世界。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四部分、菩薩與佛母

由文殊問疾至袔梨帝母眾共十五幅畫,畫的是諸菩薩和佛母。在這些神像中,最吸引的是文殊問疾、維摩大士和袔梨帝母眾三圖。前二者合成一幅主題畫,即文殊問疾與維摩詰居士辯論的故事,畫家把主司智慧的文殊菩薩和能言善辯的維摩刻畫得傳神入微。 至於袔梨帝母眾,是印度佛教傳說中掌管育子、安產和維護佛法的女神,原是吃小孩的惡魔形象,在畫家筆下變成典型的中國貴夫人形象。在中式山水畫屏風前面,所畫的執扇侍女、懷抱嬰兒的婦女、正在乳嬰的婦女及玩耍的兒童,都充滿中國情味及人間歡樂之情,是畫家意念和理想的反映。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五部分、十八羅漢

由阿機達尊者至尊者阿難,畫的都是尊者羅漢。“十六應真”加上佛的兩大弟子迦葉和阿難,成為十八羅漢。這部分應該是畫家最得心應手的傑作,把各位羅漢不同的身份、面貌、氣質、性格和心理狀況都描繪得惟妙惟肖,又把本來孤立的個體神像,放在統一的自然環境裡,以山水樹石連接,使畫面渾然一體。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六部分、禪宗六祖

由達摩祖師至慧能祖師共六幅。中國禪宗派別的首腦人物,相傳如來佛以心印囑咐迦葉為禪宗初祖,二十八世傳至達摩,來中國成為東土始祖。後來衣缽相傳,由二祖慧可傳至六祖慧能。慧能的禪宗大行於南方,成為南宗。畫家把六位大師同置在一個寧靜的自然環境,山巒平遠,湖水開闊,更彰顯眾 大師的深厚修為和智慧。 圖中的達摩大師作梵像,深目高鼻、面相清瘦。而慧可大師則左臂折斷——起因是當年達摩高居嵩山少林寺,慧可向他學法,為表虔誠之心,曾把左臂砍掉。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一部分、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

由大聖左執至阿那婆達多龍王共十一幅圖,畫的都是護持佛法諸天神。包括作金剛力士形象的兩大護法天王——大聖左、右執及九位龍王,即佛經所謂“神龍八部”的八大龍王及手持金剛統領眷屬的八部之首。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二部分、觀世音

由普門品觀世音至六臂觀世音共十六幅圖,畫的都是觀世音化身,即“普門現相”,比常見的觀世音圖像豐富很多。觀世音菩薩乃是阿彌陀如來佛的侍從,協助佛進行教化,普度眾生,身位僅次於佛。所畫的觀世音多作女相,袒裸上身,妙裝美容,婀娜多姿,是畫家著意描畫的神祗,其中尋聲救苦觀世音和如意輪觀世音的造型最為精彩。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三部分、佛陀

由如來降伏魔軍地神至南無旎檀佛,畫的都是釋迦牟尼佛。從成佛之初到佛會說法,彌勒佛轉世以至他各種應化形佛都一一描繪。這部分在本畫卷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最引人入勝的是佛會群體像。在釋迦牟尼佛會裡,佛祖在四株結滿金果的菩提樹下,端坐在雕獅須彌座說法;上有華蓋瓔珞、飛天、弟子迦葉、阿難、菩薩文殊、普 賢、觀音、童子、羅漢、天王及金剛等五十餘人護侍左右,還有白馬、白象、明珠、玉女、藏臣、兵臣、法輪七寶、龍鳳異獸和供養人(似是人間王者及侍女)等。場面宏大,莊嚴肅穆,佛光普照,光彩奪目,真是佛的繽紛世界。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四部分、菩薩與佛母

由文殊問疾至袔梨帝母眾共十五幅畫,畫的是諸菩薩和佛母。在這些神像中,最吸引的是文殊問疾、維摩大士和袔梨帝母眾三圖。前二者合成一幅主題畫,即文殊問疾與維摩詰居士辯論的故事,畫家把主司智慧的文殊菩薩和能言善辯的維摩刻畫得傳神入微。 至於袔梨帝母眾,是印度佛教傳說中掌管育子、安產和維護佛法的女神,原是吃小孩的惡魔形象,在畫家筆下變成典型的中國貴夫人形象。在中式山水畫屏風前面,所畫的執扇侍女、懷抱嬰兒的婦女、正在乳嬰的婦女及玩耍的兒童,都充滿中國情味及人間歡樂之情,是畫家意念和理想的反映。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五部分、十八羅漢

由阿機達尊者至尊者阿難,畫的都是尊者羅漢。“十六應真”加上佛的兩大弟子迦葉和阿難,成為十八羅漢。這部分應該是畫家最得心應手的傑作,把各位羅漢不同的身份、面貌、氣質、性格和心理狀況都描繪得惟妙惟肖,又把本來孤立的個體神像,放在統一的自然環境裡,以山水樹石連接,使畫面渾然一體。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六部分、禪宗六祖

由達摩祖師至慧能祖師共六幅。中國禪宗派別的首腦人物,相傳如來佛以心印囑咐迦葉為禪宗初祖,二十八世傳至達摩,來中國成為東土始祖。後來衣缽相傳,由二祖慧可傳至六祖慧能。慧能的禪宗大行於南方,成為南宗。畫家把六位大師同置在一個寧靜的自然環境,山巒平遠,湖水開闊,更彰顯眾 大師的深厚修為和智慧。 圖中的達摩大師作梵像,深目高鼻、面相清瘦。而慧可大師則左臂折斷——起因是當年達摩高居嵩山少林寺,慧可向他學法,為表虔誠之心,曾把左臂砍掉。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七部分、藥師琉璃光佛

由藥師琉璃光佛會、藥師琉璃光佛及其十二大願三幅圖組成,是本畫卷另一個高潮。在藥師琉璃光佛會裡,由四十餘位神眾聚會於菩提樹下,藥師如來佛端坐在正中須彌座上,右手作安慰印,左手置在腹前,足踏蓮花,背有祥雲,頭頂放光明,有塔式華蓋瓔珞。佛兩側倚坐蓮座者,左為日光普照菩薩,右為月光遍照菩薩,與中尊佛合稱為“藥師三尊”。佛前供案兩旁有兩位跪著的菩薩及二藥童子,迦葉、阿難、藥師八大菩薩和十二神將等分列兩側,場面浩蕩,人物眾多,色彩絢麗。藥師琉璃光佛及其十二大願圖又是另一種景象。藥師佛交腳而坐,左脅侍菩薩雙手捧缽、右脅侍菩薩雙手持經,身披袈裟的高僧跪拜佛前,顯然這是幅藥師佛授經圖。接著畫家以連環畫形式,圖釋藥師佛的十二大願,圖文並茂,藥師佛在圖中反覆出現,希望來世得菩提正果時,眾生苦難都獲得解脫。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一部分、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

由大聖左執至阿那婆達多龍王共十一幅圖,畫的都是護持佛法諸天神。包括作金剛力士形象的兩大護法天王——大聖左、右執及九位龍王,即佛經所謂“神龍八部”的八大龍王及手持金剛統領眷屬的八部之首。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二部分、觀世音

由普門品觀世音至六臂觀世音共十六幅圖,畫的都是觀世音化身,即“普門現相”,比常見的觀世音圖像豐富很多。觀世音菩薩乃是阿彌陀如來佛的侍從,協助佛進行教化,普度眾生,身位僅次於佛。所畫的觀世音多作女相,袒裸上身,妙裝美容,婀娜多姿,是畫家著意描畫的神祗,其中尋聲救苦觀世音和如意輪觀世音的造型最為精彩。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三部分、佛陀

