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籍制度零門檻,超大城市你準備好雙臂擁抱我們的到來了麼?

中國正不斷加大戶籍制度改革力度,官方對外發布的《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顯示,2019年,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人至300萬人的城市將全面取消落戶限制,超大特大城市要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推動未落戶城鎮的常住人口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務,深化“人地錢掛鉤”等配套政策。

戶籍制度零門檻,超大城市你準備好雙臂擁抱我們的到來了麼?


中國國家發改委網站當天發佈的文件,從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優化城鎮化佈局形態等方面對今年城鎮化建設進行部署。過去,傳統城鎮化發展模式認為,城鎮化發展將拉動GDP增長。經濟學界曾有大致測算:每轉移一個農業人口,需8萬元人民幣的社會投入;城鎮人口每增長1%,國民生產總值相應增長3%。而目前,中國推動的新型城鎮化理念則是以人為核心,首要關注的就是那群在城市工作、居住、生活的進城務工農村人。

戶籍制度零門檻,超大城市你準備好雙臂擁抱我們的到來了麼?


目前,不少城市已步入了低門檻落戶時代。河北省會石家莊3月率先實行“零門檻落戶”;杭州4月升級人才政策,要求專科及以上在當地工作繳納社保可直接落戶。廣州1月發佈新一輪遷入戶政策體系,其中,本科以上、不超過40歲即可落戶。未來,除北京、上海等個別超大城市外,會有大量城市繼續放寬限制,將2017年就展開的“搶人大戰”推向高潮。

除了戶籍制度的轉變,文件還要求推進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包括隨遷子女就讀公辦學校、在流入地參加高考,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強化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等等。

每一個放寬落戶限制的城市,不排除會出現新一輪的樓市暗湧。因落戶政策的放鬆,城市人口會增加很多,購房需求就會增加,客觀上對樓市是一個利好。人口的增加,必然帶動土地指標和財政指標的增加。尤其是土地指標增加了,城市就可以在更大的空間上佈局,發展更多產業,做大做強城市規模。因此,土地指標的增加對很多二線城市及大都市圈周圍的三四線城市是一大利好。

戶籍制度零門檻,超大城市你準備好雙臂擁抱我們的到來了麼?


當前,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新型城鎮化則是最大的內需潛力所在。此次文件向外界釋放積極信號——通過人、土地等基本要素的流動性增強,能顯著激發經濟增長的內在活力和動力。

去年以來,官方批覆了關中平原、蘭州、西寧、呼包鄂渝等城市群規劃,跨省區城市規劃基本全部完成,形成了包括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在內的“19+2城市群”格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