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金庸齊名的他,可能是全中國最風流的男人

香港媒體向來擅造噱頭,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流行文化興盛,電視報刊上有幾位文人才子頗受歡迎,於是便依樣畫古代“四大才子”之葫蘆,按圖索驥出一個“香港四大才子”,分別是金庸、黃霑、倪匡和蔡瀾

這四人中,金庸最為年長和德高望重,締造武俠江湖無人能及;倪匡年紀次之,寫出的“衛斯理”系列堪稱華語科幻文學開山之作;黃霑是粵語流行音樂繞不開的傳奇,《上海灘》《獅子山下》《滄海一聲笑》等作品流傳後世。

蔡瀾在其中年紀最小,早年以電影為主業,監製過成龍多部耳熟能詳的動作片,後專攻美食與寫作,主持節目邀請美女吃吃喝喝,寫寫食評專欄,好不快活。

與金庸齊名的他,可能是全中國最風流的男人

▲ 蔡瀾新書《我喜歡人生快活的樣子》。蔡瀾至今共出版各類書目200餘本,著作等身

時至今日,金庸、黃霑已逝,倪匡封筆隱退,惟有78歲的蔡瀾,還在出書,還在旅行,還在尋美食,還在做生意,沒有一點空閒下來的意思。

正因如此,還在經常出席公眾場合的他,也總在被追問關於“四大才子”的問題。被問得多了,他終於忍不住回答:

“這個稱號其實不太應該,金庸先生是大師,根本不能跟我們三個‘小混混’放在一起。”

蔡瀾說自己是個努力的人,但和金庸先生相比,還是“才氣不夠的”。

與金庸齊名的他,可能是全中國最風流的男人

▲ 蔡瀾與金庸舊照。圖片來源網絡

不過亦師亦友的金庸卻給出高評價:“見識廣博,琴棋書畫、酒色財氣、吃喝嫖賭、文學電影,什麼都懂。他不彈古琴、不下圍棋、不作畫、不嫖、不賭,但人生中各種玩意兒都懂其門道,於電影、詩詞、書法、金石、飲食之道,更可說是第一流的通達。”

與金庸齊名的他,可能是全中國最風流的男人

美食飄香

雖自謙不比才子,但風流還是一等一。蔡瀾曾說自己最饞兩種香,一為美食飄香,二為紅袖添香。

美食飄香自不必多說,互聯網上搜索“蔡瀾”兩個字,前幾頁密密麻麻都與食物離不開關係,這邊是加盟的美食節目開播,那邊是推薦了幾道鮮為人知的名菜,亦或是站臺了某個廚王大賽……最為內地觀眾所知的,是他擔任過《舌尖上的中國》節目總顧問。

“我是個好奇心很強的人,人一生做的最多的事就是吃,一天吃三回,每天要接觸到這麼多次的東西,為什麼不去把它研究好呢?”

與金庸齊名的他,可能是全中國最風流的男人

大概從八十年代起,蔡瀾開始寫美食專欄,一寫就直到現在。把食物列入工作源於一次不怎麼愉快的經歷:久居新加坡的父母到香港探親,蔡瀾帶他們去吃點心,不成想既要等位、酒樓服務員又沒有禮貌,於是一怒之下在專欄寫下此事,結果香港的報刊編輯都來向他約稿,希望他多寫寫餐廳食評的稿件。

“慢慢的,我這股‘惡勢力’就形成了,後來跟爸爸媽媽去哪裡吃飯都有位子。”

食評家都有自己的喜好,蔡瀾也偏愛祖籍潮汕的美食。例如寫潮州的胡椒豬肚湯,他知曉怎樣做出最傳統的味道:

舊的做法要把豬肚灌水,灌到本來很薄的一層豬肚變得很厚,脂肪有水沾在裡面就會很厚,半透明,吃起來很爽脆。

潮州最有名的牛丸,他也有自己的鑑別標準:"牛丸要手打的,要足夠勁道,掉下去要跳上來。"

品鑑食物的時間久了,蔡瀾對食材做法也有自己的祕訣。香港的蒸魚做得出神入化,整條魚有薄有厚,在魚身厚處切三刀、中間塞酸梅,就可以讓每個部位同時蒸熟。但蔡瀾說,不用那麼麻煩,一尾魚洗淨放入滾湯中,人夾著筷子在湯邊守候,哪個部位熟了就馬上吃哪裡,比蒸魚方便許多。

與金庸齊名的他,可能是全中國最風流的男人

每到一地,蔡瀾必定會去當地的菜市場,在菜市中看到當地人的“生活標準”。到北京,發現主要是吃羊肉;到巴厘島,發現當地人食材貧乏,不太注重吃;至於居住了幾十年的香港,家附近的九龍城菜市場早已成為了蔡瀾的“辦公室”,如有采訪工作或招待友人,就去燒臘鋪裡割點叉燒肉,然後到樓上熟食中心“打邊爐”(粵語中的火鍋說法),喝喝酒,吹吹水(粵語,意為聊天),工作應酬也成為閒情雅趣。

“菜市場就像一面‘照妖鏡’,一眼看去就知道當地的文化。”在蔡瀾眼中,遇到新鮮的蔬菜瓜果,就好像它們在笑著對你說,“買我買我!”

