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如律令:道家的符咒來自哪裡?'

"

導語:喜歡看香港殭屍片或看過道教儀式的朋友們對“急急如律令”這句話肯定不陌生。許多道教儀式上,道士常常以“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很多人看到“急急如律令”這幾個字,首先想到的便是道教。比如《太上正一咒鬼經》裡“噉食百鬼數千萬人眾精,百邪不得妄前,天師神咒,急急如律令”。另外,唐朝詩僧寒山留有詩句“驅遣除惡業,歸依受真性。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白居易寫過“白居易也提過這句話:“若三日之內,一雨滂沱,是龍之靈,亦人之幸禮無不報,神其聽之!急急如律令”。這五個字總能和降妖除魔聯繫在一起。

"

導語:喜歡看香港殭屍片或看過道教儀式的朋友們對“急急如律令”這句話肯定不陌生。許多道教儀式上,道士常常以“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很多人看到“急急如律令”這幾個字,首先想到的便是道教。比如《太上正一咒鬼經》裡“噉食百鬼數千萬人眾精,百邪不得妄前,天師神咒,急急如律令”。另外,唐朝詩僧寒山留有詩句“驅遣除惡業,歸依受真性。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白居易寫過“白居易也提過這句話:“若三日之內,一雨滂沱,是龍之靈,亦人之幸禮無不報,神其聽之!急急如律令”。這五個字總能和降妖除魔聯繫在一起。

急急如律令:道家的符咒來自哪裡?

道士作法

"

導語:喜歡看香港殭屍片或看過道教儀式的朋友們對“急急如律令”這句話肯定不陌生。許多道教儀式上,道士常常以“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很多人看到“急急如律令”這幾個字,首先想到的便是道教。比如《太上正一咒鬼經》裡“噉食百鬼數千萬人眾精,百邪不得妄前,天師神咒,急急如律令”。另外,唐朝詩僧寒山留有詩句“驅遣除惡業,歸依受真性。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白居易寫過“白居易也提過這句話:“若三日之內,一雨滂沱,是龍之靈,亦人之幸禮無不報,神其聽之!急急如律令”。這五個字總能和降妖除魔聯繫在一起。

急急如律令:道家的符咒來自哪裡?

道士作法

急急如律令:道家的符咒來自哪裡?

道場

1.“如律令”源自何處?

急急如律令是漢代文書慣常結尾用語。由於道教誕生於東漢末年,因此在符咒等內容上吸收了漢代的流行用語。宋人趙彥衛所著的《雲麓漫鈔》中說:“急急如律令,漢之公移常語,猶今雲符到奉行”。漢代文書結尾多以“如律令”、“急急如律令”等詞結尾。該書中還抄錄了一則漢代文書:“永初二年六月丁未朔,廿日丙寅,得車騎將軍莫府文書,上郡屬國都尉,二千石守丞,廷義縣令三水,十月丁未到府受印綬,發夫討畔羌,急急如律令”。由於需要討伐羌人,要求收到文書的單位立即按照要求幫助。現在出土的很多漢代文書簡牘能看到“急急如律令”、“如律令”等詞。

"

導語:喜歡看香港殭屍片或看過道教儀式的朋友們對“急急如律令”這句話肯定不陌生。許多道教儀式上,道士常常以“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很多人看到“急急如律令”這幾個字,首先想到的便是道教。比如《太上正一咒鬼經》裡“噉食百鬼數千萬人眾精,百邪不得妄前,天師神咒,急急如律令”。另外,唐朝詩僧寒山留有詩句“驅遣除惡業,歸依受真性。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白居易寫過“白居易也提過這句話:“若三日之內,一雨滂沱,是龍之靈,亦人之幸禮無不報,神其聽之!急急如律令”。這五個字總能和降妖除魔聯繫在一起。

急急如律令:道家的符咒來自哪裡?

道士作法

急急如律令:道家的符咒來自哪裡?

道場

1.“如律令”源自何處?

