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心,孩子又換老師了!孩子適應新老師謹記“三做三不做”'

不完美媽媽 語文 數學 湖哥書影 2019-09-03
"

鬧心,孩子又換老師了!孩子適應新老師謹記“三做三不做”

這幾天,湖哥接到最多的諮詢就是:老師,聽說我們孩子又要換老師了,孩子又得適應一段時間,真鬧心啊。作為家長,我們能做些什麼?

"

鬧心,孩子又換老師了!孩子適應新老師謹記“三做三不做”

這幾天,湖哥接到最多的諮詢就是:老師,聽說我們孩子又要換老師了,孩子又得適應一段時間,真鬧心啊。作為家長,我們能做些什麼?

鬧心,孩子又換老師了!孩子適應新老師謹記“三做三不做”


孩子讀書年年換老師的話,確實鬧心。湖哥一朋友的小孩,一年級升二年級,換了班主任;二年級升三年級,語文數學老師都換了(語文老師是班主任);三年級升四年級,數學老師又換了。這朋友看著自己的小孩常常發懵,一氣之下,孩子升五年級的時候,將孩子轉到了另一所學校(實質上,家長又給孩子換了一次語文數學老師)。至於後來是否再換,湖哥就不得而知了。但這孩子小學一至五年級,幾乎年年換老師,倒是事實了。

聽起來,似乎這孩子挺可憐的,咋就年年換老師呢?當然,如果我們換一種思維來想這件事,或許就不那麼奇怪了。有兩種比較常見的情形,會決定學校頻繁更換同一個班級的老師:一是學校的老師本身就不穩定,變得頻繁。如現在很多鄉村學校,每年都有一批優秀的老師通過行政調動、選調考試等方式進城,又有一批新老師進入,這樣變動自然很大了。二是有些學校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老師的教學水平,專門讓老師固定教某個學段,即有的老師一直教低段,有的老師堅守中段教學,有的老師專門教畢業班。

這樣的分工安排,也會讓孩子在每個學段都換新老師。第一種情況,是教育資源不均衡的直接體現,是無奈;第二種情況呢,作為應考來說,應該也不是壞事。當然,城裡學校因為師資力量相對雄厚,老師就往往是大循環使用,老師帶學生,沒有特殊情況的話,就會從起始年級開始,一直帶到畢業。這樣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老師對自己的孩子知根知底,能更好地進行教育;有利於提升老師的教學能力,帶一輪下來,每個年級的教材都熟悉,業務能力往往有大提升;學生對老師的各種方法、習慣也熟悉,能夠做到有章可循。

上面聊了這麼多的情況,目的都是讓大家理解換老師的現象——新學期或者新學年換老師,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作為學生,最重要的,不是抱怨,而是思考應該怎樣面對。

湖哥以為,面對新學年換老師現象,孩子們可以遵循“三做三不做”原則。

"

鬧心,孩子又換老師了!孩子適應新老師謹記“三做三不做”

這幾天,湖哥接到最多的諮詢就是:老師,聽說我們孩子又要換老師了,孩子又得適應一段時間,真鬧心啊。作為家長,我們能做些什麼?

鬧心,孩子又換老師了!孩子適應新老師謹記“三做三不做”


孩子讀書年年換老師的話,確實鬧心。湖哥一朋友的小孩,一年級升二年級,換了班主任;二年級升三年級,語文數學老師都換了(語文老師是班主任);三年級升四年級,數學老師又換了。這朋友看著自己的小孩常常發懵,一氣之下,孩子升五年級的時候,將孩子轉到了另一所學校(實質上,家長又給孩子換了一次語文數學老師)。至於後來是否再換,湖哥就不得而知了。但這孩子小學一至五年級,幾乎年年換老師,倒是事實了。

