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四大優勢” 發揮“三個作用” 在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中展現新作為實現新突破'

"

更多精彩推薦,請關注我們

9月11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在北京舉行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重慶專場新聞發佈會,市委副書記、市長唐良智,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鳴共同出席新聞發佈會並回答記者提問。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胡凱紅主持。

"

更多精彩推薦,請關注我們

9月11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在北京舉行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重慶專場新聞發佈會,市委副書記、市長唐良智,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鳴共同出席新聞發佈會並回答記者提問。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胡凱紅主持。

用好“四大優勢” 發揮“三個作用” 在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中展現新作為實現新突破

發佈會現場

1個多小時的發佈會上,媒體記者踴躍提問。唐良智等逐一回應,從我市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加快建設“智造重鎮”“智慧名城”、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川渝合作等方面,一一詳實作答。

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用好“四大優勢”、發揮“三個作用”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記者:唐市長,剛才您在發佈中講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重慶的區位優勢、生態優勢、產業優勢和體制優勢都非常的突出,請問重慶是如何發揮這四大優勢的?謝謝。

唐良智:感謝這位記者朋友對重慶的關注。今年4月總書記視察重慶並發表重要講話,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為重慶改革發展把脈定向,這是重慶改革發展進程中的歷史大事、政治大事、發展大事。圍繞貫徹落實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用好“四大優勢”、發揮“三個作用”,我們重點抓了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用好產業優勢,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努力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重慶是國家重要現代製造業基地,全國工業41個大類中重慶有39個。我們牢牢扭住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全面落實“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結合實際在固本開新求變上下功夫,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去年,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2萬億元。

二是用好區位優勢,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努力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帶動作用。我們發揮重慶作為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作用,加快建設出海出境大通道。南向,陸海新通道已形成鐵海聯運班列、跨境公路班車、國際鐵路聯運班列三種方式,通達90個國家的190個港口。8月2日,國家出臺了《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把陸海新通道上升為國家戰略。我們將抓住這一重大機遇,聯合西部省區加快建設運營中心、運營平臺和物流樞紐,努力把陸海新通道建設成為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戰略通道、連接“一帶”和“一路”的陸海聯動通道、支撐西部地區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的陸海貿易通道、促進交通物流經濟深度融合的綜合運輸通道。西向,截至今年上半年中歐班列(重慶)貨值累計超過1550億元,我們將努力把中歐班列建成“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平臺。東向,著力加密渝甬鐵海聯運班列,進一步發揮長江黃金水道功能,充分釋放長江黃金水道運能。北向,做好“渝滿俄”班列常態化開行,促進降本增效。空中,江北機場已開通國際航線87條,今後將繼續以國際直達為重點優化航線網絡。我們將加快建設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和口岸高地,以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產業,努力在西部地區帶頭開放、帶動開放。

三是用好生態優勢,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努力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重慶是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最後一道關口,我們將切實擔起“上游責任”,建設綠色家園、發展綠色產業、構建綠色機制、培育綠色文化,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

四是用好體制優勢,統籌推進鄉村振興和城市提升,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兩年,我們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行動計劃和城市提升行動計劃,加快建立健全城鄉一體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城鄉面貌有了很大變化。

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我們對標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梳理出了10項重點任務,定人定責開展調查研究,形成了一批調研成果。我們將緊緊圍繞把總書記殷殷囑託全面落實在重慶大地上這條主線,抓緊把調研成果轉化為具體舉措,把重點任務轉化為發展實踐,努力在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中展現新作為、實現新突破。

集中力量建設“智造重鎮”和“智慧名城”

人民日報記者:第二屆智博會剛剛閉幕,我們注意到,在智博會上和唐市長髮布詞中都提出重慶要建設“智造重鎮”和“智慧名城”。請介紹一下這方面重慶將怎麼做,要做一些什麼?謝謝。

張鳴:數字經濟是引領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力量。總書記視察重慶時,要求我們“高標準辦好智博會,深度參與數字經濟國際合作”。上個月,2019智博會在重慶成功舉辦,總書記再次發來賀信,指出“當前,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推進,智能產業快速發展,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全球治理等方面產生重大而深遠影響”,強調“加快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我們融入數字時代、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指明瞭方向,提供了遵循。

重慶作為製造業重鎮,通道優勢明顯,應用場景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社會氛圍濃厚,發展數字經濟具備良好基礎。我們遵照總書記殷殷囑託,堅持把大數據智能化創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深入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更加註重研發創新,更加註重補鏈成群,更加註重應用服務,加快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促進智能產業、智能製造、智慧城市協同發展,集中力量建設“智造重鎮”和“智慧名城”,用實幹實績共創智能時代、共享智能成果。

