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

“兒子能幹了,能幫媽媽做事情了,還要煮還要切還要吃”這話是我家兒子兩歲時說的,呵呵!誰說只有女兒才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

"

“兒子能幹了,能幫媽媽做事情了,還要煮還要切還要吃”這話是我家兒子兩歲時說的,呵呵!誰說只有女兒才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都說現在的男孩特別需要好好的培養孝敬觀,什麼尊老愛幼,孝敬父母這種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在我們當代的獨生子女家庭中很少表現出來,可是在生活中我看到不是這樣的,當代已經很多家庭開始重視孩子的教育及其孝敬觀的培養,很多孩子還是很孝順的。

"

“兒子能幹了,能幫媽媽做事情了,還要煮還要切還要吃”這話是我家兒子兩歲時說的,呵呵!誰說只有女兒才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都說現在的男孩特別需要好好的培養孝敬觀,什麼尊老愛幼,孝敬父母這種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在我們當代的獨生子女家庭中很少表現出來,可是在生活中我看到不是這樣的,當代已經很多家庭開始重視孩子的教育及其孝敬觀的培養,很多孩子還是很孝順的。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如果男孩吃飽喝足,直接看電視或者出去玩了,留下一桌的碗筷等著父母收拾;如果父母買了好吃的給孩子品嚐,男孩卻很少分享東西給父母品嚐;如果孩子病了,父母徹夜難眠,悉心照顧,而父母病了,男孩卻很少問候。這些情況都令人堪憂 。

"

“兒子能幹了,能幫媽媽做事情了,還要煮還要切還要吃”這話是我家兒子兩歲時說的,呵呵!誰說只有女兒才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都說現在的男孩特別需要好好的培養孝敬觀,什麼尊老愛幼,孝敬父母這種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在我們當代的獨生子女家庭中很少表現出來,可是在生活中我看到不是這樣的,當代已經很多家庭開始重視孩子的教育及其孝敬觀的培養,很多孩子還是很孝順的。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如果男孩吃飽喝足,直接看電視或者出去玩了,留下一桌的碗筷等著父母收拾;如果父母買了好吃的給孩子品嚐,男孩卻很少分享東西給父母品嚐;如果孩子病了,父母徹夜難眠,悉心照顧,而父母病了,男孩卻很少問候。這些情況都令人堪憂 。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我很欣慰,可能兒子從小是我帶的原因,他總是對媽媽媽特別關心,他的行為很多都是從媽媽身上影射過來的。

兒子從出生都是媽媽帶著玩,吃,睡,做家務,哈哈!說實話做家務不是我讓他做的,太小了做家務著實是搗亂,但是沒法,他要做也讓他做了,他學著切菜,炒菜,洗碗,拖地,可能說出來都沒人信,畢竟孩子那麼小,但是事實就是那樣的,還為此臉上被油燙起了泡,手被刀切出了血。

"

“兒子能幹了,能幫媽媽做事情了,還要煮還要切還要吃”這話是我家兒子兩歲時說的,呵呵!誰說只有女兒才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都說現在的男孩特別需要好好的培養孝敬觀,什麼尊老愛幼,孝敬父母這種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在我們當代的獨生子女家庭中很少表現出來,可是在生活中我看到不是這樣的,當代已經很多家庭開始重視孩子的教育及其孝敬觀的培養,很多孩子還是很孝順的。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如果男孩吃飽喝足,直接看電視或者出去玩了,留下一桌的碗筷等著父母收拾;如果父母買了好吃的給孩子品嚐,男孩卻很少分享東西給父母品嚐;如果孩子病了,父母徹夜難眠,悉心照顧,而父母病了,男孩卻很少問候。這些情況都令人堪憂 。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我很欣慰,可能兒子從小是我帶的原因,他總是對媽媽媽特別關心,他的行為很多都是從媽媽身上影射過來的。

