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沒寫完?到底該不該幫孩子補作業?

作業沒寫完?到底該不該幫孩子補作業?

文 | 華明玥 編輯 | 金雀兒

來源 | 布穀聽聽(ID:iBookgood)

開學前,家長圈一片哀嚎,多少媽媽在痛訴革命家史:

  • 每次開學前孩子補作業補到哭,全家跟著焦慮,連爺爺都在模仿孫子筆跡跟著抄。
  • 我家孩子寒假上補習班就有半個月,回過頭再補學校的作業可不就是糊!
  • 聽說老師開學忙得很,90%的老師都不會批改寒假作業,你說咱孩子熬夜補得那麼起勁幹啥?又不能補出個三好學生來!

一部分附和的家長都被這股“補作業無用論”挾持了,回家大手一揮,打斷孩子奮筆疾書的行動,跟老師的要求唱起反調:有這個功夫,還不如咱倆抓緊時間多看兩部賀歲片。

一、補作業,真的像某些家長想象的那樣,

是雞肋嗎?

作業沒寫完?到底該不該幫孩子補作業?

1認識誤區一:補作業就為應付老師檢查

周圍有不少家長心疼孩子趕作業辛苦,自作聰明地要求孩子把作業的頭尾都補齊,中間的作業能跳過則跳過,“反正就是應付個檢查。”

還有的家長這樣出點子:後面有答案的你就抄,答案上寫著“略”字的主觀題,你就跳過……

嗯,學到了這樣的鬼聰明,孩子補作業的速度大大提升,兩個小時能補二三十頁。

誤區分析:

家長把投機取巧的點子傳授給孩子,不免給孩子留下了這樣的印象——凡是在學業上下笨功夫的都是傻子,會鑽空子的才是聰明人。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很難不落入學術造假的陷阱。

看下新聞熱搜榜就知道,加拿大、美國的高校,每年都因為中國留學生在學業上避重就輕、涉嫌抄襲,而不得不勸退一批學生;最近明星翟天臨涉嫌論文抄襲、學位注水,“學霸”人設也快速崩塌。而這些悲劇的種子,八成在他們的小學時代就已埋下。

如果孩子從小就沒有受過“學業容不得一絲一毫虛假”的教育,在心靈深處沒有築起一道堤壩:“做任何一件事,不是在別人那裡過關,而是要對得起自己的審視”。那麼他未來很難抵擋住偷懶、造假的誘惑。

一位小學班主任說過:孩子盡力去補作業,實在力不能及,誠實地說明,老師都能諒解。各種鑽空子的行為,看上去是敬畏老師的檢查,其實是藐視老師的尊嚴,彷彿是把老師當作某場騙局的合夥人……看到老師們的真實心態,咱們當家長的,還要教孩子如何糊弄老師嗎?

2認識誤區二:補作業是束縛孩子的天性

孩子春節期間玩得太瘋,到了臨開學才發現還有一大半作業沒有做,埋頭書寫時有的爸媽還會在旁邊潑冷水:寫這些東西有什麼用?聽說人家歐美國家,孩子寒暑假都沒有書面作業,假期作業都是參觀博物館和電影基地呀,去農場擠牛奶呀,養倉鼠呀,都是體驗式的,咱們這些作業整個兒束縛孩子的天性,把人寫成了死板小老頭……

嘿,這樣一打岔,孩子還有動力把作業寫完嗎?

誤區分析:

如果咱們做家長的,仔細研究一下孩子的假期作業,就會發現綜合體驗式的內容這幾年都在急劇增加,從影視基地或有機農場的體驗,到英語對話場景的體驗,從大數據核算的體驗與分析,到各種新聞熱搜對孩子生活的影響,出作業題的老師都在強化課堂、家庭與社會的緊密聯繫,引導孩子關注“家事國事天下事”,並做出自己的判斷與分析。

也就是說,今天的假期作業與爸媽小時候的作業有很大一部分內容都不一樣,它不僅不會束縛孩子的天性,很多內容也是貼近孩子的思維發展規律的,是對他們眼界與見識的有益補充。

在歐美國家,假期是沒有作業的,但老師通常要求就孩子感興趣的話題交研究論文至少兩三篇,這也是一個硬任務。寫過研究生論文的爸媽都知道,國外的小學生寫論文,格式與那種嚴格的學術論文一模一樣,絕對不比國內的寒假作業好對付。而且,現在歐美國家的中小學教師,也在反思只交論文,不交作業的“假期放羊法”究竟對不對。

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一項研究結果證明,在放過15天以上的假期後,美國小學生對上學期學習內容的遺忘率在46%左右,而在東方國家,因為有假期作業的保駕護航,這個比例低得多,中國是24%,日本是29%,韓國是17%。