一是致力於壯大智能產業,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重慶已集聚了3000多家大數據智能化企業,形成了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產業鏈群。我們將立足產業基礎優勢,持續壯大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終端、核心器件、網絡通信等“芯屏器核網”智能產業集群,努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是致力於推進智能製造,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我們把智能製造作為產業創新主攻方向,推動汽車、電子信息等優勢產業智能化升級、綠色化轉型,為傳統支柱產業持續注入“智能因子”,努力實現“重慶製造”向“重慶智造”轉變。目前,近1000家企業實施了智能化改造,計劃到2022年,實現5000家企業智能化改造、1萬家企業“上雲上平臺”。

三是致力於建設智慧城市,加快開啟智能生活新時代。我們深入挖掘大數據商用、政用、民用價值,更好提供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旅遊等公共服務,不斷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需要。

四是致力於完善創新生態,加快構建智能化發展支撐體系。我們著力推進5G基礎設施建設、應用推廣和產業發展,集聚高端創新資源,培育壯大創新主體,加快完善體制機制,不斷增強數字經濟發展活力。

數字經濟是世界經濟的未來。我們將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積極探索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努力用智能化為經濟賦能、為生活添彩!

高質量發展上行態勢良好

經濟日報記者:據公開數據顯示,黨的十九大以來,重慶的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今年以來更是呈現了企穩回升的勢頭,請問原因是什麼?謝謝。

唐良智: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要求。今年4月,總書記視察重慶時指出,“雖然重慶目前部分經濟指標下行壓力較大,但高質量發展上行態勢良好”,要求我們“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按照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我們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確保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重點在三個方面下功夫:一是穩住經濟基本面。認真落實中央“六穩”要求,精準抓好經濟運行調度,實現了就業、金融、外貿、外資、投資、預期“六個穩”。二是管控經濟運行風險點。堅持底線思維,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妥善應對政府債務、金融、房地產等各領域風險,有效應對實體經濟困難。三是培育新的增長點。認真貫徹總書記致智博會賀信精神,加快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著力構建“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鞏固提升汽車、摩托車、電子信息等支柱產業,培育壯大裝備、材料、生物醫藥、消費品、能源、技術服務、農副食品加工等產業集群,加快構建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能經濟形態。

2018年,全市GDP突破2萬億元、增長6%。今年上半年GDP達到1.03萬億元、增長6.2%,延續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高質量發展積極因素增多,具體表現在:

一是工業經濟持續回暖。上半年,全市工業投資增長8.6%,比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別提高3.3個、13.4個百分點。工業投資結構持續優化,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4.2%、比一季度提高12.4個百分點;技術改造投資增長50%、佔工業投資比重提高到38.7%。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

二是發展綜合效益持續提高。上半年,全市稅收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達到71.8%,比去年同期提高3.9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7%、9.1%。全市空氣優良天數達到160天,比去年同期增加3天,長江干流15個監測斷面水質100%滿足Ⅲ類標準。政府有稅收、居民有收入、環境有改善,說明發展是有質量的。

三是社會預期向好趨勢明顯。上半年,民間工業投資增長12.4%,新增社會融資規模3425.7億元、同比多增476.4億元,中長期貸款餘額2.62萬億元、增長15.8%,製造業用電量、工業用氣量、貨運量分別增長5.8%、6.2%、5.3%。

我們將堅持從長期大勢認識當前形勢,抓住用好戰略機遇,著力穩住經濟基本面,培育新的增長點,不斷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

川渝兩地秉持“一家親”理念,強化“一盤棋”意識,唱好“雙城記”

重慶日報記者:請問唐良智市長一個問題,眾所周知,川渝兩地合作發展備受關注。今年7月,重慶與四川之間簽訂了新一輪的合作協議,請市長介紹一下兩地合作的重點內容以及最新進展。謝謝。

唐良智:成渝城市群是西部人口最密集、產業基礎最雄厚、創新能力最強、開放程度最高的地區,總面積18.5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1.9%,2018年常住人口9500萬、佔全國的6.8%,地區生產總值5.7萬億元、佔全國的6.4%。推進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可以發揮成渝承東啟西、接南轉北的區位優勢,推動“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契合互動,有利於加快西部地區發展、拓展全國經濟增長新空間。

自2016年國家《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實施以來,成渝城市群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川渝兩地合作日益密切。去年6月,四川黨政代表團訪問重慶,雙方簽訂了《深化川渝合作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行動計劃》和12個專項合作協議;今年7月,重慶黨政代表團赴四川考察,兩地簽署了《深化川渝合作推進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重點工作方案》《關於合作共建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的框架協議》等“2+16”合作協議。川渝兩地將秉持“一家親”理念,強化“一盤棋”意識,唱好“雙城記”,重點抓好“六個協同、一個機制”。

