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離家出走“抗議”父母:這個世界正在偷偷懲罰玩手機的父母'

"

如果,你的孩子因為你玩手機而離家出走了,你還會繼續玩嗎?

南京有一名叫樂樂的十歲男孩,離家出走了。而他離家出走的原因是在“抗議”父母總玩手機。

令人意外的是,這不是樂樂第一次離家出走了。

他和地鐵站的警察叔叔說,他已經離家出走10多次了。每次出走的原因都是因為父母玩手機,樂樂覺得父母天天玩手機,都不關心他,感覺被忽視了,所以想用離家出走的方式引起父母的注意。

樂樂的父母恐怕是現在多數家長的真實寫照,有多少父母因為玩手機,而忽略了孩子?

想想樂樂也是蠻可憐的,因為缺少父母的關愛和陪伴,只能用離家出走這樣的方式來博得關注。

其實,孩子想要的並不多,不過就是想要父母的陪伴,可即使是這麼簡單的要求,對於父母來說怎麼就這麼難呢?

"

如果,你的孩子因為你玩手機而離家出走了,你還會繼續玩嗎?

南京有一名叫樂樂的十歲男孩,離家出走了。而他離家出走的原因是在“抗議”父母總玩手機。

令人意外的是,這不是樂樂第一次離家出走了。

他和地鐵站的警察叔叔說,他已經離家出走10多次了。每次出走的原因都是因為父母玩手機,樂樂覺得父母天天玩手機,都不關心他,感覺被忽視了,所以想用離家出走的方式引起父母的注意。

樂樂的父母恐怕是現在多數家長的真實寫照,有多少父母因為玩手機,而忽略了孩子?

想想樂樂也是蠻可憐的,因為缺少父母的關愛和陪伴,只能用離家出走這樣的方式來博得關注。

其實,孩子想要的並不多,不過就是想要父母的陪伴,可即使是這麼簡單的要求,對於父母來說怎麼就這麼難呢?

孩子離家出走“抗議”父母:這個世界正在偷偷懲罰玩手機的父母

一 手機“搶走”了父母

第二季《少年說》中,有個叫葉子健的孩子,他一上臺便語出驚人。

他站在高臺上說,手機才是爸爸媽媽的孩子,因為爸爸媽媽總是目不轉睛地盯著手機看,甚至為了玩手機,為了讓他安靜下來不搗亂,主動塞給他一個手機,讓他一個人去一邊玩。

葉子健大聲地責問父母:手機裡到底有什麼好看的東西,竟然比我還重要?

“我拜託你們放下手機,多陪陪我”孩子的一句話,戳中無數人的淚點。也許是感同身受,看臺下的許多孩子,都在偷偷地抹著眼淚。

聽見孩子這樣的心聲,子健媽媽泣不成聲,她主動向子健說對不起,請子健給她時間,表示願意與子健一起學習成長。

孩子想要的是能陪伴他父母,而不是一個天天抱著手機的父母!

之前,微博上一位語文老師晒出了學生日記。

"

如果,你的孩子因為你玩手機而離家出走了,你還會繼續玩嗎?

南京有一名叫樂樂的十歲男孩,離家出走了。而他離家出走的原因是在“抗議”父母總玩手機。

令人意外的是,這不是樂樂第一次離家出走了。

他和地鐵站的警察叔叔說,他已經離家出走10多次了。每次出走的原因都是因為父母玩手機,樂樂覺得父母天天玩手機,都不關心他,感覺被忽視了,所以想用離家出走的方式引起父母的注意。

樂樂的父母恐怕是現在多數家長的真實寫照,有多少父母因為玩手機,而忽略了孩子?

想想樂樂也是蠻可憐的,因為缺少父母的關愛和陪伴,只能用離家出走這樣的方式來博得關注。

其實,孩子想要的並不多,不過就是想要父母的陪伴,可即使是這麼簡單的要求,對於父母來說怎麼就這麼難呢?

孩子離家出走“抗議”父母:這個世界正在偷偷懲罰玩手機的父母

一 手機“搶走”了父母

第二季《少年說》中,有個叫葉子健的孩子,他一上臺便語出驚人。

他站在高臺上說,手機才是爸爸媽媽的孩子,因為爸爸媽媽總是目不轉睛地盯著手機看,甚至為了玩手機,為了讓他安靜下來不搗亂,主動塞給他一個手機,讓他一個人去一邊玩。

葉子健大聲地責問父母:手機裡到底有什麼好看的東西,竟然比我還重要?

“我拜託你們放下手機,多陪陪我”孩子的一句話,戳中無數人的淚點。也許是感同身受,看臺下的許多孩子,都在偷偷地抹著眼淚。

聽見孩子這樣的心聲,子健媽媽泣不成聲,她主動向子健說對不起,請子健給她時間,表示願意與子健一起學習成長。

孩子想要的是能陪伴他父母,而不是一個天天抱著手機的父母!