急急如律令是漢代文書慣常結尾用語。由於道教誕生於東漢末年,因此在符咒等內容上吸收了漢代的流行用語。宋人趙彥衛所著的《雲麓漫鈔》中說:“急急如律令,漢之公移常語,猶今雲符到奉行”。漢代文書結尾多以“如律令”、“急急如律令”等詞結尾。該書中還抄錄了一則漢代文書:“永初二年六月丁未朔,廿日丙寅,得車騎將軍莫府文書,上郡屬國都尉,二千石守丞,廷義縣令三水,十月丁未到府受印綬,發夫討畔羌,急急如律令”。由於需要討伐羌人,要求收到文書的單位立即按照要求幫助。現在出土的很多漢代文書簡牘能看到“急急如律令”、“如律令”等詞。

急急如律令:道家的符咒來自哪裡?

漢簡

急急如律令強調文書中的內容與律令具有同等效力。其中“急急”表示這個文書傳遞的速度,漢代文書中有“急”或“急急”表示文書的不同速度。“如律令”存在 “按照律令條文執行”、“與律令相同”等多種解釋。

《文書行政的漢帝國》一書所解釋,除了“如律令”、急急如律令等詞外,在漢代的文書中,還能經常見到“如詔書律令”、“如太守檄書律令”等說法,各種文書的性質、功能千差萬別,倘若把“如”字解釋成按照,那麼不同類型的檄書、詔書難不成有著相同的規定的和條文?如果是“與律令相同”,功能各異的各種律令又怎能一致呢?曾經有漢代文書用“它如太守都尉府檄書律令”結尾,“它”當指該文書本身,或許漢代文書結尾常用的“如律令”想強調的是文書中的內容與律令具有同等效力,即文書中的內容等同於律令。

"

導語:喜歡看香港殭屍片或看過道教儀式的朋友們對“急急如律令”這句話肯定不陌生。許多道教儀式上,道士常常以“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很多人看到“急急如律令”這幾個字,首先想到的便是道教。比如《太上正一咒鬼經》裡“噉食百鬼數千萬人眾精,百邪不得妄前,天師神咒,急急如律令”。另外,唐朝詩僧寒山留有詩句“驅遣除惡業,歸依受真性。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白居易寫過“白居易也提過這句話:“若三日之內,一雨滂沱,是龍之靈,亦人之幸禮無不報,神其聽之!急急如律令”。這五個字總能和降妖除魔聯繫在一起。

急急如律令:道家的符咒來自哪裡?

道士作法

急急如律令:道家的符咒來自哪裡?

道場

1.“如律令”源自何處?

急急如律令是漢代文書慣常結尾用語。由於道教誕生於東漢末年,因此在符咒等內容上吸收了漢代的流行用語。宋人趙彥衛所著的《雲麓漫鈔》中說:“急急如律令,漢之公移常語,猶今雲符到奉行”。漢代文書結尾多以“如律令”、“急急如律令”等詞結尾。該書中還抄錄了一則漢代文書:“永初二年六月丁未朔,廿日丙寅,得車騎將軍莫府文書,上郡屬國都尉,二千石守丞,廷義縣令三水,十月丁未到府受印綬,發夫討畔羌,急急如律令”。由於需要討伐羌人,要求收到文書的單位立即按照要求幫助。現在出土的很多漢代文書簡牘能看到“急急如律令”、“如律令”等詞。

急急如律令:道家的符咒來自哪裡?

漢簡

急急如律令強調文書中的內容與律令具有同等效力。其中“急急”表示這個文書傳遞的速度,漢代文書中有“急”或“急急”表示文書的不同速度。“如律令”存在 “按照律令條文執行”、“與律令相同”等多種解釋。

《文書行政的漢帝國》一書所解釋,除了“如律令”、急急如律令等詞外,在漢代的文書中,還能經常見到“如詔書律令”、“如太守檄書律令”等說法,各種文書的性質、功能千差萬別,倘若把“如”字解釋成按照,那麼不同類型的檄書、詔書難不成有著相同的規定的和條文?如果是“與律令相同”,功能各異的各種律令又怎能一致呢?曾經有漢代文書用“它如太守都尉府檄書律令”結尾,“它”當指該文書本身,或許漢代文書結尾常用的“如律令”想強調的是文書中的內容與律令具有同等效力,即文書中的內容等同於律令。

急急如律令:道家的符咒來自哪裡?