一是更加註重戰略協同,攜手融入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等國家戰略,深化開放開發合作,合力推進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等出海出境大通道建設。

二是更加註重規劃協同,立足幹好“十三五”、面向“十四五”,加強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對接,引領高質量發展。

三是更加註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協同,謀劃推進一批重大項目,構建一體化發展的基礎支撐。

四是更加註重長江上游生態保護協同,認真貫徹“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方針,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

五是更加註重產業協同,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推動川渝兩地產業融合發展、集聚發展,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優勢產業集群。

六是更加註重公共服務和公共政策協同,深化人文交流合作,推動教育、醫療、社保等重點領域全面對接、深度融合,讓兩地人民擁有更多的獲得感。

七是建立健全交流合作長效機制,統籌抓好合作事項清單化、項目化、政策化落實,加快構建多層次常態化協商合作機制,攜手打造區域發展新的增長極。

用好紅色資源,弘揚“紅巖精神”,傳承紅色基因

中國新聞社記者:我們知道,重慶是“紅巖精神”的發源地,請問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重慶在傳承紅色基因、用好紅色資源方面有哪些新舉措?謝謝。

張鳴:2016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關於重慶工作的重要講話中多次談到了“紅巖精神”等紅色資源,今年4月視察重慶時,要求我們“運用這些紅色資源,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堅定理想信仰,養成浩然正氣,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我們堅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著力從3個方面進行了探索。

一是加強對紅色資源的規劃保護。重慶紅色資源豐富,“紅色三巖”(紅巖村、曾家巖、虎頭巖)尤為著名。全市共有革命文物423處,登記備案革命紀念館27家,館藏革命文物29374件,其中珍貴文物5137件,各級各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8個。對這些紅色資源,我們注重從制度源頭上加強規劃保護。去年底,市政府公佈了《八路軍重慶辦事處舊址保護規劃》,為保護好、打造好革命遺址作出了科學規劃。今年,又編制完成《紅巖革命文物保護傳承工程實施方案》,規劃實施9大類、18個子項目,在文物本體保護、陳列布展等方面得到國家文物局支持。當前,正在推進編制紅巖村和新華日報總館舊址保護傳承專項規劃,擬打造紅巖革命文化公園,進一步加強對革命遺址的建設管理。

二是加強對紅色資源的活化利用。堅持讓紅色資源走出博物館、展覽館,使紅色文化動起來、活起來。近年來,我們創作推出電視劇《重慶談判》、紀錄片《破曉》、長篇小說《最後的58天》,深度打磨川劇《江姐》、京劇《張露萍》、話劇《紅巖魂》《倖存者》等革命歷史題材劇目,赴市內外展演和巡演224場,以藝術呈現的方式激勵和鼓舞廣大幹部群眾。今年,創新開展“讓烈士回家”活動,已在復旦大學、四川大學、江蘇揚州舉辦“紅巖精神”報告會、紅巖英烈故事會、紅巖英烈事蹟展等,擬將310位紅巖烈士的文史資料和事蹟、精神送回烈士家鄉以及他們曾經學習、生活、戰鬥過的地方。近期,我們將舉辦“講紅色故事、講革命精神”活動,組織“禮讚新中國·謳歌新時代”重慶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精品聯展,再現重慶光榮革命傳統和光輝歷史的宏偉畫卷,進一步推動紅色資源進入人們日常生活。

三是加強對紅色資源的研究闡釋。堅持立足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譜系,加強對革命文物和文獻資料的調查徵集,深入挖掘提煉紅色資源的思想內涵和時代價值。近年來,我們編輯出版了《中共中央南方局歷史文獻選編》、《紅軍在重慶史料選編》、《重慶解放檔案文獻資料彙編》等一批較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當前,正對標對錶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整合黨史研究部門、社科研究部門和相關高校研究力量,深化拓展研究範圍,結合新的時代背景闡釋好“紅巖精神”,闡釋好“獄中八條”對黨的建設的現實啟示,進一步推動紅色資源研究闡釋工作走深走實。

重慶挖掘運用紅色資源的效果是明顯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以來,紅巖黨性教育基地接待各類教育班324個,培訓黨員12531人次;今年1至7月,紅巖景區接待遊客729.49萬人次。邱少雲烈士紀念館、楊闇公舊居等地也迎來越來越多的參觀者,紅色資源的吸引力日漸彰顯。

努力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鄉村讓人們更向往

中國日報記者:我們知道,重慶是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同時又擁有廣袤的農村,請問重慶如何處理好統籌城鄉發展這個問題?謝謝。

