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業界專家探討人工智能的應用與未來

隨著智能機器人、語音識別、人臉識別等產品和技術的廣泛普及,與人工智能(AI)相關的概念和探索在近年來逐漸進入大眾視線,AI技術也已成為推動人類社會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力量。8月29日,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舉辦,吸引了全球智能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家、企業家及相關政府領導人。AI“先行者”們現在都在做什麼?AI的應用集中在哪幾個領域?AI技術將和“一帶一路”倡議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在上海外國語大學分論壇上,記者就AI技術前沿、AI技術應用、產業趨勢等熱點問題,對聯合國世界絲路論壇數字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李雨航、歐亞大陸中心芬蘭赫爾辛基企業家彼得·韋斯特巴卡(Peter Vesterbacka)、法國人工智能國際投資委員會主席盧多維克·波丁(Ludovic Bodin)進行了專訪。

結合數字和產業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報》:中國企業將如何助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數字化?

李雨航:中國在產業互聯網的應用方面走在前面。中國人口基數較大,已經出現了很多好應用。比如,在交通、出行方面,滴滴打車已經為老百姓服務了好幾年。“一帶一路”國家中,有些也在學這個模式。“一帶一路”國家可以逐漸向中國學習產業互聯網的應用。我認為,中國可以把產業互聯網的先進經驗和安全最佳實踐介紹到“一帶一路”國家,使它們受益。

《中國社會科學報》:數字產業將如何激活“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服務貿易?

李雨航:其實服務貿易有著上千年傳統。大家知道,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常有貿易往來。那麼,通過技術和數字可為傳統產業帶來新的更大的發展。我們可以把這些新興技術引入傳統行業,通過線上和線下運作,把數字與產業結合,使服務貿易的規模增大、效率提高,進一步發揮傳統服務貿易的潛力。

《中國社會科學報》:通過數字技術應用和跨境電商來推動“一帶一路”服務貿易,難度在哪裡?

李雨航:我認為,最大的難度在於數據孤島或數據煙囪。“一帶一路”涉及了許多不同的國家、部門、公司,它們向數字化和數字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數據。而一些國家或機構可能有自己的系統,如果這些數據不能打通,就會產生很多數據孤島或數據煙囪,貿易就會發生障礙。所以需要在聯合國的框架下建立跨境數據流動標準,有了這個標準,數據就能夠在各個國家之間流通,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

發展基礎設施 打造人才磁場

《中國社會科學報》:您因“憤怒的小鳥之父”而出名,但您的另一個更引人矚目的項目是計劃建設一個連接芬蘭和愛沙尼亞共和國的海底隧道。是什麼促使您投身於基礎設施建設?

韋斯特巴卡:我在芬蘭羅維奧公司(Rovio)的角色類似“神鷹”(“mighty eagle”,遊戲中有高超技能和豐富經驗的角色)。許多年來,我致力於遊戲“憤怒的小鳥”的發展,但後來我把眼光投向了更大的項目,並瞄準了兩個領域,一個是教育,另一個就是基礎設施建設。

這條隧道連接了芬蘭與愛沙尼亞的首都——赫爾辛基和塔林,我希望通過建立這樣的海底隧道來提升地區人才密度。所以海底隧道其實只是我整個計劃的一小部分,我們真正的目的是把芬蘭灣地區建成一個人才磁場,吸引更多人才。

我的另一個關注重點是人工智能。所以我很高興這次能夠來上海蔘加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和大家分享我們的AI人才培養計劃。我相信芬蘭灣地區不僅能成為AI人才培養基地,在AI應用和部署方面也擁有無限潛力。

《中國社會科學報》:您認為“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擁有類似的潛力嗎?