由如來降伏魔軍地神至南無旎檀佛,畫的都是釋迦牟尼佛。從成佛之初到佛會說法,彌勒佛轉世以至他各種應化形佛都一一描繪。這部分在本畫卷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最引人入勝的是佛會群體像。在釋迦牟尼佛會裡,佛祖在四株結滿金果的菩提樹下,端坐在雕獅須彌座說法;上有華蓋瓔珞、飛天、弟子迦葉、阿難、菩薩文殊、普 賢、觀音、童子、羅漢、天王及金剛等五十餘人護侍左右,還有白馬、白象、明珠、玉女、藏臣、兵臣、法輪七寶、龍鳳異獸和供養人(似是人間王者及侍女)等。場面宏大,莊嚴肅穆,佛光普照,光彩奪目,真是佛的繽紛世界。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四部分、菩薩與佛母

由文殊問疾至袔梨帝母眾共十五幅畫,畫的是諸菩薩和佛母。在這些神像中,最吸引的是文殊問疾、維摩大士和袔梨帝母眾三圖。前二者合成一幅主題畫,即文殊問疾與維摩詰居士辯論的故事,畫家把主司智慧的文殊菩薩和能言善辯的維摩刻畫得傳神入微。 至於袔梨帝母眾,是印度佛教傳說中掌管育子、安產和維護佛法的女神,原是吃小孩的惡魔形象,在畫家筆下變成典型的中國貴夫人形象。在中式山水畫屏風前面,所畫的執扇侍女、懷抱嬰兒的婦女、正在乳嬰的婦女及玩耍的兒童,都充滿中國情味及人間歡樂之情,是畫家意念和理想的反映。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五部分、十八羅漢

由阿機達尊者至尊者阿難,畫的都是尊者羅漢。“十六應真”加上佛的兩大弟子迦葉和阿難,成為十八羅漢。這部分應該是畫家最得心應手的傑作,把各位羅漢不同的身份、面貌、氣質、性格和心理狀況都描繪得惟妙惟肖,又把本來孤立的個體神像,放在統一的自然環境裡,以山水樹石連接,使畫面渾然一體。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六部分、禪宗六祖

由達摩祖師至慧能祖師共六幅。中國禪宗派別的首腦人物,相傳如來佛以心印囑咐迦葉為禪宗初祖,二十八世傳至達摩,來中國成為東土始祖。後來衣缽相傳,由二祖慧可傳至六祖慧能。慧能的禪宗大行於南方,成為南宗。畫家把六位大師同置在一個寧靜的自然環境,山巒平遠,湖水開闊,更彰顯眾 大師的深厚修為和智慧。 圖中的達摩大師作梵像,深目高鼻、面相清瘦。而慧可大師則左臂折斷——起因是當年達摩高居嵩山少林寺,慧可向他學法,為表虔誠之心,曾把左臂砍掉。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七部分、藥師琉璃光佛

由藥師琉璃光佛會、藥師琉璃光佛及其十二大願三幅圖組成,是本畫卷另一個高潮。在藥師琉璃光佛會裡,由四十餘位神眾聚會於菩提樹下,藥師如來佛端坐在正中須彌座上,右手作安慰印,左手置在腹前,足踏蓮花,背有祥雲,頭頂放光明,有塔式華蓋瓔珞。佛兩側倚坐蓮座者,左為日光普照菩薩,右為月光遍照菩薩,與中尊佛合稱為“藥師三尊”。佛前供案兩旁有兩位跪著的菩薩及二藥童子,迦葉、阿難、藥師八大菩薩和十二神將等分列兩側,場面浩蕩,人物眾多,色彩絢麗。藥師琉璃光佛及其十二大願圖又是另一種景象。藥師佛交腳而坐,左脅侍菩薩雙手捧缽、右脅侍菩薩雙手持經,身披袈裟的高僧跪拜佛前,顯然這是幅藥師佛授經圖。接著畫家以連環畫形式,圖釋藥師佛的十二大願,圖文並茂,藥師佛在圖中反覆出現,希望來世得菩提正果時,眾生苦難都獲得解脫。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一部分、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

由大聖左執至阿那婆達多龍王共十一幅圖,畫的都是護持佛法諸天神。包括作金剛力士形象的兩大護法天王——大聖左、右執及九位龍王,即佛經所謂“神龍八部”的八大龍王及手持金剛統領眷屬的八部之首。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二部分、觀世音

由普門品觀世音至六臂觀世音共十六幅圖,畫的都是觀世音化身,即“普門現相”,比常見的觀世音圖像豐富很多。觀世音菩薩乃是阿彌陀如來佛的侍從,協助佛進行教化,普度眾生,身位僅次於佛。所畫的觀世音多作女相,袒裸上身,妙裝美容,婀娜多姿,是畫家著意描畫的神祗,其中尋聲救苦觀世音和如意輪觀世音的造型最為精彩。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三部分、佛陀

由如來降伏魔軍地神至南無旎檀佛,畫的都是釋迦牟尼佛。從成佛之初到佛會說法,彌勒佛轉世以至他各種應化形佛都一一描繪。這部分在本畫卷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最引人入勝的是佛會群體像。在釋迦牟尼佛會裡,佛祖在四株結滿金果的菩提樹下,端坐在雕獅須彌座說法;上有華蓋瓔珞、飛天、弟子迦葉、阿難、菩薩文殊、普 賢、觀音、童子、羅漢、天王及金剛等五十餘人護侍左右,還有白馬、白象、明珠、玉女、藏臣、兵臣、法輪七寶、龍鳳異獸和供養人(似是人間王者及侍女)等。場面宏大,莊嚴肅穆,佛光普照,光彩奪目,真是佛的繽紛世界。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四部分、菩薩與佛母

由文殊問疾至袔梨帝母眾共十五幅畫,畫的是諸菩薩和佛母。在這些神像中,最吸引的是文殊問疾、維摩大士和袔梨帝母眾三圖。前二者合成一幅主題畫,即文殊問疾與維摩詰居士辯論的故事,畫家把主司智慧的文殊菩薩和能言善辯的維摩刻畫得傳神入微。 至於袔梨帝母眾,是印度佛教傳說中掌管育子、安產和維護佛法的女神,原是吃小孩的惡魔形象,在畫家筆下變成典型的中國貴夫人形象。在中式山水畫屏風前面,所畫的執扇侍女、懷抱嬰兒的婦女、正在乳嬰的婦女及玩耍的兒童,都充滿中國情味及人間歡樂之情,是畫家意念和理想的反映。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五部分、十八羅漢

由阿機達尊者至尊者阿難,畫的都是尊者羅漢。“十六應真”加上佛的兩大弟子迦葉和阿難,成為十八羅漢。這部分應該是畫家最得心應手的傑作,把各位羅漢不同的身份、面貌、氣質、性格和心理狀況都描繪得惟妙惟肖,又把本來孤立的個體神像,放在統一的自然環境裡,以山水樹石連接,使畫面渾然一體。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六部分、禪宗六祖

由達摩祖師至慧能祖師共六幅。中國禪宗派別的首腦人物,相傳如來佛以心印囑咐迦葉為禪宗初祖,二十八世傳至達摩,來中國成為東土始祖。後來衣缽相傳,由二祖慧可傳至六祖慧能。慧能的禪宗大行於南方,成為南宗。畫家把六位大師同置在一個寧靜的自然環境,山巒平遠,湖水開闊,更彰顯眾 大師的深厚修為和智慧。 圖中的達摩大師作梵像,深目高鼻、面相清瘦。而慧可大師則左臂折斷——起因是當年達摩高居嵩山少林寺,慧可向他學法,為表虔誠之心,曾把左臂砍掉。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七部分、藥師琉璃光佛

由藥師琉璃光佛會、藥師琉璃光佛及其十二大願三幅圖組成,是本畫卷另一個高潮。在藥師琉璃光佛會裡,由四十餘位神眾聚會於菩提樹下,藥師如來佛端坐在正中須彌座上,右手作安慰印,左手置在腹前,足踏蓮花,背有祥雲,頭頂放光明,有塔式華蓋瓔珞。佛兩側倚坐蓮座者,左為日光普照菩薩,右為月光遍照菩薩,與中尊佛合稱為“藥師三尊”。佛前供案兩旁有兩位跪著的菩薩及二藥童子,迦葉、阿難、藥師八大菩薩和十二神將等分列兩側,場面浩蕩,人物眾多,色彩絢麗。藥師琉璃光佛及其十二大願圖又是另一種景象。藥師佛交腳而坐,左脅侍菩薩雙手捧缽、右脅侍菩薩雙手持經,身披袈裟的高僧跪拜佛前,顯然這是幅藥師佛授經圖。接著畫家以連環畫形式,圖釋藥師佛的十二大願,圖文並茂,藥師佛在圖中反覆出現,希望來世得菩提正果時,眾生苦難都獲得解脫。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一部分、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