唐良智:這位記者朋友提到的問題,是關係重慶發展全局的一個重要問題。重慶推動高質量發展,最艱鉅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大潛力和後勁也在農村,必須做好城鄉融合發展和區域協調發展的大文章。具體工作中,我們的抓手主要有:

一是紮實推進鄉村振興。精準落實“五個振興”要求,大力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推進農業“接二連三”;深化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改革和供銷社、農民專業合作社、農商行“三社”融合發展試點;紮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努力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今年上半年,全市實現農業增加值520億元、增長4.2%,鄉村旅遊和農村電商網絡零售額分別增長27%、42%。

二是統籌推進城市提升。精心編制國土空間規劃,完善以交通為重點的網絡型基礎設施體系,推進交通建設三年行動計劃,落實高鐵建設五年行動方案,加快構建“米”字型高鐵網,實施“850+”城市軌道交通成網計劃,推動以“兩江四岸”為主軸的城市有機更新,深化大城細管、大城智管、大城眾管,努力實現城市乾淨整潔有序、山清水秀城美、宜居宜業宜遊,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不少到過重慶的外地客人都反映,“重慶城市更乾淨了,更漂亮了”。

三是深入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因地制宜加強對主城區都市圈、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一圈兩群”的規劃統籌和分類指導,建立分片區指導工作機制和考核機制,促進各片區發揮優勢、彰顯特色、協同發展。目前,全市各區縣呈現出比學趕超、競進提質的良好發展勢頭。

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是一項長期任務。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統籌推進鄉村振興和城市提升,努力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鄉村讓人們更向往。

抓大文旅促品質化,彰顯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的獨特魅力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國廣記者:我們知道在文化旅遊方面,重慶市打出了“行千里·致廣大”這樣一個品牌,接下來在推廣這個品牌方面有什麼具體的舉措?謝謝。

張鳴:推動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要決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重慶是“山環水繞、江峽相擁的山水之城”“歷史文化名城”,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和優秀的人文精神積澱”,要求我們“彰顯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的獨特魅力”。我們倍加珍惜文化與生態兩個“寶貝”,抓大文旅促品質化,充分彰顯城市特色,以大文旅增強城市發展能級、提高人民生活品質,重點從3個方面做了探索。

一是激發歷史文化保護傳承新活力。立足讓優秀歷史文化活在當下、服務當代,把歷史文化元素植入景區景點、融入城市街區,促進產城景有機結合,為全市增添書卷氣、翰墨香。實施巴渝文化資源創造性轉化工程,“一盤棋”發掘保護利用各類遺址、遺蹟、遺產,全力推進白鶴梁題刻、釣魚城遺址申遺,推動文物保護單位、非遺傳習所、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歷史文化傳統風貌街區等納入旅遊線路,解放碑、洪崖洞、磁器口、長江索道等人文景點長期高居遊客打卡“網紅榜”。發揮政府與市場兩隻手的作用,鼓勵文化文物單位與社會力量合作,引進知名企業和人士發展文博產業,打造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項目集聚地。

二是做靚“山水之城·美麗之地”新名片。圍繞把重慶建設成為國際知名文化旅遊目的地,突出文化內涵、綠色含量、科技水平,精心打造山城和江城兩大系列特色品牌,用心建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典範城市,吸引八方遊客在重慶“行千里·致廣大”。今年3月以來,全市開展了區縣“晒文化·晒風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動,區縣委書記擔任“主角”、化身“導遊”、亮相屏幕,推介各地的自然山水、歷史人文、風情風物。活動既展現了重慶的“氣質”,又展現了重慶的“顏值”,獲得超25.5億人次的閱讀量。舉辦重慶文旅融合發展全球金點子大賽,200餘名專家學者和30多家國內外文旅機構建言獻策1180件作品,數百家媒體報道熱議,以“四兩撥千斤”之勢,推介了“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的靈魂氣質和獨特魅力。

三是培育文旅融合發展新業態。緊緊扭住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不斷激發創新動能,大力發展文化旅遊的新樣式新業態,多層次滿足人民群眾的新需求。加強差異化供給,著力發展旅遊+演藝文旅融合典型形態,用心打造《印象武隆》、《歸來三峽》、重慶國際馬戲城等主題型、特色類駐場演出精品項目,讓遊客穿越式、沉浸式感受重慶的古風古韻和現代之美。巧妙融入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大局,積極培育休閒自駕、戶外康養、農耕體驗等個性化文旅模式,引流城市人迴歸田園吃農家飯、住農家屋、賞農家戲、購農家物,助推鄉村發展、環境改善,包括18個深度貧困鄉鎮群眾在內的農村群眾普遍受益。

以抓大文旅促品質化為撬動,重慶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成效明顯,重慶日益成為熱門文化旅遊目的地。2019年1至7月,全市接待境內外遊客3.40億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2933.4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31%和32.62%。

