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訴苦陪孩子寫作業,你所謂的陪伴其實只是一種自欺欺人'

"

前陣兒子被架子鼓老師訓斥,回來覺得很委屈,明明自己已經很努力了,可還是打不好。

回想打鼓以來的經歷,我這個當媽的確實每天陪他練習,發視頻給老師,然後幫忙糾正,也許結果不近人意,但至少態度端正。

以至於後來,我也在懷疑,兒子是不是沒有音樂天分,努力也是枉然?

老師的一句話點醒我:練鼓是一項高強度並需要長期堅持的運動,減肥還需要先熱身半小時,你每天陪孩子每項只練習十分鐘,自以為的很努力,簡直就是在自欺欺人,浪費時間。

01

從學習打鼓的過程就能看出一個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表現。他學習上也一定是淺嘗輒止。

老師的話讓我羞愧,因為一語中的。

兒子的珠心算學習情況類似,每天十分鐘的練習,基本做十道題能錯一半。

我每天把自己弄的很累,覺得很委屈,白天上一天班,晚上回家還要陪兒子,練鼓,寫作業,聽珠心算...忙的暈頭轉向,看起來很努力,我和兒子都筋疲力竭,最後每一樣都平平。

原來,不是我們不努力,只是時間分配不合理,效率不高。

在孩子低年級階段,陪伴不只是人在,還要心在,只有教會孩子用心做事,才能事倍功半。

有時兒子寫作業,我累了就會趟在床上看他寫,這時兒子就會時不時的拿眼睛瞄我,然後問我,

媽媽,為什麼你能在那躺著?我卻在這辛苦寫作業?

我會回答,媽媽上一天班了,很辛苦,歇歇,你自己寫。

兒子就會說,我上一天學也很辛苦,我也想趟會兒。

我無言以對。

因為你的行為在影響著他,孩子的世界裡不懂什麼是辛苦,他們只會覺得不公平,為什麼大人可以,小孩兒就不可以,會覺得不平等,不平衡。

委屈的心裡又怎麼會安心學習?好好寫作業?

所以,後來,我調整了自己,當兒子寫作業時,我會先在旁邊靜靜的看他,然後來句表揚,寫的不錯,要是字跡再工整些就更好了。

你靜下心來學習,遇到不會的等下一起問媽媽。媽媽現在也要學習,我們互不打擾。

就這樣,我在他旁邊,要麼看書,要麼練字,總之不會做他想做卻不能做的事。

同時我會合理分配時間,每週三天練鼓,三天練珠心算,一天休息,練鼓時專心練鼓,練珠心算就專心珠心算。

久而久之就養成一種習慣,他也懂得學習要用心,不能被幹擾,一次專心做一件事成功的概率就會大。

你能給予孩子的不是人在他旁邊,是心與他一起,用心做事。

"

前陣兒子被架子鼓老師訓斥,回來覺得很委屈,明明自己已經很努力了,可還是打不好。

回想打鼓以來的經歷,我這個當媽的確實每天陪他練習,發視頻給老師,然後幫忙糾正,也許結果不近人意,但至少態度端正。

以至於後來,我也在懷疑,兒子是不是沒有音樂天分,努力也是枉然?

老師的一句話點醒我:練鼓是一項高強度並需要長期堅持的運動,減肥還需要先熱身半小時,你每天陪孩子每項只練習十分鐘,自以為的很努力,簡直就是在自欺欺人,浪費時間。

01

從學習打鼓的過程就能看出一個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表現。他學習上也一定是淺嘗輒止。

老師的話讓我羞愧,因為一語中的。

兒子的珠心算學習情況類似,每天十分鐘的練習,基本做十道題能錯一半。

我每天把自己弄的很累,覺得很委屈,白天上一天班,晚上回家還要陪兒子,練鼓,寫作業,聽珠心算...忙的暈頭轉向,看起來很努力,我和兒子都筋疲力竭,最後每一樣都平平。

原來,不是我們不努力,只是時間分配不合理,效率不高。

在孩子低年級階段,陪伴不只是人在,還要心在,只有教會孩子用心做事,才能事倍功半。

有時兒子寫作業,我累了就會趟在床上看他寫,這時兒子就會時不時的拿眼睛瞄我,然後問我,

媽媽,為什麼你能在那躺著?我卻在這辛苦寫作業?

我會回答,媽媽上一天班了,很辛苦,歇歇,你自己寫。

兒子就會說,我上一天學也很辛苦,我也想趟會兒。

我無言以對。

因為你的行為在影響著他,孩子的世界裡不懂什麼是辛苦,他們只會覺得不公平,為什麼大人可以,小孩兒就不可以,會覺得不平等,不平衡。

委屈的心裡又怎麼會安心學習?好好寫作業?