由大聖左執至阿那婆達多龍王共十一幅圖,畫的都是護持佛法諸天神。包括作金剛力士形象的兩大護法天王——大聖左、右執及九位龍王,即佛經所謂“神龍八部”的八大龍王及手持金剛統領眷屬的八部之首。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二部分、觀世音

由普門品觀世音至六臂觀世音共十六幅圖,畫的都是觀世音化身,即“普門現相”,比常見的觀世音圖像豐富很多。觀世音菩薩乃是阿彌陀如來佛的侍從,協助佛進行教化,普度眾生,身位僅次於佛。所畫的觀世音多作女相,袒裸上身,妙裝美容,婀娜多姿,是畫家著意描畫的神祗,其中尋聲救苦觀世音和如意輪觀世音的造型最為精彩。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三部分、佛陀

由如來降伏魔軍地神至南無旎檀佛,畫的都是釋迦牟尼佛。從成佛之初到佛會說法,彌勒佛轉世以至他各種應化形佛都一一描繪。這部分在本畫卷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最引人入勝的是佛會群體像。在釋迦牟尼佛會裡,佛祖在四株結滿金果的菩提樹下,端坐在雕獅須彌座說法;上有華蓋瓔珞、飛天、弟子迦葉、阿難、菩薩文殊、普 賢、觀音、童子、羅漢、天王及金剛等五十餘人護侍左右,還有白馬、白象、明珠、玉女、藏臣、兵臣、法輪七寶、龍鳳異獸和供養人(似是人間王者及侍女)等。場面宏大,莊嚴肅穆,佛光普照,光彩奪目,真是佛的繽紛世界。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四部分、菩薩與佛母

由文殊問疾至袔梨帝母眾共十五幅畫,畫的是諸菩薩和佛母。在這些神像中,最吸引的是文殊問疾、維摩大士和袔梨帝母眾三圖。前二者合成一幅主題畫,即文殊問疾與維摩詰居士辯論的故事,畫家把主司智慧的文殊菩薩和能言善辯的維摩刻畫得傳神入微。 至於袔梨帝母眾,是印度佛教傳說中掌管育子、安產和維護佛法的女神,原是吃小孩的惡魔形象,在畫家筆下變成典型的中國貴夫人形象。在中式山水畫屏風前面,所畫的執扇侍女、懷抱嬰兒的婦女、正在乳嬰的婦女及玩耍的兒童,都充滿中國情味及人間歡樂之情,是畫家意念和理想的反映。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五部分、十八羅漢

由阿機達尊者至尊者阿難,畫的都是尊者羅漢。“十六應真”加上佛的兩大弟子迦葉和阿難,成為十八羅漢。這部分應該是畫家最得心應手的傑作,把各位羅漢不同的身份、面貌、氣質、性格和心理狀況都描繪得惟妙惟肖,又把本來孤立的個體神像,放在統一的自然環境裡,以山水樹石連接,使畫面渾然一體。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六部分、禪宗六祖

由達摩祖師至慧能祖師共六幅。中國禪宗派別的首腦人物,相傳如來佛以心印囑咐迦葉為禪宗初祖,二十八世傳至達摩,來中國成為東土始祖。後來衣缽相傳,由二祖慧可傳至六祖慧能。慧能的禪宗大行於南方,成為南宗。畫家把六位大師同置在一個寧靜的自然環境,山巒平遠,湖水開闊,更彰顯眾 大師的深厚修為和智慧。 圖中的達摩大師作梵像,深目高鼻、面相清瘦。而慧可大師則左臂折斷——起因是當年達摩高居嵩山少林寺,慧可向他學法,為表虔誠之心,曾把左臂砍掉。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七部分、藥師琉璃光佛

由藥師琉璃光佛會、藥師琉璃光佛及其十二大願三幅圖組成,是本畫卷另一個高潮。在藥師琉璃光佛會裡,由四十餘位神眾聚會於菩提樹下,藥師如來佛端坐在正中須彌座上,右手作安慰印,左手置在腹前,足踏蓮花,背有祥雲,頭頂放光明,有塔式華蓋瓔珞。佛兩側倚坐蓮座者,左為日光普照菩薩,右為月光遍照菩薩,與中尊佛合稱為“藥師三尊”。佛前供案兩旁有兩位跪著的菩薩及二藥童子,迦葉、阿難、藥師八大菩薩和十二神將等分列兩側,場面浩蕩,人物眾多,色彩絢麗。藥師琉璃光佛及其十二大願圖又是另一種景象。藥師佛交腳而坐,左脅侍菩薩雙手捧缽、右脅侍菩薩雙手持經,身披袈裟的高僧跪拜佛前,顯然這是幅藥師佛授經圖。接著畫家以連環畫形式,圖釋藥師佛的十二大願,圖文並茂,藥師佛在圖中反覆出現,希望來世得菩提正果時,眾生苦難都獲得解脫。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一部分、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

由大聖左執至阿那婆達多龍王共十一幅圖,畫的都是護持佛法諸天神。包括作金剛力士形象的兩大護法天王——大聖左、右執及九位龍王,即佛經所謂“神龍八部”的八大龍王及手持金剛統領眷屬的八部之首。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二部分、觀世音

由普門品觀世音至六臂觀世音共十六幅圖,畫的都是觀世音化身,即“普門現相”,比常見的觀世音圖像豐富很多。觀世音菩薩乃是阿彌陀如來佛的侍從,協助佛進行教化,普度眾生,身位僅次於佛。所畫的觀世音多作女相,袒裸上身,妙裝美容,婀娜多姿,是畫家著意描畫的神祗,其中尋聲救苦觀世音和如意輪觀世音的造型最為精彩。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三部分、佛陀

由如來降伏魔軍地神至南無旎檀佛,畫的都是釋迦牟尼佛。從成佛之初到佛會說法,彌勒佛轉世以至他各種應化形佛都一一描繪。這部分在本畫卷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最引人入勝的是佛會群體像。在釋迦牟尼佛會裡,佛祖在四株結滿金果的菩提樹下,端坐在雕獅須彌座說法;上有華蓋瓔珞、飛天、弟子迦葉、阿難、菩薩文殊、普 賢、觀音、童子、羅漢、天王及金剛等五十餘人護侍左右,還有白馬、白象、明珠、玉女、藏臣、兵臣、法輪七寶、龍鳳異獸和供養人(似是人間王者及侍女)等。場面宏大,莊嚴肅穆,佛光普照,光彩奪目,真是佛的繽紛世界。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四部分、菩薩與佛母

由文殊問疾至袔梨帝母眾共十五幅畫,畫的是諸菩薩和佛母。在這些神像中,最吸引的是文殊問疾、維摩大士和袔梨帝母眾三圖。前二者合成一幅主題畫,即文殊問疾與維摩詰居士辯論的故事,畫家把主司智慧的文殊菩薩和能言善辯的維摩刻畫得傳神入微。 至於袔梨帝母眾,是印度佛教傳說中掌管育子、安產和維護佛法的女神,原是吃小孩的惡魔形象,在畫家筆下變成典型的中國貴夫人形象。在中式山水畫屏風前面,所畫的執扇侍女、懷抱嬰兒的婦女、正在乳嬰的婦女及玩耍的兒童,都充滿中國情味及人間歡樂之情,是畫家意念和理想的反映。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五部分、十八羅漢

由阿機達尊者至尊者阿難,畫的都是尊者羅漢。“十六應真”加上佛的兩大弟子迦葉和阿難,成為十八羅漢。這部分應該是畫家最得心應手的傑作,把各位羅漢不同的身份、面貌、氣質、性格和心理狀況都描繪得惟妙惟肖,又把本來孤立的個體神像,放在統一的自然環境裡,以山水樹石連接,使畫面渾然一體。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六部分、禪宗六祖