"

更多精彩推薦,請關注我們

9月11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在北京舉行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重慶專場新聞發佈會,市委副書記、市長唐良智,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鳴共同出席新聞發佈會並回答記者提問。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胡凱紅主持。

用好“四大優勢” 發揮“三個作用” 在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中展現新作為實現新突破

發佈會現場

1個多小時的發佈會上,媒體記者踴躍提問。唐良智等逐一回應,從我市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加快建設“智造重鎮”“智慧名城”、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川渝合作等方面,一一詳實作答。

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用好“四大優勢”、發揮“三個作用”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記者:唐市長,剛才您在發佈中講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重慶的區位優勢、生態優勢、產業優勢和體制優勢都非常的突出,請問重慶是如何發揮這四大優勢的?謝謝。

唐良智:感謝這位記者朋友對重慶的關注。今年4月總書記視察重慶並發表重要講話,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為重慶改革發展把脈定向,這是重慶改革發展進程中的歷史大事、政治大事、發展大事。圍繞貫徹落實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用好“四大優勢”、發揮“三個作用”,我們重點抓了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用好產業優勢,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努力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重慶是國家重要現代製造業基地,全國工業41個大類中重慶有39個。我們牢牢扭住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全面落實“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結合實際在固本開新求變上下功夫,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去年,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2萬億元。

二是用好區位優勢,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努力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帶動作用。我們發揮重慶作為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作用,加快建設出海出境大通道。南向,陸海新通道已形成鐵海聯運班列、跨境公路班車、國際鐵路聯運班列三種方式,通達90個國家的190個港口。8月2日,國家出臺了《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把陸海新通道上升為國家戰略。我們將抓住這一重大機遇,聯合西部省區加快建設運營中心、運營平臺和物流樞紐,努力把陸海新通道建設成為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戰略通道、連接“一帶”和“一路”的陸海聯動通道、支撐西部地區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的陸海貿易通道、促進交通物流經濟深度融合的綜合運輸通道。西向,截至今年上半年中歐班列(重慶)貨值累計超過1550億元,我們將努力把中歐班列建成“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平臺。東向,著力加密渝甬鐵海聯運班列,進一步發揮長江黃金水道功能,充分釋放長江黃金水道運能。北向,做好“渝滿俄”班列常態化開行,促進降本增效。空中,江北機場已開通國際航線87條,今後將繼續以國際直達為重點優化航線網絡。我們將加快建設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和口岸高地,以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產業,努力在西部地區帶頭開放、帶動開放。

三是用好生態優勢,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努力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重慶是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最後一道關口,我們將切實擔起“上游責任”,建設綠色家園、發展綠色產業、構建綠色機制、培育綠色文化,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

四是用好體制優勢,統籌推進鄉村振興和城市提升,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兩年,我們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行動計劃和城市提升行動計劃,加快建立健全城鄉一體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城鄉面貌有了很大變化。

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我們對標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梳理出了10項重點任務,定人定責開展調查研究,形成了一批調研成果。我們將緊緊圍繞把總書記殷殷囑託全面落實在重慶大地上這條主線,抓緊把調研成果轉化為具體舉措,把重點任務轉化為發展實踐,努力在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中展現新作為、實現新突破。

集中力量建設“智造重鎮”和“智慧名城”

人民日報記者:第二屆智博會剛剛閉幕,我們注意到,在智博會上和唐市長髮布詞中都提出重慶要建設“智造重鎮”和“智慧名城”。請介紹一下這方面重慶將怎麼做,要做一些什麼?謝謝。

張鳴:數字經濟是引領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力量。總書記視察重慶時,要求我們“高標準辦好智博會,深度參與數字經濟國際合作”。上個月,2019智博會在重慶成功舉辦,總書記再次發來賀信,指出“當前,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推進,智能產業快速發展,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全球治理等方面產生重大而深遠影響”,強調“加快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我們融入數字時代、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指明瞭方向,提供了遵循。

重慶作為製造業重鎮,通道優勢明顯,應用場景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社會氛圍濃厚,發展數字經濟具備良好基礎。我們遵照總書記殷殷囑託,堅持把大數據智能化創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深入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更加註重研發創新,更加註重補鏈成群,更加註重應用服務,加快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促進智能產業、智能製造、智慧城市協同發展,集中力量建設“智造重鎮”和“智慧名城”,用實幹實績共創智能時代、共享智能成果。

