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肉雞新一輪產能過剩可能正在醞釀'

"

一年來,我國肉雞業行情喜人,史無前例。此輪行情是肉雞業發展必然,還是週期性結果,抑或是“非洲豬瘟”神助攻?當前存在哪些問題,未來應如何發展?對此,國家肉雞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崗位7月中旬在北京例行召開“2019中國肉雞產業經濟分析研討會”,研討分析我國肉雞產業2019年上半年發展形勢、生產數據,並預測和展望未來發展趨勢。

"

一年來,我國肉雞業行情喜人,史無前例。此輪行情是肉雞業發展必然,還是週期性結果,抑或是“非洲豬瘟”神助攻?當前存在哪些問題,未來應如何發展?對此,國家肉雞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崗位7月中旬在北京例行召開“2019中國肉雞產業經濟分析研討會”,研討分析我國肉雞產業2019年上半年發展形勢、生產數據,並預測和展望未來發展趨勢。

專家:肉雞新一輪產能過剩可能正在醞釀

國家肉雞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文傑研究員、農業農村部監測處辛國昌處長、農業農村部畜牧處王健處長、全國畜牧總站行業統計分析處劉醜生處長、農業農村部肉雞產業信息監測預警首席專家鄭麥青、白羽肉雞聯盟總裁李景輝等領導與專家,以及中國畜牧業協會相關專家、肉雞產業經濟研究專家、白羽肉雞聯盟成員、國家肉雞體系崗位專家與試驗站站長、相關企業代表,應邀出席。國家肉雞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崗位專家王濟民研究員全程主持會議。


"

一年來,我國肉雞業行情喜人,史無前例。此輪行情是肉雞業發展必然,還是週期性結果,抑或是“非洲豬瘟”神助攻?當前存在哪些問題,未來應如何發展?對此,國家肉雞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崗位7月中旬在北京例行召開“2019中國肉雞產業經濟分析研討會”,研討分析我國肉雞產業2019年上半年發展形勢、生產數據,並預測和展望未來發展趨勢。

專家:肉雞新一輪產能過剩可能正在醞釀

國家肉雞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文傑研究員、農業農村部監測處辛國昌處長、農業農村部畜牧處王健處長、全國畜牧總站行業統計分析處劉醜生處長、農業農村部肉雞產業信息監測預警首席專家鄭麥青、白羽肉雞聯盟總裁李景輝等領導與專家,以及中國畜牧業協會相關專家、肉雞產業經濟研究專家、白羽肉雞聯盟成員、國家肉雞體系崗位專家與試驗站站長、相關企業代表,應邀出席。國家肉雞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崗位專家王濟民研究員全程主持會議。


專家:肉雞新一輪產能過剩可能正在醞釀


會議認為:我國當前肉雞產業發展勢頭良好,非洲豬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些推動作用。“豬瘟雞會”,行業需理性對待,做好自己,全面推進肉雞產業高質量發展。

1 產業行情“高、超、增”

2019年上半年,我國肉雞產業無論是種雞產能,還是商品代產量、市場價格、成本和收益,均呈現“高、超、增”態勢。

1.1 種雞存欄處於高位

白羽肉雞:1-6月,祖代累計更新48.8萬套、同比增加92.5%,商品代雛雞累計銷量22.9億隻、同比增加13.0%。6月份,父母代在產存欄3457.9萬套,環比增加3.8%,同比增加15.4%,高於近3年均線約16.8%。

黃羽肉雞:1-6月祖代存欄在產存欄142.82萬套,為歷史最高;在產父母代存欄4月份突破4000萬套,6月突破4100萬套,高出近3年平均線11.3%,創2014年來新高;商品代雛雞1-6月銷售23.1億隻,同比增加10.7%。

1.2 商品代產量超去年

1-6月,商品代累計出欄約42.0億隻、同比增長15.8%,肉產量663.7萬噸、同比增長13.5%,出欄及肉產量黃羽均超過白羽。白羽肉雞6月出欄4.3億隻,接近2015年的峰值。