之前,微博上一位語文老師晒出了學生日記。

孩子離家出走“抗議”父母:這個世界正在偷偷懲罰玩手機的父母

孩子用端端正正的字認真寫道:媽媽,我好想變成手機,你每天都玩手機。

在孩子的眼裡,自己還不如媽媽的手機重要。多麼讓人心疼的孩子。

這世間,最大的諷刺恐怕就是孩子要與手機“爭寵”了,因為手機似乎成了父母的孩子,而孩子卻成了被忽視的“空氣”。

敷衍式的陪伴,最傷孩子的心

曾經,德國漢堡街頭,發生了一場讓人震撼的遊行示威!

遊行隊伍由150餘名小朋友組成的,他們的年齡從幾歲到十幾歲不等。

他們舉著寫滿抗議的標語牌,喊著口號,穿街走巷地遊行,場面十分壯觀。

他們在和誰示威?

他們在和自己的父母示威,因為他們的父母因為玩手機而上癮,陪伴孩子時嚴重不走心。

這個遊行的發起人,是7歲的男孩Emil。他說:他很委屈和憤怒,不是因為父母沒在身邊陪伴他,而是他明明就在身邊不斷髮出訴求,父母的眼裡卻只有手機。

我們總以為自己在孩子身邊陪著,就是陪伴孩子了。殊不知,這種“人在心不在“的低質量陪伴,對孩子來說,還不如不陪。

有調查顯示,17.8%的父母在與孩子共處時經常看手機,51.8%的父母偶爾看手機。

也就是說,有近七成的父母在陪孩子時玩手機。

心理學家指出,父母參與度過低的陪伴,沒有溝通和交流的陪伴,反而會給孩子造成負面影響。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可為什麼家長在陪孩子的時候不能用心一點呢?

當我們一邊“陪伴”孩子,一邊分心做其他事,這種一心二用的陪伴,其實也等同於對孩子忽視。這彷彿在告訴孩子:你並不重要,即使和你在一起,我也可以同時忙其他的事情。

父母這種敷衍式的陪伴,最傷孩子的心!

孩子要的是陪伴,而不是陪,一字之差,千差萬別。

"

如果,你的孩子因為你玩手機而離家出走了,你還會繼續玩嗎?

南京有一名叫樂樂的十歲男孩,離家出走了。而他離家出走的原因是在“抗議”父母總玩手機。

令人意外的是,這不是樂樂第一次離家出走了。

他和地鐵站的警察叔叔說,他已經離家出走10多次了。每次出走的原因都是因為父母玩手機,樂樂覺得父母天天玩手機,都不關心他,感覺被忽視了,所以想用離家出走的方式引起父母的注意。

樂樂的父母恐怕是現在多數家長的真實寫照,有多少父母因為玩手機,而忽略了孩子?

想想樂樂也是蠻可憐的,因為缺少父母的關愛和陪伴,只能用離家出走這樣的方式來博得關注。

其實,孩子想要的並不多,不過就是想要父母的陪伴,可即使是這麼簡單的要求,對於父母來說怎麼就這麼難呢?

孩子離家出走“抗議”父母:這個世界正在偷偷懲罰玩手機的父母

一 手機“搶走”了父母

第二季《少年說》中,有個叫葉子健的孩子,他一上臺便語出驚人。

他站在高臺上說,手機才是爸爸媽媽的孩子,因為爸爸媽媽總是目不轉睛地盯著手機看,甚至為了玩手機,為了讓他安靜下來不搗亂,主動塞給他一個手機,讓他一個人去一邊玩。

葉子健大聲地責問父母:手機裡到底有什麼好看的東西,竟然比我還重要?

“我拜託你們放下手機,多陪陪我”孩子的一句話,戳中無數人的淚點。也許是感同身受,看臺下的許多孩子,都在偷偷地抹著眼淚。

聽見孩子這樣的心聲,子健媽媽泣不成聲,她主動向子健說對不起,請子健給她時間,表示願意與子健一起學習成長。

孩子想要的是能陪伴他父母,而不是一個天天抱著手機的父母!

之前,微博上一位語文老師晒出了學生日記。

孩子離家出走“抗議”父母:這個世界正在偷偷懲罰玩手機的父母

孩子用端端正正的字認真寫道:媽媽,我好想變成手機,你每天都玩手機。

在孩子的眼裡,自己還不如媽媽的手機重要。多麼讓人心疼的孩子。

這世間,最大的諷刺恐怕就是孩子要與手機“爭寵”了,因為手機似乎成了父母的孩子,而孩子卻成了被忽視的“空氣”。

敷衍式的陪伴,最傷孩子的心

曾經,德國漢堡街頭,發生了一場讓人震撼的遊行示威!

