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茶有時節,長存非真理——普洱茶是否越陳越香?

普洱 大樹茶 陳化 壹見茶 壹見茶 2017-11-05

普洱茶是否越陳越香,在絕大多數論壇中都是一個討論激烈的話題。事實上,有時候激烈討論會上升為吵架,雙方都是各執一詞,罵得沒有下限。吵的人可能都明白事實是怎樣,但只是出於利益關係,這個問題非此即彼,必須有個確切。

好茶有時節,長存非真理——普洱茶是否越陳越香?

但這個問題並不是一場辯論能夠解決的,普洱茶到底是不是越陳越香?你答Yes 或者NO,你都會被批駁。

就像說壹見的茶好,可以認可,可以否認一樣。我們能夠給自己最佳的讚美,也可以把自己貶低得狗屎不如。總之,有一部分人信服即可。下面,我們就來解析普洱茶不是越陳越香的道理。

好茶有時節,長存非真理——普洱茶是否越陳越香?

普洱是否越陳越香,我們先設定前提:

  • 原料優秀

  • 工藝適當

  • 存儲正常

在滿足這三大條件的情況下,普洱茶可以越陳越香,也可以不越陳越香。兩者之間,有一界線:

時間。任何事物都有一個保質期,包括愛情。

普洱茶的所謂越陳越香,市場是認可的,我們也認同。但茶的轉化是有階段的。上升期、高峰期、衰弱期。高峰期後,每況愈下,相信不用過多解釋。

實際上,這個是壹見茶和很多同行的基本理論。在生產前,我們已經大致確定了這個茶的最佳保存期或飲用期,並由此採取相關的工藝。下面,我們以幾個茶為例,來解析普洱茶的越陳越香與並非越陳越香。

先講最初的思路:A茶,設計存儲期為15年——20年,B茶,設計存儲期為8-10年,這是我們對於產品的設計思路,亦是這兩個茶最大的不同。因為設計思路的不同,所以採取的工藝和原料的選用也會不同。

之所以講這個,只希望大家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能確定收藏方法,以及正確品種。當然不要指望小餅,在第7-10年出現最佳的狀態,也不要指望在第15年,用大餅去跟小餅相比,結局形成在製茶階段。

15年,小餅是贏家。8-10年,大餅是贏家。

好茶有時節,長存非真理——普洱茶是否越陳越香?

上面提到了最佳飲用期,我來談一下這個概念的個人看法,我們所談內容,均以壹見茶社產品為例:

  • 壓制工藝,鬆緊度對於最佳品飲期有巨大影響;

  • 原料對於最佳品飲期有巨大影響;

請注意,我是在若干前提下來說明這一點的,比如,相對於同一個存儲地。免得有人鑽牛角尖。

如果設計保持15年的陳期,通常採用重石磨壓制或普通石磨壓制(視茶而定);而鐵餅,是試圖將最佳品飲期延伸到30年左右。如果當年新發酵的茶,會採用泡餅方式。而原料已經經過一年陳化的茶,會採用了較緊的方式。

壓制工藝的選擇,對陳化週期有巨大影響。

原料性質,主要在於臺地茶和老樹、大樹茶的區分。相對而言,臺地茶的刺激性強,而大樹茶較為柔和。

個人認為,臺地茶需要較多時間的陳化,而同等情況下,大樹茶陳化得更快一些。一餅8年陳期的易武臺地茶和大樹茶,也許臺地茶仍然苦澀味重,還需繼續陳化,而大樹茶口感已經非常不錯了。

好茶有時節,長存非真理——普洱茶是否越陳越香?

在正常情況下,同一地區,大樹茶的苦澀度是較低的。那麼,綜合原料以及工藝,再結合當地的條件,我們不難判斷一個茶在當地的陳化期,最佳狀態應該是多少年的範圍內。

所以,普洱茶越陳越香並非是一個無限時間內的概念,而是存在一個週期,從上升到高峰,再到逐漸衰弱的週期。這就是,普洱茶並非越陳越香的理由。放了一百年的普洱茶,也許能喝,但估計碳化會比較厲害,品飲價值不大,那何為我們的博物館裡收藏那些古老的普洱茶呢?這些茶的最大的意義不在品飲,而在考古價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