一是致力於壯大智能產業,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重慶已集聚了3000多家大數據智能化企業,形成了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產業鏈群。我們將立足產業基礎優勢,持續壯大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終端、核心器件、網絡通信等“芯屏器核網”智能產業集群,努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是致力於推進智能製造,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我們把智能製造作為產業創新主攻方向,推動汽車、電子信息等優勢產業智能化升級、綠色化轉型,為傳統支柱產業持續注入“智能因子”,努力實現“重慶製造”向“重慶智造”轉變。目前,近1000家企業實施了智能化改造,計劃到2022年,實現5000家企業智能化改造、1萬家企業“上雲上平臺”。

三是致力於建設智慧城市,加快開啟智能生活新時代。我們深入挖掘大數據商用、政用、民用價值,更好提供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旅遊等公共服務,不斷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需要。

四是致力於完善創新生態,加快構建智能化發展支撐體系。我們著力推進5G基礎設施建設、應用推廣和產業發展,集聚高端創新資源,培育壯大創新主體,加快完善體制機制,不斷增強數字經濟發展活力。

數字經濟是世界經濟的未來。我們將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積極探索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努力用智能化為經濟賦能、為生活添彩!

高質量發展上行態勢良好

經濟日報記者:據公開數據顯示,黨的十九大以來,重慶的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今年以來更是呈現了企穩回升的勢頭,請問原因是什麼?謝謝。

唐良智: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要求。今年4月,總書記視察重慶時指出,“雖然重慶目前部分經濟指標下行壓力較大,但高質量發展上行態勢良好”,要求我們“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按照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我們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確保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重點在三個方面下功夫:一是穩住經濟基本面。認真落實中央“六穩”要求,精準抓好經濟運行調度,實現了就業、金融、外貿、外資、投資、預期“六個穩”。二是管控經濟運行風險點。堅持底線思維,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妥善應對政府債務、金融、房地產等各領域風險,有效應對實體經濟困難。三是培育新的增長點。認真貫徹總書記致智博會賀信精神,加快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著力構建“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鞏固提升汽車、摩托車、電子信息等支柱產業,培育壯大裝備、材料、生物醫藥、消費品、能源、技術服務、農副食品加工等產業集群,加快構建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能經濟形態。

2018年,全市GDP突破2萬億元、增長6%。今年上半年GDP達到1.03萬億元、增長6.2%,延續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高質量發展積極因素增多,具體表現在:

一是工業經濟持續回暖。上半年,全市工業投資增長8.6%,比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別提高3.3個、13.4個百分點。工業投資結構持續優化,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4.2%、比一季度提高12.4個百分點;技術改造投資增長50%、佔工業投資比重提高到38.7%。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

二是發展綜合效益持續提高。上半年,全市稅收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達到71.8%,比去年同期提高3.9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7%、9.1%。全市空氣優良天數達到160天,比去年同期增加3天,長江干流15個監測斷面水質100%滿足Ⅲ類標準。政府有稅收、居民有收入、環境有改善,說明發展是有質量的。

三是社會預期向好趨勢明顯。上半年,民間工業投資增長12.4%,新增社會融資規模3425.7億元、同比多增476.4億元,中長期貸款餘額2.62萬億元、增長15.8%,製造業用電量、工業用氣量、貨運量分別增長5.8%、6.2%、5.3%。

我們將堅持從長期大勢認識當前形勢,抓住用好戰略機遇,著力穩住經濟基本面,培育新的增長點,不斷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

川渝兩地秉持“一家親”理念,強化“一盤棋”意識,唱好“雙城記”

重慶日報記者:請問唐良智市長一個問題,眾所周知,川渝兩地合作發展備受關注。今年7月,重慶與四川之間簽訂了新一輪的合作協議,請市長介紹一下兩地合作的重點內容以及最新進展。謝謝。

唐良智:成渝城市群是西部人口最密集、產業基礎最雄厚、創新能力最強、開放程度最高的地區,總面積18.5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1.9%,2018年常住人口9500萬、佔全國的6.8%,地區生產總值5.7萬億元、佔全國的6.4%。推進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可以發揮成渝承東啟西、接南轉北的區位優勢,推動“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契合互動,有利於加快西部地區發展、拓展全國經濟增長新空間。

自2016年國家《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實施以來,成渝城市群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川渝兩地合作日益密切。去年6月,四川黨政代表團訪問重慶,雙方簽訂了《深化川渝合作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行動計劃》和12個專項合作協議;今年7月,重慶黨政代表團赴四川考察,兩地簽署了《深化川渝合作推進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重點工作方案》《關於合作共建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的框架協議》等“2+16”合作協議。川渝兩地將秉持“一家親”理念,強化“一盤棋”意識,唱好“雙城記”,重點抓好“六個協同、一個機制”。

一是更加註重戰略協同,攜手融入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等國家戰略,深化開放開發合作,合力推進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等出海出境大通道建設。