兒子從出生都是媽媽帶著玩,吃,睡,做家務,哈哈!說實話做家務不是我讓他做的,太小了做家務著實是搗亂,但是沒法,他要做也讓他做了,他學著切菜,炒菜,洗碗,拖地,可能說出來都沒人信,畢竟孩子那麼小,但是事實就是那樣的,還為此臉上被油燙起了泡,手被刀切出了血。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作為媽媽其實很心疼,誰不想他在旁邊去好好玩玩,也許是沒有人陪著玩的原因,總是我做什麼他就做什麼。說話總是特別的暖心,有一次冬天,我在洗碗,兒子滑著滑板車過來說“媽媽,其實應該讓我來洗碗的,你去休息!”我想到兒子穿那麼多著實不方便,就說兒子夏天再來幫媽媽洗吧,媽媽愛你!他也聽了話!

"

“兒子能幹了,能幫媽媽做事情了,還要煮還要切還要吃”這話是我家兒子兩歲時說的,呵呵!誰說只有女兒才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都說現在的男孩特別需要好好的培養孝敬觀,什麼尊老愛幼,孝敬父母這種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在我們當代的獨生子女家庭中很少表現出來,可是在生活中我看到不是這樣的,當代已經很多家庭開始重視孩子的教育及其孝敬觀的培養,很多孩子還是很孝順的。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如果男孩吃飽喝足,直接看電視或者出去玩了,留下一桌的碗筷等著父母收拾;如果父母買了好吃的給孩子品嚐,男孩卻很少分享東西給父母品嚐;如果孩子病了,父母徹夜難眠,悉心照顧,而父母病了,男孩卻很少問候。這些情況都令人堪憂 。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我很欣慰,可能兒子從小是我帶的原因,他總是對媽媽媽特別關心,他的行為很多都是從媽媽身上影射過來的。

兒子從出生都是媽媽帶著玩,吃,睡,做家務,哈哈!說實話做家務不是我讓他做的,太小了做家務著實是搗亂,但是沒法,他要做也讓他做了,他學著切菜,炒菜,洗碗,拖地,可能說出來都沒人信,畢竟孩子那麼小,但是事實就是那樣的,還為此臉上被油燙起了泡,手被刀切出了血。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作為媽媽其實很心疼,誰不想他在旁邊去好好玩玩,也許是沒有人陪著玩的原因,總是我做什麼他就做什麼。說話總是特別的暖心,有一次冬天,我在洗碗,兒子滑著滑板車過來說“媽媽,其實應該讓我來洗碗的,你去休息!”我想到兒子穿那麼多著實不方便,就說兒子夏天再來幫媽媽洗吧,媽媽愛你!他也聽了話!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到現在四歲了,兒子仍然比較勤快,上幼兒園的話,每天他要自己起來做蛋炒飯或者煮荷包蛋,我要是提前做好的,他都不會吃,有時看我洗衣服要幫忙洗,我只會給他小件的 襪子之類的給他,他並不滿足,要把我的內衣都要洗,大件的用刷子刷,而每次吃東西他都會拿兩份,永遠給媽媽的是大份的。

記得有一次買了兩個麵包,我順手給兒子一個,他說這個不好吃,我不想吃這個味的,我要吃那個,我說那好吧,兒子吃好吃的那個,媽媽吃難吃的那個,兒子聽了想了下說“算了,還是我吃難吃的,媽媽吃好吃的那個吧”,說完就幾下把那個他所謂的難吃的給吃了下去。看的出,在他的內心,他是真的很愛媽媽。

"

“兒子能幹了,能幫媽媽做事情了,還要煮還要切還要吃”這話是我家兒子兩歲時說的,呵呵!誰說只有女兒才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都說現在的男孩特別需要好好的培養孝敬觀,什麼尊老愛幼,孝敬父母這種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在我們當代的獨生子女家庭中很少表現出來,可是在生活中我看到不是這樣的,當代已經很多家庭開始重視孩子的教育及其孝敬觀的培養,很多孩子還是很孝順的。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如果男孩吃飽喝足,直接看電視或者出去玩了,留下一桌的碗筷等著父母收拾;如果父母買了好吃的給孩子品嚐,男孩卻很少分享東西給父母品嚐;如果孩子病了,父母徹夜難眠,悉心照顧,而父母病了,男孩卻很少問候。這些情況都令人堪憂 。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我很欣慰,可能兒子從小是我帶的原因,他總是對媽媽媽特別關心,他的行為很多都是從媽媽身上影射過來的。