道士的符咒

律令包含刑罰法規的“律”和皇帝命令的“令”。律令作為中國古代律令法系的核心,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秦統一六國後,李斯奏律令包含刑罰法規的“律”和皇帝命令的“令”請秦始皇焚書,提出“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劉邦入關中後曾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隨著時間的推移,漢律內容逐漸豐富,蕭何作《九章》,韓信訂《軍法》,叔孫通制《儀法》,其後又有晁錯更定諸侯王法令三十六章。據《漢書·刑法志》記載,到漢武帝時,“張湯、趙禹之屬,條定法令……禁罔寢密。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大辟四百九條,千八百八十二事,死罪決事比萬三千四百七十二事。文書盈於幾閣,典者不能遍睹”。而漢代官員要“奉三尺律令以從事”,官吏的一切公務作為,都必須以書寫在三尺簡冊上的法規為依據。因此,漢代的律令是相當完善,而是否熟知律令也是考核漢代官員的標準之一。

"

導語:喜歡看香港殭屍片或看過道教儀式的朋友們對“急急如律令”這句話肯定不陌生。許多道教儀式上,道士常常以“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很多人看到“急急如律令”這幾個字,首先想到的便是道教。比如《太上正一咒鬼經》裡“噉食百鬼數千萬人眾精,百邪不得妄前,天師神咒,急急如律令”。另外,唐朝詩僧寒山留有詩句“驅遣除惡業,歸依受真性。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白居易寫過“白居易也提過這句話:“若三日之內,一雨滂沱,是龍之靈,亦人之幸禮無不報,神其聽之!急急如律令”。這五個字總能和降妖除魔聯繫在一起。

急急如律令:道家的符咒來自哪裡?

道士作法

急急如律令:道家的符咒來自哪裡?

道場

1.“如律令”源自何處?

急急如律令是漢代文書慣常結尾用語。由於道教誕生於東漢末年,因此在符咒等內容上吸收了漢代的流行用語。宋人趙彥衛所著的《雲麓漫鈔》中說:“急急如律令,漢之公移常語,猶今雲符到奉行”。漢代文書結尾多以“如律令”、“急急如律令”等詞結尾。該書中還抄錄了一則漢代文書:“永初二年六月丁未朔,廿日丙寅,得車騎將軍莫府文書,上郡屬國都尉,二千石守丞,廷義縣令三水,十月丁未到府受印綬,發夫討畔羌,急急如律令”。由於需要討伐羌人,要求收到文書的單位立即按照要求幫助。現在出土的很多漢代文書簡牘能看到“急急如律令”、“如律令”等詞。

急急如律令:道家的符咒來自哪裡?

漢簡

急急如律令強調文書中的內容與律令具有同等效力。其中“急急”表示這個文書傳遞的速度,漢代文書中有“急”或“急急”表示文書的不同速度。“如律令”存在 “按照律令條文執行”、“與律令相同”等多種解釋。

《文書行政的漢帝國》一書所解釋,除了“如律令”、急急如律令等詞外,在漢代的文書中,還能經常見到“如詔書律令”、“如太守檄書律令”等說法,各種文書的性質、功能千差萬別,倘若把“如”字解釋成按照,那麼不同類型的檄書、詔書難不成有著相同的規定的和條文?如果是“與律令相同”,功能各異的各種律令又怎能一致呢?曾經有漢代文書用“它如太守都尉府檄書律令”結尾,“它”當指該文書本身,或許漢代文書結尾常用的“如律令”想強調的是文書中的內容與律令具有同等效力,即文書中的內容等同於律令。

急急如律令:道家的符咒來自哪裡?

道士的符咒

律令包含刑罰法規的“律”和皇帝命令的“令”。律令作為中國古代律令法系的核心,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秦統一六國後,李斯奏律令包含刑罰法規的“律”和皇帝命令的“令”請秦始皇焚書,提出“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劉邦入關中後曾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隨著時間的推移,漢律內容逐漸豐富,蕭何作《九章》,韓信訂《軍法》,叔孫通制《儀法》,其後又有晁錯更定諸侯王法令三十六章。據《漢書·刑法志》記載,到漢武帝時,“張湯、趙禹之屬,條定法令……禁罔寢密。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大辟四百九條,千八百八十二事,死罪決事比萬三千四百七十二事。文書盈於幾閣,典者不能遍睹”。而漢代官員要“奉三尺律令以從事”,官吏的一切公務作為,都必須以書寫在三尺簡冊上的法規為依據。因此,漢代的律令是相當完善,而是否熟知律令也是考核漢代官員的標準之一。

急急如律令:道家的符咒來自哪裡?

