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可以喝的紀錄片:《茶界中國》

一部可以喝的紀錄片:《茶界中國》

一部可以喝的紀錄片:《茶界中國》

這一次,在肯尼亞護衛持槍保障拍攝的, 是一部茶主題的紀錄片。 中國人,中國茶,中國人的中國茶。

這不是隻供觀賞的紀錄片,因為拍攝的正宗茶品,觀眾可以喝到。

百人制作,數十萬行程,只為打造識茶之路。

8月4日,21︰20,江蘇衛視,大型人文紀錄片《茶界中國》,隆重開播。

這是一個娛樂至上的時代。

所以無數的動作片推理片文藝片科幻片、偶像劇歷史劇家庭劇古裝劇紛紛上演,讓人在華麗的場景和盛大的造勢中眼花繚亂。

但其實還有一種作品,叫做紀錄片。

沒有商業片的宣傳炒作,沒有喜劇片的譁眾取寵,沒有都市劇的愛恨糾葛,它以最誠實的態度、最客觀的角度,講述最真實的故事,引領人們探究歷史和藝術的本來面目,卻一再被人們忽視。

一部出色的紀錄片,投入往往不比商業片少,而回報卻少得可憐。

但這一次,江蘇衛視把週五“九二零黃金時段”,交給了一部紀錄片。

一部可以喝的紀錄片:《茶界中國》

安吉白茶

對這部紀錄片來說,回報,不是盈利,而是認知。

這一部屬於中國人也屬於中國茶的紀錄片,製作精良是基本配置,讓所有人都有機會喝到紀錄片裡的茶,才是最重要的初心。

總導演劉嘉說:“我們認定,茶應該回歸飲品的本質屬性,因此選擇了對廣大消費者最具有“啟蒙”和“實用”價值的角度:什麼是好茶?好茶是怎麼做出來的?怎樣才能得到一款好茶?”

這是一個樸素而宏大的發心。

商界有人為利益而欺騙,市場有人因無知而摸索,消費者因信息混亂而茫然,《茶界中國》為了一個正確的“茶認知”,翻山越嶺、遠涉重洋。

一部可以喝的紀錄片:《茶界中國》

黃山

以宏大的產業視野、開闊的歷史脈絡,在全球的時空尋找茶的故事,表現茶的歷史,就是《茶界中國》的使命。《茶界中國》揭示的,是茶如何誕生於天地間,又在人的追隨下世界傳播的故事。

三大洲,四個國家,跋山涉水,採訪取景。在中國與世界之間,因著茶的細線,自由切換。

在遠赴肯尼亞拍攝時,由於擔心攝製組的安全,當地政府派出了兩名帶槍的護衛,在整個拍攝期間,寸步不離。

肯尼亞是世界第三大產茶國,茶葉是這個國家的經濟支柱。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要用衝鋒槍護衛茶葉了,而這個畫面,或許會讓我們更深刻地感受到茶葉對世界的影響。

一部可以喝的紀錄片:《茶界中國》

遠赴肯尼亞

穿越肯尼亞

一部可以喝的紀錄片:《茶界中國》

英國拍攝

一部可以喝的紀錄片:《茶界中國》

日本茶館現場拍攝

一部可以喝的紀錄片:《茶界中國》

臺灣

一部可以喝的紀錄片:《茶界中國》

臺灣奶蓋茶

別急著感動,因為除了樸素的感動,還有強大的實力,帶給我們最真實的感觸。

《茶界中國》運用了目前最先進的表現手段和攝製技術,航拍攝影、超高速攝影、微觀生態攝影等一網打盡。畫面精美,無疑使故事更加精彩。

航拍是參與到故事敘述中的。超高速、微觀攝影能使人們看清楚茶葉製作的細節,使人們對正宗口感的由來產生切實的感受和認識。“當你看到鐵觀音在布包中揉捻、正山小種在杯中翻轉、橫縣茉莉花在茶葉中舒展,你怎麼能不從植物的呼吸中感知茶葉的生命與奧妙呢?”

一部可以喝的紀錄片:《茶界中國》

航拍

製茶居然這麼驚心動魄

《茶界中國》從策劃到拍攝、完成,歷時三年。十幾個攝製組200多人,東至江浙,西到拉薩,北上山東,南下海南,再到中國臺灣,日本、英國、肯尼亞,行程30萬公里,採訪拍攝近百位茶人的悲歡、25種茶類的春夏秋冬的生長與製作。