兒子從出生都是媽媽帶著玩,吃,睡,做家務,哈哈!說實話做家務不是我讓他做的,太小了做家務著實是搗亂,但是沒法,他要做也讓他做了,他學著切菜,炒菜,洗碗,拖地,可能說出來都沒人信,畢竟孩子那麼小,但是事實就是那樣的,還為此臉上被油燙起了泡,手被刀切出了血。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作為媽媽其實很心疼,誰不想他在旁邊去好好玩玩,也許是沒有人陪著玩的原因,總是我做什麼他就做什麼。說話總是特別的暖心,有一次冬天,我在洗碗,兒子滑著滑板車過來說“媽媽,其實應該讓我來洗碗的,你去休息!”我想到兒子穿那麼多著實不方便,就說兒子夏天再來幫媽媽洗吧,媽媽愛你!他也聽了話!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到現在四歲了,兒子仍然比較勤快,上幼兒園的話,每天他要自己起來做蛋炒飯或者煮荷包蛋,我要是提前做好的,他都不會吃,有時看我洗衣服要幫忙洗,我只會給他小件的 襪子之類的給他,他並不滿足,要把我的內衣都要洗,大件的用刷子刷,而每次吃東西他都會拿兩份,永遠給媽媽的是大份的。

記得有一次買了兩個麵包,我順手給兒子一個,他說這個不好吃,我不想吃這個味的,我要吃那個,我說那好吧,兒子吃好吃的那個,媽媽吃難吃的那個,兒子聽了想了下說“算了,還是我吃難吃的,媽媽吃好吃的那個吧”,說完就幾下把那個他所謂的難吃的給吃了下去。看的出,在他的內心,他是真的很愛媽媽。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今年中秋節,難得放假的爺爺回來了,爺爺說早上我們出去吃,可是外面真的是暴雨啊,我說我不想出去,兒子說媽媽,你不想出去,我幫你帶包子回來嘛。然後跟著爺爺一人打把傘去吃早餐了。本來準備洗了衣服自己做飯的,可是兒子居然一個人打這小傘在敲門,我問他怎麼一個人,他說他怕包子冷了,就沒有和爺爺一起去買菜,真的讓我很感動!後來爺爺回來也說這孩子太孝順了,一定要先給媽媽送包子回來。

雖然我沒有女兒,但是我兒子就是我的小棉襖,我想我們的親子關係應該算很好的吧!孩子有無孝敬父母的習慣,不僅體現在親子關係上,也反應出一個人是否關心他人。在家裡能孝敬父母,在工作上就能關心同事,出門就能關心他人。

我也不敢保證將來兒子長大就一定對媽媽很貼心,但是目前這兩年媽媽都很欣慰了,我相信關心爸爸媽媽,愛爸爸媽媽他會成為一種習慣。

"

“兒子能幹了,能幫媽媽做事情了,還要煮還要切還要吃”這話是我家兒子兩歲時說的,呵呵!誰說只有女兒才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都說現在的男孩特別需要好好的培養孝敬觀,什麼尊老愛幼,孝敬父母這種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在我們當代的獨生子女家庭中很少表現出來,可是在生活中我看到不是這樣的,當代已經很多家庭開始重視孩子的教育及其孝敬觀的培養,很多孩子還是很孝順的。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如果男孩吃飽喝足,直接看電視或者出去玩了,留下一桌的碗筷等著父母收拾;如果父母買了好吃的給孩子品嚐,男孩卻很少分享東西給父母品嚐;如果孩子病了,父母徹夜難眠,悉心照顧,而父母病了,男孩卻很少問候。這些情況都令人堪憂 。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我很欣慰,可能兒子從小是我帶的原因,他總是對媽媽媽特別關心,他的行為很多都是從媽媽身上影射過來的。

