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只能安康,不能快樂?古人可沒這多窮講究,宋朝的端午很快樂

近些年來,每逢端午日,網上總會流傳一則消息,說端午只能互道“安康”,不能說“快樂”,理由是:古代詩人屈原在農曆五月五日投江自殺,後人為了紀念他,把這天當作節日,有吃粽子、賽龍舟等風俗。端午是紀念、緬懷屈原的,所以不能說快樂。

這則消息的流傳範圍極廣,所以現在很多人都只說“端午安康”,不再祝人“端午快樂”了。

我們真的不能在端午節互祝“快樂”嗎?其實,這完全是個謠言,端午的起源並不是紀念屈原。而我國古人將端午視為佳節,他們在這一天是很歡樂的。

端午只能安康,不能快樂?古人可沒這多窮講究,宋朝的端午很快樂

一、端午節的起源到底是什麼?

對於端午節真正的起源,學術界還存在著爭議,影響較大的說法有:端午“龍節”說、端午“惡日”說、端午“夏至日”說等等。

比如聞一多先生認為,端午是古代吳越民族祭祀龍的節日。他在《端午考》中說:

一方面端午節日的活動項目中,有那樣多與龍有關,一方面這風俗流行的歷史最久,保存的色彩最濃厚的區域,因之也可以判定為這節日的發祥地的吳越,正是古代一個龍圖騰團族的分佈區,然而,我們不但可以確定前面提出的假設,說端午的起源與龍有著密切的關係,並且還可以進一步推測,說它就是古代吳越民族一個龍圖騰團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簡言之,一個龍的節日。

很多地方端午節有龍舟競渡的習俗,似乎確與龍有關。

端午只能安康,不能快樂?古人可沒這多窮講究,宋朝的端午很快樂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學者張心勤撰文《端午節非因屈原考》經過考證認為,端午節是古代的惡日

五月五日,古俗忌為“惡日”;作為民間節日,早在屈原之前就存在。

《史記·孟嘗君列傳》中記載,孟嘗君田文生於五月五日,所以他爸爸田嬰下令把他殺死,幸好他的母親偷偷把他撫養成人:

初,田嬰有子四十餘人,其賤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嬰告其母日:“勿舉也。”其母竊舉生之。

可見古人對於五月五日有多麼深惡痛絕!確實,端午節開始,氣溫升高,瘟疫、毒蟲開始出現,難怪被古人視為惡日。而現在端午節飲雄黃酒、插艾葉、驅五毒等習俗,似乎就與古代“惡日”有關。

端午只能安康,不能快樂?古人可沒這多窮講究,宋朝的端午很快樂

劉德謙在《“端午”始源又一說》中認為,端午來源於夏至,這種看上去也很有道理。因為各種古書記載的端午、夏至習俗多有重合,例如《荊楚歲時記》說夏至吃粽子,《玉燭寶典》說夏至競渡。《後漢書·禮儀志》直接說漢朝以五月五日為夏至:

仲夏之月,萬物方盛。日夏至,陰氣萌作,恐物不楙。……漢兼用之,故以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為門戶飾,以難止惡氣。

夏至是太陽直射點在北迴歸線的那一天,太陽在天空位置是一年裡最當中最高的一天。而有些地方吧端午叫做天中節。如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中說:

端午為天中節……或硃書:“五月五日,天中節,赤口白舌盡消滅。”之句。

端午只能安康,不能快樂?古人可沒這多窮講究,宋朝的端午很快樂

不過不論哪種說法,都與屈原無關,因為直到南北朝時期,才有文獻將端午與屈原聯繫起來。南朝梁吳均的《續齊諧記》中說:

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一竹筒貯米,投水祭之。

一般認為,端午節俗是由多地、多時的民間節俗統合而來,這些種類豐富的地方習俗最終匯聚而演變成我們今天所見的端午節。

那麼,端午節為什麼同屈原聯繫起來了呢?因為端午節前後,江南降水增多,開始進入汛期。比如在上海部分農村,靠杭州灣北岸一帶區域,如奉賢、南匯等地區,習慣上稱“端五節”為“當五汛”。亦有個別地區稱為“五月當午”。

所以在端午節,我們的祖先會祭祀水神,祈願江河平靜,不要發洪水。而歷史上那些與水有關的名人,被古人尊為水神,成為端午紀念的對象。因此不同地區的端午節有不同的紀念對象,有些地方紀念伍子胥,有些地方則是紀念曹娥。而不論屈原、伍子胥和曹娥都與水有關:屈原、曹娥都是投水而死,而伍子胥則是被殺死後沉入江中。

端午只能安康,不能快樂?古人可沒這多窮講究,宋朝的端午很快樂

二、端午節到底能不能互祝快樂?

雖然端午節並非起源於紀念屈原,但是古人將端午視為“惡日”,似乎在這一天與歡樂沒有什麼關係。那麼我們在端午節到底能不能互祝快樂呢?

其實,將端午視為“惡日”,那是很久遠以前的事情了,至少從唐代開始,我們的古人就將端午節看作是佳節了。既然是佳節,當然是歡樂的日子了。

唐玄宗在《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一詩的序中說:

嘆節氣之循環,美君臣之相樂。

端午只能安康,不能快樂?古人可沒這多窮講究,宋朝的端午很快樂

宋代,每逢端午,諸文臣會進獻新作詩句,以供宮人貼於帝后寢殿及諸夫人閣分門帳之上,稱為端午帖子。許多端午帖子中都洋溢著歡樂祥和的氣氛,或者將端午稱為“令節”、“佳節”,完全沒有厭惡的意思。下面摘錄幾首作為證明:

周必大為皇帝寫的一首端午帖子:

令節傳千古,休祥屬聖時。炎圖如日永,赫赫照華夷。

周必大為太上皇寫的一首端午帖子:

剪舌雙鴝鵒,朝來學語新。祝堯千萬壽,歲歲端辰。

真德秀為皇帝寫的一首端午貼子:

當寧求賢軫慮長,每因佳節憶沉湘。不須五色紉成線,自有忠言補舜裳。

真德秀為皇太子寫的一首端午貼子:

彩索金為縷,香粳玉作團。從今逢午節,歲歲奉親

晏殊為內廷寫的一首端午詞:

一一雕盤分楚粽,重重團扇畫秦娥。宮闈百福逢嘉序,萬戶千門喜氣多

汪應辰為皇帝寫的兩首端午帖子:

其一:聖德臨尊極,民心戴至仁。逢重午節,共祝萬年春。

其二:雨晹皆應節,和氣滿平疇。欲識天顏,農家麥有秋。

汪應辰為皇帝寫的一首端午帖子:

永日雖祥鬱,風生殿閣涼。聖心非獨,均施遍多方。

當然宋代沒有“快樂”這個詞,如果有的話,我相信這些大臣也會對皇帝說:“端午節快樂!”

端午只能安康,不能快樂?古人可沒這多窮講究,宋朝的端午很快樂

把惡日變成了佳節,體現了我們祖先不屈不撓的樂觀主義精神,正如《周易》所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正是有這樣的精神,中華民族在得以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那麼我們作為現代人,憑什麼不能在端午佳節互祝快樂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