所以,後來,我調整了自己,當兒子寫作業時,我會先在旁邊靜靜的看他,然後來句表揚,寫的不錯,要是字跡再工整些就更好了。

你靜下心來學習,遇到不會的等下一起問媽媽。媽媽現在也要學習,我們互不打擾。

就這樣,我在他旁邊,要麼看書,要麼練字,總之不會做他想做卻不能做的事。

同時我會合理分配時間,每週三天練鼓,三天練珠心算,一天休息,練鼓時專心練鼓,練珠心算就專心珠心算。

久而久之就養成一種習慣,他也懂得學習要用心,不能被幹擾,一次專心做一件事成功的概率就會大。

你能給予孩子的不是人在他旁邊,是心與他一起,用心做事。

別再訴苦陪孩子寫作業,你所謂的陪伴其實只是一種自欺欺人

02

德國有一本非常火的繪本《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講小企鵝被媽媽大吼之後身體神遊的經歷。

這個繪本讓很多媽媽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包括我,尤其寫作業時,用歇斯底里來形容一點不為過。

"

前陣兒子被架子鼓老師訓斥,回來覺得很委屈,明明自己已經很努力了,可還是打不好。

回想打鼓以來的經歷,我這個當媽的確實每天陪他練習,發視頻給老師,然後幫忙糾正,也許結果不近人意,但至少態度端正。

以至於後來,我也在懷疑,兒子是不是沒有音樂天分,努力也是枉然?

老師的一句話點醒我:練鼓是一項高強度並需要長期堅持的運動,減肥還需要先熱身半小時,你每天陪孩子每項只練習十分鐘,自以為的很努力,簡直就是在自欺欺人,浪費時間。

01

從學習打鼓的過程就能看出一個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表現。他學習上也一定是淺嘗輒止。

老師的話讓我羞愧,因為一語中的。

兒子的珠心算學習情況類似,每天十分鐘的練習,基本做十道題能錯一半。

我每天把自己弄的很累,覺得很委屈,白天上一天班,晚上回家還要陪兒子,練鼓,寫作業,聽珠心算...忙的暈頭轉向,看起來很努力,我和兒子都筋疲力竭,最後每一樣都平平。

原來,不是我們不努力,只是時間分配不合理,效率不高。

在孩子低年級階段,陪伴不只是人在,還要心在,只有教會孩子用心做事,才能事倍功半。

有時兒子寫作業,我累了就會趟在床上看他寫,這時兒子就會時不時的拿眼睛瞄我,然後問我,

媽媽,為什麼你能在那躺著?我卻在這辛苦寫作業?

我會回答,媽媽上一天班了,很辛苦,歇歇,你自己寫。

兒子就會說,我上一天學也很辛苦,我也想趟會兒。

我無言以對。

因為你的行為在影響著他,孩子的世界裡不懂什麼是辛苦,他們只會覺得不公平,為什麼大人可以,小孩兒就不可以,會覺得不平等,不平衡。

委屈的心裡又怎麼會安心學習?好好寫作業?

所以,後來,我調整了自己,當兒子寫作業時,我會先在旁邊靜靜的看他,然後來句表揚,寫的不錯,要是字跡再工整些就更好了。

你靜下心來學習,遇到不會的等下一起問媽媽。媽媽現在也要學習,我們互不打擾。

就這樣,我在他旁邊,要麼看書,要麼練字,總之不會做他想做卻不能做的事。

同時我會合理分配時間,每週三天練鼓,三天練珠心算,一天休息,練鼓時專心練鼓,練珠心算就專心珠心算。

久而久之就養成一種習慣,他也懂得學習要用心,不能被幹擾,一次專心做一件事成功的概率就會大。

你能給予孩子的不是人在他旁邊,是心與他一起,用心做事。

別再訴苦陪孩子寫作業,你所謂的陪伴其實只是一種自欺欺人

02

德國有一本非常火的繪本《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講小企鵝被媽媽大吼之後身體神遊的經歷。

這個繪本讓很多媽媽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包括我,尤其寫作業時,用歇斯底里來形容一點不為過。

別再訴苦陪孩子寫作業,你所謂的陪伴其實只是一種自欺欺人

暴躁的脾氣,失控的情緒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只能教會孩子遇到問題就要大吼大叫。

