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寅之孫曹雪芹系子虛烏有

曹雪芹 曹寅 胡適 乾隆 吳氏紅學 2017-06-07

(作者:王正康)

曹寅之孫曹雪芹系子虛烏有

自從胡適於1921年在《〈紅樓夢〉考證(改定稿)》中考證出《紅樓夢》的著者是曹寅的孫子曹雪芹之後,九十多年來似乎已成了紅壇的共識。而筆者經過刨根問底的查證,卻驚異地發現:曹寅之孫曹雪芹系子虛烏有!

謂予不信,願申述如下理由,任由讀者睿智辨識。

曹雪芹並非曹顒或曹頫之子

力主《紅樓夢》作者曹雪芹說是原中國紅學會會長馮其庸先生。他在《曹雪芹小傳》中說: “曹寅生子曹顒,據紅學家們研究,曹雪芹即曹顒的遺腹子,有的研究者則認為是曹寅嗣子曹頫之子。”

許多紅學研究者都知道,曹氏家族有關的三個宗譜、通譜中均有曹寅過繼兒子曹頫之名,但下面空空如也。曹頫有子女嗎?有兒子還是女兒?均沒有說明。2010年8月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紅樓夢大辭典》中的《曹氏世系簡表》中曹頫下面有條虛線,下掛(雪芹),表明僅僅是一種說法,一種臆測,並無實據。

曹雪芹是曹寅親生兒子曹顒的遺腹子嗎?據《五慶堂重修遼東曹氏宗譜》載:“天佑(顒子,官州同)”,如果曹雪芹即曹天佑,能夠官至“州同”,為知州(州的行政長官)的佐官,分掌糧務、水利、海防、管河諸職。那“作者自雲”中“半生潦倒”又從何談起,又如何窮到“舉家食粥”的境地?如何詮釋《紅樓夢》反仕途經濟思想?因而曹天佑不可能是《紅樓夢》作者。如果曹雪芹可與曹天佑劃等號,曹雪芹即曹顒的遺腹子,那 “作者自雲”中“背父兄教育之恩” 也無法印證,因為遺腹子是見不到父親的,做父親的如何教育他?已知曹顒並無其它兒子,那“兄”又是誰?又怎樣教育他?著名紅學研究者李生佔先生說“馮其庸《曹雪芹家世新考》、吳新雷與黃進德《曹雪芹江南家世叢考》、周汝昌《紅樓夢新証》等有關曹雪芹家世生平考證的著作都是考證曹寅,無考證出曹雪芹一點有價值的東西。如果曹雪芹不是曹寅的直系血親後代,考證曹寅再詳細又有什麼用?從現佔有的資料上看,沒有一文半字的史料證明曹寅與曹雪芹是直系血緣的一家人。”信然。

我們還可以從其他五個方面來看曹寅有沒有曹雪芹這個孫子。

(一)很多人都知道曹寅有一個“雪樵”之號。如果曹雪芹是曹寅之孫,明知其祖父有帶“雪”的號,為什麼自己還與其祖父排比取帶有“雪”字之號呢?以詩禮傳家的曹家怎會有這樣不知避家諱的人呢?這隻有曹雪芹不是曹寅之孫才可合理解釋。

(二)乾隆登基前封號是“和碩寶親王”,登極後時人順口稱之為“寶皇帝”。《紅樓夢》中描寫鴛鴦抗婚,把“寶天王”“寶皇帝”著實痛斥了一番。如果《石頭記》原創者確是乾隆朝曹寅之孫曹雪芹,在乾隆朝避諱制度十分嚴格的情況下,這樣不避國諱的後果,不僅作者自己要掉腦袋,還有延禍九族的危險。如果《紅樓夢》作者是乾隆朝的曹雪芹是曹寅之孫,難道他不怕自己掉腦袋,並讓已獲過罪被抄過家的曹氏家族再罪上加罪嗎?

(三)曹寅過繼兒子曹頫(主流紅學家有一部分認為是曹雪芹之父)獲罪後,刑部公文中明明寫著“京城崇文門外蒜市口地方房十七間半、家僕三對,給與曹寅之妻孀婦度命。”有沒有“曹頫家屬”或“曹頫之子”隨往,公文中沒有提及。如何證明曹雪芹也到了北京呢?