1.3 市場價格持續走高

6月份,白羽肉雞出欄價格為8.80元/kg,環比下降18.0%,同比上升9.1%。黃羽肉雞為14.90元/kg,環比上漲0.3%,同比上升9.9%。從歷史看:2019年肉雞價格處於2012年以來的絕對高位,特別是白羽肉雞。黃羽肉雞稍有不同,但總體仍為歷史較好。

1.4 養殖成本為歷史高位

2019年1-6月:白羽肉雞養殖成本為10.14元/kg,同比增加38.2%,原因為雛雞價格的高企;黃羽肉雞為12.51元/kg,同比減少4.0%。

1.5 產業鏈條收益增加

2019年1-6月,父母代盈利29.56元/套·月,祖代盈利87.75元/套·月,商品代肉雞養殖累均收益同比減少,平均盈利0.43元/只,其中,白羽肉雞累均虧損1.44元/只(其中6月虧損4.36元/只),黃羽肉雞累均盈利2.22元/只(其中6月盈利4.22元/只)。

2 生豬生產及豬肉供應同比下降

非洲豬瘟發生後,今年我國的生豬生產形勢、豬肉供應形勢如何,是不是很嚴峻?這是肉雞業者十分關注的問題。答案是否定的。

監測數據顯示:從生豬產能來看,2018年4月能繁母豬存欄開始下降,在8月非洲豬瘟發生後,降幅進一步加大,根據農業農村部對4000個養豬村和1.3萬個生豬養殖企業的監測,2019年6月份生豬存欄環比下降5.1%、同比下降25.8%,能繁母豬存欄環比下降4.9%、同比下降26.7%。

從生豬生產和豬肉的市場供應來看,實際情況並沒有一些人渲染的那麼嚴重。據統計,上半年我國豬肉消費下降為13%,而如果豬肉產量下降10%,或達更多的15%,則缺口最多僅2%。因此,在豬肉進口方面,也不會象國外認為的“需要大量進口”,今年可能會超過180萬噸,較2018年的119萬噸頂多多一半。

除生豬外,今年其他產業的行情都不錯,與2018年上半年相比:肉雞出欄量大幅增加,同比增長15.8%;牛肉增產0.6%,雞蛋增產2.7%,牛奶增長5.2%。“最能說明問題的是工業飼料產量,我國上半年工業飼料總產量同比下降0.5%,與2018年基本持平,說明我國動物蛋白總量在豬肉下降的情況下總體穩定。”農業農村部監測處辛國昌處長說。

“中國人最大的特點就是頑強,生產很頑強,消費也很頑強,適應性強,彈性大。前幾年白羽肉雞種源封關,企業採取了強制換羽的應對措施。今年母豬緊張,很多企業包括一些龍頭企業,直接將三元豬留作了種豬。在趨勢上,可能到第四季度及明年上半年,豬肉供應會偏緊,但農業農村部也正在積極謀劃恢復、穩定生豬生產的措施。”辛國昌說。

 3 影響產業發展的一些新現象

3.1 強制換羽

強制換羽是蛋雞重新恢復產蛋活力的有效技術,但為保證雞苗質量,一般不提倡種雞換羽。而當遇上本輪好行情,種雞強制換羽便不可避免,且比例高企,但長此以往,雛雞質量必將受到嚴重影響。據農業農村部肉雞產業信息監測預警首席專家鄭麥青介紹:近數月來我國白羽肉種雞強制換羽比例快速增加,5月峰值一度達到25%以上,近期有所回落,仍維持在23%-24%。