兒子從出生都是媽媽帶著玩,吃,睡,做家務,哈哈!說實話做家務不是我讓他做的,太小了做家務著實是搗亂,但是沒法,他要做也讓他做了,他學著切菜,炒菜,洗碗,拖地,可能說出來都沒人信,畢竟孩子那麼小,但是事實就是那樣的,還為此臉上被油燙起了泡,手被刀切出了血。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作為媽媽其實很心疼,誰不想他在旁邊去好好玩玩,也許是沒有人陪著玩的原因,總是我做什麼他就做什麼。說話總是特別的暖心,有一次冬天,我在洗碗,兒子滑著滑板車過來說“媽媽,其實應該讓我來洗碗的,你去休息!”我想到兒子穿那麼多著實不方便,就說兒子夏天再來幫媽媽洗吧,媽媽愛你!他也聽了話!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到現在四歲了,兒子仍然比較勤快,上幼兒園的話,每天他要自己起來做蛋炒飯或者煮荷包蛋,我要是提前做好的,他都不會吃,有時看我洗衣服要幫忙洗,我只會給他小件的 襪子之類的給他,他並不滿足,要把我的內衣都要洗,大件的用刷子刷,而每次吃東西他都會拿兩份,永遠給媽媽的是大份的。

記得有一次買了兩個麵包,我順手給兒子一個,他說這個不好吃,我不想吃這個味的,我要吃那個,我說那好吧,兒子吃好吃的那個,媽媽吃難吃的那個,兒子聽了想了下說“算了,還是我吃難吃的,媽媽吃好吃的那個吧”,說完就幾下把那個他所謂的難吃的給吃了下去。看的出,在他的內心,他是真的很愛媽媽。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今年中秋節,難得放假的爺爺回來了,爺爺說早上我們出去吃,可是外面真的是暴雨啊,我說我不想出去,兒子說媽媽,你不想出去,我幫你帶包子回來嘛。然後跟著爺爺一人打把傘去吃早餐了。本來準備洗了衣服自己做飯的,可是兒子居然一個人打這小傘在敲門,我問他怎麼一個人,他說他怕包子冷了,就沒有和爺爺一起去買菜,真的讓我很感動!後來爺爺回來也說這孩子太孝順了,一定要先給媽媽送包子回來。

雖然我沒有女兒,但是我兒子就是我的小棉襖,我想我們的親子關係應該算很好的吧!孩子有無孝敬父母的習慣,不僅體現在親子關係上,也反應出一個人是否關心他人。在家裡能孝敬父母,在工作上就能關心同事,出門就能關心他人。

我也不敢保證將來兒子長大就一定對媽媽很貼心,但是目前這兩年媽媽都很欣慰了,我相信關心爸爸媽媽,愛爸爸媽媽他會成為一種習慣。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如果大家對自己孩子的孝敬行為不太滿意,覺得孩子離自己的距離越來越遠,可以著手根據孩子的特性進行培養教育了,我自己做的就是以身作則,不怕孩子吃苦,只要他願意做的,我會看著讓他做,做了他才能體會到媽媽的不易與辛苦,我每次對他真誠的關心,他能感覺到,也能回報我。說到這個我想到有次去幼兒園接他,一個同班同學讓我牽著他走的時候,我才發覺別人家的孩子那小手真的很嫩,而我家孩子那手真的粗糙,一天就愛到處倒騰的原因,有點心疼!

