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學佛要沒明心見性就是盲修瞎練,要不知明心見性則一切免談'

"

"

小說:學佛要沒明心見性就是盲修瞎練,要不知明心見性則一切免談

4-9、了不起的惟象師

自我從佛發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無勞我修,將謂如來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雖身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窮子舍父逃逝,今日乃知雖有多聞,若不修行與不聞等,如人說食終不能飽。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纏,良由不知寂常心性,惟願如來哀愍窮露,發妙明心,開我道眼。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第一》

爾時,阿難及諸大眾聞佛示誨,身心泰然,念無始來失卻本心,妄認緣塵分別影事,今日開悟,如失乳兒忽遇慈母。合掌禮佛,願聞如來顯出身心真妄虛實,現前生滅與不生滅二發明性。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第二》

天開寺,2015年“短期出家班”第一期學員惟象,一來便顯出與眾不同來。我只知道他俗名王振,河南鄭州人,別的就不知道了。那時,他是出家眾,披出家人的法衣,我還未獲準出家,只能穿居士海青,所以我應該稱他師父。

他的了不起在,剛到不久,因早課要誦楞嚴咒,那是咒中之王,是功德最大的咒,也是字數最多的咒,全咒四百二十七句,二千六百二十字,學員們望而生畏,互相詢問,以前是否背誦過,表示背誦會太難,當時惟象師很輕鬆地說了句:“我沒打算背誦,我是來明心見性的。”我當時在場,聽到了,就注意上他了。2015年天開寺辦了三期短期出家班,還有一期大學生體驗營,我是從頭跟到尾,唯一追求明心見性的,僅聽到惟象師一人談,這是我特別敬重他覺得他了不起的原因。

但我當時什麼話都沒說,直到第一期還差一兩天就要結束時,大家準備行裝要離寺前才和他說話。為什麼早不說?我怕與寺裡的安排衝突,寺裡辦班,自有寺裡的安排,你在中間說這道那,若與寺裡安排不一致,就是干擾,所以我一直什麼話都沒說。

也是緣分,那天我打掃寮房,別的人都不在,就他一個人在屋裡,我便過去跟他道別,說:“你馬上要走了,這一別,也可能這輩子再也見不著,有句話我想在你走之前,和你聊聊。”他很奇怪,因為這一個月時間,我很少與班裡的同修們說話,我來寺裡的目的是用眼睛耳朵吃進的,不是用嘴巴吐出的,所以他不說話,只睜著眼看我。我說:“我從你一來寺裡就注意上你了,你與眾不同,因為你在小講堂講過你是來明心見性的。”他顯得很謹慎,仍不說話,只點一點頭。我說:“這個見解是正確的。修行不明心見性,就像沒頭蒼蠅,在屋子裡亂飛亂撞,很難找到一個小洞鑽出去。明心見性就是開眼,睜開道眼,就知道路該怎麼走,自己就會走了,沒有師父帶也可以走,不會掉陷阱裡,不睜道眼,就只能由師父帶著走,一步都離不開師父,一離開,馬上出事。”他開口了,點頭說:“對。”

我說:“修行要先明心見性,明心見性之後再修行才是真修,不明心見性,無論你怎麼努力,都是盲修瞎練。”他表示懷疑,說:“可不修行,如何才能明心見性?”我說:“聽經聞法,聽法師講經就可以明心見性。”他說:“道理像是對的,但這個說法我還是第一次聽到。那為什麼那麼多的修行人都是走修行求開悟的路子?”我說:“這就是自古以來‘修行者多如牛毛,得道者鳳毛麟角’的原因。從修行求開悟,不是絕對不可能,但太難太難了!‘盲龜穿木’,‘滾芥投針’,有多少機會?這就是禪宗五祖說‘恆沙稀有,萬劫難成’的原因。”他陷入了沉思,我告訴他網上有法師講經的視頻,你回家去就可以上網搜尋到,要聽就聽講法華經、楞嚴經的,那才是經中之王,“成佛的法華經,開悟的楞嚴經”嘛,別的經都是方便法,是引導法。他點頭說知道,我適可而止,這次談話就結束了。