二是更加註重規劃協同,立足幹好“十三五”、面向“十四五”,加強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對接,引領高質量發展。

三是更加註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協同,謀劃推進一批重大項目,構建一體化發展的基礎支撐。

四是更加註重長江上游生態保護協同,認真貫徹“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方針,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

五是更加註重產業協同,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推動川渝兩地產業融合發展、集聚發展,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優勢產業集群。

六是更加註重公共服務和公共政策協同,深化人文交流合作,推動教育、醫療、社保等重點領域全面對接、深度融合,讓兩地人民擁有更多的獲得感。

七是建立健全交流合作長效機制,統籌抓好合作事項清單化、項目化、政策化落實,加快構建多層次常態化協商合作機制,攜手打造區域發展新的增長極。

用好紅色資源,弘揚“紅巖精神”,傳承紅色基因

中國新聞社記者:我們知道,重慶是“紅巖精神”的發源地,請問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重慶在傳承紅色基因、用好紅色資源方面有哪些新舉措?謝謝。

張鳴:2016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關於重慶工作的重要講話中多次談到了“紅巖精神”等紅色資源,今年4月視察重慶時,要求我們“運用這些紅色資源,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堅定理想信仰,養成浩然正氣,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我們堅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著力從3個方面進行了探索。

一是加強對紅色資源的規劃保護。重慶紅色資源豐富,“紅色三巖”(紅巖村、曾家巖、虎頭巖)尤為著名。全市共有革命文物423處,登記備案革命紀念館27家,館藏革命文物29374件,其中珍貴文物5137件,各級各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8個。對這些紅色資源,我們注重從制度源頭上加強規劃保護。去年底,市政府公佈了《八路軍重慶辦事處舊址保護規劃》,為保護好、打造好革命遺址作出了科學規劃。今年,又編制完成《紅巖革命文物保護傳承工程實施方案》,規劃實施9大類、18個子項目,在文物本體保護、陳列布展等方面得到國家文物局支持。當前,正在推進編制紅巖村和新華日報總館舊址保護傳承專項規劃,擬打造紅巖革命文化公園,進一步加強對革命遺址的建設管理。

二是加強對紅色資源的活化利用。堅持讓紅色資源走出博物館、展覽館,使紅色文化動起來、活起來。近年來,我們創作推出電視劇《重慶談判》、紀錄片《破曉》、長篇小說《最後的58天》,深度打磨川劇《江姐》、京劇《張露萍》、話劇《紅巖魂》《倖存者》等革命歷史題材劇目,赴市內外展演和巡演224場,以藝術呈現的方式激勵和鼓舞廣大幹部群眾。今年,創新開展“讓烈士回家”活動,已在復旦大學、四川大學、江蘇揚州舉辦“紅巖精神”報告會、紅巖英烈故事會、紅巖英烈事蹟展等,擬將310位紅巖烈士的文史資料和事蹟、精神送回烈士家鄉以及他們曾經學習、生活、戰鬥過的地方。近期,我們將舉辦“講紅色故事、講革命精神”活動,組織“禮讚新中國·謳歌新時代”重慶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精品聯展,再現重慶光榮革命傳統和光輝歷史的宏偉畫卷,進一步推動紅色資源進入人們日常生活。

三是加強對紅色資源的研究闡釋。堅持立足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譜系,加強對革命文物和文獻資料的調查徵集,深入挖掘提煉紅色資源的思想內涵和時代價值。近年來,我們編輯出版了《中共中央南方局歷史文獻選編》、《紅軍在重慶史料選編》、《重慶解放檔案文獻資料彙編》等一批較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當前,正對標對錶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整合黨史研究部門、社科研究部門和相關高校研究力量,深化拓展研究範圍,結合新的時代背景闡釋好“紅巖精神”,闡釋好“獄中八條”對黨的建設的現實啟示,進一步推動紅色資源研究闡釋工作走深走實。

重慶挖掘運用紅色資源的效果是明顯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以來,紅巖黨性教育基地接待各類教育班324個,培訓黨員12531人次;今年1至7月,紅巖景區接待遊客729.49萬人次。邱少雲烈士紀念館、楊闇公舊居等地也迎來越來越多的參觀者,紅色資源的吸引力日漸彰顯。

努力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鄉村讓人們更向往

中國日報記者:我們知道,重慶是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同時又擁有廣袤的農村,請問重慶如何處理好統籌城鄉發展這個問題?謝謝。

唐良智:這位記者朋友提到的問題,是關係重慶發展全局的一個重要問題。重慶推動高質量發展,最艱鉅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大潛力和後勁也在農村,必須做好城鄉融合發展和區域協調發展的大文章。具體工作中,我們的抓手主要有:

