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傑地靈 大美正定

大學 中國歷史 南宋 北魏 新唐書 河北黨刊 2018-12-01

作者:邵兵娜

人傑地靈 大美正定

打開一部部正定縣誌,它集真善美之大成,把那麼多美好的故事,那麼多歷史的“正能量”留給後人,讓我們得以瞭解正定的厚重與精彩。

正定春秋為鮮虞國,秦置東垣邑,漢劉邦平定異姓王陳豨的叛亂後更名真定縣。自西漢置常山郡到清末,這裡一直是府、州、郡、縣治所。正定歷史的輝煌,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地域之美是其必然因素。

人傑地靈 大美正定

形勝山川之美。正定古城以護衛京畿、安定一方著稱於世,也因此成就了她“河朔重鎮”的美名。北宋史學家宋祁曾說:“河朔,天下之根本。而真定又稱河朔之根本。”“滹沱經其南,恆山峙其北,東臨瀛海,西擁太行,控扼三關,咽喉九省。”清代邑人容丕華在《正定府》一詩中寫道:“中國咽喉通九省,神京鎖鑰控三關。地當河朔稱雄鎮,虎踞龍盤燕趙間。”正定佔據了扼守河朔、遏阻四方的地形,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有“百戰之城”的稱號。經過無數次戰爭洗禮,她不現頹容,反而愈發雄健。尤其是經明代“靖難之役”,正定十室九空。戰爭並未摧毀這座古城。戰後正定人民在廢墟中重建家園。為保京畿,除真定衛之外,又增加了神武右衛,二衛六營計卒萬五千,另有西衛軍屯500餘處,為當時國家安定、人民安居樂業提供了保障。城北城門內門所嵌“拱護神京”以及月城門上的“畿南保障”,至今依然清晰醒目。

城池村鎮之美。北魏皇始三年(398年),魏王珪自中山至真定,登郡城北望安樂壘,見其景色秀麗,遂移常山郡治於安樂壘,安樂壘為軍事城堡。北周時,安樂壘發展成為恆州常山縣兩級行政區劃的附郭,並將土城改為石城。唐中期,成德軍節度使李寶臣於大曆元年(766年)將石城拓為土城,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拓寬為現制土城,明萬曆年間城牆甕磚,成為一方都會。正定城歷經四個發展階段:唐至五代成為名藩,軍事、佛教重鎮。正定九樓四塔八大寺佈滿全城,有“中國古建築博物館”的美譽;宋為全國21個重要商埠之一;元為中京都城,史天澤開府真定,文化、武備、商貿,繁榮盡顯;明至清初為多功能文化重鎮。

因此,對真定城的讚頌從來就未停止過。康熙、乾隆在大佛寺有專門碑記題辭,達官顯貴,名人雅士對於隆興寺、天寧閣、陽和樓等古建築的讚頌詩詞如潮,僅清順治真定縣誌就有百餘首。

人傑地靈 大美正定

正定城內,水光瀲灩。一說到水,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正定的母親河——滹沱河,唐代正定遠離長安、洛陽二京,當時全國人口4000萬,正定實際是座“邊城”。南宋末文天祥過正定,有詩《渡滹沱河》:“過了長江與大河 ,橫流數仞絕滹沱。蕭王舊事今何在?回首中天感慨多。”除了作者國破家亡十分無助的心境,我們又看到“橫流數仞絕滹沱”的滹沱河壯美和浩大。“仞”,七八尺,風浪數仞說明風急浪巨。明代大學士石珤《渡滹沱河賦》記載了滹沱的肆虐和人們的治理之功,至今讀來還十分感人。除了河流還有正定的泉水,如大鳴泉、雕橋泉、古井。城道邊隨意鑿開一眼井,就有甘泉流出滋潤百姓,多麼有情趣和詩意啊。正定城不缺水,到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城外滹沱河水流不斷,城內池塘遍地,溝渠縱橫,冬日可溜冰,夏日有蛙聲。正定荷花也是一大美景。明袁宏道《王郡丞邀飲陽和樓》詩曰:“青天一碧翠遮空,浪捲雲奔夕照中。 郭外荷花二十里,清香散作滿城風。”正定這種秀雅之美在溫婉氤氳中,綠水環繞,芰荷彌望,花香滿城。

民族精神之美。正定歷史上有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豪傑,他們以敢於擔當的凜然正氣為正定留下閃光的一頁。自古燕趙多豪傑,多慷慨悲歌之士。歷代都有正定人以國家民族大義為重,勇立勳功、彪炳史冊,成為可歌可泣的傳奇。蜀漢名將常山趙子龍,七進七出孤身救主,因其“一身是膽,勇冠三軍”,成為中國歷史上“忠勇仁義”的化身。此外還有眾多的英雄豪傑如楊粹中、周昴、李著、徐標、陳三捷、施洪謨、陳顯際等,在正定的歷史上留下了輝煌的足跡。特別是建在縣治東北的“二忠祠”,為的是祭奠唐代的常山太守顏杲卿和他的堂弟大書法家顏真卿。據《新唐書》(192卷列傳117)載:顏杲卿義守常山郡。祿山反。杲卿(被押)至洛陽,被祿山縛之天津橋柱,節解以肉啖之,怒罵不絕,賊鉤斷其舌,杲卿含胡而絕,年六十五,追封為太子太保。其子顏季明和外甥盧逖等在此事件中先後被陷害者達八人,堪稱一門忠烈。後顏真卿為祭其堂弟與侄子著有《祭侄文稿》,文始末血淚交進,悲憤交加,情懷起伏,當是存世顏魯公手書第一名墨跡,現刻於子龍廣場壁上。一方太守,竟以血肉之軀承載如此壯烈之痛,其志如剛、其品如玉,不負正定精神!古聖先賢忠烈的氣節與操守,已沉澱於正定文化的深層內核,當留存於萬世,激勵於後人!

而人們所熟知的“真定名藩,生身在彼”的范仲淹,更是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家國情懷,施展士大夫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抱負,尤其是在士風方面,開創了一代士大夫“先憂後樂”的新風尚。

時間的長河流到了今天,這片土地曾歷經磨難,一代代勤勞的正定人民用汗水建設自己的家園。1983年,擔任縣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帶領正定人民保護歷史文物遺址,他說:“我們對文物保管不好,就是罪人,就會愧對後人。”習近平同志對正定的歷史文化傳承作出了歷史性貢獻,古城的歷史文脈因此得以延續。2013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對正定古城保護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切實保護好其歷史文化價值。”秉持這樣的理念,正定開展了一系列古城保護工作,陽和樓恢復了、夜景亮了、城市美了,街道寬了……實現了“登得上城樓,看得見古塔,記得住鄉愁”的美好願景。人們在品正定文化,講正定故事的同時,享受到自由自在的舒暢與愜意,讓我們在這裡與時間對話、與歷史相遇,用文化滋養好時代的心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