"

“兒子能幹了,能幫媽媽做事情了,還要煮還要切還要吃”這話是我家兒子兩歲時說的,呵呵!誰說只有女兒才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都說現在的男孩特別需要好好的培養孝敬觀,什麼尊老愛幼,孝敬父母這種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在我們當代的獨生子女家庭中很少表現出來,可是在生活中我看到不是這樣的,當代已經很多家庭開始重視孩子的教育及其孝敬觀的培養,很多孩子還是很孝順的。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如果男孩吃飽喝足,直接看電視或者出去玩了,留下一桌的碗筷等著父母收拾;如果父母買了好吃的給孩子品嚐,男孩卻很少分享東西給父母品嚐;如果孩子病了,父母徹夜難眠,悉心照顧,而父母病了,男孩卻很少問候。這些情況都令人堪憂 。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我很欣慰,可能兒子從小是我帶的原因,他總是對媽媽媽特別關心,他的行為很多都是從媽媽身上影射過來的。

兒子從出生都是媽媽帶著玩,吃,睡,做家務,哈哈!說實話做家務不是我讓他做的,太小了做家務著實是搗亂,但是沒法,他要做也讓他做了,他學著切菜,炒菜,洗碗,拖地,可能說出來都沒人信,畢竟孩子那麼小,但是事實就是那樣的,還為此臉上被油燙起了泡,手被刀切出了血。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作為媽媽其實很心疼,誰不想他在旁邊去好好玩玩,也許是沒有人陪著玩的原因,總是我做什麼他就做什麼。說話總是特別的暖心,有一次冬天,我在洗碗,兒子滑著滑板車過來說“媽媽,其實應該讓我來洗碗的,你去休息!”我想到兒子穿那麼多著實不方便,就說兒子夏天再來幫媽媽洗吧,媽媽愛你!他也聽了話!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到現在四歲了,兒子仍然比較勤快,上幼兒園的話,每天他要自己起來做蛋炒飯或者煮荷包蛋,我要是提前做好的,他都不會吃,有時看我洗衣服要幫忙洗,我只會給他小件的 襪子之類的給他,他並不滿足,要把我的內衣都要洗,大件的用刷子刷,而每次吃東西他都會拿兩份,永遠給媽媽的是大份的。

記得有一次買了兩個麵包,我順手給兒子一個,他說這個不好吃,我不想吃這個味的,我要吃那個,我說那好吧,兒子吃好吃的那個,媽媽吃難吃的那個,兒子聽了想了下說“算了,還是我吃難吃的,媽媽吃好吃的那個吧”,說完就幾下把那個他所謂的難吃的給吃了下去。看的出,在他的內心,他是真的很愛媽媽。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今年中秋節,難得放假的爺爺回來了,爺爺說早上我們出去吃,可是外面真的是暴雨啊,我說我不想出去,兒子說媽媽,你不想出去,我幫你帶包子回來嘛。然後跟著爺爺一人打把傘去吃早餐了。本來準備洗了衣服自己做飯的,可是兒子居然一個人打這小傘在敲門,我問他怎麼一個人,他說他怕包子冷了,就沒有和爺爺一起去買菜,真的讓我很感動!後來爺爺回來也說這孩子太孝順了,一定要先給媽媽送包子回來。

雖然我沒有女兒,但是我兒子就是我的小棉襖,我想我們的親子關係應該算很好的吧!孩子有無孝敬父母的習慣,不僅體現在親子關係上,也反應出一個人是否關心他人。在家裡能孝敬父母,在工作上就能關心同事,出門就能關心他人。

我也不敢保證將來兒子長大就一定對媽媽很貼心,但是目前這兩年媽媽都很欣慰了,我相信關心爸爸媽媽,愛爸爸媽媽他會成為一種習慣。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如果大家對自己孩子的孝敬行為不太滿意,覺得孩子離自己的距離越來越遠,可以著手根據孩子的特性進行培養教育了,我自己做的就是以身作則,不怕孩子吃苦,只要他願意做的,我會看著讓他做,做了他才能體會到媽媽的不易與辛苦,我每次對他真誠的關心,他能感覺到,也能回報我。說到這個我想到有次去幼兒園接他,一個同班同學讓我牽著他走的時候,我才發覺別人家的孩子那小手真的很嫩,而我家孩子那手真的粗糙,一天就愛到處倒騰的原因,有點心疼!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培養有小棉襖般的男孩,除了讓他了解父母的辛苦,還要淡化男孩的生日意識。對於將回來要挑起家庭重擔的的男孩子來說,很重要的細節就是要讓男孩知道,自己生日最應該感謝的是自己的母親,在每次生日的時候不應該想著生日一年就一次,於是花大把的錢為男孩過生日,把男孩放餐桌前哄著供著,其實這樣不利於男孩的成長,難道不應該同時給媽媽過一個生日嗎?有媽媽然後才有兒子。