  韋斯特巴卡:“一帶一路”倡議的進展令人讚歎。通過投資基礎設施建設,“一帶一路”帶動了沿線地區許多方面從無到有。

其實剛才提到的海底隧道也與“一帶一路”有關,我們也希望能夠推動隧道沿線地區的科技創新。我們計劃建設四個站區,並在站區建立大學。每個站區計劃吸引五萬人,其中20%是學生。發展基礎設施有利於打造人才磁場,我們的海底隧道計劃和“一帶一路”倡議在這一點上的理念是類似的。

《中國社會科學報》:中國遊戲行業規模巨大,您有計劃參與嗎?

韋斯特巴卡:可以說,中國有著全球最大的遊戲產業,在全球娛樂市場中佔據了很大份額,而中國的遊戲產業也為我們提供了許多發展機遇。

芬蘭以500萬的人口占據了全球遊戲產業的6%,所以芬蘭和中國遊戲產業的合作潛力是巨大的,特別是在教育類遊戲這一領域。

我認為玩遊戲可以成為一種十分有效的學習方式,它讓學習過程變得有趣而高效,這為我們做遊戲提供了動力。我們希望結合教育、企業家精神和遊戲,寓教於樂。現在我們正在發展幾個這樣的項目,希望未來能在中國遊戲市場有更大的發展。

在中國遊戲市場發展的同時,我們也能從中國式教育中學到很多,比如可以研發出通過音樂來學習計算思維的遊戲。我們可以在中國真正實現STEAM(一種教育理念,融合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把藝術融入教育中,而遊戲將在這一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建立大數據交換平臺推動中歐AI合作

《中國社會科學報》:此次論壇以“構建人工智能生態鏈”為主題,您所在的領域處於這個生態鏈的哪一環?要使該領域的優勢最大化,需要這一生態鏈的其他部分做出怎樣的改善?

波丁:人工智能生態鏈包括四個部分:人才、研究、數據和資金。我們為中歐AI合作提出了一項十年合作計劃,這一計劃囊括了AI生態鏈的四個部分。除此之外,我們也格外關注生態鏈中的資金環節。隨著AI和大數據等新型技術不斷髮展,中國經濟在發生著新變化,這需要我們思考新的發展路徑和合作模式。

歐洲和中國企業在AI和大數據方面的合作,特別是在企業數據交換和算法訓練上,需要有特定的法律框架作為依據。大概兩個月前,在貴州舉辦的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我們簽訂了合作協議,希望建立連接歐洲和中國的大數據交換平臺。歐洲和中國研究團隊可以通過這一平臺進行合作、共享數據,比如可以通過分析中國的數據來對中國的醫療健康、人口和貨品流動、環境等方面進行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報》:您已經在中國創立了多家人工智能公司,您認為中國人工智能市場的發展前景如何?

波丁:人工智能的發展離不開數據,中國和歐洲在許多方面都有豐富的數據資源。同時,我們也關注AI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比如疾病的檢測和預防;人口和貨品的流動性;以及AI與環境,包括食品、能源和水資源。

《中國社會科學報》:您如何衡量外國人才對中國科技公司的重要性?

波丁:中國企業會在吸引人才等方面面臨一些挑戰,美國和歐洲作為人才聚集地都在努力吸引全球人才,這為當地企業提供了發展機遇。中國企業將在其國際化進程中面臨著吸引優秀國際人才、與國外企業合作、進行AI基礎研究等方面的挑戰。在AI領域的基礎研究上也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中國社會科學報》:人工智能即使智能機器以類似人類智能的方式做出反應,您認為現階段人工智能發展到哪一步了?我們什麼時候能做出像人類一樣思考的電腦系統?

波丁:我們現在還處於AI技術的發展初期。我認為,AI行業將在2020年到2030年實現爆炸式的增長,而AI競爭將在一兩年之後正式開始。在2020年到2030年的10年間,前五年的重點將是AI應用。在這一時期數據和數據訪問權限至關重要。同時,產品研發中的創新思維、資金支持、人才也將備受關注。後五年的重點則是AI基礎科研,到2030年,AI將運用於能源和生物科技等領域,許多有趣的創新科技也將圍繞AI大腦發展起來。

  •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 作者:趙三樂
  • 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請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官方微信公眾號cssn_cn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