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什麼樣的孩子,才是真正的”人生贏家“?

文、編輯 | 金雀兒

來源 | 布穀學習(ID:iBookgood)

布穀老師

世界閱讀日:今天你讀書了嗎?

事實上,大多數人生活的真相不過是:一懶二拖三不讀書。

但我還是想告訴你:讀書真的可以讓你過得更好。

回到今天的主題,《數字時代的中國孩童白皮書——泛八零後育兒觀》中,總結了80後的育兒觀中的矛盾心理:“既希望孩子輕鬆成長,又雄心勃勃追趕各種育兒KPI。”

自由、平等、快樂是這一屆父母育兒理念的關鍵詞。

矛盾、迷茫、糾結才是這一屆父母的真實寫照。

並且迷茫和焦慮也伴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而滲透到各個方面。

那究竟什麼樣的孩子,才是真正的”人生贏家“?

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們,無論你是年老還是年輕,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你是患病還是健康,都能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作出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都能保護知識產權。

——世界讀書日的主旨宣言


中國父母在教育上的焦慮與迷茫,從未停止過:送孩子上補習班上到吐血;陪寫作業到懷疑人生……

有時候也想撒手不管了,抱著一種愛咋咋滴的心態剛喘了兩口氣,又收到朋友發來的微信:哎呀,我們家孩子老學不好怎麼辦呀,學不好就考不上好大學,考不上好大學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就找不到好對象……

真是要是親命了,這氣兒還是不能喘啊,接著給我往“死”裡學!

直到進入死循環……

魯迅先生說:“知識不是力量,智慧才是。”

聰明的父母真的不會往孩子身上狂塞各種“知識”,而是更注重能力的培養。

這其中最重要的三種能力就是:閱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能力。

孩子掌握了這3種能力,慢慢地你會發現:從前是逼孩子學,現在是孩子主動學!

那麼如何幫助孩子實現這三大能力?家長們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1

未來孩子的對手是擁有閱讀能力的人

世界讀書日:什麼樣的孩子,才是真正的”人生贏家“?


奧美曾經有一篇著名的長文案《我害怕閱讀的人》,選摘其中一部分分享給大家:

  • 我害怕閱讀的人。一跟他們談話,我就像一個透明的人,蒼白的腦袋無法隱藏。
  • 我害怕閱讀的人。他們是懂美學的牛頓。懂人類學的梵谷。懂孫子兵法的甘地。血液裡充滿答案,越來越少的問題能讓他們恐懼。彷佛站在巨人的肩牓上,習慣俯視一切。


  • 我害怕閱讀的人,尤其是,還在閱讀的人。

在AI時代的背景下,我們總是擔心孩子們在將來的某一天,會徹底敗給“人工智能”,但其實,總有一天你會發現,你最可怕的對手,不是AI,而是擁有閱讀能力的人。

也有一些家長不以為然:

  • “我提倡快樂,該玩的年紀,不用看太多書。”
  • “閱讀是挺重要的,但我沒時間陪孩子看書。”

誰說看書不快樂?其實,那些愛讀書的人的快樂你根本無法想象!

閱讀是現代教育的核心,學校中幾乎每一科的知識都是通過閱讀來學習的。

而喜歡閱讀,對一個孩子來說,他擁有的是人生中最主要的一種能力,讓他能從書中體驗到的豐富情感和多種多樣的人生價值觀。而最最重要的是,他和自己的朋友、家人在閱讀同一本書的時候,從中體會到那種無可替代的分享和交流的樂趣。

兒童閱讀專家艾登·錢伯斯說:“讀者是打造的,不是天生的。”

引導孩子學會閱讀愛上閱讀,常常被視為一門相當專業的技術,似乎只有專家才會。其實不然,只要瞭解基本的道理,願意行動起來,每個家長都可以成為孩子的閱讀導師。

父母可以做什麼?

1

從親子共讀開始

孩子與書並不是先天互相吸引的,開始時,必須有媒介——父母、老師或同伴,將孩子帶進書的世界。

日本圖畫書之父鬆居直先生在演講時被問及這樣的問題:“怎樣使孩子喜歡書?是靠文字呢?還是靠畫?”鬆居直先生的回答是:“靠耳朵。”他還說:“很早就讓孩子自己讀,是教育中糟糕的一面。”

2

提供優良的閱讀氛圍

閱讀行為不是通過強制的方法推動的,而是一種暗示的力量。

比如:讓孩子有選書的機會,提供足夠豐富的書,佈置適宜的讀書環境。另外,家長也要注重心理情境的構建,每天安排孩子獨立閱讀的時間,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點燃他們的閱讀熱情,提供充分的閱讀動力。

3

做好榜樣閱讀者的角色

閱讀者是由閱讀者打造的,家長表現出的閱讀興趣永遠比任何閱讀指導方法都要有效。家長在閱讀中的個人成長,開闊的閱讀視野同樣影響著孩子。

更為重要的是,家長要鼓勵孩子做出積極的閱讀反應,可以是正式的討論,也可以是閒聊的方式,引導孩子對所閱讀的書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閱讀不是萬能的,無法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所有問題,家長不必要賦予閱讀太多的功能和任務,也不要對閱讀成效做過多的要求,只需靜靜地在閱讀中傾聽孩子成長的聲音。

2

有學習能力的孩子才能事半功倍

世界讀書日:什麼樣的孩子,才是真正的”人生贏家“?


