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工馬三為小股紅軍帶路記'

鳳凰 湘西 湘江 交通 鳳凰縣 全州 探祕桂北 2019-08-01
"


以鳳凰為名者,以國家之大,地名之繁,難於數計。其中最有名者,當數湘西鳳凰古城,響噹噹的旅遊勝地。而本故事的發生地是在廣西全州的鳳凰鎮,之前的鳳凰鄉,在之前為鳳凰公社,民國時期稱建鄉。此鳳凰雖不可與彼鳳凰比名氣,但此地發生的故事,卻與紅軍長征有關。以鳳凰名鄉,據說與地形有關,而鳳凰嘴,顧名思義當然是形似這一地塊的嘴的部分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鳳凰嘴還是鄉政府的駐地,全鄉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陸路交通發達的結果是水路交通的式微,特別是小江小碼頭,鳳凰政府遷移的原因正在於此。民國年間,鳳凰嘴則是一處交通要津,往來行人、商賈、軍士各色人等,行船渡河方可交通兩岸,如此,故事發生於此,才有機緣。

紅軍主力過湘江,鳳凰嘴是四大渡口之一。但在紅軍主力過湘江之前,其實還有紅軍先頭部隊過江,時間在1934年9、10月間。時間過去了八十多年,當年或親眼目睹,或親歷其事者皆已故去,眼下能夠說出其中片段或部分情節者,再傳者也!鳳凰鎮和平村委的退休教師馬毅就是其中的一位,馬老師今年65歲,他的言說來自其父子間偶爾的交談。

"


以鳳凰為名者,以國家之大,地名之繁,難於數計。其中最有名者,當數湘西鳳凰古城,響噹噹的旅遊勝地。而本故事的發生地是在廣西全州的鳳凰鎮,之前的鳳凰鄉,在之前為鳳凰公社,民國時期稱建鄉。此鳳凰雖不可與彼鳳凰比名氣,但此地發生的故事,卻與紅軍長征有關。以鳳凰名鄉,據說與地形有關,而鳳凰嘴,顧名思義當然是形似這一地塊的嘴的部分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鳳凰嘴還是鄉政府的駐地,全鄉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陸路交通發達的結果是水路交通的式微,特別是小江小碼頭,鳳凰政府遷移的原因正在於此。民國年間,鳳凰嘴則是一處交通要津,往來行人、商賈、軍士各色人等,行船渡河方可交通兩岸,如此,故事發生於此,才有機緣。

紅軍主力過湘江,鳳凰嘴是四大渡口之一。但在紅軍主力過湘江之前,其實還有紅軍先頭部隊過江,時間在1934年9、10月間。時間過去了八十多年,當年或親眼目睹,或親歷其事者皆已故去,眼下能夠說出其中片段或部分情節者,再傳者也!鳳凰鎮和平村委的退休教師馬毅就是其中的一位,馬老師今年65歲,他的言說來自其父子間偶爾的交談。

長工馬三為小股紅軍帶路記

紅軍血染湘江的鳳凰嘴古渡

馬老師的父親名叫馬光賜,小名馬三,當年他給地主馬光準(音)家當長工,負責為其管理酒鋪兼飼養豬,地點就在鳳凰嘴。關於這段故事,當地民間至今流傳一首民謠:“馬三、馬三,煮酒磨漿,豆腐拉糙,酒又叮酸”,頗可能說明馬三當年做長工煮酒磨豆腐的經歷。話說馬三那年突然見到兵爺,驚愕之下不知所措,本能的想要跑開躲藏,尚未起勢便被一干部模樣的給叫住了。

聽得那人道:“老鄉不要怕,我們是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是為老百姓打天下的,叫我們紅軍便是!”當時還年輕的馬三鎮定了一下,就問:“你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想要我為你們做什麼?”

幹部模樣的紅軍又說:“我們是從南邊嶺上下來的,要行軍渡河往資源方向去,在山上,我們觀察了很久,見這裡有渡口、有村莊,應該能渡河。”又說:“渡河之前,我們需在這裡籌備飯食並借宿一宵,當然,紅軍是有紀律的,不會干擾周邊老百姓的生活,還會照價付給飯食等項的錢款。”

當時紅軍十一二個人,是掉隊的、打散的、還是一支偵察小分隊,馬三也不懂得要去問這些,只想,自己管理著酒鋪與豬舍,安頓下這十餘個紅軍的食宿還是有把握的,於是毫不猶豫的答應了下來。

"


以鳳凰為名者,以國家之大,地名之繁,難於數計。其中最有名者,當數湘西鳳凰古城,響噹噹的旅遊勝地。而本故事的發生地是在廣西全州的鳳凰鎮,之前的鳳凰鄉,在之前為鳳凰公社,民國時期稱建鄉。此鳳凰雖不可與彼鳳凰比名氣,但此地發生的故事,卻與紅軍長征有關。以鳳凰名鄉,據說與地形有關,而鳳凰嘴,顧名思義當然是形似這一地塊的嘴的部分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鳳凰嘴還是鄉政府的駐地,全鄉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陸路交通發達的結果是水路交通的式微,特別是小江小碼頭,鳳凰政府遷移的原因正在於此。民國年間,鳳凰嘴則是一處交通要津,往來行人、商賈、軍士各色人等,行船渡河方可交通兩岸,如此,故事發生於此,才有機緣。