遊行隊伍由150餘名小朋友組成的,他們的年齡從幾歲到十幾歲不等。

他們舉著寫滿抗議的標語牌,喊著口號,穿街走巷地遊行,場面十分壯觀。

他們在和誰示威?

他們在和自己的父母示威,因為他們的父母因為玩手機而上癮,陪伴孩子時嚴重不走心。

這個遊行的發起人,是7歲的男孩Emil。他說:他很委屈和憤怒,不是因為父母沒在身邊陪伴他,而是他明明就在身邊不斷髮出訴求,父母的眼裡卻只有手機。

我們總以為自己在孩子身邊陪著,就是陪伴孩子了。殊不知,這種“人在心不在“的低質量陪伴,對孩子來說,還不如不陪。

有調查顯示,17.8%的父母在與孩子共處時經常看手機,51.8%的父母偶爾看手機。

也就是說,有近七成的父母在陪孩子時玩手機。

心理學家指出,父母參與度過低的陪伴,沒有溝通和交流的陪伴,反而會給孩子造成負面影響。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可為什麼家長在陪孩子的時候不能用心一點呢?

當我們一邊“陪伴”孩子,一邊分心做其他事,這種一心二用的陪伴,其實也等同於對孩子忽視。這彷彿在告訴孩子:你並不重要,即使和你在一起,我也可以同時忙其他的事情。

父母這種敷衍式的陪伴,最傷孩子的心!

孩子要的是陪伴,而不是陪,一字之差,千差萬別。

孩子離家出走“抗議”父母:這個世界正在偷偷懲罰玩手機的父母

三 用心陪伴孩子,別讓手機成了破壞親子關係的殺手

心理學者李雪說:「當我們放下所有的要求、控制、評價,只是單純看見對方當下的樣子,當下的感受,並願意和這個真實的人在一起,分享時光,這就是真正的陪伴。

那怎樣才能做到真正的陪伴呢?

1、 多和孩子溝通,傾聽孩子的心聲

父母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是孩子生活中、學習中最好的傾聽者和陪伴者。

在這一點上,楊瀾可謂是一個稱職的母親,一次採訪中,她說:

即使日常工作再忙再累,回到家中,我都會抽出時間跟孩子認真交流,專心致志地跟他們說話,認真耐心地聽他們說每一件事。

楊瀾的兒子,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是外界公認的“才華橫溢,平易近人”的陽光大男孩,女兒也開朗大方,談吐不俗,兩個孩子都非常優秀。

兄妹倆尤其喜歡跟媽媽聊天。在與媽媽聊天的過程中,把自己的感受、想法、和苦惱都說了出來。

楊瀾說:“很多時候,孩子的傾訴是對父母的一種信賴,你需要認真傾聽,然後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即可,不用給與任何評價,只有傾聽孩子的聲音,你才能走進孩子的心裡。”

陪伴正是如此,你願意說,我認真聽,這就足夠了。

2、 尊重孩子的想法,與孩子做朋友

李安曾說:“孩子的喜好、性向、一切東西,父母都要去尊重和接受。而父母和孩子之間是平等的,只需要愛和尊重就夠了。”

陳坤長年在外拍戲,陪伴兒子的時間並不多。

但兒子和他卻像“好哥們”一樣,無話不談,

究其原因是陳坤一直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尊重他,愛著他。他經常和孩子一起旅行,兒子喜歡看動漫,陳坤就跟著他後面看,時間長了父子倆還不時地談論動漫劇情。

陳坤在兒子17歲生日時,給孩子寫了封信,信中除了表達自己的兩個希望之外,還對兒子說道:

請好好地愛自己,尊重你自己。

落款則是:愛你並尊重你的爸。

在和孩子溝通的同時,陳坤尊重孩子,並且希望孩子也能成為讓他尊重的人。

真正的陪伴,不在乎時間的長短,而在於是否用心。

3、不斷學習,與孩子共同成長,在陪伴中彼此成就

真正的陪伴,是潤物無聲,是細水長流,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

49歲的原夢園,是上海交大的一名宿管阿姨。

從兒子中學開始,她就用“陪讀”方式考了會計師、中級按摩師等證書,還通過成人大學在復旦讀本科…

去年兒子想讀研,她也有想法,結果一擊即中,兒子考取復旦大學,她被廣西大學錄取。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當我們陪伴孩子的同時,共同鼓勵、共同進步,這才是最好的陪伴方式。

作家龍應臺說過:“父母是有保質期的,小孩兒是上帝給我們的禮物,當你不珍惜的時候,上帝就把這份甜蜜的禮物收回了。”

《小王子》裡說,每個大人都曾經是孩子。願所有的父母,都能成為優質父母,都能以過來人的身份,放低姿態,多多理解孩子,關愛孩子,陪伴孩子。

所以,從此刻開始,放下手機,用心去陪伴我們的孩子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