你可能會問:學習能力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存在?

打個比方:

  • 孩子辛辛苦苦看了100本書,到最後啥也記不住;
  • 閱讀了,學會了,複習了,成績依然悽悽慘慘。

很多時候,孩子出現的一些問題,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做題馬虎、考試緊張等都是因為沒有過硬的學習能力所導致的。

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擁有強悍的學習能力,很多孩子可能看過的書不少,做過的題更是數也數不清,但最終形成的學習能力,卻只會淺顯的加工。

時代的發展正迫使每個人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來提升競爭力,面對越來越多的信息材料,如果孩子只會做最淺溼的加工,那麼,未來的社會將帶給他諸多生存的壓力。

那麼,如何使孩子具備持久的學習力?

父母可以做什麼?

1

內驅力是關鍵

合理激發孩子的內驅力,孩子的學習就不再是被動的,而是像打怪一樣有趣。

你會發現“逼他學”“他想學”,效果簡直天差地別。

2

引導孩子自己解決難題

當孩子們遇到困難時,家長和老師們不要立即就給予幫助,先讓孩子們去自己探索解決問題的方式。

在探索過程中,大人們可以慢慢引導孩子,給一些提示,並鼓勵孩子們大膽嘗試用各種方法去解決問題。

3

刻意培養專注力

可以藉助番茄工作法來幫助自己保持注意力集中。以25分鐘為一個番茄單位,25分鐘專注當下工作,休息10分鐘,再進入下一個番茄鍾。

平時學習時,就要有意識地記錄自己完成一個任務,究竟要用到幾個番茄鍾。比如做一張試卷,需要4個番茄鍾,那就是25分鐘x4+10分鐘x3=130分鐘。

那麼就給自己規定好,比如2個半小時內,不做別的也不想別的,就是搞定手頭這張試卷。

一個學習能力強的人,他的學習、生活、工作都會井井有條。我們要發現孩子們的天賦和特長,激勵他們發展和堅持自己的興趣愛好,並從中鍛鍊孩子們解決問題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慢慢地,孩子們就變得更加專注、渴望知識和善於提問,最重要的是,他們會學到東西,並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

3

思維能力是孩子一生的核心競爭力

世界讀書日:什麼樣的孩子,才是真正的”人生贏家“?


不同的思維方式可以賦予頭腦靈活的主動權,也可以束縛我們的手腳。

孩子的思維能力,是最需要培養的基礎能力。訓練孩子的思維能力,不僅讓孩子更有邏輯性、說話靈活流暢,還能讓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

華羅庚說:“天才在於積累,聰明在於勤奮。自學,不怕起點低,就怕不到底。自學,就是一種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

我們經常說,給孩子好的教育,是要培養孩子的能力,而非一味的填鴨式,只輸入知識的教育。

今天你讓孩子背幾首故事,記下書本上的知識點,他可能明天就忘記了。

但是你教孩子記憶的方法,是他一天後、一年後、十年後,甚至一輩子都能用得上的。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培養孩子能夠受用一生的能力,才是真真正正好的教育。

父母不會跟著孩子一輩子,而思維卻會伴隨他終生。

父母可以做什麼?

1

創設情境引發提問

問題是思維的起點,發問對於培養孩子是很重要的。要想激發孩子的潛能及創造力,父母和老師必須掌握向孩子發問的形式和技巧。要善用發問的技巧,也學會聽孩子發問。

2

訓練孩子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我們可以身體力行地做一些事,多讓孩子問為什麼。一定不要讓孩子被動地接受我們大人強加的觀點,多問問為什麼,對任何事物都保持新鮮感和興趣。

對待觀點要質疑。不要人云亦云,要讓孩子對你的觀點提出質疑,然後經過論證進行判斷。

3

導入思維導圖

對於孩子來講,給他建立一個思維導圖的雛形很重要。

讓孩子逐步去了解、去掌握、去運用,靈活用於自己的學習與生活中,他會更加獨立自主,對於自己所要做的事情也會有更加清晰的認知。

所謂的天才,不是超前智商,歸根結底還是思維能力上的突出。

思維能力,是孩子一生的核心競爭力。

畢竟:開竅的人生,才更容易開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