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重要山脈分佈及其重要意義

山地延伸成脈狀即為山脈。山脈構成中國地理、中國地形和中國地勢的骨架,常常是不同地形區的分界,山脈延伸的方向稱作走向,中國山脈的分佈按其走向可分為5種情況。

著名山峰:五嶽、佛教四大名山、道教四大名山。

在中國成千上萬的山脈中, 有許多山脈又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1.秦嶺——淮河,是中國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 是中國 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經過地 區; 是中國一月均溫 0℃等溫線經過地區,

2.青藏高原山脈,是中國積溫 4500℃經過地區,是中國溼潤地區與半溼潤地區分界線; 中國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分界線; 中國南方水田農業與北方旱地農業界線; 中國河流有無結冰期界線,江漢谷地與渭河平原界線,四川盆地與黃土高原的界線;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溫帶落葉闊葉林的界線;兩年三熟與一年兩熟制、水稻和小麥雜糧的界線; 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的分界線。

3.大興安嶺,半溼潤地區與半乾旱地區分界線,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分界線,內蒙古高原與東北平原分界線,內流區域與外流區域的分界線,傳統放牧區與傳統農耕區分界線,森林景觀與草原景觀界線,黑龍江省與內蒙古自治區界線。

4.崑崙山,第一級階梯與第二級階梯分界線,青藏高原與塔里木盆地界線,西北乾旱半乾旱區與青藏高寒區界線,青藏地區與西北地區界線,西藏藏族自治區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界線。

5.祁連山,暖溫帶與中溫帶界線,第一級階梯與第二級階梯分界線,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與河西走廊界線,青藏高原與內蒙古高原界線,青海省與甘肅省界線。

6 天山,準噶爾盆地與塔里木盆地界線,暖溫帶與中溫帶界線界線,冬小麥與春小麥界線 南疆與北疆界線。

7.陰山(長城) ,內蒙古高原與黃土高原界線,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內流區域與外流區域的分界線,冬小麥與春小麥界線,傳統放牧區與傳統農耕區分界線 2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半乾旱地區與乾旱地區界線,北方少數民族與南方漢民族界線。

8.賀蘭山,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 2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半乾旱地區與乾旱地區界線,內蒙古溫帶草原地區與西北溫帶及暖溫帶荒漠地區。

9 .巴顏喀拉山,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分水嶺,青海省與西藏自治區界線。

10. 橫斷山,第一級階梯與第二級階梯分界線,亞熱帶季風氣候區與青藏高寒氣候區界線,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及雲貴高原,西藏自治區與雲南、四川界線

11.太行山,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分界線,黃土高原與華北平原界線,山西省與河北省界線。

12.巫山,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分界線,四川盆地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界線,重慶與湖北省界線。

13.雪峰山,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分界線,雲貴高原與江南丘陵界線。

14.武夷山,江南丘陵與浙閩丘陵,福建省與江西省界線。

15.南嶺,熱帶季風氣候區與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界線,熱帶季雨林與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界線,積溫 7500℃經過地區,華中亞熱帶溼潤地區與華南熱帶溼潤地區界線,江南丘陵與兩廣丘陵,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界線 。

16.怒山,太平洋水系與印度洋水系界線,雲南省與西藏自治區界線,怒江、瀾滄江分水嶺。

17.大巴山,江漢谷地與四川盆地界線 四川省與陝西省界線 漢江與嘉陵江的分水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