一是紮實推進鄉村振興。精準落實“五個振興”要求,大力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推進農業“接二連三”;深化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改革和供銷社、農民專業合作社、農商行“三社”融合發展試點;紮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努力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今年上半年,全市實現農業增加值520億元、增長4.2%,鄉村旅遊和農村電商網絡零售額分別增長27%、42%。

二是統籌推進城市提升。精心編制國土空間規劃,完善以交通為重點的網絡型基礎設施體系,推進交通建設三年行動計劃,落實高鐵建設五年行動方案,加快構建“米”字型高鐵網,實施“850+”城市軌道交通成網計劃,推動以“兩江四岸”為主軸的城市有機更新,深化大城細管、大城智管、大城眾管,努力實現城市乾淨整潔有序、山清水秀城美、宜居宜業宜遊,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不少到過重慶的外地客人都反映,“重慶城市更乾淨了,更漂亮了”。

三是深入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因地制宜加強對主城區都市圈、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一圈兩群”的規劃統籌和分類指導,建立分片區指導工作機制和考核機制,促進各片區發揮優勢、彰顯特色、協同發展。目前,全市各區縣呈現出比學趕超、競進提質的良好發展勢頭。

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是一項長期任務。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統籌推進鄉村振興和城市提升,努力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鄉村讓人們更向往。

抓大文旅促品質化,彰顯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的獨特魅力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國廣記者:我們知道在文化旅遊方面,重慶市打出了“行千里·致廣大”這樣一個品牌,接下來在推廣這個品牌方面有什麼具體的舉措?謝謝。

張鳴:推動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要決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重慶是“山環水繞、江峽相擁的山水之城”“歷史文化名城”,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和優秀的人文精神積澱”,要求我們“彰顯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的獨特魅力”。我們倍加珍惜文化與生態兩個“寶貝”,抓大文旅促品質化,充分彰顯城市特色,以大文旅增強城市發展能級、提高人民生活品質,重點從3個方面做了探索。

一是激發歷史文化保護傳承新活力。立足讓優秀歷史文化活在當下、服務當代,把歷史文化元素植入景區景點、融入城市街區,促進產城景有機結合,為全市增添書卷氣、翰墨香。實施巴渝文化資源創造性轉化工程,“一盤棋”發掘保護利用各類遺址、遺蹟、遺產,全力推進白鶴梁題刻、釣魚城遺址申遺,推動文物保護單位、非遺傳習所、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歷史文化傳統風貌街區等納入旅遊線路,解放碑、洪崖洞、磁器口、長江索道等人文景點長期高居遊客打卡“網紅榜”。發揮政府與市場兩隻手的作用,鼓勵文化文物單位與社會力量合作,引進知名企業和人士發展文博產業,打造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項目集聚地。

二是做靚“山水之城·美麗之地”新名片。圍繞把重慶建設成為國際知名文化旅遊目的地,突出文化內涵、綠色含量、科技水平,精心打造山城和江城兩大系列特色品牌,用心建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典範城市,吸引八方遊客在重慶“行千里·致廣大”。今年3月以來,全市開展了區縣“晒文化·晒風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動,區縣委書記擔任“主角”、化身“導遊”、亮相屏幕,推介各地的自然山水、歷史人文、風情風物。活動既展現了重慶的“氣質”,又展現了重慶的“顏值”,獲得超25.5億人次的閱讀量。舉辦重慶文旅融合發展全球金點子大賽,200餘名專家學者和30多家國內外文旅機構建言獻策1180件作品,數百家媒體報道熱議,以“四兩撥千斤”之勢,推介了“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的靈魂氣質和獨特魅力。

三是培育文旅融合發展新業態。緊緊扭住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不斷激發創新動能,大力發展文化旅遊的新樣式新業態,多層次滿足人民群眾的新需求。加強差異化供給,著力發展旅遊+演藝文旅融合典型形態,用心打造《印象武隆》、《歸來三峽》、重慶國際馬戲城等主題型、特色類駐場演出精品項目,讓遊客穿越式、沉浸式感受重慶的古風古韻和現代之美。巧妙融入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大局,積極培育休閒自駕、戶外康養、農耕體驗等個性化文旅模式,引流城市人迴歸田園吃農家飯、住農家屋、賞農家戲、購農家物,助推鄉村發展、環境改善,包括18個深度貧困鄉鎮群眾在內的農村群眾普遍受益。

以抓大文旅促品質化為撬動,重慶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成效明顯,重慶日益成為熱門文化旅遊目的地。2019年1至7月,全市接待境內外遊客3.40億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2933.4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31%和32.62%。

用好“四大優勢” 發揮“三個作用” 在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中展現新作為實現新突破

來源:重慶日報

聲明:除原創內容及特別說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

官方微信公眾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