那麼,最好吃的菜是什麼呢?他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是媽媽做的菜。

“我不太喜歡吃山珍海味,我喜歡普通的。豬、羊、牛這些普通的食材,天天做,一定好吃。”嚐遍無數山珍海味,最能打動美食家蔡瀾的,依然是尋常人家的煙火氣息。

如果在菜市場裡遇到那些微笑著的食材,蔡瀾會毫不猶豫地買上整整一袋,然後悠哉悠哉,拄著柺杖,心滿意足地歸家。

與金庸齊名的他,可能是全中國最風流的男人

紅袖添香

自古有才子必有佳人,年輕時蔡瀾高大陽剛,才氣名聲在外,博得不少美人青睞。林青霞說他“是成熟女人仰慕的男人”,李嘉欣贊他“是品位最好的男人”。

很小的時候,蔡瀾就有饞“紅袖添香”之意。小時候看古書和名畫,常見到文人騷客與青樓名妓遊山玩水,羨慕至極,後來老師佈置寫作文《我的志願》,於是揮筆寫下:願長大後能開間妓院。因為此事,差點被老師開除。

“我十四歲開始懂得性,看著馬來少女圍著紗籠,開著水龍頭洗頭,微微看到胸部,血液衝上頭,要連跑三圈,拼命跑。”蔡瀾誠實說道。

與金庸齊名的他,可能是全中國最風流的男人

▲ 蔡瀾年輕時。圖片來源網絡

食色,性也,蔡瀾有幸把兩樣都做成了工作相關。

早年間做電影監製需要選拔演員,於是欣賞女演員自然成為必不可少的一環。看得多了,蔡瀾對美女有了自己的一套見解:“怎樣才算美女?我首先是看她的眼神有沒有靈氣,如果眼珠動都不會動的,再靚都是個蠢女人,因為聰明的女人眼神是靈活的。”

晚年做一檔美食節目,模式是帶著年輕美女們領略各地食物,通常是蔡瀾前面講,美女們在後面附和讚歎,呈眾星捧月之態。

1989年,好友倪匡愛上一位夜總會的媽媽桑,於是經常請蔡瀾和黃霑到夜總會喝酒,三位才子妙語連珠,引得夜場女子們花枝亂顫,一夜消費一兩萬。

買單的時候,蔡瀾忽然悟到一個商機:夜總會酒又不是最好,人也不是最美,為何不做一檔電視節目,三人同樣談天說地,請最漂亮的明星當嘉賓,喝最貴的酒!

於是中國訪談節目史上最奔放的一檔節目《今夜不設防》誕生了。三位才子和當紅明星癱倒在沙發上,一起抽菸喝酒,聊聊大尺度問題,問出了林青霞與秦漢的戀情、張國榮的“初夜體驗”,問得偶像明星們紛紛“開黃腔”。

與金庸齊名的他,可能是全中國最風流的男人

▲ 林青霞上《今夜不設防》。圖片來源《明報》

《今夜不設防》播出創下70%的收視率,甚至引來BBC專程來拍紀錄片。當然也有許多人罵他們“老不正經”,蔡瀾只是笑眯眯迴應:“要這麼正經幹嘛?”

他亦在節目中展露過頗為大膽另類的感情觀念,例如抨擊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這應該是一個性能力不強、怕老婆跑掉的人想出來的。很自然的人性的話,如果是自己的能力很強,你就多幾個伴侶。從原始社會到現在,都應該是一樣的道理。”

以上種種蔡瀾“紅袖添香”的自由,少不了結髮妻子方瓊文的寬容與體諒。蔡瀾一生著作眾多,但對妻子著墨甚少,寥寥幾句不過“結婚數十年,相敬如賓”。但他明瞭,妻子懂得自己有“男人都有的缺點”,她予他“放浪形骸”的空間,他則予她結婚時“照顧一輩子”的承諾。

與金庸齊名的他,可能是全中國最風流的男人

▲ 蔡瀾與妻子。圖片來源網絡

在妻子給予的空間之中,蔡瀾一生交友不少。許知遠曾在節目中問起“蔡先生您一共有多少有女朋友”,引來蔡瀾一句反問:“一年一個不過分吧?”但每個女友他都以禮相待,從不詆譭前任。

在這一點上,蔡瀾對李敖是有些不屑的:“分開後就把幾任老婆的瘡疤都挖出來說,不是人,男人不能做這樣的事。”