聽起來,似乎這孩子挺可憐的,咋就年年換老師呢?當然,如果我們換一種思維來想這件事,或許就不那麼奇怪了。有兩種比較常見的情形,會決定學校頻繁更換同一個班級的老師:一是學校的老師本身就不穩定,變得頻繁。如現在很多鄉村學校,每年都有一批優秀的老師通過行政調動、選調考試等方式進城,又有一批新老師進入,這樣變動自然很大了。二是有些學校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老師的教學水平,專門讓老師固定教某個學段,即有的老師一直教低段,有的老師堅守中段教學,有的老師專門教畢業班。

這樣的分工安排,也會讓孩子在每個學段都換新老師。第一種情況,是教育資源不均衡的直接體現,是無奈;第二種情況呢,作為應考來說,應該也不是壞事。當然,城裡學校因為師資力量相對雄厚,老師就往往是大循環使用,老師帶學生,沒有特殊情況的話,就會從起始年級開始,一直帶到畢業。這樣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老師對自己的孩子知根知底,能更好地進行教育;有利於提升老師的教學能力,帶一輪下來,每個年級的教材都熟悉,業務能力往往有大提升;學生對老師的各種方法、習慣也熟悉,能夠做到有章可循。

上面聊了這麼多的情況,目的都是讓大家理解換老師的現象——新學期或者新學年換老師,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作為學生,最重要的,不是抱怨,而是思考應該怎樣面對。

湖哥以為,面對新學年換老師現象,孩子們可以遵循“三做三不做”原則。

鬧心,孩子又換老師了!孩子適應新老師謹記“三做三不做”


“三做”:

一做心態陽光的使者。任何事情都有著兩面性。頻繁更換老師,一定意義上來說不好,但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或許就是好事了。特別是換的是比以前更加適合自己的老師,或者教學方法別有特色的老師,都能讓自己接受到更多、更深層次的教育,“多見多聞”,集好幾位優秀教師智慧於一身,那是何等的幸運!心態陽光,積極上進,屏蔽不利因素,發揚優點,變換老師就不再是令人糾結的事。

二做善於調節的智者。變換了老師,顯然要進入一個“磨合期”。對於年少的孩子們來說,人生裡的任何經歷,都會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孩子們如果能自我調節,自己趕快適應新老師的教法、習慣,甚至用欣賞的眼光來審視新老師,而不是讓老師來適應自己,那就不失為一個智者。在智者面前,變換老師不再是無奈,而會是一種新的機遇,新的幸運

三做勇於分擔的強者。為了讓大家儘快適應、融合,形成新的合力,建議孩子們還要做勇於分擔的強者。抱怨永遠不是辦法,不能解決任何實質性的問題。最有效的辦法,是幫助新老師儘快熟悉班級、熟悉同學,並且幫助新老師出謀策劃,解決同學們與新老師相處過程中出現的諸多問題。真正強大的人,是不會被對手擊倒的;真正的強者,敵人永遠只有一個,那就是自己

“三不做”:

一不做負面情緒的受害者。學生時代,每次變換老師,都會招來一片抱怨聲。這種聲音往往會“傳染”,甲說一句“搞什麼鬼,又換老師?”乙可能立馬跟上:“是啊!這個學校怎麼搞的?這麼不重視我們的孩子!”於是,一呼百應,負面情緒爆棚。其實,很多時候換了老師,恰恰是學校重視那個班級的表現,偶爾才出現特別情況,如老師調離、高升等。遇上開學初換老師的情況,孩子們千萬不要去跟風——孩子們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合不合腳,自己才知道。”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新老師的關愛、新老師的魅力,才有利於自己今後的學習,而用負面情緒影響自己,那可能就只能感嘆“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了。

二不做吹毛求疵的傳聲筒。作為普通人,總難免有這樣一種心態:失去的,往往是最寶貴的。變換老師這種事,如果一直沒有換,孩子們往往也不大覺得這老師有多好,甚至還有點小討厭:這老師太會罵人,這老師太嘮叨,這老師管理孩子太溫和……等等等等,不一而足。而一旦老師被換了,想想這個老師以後再也不會教自己(或者教自己的孩子了),則一下子就想到了他的好,甚至以往所有的缺點都成了閃亮的優點。而對新換來的老師,則用原來的老師與之對比,百般挑剔,看著總有那麼一點不順眼。如果有這種心態,實際上就是吹毛求疵了。作為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心去認識新老師,不人云亦云,不做傳聲筒,才能理性面對未來。