紅軍主力過湘江,鳳凰嘴是四大渡口之一。但在紅軍主力過湘江之前,其實還有紅軍先頭部隊過江,時間在1934年9、10月間。時間過去了八十多年,當年或親眼目睹,或親歷其事者皆已故去,眼下能夠說出其中片段或部分情節者,再傳者也!鳳凰鎮和平村委的退休教師馬毅就是其中的一位,馬老師今年65歲,他的言說來自其父子間偶爾的交談。

長工馬三為小股紅軍帶路記

紅軍血染湘江的鳳凰嘴古渡

馬老師的父親名叫馬光賜,小名馬三,當年他給地主馬光準(音)家當長工,負責為其管理酒鋪兼飼養豬,地點就在鳳凰嘴。關於這段故事,當地民間至今流傳一首民謠:“馬三、馬三,煮酒磨漿,豆腐拉糙,酒又叮酸”,頗可能說明馬三當年做長工煮酒磨豆腐的經歷。話說馬三那年突然見到兵爺,驚愕之下不知所措,本能的想要跑開躲藏,尚未起勢便被一干部模樣的給叫住了。

聽得那人道:“老鄉不要怕,我們是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是為老百姓打天下的,叫我們紅軍便是!”當時還年輕的馬三鎮定了一下,就問:“你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想要我為你們做什麼?”

幹部模樣的紅軍又說:“我們是從南邊嶺上下來的,要行軍渡河往資源方向去,在山上,我們觀察了很久,見這裡有渡口、有村莊,應該能渡河。”又說:“渡河之前,我們需在這裡籌備飯食並借宿一宵,當然,紅軍是有紀律的,不會干擾周邊老百姓的生活,還會照價付給飯食等項的錢款。”

當時紅軍十一二個人,是掉隊的、打散的、還是一支偵察小分隊,馬三也不懂得要去問這些,只想,自己管理著酒鋪與豬舍,安頓下這十餘個紅軍的食宿還是有把握的,於是毫不猶豫的答應了下來。

長工馬三為小股紅軍帶路記

鳳凰嘴渡口介紹,但碑文內容有失誤

做飯的時候,紅軍又跟他打聽如何過江的問題。馬三就說:“渡船由此處駐紮的民團把持著,從渡口行船過江,絕無可能,而渡口之下是深潭,想涉水過河,亦無可能,想想,最有可能渡河的方法,是從上游涉水過去,那裡的江灘他熟,可以為紅軍做嚮導,但是,有個問題得說清楚,那就是前往上游,需得經過民團駐地。”馬三補充道。

“我們就是要從民團的眼皮子底下過去,看他們能怎樣?”紅軍幹部如是說。問馬三可有相對隱蔽的行過路線,馬三說江岸茂密的吊竹之下,便可行走。紅軍幹部一拍大腿,說,就這麼定!馬三又說:“民團通常白天管事,晚上打牌喝酒,或者下去擾民,站崗一般一兩個人,也不一定認真負責,下半夜也有不站的,所以選擇後半夜過江,比較容易成功。”如此這般,事情敲定!

當夜,紅軍就在酒鋪鋪稻草打地鋪宿營。凌晨,沿江岸吊竹下行進過民團駐地,並無動靜,而後從上游數百米處江灘涉水過河,一切順利。言談之中,馬三說到自己曾經做過貨郞擔,對從全州鳳凰、鹹水前往資源一帶的路徑比較熟悉,於是過江後的帶路嚮導事一例由馬三擔任。

紅軍過江後,行至大葉山(音)一帶,已是白天。這時突然遭遇鹹水地方民團,雙方交火起來,民團一方火力甚猛,壓制著紅軍一時突圍困難。馬三做貨郎擔時行走過這些路段,於是配合並引導紅軍左右迂迴,使之能夠擺脫民團的糾纏,而且整場交火,紅軍並無傷亡。

於是當隊伍停頓下來之後,紅軍幹部便動員馬三加入到隊伍中來,繼續前行。而當時的馬三已經結婚,有了家口之累,所以沒有答應參加。紅軍幹部聽得有此一說,也不強留,給出帶路銀元,說你且返回吧!又說,如果今後想加入紅軍隊伍,也是有辦法的,一般而言,紅軍行進過程中,都會在岔口作草標為記,草標所指即為紅軍行進的方向,而草標,通常會用大石壓著。

當年這一小股紅軍的行進路線,是過江後經七方井到鬼仔巖再到大葉山,然後過洛江經打鳥界往資源方向去的。

據說,紅軍先頭部隊在行進過程中沒有規律,時而集中,時而分散,中間會有戰略意圖。當然,就算是紅軍的先頭部隊,行軍途中,出現小股隊伍迷路分散的情形,也是有的。馬三帶路的這一小股紅軍,是屬於怎樣的情況,紅軍沒說,但根據描述,則不大像是迷路走散的小股力量,而比較像是分散行軍的紅軍先頭部隊的一個小分隊。

(唐運勇)

戰灌陽,將軍灑淚板橋鋪

下暴雨的晚上,全州鎮政府的幹部在幹什麼?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