主流紅學家有個先入為主的觀念,以為曹寅有個孫子曹雪芹,既然“曹寅之妻孀婦”到“京城崇文門外蒜市口地方房十七間半”居住,那麼作為曹寅之孫必然隨往。然而事實上“曹寅有個孫子曹雪芹”的前提是不存在的。因此曹雪芹上北京之事只能視作無證枉說。這個所謂“曹寅之孫”的曹雪芹,不過是主流紅學家心中一個想當然的 “幻影”而已。

曹寅之孫曹雪芹系子虛烏有

(四)追索這個“幻影”的來龍去脈,就勢必涉及新紅學派的奠基者胡適寫於一九二一年十二月的《紅樓夢考證(改定稿)》。胡適的主要根據是楊鍾羲先生《雪橋詩話》中“雪芹為楝亭通政孫”一句話,“楝亭”即曹寅,“通政”是曹寅的官職,這就把曹雪芹定為曹寅之孫。那麼楊鍾羲先生《雪橋詩話》這句話根據是什麼呢?是根據敦誠《四鬆堂集》(即敦誠詩集)的一個貼箋,貼箋雲:“雪芹曾隨其先祖寅織造之任”。《四鬆堂集》原抄本中,就沒見這麼一句“貼箋”。“貼箋”不同於原稿紙上的“注”,是後來用另紙補上去的“補文”。貼箋第一次明確地提出曹雪芹是曹寅之孫,對後人的影響可大了。其實按主流紅學家們推算,曹雪芹出生在曹寅死後,如何能“隨其先祖寅織造之任”?“雪芹曾隨其先祖寅織造之任”十二字毫無真實性可言。就連胡適自己都認為是“錯誤”之說,可胡適卻憑這條來歷不明的謊言貼箋,相信了楊鍾羲“雪芹為楝亭通政孫”這句話,得出了“曹雪芹是漢軍正白旗人,曹寅的孫子”的虛假結論,進而誤判為《紅樓夢》的作者。把子虛烏有的曹寅之孫曹雪芹的“幻影”,裝進了稀裡糊塗追隨者的腦子裡,成了一個先入為主的觀念,成了無數人約定俗成的“共識”,誤己誤人九十多年。

(五)據《紅樓夢學刊》1994年第2期車錫倫與趙桂芝在《介紹曹寅(楝亭)藏明刊〈書史紀原〉上的“雪芹校字”題記墨跡》一文披露,曹寅藏書中有“雪芹校字”筆跡,並附了彩色的書影照片。該文作者以為是曹寅之孫曹雪芹對“先人遺物,他自然會倍加珍惜;他既善畫,也必愛書法,因此為本書認真校字。”前面筆者已論證,曹寅之孫曹雪芹系子虛烏有,此墨跡必然是曹寅本人對其藏書隨看隨校時留下來的,可為曹寅有“雪芹”化名有力證據。

《紅樓夢學刊》1994年第2期的書影照片:

曹寅之孫曹雪芹系子虛烏有

有的學人以為曹雪芹不是真姓名,而是誰誰誰的一個化名。經過仔細比較各自的理由,筆者以為遠不如作為曹寅的化名最靠譜。

學術上有“孤證不能成立”之說。不妨再出示一個證據:

晚清著名文學家、經學家、教育家、書法家與樸學大師俞樾在《小浮梅閒話》裡說:“納蘭容若《飲水詞集》有《滿江紅》詞,為曹子清題其先人所構楝亭,即雪芹也。” “曹子清“就是曹寅,俞樾說他“即雪芹也”,說明曹寅有“雪芹”這樣一個字號或化名。

試問:曹寅作為祖父有“雪芹”的號,作為其孫子還有可能再以“雪芹”為號嗎?我的回答是絕無可能!

“寅孫曹雪芹著《紅樓夢》”說漏洞百出

回頭再看那些似是而非的“曹雪芹著《紅樓夢》”說便顯得漏洞百出。

《曹雪芹小傳》中說“曹雪芹自北歸後,曾一度在右翼宗學任‘瑟夫’(教習)”,這是因為敦氏兄弟在右翼宗學中結交曹雪芹,才有此種推論。敦氏兄弟筆下的曹雪芹應是敦氏兄弟在右翼宗學中結交的同學,有宗室的身份,有從軍的背景,是落魄的王孫。如果曹雪芹是曹寅之孫,曹家本是內務府的包衣奴僕,獲罪人之子,是不可能進右翼宗學學習的,更不可能聘他去作‘瑟夫’(教習),與敦氏兄弟筆下的曹雪芹完全是兩個不同的人。