兒子幼兒園大班時有一次拉褲子了,回來被我一頓訓斥,責罵他,甚至羞辱,威脅加警告,以至於旁邊的姥姥聽完後都感覺我是個後媽。

一年級下學期,有一次拉肚又拉褲子了,回來沒敢告訴大人,直到奶奶聞到孩子身上味道不對才發現褲子裡揣著屎在學校裡呆了一天。

不敢和老師說,不敢和家長說,那一次我沒有罵他,我做了檢討,因為上一次的經歷,孩子害怕說出實話,他已經可以由之前的經歷推測出可能發生的結果,所以他選擇了隱瞞。

因為做錯事受到責罵與批評,孩子學會了欺騙與隱瞞,而這個罪魁禍首就是我。

從那以後,我改變了套路。

早上起床磨蹭,我只說一遍,不再奪命連環催,任憑他按自己的節奏來,然後走在空無一人的校園路上,去感受磨蹭帶來的後果。後來他變得比我著急,開始催促我。

寫作業錯題連篇,我不再責罵,我只問原因,因為不會還是因為粗心?不會同樣的題型幫助他每天練習,會為止,粗心專門整理個錯題本,粗心的題就抄在上面,錯誤量變少直至沒有就會有獎勵或者滿足一個願望。

被同學家長投訴,我也不再劈頭蓋臉一頓批,而是讓他先講事情的經過,然後讓他說出解決辦法,我再給出意見做對比參考,至於最後如何與之處理,自己決定。

漸漸的我發現,我的脾氣變小了,兒子也不再畏首畏尾了,有自己的主見了。

當問題出現時,陪孩子面對,培養他解決問題的能力,比一味的責罵有用的多。

03

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裡有句經典臺詞:

這個世界充滿假象,唯有痛苦從不說謊!

爸爸不能時刻保護著你,爸爸只負責教你戰鬥,最後你要戰勝自己的恐懼,自我拯救。

適者生存,弱肉強食不只在人類,動物界更是如此。

老虎在帶領幼虎奔跑騰躍時,常用鋒利的爪子,突然將幼虎抓起來,扔出去;有時還用利齒叼起幼虎,將它們扔進山澗或溪水之中,然後看著它們爬上岸來。

老狐狸為了餵飽出生不久的小狐狸,不辭辛勞,到處覓食,甚至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去偷盜獵人布在陷阱裡的誘餌。

而當小狐狸一旦長大,具有獨自覓食的能力,老狐狸就豪不留情地將其趕出家門。如果有誰戀戀不捨,它就連抓帶咬,將其逐走。

這樣的愛是殘忍的,又是必須的,因為父母不可能時時刻刻陪在孩子身邊,當我們傾盡所有給了他們能給的一切,剩下的就只能靠自己。

過度的溺愛,無節制的陪伴與付出,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依賴。明智的父母是在孩子需要時陪伴他們日漸強大,然後放手離開。

"

前陣兒子被架子鼓老師訓斥,回來覺得很委屈,明明自己已經很努力了,可還是打不好。

回想打鼓以來的經歷,我這個當媽的確實每天陪他練習,發視頻給老師,然後幫忙糾正,也許結果不近人意,但至少態度端正。

以至於後來,我也在懷疑,兒子是不是沒有音樂天分,努力也是枉然?

老師的一句話點醒我:練鼓是一項高強度並需要長期堅持的運動,減肥還需要先熱身半小時,你每天陪孩子每項只練習十分鐘,自以為的很努力,簡直就是在自欺欺人,浪費時間。

01

從學習打鼓的過程就能看出一個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表現。他學習上也一定是淺嘗輒止。

老師的話讓我羞愧,因為一語中的。

兒子的珠心算學習情況類似,每天十分鐘的練習,基本做十道題能錯一半。

我每天把自己弄的很累,覺得很委屈,白天上一天班,晚上回家還要陪兒子,練鼓,寫作業,聽珠心算...忙的暈頭轉向,看起來很努力,我和兒子都筋疲力竭,最後每一樣都平平。

原來,不是我們不努力,只是時間分配不合理,效率不高。

在孩子低年級階段,陪伴不只是人在,還要心在,只有教會孩子用心做事,才能事倍功半。

有時兒子寫作業,我累了就會趟在床上看他寫,這時兒子就會時不時的拿眼睛瞄我,然後問我,

媽媽,為什麼你能在那躺著?我卻在這辛苦寫作業?

我會回答,媽媽上一天班了,很辛苦,歇歇,你自己寫。

兒子就會說,我上一天學也很辛苦,我也想趟會兒。

我無言以對。

因為你的行為在影響著他,孩子的世界裡不懂什麼是辛苦,他們只會覺得不公平,為什麼大人可以,小孩兒就不可以,會覺得不平等,不平衡。

委屈的心裡又怎麼會安心學習?好好寫作業?