由達摩祖師至慧能祖師共六幅。中國禪宗派別的首腦人物,相傳如來佛以心印囑咐迦葉為禪宗初祖,二十八世傳至達摩,來中國成為東土始祖。後來衣缽相傳,由二祖慧可傳至六祖慧能。慧能的禪宗大行於南方,成為南宗。畫家把六位大師同置在一個寧靜的自然環境,山巒平遠,湖水開闊,更彰顯眾 大師的深厚修為和智慧。 圖中的達摩大師作梵像,深目高鼻、面相清瘦。而慧可大師則左臂折斷——起因是當年達摩高居嵩山少林寺,慧可向他學法,為表虔誠之心,曾把左臂砍掉。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七部分、藥師琉璃光佛

由藥師琉璃光佛會、藥師琉璃光佛及其十二大願三幅圖組成,是本畫卷另一個高潮。在藥師琉璃光佛會裡,由四十餘位神眾聚會於菩提樹下,藥師如來佛端坐在正中須彌座上,右手作安慰印,左手置在腹前,足踏蓮花,背有祥雲,頭頂放光明,有塔式華蓋瓔珞。佛兩側倚坐蓮座者,左為日光普照菩薩,右為月光遍照菩薩,與中尊佛合稱為“藥師三尊”。佛前供案兩旁有兩位跪著的菩薩及二藥童子,迦葉、阿難、藥師八大菩薩和十二神將等分列兩側,場面浩蕩,人物眾多,色彩絢麗。藥師琉璃光佛及其十二大願圖又是另一種景象。藥師佛交腳而坐,左脅侍菩薩雙手捧缽、右脅侍菩薩雙手持經,身披袈裟的高僧跪拜佛前,顯然這是幅藥師佛授經圖。接著畫家以連環畫形式,圖釋藥師佛的十二大願,圖文並茂,藥師佛在圖中反覆出現,希望來世得菩提正果時,眾生苦難都獲得解脫。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一部分、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

由大聖左執至阿那婆達多龍王共十一幅圖,畫的都是護持佛法諸天神。包括作金剛力士形象的兩大護法天王——大聖左、右執及九位龍王,即佛經所謂“神龍八部”的八大龍王及手持金剛統領眷屬的八部之首。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二部分、觀世音

由普門品觀世音至六臂觀世音共十六幅圖,畫的都是觀世音化身,即“普門現相”,比常見的觀世音圖像豐富很多。觀世音菩薩乃是阿彌陀如來佛的侍從,協助佛進行教化,普度眾生,身位僅次於佛。所畫的觀世音多作女相,袒裸上身,妙裝美容,婀娜多姿,是畫家著意描畫的神祗,其中尋聲救苦觀世音和如意輪觀世音的造型最為精彩。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三部分、佛陀

由如來降伏魔軍地神至南無旎檀佛,畫的都是釋迦牟尼佛。從成佛之初到佛會說法,彌勒佛轉世以至他各種應化形佛都一一描繪。這部分在本畫卷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最引人入勝的是佛會群體像。在釋迦牟尼佛會裡,佛祖在四株結滿金果的菩提樹下,端坐在雕獅須彌座說法;上有華蓋瓔珞、飛天、弟子迦葉、阿難、菩薩文殊、普 賢、觀音、童子、羅漢、天王及金剛等五十餘人護侍左右,還有白馬、白象、明珠、玉女、藏臣、兵臣、法輪七寶、龍鳳異獸和供養人(似是人間王者及侍女)等。場面宏大,莊嚴肅穆,佛光普照,光彩奪目,真是佛的繽紛世界。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四部分、菩薩與佛母

由文殊問疾至袔梨帝母眾共十五幅畫,畫的是諸菩薩和佛母。在這些神像中,最吸引的是文殊問疾、維摩大士和袔梨帝母眾三圖。前二者合成一幅主題畫,即文殊問疾與維摩詰居士辯論的故事,畫家把主司智慧的文殊菩薩和能言善辯的維摩刻畫得傳神入微。 至於袔梨帝母眾,是印度佛教傳說中掌管育子、安產和維護佛法的女神,原是吃小孩的惡魔形象,在畫家筆下變成典型的中國貴夫人形象。在中式山水畫屏風前面,所畫的執扇侍女、懷抱嬰兒的婦女、正在乳嬰的婦女及玩耍的兒童,都充滿中國情味及人間歡樂之情,是畫家意念和理想的反映。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五部分、十八羅漢

由阿機達尊者至尊者阿難,畫的都是尊者羅漢。“十六應真”加上佛的兩大弟子迦葉和阿難,成為十八羅漢。這部分應該是畫家最得心應手的傑作,把各位羅漢不同的身份、面貌、氣質、性格和心理狀況都描繪得惟妙惟肖,又把本來孤立的個體神像,放在統一的自然環境裡,以山水樹石連接,使畫面渾然一體。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六部分、禪宗六祖

由達摩祖師至慧能祖師共六幅。中國禪宗派別的首腦人物,相傳如來佛以心印囑咐迦葉為禪宗初祖,二十八世傳至達摩,來中國成為東土始祖。後來衣缽相傳,由二祖慧可傳至六祖慧能。慧能的禪宗大行於南方,成為南宗。畫家把六位大師同置在一個寧靜的自然環境,山巒平遠,湖水開闊,更彰顯眾 大師的深厚修為和智慧。 圖中的達摩大師作梵像,深目高鼻、面相清瘦。而慧可大師則左臂折斷——起因是當年達摩高居嵩山少林寺,慧可向他學法,為表虔誠之心,曾把左臂砍掉。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七部分、藥師琉璃光佛

由藥師琉璃光佛會、藥師琉璃光佛及其十二大願三幅圖組成,是本畫卷另一個高潮。在藥師琉璃光佛會裡,由四十餘位神眾聚會於菩提樹下,藥師如來佛端坐在正中須彌座上,右手作安慰印,左手置在腹前,足踏蓮花,背有祥雲,頭頂放光明,有塔式華蓋瓔珞。佛兩側倚坐蓮座者,左為日光普照菩薩,右為月光遍照菩薩,與中尊佛合稱為“藥師三尊”。佛前供案兩旁有兩位跪著的菩薩及二藥童子,迦葉、阿難、藥師八大菩薩和十二神將等分列兩側,場面浩蕩,人物眾多,色彩絢麗。藥師琉璃光佛及其十二大願圖又是另一種景象。藥師佛交腳而坐,左脅侍菩薩雙手捧缽、右脅侍菩薩雙手持經,身披袈裟的高僧跪拜佛前,顯然這是幅藥師佛授經圖。接著畫家以連環畫形式,圖釋藥師佛的十二大願,圖文並茂,藥師佛在圖中反覆出現,希望來世得菩提正果時,眾生苦難都獲得解脫。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一部分、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

由大聖左執至阿那婆達多龍王共十一幅圖,畫的都是護持佛法諸天神。包括作金剛力士形象的兩大護法天王——大聖左、右執及九位龍王,即佛經所謂“神龍八部”的八大龍王及手持金剛統領眷屬的八部之首。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二部分、觀世音

由普門品觀世音至六臂觀世音共十六幅圖,畫的都是觀世音化身,即“普門現相”,比常見的觀世音圖像豐富很多。觀世音菩薩乃是阿彌陀如來佛的侍從,協助佛進行教化,普度眾生,身位僅次於佛。所畫的觀世音多作女相,袒裸上身,妙裝美容,婀娜多姿,是畫家著意描畫的神祗,其中尋聲救苦觀世音和如意輪觀世音的造型最為精彩。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三部分、佛陀