《曹雪芹小傳》中還寫到:“後雪芹移居西郊,與張宜泉交”。 試問:張宜泉筆下的曹雪芹與敦氏兄弟筆下的曹雪芹是一個人嗎?我們不妨比較兩人:根據原稿,張宜泉筆下的曹雪芹其實是名“上雨下沽”,敦氏兄弟筆下的曹雪芹名“霑”;張宜泉筆下的曹雪芹字夢阮,號芹溪居士,而敦氏兄弟筆下的曹雪芹字芹圃;所謂“居士”,是指在家奉佛的人,而敦氏兄弟筆下的曹雪芹“佩刀質酒”、“擊石作歌聲琅琅”,一派軍人氣慨,象是個奉佛的人嗎?張宜泉筆下的曹雪芹“年未五旬而卒”,敦氏兄弟筆下的曹雪芹“四十年華付杳冥”,主流紅學家們為什麼不質疑一下:這兩個曹雪芹是同一個人嗎?如果張宜泉能知曹雪芹“工詩善畫”,卻為何不提寫《紅樓夢》之事呢?

孤鴻道人在《藝苑論壇》發表的《自編自導自演的春柳堂》一文把隱瞞了53年(1955年至2008年)的祕密給揭開了。張宜泉的《春柳堂詩稿》原來是光緒年間刻本,且是本宅藏版,即是張家的“家刻本”。刻印者是其兒子“張子介卿”。由此推算,張宜泉當生活於嘉慶、道光時代,與乾隆時代的曹雪芹八杆子打不著。這也可以解釋,同為曹雪芹好友,為何敦氏兄弟與張宜泉之間沒有一點相互交往的信息。這就直接否定了張宜泉作為“曹寅之孫曹雪芹”證人的身份。

把不同的幾個“曹雪芹”揉合為一是主流紅學家們一貫做法

筆者說過,一些主流紅學們有關曹雪芹的“小傳”、 “傳記”及簡介之類的文字,幾乎都是一個套路,把上述幾個互不相關的同名同姓的“曹雪芹”揉合在一起。最常見的就是把子虛烏有的曹寅之孫“曹雪芹”與敦氏兄弟筆下的那個“曹雪芹”及與張宜泉筆下的那個“曹雪芹”都揉合在一起,把他們姓名及字號湊合在一起羅列,把他們的經歷也串連在一起,用他們的生卒年月來推斷子虛烏有的“曹寅之孫曹雪芹”的生卒年月,以此掩蓋了曹寅之孫曹雪芹子虛烏有的真相。馮其庸先生這篇《曹雪芹小傳》使用的就是這個套路。

你看《曹雪芹小傳》開頭“曹霑,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不正是把敦氏兄弟筆下的曹雪芹的“曹霑”之名,芹圃之號,與張宜泉筆下的“姓曹名(雨沽)”、字夢阮、號芹溪居士羅列捏合在一起的嗎?不過《曹雪芹小傳》中是經過一番篩選的,一是因與敦氏兄弟筆下的曹雪芹的“曹霑”之姓名不合拍,就把張宜泉筆下“姓曹名(雨沽)”給篩選掉了;二是“居士”系居家奉佛之人,《紅樓夢》作者對僧道微詞甚多,怎麼會是“居士”呢。於是把“居士”之號也刪去了。那麼怎麼寫子虛烏有的曹寅之孫曹雪芹的生平家世呢?同樣用張冠李戴之法,把他與敦氏兄弟筆下曹雪芹、張宜泉筆下曹雪芹這樣三個不同的人的生平經歷串連在一起。於是拼湊出子虛烏有的曹寅之孫曹雪芹的簡歷:生於1715年(康熙五十四年),——十四歲到北京(比周汝昌、蔡義江先生推算的早生了十年左右)——一度進右翼宗學——後移居西郊——1763年卒,終年虛歲四十八歲。

曹雪芹生年是怎麼推算出來的?是用非曹寅之孫的曹雪芹(即敦氏兄弟筆下的曹雪芹與張宜泉筆下的曹雪芹)來推算的。主流紅學家似乎均對這三個曹雪芹是否是同一個人沒有一絲質疑,曹寅之孫曹雪芹生卒年之爭演變成敦氏兄弟筆下的曹雪芹與張宜泉筆下的曹雪芹生卒年之爭,並把結論強加在曹寅之孫曹雪芹身上。所以馮其庸先生與主流紅學家們筆下的曹雪芹其實是雜揉的虛幻的形象,而非歷史的真實。

————————————

校對:王華東 至真齋主 編輯:瀟湘夜雨

深度解讀,高屋建瓴。吳氏紅學,高端學術。 知識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觀點、新視角,同一部紅樓,不一樣的文章。歡迎關注"吳氏紅學"頭條號,欣賞更多吳氏紅學精品文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