3.2 豬舍養雞

非洲豬瘟發生後,一些養豬企業由於短時間內難以復養,在不破壞現有結構基礎上,將豬舍經過簡單改造並養雞。特別是一些飼料企業,近年進軍養殖業,多以養豬為主,受非瘟影響後,為了生存,具有更強的養禽積極性和迫切性。由於豬舍改造養禽,條件並不完善,多養殖相對容易的黃羽肉雞。豬舍養雞,對基礎設施較好的規模生豬企業來說問題不大,但對一些設施設備薄弱、豬舍本來就不合格的養殖戶來說,則存在較大潛在危險,如在廣西部分地區,一些生豬育肥場簡單改造後,不僅養起了肉雞,有的還養鴨、養鵝。

另一方面 ,由於部分原養豬企業和個人介入養雞,導致商品代雞苗需求短期猛增,價格大幅上揚。“在廣西,黃羽肉雞苗目前已基本在每隻4.0元以上。”國家肉雞體系南寧試驗站站長、廣西金陵農牧集團有限公司育種總監陳智武說。

3.3 肉雜雞養殖量或將翻倍

817類肉雜雞近年飼養量正逐漸增加,廣西等南方地區也開始養殖,而非洲豬瘟的發生更加快了其步伐。陳智武預測,今年817肉雞出欄或將達20億隻,較2018年增長近一倍。817肉雞產蛋率高,在90%以上,受精率也高,生產可快速擴張。國家肉雞體系信陽試驗站站長、河南三高農牧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翔認為,就目前817擴張趨勢來看,“20億隻”可能還不止,如在河南就有一個817種雞場,近期新建了一個120萬規模的817種雞場,較原來的80萬直接增加了1.5倍。

3.4 白羽肉雞商品代雞苗行情“過山車”

白羽肉雞商品雞苗從2019年初的第2-11周快速上漲,價格從4元漲至10元多,創歷史新高,並在9-10元區間維持10周時間,直至第21周。從第22周(5月31日)開始,出現斷崖式下跌,四周時間跌至谷底,最低價格甚至達七八毛。行情“過山車”,嚴重危害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很難想象,10元以上的雞苗,成本怎麼能賺回!”辛國昌說。

4 理性看待非洲豬瘟對肉雞業的影響

非洲豬瘟不是食品安全問題,也不是公共衛生問題,但非洲豬瘟的發生確確實實給豬肉生產、供給及消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雞肉是集資源節約、低汙染、高價值於一體的優質蛋白,近年全球消費趨勢看漲,處於雞肉消費窪地的我國也正在努力挖掘潛力、積極追趕。而今年5月16日胡春華副總理主持召開的防控豬瘟電視電話會議提出的大力發展禽肉等替代品生產,則為我國肉雞行業的發展增加了更多想象空間。

春江水暖鴨先知!就非洲豬瘟對當前肉雞業發展的推動作用而言,相關業者的理解則更趨理性。

4.1 當前肉雞產業發展是市場需求和共贏原則的平衡“特別巧合,2018年8月我國發生非洲豬瘟,白羽肉雞引種從8月份進入第二個臺階,平均引種量為9萬套/月,較以前的6萬套/月高出50%。可以看出,雖然客觀上非洲豬瘟的發生對所有動物蛋白都可能是利好,但白羽肉雞產業發展是在按照市場需求和共贏原則尋求一種平衡,並沒將非洲豬瘟作為利好。”白羽肉雞聯盟總裁李景輝說。

4.2 禽肉替代豬肉,路還很長

“禽肉替代豬肉,那個是很長遠的一個路,豬肉的消費不會僅僅因為非洲豬瘟就可以改變,消費習慣的改變需要時間。”山東春雪食品有限公司王克祝總經理表示,“我們需要淡化非洲豬瘟帶給行業所謂禽肉替代豬肉的想法。目前雞肉僅是對豬肉消費市場的補充,是一個市場缺口的補充,而不是替代。”

“禽肉替代豬肉,應保持謹慎地樂觀!”國家肉雞體系產業經濟崗位專家王濟民研究員指出:非洲豬瘟發生後我國的豬肉消費可能會下降,但不吃豬肉不等於非要吃雞肉,特別是一些高收入人群,他們有可能選擇牛肉、羊肉。