由如來降伏魔軍地神至南無旎檀佛,畫的都是釋迦牟尼佛。從成佛之初到佛會說法,彌勒佛轉世以至他各種應化形佛都一一描繪。這部分在本畫卷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最引人入勝的是佛會群體像。在釋迦牟尼佛會裡,佛祖在四株結滿金果的菩提樹下,端坐在雕獅須彌座說法;上有華蓋瓔珞、飛天、弟子迦葉、阿難、菩薩文殊、普 賢、觀音、童子、羅漢、天王及金剛等五十餘人護侍左右,還有白馬、白象、明珠、玉女、藏臣、兵臣、法輪七寶、龍鳳異獸和供養人(似是人間王者及侍女)等。場面宏大,莊嚴肅穆,佛光普照,光彩奪目,真是佛的繽紛世界。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四部分、菩薩與佛母

由文殊問疾至袔梨帝母眾共十五幅畫,畫的是諸菩薩和佛母。在這些神像中,最吸引的是文殊問疾、維摩大士和袔梨帝母眾三圖。前二者合成一幅主題畫,即文殊問疾與維摩詰居士辯論的故事,畫家把主司智慧的文殊菩薩和能言善辯的維摩刻畫得傳神入微。 至於袔梨帝母眾,是印度佛教傳說中掌管育子、安產和維護佛法的女神,原是吃小孩的惡魔形象,在畫家筆下變成典型的中國貴夫人形象。在中式山水畫屏風前面,所畫的執扇侍女、懷抱嬰兒的婦女、正在乳嬰的婦女及玩耍的兒童,都充滿中國情味及人間歡樂之情,是畫家意念和理想的反映。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五部分、十八羅漢

由阿機達尊者至尊者阿難,畫的都是尊者羅漢。“十六應真”加上佛的兩大弟子迦葉和阿難,成為十八羅漢。這部分應該是畫家最得心應手的傑作,把各位羅漢不同的身份、面貌、氣質、性格和心理狀況都描繪得惟妙惟肖,又把本來孤立的個體神像,放在統一的自然環境裡,以山水樹石連接,使畫面渾然一體。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六部分、禪宗六祖

由達摩祖師至慧能祖師共六幅。中國禪宗派別的首腦人物,相傳如來佛以心印囑咐迦葉為禪宗初祖,二十八世傳至達摩,來中國成為東土始祖。後來衣缽相傳,由二祖慧可傳至六祖慧能。慧能的禪宗大行於南方,成為南宗。畫家把六位大師同置在一個寧靜的自然環境,山巒平遠,湖水開闊,更彰顯眾 大師的深厚修為和智慧。 圖中的達摩大師作梵像,深目高鼻、面相清瘦。而慧可大師則左臂折斷——起因是當年達摩高居嵩山少林寺,慧可向他學法,為表虔誠之心,曾把左臂砍掉。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七部分、藥師琉璃光佛

由藥師琉璃光佛會、藥師琉璃光佛及其十二大願三幅圖組成,是本畫卷另一個高潮。在藥師琉璃光佛會裡,由四十餘位神眾聚會於菩提樹下,藥師如來佛端坐在正中須彌座上,右手作安慰印,左手置在腹前,足踏蓮花,背有祥雲,頭頂放光明,有塔式華蓋瓔珞。佛兩側倚坐蓮座者,左為日光普照菩薩,右為月光遍照菩薩,與中尊佛合稱為“藥師三尊”。佛前供案兩旁有兩位跪著的菩薩及二藥童子,迦葉、阿難、藥師八大菩薩和十二神將等分列兩側,場面浩蕩,人物眾多,色彩絢麗。藥師琉璃光佛及其十二大願圖又是另一種景象。藥師佛交腳而坐,左脅侍菩薩雙手捧缽、右脅侍菩薩雙手持經,身披袈裟的高僧跪拜佛前,顯然這是幅藥師佛授經圖。接著畫家以連環畫形式,圖釋藥師佛的十二大願,圖文並茂,藥師佛在圖中反覆出現,希望來世得菩提正果時,眾生苦難都獲得解脫。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一部分、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

由大聖左執至阿那婆達多龍王共十一幅圖,畫的都是護持佛法諸天神。包括作金剛力士形象的兩大護法天王——大聖左、右執及九位龍王,即佛經所謂“神龍八部”的八大龍王及手持金剛統領眷屬的八部之首。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二部分、觀世音

由普門品觀世音至六臂觀世音共十六幅圖,畫的都是觀世音化身,即“普門現相”,比常見的觀世音圖像豐富很多。觀世音菩薩乃是阿彌陀如來佛的侍從,協助佛進行教化,普度眾生,身位僅次於佛。所畫的觀世音多作女相,袒裸上身,妙裝美容,婀娜多姿,是畫家著意描畫的神祗,其中尋聲救苦觀世音和如意輪觀世音的造型最為精彩。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三部分、佛陀

由如來降伏魔軍地神至南無旎檀佛,畫的都是釋迦牟尼佛。從成佛之初到佛會說法,彌勒佛轉世以至他各種應化形佛都一一描繪。這部分在本畫卷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最引人入勝的是佛會群體像。在釋迦牟尼佛會裡,佛祖在四株結滿金果的菩提樹下,端坐在雕獅須彌座說法;上有華蓋瓔珞、飛天、弟子迦葉、阿難、菩薩文殊、普 賢、觀音、童子、羅漢、天王及金剛等五十餘人護侍左右,還有白馬、白象、明珠、玉女、藏臣、兵臣、法輪七寶、龍鳳異獸和供養人(似是人間王者及侍女)等。場面宏大,莊嚴肅穆,佛光普照,光彩奪目,真是佛的繽紛世界。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四部分、菩薩與佛母

由文殊問疾至袔梨帝母眾共十五幅畫,畫的是諸菩薩和佛母。在這些神像中,最吸引的是文殊問疾、維摩大士和袔梨帝母眾三圖。前二者合成一幅主題畫,即文殊問疾與維摩詰居士辯論的故事,畫家把主司智慧的文殊菩薩和能言善辯的維摩刻畫得傳神入微。 至於袔梨帝母眾,是印度佛教傳說中掌管育子、安產和維護佛法的女神,原是吃小孩的惡魔形象,在畫家筆下變成典型的中國貴夫人形象。在中式山水畫屏風前面,所畫的執扇侍女、懷抱嬰兒的婦女、正在乳嬰的婦女及玩耍的兒童,都充滿中國情味及人間歡樂之情,是畫家意念和理想的反映。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五部分、十八羅漢

由阿機達尊者至尊者阿難,畫的都是尊者羅漢。“十六應真”加上佛的兩大弟子迦葉和阿難,成為十八羅漢。這部分應該是畫家最得心應手的傑作,把各位羅漢不同的身份、面貌、氣質、性格和心理狀況都描繪得惟妙惟肖,又把本來孤立的個體神像,放在統一的自然環境裡,以山水樹石連接,使畫面渾然一體。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六部分、禪宗六祖

由達摩祖師至慧能祖師共六幅。中國禪宗派別的首腦人物,相傳如來佛以心印囑咐迦葉為禪宗初祖,二十八世傳至達摩,來中國成為東土始祖。後來衣缽相傳,由二祖慧可傳至六祖慧能。慧能的禪宗大行於南方,成為南宗。畫家把六位大師同置在一個寧靜的自然環境,山巒平遠,湖水開闊,更彰顯眾 大師的深厚修為和智慧。 圖中的達摩大師作梵像,深目高鼻、面相清瘦。而慧可大師則左臂折斷——起因是當年達摩高居嵩山少林寺,慧可向他學法,為表虔誠之心,曾把左臂砍掉。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七部分、藥師琉璃光佛

由藥師琉璃光佛會、藥師琉璃光佛及其十二大願三幅圖組成,是本畫卷另一個高潮。在藥師琉璃光佛會裡,由四十餘位神眾聚會於菩提樹下,藥師如來佛端坐在正中須彌座上,右手作安慰印,左手置在腹前,足踏蓮花,背有祥雲,頭頂放光明,有塔式華蓋瓔珞。佛兩側倚坐蓮座者,左為日光普照菩薩,右為月光遍照菩薩,與中尊佛合稱為“藥師三尊”。佛前供案兩旁有兩位跪著的菩薩及二藥童子,迦葉、阿難、藥師八大菩薩和十二神將等分列兩側,場面浩蕩,人物眾多,色彩絢麗。藥師琉璃光佛及其十二大願圖又是另一種景象。藥師佛交腳而坐,左脅侍菩薩雙手捧缽、右脅侍菩薩雙手持經,身披袈裟的高僧跪拜佛前,顯然這是幅藥師佛授經圖。接著畫家以連環畫形式,圖釋藥師佛的十二大願,圖文並茂,藥師佛在圖中反覆出現,希望來世得菩提正果時,眾生苦難都獲得解脫。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八部分、護法神