秦直道

1983年在湖北江陵張家山漢墓發現了一批法律文書,被稱為《二年律令》,其中包括《賊律》、《盜律》、《具律》、《告律》、《捕律》、《亡律》、《收律》、《雜律》、《錢律》、《置吏律》、《均輸律》《傳食律》、《田律》、《□市律》、《行書律》、《復律》、《賜律》、《戶律》、《效律》、《傅律》、《置後律》、《爵律》、《興律》、《徭律》、《金布律》、《秩律》、《史律》《津關令》等諸多內容。

2.文書的傳遞

如律令是為了強調文書內容與律令具有同等效力,正是形形色色的“文書傳遞”支撐起了漢代國家管理體系,中央的政策通過文書及時貫徹到地方,而地方的情況又通過文書及時反映到中央。因此,早在秦漢時期便已經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文書傳遞系統,而承擔如律令傳遞的機構就是郵。

"

導語:喜歡看香港殭屍片或看過道教儀式的朋友們對“急急如律令”這句話肯定不陌生。許多道教儀式上,道士常常以“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很多人看到“急急如律令”這幾個字,首先想到的便是道教。比如《太上正一咒鬼經》裡“噉食百鬼數千萬人眾精,百邪不得妄前,天師神咒,急急如律令”。另外,唐朝詩僧寒山留有詩句“驅遣除惡業,歸依受真性。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白居易寫過“白居易也提過這句話:“若三日之內,一雨滂沱,是龍之靈,亦人之幸禮無不報,神其聽之!急急如律令”。這五個字總能和降妖除魔聯繫在一起。

急急如律令:道家的符咒來自哪裡?

道士作法

急急如律令:道家的符咒來自哪裡?

道場

1.“如律令”源自何處?

急急如律令是漢代文書慣常結尾用語。由於道教誕生於東漢末年,因此在符咒等內容上吸收了漢代的流行用語。宋人趙彥衛所著的《雲麓漫鈔》中說:“急急如律令,漢之公移常語,猶今雲符到奉行”。漢代文書結尾多以“如律令”、“急急如律令”等詞結尾。該書中還抄錄了一則漢代文書:“永初二年六月丁未朔,廿日丙寅,得車騎將軍莫府文書,上郡屬國都尉,二千石守丞,廷義縣令三水,十月丁未到府受印綬,發夫討畔羌,急急如律令”。由於需要討伐羌人,要求收到文書的單位立即按照要求幫助。現在出土的很多漢代文書簡牘能看到“急急如律令”、“如律令”等詞。

急急如律令:道家的符咒來自哪裡?

漢簡

急急如律令強調文書中的內容與律令具有同等效力。其中“急急”表示這個文書傳遞的速度,漢代文書中有“急”或“急急”表示文書的不同速度。“如律令”存在 “按照律令條文執行”、“與律令相同”等多種解釋。

《文書行政的漢帝國》一書所解釋,除了“如律令”、急急如律令等詞外,在漢代的文書中,還能經常見到“如詔書律令”、“如太守檄書律令”等說法,各種文書的性質、功能千差萬別,倘若把“如”字解釋成按照,那麼不同類型的檄書、詔書難不成有著相同的規定的和條文?如果是“與律令相同”,功能各異的各種律令又怎能一致呢?曾經有漢代文書用“它如太守都尉府檄書律令”結尾,“它”當指該文書本身,或許漢代文書結尾常用的“如律令”想強調的是文書中的內容與律令具有同等效力,即文書中的內容等同於律令。

急急如律令:道家的符咒來自哪裡?

道士的符咒

律令包含刑罰法規的“律”和皇帝命令的“令”。律令作為中國古代律令法系的核心,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秦統一六國後,李斯奏律令包含刑罰法規的“律”和皇帝命令的“令”請秦始皇焚書,提出“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劉邦入關中後曾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隨著時間的推移,漢律內容逐漸豐富,蕭何作《九章》,韓信訂《軍法》,叔孫通制《儀法》,其後又有晁錯更定諸侯王法令三十六章。據《漢書·刑法志》記載,到漢武帝時,“張湯、趙禹之屬,條定法令……禁罔寢密。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大辟四百九條,千八百八十二事,死罪決事比萬三千四百七十二事。文書盈於幾閣,典者不能遍睹”。而漢代官員要“奉三尺律令以從事”,官吏的一切公務作為,都必須以書寫在三尺簡冊上的法規為依據。因此,漢代的律令是相當完善,而是否熟知律令也是考核漢代官員的標準之一。

急急如律令:道家的符咒來自哪裡?