"

“兒子能幹了,能幫媽媽做事情了,還要煮還要切還要吃”這話是我家兒子兩歲時說的,呵呵!誰說只有女兒才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都說現在的男孩特別需要好好的培養孝敬觀,什麼尊老愛幼,孝敬父母這種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在我們當代的獨生子女家庭中很少表現出來,可是在生活中我看到不是這樣的,當代已經很多家庭開始重視孩子的教育及其孝敬觀的培養,很多孩子還是很孝順的。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如果男孩吃飽喝足,直接看電視或者出去玩了,留下一桌的碗筷等著父母收拾;如果父母買了好吃的給孩子品嚐,男孩卻很少分享東西給父母品嚐;如果孩子病了,父母徹夜難眠,悉心照顧,而父母病了,男孩卻很少問候。這些情況都令人堪憂 。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我很欣慰,可能兒子從小是我帶的原因,他總是對媽媽媽特別關心,他的行為很多都是從媽媽身上影射過來的。

兒子從出生都是媽媽帶著玩,吃,睡,做家務,哈哈!說實話做家務不是我讓他做的,太小了做家務著實是搗亂,但是沒法,他要做也讓他做了,他學著切菜,炒菜,洗碗,拖地,可能說出來都沒人信,畢竟孩子那麼小,但是事實就是那樣的,還為此臉上被油燙起了泡,手被刀切出了血。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作為媽媽其實很心疼,誰不想他在旁邊去好好玩玩,也許是沒有人陪著玩的原因,總是我做什麼他就做什麼。說話總是特別的暖心,有一次冬天,我在洗碗,兒子滑著滑板車過來說“媽媽,其實應該讓我來洗碗的,你去休息!”我想到兒子穿那麼多著實不方便,就說兒子夏天再來幫媽媽洗吧,媽媽愛你!他也聽了話!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到現在四歲了,兒子仍然比較勤快,上幼兒園的話,每天他要自己起來做蛋炒飯或者煮荷包蛋,我要是提前做好的,他都不會吃,有時看我洗衣服要幫忙洗,我只會給他小件的 襪子之類的給他,他並不滿足,要把我的內衣都要洗,大件的用刷子刷,而每次吃東西他都會拿兩份,永遠給媽媽的是大份的。

記得有一次買了兩個麵包,我順手給兒子一個,他說這個不好吃,我不想吃這個味的,我要吃那個,我說那好吧,兒子吃好吃的那個,媽媽吃難吃的那個,兒子聽了想了下說“算了,還是我吃難吃的,媽媽吃好吃的那個吧”,說完就幾下把那個他所謂的難吃的給吃了下去。看的出,在他的內心,他是真的很愛媽媽。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今年中秋節,難得放假的爺爺回來了,爺爺說早上我們出去吃,可是外面真的是暴雨啊,我說我不想出去,兒子說媽媽,你不想出去,我幫你帶包子回來嘛。然後跟著爺爺一人打把傘去吃早餐了。本來準備洗了衣服自己做飯的,可是兒子居然一個人打這小傘在敲門,我問他怎麼一個人,他說他怕包子冷了,就沒有和爺爺一起去買菜,真的讓我很感動!後來爺爺回來也說這孩子太孝順了,一定要先給媽媽送包子回來。

雖然我沒有女兒,但是我兒子就是我的小棉襖,我想我們的親子關係應該算很好的吧!孩子有無孝敬父母的習慣,不僅體現在親子關係上,也反應出一個人是否關心他人。在家裡能孝敬父母,在工作上就能關心同事,出門就能關心他人。

