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賦並非天生,天才也可以被複制

天賦並非天生,天才也可以被複制

01成就天才的三個要素,

文章開始前,我先提個問題,什麼是天賦?

是天生就很會嗎?

我想了想自己,似乎除了本能的簡單生理,其他好像都是後天學習的,

嬰兒時期的連滾帶爬到走路,簡單的認識東西,也是後天學習習得。

哪什麼是天賦呢?

我們形容一個人能力強,口才好有天賦時,難道他出生時,就會對著媽媽說,“你好,很高興認識你”?

所以,天賦不是賦予你的一種能力,而是後天練習的結果,

有一本書叫做《刻意練習》很多人應該都看過,

裡面有一段莫扎特的案例,很好的驗證了這個結論。

莫扎特是位音樂界公認的天才,

在他7歲時,就舉行了大型的音樂會,6歲時受到女王接待。

這還不算什麼,讓人震驚的是,莫扎特在4歲時,就能夠分辨所有音樂的音調。

這種能力極其罕見,莫扎特的這種能力一直是證明,“天賦是與生俱來的”,絕好例子。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後來,一位日本心理學家做了一個實驗,他找到24個三至六歲之間的孩子,

培訓他們他們一年後,24個孩子全部具備了完美分辨音調能力。

所以莫扎特的天賦,很有可能也是訓練的結果。

要知道,莫扎特4歲時,他父親已經全職教他音樂,訓練強度比24個孩子還要高,

是訓練造就了天才。

我為什麼要說這個呢,是要講勤奮嗎。

是的。

但只靠勤奮遠遠不夠,因為這是農耕時代的結論,

農耕時代,種瓜得瓜,人們相信只要勤奮就能得到結果。

我們還缺方法論,方法論非常重要,

但熟練方法論後,還是得要回到最根本的勤奮。

埃隆馬斯克有句名言,就是特斯拉的老闆,“比你優秀,還比你勤奮”。

超級勤奮就夠了嗎?

不夠,我們還缺兩個字,高效。

好,既然有了“方法論”,"勤奮",“高效”,三個要素,那我們再一一展開講。

天賦並非天生,天才也可以被複制

02我很努力,整天忙碌是勤奮嗎

首先要說的,先給自己能力找一個定位,

意思和我們上一篇《都說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怎樣才叫有準備》講的能力圈差不多。

很多人做著超出能力邊界的事,因此迷茫,焦慮。

或者做著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事,因此更迷茫。

有許多年輕人並不缺理想,上進心,每天都忙碌不停,很努力。

是勤奮嗎?

當然是勤奮,但這隻能讓你成為一般的高手,

對於一些簡單的技能,長期訓練形成肌肉記憶,也可以呈現出高手狀態。

比如一個刀削麵師傅,可以練到不看鍋在哪裡,把面削進去。

但這只是簡單的技能,很容易觸碰天花板,不能讓你持續成長。

形成肌肉記憶,很多動作已經不用通過大腦,意味著你進入了舒適區。

什麼是舒適區?

心理學家把人的知識,技能學習,分為三個層次。

最淺的層次,叫舒適區,就是幹著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事,

最深的層次,叫恐懼區,那個地方你什麼都不會,只會一臉懵,比如讓你去開飛機。

兩者之間的層次,叫學習區,屬於我們努努力,墊墊腳就能掌握的技能。

成長是一種不自然的運動,像拳擊中的每一拳都迎痛而上。

改變的第一步,走出自己的舒適區。

在學習區練習,才是有效的學習。

所以,整天練習熟悉的技能,哪怕很辛苦,實則你還是在自己的舒適區。

一般的運動員,拼命練習已經掌握的動作,所謂天才型高手,永遠挑戰那些有難度又能實現的動作。

那什麼是真正有效的勤奮呢?

“持續做你不會做的事”。

天賦並非天生,天才也可以被複制

03“有效”夠了嗎,不夠,還要“高效”

持續做你不會的事還不夠,你還需要及時反饋,

你有沒想過,一些頂尖運動員,已經非常厲害了,他們有沒有教練?

有的話,難道教練比他們更厲害?

沒有更厲害,那奧運冠軍豈不是沒有教練?

事實是,不論運動員多厲害,身邊都有個教練。

這個教練就是運動員的反饋體系,

籃球時,哪個動作不對怎麼調整?

長跑或短跑時,每個階段的步子邁多大?

游泳時,刻意製造意外情況,比如眼鏡進水,怎樣應對繼續正常發揮?

每個項目背後,都有行之有效的反饋,來不斷提高自己。

互聯網時代我們獲取知識信息,查找資料,網上學習課程都很方便,

有人就說了,未來教育是不是可以放在互聯網上?

老師錄一個視頻,全國人民都可以聽。

不好意思,這種教育是無效的,真正有效的,不僅網上有學習資料,關鍵還要線下的反饋。

學生之間的學問切磋,老師的即使反饋,作業,考試,都是即使反饋。

沒有反饋,你學的知識技能,只是一種幻覺。

即時反饋的優點在於,能夠隨時確定方式的正確性,並及時糾正。

在有反饋的情況下,一個人的進步速度非常之快,而且是實實在在的。

這才算高效的勤奮。

你可能會說,我即不認識好的老師,也沒有很牛的朋友,怎麼辦?

模仿。

看起來有點不上臺面,卻很實用,

每個領域都有厲害的人,分析他們厲害的原因,然後自己刻意地,不斷改進技能。

自學有自學的好處,就怕陷入自嗨,當你感覺自己棒極了時,看一下你要模仿的目標,也是一種反饋。

天賦並非天生,天才也可以被複制

04什麼是方法論和套路

什麼是方法論,方法論就是我們通俗說的套路,套路這個詞現在聽起來像是騙術。

其實不是,

我們現在的知識怎麼來源的?就是我們一代代人,把前人的經驗封裝在一個個小的概念當中,然後拿來就用。

而不是重新發明輪子。

舉個例子,我們電視上也經常看見,古代人要怎麼顯得自己說話有文化,有水平。

那就是說著說著就引用,詩經,諺語,古人云……

因為那一句諺語背後,是一整坨知識信息。

在農村裡,每個村裡都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當兩個人起爭執時,找到這位老長輩理論,

最後,這位長輩通常會引用一句諺語,老人言如何如何……

然後圍觀群眾拍手叫好。

這就是他的方法論呀,這個概念就是他的套路啊。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套路。

比如,天使投資怎麼快速判斷一個團隊的合作質量,

那就是觀察團隊成員發言是否平均,如果不平均那麼這個團隊一定存在溝通問題。

這就是投資人的一個小套路。

算法是程序員的套路,公式是數學家的套路,案例是律師的套路,而定律是科學家們的套路。

一個人的能力高低,在於掌握的套路多少啊。

學習套路的路徑很多,書籍,自己的經歷,還有向行業前輩請教等等。

當然套路掌握後,還要正確的練習方式,和重複練習,

注意,不是重複做熟悉的事,是重複在學習區練習。

如果你希望獲得比別人更強的能力,高效的勤奮是必走的路徑,方法論精進到最後依然要回到最根本的勤奮。

所謂天賦,不過是找到了對的練習方法。

所謂天才,不過是持續正確練習的結果。

天賦並非天生,天才也可以被複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