三不做不思進取的變色龍。正常情況下,換老師是學校工作最為正常的事。(重要的事情有必要重複三遍!)作為孩子,自己的任務永遠是學習,讓自己身心健康成長。所以,變換老師不應該是自己不思進取的理由!任何理由都不成立!!如果自己上課不在狀態,如果自己課後比原來更不想做作業,如果自己退步,請千萬不要讓原來的老師、新換來的老師背鍋。退一萬步講,新換的老師確實很難適應,正確的做法也應該是努力適應,而不是讓自己頹廢。

孩子們啊,如果你遇上換了老師這種事,請千萬不要抱怨、不要悲傷,勇敢的做好自己吧,與每一個老師相遇的經歷,都會是人生一段美好的懷戀!

尊敬的家長朋友,如果您遇上自己的孩子換了老師這種事,請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更不必去找學校的理論三分。積極引導孩子面對人生中的各種變故,讓孩子有能力面對人生的任何風雨,那就是孩子一輩子的幸運


"

鬧心,孩子又換老師了!孩子適應新老師謹記“三做三不做”

這幾天,湖哥接到最多的諮詢就是:老師,聽說我們孩子又要換老師了,孩子又得適應一段時間,真鬧心啊。作為家長,我們能做些什麼?

鬧心,孩子又換老師了!孩子適應新老師謹記“三做三不做”


孩子讀書年年換老師的話,確實鬧心。湖哥一朋友的小孩,一年級升二年級,換了班主任;二年級升三年級,語文數學老師都換了(語文老師是班主任);三年級升四年級,數學老師又換了。這朋友看著自己的小孩常常發懵,一氣之下,孩子升五年級的時候,將孩子轉到了另一所學校(實質上,家長又給孩子換了一次語文數學老師)。至於後來是否再換,湖哥就不得而知了。但這孩子小學一至五年級,幾乎年年換老師,倒是事實了。

聽起來,似乎這孩子挺可憐的,咋就年年換老師呢?當然,如果我們換一種思維來想這件事,或許就不那麼奇怪了。有兩種比較常見的情形,會決定學校頻繁更換同一個班級的老師:一是學校的老師本身就不穩定,變得頻繁。如現在很多鄉村學校,每年都有一批優秀的老師通過行政調動、選調考試等方式進城,又有一批新老師進入,這樣變動自然很大了。二是有些學校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老師的教學水平,專門讓老師固定教某個學段,即有的老師一直教低段,有的老師堅守中段教學,有的老師專門教畢業班。

這樣的分工安排,也會讓孩子在每個學段都換新老師。第一種情況,是教育資源不均衡的直接體現,是無奈;第二種情況呢,作為應考來說,應該也不是壞事。當然,城裡學校因為師資力量相對雄厚,老師就往往是大循環使用,老師帶學生,沒有特殊情況的話,就會從起始年級開始,一直帶到畢業。這樣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老師對自己的孩子知根知底,能更好地進行教育;有利於提升老師的教學能力,帶一輪下來,每個年級的教材都熟悉,業務能力往往有大提升;學生對老師的各種方法、習慣也熟悉,能夠做到有章可循。

上面聊了這麼多的情況,目的都是讓大家理解換老師的現象——新學期或者新學年換老師,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作為學生,最重要的,不是抱怨,而是思考應該怎樣面對。

湖哥以為,面對新學年換老師現象,孩子們可以遵循“三做三不做”原則。

鬧心,孩子又換老師了!孩子適應新老師謹記“三做三不做”


“三做”:

一做心態陽光的使者。任何事情都有著兩面性。頻繁更換老師,一定意義上來說不好,但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或許就是好事了。特別是換的是比以前更加適合自己的老師,或者教學方法別有特色的老師,都能讓自己接受到更多、更深層次的教育,“多見多聞”,集好幾位優秀教師智慧於一身,那是何等的幸運!心態陽光,積極上進,屏蔽不利因素,發揚優點,變換老師就不再是令人糾結的事。