我也不敢保證將來兒子長大就一定對媽媽很貼心,但是目前這兩年媽媽都很欣慰了,我相信關心爸爸媽媽,愛爸爸媽媽他會成為一種習慣。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如果大家對自己孩子的孝敬行為不太滿意,覺得孩子離自己的距離越來越遠,可以著手根據孩子的特性進行培養教育了,我自己做的就是以身作則,不怕孩子吃苦,只要他願意做的,我會看著讓他做,做了他才能體會到媽媽的不易與辛苦,我每次對他真誠的關心,他能感覺到,也能回報我。說到這個我想到有次去幼兒園接他,一個同班同學讓我牽著他走的時候,我才發覺別人家的孩子那小手真的很嫩,而我家孩子那手真的粗糙,一天就愛到處倒騰的原因,有點心疼!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培養有小棉襖般的男孩,除了讓他了解父母的辛苦,還要淡化男孩的生日意識。對於將回來要挑起家庭重擔的的男孩子來說,很重要的細節就是要讓男孩知道,自己生日最應該感謝的是自己的母親,在每次生日的時候不應該想著生日一年就一次,於是花大把的錢為男孩過生日,把男孩放餐桌前哄著供著,其實這樣不利於男孩的成長,難道不應該同時給媽媽過一個生日嗎?有媽媽然後才有兒子。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小棉襖男孩其實更需要父母的關心,雖然他會很調皮,倔強,搗亂,但是我們要了解我們自己男孩的特性,大量研究表明,男孩體內Y染色體再長達約3億年的進化中一直在變小,所含基因也在逐漸減少,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男孩更容易受到傷害,看似勇敢堅強,實則非常脆弱。因而我們千萬不要忘記了對男孩的關愛,少一點責罵。

所以,我們除了讓男孩吃飽出穿暖之外,一定要重視他們的精神需要,多和他溝通,多關心他,理解他,讓脆弱的男孩感受到愛和溫暖,久而久之,他們也會同樣的關愛你。

"

“兒子能幹了,能幫媽媽做事情了,還要煮還要切還要吃”這話是我家兒子兩歲時說的,呵呵!誰說只有女兒才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都說現在的男孩特別需要好好的培養孝敬觀,什麼尊老愛幼,孝敬父母這種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在我們當代的獨生子女家庭中很少表現出來,可是在生活中我看到不是這樣的,當代已經很多家庭開始重視孩子的教育及其孝敬觀的培養,很多孩子還是很孝順的。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如果男孩吃飽喝足,直接看電視或者出去玩了,留下一桌的碗筷等著父母收拾;如果父母買了好吃的給孩子品嚐,男孩卻很少分享東西給父母品嚐;如果孩子病了,父母徹夜難眠,悉心照顧,而父母病了,男孩卻很少問候。這些情況都令人堪憂 。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我很欣慰,可能兒子從小是我帶的原因,他總是對媽媽媽特別關心,他的行為很多都是從媽媽身上影射過來的。

兒子從出生都是媽媽帶著玩,吃,睡,做家務,哈哈!說實話做家務不是我讓他做的,太小了做家務著實是搗亂,但是沒法,他要做也讓他做了,他學著切菜,炒菜,洗碗,拖地,可能說出來都沒人信,畢竟孩子那麼小,但是事實就是那樣的,還為此臉上被油燙起了泡,手被刀切出了血。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作為媽媽其實很心疼,誰不想他在旁邊去好好玩玩,也許是沒有人陪著玩的原因,總是我做什麼他就做什麼。說話總是特別的暖心,有一次冬天,我在洗碗,兒子滑著滑板車過來說“媽媽,其實應該讓我來洗碗的,你去休息!”我想到兒子穿那麼多著實不方便,就說兒子夏天再來幫媽媽洗吧,媽媽愛你!他也聽了話!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到現在四歲了,兒子仍然比較勤快,上幼兒園的話,每天他要自己起來做蛋炒飯或者煮荷包蛋,我要是提前做好的,他都不會吃,有時看我洗衣服要幫忙洗,我只會給他小件的 襪子之類的給他,他並不滿足,要把我的內衣都要洗,大件的用刷子刷,而每次吃東西他都會拿兩份,永遠給媽媽的是大份的。