秦直道

1983年在湖北江陵張家山漢墓發現了一批法律文書,被稱為《二年律令》,其中包括《賊律》、《盜律》、《具律》、《告律》、《捕律》、《亡律》、《收律》、《雜律》、《錢律》、《置吏律》、《均輸律》《傳食律》、《田律》、《□市律》、《行書律》、《復律》、《賜律》、《戶律》、《效律》、《傅律》、《置後律》、《爵律》、《興律》、《徭律》、《金布律》、《秩律》、《史律》《津關令》等諸多內容。

2.文書的傳遞

如律令是為了強調文書內容與律令具有同等效力,正是形形色色的“文書傳遞”支撐起了漢代國家管理體系,中央的政策通過文書及時貫徹到地方,而地方的情況又通過文書及時反映到中央。因此,早在秦漢時期便已經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文書傳遞系統,而承擔如律令傳遞的機構就是郵。

急急如律令:道家的符咒來自哪裡?

秦代的交通網也是重要的郵路

《說文解字》“郵,境上傳書之舍也”。關於郵的設置,張家山漢簡《行書律》對此有所規定。一是十里一郵,在長江以北地區十里置一郵;二是二十里一郵,《行書律》規定“南郡江水以南,至索南水廿裡一郵”索指現在的漢壽縣,南水疑為漸水的別稱。三是三十里一郵,《行書律》規定“北地、上、隴西,卅裡一郵。”北地、上、隴西都是郡名。位於西漢行政區域的北部;四是得進退就便處置郵,這是對於地勢險要,地理條件不便之地設置郵舍的規定,文書是沿著“郵”之間依次傳遞。

"

導語:喜歡看香港殭屍片或看過道教儀式的朋友們對“急急如律令”這句話肯定不陌生。許多道教儀式上,道士常常以“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很多人看到“急急如律令”這幾個字,首先想到的便是道教。比如《太上正一咒鬼經》裡“噉食百鬼數千萬人眾精,百邪不得妄前,天師神咒,急急如律令”。另外,唐朝詩僧寒山留有詩句“驅遣除惡業,歸依受真性。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白居易寫過“白居易也提過這句話:“若三日之內,一雨滂沱,是龍之靈,亦人之幸禮無不報,神其聽之!急急如律令”。這五個字總能和降妖除魔聯繫在一起。

急急如律令:道家的符咒來自哪裡?

道士作法

急急如律令:道家的符咒來自哪裡?

道場

1.“如律令”源自何處?

急急如律令是漢代文書慣常結尾用語。由於道教誕生於東漢末年,因此在符咒等內容上吸收了漢代的流行用語。宋人趙彥衛所著的《雲麓漫鈔》中說:“急急如律令,漢之公移常語,猶今雲符到奉行”。漢代文書結尾多以“如律令”、“急急如律令”等詞結尾。該書中還抄錄了一則漢代文書:“永初二年六月丁未朔,廿日丙寅,得車騎將軍莫府文書,上郡屬國都尉,二千石守丞,廷義縣令三水,十月丁未到府受印綬,發夫討畔羌,急急如律令”。由於需要討伐羌人,要求收到文書的單位立即按照要求幫助。現在出土的很多漢代文書簡牘能看到“急急如律令”、“如律令”等詞。

急急如律令:道家的符咒來自哪裡?

漢簡

急急如律令強調文書中的內容與律令具有同等效力。其中“急急”表示這個文書傳遞的速度,漢代文書中有“急”或“急急”表示文書的不同速度。“如律令”存在 “按照律令條文執行”、“與律令相同”等多種解釋。

《文書行政的漢帝國》一書所解釋,除了“如律令”、急急如律令等詞外,在漢代的文書中,還能經常見到“如詔書律令”、“如太守檄書律令”等說法,各種文書的性質、功能千差萬別,倘若把“如”字解釋成按照,那麼不同類型的檄書、詔書難不成有著相同的規定的和條文?如果是“與律令相同”,功能各異的各種律令又怎能一致呢?曾經有漢代文書用“它如太守都尉府檄書律令”結尾,“它”當指該文書本身,或許漢代文書結尾常用的“如律令”想強調的是文書中的內容與律令具有同等效力,即文書中的內容等同於律令。

急急如律令:道家的符咒來自哪裡?