這有利於新學期老師幫助孩子們戰勝遺忘,做好學習內容的銜接工作。研究人員發現,在中國,開學後老師幫助孩子恢復對上學期內容的掌握,只要花費3到5天,而美國公立學校的老師要花費10到13天時間,這往往導致下學期的教學任務十分緊張,幾乎難以完成。

這在某種程度上說明了一個現實:補作業,尤其是在開學前幾天補足基礎知識部分的練習,是孩子迅速戰勝遺忘,讓生鏽的思維馬達重新開啟的關鍵一步。

補作業就像熱身助跑,它調動了孩子全身心的積極性,讓正向的情緒潤滑了他的關節與肌肉,頭腦與思維,這樣,當他步入下學期的起跑線時,速度就比那些被假期養懶了的同學更快。

作業沒寫完?到底該不該幫孩子補作業?

3認識誤區三:補作業就是低效重複勞動

有一部分家長比孩子還要反感假期作業,理由是:都有一本《快樂寒假》了,主課老師還要佈置各種練習冊、練習卷。題目在類型與思維方式上難免重複,這樣一來,孩子就沒有多少時間去攻難題,補作業反而成了拖後腿的行為。

這類家長對孩子實力的盲目自信對不對呢?

往往開學做一次摸底測驗,家長就有點傻眼:自家孩子雖然做出了後面兩道綜合題,可前面的基礎題漏洞實在太多,總體成績甚至還達不到中上,這是怎麼回事?

誤區分析:

有一位小學特級教師說得好:“數學學習是不能完全規避重複勞動的,這就像短跑運動員,如果只在比賽前短暫地練習衝刺,他的成績是好不了的。必須每天在不同的場景下練習,順風跑、逆風跑、側風跑,加速、勻速、變速。必要的重複,都是為了讓肌肉與關節對勝利的那一刻形成記憶。”

他花費15年時間,跟蹤自己帶過的五、六年級學生,發現後來直到大學依舊數學成績出色,成為理工科學霸的孩子,小時候經常同樣的題型會做三遍以上。

“大部分人的思維都是金字塔型的,基礎不反覆夯實,堆砌到頂部,是要倒塌的。”

因此,補作業時盲目樂觀,把基礎題與中等難度的題目都跳過不做,絕對是要吃大虧的。

4認識誤區四:補作業是考家長的耐力

孩子沒思路,家長來幫腔;孩子坐不住,家長當文書……這種全家上陣幫孩子捉刀補作業的場景,是否成了你家元宵節前的最後一波喜劇?

朋友圈裡,甚至有家長認真屏蔽老師後,晒出自己有意模仿的稚嫩筆跡,讓大家猜,哪個才是孩子的“真跡”。

誤區分析:

在補作業的環節中,咱們做父母的因為心疼孩子,越俎代庖當孩子的“槍手”,究竟對不對?

肯定不對!

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而言,這會使孩子心中的責任邊界日益模糊,誤把學習當作“爸媽的臉面、爸媽的責任”。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成績下降的孩子這樣焦灼又無理地責怪父母:“就因為你沒替我複習到那道題,我才會沒進前十名!”“就因為你最近加班多,沒有輔導我,我才會頭腦像漿糊!都怪你!都怪你!”

聽上去很熟悉是不是?教育大師們都認同這樣一個觀點:唯有孩子認識到,學習是他自己的事,認真努力的原始動力才會出現。而當 “槍手”替孩子補作業的行為,等於告訴孩子“你的學習成效,丟你的臉事小,丟我的臉事大”。

本來,補作業的這個過程,是孩子消融“開學綜合徵”的最好時機。集中補三四天作業,每天語數外交替進行,實際上就在無意中規範了孩子的作息,讓他被假期養懶了的身心都運轉、調動起來,讓他在生理上、心理上都清醒起來,無限接近於開學狀態。

一位學霸的媽媽提供了這樣一個經驗:自從兒子上了三年級,三年來我都讓他有意識地留下大約10%到20%的假期作業,集中在開學前三天做,其目的,就是為他提供一個好的“開學熱身”。

二、這10條“十全大補令”趕緊收好!

作業沒寫完?到底該不該幫孩子補作業?