由大聖三界轉輪王眾至守護摩鋶首羅眾,畫的都是護法神像,並多屬密宗系列。神像中,除了大聖福德龍女和白葉衣佛母是面容慈祥和悅外,其餘都是手持兵刃、凶狠威猛,不少是金剛和藍身,以人頭、骷髏作裝身飾物,藉此警醒世人生死無常。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一部分、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

由大聖左執至阿那婆達多龍王共十一幅圖,畫的都是護持佛法諸天神。包括作金剛力士形象的兩大護法天王——大聖左、右執及九位龍王,即佛經所謂“神龍八部”的八大龍王及手持金剛統領眷屬的八部之首。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二部分、觀世音

由普門品觀世音至六臂觀世音共十六幅圖,畫的都是觀世音化身,即“普門現相”,比常見的觀世音圖像豐富很多。觀世音菩薩乃是阿彌陀如來佛的侍從,協助佛進行教化,普度眾生,身位僅次於佛。所畫的觀世音多作女相,袒裸上身,妙裝美容,婀娜多姿,是畫家著意描畫的神祗,其中尋聲救苦觀世音和如意輪觀世音的造型最為精彩。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三部分、佛陀

由如來降伏魔軍地神至南無旎檀佛,畫的都是釋迦牟尼佛。從成佛之初到佛會說法,彌勒佛轉世以至他各種應化形佛都一一描繪。這部分在本畫卷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最引人入勝的是佛會群體像。在釋迦牟尼佛會裡,佛祖在四株結滿金果的菩提樹下,端坐在雕獅須彌座說法;上有華蓋瓔珞、飛天、弟子迦葉、阿難、菩薩文殊、普 賢、觀音、童子、羅漢、天王及金剛等五十餘人護侍左右,還有白馬、白象、明珠、玉女、藏臣、兵臣、法輪七寶、龍鳳異獸和供養人(似是人間王者及侍女)等。場面宏大,莊嚴肅穆,佛光普照,光彩奪目,真是佛的繽紛世界。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四部分、菩薩與佛母

由文殊問疾至袔梨帝母眾共十五幅畫,畫的是諸菩薩和佛母。在這些神像中,最吸引的是文殊問疾、維摩大士和袔梨帝母眾三圖。前二者合成一幅主題畫,即文殊問疾與維摩詰居士辯論的故事,畫家把主司智慧的文殊菩薩和能言善辯的維摩刻畫得傳神入微。 至於袔梨帝母眾,是印度佛教傳說中掌管育子、安產和維護佛法的女神,原是吃小孩的惡魔形象,在畫家筆下變成典型的中國貴夫人形象。在中式山水畫屏風前面,所畫的執扇侍女、懷抱嬰兒的婦女、正在乳嬰的婦女及玩耍的兒童,都充滿中國情味及人間歡樂之情,是畫家意念和理想的反映。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五部分、十八羅漢

由阿機達尊者至尊者阿難,畫的都是尊者羅漢。“十六應真”加上佛的兩大弟子迦葉和阿難,成為十八羅漢。這部分應該是畫家最得心應手的傑作,把各位羅漢不同的身份、面貌、氣質、性格和心理狀況都描繪得惟妙惟肖,又把本來孤立的個體神像,放在統一的自然環境裡,以山水樹石連接,使畫面渾然一體。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六部分、禪宗六祖

由達摩祖師至慧能祖師共六幅。中國禪宗派別的首腦人物,相傳如來佛以心印囑咐迦葉為禪宗初祖,二十八世傳至達摩,來中國成為東土始祖。後來衣缽相傳,由二祖慧可傳至六祖慧能。慧能的禪宗大行於南方,成為南宗。畫家把六位大師同置在一個寧靜的自然環境,山巒平遠,湖水開闊,更彰顯眾 大師的深厚修為和智慧。 圖中的達摩大師作梵像,深目高鼻、面相清瘦。而慧可大師則左臂折斷——起因是當年達摩高居嵩山少林寺,慧可向他學法,為表虔誠之心,曾把左臂砍掉。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七部分、藥師琉璃光佛

由藥師琉璃光佛會、藥師琉璃光佛及其十二大願三幅圖組成,是本畫卷另一個高潮。在藥師琉璃光佛會裡,由四十餘位神眾聚會於菩提樹下,藥師如來佛端坐在正中須彌座上,右手作安慰印,左手置在腹前,足踏蓮花,背有祥雲,頭頂放光明,有塔式華蓋瓔珞。佛兩側倚坐蓮座者,左為日光普照菩薩,右為月光遍照菩薩,與中尊佛合稱為“藥師三尊”。佛前供案兩旁有兩位跪著的菩薩及二藥童子,迦葉、阿難、藥師八大菩薩和十二神將等分列兩側,場面浩蕩,人物眾多,色彩絢麗。藥師琉璃光佛及其十二大願圖又是另一種景象。藥師佛交腳而坐,左脅侍菩薩雙手捧缽、右脅侍菩薩雙手持經,身披袈裟的高僧跪拜佛前,顯然這是幅藥師佛授經圖。接著畫家以連環畫形式,圖釋藥師佛的十二大願,圖文並茂,藥師佛在圖中反覆出現,希望來世得菩提正果時,眾生苦難都獲得解脫。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八部分、護法神

由大聖三界轉輪王眾至守護摩鋶首羅眾,畫的都是護法神像,並多屬密宗系列。神像中,除了大聖福德龍女和白葉衣佛母是面容慈祥和悅外,其餘都是手持兵刃、凶狠威猛,不少是金剛和藍身,以人頭、骷髏作裝身飾物,藉此警醒世人生死無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一部分、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

由大聖左執至阿那婆達多龍王共十一幅圖,畫的都是護持佛法諸天神。包括作金剛力士形象的兩大護法天王——大聖左、右執及九位龍王,即佛經所謂“神龍八部”的八大龍王及手持金剛統領眷屬的八部之首。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二部分、觀世音

由普門品觀世音至六臂觀世音共十六幅圖,畫的都是觀世音化身,即“普門現相”,比常見的觀世音圖像豐富很多。觀世音菩薩乃是阿彌陀如來佛的侍從,協助佛進行教化,普度眾生,身位僅次於佛。所畫的觀世音多作女相,袒裸上身,妙裝美容,婀娜多姿,是畫家著意描畫的神祗,其中尋聲救苦觀世音和如意輪觀世音的造型最為精彩。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三部分、佛陀

由如來降伏魔軍地神至南無旎檀佛,畫的都是釋迦牟尼佛。從成佛之初到佛會說法,彌勒佛轉世以至他各種應化形佛都一一描繪。這部分在本畫卷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最引人入勝的是佛會群體像。在釋迦牟尼佛會裡,佛祖在四株結滿金果的菩提樹下,端坐在雕獅須彌座說法;上有華蓋瓔珞、飛天、弟子迦葉、阿難、菩薩文殊、普 賢、觀音、童子、羅漢、天王及金剛等五十餘人護侍左右,還有白馬、白象、明珠、玉女、藏臣、兵臣、法輪七寶、龍鳳異獸和供養人(似是人間王者及侍女)等。場面宏大,莊嚴肅穆,佛光普照,光彩奪目,真是佛的繽紛世界。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四部分、菩薩與佛母