二做善於調節的智者。變換了老師,顯然要進入一個“磨合期”。對於年少的孩子們來說,人生裡的任何經歷,都會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孩子們如果能自我調節,自己趕快適應新老師的教法、習慣,甚至用欣賞的眼光來審視新老師,而不是讓老師來適應自己,那就不失為一個智者。在智者面前,變換老師不再是無奈,而會是一種新的機遇,新的幸運

三做勇於分擔的強者。為了讓大家儘快適應、融合,形成新的合力,建議孩子們還要做勇於分擔的強者。抱怨永遠不是辦法,不能解決任何實質性的問題。最有效的辦法,是幫助新老師儘快熟悉班級、熟悉同學,並且幫助新老師出謀策劃,解決同學們與新老師相處過程中出現的諸多問題。真正強大的人,是不會被對手擊倒的;真正的強者,敵人永遠只有一個,那就是自己

“三不做”:

一不做負面情緒的受害者。學生時代,每次變換老師,都會招來一片抱怨聲。這種聲音往往會“傳染”,甲說一句“搞什麼鬼,又換老師?”乙可能立馬跟上:“是啊!這個學校怎麼搞的?這麼不重視我們的孩子!”於是,一呼百應,負面情緒爆棚。其實,很多時候換了老師,恰恰是學校重視那個班級的表現,偶爾才出現特別情況,如老師調離、高升等。遇上開學初換老師的情況,孩子們千萬不要去跟風——孩子們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合不合腳,自己才知道。”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新老師的關愛、新老師的魅力,才有利於自己今後的學習,而用負面情緒影響自己,那可能就只能感嘆“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了。

二不做吹毛求疵的傳聲筒。作為普通人,總難免有這樣一種心態:失去的,往往是最寶貴的。變換老師這種事,如果一直沒有換,孩子們往往也不大覺得這老師有多好,甚至還有點小討厭:這老師太會罵人,這老師太嘮叨,這老師管理孩子太溫和……等等等等,不一而足。而一旦老師被換了,想想這個老師以後再也不會教自己(或者教自己的孩子了),則一下子就想到了他的好,甚至以往所有的缺點都成了閃亮的優點。而對新換來的老師,則用原來的老師與之對比,百般挑剔,看著總有那麼一點不順眼。如果有這種心態,實際上就是吹毛求疵了。作為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心去認識新老師,不人云亦云,不做傳聲筒,才能理性面對未來。

三不做不思進取的變色龍。正常情況下,換老師是學校工作最為正常的事。(重要的事情有必要重複三遍!)作為孩子,自己的任務永遠是學習,讓自己身心健康成長。所以,變換老師不應該是自己不思進取的理由!任何理由都不成立!!如果自己上課不在狀態,如果自己課後比原來更不想做作業,如果自己退步,請千萬不要讓原來的老師、新換來的老師背鍋。退一萬步講,新換的老師確實很難適應,正確的做法也應該是努力適應,而不是讓自己頹廢。

孩子們啊,如果你遇上換了老師這種事,請千萬不要抱怨、不要悲傷,勇敢的做好自己吧,與每一個老師相遇的經歷,都會是人生一段美好的懷戀!

尊敬的家長朋友,如果您遇上自己的孩子換了老師這種事,請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更不必去找學校的理論三分。積極引導孩子面對人生中的各種變故,讓孩子有能力面對人生的任何風雨,那就是孩子一輩子的幸運


鬧心,孩子又換老師了!孩子適應新老師謹記“三做三不做”


孩子們、家長們,別鬧心啦!放鬆心情,任何一個時刻,都是人生的一個起點。這個起點是否精彩,取決於那個奔跑的人。能否到達勝利的終點,更需要時時刻刻擁有陽光的心態。

祝願,每個孩子都能在新環境裡開顏歡笑;祝願,每個家庭都溫馨美好!(文/廖立湖 圖/來自網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