我說通過聽經聞法開悟,是有依據的。看《楞嚴經》就知道,阿難因摩登伽女事,差點破戒,他自己也知道沒有開悟,所以在《楞嚴經》“卷一”時還求佛“開我道眼”,通過佛的開示,到“卷二”時,法會還沒有結束,就感謝佛的教導,說“今日開悟”了。佛教導阿難的話都在經裡,阿難能聽而開悟,後來人也可以呀。《法華經》裡這樣的例證就更多了,不是一個兩個,是大批大批的成佛,開悟就更不在話下。

也是機緣湊巧,晚課前我在小講堂讀經,惟象師也來了,碰巧又只有我們兩個人,我便覺彷彿是佛菩薩安排似的,於是又談明心見性,具體怎麼談的,記得不是很清了,但我基本把自己的想法都告訴他了。我的認識是這樣的:

明心見性有不同的層次,藏教菩薩執“有”,不能明心見性,因為修的是善法,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以為一切都是眼見為實,“諸惡莫做,眾善奉行”,最喜歡做的就是佈施放生求福報,可以不落三惡道,確享人天福報,但與明心見性無緣。

通教菩薩的明心見性是見空性,就是《金剛經》上說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他們“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一切都是個空。明心見性的通教菩薩就已經超出了六道輪迴,能了生死,偏真涅槃,但他們執“空”要破相,就排除了“有”,從究竟意義上講,仍是有漏。

別教菩薩的明心見性,不僅能見空性,還能從空出有。就是早晚課裡每天要誦唸的《華嚴經》裡那四句名言:“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這比通教菩薩進了一大步,但仍不究竟,因為一個“造”字,成了“二”,而究竟法是“一”,是“不二”。這麼說不學佛的朋友可能不太明白,打個比喻就比較好理解了。比如孫悟空與二郎神打仗,孫悟空“變”了個土地廟,二郎神要拆了門,搗破窗戶,孫悟空一聽,馬上跳起來就跑,因為那土地廟就是他變的,就是他,門是他的牙,窗戶是他的眼睛,所以必須馬上跑。可如果是他“造”了個土地廟,二郎神要拆要打,隨他去吧,孫悟空在旁邊看他白費力氣,還偷笑呢。所以,一個“造”字,就失了本真,不究竟了。

圓教菩薩的明心見性,只須把別教的明心見性改動一個字,把“造”換成“現”或“變”就行了。“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現。”“現”是“變現”,孫悟空“變”了個土地廟,或“現”身為土地廟,土地廟就是孫悟空,是一不是二。說得再具體些就是“萬法唯心,沒有一法不是心;心現萬法,沒有一法不是心現。心即法,法即心,是一不是二;佛即眾生,眾生即佛,是一不是二;一念萬法,萬法一念,大光明藏中,誰非誰,哪個不是哪個。也就是明白萬法都是由一個心、一個人、一個念變現來的。”這就是圓教的明心見性。這不是我亂說,看《楞嚴經》卷二就知道,是佛講的:“爾時,世尊開示阿難及諸大眾,欲令心入無生法忍,於師子座摩阿難頂,而告之言:‘如來常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阿難,若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葉縷結,詰其根元鹹有體性,縱令虛空亦有名貌,何況清淨妙淨明心,性一切心而自無體?’”佛說得非常明確:“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

我與惟象師談的,大概就是這些。他是否認同不知道,但肯定是重視了,遺憾的是,那時我還不知道天開寺天王殿裡就有結緣的《妙法蓮華經》,不然,我一定會建議他請一部回去。

:今天是教師節,老師是非常神聖的職業,學佛人要沒有師父指導,就是盲人騎瞎馬,感恩師父!祝天下的老師們萬事如意,妙願圓成!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