道士的符咒

律令包含刑罰法規的“律”和皇帝命令的“令”。律令作為中國古代律令法系的核心,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秦統一六國後,李斯奏律令包含刑罰法規的“律”和皇帝命令的“令”請秦始皇焚書,提出“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劉邦入關中後曾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隨著時間的推移,漢律內容逐漸豐富,蕭何作《九章》,韓信訂《軍法》,叔孫通制《儀法》,其後又有晁錯更定諸侯王法令三十六章。據《漢書·刑法志》記載,到漢武帝時,“張湯、趙禹之屬,條定法令……禁罔寢密。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大辟四百九條,千八百八十二事,死罪決事比萬三千四百七十二事。文書盈於幾閣,典者不能遍睹”。而漢代官員要“奉三尺律令以從事”,官吏的一切公務作為,都必須以書寫在三尺簡冊上的法規為依據。因此,漢代的律令是相當完善,而是否熟知律令也是考核漢代官員的標準之一。

急急如律令:道家的符咒來自哪裡?

秦直道

1983年在湖北江陵張家山漢墓發現了一批法律文書,被稱為《二年律令》,其中包括《賊律》、《盜律》、《具律》、《告律》、《捕律》、《亡律》、《收律》、《雜律》、《錢律》、《置吏律》、《均輸律》《傳食律》、《田律》、《□市律》、《行書律》、《復律》、《賜律》、《戶律》、《效律》、《傅律》、《置後律》、《爵律》、《興律》、《徭律》、《金布律》、《秩律》、《史律》《津關令》等諸多內容。

2.文書的傳遞

如律令是為了強調文書內容與律令具有同等效力,正是形形色色的“文書傳遞”支撐起了漢代國家管理體系,中央的政策通過文書及時貫徹到地方,而地方的情況又通過文書及時反映到中央。因此,早在秦漢時期便已經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文書傳遞系統,而承擔如律令傳遞的機構就是郵。

急急如律令:道家的符咒來自哪裡?

秦代的交通網也是重要的郵路

《說文解字》“郵,境上傳書之舍也”。關於郵的設置,張家山漢簡《行書律》對此有所規定。一是十里一郵,在長江以北地區十里置一郵;二是二十里一郵,《行書律》規定“南郡江水以南,至索南水廿裡一郵”索指現在的漢壽縣,南水疑為漸水的別稱。三是三十里一郵,《行書律》規定“北地、上、隴西,卅裡一郵。”北地、上、隴西都是郡名。位於西漢行政區域的北部;四是得進退就便處置郵,這是對於地勢險要,地理條件不便之地設置郵舍的規定,文書是沿著“郵”之間依次傳遞。

急急如律令:道家的符咒來自哪裡?

驛站是郵的後繼產物

3.秦漢常見的文書傳遞方式

張家山漢簡中專門有《行書律》,是專門關於文書傳遞的相關規定,根據學者對張家山漢簡以及其他秦漢時期其他簡牘的研究,對秦漢的文書傳送制度有了大概瞭解。徐潤《裡耶“郵”簡 》一文,介紹了秦漢時期文書傳送的幾種方式。

以郵行。張家山漢簡《行書律》有“書不當以郵行者,為送告縣道,以次傳行之”, 文書是依次經過專門設立的機構即“郵”傳送的。

以燧行。這種方式主要是在戰事防備區域採取的傳送方式,文書的傳遞在各個烽燧之間依次傳遞。現在發現的文獻資料,“以燧行”最早見於漢代,如居延漢簡有“廣田燧以次傳行至望遠止”。

輕足行。輕足行是步行傳送文書,這種傳送方式是在距離較近的文書收發地進行,睡虎地秦簡《田律》提及“近縣令輕足行其書,遠縣令郵行之”。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除。

參考文獻

1.(日)日富谷至:《文書行政的漢帝國》

2.徐潤:《裡耶“郵”簡 》

本文由江南蓑翁團隊創作,版權歸江南蓑翁團隊所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