王濟民的觀點得到了馬翔的印證。馬翔在河南信陽的相關調查顯示:消費者並不因豬肉消費減少轉而消費雞肉,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轉為雞肉消費,其中較大比例轉為牛肉、羊肉消費。“肉雞從業者很容易在這方面產生認識誤區,造成盲目樂觀。”馬翔說。

4.3 高質量發展是關鍵

如何將豬肉消費空出來的市場轉化為雞肉市場,取決於雞肉的質量,取決於行業誠信水平,因此肉雞行業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非洲豬瘟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我國肉雞產業的發展,但不應是快速的、不計代價的擴張型發展,要特別注意高質量發展,要注重食品安全、環境友好。如果還像以前一窩蜂地上,最後受傷的還是整個產業。”王濟民強調。

“在面臨非洲豬瘟這個機會的時候,作為整個白羽肉雞產業鏈上的從業者,更多的應該是做自己,把該做的事情做好,不要總想著去抓這個所謂的市場機會。其實不管非洲豬瘟是今天解決了,或者說它很久難以解決,只要我們把自己事情做好,肉雞行業一定會越來越好。”新希望六和集團許毅博士說。

“雞肉的‘敵人’是豬肉,但雞肉未來要真正戰勝豬肉,還要看自身的成長。以消費引導為例,行業大公司的聲音需要再大一點,消除那些妖魔化的負面聲音。”山東民和牧業股份有限公司周東副總經理說。

5 肉雞產業發展如何實現高質量

5.1 嚴控產能

“如果2019年祖代引種更新為90萬-100萬套,符合下游心理預期,在無重大疫情的情況下,依然看好2019年下半年白羽肉雞市場行情。”北京大風家禽育種公司高亞莉謹慎看好下半年的行情。而事實上,由於換羽種雞較多,2019年以來在產白羽肉雞父母代存欄正快速回升。中國畜牧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6月,白羽肉雞父母代存欄已達3457.86萬套,接近2017年2月3485.32萬套的峰值。2017年初被行業公認為產能嚴重過剩。“目前,新一輪產能過剩可能正在醞釀。”中國畜牧業協會禽業分會腰文穎說。

5.2 推進一體化生產

供求關係決定商品價格,也正是由於供求關係的失衡導致白羽肉雞商品代雛雞“5·31”過山車行情的發生。其實,真正參與無序擴張生產的僅佔我國白羽肉雞的30%,俗稱“社會雞”,而非合同雞。“我國白羽肉雞70%是不參與這個循環的,由白羽肉雞聯盟企業進行成本轉移,年生產、屠宰量已達30億隻,這是白羽肉雞的主流。”李景輝強調。白羽肉雞聯盟企業採用一條龍或“公司+農戶”形式,沒有雛雞的買賣,生產過程不參與社會循環,產業鏈各環節收益穩定。以聖農為例,每年15億-20億隻的肉雞,完全由公司內部進行成本轉移。就近期的行情來看,父母代種雞苗價格沒有出現大起大落,就是因為60%-70%父母代種雞企業均是養殖較穩定的規模化大企業,而商品代養殖者由於沒有合同的約束,進出頻繁,極易導致雞苗供需失衡,引起價格較大起伏。由此可見,推進一體化生產、實施以銷定產,對穩定市場行情、實現肉雞業健康發展大有作為。

5.3 種源安全仍然是關鍵

種源安全,產業安全。近年來我國一直提倡高度重視並大力發展白羽肉雞,但白羽肉雞種源卻完全依靠進口。前幾年由於禽流感種源減少,已對我國肉雞業造成了嚴重影響。中美貿易戰暴發後,對肉雞行業特別是白羽肉雞行業最大的風險仍然是種源的問題。因此,白羽肉雞種源國產化正日益迫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