補作業既然是孩子的“責任催化劑”“開學清醒劑”,在什麼環境下補、怎樣補、萬一補出倦怠感來應該如何迅速化解,可都大有學問。

趕緊來看看布穀聽聽為大家總結的“十全大補令”吧:

1佈置舒心小環境,紓解煩躁心態

準備亞麻桌布,瓶花,茶具,放上簡樸不花哨的文具,甚至放一點似有若無背景音樂,都會增加孩子補作業的耐性。讓補作業成為開學前的修身養性之旅,而非心生牴觸的煎熬。

2邀集學習小組,互相監督補寫過程

爸媽都復工了,孩子還在家中,怎樣保證補作業的自覺性?邀請小學霸們來你家,或者幾位住得近的同學一起去快餐店、咖啡館,是好辦法。學習小組成員間的互相討論、督促,也可以使效率大得提升。

3讓手機遠離,減少分心干擾

補作業前,把手機都上繳,放在門後的掛兜裡吧。為杜絕孩子補著作業就打開了遊戲、看起視頻、或在網上直接搜答案,家長應該規定用手機或電腦“查資料”,需要在晚上8點鐘左右集中進行。

4各科交錯補,跟著4/4拍的節奏走

腦科醫生們發現,什麼樣的學習節奏最容易讓12歲以下的兒童維持較長時間的思維興奮度?答案是,不僅是要在45-70分鐘之間替換學習內容,更需要在難度上循著4/4拍的節奏依次進行。難度分別是:強、弱、次強、弱。也就是說,如果你的孩子在語文與歷史方面的學習能力較強,數學能力最弱,英語能力次弱,那麼白天補作業的次序就應該是:數學、語文、英語、歷史。

5語文作文,只寫核心觀點、框架等

一個寒假,語文老師佈置了6-8篇作文,來不及寫,乾脆放棄幾篇,這可不是好辦法。補作業時家長可以幫孩子分析題目,提煉核心觀點,組織架構,想出一兩個點睛比喻。這種只花15分鐘的快速作文法,被不少有經驗的語文老師推薦為“考場提分大法”呢, 趁著補作業的功夫訓練一下,有百利無一害。

6英語作文,只寫論點與主句

同樣地,英語作文中的邏輯與論點是最重要的,小學生寒假作業多數是看圖寫文,因此除了看懂圖片之間的有機聯繫,提煉出核心論點外,把要寫的三四個段落的開頭主句寫出來,(相當於段落核心句),英語作文的成效就超過一半。

7沒有題材寫日記?紀錄片頻道幫你忙

有的孩子因為天氣惡劣或其他原因,寒假沒有出門,生活單調導致一補日記就抓耳撓腮。有一個辦法可以彌補孩子見識方面的寡淡:看一看網上的紀錄片頻道。《人間世》《巡邏現場實錄》《野生萌寵》《風味人間》……可以大大豐富孩子觀察這個世界的角度,讓他獲得豐沛的思想與情感。

8社會觀察小論文,可借鑑一些節目

總是沒思路的調查報告及社會觀察小論文,可借鑑《奇葩說》等辯論節目。

比如《舉報作弊我錯了嘛》《要不要犧牲賈玲救大家》《早戀該不該支持》《小朋友被欺負了,應該打回去還是告老師》《人類要不要發明時光機》《懶是不是人類之光》……這些辯題都十分貼近孩子的生活,與興趣點。家長選一些辯論節目陪著孩子一起看,可以大大提升孩子思維的開闊性,提升其觀察、剖析、總結的能力。

9數學題,把考點寫出來也是部分勝利

有些綜合性數學題,驗算一道題就要半小時以上,實在沒有時間逐一去做怎麼辦?把出題人要考你哪方面的內容寫出來,把公式與定理寫出來,也比徹底放棄的好。

10每補2個小時,做10分鐘醒腦運動

每天補十幾個小時作業,越補,越頭腦昏沉效率低下?加入一些為大腦輸送氧氣的運動,就能迅速為思維充電。跳繩、踢毽子、變速跑、韻律操,都值得推薦。

心疼孩子補作業?別擋住了孩子的成長之路。

孩子補作業太辛苦了,淚目,心疼;寧可去挨老師批評,也捨不得孩子一天再寫十個小時了……這幾天,這樣的媽媽是不是在朋友圈裡頻繁出沒?孩子要補,媽媽攔著不讓受累,這種小衝突恰恰說明了媽媽的軟心腸用錯了地方。

  • 若不是日以繼夜地補作業,孩子怎麼能樹立必要的責任心,在數年後成長為“是我的責任,再難也不會推脫”的成熟公民?
  • 若不是倍感艱辛地補作業,怎能倒逼著孩子去反省自己,所有的計劃執行起來都前鬆後緊,倉促收尾,是不是一種尚未戰勝惰性、有待自律的表現?
  • 若不是不計勞苦地補作業,孩子怎能體會到那種在極短時間內超水平發揮的欣喜,孩子怎會有機會檢驗自己的學習潛能與承壓能力,體會到“我終於完成了不可能完成之任務”的驕傲?

連補作業也瞻前顧後、投機取巧、怕苦嫌累的孩子,說到底,也很難體會到“我竟做到了!我可以!”的欣慰雀躍之情。

而這種寶貴的體驗,是孩子勇於迎接挑戰的自信心與榮譽感的一部分,咱們做家長的,不要好心辦壞事,去破壞它,好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