所以,後來,我調整了自己,當兒子寫作業時,我會先在旁邊靜靜的看他,然後來句表揚,寫的不錯,要是字跡再工整些就更好了。

你靜下心來學習,遇到不會的等下一起問媽媽。媽媽現在也要學習,我們互不打擾。

就這樣,我在他旁邊,要麼看書,要麼練字,總之不會做他想做卻不能做的事。

同時我會合理分配時間,每週三天練鼓,三天練珠心算,一天休息,練鼓時專心練鼓,練珠心算就專心珠心算。

久而久之就養成一種習慣,他也懂得學習要用心,不能被幹擾,一次專心做一件事成功的概率就會大。

你能給予孩子的不是人在他旁邊,是心與他一起,用心做事。

別再訴苦陪孩子寫作業,你所謂的陪伴其實只是一種自欺欺人

02

德國有一本非常火的繪本《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講小企鵝被媽媽大吼之後身體神遊的經歷。

這個繪本讓很多媽媽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包括我,尤其寫作業時,用歇斯底里來形容一點不為過。

別再訴苦陪孩子寫作業,你所謂的陪伴其實只是一種自欺欺人

暴躁的脾氣,失控的情緒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只能教會孩子遇到問題就要大吼大叫。

兒子幼兒園大班時有一次拉褲子了,回來被我一頓訓斥,責罵他,甚至羞辱,威脅加警告,以至於旁邊的姥姥聽完後都感覺我是個後媽。

一年級下學期,有一次拉肚又拉褲子了,回來沒敢告訴大人,直到奶奶聞到孩子身上味道不對才發現褲子裡揣著屎在學校裡呆了一天。

不敢和老師說,不敢和家長說,那一次我沒有罵他,我做了檢討,因為上一次的經歷,孩子害怕說出實話,他已經可以由之前的經歷推測出可能發生的結果,所以他選擇了隱瞞。

因為做錯事受到責罵與批評,孩子學會了欺騙與隱瞞,而這個罪魁禍首就是我。

從那以後,我改變了套路。

早上起床磨蹭,我只說一遍,不再奪命連環催,任憑他按自己的節奏來,然後走在空無一人的校園路上,去感受磨蹭帶來的後果。後來他變得比我著急,開始催促我。

寫作業錯題連篇,我不再責罵,我只問原因,因為不會還是因為粗心?不會同樣的題型幫助他每天練習,會為止,粗心專門整理個錯題本,粗心的題就抄在上面,錯誤量變少直至沒有就會有獎勵或者滿足一個願望。

被同學家長投訴,我也不再劈頭蓋臉一頓批,而是讓他先講事情的經過,然後讓他說出解決辦法,我再給出意見做對比參考,至於最後如何與之處理,自己決定。

漸漸的我發現,我的脾氣變小了,兒子也不再畏首畏尾了,有自己的主見了。

當問題出現時,陪孩子面對,培養他解決問題的能力,比一味的責罵有用的多。

03

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裡有句經典臺詞:

這個世界充滿假象,唯有痛苦從不說謊!

爸爸不能時刻保護著你,爸爸只負責教你戰鬥,最後你要戰勝自己的恐懼,自我拯救。

適者生存,弱肉強食不只在人類,動物界更是如此。

老虎在帶領幼虎奔跑騰躍時,常用鋒利的爪子,突然將幼虎抓起來,扔出去;有時還用利齒叼起幼虎,將它們扔進山澗或溪水之中,然後看著它們爬上岸來。

老狐狸為了餵飽出生不久的小狐狸,不辭辛勞,到處覓食,甚至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去偷盜獵人布在陷阱裡的誘餌。

而當小狐狸一旦長大,具有獨自覓食的能力,老狐狸就豪不留情地將其趕出家門。如果有誰戀戀不捨,它就連抓帶咬,將其逐走。

這樣的愛是殘忍的,又是必須的,因為父母不可能時時刻刻陪在孩子身邊,當我們傾盡所有給了他們能給的一切,剩下的就只能靠自己。

過度的溺愛,無節制的陪伴與付出,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依賴。明智的父母是在孩子需要時陪伴他們日漸強大,然後放手離開。

別再訴苦陪孩子寫作業,你所謂的陪伴其實只是一種自欺欺人

為你準備行囊,練就本領,只為有朝一日能自己出去闖蕩!

不用再抱怨陪孩子寫作業有多苦,陪孩子長大失去了許多,也許你的苦在他們眼裡根本不值一提。

因為你敷衍的陪伴孩子能感受到,不要把你失控的情緒全部強加在孩子身上。無論你願不願意,他們終有一天會不再需要你的陪伴。

所以,與其埋怨,敷衍,拿孩子當你發洩情緒的工具,不如把他們看成一件藝術品,如何精心雕琢,陪著他由普通變成精品,才是最高效的陪伴。

讓你的付出變得有價值,讓孩子感受到你悉心呵護的陪伴。

以上圖片來自網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