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病的中醫辨證與治療(三):活血化瘀、充足的療程

腸胃病 中醫 胃癌 中藥 神黃中醫說 神黃中醫說 2017-08-26

慢性胃病的中醫辨證與治療(三):活血化瘀、充足的療程

耿曉江

慢性胃病的中醫理論與治療

活血化瘀

不節飲食、過度寒熱、惱怒憂思常引發胃部氣血瘀滯,導致慢性胃炎。慢性胃炎反覆發作,致使脾胃虛弱,氣虛鬱結。臨床診療過程中發現,慢性胃炎、胃癌患者經常出現暗紅色舌、紫色舌等氣阻血凝現象。在臨床治療過程中,筆者採用活血化瘀療法,均取得了顯著療效。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血液流變異常導致血液循環障礙促使血瘀發生,慢性胃病的發病機制主要是由於胃黏膜淤血引發的血液循環障礙。甚至還有研究者認為,胃癌的發病機制也和胃黏膜淤血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為此,針對慢性胃病患者使用丹蔘、鬱金、莪術等藥物進行活血化瘀治療,可以提高慢性胃炎的治療效果。

慢性胃病的中醫辨證與治療(三):活血化瘀、充足的療程

中藥:丹蔘

充足的療程

針對慢性胃病病程長,病情複雜,纏綿難愈,反覆發作等特點,在治療過程中必須給予充足的療程,決不能單憑簡單的症狀減輕就妄下斷言,必須在給予充足療程的基礎上結合現代醫學技術進行檢驗,在得出科學的結論後才能決定治療是否可以完成。

小結

慢性胃病是困擾患者的慢性多發病,而中醫在診斷治療慢性胃病上具有獨特的效果,為此,在診治過程中,醫者必須在辨證的基礎上確定正確的治則、治法與方劑,才能達到治癒慢性胃病的效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