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見啥要啥,不買就哭”:父母的處理方法,很重要

“孩子見啥要啥,不買就哭”:父母的處理方法,很重要

前幾天,我和老婆參加了一個小型的朋友聚會。

飯桌上,不知是誰起的頭,大家的話題轉向了帶娃路上的鬧心事:

有人說孩子睡眠時間晝夜顛倒,讓自己很崩潰;

也有人說自己剛做完衛生,孩子就亂丟玩具,把家裡搞的一團糟...

但是到後來,大家達成了共識:

排在鬧心事第一名的就是孩子在超市貨架前看啥要啥,不給買就哭鬧的行為。

“孩子見啥要啥,不買就哭”:父母的處理方法,很重要

這種情況,每個家長都會經歷,並且會令人十分尷尬和頭大的一件事。

原本是愉快的採購,最後卻演變成了“買還是不買”的拉鋸戰。

從表面上看,這是對於一件商品是否購買的選擇,但實際上,這是父母與孩子權力的對抗。

“孩子見啥要啥,不買就哭”:父母的處理方法,很重要

我想每個去過超市的人,都會遇到過孩子哭鬧的場景:

孩子看著貨架上擺的玩具糖果,就想要,如果自己的需求沒有被滿足,孩子通常都會大聲哭鬧。

有的家長可能在孩子的哭鬧下選擇了妥協,孩子嚐到了甜頭,日後遇到類似的事可能會變本加厲;

有的家長可能把孩子放在一邊,不去理會,不被理解的孩子,會變得叛逆,跟家長不親近;

還有的家長會覺得丟了面子,大聲斥責孩子,孩子在恐懼中選擇放棄,從此變成了小心翼翼的“討好型”人格。

無論是上面三種情況的哪一種,不管是妥協還是拒絕對孩子的心理健康來說,都不是最好的做法。

“孩子見啥要啥,不買就哭”:父母的處理方法,很重要

那有的家長可能會問了,怎樣做才能在不傷害孩子心理的情況下讓他不會無理取鬧呢?

在這之前,我們需要先分析一下,孩子和家長產生“權力”之爭的根源是什麼?

我想原因有二:

1. 家長對孩子變相的控制慾

有一些家長,雖然說著孩子自己選擇想買的東西,但是一面又嫌孩子買的東西不好不實用。

其實這就是變相的控制慾。

家長用自己主觀意識去判斷孩子的行為,造成觀點上的隔閡。

在家長眼中“虛有其表”的物品,在孩子眼中,可能就是獨一無二,非它不行的存在。

“孩子見啥要啥,不買就哭”:父母的處理方法,很重要

2. 孩子自我意識的建立

孩子在兩歲後,就已經萌生自我意識了。

他們經常會表達自己意見和主張:

今天想穿哪件衣服,要怎麼去超市,去了超市想要選什麼,等等。

對於孩子的這些舉動,家長不要認為孩子是跟你對著幹。

他只是認識到了“權力”這樣東西,並且想要運用它。

“孩子見啥要啥,不買就哭”:父母的處理方法,很重要

在知道了產生問題的根源後,我們再說說如何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

其實無論在什麼環境下,如果家長是強制讓孩子去做某件事時,就一定會產生“權力”之爭。

最好的辦法就是在矛盾發生時,雙方都先冷靜下來,然後再進行有效的溝通。

“孩子見啥要啥,不買就哭”:父母的處理方法,很重要

在《媽媽是超人2》中,胡可帶著兩個兒子逛超市。

期間,小兒子小魚兒想拆開一包口香糖給哥哥吃,在被胡可制止後,小魚兒的情緒逐漸失控,在貨架前大哭不止。

然而胡可和哥哥安吉卻安靜的站在一邊,不為所動。

在小魚兒情緒宣洩的差不多的時候,胡可到小魚兒身邊,慢慢的把道理講明,並跟他說清楚“交了錢就可以打開了。”

這時候的小魚兒,很快地就能接受這個建議。

“孩子見啥要啥,不買就哭”:父母的處理方法,很重要

其實很多孩子在超市遭到父母的拒絕後,情緒是十分不穩定的。

作為家長,我們不能因為丟人或者不耐煩就指責孩子,而是應該像胡可一樣,給孩子宣洩情緒的時間,等孩子冷靜下來,再幫他分析事情。

讓孩子明白,哭鬧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溝通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同時,家長也不能被孩子的情緒所感染,亂髮脾氣從而將矛盾激化。

值得注意的是,當孩子第一次出現這種情況時就要及時制止,處理妥當。

堅定自己的決心,日後再發生類似的事情時,要保持和上一次相同的做法。

不跟孩子進行“等價交換”,更不要給孩子開“空頭支票”。

“孩子見啥要啥,不買就哭”:父母的處理方法,很重要

養育孩子是父母需要用一生研究的課題。

帶娃的路上有鮮花,也有炸彈,一不留神就會被孩子弄得啼笑皆非。

對於孩子在超市亂拿東西,制止後就哭鬧的行為,家長需要在充分了解孩子的想法後,再作出相對的迴應。

我相信,在父母的正確處理中,我們的孩子都可以成為懂事聽話、守規矩的人!

- END -

作者:凱爸

看完的讀者,如果你贊同我的觀點,記得給我點個贊哦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