親密關係,有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蔡瀾的小弟蔡萱曾撰文總結哥嫂二人:“二哥在文章中極少提及自己太太,二嫂也一向低調且聰明,深知二哥野馬性格,她從不約束二哥,任他闖蕩江湖,知馬兒終會回家歸槽。”

與金庸齊名的他,可能是全中國最風流的男人

才子不響

外人看來“食色俱全”的人生,連金庸都讚歎不已:“蔡瀾是一個真正瀟灑的人。”

但蔡瀾自己說,人生有諸多限制,沒辦法真正瀟灑。

在成為眾所周知的那位慈眉善目的美食家之前,監製身份的蔡瀾在香港電影最黃金的年代摸爬滾打四十年,從18歲做到58歲,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父親蔡文玄與邵仁枚、邵逸夫兄弟為世交,早年跟隨邵氏兄弟開拓南洋電影市場,蔡瀾從小就浸泡在電影院內,14歲寫影評登報,16歲留學日本學電影。

與金庸齊名的他,可能是全中國最風流的男人

邵逸夫先生見他聰明靈活,便大膽將邵氏電影公司在日本的業務交付於他,那時蔡瀾尚未成年。22歲到香港定居後,他進入邵氏開啟電影監製生涯。

多年電影工作中,蔡瀾監製的為人所熟知的電影,有《快餐車》、《龍兄虎弟》、《福星高照》等成龍早期主演的功夫片。後來見三級片更容易賺錢,蔡瀾也曾被公司要求去監製過情色電影。

與金庸齊名的他,可能是全中國最風流的男人

▲ 蔡瀾與成龍。圖片來源網絡

可能連他自己也記不太清,究竟製作了多少部電影,只知當年黃金時代,最快十天半個月就能完成一部商業片,而且還能叫好又叫座。

但回顧四十年的電影生涯,蔡瀾曾這樣自問自答:

- 你的崗位是監製,有哪一部電影最滿意?- 沒有。

乾脆利落。

日本大學電影科編導系出身的年輕人,遊走於各類商業片之間,說沒有藝術理想是不可能的。那時邵氏公司一年拍40部電影,部部掙錢,於是蔡瀾向邵逸夫建議:邵先生,可否多拍一部不掙錢的藝術電影啊?

邵逸夫先生回答道,希望第41部也掙錢。同樣乾脆利落。

蔡瀾因此感慨,邵先生的觀念太一邊倒,他不知道文藝片也可以一樣掙錢。

但蔡瀾並非一個執念的人,他深知電影是一項集體創作,在“對藝術有良心”和“對老闆有良心”的單項選擇題裡,他選擇後者。不能對不起出錢的老闆,也不能為了追求個人風格而冒險犧牲集體創作。

當年輕時的抱負慢慢消磨殆盡,蔡瀾開始承認,自己也可能沒有拍一部“萬古流芳的電影”的能力。

“我一生做錯了一件花了四十年才知道是錯的事。”人到中年,蔡瀾始覺悟,原來電影並非自己的喜歡。

與金庸齊名的他,可能是全中國最風流的男人

於是一個轉身,他走出片場,躲進小樓成一統。

屬於他的小樓,是寫作,是美食,因為在這兩個領域裡“沒有人控制我,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寫作完全是個人創作,是為了自己,不必再向投資人妥協,也不必再關照整個劇組的心情。

在人生的後半段,有抱負的電影人蔡瀾消失了,享樂主義的美食家蔡瀾姍姍而來。

在與許知遠的對談中,面對許知遠多次“讀聖賢書所為何事”的提問,蔡瀾選擇吃吃喝喝,避而不談。這倒有些符合傳統士大夫們的儒釋道精神——得意時儒家,出世後佛道。

與金庸齊名的他,可能是全中國最風流的男人

▲ 蔡瀾與接受許知遠採訪。圖片來源《十三邀》

後來,這次對談被外人津津樂道,大家饒有興致地爭論著二人的人生態度孰是孰非。兩位知識分子,一位還有少年意氣,心懷家國天下;一位年長,用食物消解深刻,並對年輕人說著“你要再過一陣子,會同意我的話”。

誰對誰錯,永遠都是見仁見智的答案。

但蔡先生自己的答案,許知遠問不出來,誰也問不出來。

才子不響,像一切全由他定。


參考資料:

1.《蔡瀾家族(一)》《蔡瀾家族(二)》

2.《十三邀:許知遠對話蔡瀾》

3.新週刊《男人都有一個夢想:成為蔡瀾》

4.一刻talks《食神蔡瀾》

5.新京報《蔡瀾:我決定活得有趣》

6.每日人物《你們嫌蔡瀾答得太敷衍,他覺得你們的憂愁太無聊》

7.財新網《蔡瀾:越吃越簡單 越活越明白》

文章圖片除註明外,均由受訪者提供

十點人物誌原創內容 轉載請聯繫後臺授權

與金庸齊名的他,可能是全中國最風流的男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