由文殊問疾至袔梨帝母眾共十五幅畫,畫的是諸菩薩和佛母。在這些神像中,最吸引的是文殊問疾、維摩大士和袔梨帝母眾三圖。前二者合成一幅主題畫,即文殊問疾與維摩詰居士辯論的故事,畫家把主司智慧的文殊菩薩和能言善辯的維摩刻畫得傳神入微。 至於袔梨帝母眾,是印度佛教傳說中掌管育子、安產和維護佛法的女神,原是吃小孩的惡魔形象,在畫家筆下變成典型的中國貴夫人形象。在中式山水畫屏風前面,所畫的執扇侍女、懷抱嬰兒的婦女、正在乳嬰的婦女及玩耍的兒童,都充滿中國情味及人間歡樂之情,是畫家意念和理想的反映。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五部分、十八羅漢

由阿機達尊者至尊者阿難,畫的都是尊者羅漢。“十六應真”加上佛的兩大弟子迦葉和阿難,成為十八羅漢。這部分應該是畫家最得心應手的傑作,把各位羅漢不同的身份、面貌、氣質、性格和心理狀況都描繪得惟妙惟肖,又把本來孤立的個體神像,放在統一的自然環境裡,以山水樹石連接,使畫面渾然一體。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六部分、禪宗六祖

由達摩祖師至慧能祖師共六幅。中國禪宗派別的首腦人物,相傳如來佛以心印囑咐迦葉為禪宗初祖,二十八世傳至達摩,來中國成為東土始祖。後來衣缽相傳,由二祖慧可傳至六祖慧能。慧能的禪宗大行於南方,成為南宗。畫家把六位大師同置在一個寧靜的自然環境,山巒平遠,湖水開闊,更彰顯眾 大師的深厚修為和智慧。 圖中的達摩大師作梵像,深目高鼻、面相清瘦。而慧可大師則左臂折斷——起因是當年達摩高居嵩山少林寺,慧可向他學法,為表虔誠之心,曾把左臂砍掉。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七部分、藥師琉璃光佛

由藥師琉璃光佛會、藥師琉璃光佛及其十二大願三幅圖組成,是本畫卷另一個高潮。在藥師琉璃光佛會裡,由四十餘位神眾聚會於菩提樹下,藥師如來佛端坐在正中須彌座上,右手作安慰印,左手置在腹前,足踏蓮花,背有祥雲,頭頂放光明,有塔式華蓋瓔珞。佛兩側倚坐蓮座者,左為日光普照菩薩,右為月光遍照菩薩,與中尊佛合稱為“藥師三尊”。佛前供案兩旁有兩位跪著的菩薩及二藥童子,迦葉、阿難、藥師八大菩薩和十二神將等分列兩側,場面浩蕩,人物眾多,色彩絢麗。藥師琉璃光佛及其十二大願圖又是另一種景象。藥師佛交腳而坐,左脅侍菩薩雙手捧缽、右脅侍菩薩雙手持經,身披袈裟的高僧跪拜佛前,顯然這是幅藥師佛授經圖。接著畫家以連環畫形式,圖釋藥師佛的十二大願,圖文並茂,藥師佛在圖中反覆出現,希望來世得菩提正果時,眾生苦難都獲得解脫。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八部分、護法神

由大聖三界轉輪王眾至守護摩鋶首羅眾,畫的都是護法神像,並多屬密宗系列。神像中,除了大聖福德龍女和白葉衣佛母是面容慈祥和悅外,其餘都是手持兵刃、凶狠威猛,不少是金剛和藍身,以人頭、骷髏作裝身飾物,藉此警醒世人生死無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九部分、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帝釋和梵王都是諸天神之王,衣冠都作帝王之相,各有侍者八人,宛如相會於雲中,中國請問甚濃。舍利寶塔是佛祖釋迦牟尼涅槃後安葬其遺體遺物的建築物,塔下畫有祭壇,有許多僧眾在頂禮膜拜。全畫卷所繪神像亦至此終結。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一部分、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

由大聖左執至阿那婆達多龍王共十一幅圖,畫的都是護持佛法諸天神。包括作金剛力士形象的兩大護法天王——大聖左、右執及九位龍王,即佛經所謂“神龍八部”的八大龍王及手持金剛統領眷屬的八部之首。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二部分、觀世音

由普門品觀世音至六臂觀世音共十六幅圖,畫的都是觀世音化身,即“普門現相”,比常見的觀世音圖像豐富很多。觀世音菩薩乃是阿彌陀如來佛的侍從,協助佛進行教化,普度眾生,身位僅次於佛。所畫的觀世音多作女相,袒裸上身,妙裝美容,婀娜多姿,是畫家著意描畫的神祗,其中尋聲救苦觀世音和如意輪觀世音的造型最為精彩。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三部分、佛陀

由如來降伏魔軍地神至南無旎檀佛,畫的都是釋迦牟尼佛。從成佛之初到佛會說法,彌勒佛轉世以至他各種應化形佛都一一描繪。這部分在本畫卷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最引人入勝的是佛會群體像。在釋迦牟尼佛會裡,佛祖在四株結滿金果的菩提樹下,端坐在雕獅須彌座說法;上有華蓋瓔珞、飛天、弟子迦葉、阿難、菩薩文殊、普 賢、觀音、童子、羅漢、天王及金剛等五十餘人護侍左右,還有白馬、白象、明珠、玉女、藏臣、兵臣、法輪七寶、龍鳳異獸和供養人(似是人間王者及侍女)等。場面宏大,莊嚴肅穆,佛光普照,光彩奪目,真是佛的繽紛世界。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四部分、菩薩與佛母

由文殊問疾至袔梨帝母眾共十五幅畫,畫的是諸菩薩和佛母。在這些神像中,最吸引的是文殊問疾、維摩大士和袔梨帝母眾三圖。前二者合成一幅主題畫,即文殊問疾與維摩詰居士辯論的故事,畫家把主司智慧的文殊菩薩和能言善辯的維摩刻畫得傳神入微。 至於袔梨帝母眾,是印度佛教傳說中掌管育子、安產和維護佛法的女神,原是吃小孩的惡魔形象,在畫家筆下變成典型的中國貴夫人形象。在中式山水畫屏風前面,所畫的執扇侍女、懷抱嬰兒的婦女、正在乳嬰的婦女及玩耍的兒童,都充滿中國情味及人間歡樂之情,是畫家意念和理想的反映。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五部分、十八羅漢

由阿機達尊者至尊者阿難,畫的都是尊者羅漢。“十六應真”加上佛的兩大弟子迦葉和阿難,成為十八羅漢。這部分應該是畫家最得心應手的傑作,把各位羅漢不同的身份、面貌、氣質、性格和心理狀況都描繪得惟妙惟肖,又把本來孤立的個體神像,放在統一的自然環境裡,以山水樹石連接,使畫面渾然一體。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六部分、禪宗六祖

由達摩祖師至慧能祖師共六幅。中國禪宗派別的首腦人物,相傳如來佛以心印囑咐迦葉為禪宗初祖,二十八世傳至達摩,來中國成為東土始祖。後來衣缽相傳,由二祖慧可傳至六祖慧能。慧能的禪宗大行於南方,成為南宗。畫家把六位大師同置在一個寧靜的自然環境,山巒平遠,湖水開闊,更彰顯眾 大師的深厚修為和智慧。 圖中的達摩大師作梵像,深目高鼻、面相清瘦。而慧可大師則左臂折斷——起因是當年達摩高居嵩山少林寺,慧可向他學法,為表虔誠之心,曾把左臂砍掉。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七部分、藥師琉璃光佛

由藥師琉璃光佛會、藥師琉璃光佛及其十二大願三幅圖組成,是本畫卷另一個高潮。在藥師琉璃光佛會裡,由四十餘位神眾聚會於菩提樹下,藥師如來佛端坐在正中須彌座上,右手作安慰印,左手置在腹前,足踏蓮花,背有祥雲,頭頂放光明,有塔式華蓋瓔珞。佛兩側倚坐蓮座者,左為日光普照菩薩,右為月光遍照菩薩,與中尊佛合稱為“藥師三尊”。佛前供案兩旁有兩位跪著的菩薩及二藥童子,迦葉、阿難、藥師八大菩薩和十二神將等分列兩側,場面浩蕩,人物眾多,色彩絢麗。藥師琉璃光佛及其十二大願圖又是另一種景象。藥師佛交腳而坐,左脅侍菩薩雙手捧缽、右脅侍菩薩雙手持經,身披袈裟的高僧跪拜佛前,顯然這是幅藥師佛授經圖。接著畫家以連環畫形式,圖釋藥師佛的十二大願,圖文並茂,藥師佛在圖中反覆出現,希望來世得菩提正果時,眾生苦難都獲得解脫。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八部分、護法神