記得有一次買了兩個麵包,我順手給兒子一個,他說這個不好吃,我不想吃這個味的,我要吃那個,我說那好吧,兒子吃好吃的那個,媽媽吃難吃的那個,兒子聽了想了下說“算了,還是我吃難吃的,媽媽吃好吃的那個吧”,說完就幾下把那個他所謂的難吃的給吃了下去。看的出,在他的內心,他是真的很愛媽媽。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今年中秋節,難得放假的爺爺回來了,爺爺說早上我們出去吃,可是外面真的是暴雨啊,我說我不想出去,兒子說媽媽,你不想出去,我幫你帶包子回來嘛。然後跟著爺爺一人打把傘去吃早餐了。本來準備洗了衣服自己做飯的,可是兒子居然一個人打這小傘在敲門,我問他怎麼一個人,他說他怕包子冷了,就沒有和爺爺一起去買菜,真的讓我很感動!後來爺爺回來也說這孩子太孝順了,一定要先給媽媽送包子回來。

雖然我沒有女兒,但是我兒子就是我的小棉襖,我想我們的親子關係應該算很好的吧!孩子有無孝敬父母的習慣,不僅體現在親子關係上,也反應出一個人是否關心他人。在家裡能孝敬父母,在工作上就能關心同事,出門就能關心他人。

我也不敢保證將來兒子長大就一定對媽媽很貼心,但是目前這兩年媽媽都很欣慰了,我相信關心爸爸媽媽,愛爸爸媽媽他會成為一種習慣。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如果大家對自己孩子的孝敬行為不太滿意,覺得孩子離自己的距離越來越遠,可以著手根據孩子的特性進行培養教育了,我自己做的就是以身作則,不怕孩子吃苦,只要他願意做的,我會看著讓他做,做了他才能體會到媽媽的不易與辛苦,我每次對他真誠的關心,他能感覺到,也能回報我。說到這個我想到有次去幼兒園接他,一個同班同學讓我牽著他走的時候,我才發覺別人家的孩子那小手真的很嫩,而我家孩子那手真的粗糙,一天就愛到處倒騰的原因,有點心疼!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培養有小棉襖般的男孩,除了讓他了解父母的辛苦,還要淡化男孩的生日意識。對於將回來要挑起家庭重擔的的男孩子來說,很重要的細節就是要讓男孩知道,自己生日最應該感謝的是自己的母親,在每次生日的時候不應該想著生日一年就一次,於是花大把的錢為男孩過生日,把男孩放餐桌前哄著供著,其實這樣不利於男孩的成長,難道不應該同時給媽媽過一個生日嗎?有媽媽然後才有兒子。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小棉襖男孩其實更需要父母的關心,雖然他會很調皮,倔強,搗亂,但是我們要了解我們自己男孩的特性,大量研究表明,男孩體內Y染色體再長達約3億年的進化中一直在變小,所含基因也在逐漸減少,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男孩更容易受到傷害,看似勇敢堅強,實則非常脆弱。因而我們千萬不要忘記了對男孩的關愛,少一點責罵。

所以,我們除了讓男孩吃飽出穿暖之外,一定要重視他們的精神需要,多和他溝通,多關心他,理解他,讓脆弱的男孩感受到愛和溫暖,久而久之,他們也會同樣的關愛你。

“男孩”也可以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們這樣去引導,可以嗎?

在教育上,我們就不要過度保護了,而應該在相對安全的情況下,去鼓勵他探索,冒險,奮鬥,讓他真正具有男子漢的氣魄,就如可能很多人會說我兒子那麼小不應該讓他拿刀,我認為他好奇我就讓他玩,我的視線並沒有在他的手上離開半刻,及時偶爾受點小傷,對他來說也是成長。

我就是這樣一個對兒子放的開手的母親,同時,我有一個小棉襖般的兒子。你們覺得這樣做可以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