但這長長的故事,卻是被不超過4分鐘的鏡頭連接起來的。

作為紀錄片,《茶界中國》的故事跳躍性很大,一會兒在中國,一會兒到英國,一會又到了非洲。

每集40分鐘的《茶界中國》,既為表現故事的需要,也為觀眾考慮,每一組鏡頭都不超過4分鐘,為的就是讓大家觀劇不累、始終專注。

鏡頭數量增加的結果,就是劇組需要成倍增加拍攝量,辛苦自不待言。為十集400分鐘的播出,攝製組拍攝了差不多200個小時的素材。

這份堅持,只為奉上最美的“茶認知”。

一部可以喝的紀錄片:《茶界中國》

雲南臨滄大雪山

“來自原產地的口感追隨”,是《茶界中國》的內在動機與拍攝邏輯。

其實生活裡,人們評判好茶的重要標準是口感。好的口感,與原產地的天造地設、茶界工匠的精益求精密不可分。正是在好口感的誘惑下,茶葉才在這個星球上暢行無阻、流轉無界。

所以,在第一季的十集紀錄片中,鏡頭對準了“原產地明晰、獨特”的茶品,比如:桐木關正山小種、西湖龍井、鳳凰單從、洞庭碧螺春等等。

這一次,《茶界中國》沒有衝著名氣最大的“大師”去。進入鏡頭的,都是一心做茶、二門不邁的茶人。比如第一集中生活在大山深處的正山小種製茶人陳必芳。

因為這才是好茶誕生的不二法門。

“每一個茶到味蕾的故事裡,都是人和情感的故事。”

《茶界中國》說的是茶,但出演的是人,是那些對口感孜孜以求、對技術精益求精的可敬茶農。個人的悲歡與時代的變遷,在茶中自然鏈接。

一部可以喝的紀錄片:《茶界中國》

安徽太平猴魁

安徽太平猴魁街

恩施玉露

【小劇透】

《茶界中國》在第一季的十集紀錄片涉及到的茶界名品有:桐木關正山小種、西湖龍井、鳳凰單從、洞庭碧螺春、大雪山藤條茶、雲南普洱、蒙頂甘露、安溪鐵觀音、日照綠、太平猴魁、千兩茶、安吉白茶、武夷巖茶、恩施玉露、溧陽黃金芽、橫縣茉莉花茶、安化黑茶、雅安藏茶、臺灣烏龍、日本玉露等;還表現了景德鎮瓷器、宜興紫砂、蘇氏園林、蘇州評彈、廣式茶樓等。

中國茶山,震驚世界的美

物華天寶,俊採星馳。兼容幷蓄,熠熠生輝。

這一次,中國茶的呈現,集合了來自全世界的專業力量。

為拍好三大洲、四國家、十一個省區的茶,製作方匯聚了各方精英,組成優秀的創作團隊:除電視人、報人、音樂人、茶專家外,還邀請《朗讀者》總策劃、《五大道》總撰稿李亦然擔任總撰稿。

在拍攝英國的內容時,製作方邀請了英國BBC的專業團隊。導演Francis Gerard基於對英國茶葉歷史的熟悉,對拍攝計劃給出了很多獨到的建議。

400年來,茶在世界流轉,也深刻影響了世界。在《茶界中國》第一集《口感的追隨》中,紀錄片為觀眾講述了中國茶對於世界傳播的緣起。其中凱瑟琳公主遠嫁為英國帶去紅茶的故事,由英國BBC專業團隊拍攝。他們的角度和解讀別有意味,而且第一次拍到了凱瑟琳公主的真容肖像。

一部可以喝的紀錄片:《茶界中國》

然而兜兜轉轉,永不能忘的,仍是初心。

《茶界中國》第一次深度走訪中國茶葉最具代表性的原產地,探尋茶葉最正宗的口感,為茶正本清源。為觀眾傳達最正確的茶葉認知,倡導最健康的飲茶方式。

對茶文化的詮釋再多,這一點卻不會變——茶是用來喝的!而這是一部“可以喝的紀錄片”。

《茶界中國》播出後,還將同步進行眾籌。以眾籌的方式,把紀錄片見證過的正宗好茶送到觀眾身邊。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喝到鏡頭下的茶,正是“可以喝的紀錄片”!

這是迄今為止茶紀錄片沒有過的創舉。

愛茶的朋友們,有口福了!

一部可以喝的紀錄片:《茶界中國》

走進大山深處採集聲音

劇透一下紀錄片見證到的製茶工匠、涉茶專家,請選擇你中意的人和茶,早點參與眾籌吧!據悉,《茶界中國》第二季也已經在籌備中。

【小劇透】(部分人物介紹,排列不分先後)

陳必芳:正山小種,金駿眉

林樹深:海南五指山白沙綠茶

蔡國華:西湖龍井茶

張躍華:蒙頂甘露

鄭奕琳:古樹藤條普洱茶

魏月德:鐵觀音

範輝:武夷巖茶

衫田:日本玉露

張文旗:蒸青工藝

潘齊順:浮樑紅茶

卜軍娣:周大敬茶文化生活館創始人

劉金龍、廖紅:茶的樹種

餘三和:臺灣種植有機茶,改造土地生態

張朝澤:鳳凰單叢

諶昌鬆、諶雲飛:安化黑茶

李祥明:太平猴魁

陳豔影:茉莉花茶

甘福琴:雅安藏茶

《茶界中國》宣傳片

這部投資超千萬的紀錄片計劃拍三季,每季十集。

為迎接即將到來的8月4日首播,主創人員已經做好了最後的修訂和審評。

8月4日,21︰20,江蘇衛視,《茶界中國》,等你看中國茶的歷史興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