由大聖三界轉輪王眾至守護摩鋶首羅眾,畫的都是護法神像,並多屬密宗系列。神像中,除了大聖福德龍女和白葉衣佛母是面容慈祥和悅外,其餘都是手持兵刃、凶狠威猛,不少是金剛和藍身,以人頭、骷髏作裝身飾物,藉此警醒世人生死無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九部分、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帝釋和梵王都是諸天神之王,衣冠都作帝王之相,各有侍者八人,宛如相會於雲中,中國請問甚濃。舍利寶塔是佛祖釋迦牟尼涅槃後安葬其遺體遺物的建築物,塔下畫有祭壇,有許多僧眾在頂禮膜拜。全畫卷所繪神像亦至此終結。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舍利寶塔、心經。卷末。舍利寶塔是佛祖釋迦牟尼涅槃後安葬其遺體遺物的建築物,塔下畫有祭壇,有許多僧眾在頂禮膜拜。

"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此卷用工筆重彩大描金法,畫佛界諸形象,有衛護神、觀音、禪宗六祖、十八羅漢及各種佛會。場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觀。原本為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所畫(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乾隆認為原件諸神祗錯訛不倫,於是聘章嘉國師為顧問,對該畫進行整理,命丁觀鵬將首尾部分摹成《蠻王禮佛圖》,中間部分為《法界源流圖》。此卷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筆細緻非凡,設色濃麗,端莊典雅,為其精心傑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

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

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

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丁觀鵬,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畫家,北京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山水。繪有《乾隆洗象圖》。其弟丁觀鶴與金昆、吳桂、程志道、程樑、盧湛等六位畫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閱圖》四卷。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一部分、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

由大聖左執至阿那婆達多龍王共十一幅圖,畫的都是護持佛法諸天神。包括作金剛力士形象的兩大護法天王——大聖左、右執及九位龍王,即佛經所謂“神龍八部”的八大龍王及手持金剛統領眷屬的八部之首。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二部分、觀世音

由普門品觀世音至六臂觀世音共十六幅圖,畫的都是觀世音化身,即“普門現相”,比常見的觀世音圖像豐富很多。觀世音菩薩乃是阿彌陀如來佛的侍從,協助佛進行教化,普度眾生,身位僅次於佛。所畫的觀世音多作女相,袒裸上身,妙裝美容,婀娜多姿,是畫家著意描畫的神祗,其中尋聲救苦觀世音和如意輪觀世音的造型最為精彩。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三部分、佛陀

由如來降伏魔軍地神至南無旎檀佛,畫的都是釋迦牟尼佛。從成佛之初到佛會說法,彌勒佛轉世以至他各種應化形佛都一一描繪。這部分在本畫卷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最引人入勝的是佛會群體像。在釋迦牟尼佛會裡,佛祖在四株結滿金果的菩提樹下,端坐在雕獅須彌座說法;上有華蓋瓔珞、飛天、弟子迦葉、阿難、菩薩文殊、普 賢、觀音、童子、羅漢、天王及金剛等五十餘人護侍左右,還有白馬、白象、明珠、玉女、藏臣、兵臣、法輪七寶、龍鳳異獸和供養人(似是人間王者及侍女)等。場面宏大,莊嚴肅穆,佛光普照,光彩奪目,真是佛的繽紛世界。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四部分、菩薩與佛母

由文殊問疾至袔梨帝母眾共十五幅畫,畫的是諸菩薩和佛母。在這些神像中,最吸引的是文殊問疾、維摩大士和袔梨帝母眾三圖。前二者合成一幅主題畫,即文殊問疾與維摩詰居士辯論的故事,畫家把主司智慧的文殊菩薩和能言善辯的維摩刻畫得傳神入微。 至於袔梨帝母眾,是印度佛教傳說中掌管育子、安產和維護佛法的女神,原是吃小孩的惡魔形象,在畫家筆下變成典型的中國貴夫人形象。在中式山水畫屏風前面,所畫的執扇侍女、懷抱嬰兒的婦女、正在乳嬰的婦女及玩耍的兒童,都充滿中國情味及人間歡樂之情,是畫家意念和理想的反映。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五部分、十八羅漢

由阿機達尊者至尊者阿難,畫的都是尊者羅漢。“十六應真”加上佛的兩大弟子迦葉和阿難,成為十八羅漢。這部分應該是畫家最得心應手的傑作,把各位羅漢不同的身份、面貌、氣質、性格和心理狀況都描繪得惟妙惟肖,又把本來孤立的個體神像,放在統一的自然環境裡,以山水樹石連接,使畫面渾然一體。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六部分、禪宗六祖

由達摩祖師至慧能祖師共六幅。中國禪宗派別的首腦人物,相傳如來佛以心印囑咐迦葉為禪宗初祖,二十八世傳至達摩,來中國成為東土始祖。後來衣缽相傳,由二祖慧可傳至六祖慧能。慧能的禪宗大行於南方,成為南宗。畫家把六位大師同置在一個寧靜的自然環境,山巒平遠,湖水開闊,更彰顯眾 大師的深厚修為和智慧。 圖中的達摩大師作梵像,深目高鼻、面相清瘦。而慧可大師則左臂折斷——起因是當年達摩高居嵩山少林寺,慧可向他學法,為表虔誠之心,曾把左臂砍掉。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七部分、藥師琉璃光佛

由藥師琉璃光佛會、藥師琉璃光佛及其十二大願三幅圖組成,是本畫卷另一個高潮。在藥師琉璃光佛會裡,由四十餘位神眾聚會於菩提樹下,藥師如來佛端坐在正中須彌座上,右手作安慰印,左手置在腹前,足踏蓮花,背有祥雲,頭頂放光明,有塔式華蓋瓔珞。佛兩側倚坐蓮座者,左為日光普照菩薩,右為月光遍照菩薩,與中尊佛合稱為“藥師三尊”。佛前供案兩旁有兩位跪著的菩薩及二藥童子,迦葉、阿難、藥師八大菩薩和十二神將等分列兩側,場面浩蕩,人物眾多,色彩絢麗。藥師琉璃光佛及其十二大願圖又是另一種景象。藥師佛交腳而坐,左脅侍菩薩雙手捧缽、右脅侍菩薩雙手持經,身披袈裟的高僧跪拜佛前,顯然這是幅藥師佛授經圖。接著畫家以連環畫形式,圖釋藥師佛的十二大願,圖文並茂,藥師佛在圖中反覆出現,希望來世得菩提正果時,眾生苦難都獲得解脫。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八部分、護法神

由大聖三界轉輪王眾至守護摩鋶首羅眾,畫的都是護法神像,並多屬密宗系列。神像中,除了大聖福德龍女和白葉衣佛母是面容慈祥和悅外,其餘都是手持兵刃、凶狠威猛,不少是金剛和藍身,以人頭、骷髏作裝身飾物,藉此警醒世人生死無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第九部分、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帝釋和梵王都是諸天神之王,衣冠都作帝王之相,各有侍者八人,宛如相會於雲中,中國請問甚濃。舍利寶塔是佛祖釋迦牟尼涅槃後安葬其遺體遺物的建築物,塔下畫有祭壇,有許多僧眾在頂禮膜拜。全畫卷所繪神像亦至此終結。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舍利寶塔、心經。卷末。舍利寶塔是佛祖釋迦牟尼涅槃後安葬其遺體遺物的建築物,塔下畫有祭壇,有許多僧眾在頂禮膜拜。

「轉載」清·丁觀鵬(千佛圖)《法界源流圖》佛教圖像學百科書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卷末乾隆皇帝親筆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末端款署“臣丁觀鵬奉諫恭摹張勝溫筆意”作結。


本文摘自:彌勒內院看門人的博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