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行限制孩子依賴?想孩子“獨立”,首先要允許小孩“適度依賴”'

不完美媽媽 服裝 家庭教育 幼兒園 文章 尼莫媽媽日記 2019-09-15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相信很多家長在送孩子上幼兒園的過程中,都會發現一個問題。自己的孩子死死地抱住自己,死活不肯撒手。無論你和老師們怎麼勸,怎麼拿糖果誘惑,他就是不肯放手,還會越哭越大聲。

這時候,很多家長都會選擇這一種做法,大聲呵斥孩子說"你怎麼這麼粘人?這麼不聽話""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誰跟你一樣""再不放手我就不要你了"

最後在孩子的哭喊聲中,強行掙脫孩子的"束縛",然後儘快離開。

在現代諸多的家庭教育當中,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獨立,像別人家的孩子一樣,獨立自主,不要總是粘著自己。所以,當孩子開始粘著自己的時候,家長們都會選擇斥責孩子,並強行阻止孩子的這一行為。

強行限制孩子依賴,只會讓孩子產生害怕、恐慌的心理,讓他以後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產生畏懼心裡,不再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法。

如果你想要自己的孩子"獨立",那麼這一切的前提是,允許自己的孩子"適度依賴"。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相信很多家長在送孩子上幼兒園的過程中,都會發現一個問題。自己的孩子死死地抱住自己,死活不肯撒手。無論你和老師們怎麼勸,怎麼拿糖果誘惑,他就是不肯放手,還會越哭越大聲。

這時候,很多家長都會選擇這一種做法,大聲呵斥孩子說"你怎麼這麼粘人?這麼不聽話""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誰跟你一樣""再不放手我就不要你了"

最後在孩子的哭喊聲中,強行掙脫孩子的"束縛",然後儘快離開。

在現代諸多的家庭教育當中,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獨立,像別人家的孩子一樣,獨立自主,不要總是粘著自己。所以,當孩子開始粘著自己的時候,家長們都會選擇斥責孩子,並強行阻止孩子的這一行為。

強行限制孩子依賴,只會讓孩子產生害怕、恐慌的心理,讓他以後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產生畏懼心裡,不再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法。

如果你想要自己的孩子"獨立",那麼這一切的前提是,允許自己的孩子"適度依賴"。

強行限制孩子依賴?想孩子“獨立”,首先要允許小孩“適度依賴”

什麼是"適度依賴"?

適度依賴,就是在"依賴""獨立"這兩個相互矛盾的狀態中間取得相對的平衡。人們的關係可以分為適度依賴消極的過度依賴疏離。消極的過度依賴和疏離並沒有讓"依賴"和"獨立"達到相對的平衡。

適度依賴能在融合父母與孩子間親密性和自主性的同時,也讓孩子保有強大的自我意識。

"適度依賴"的作用是什麼呢?為什麼要允許孩子"適度依賴"?

很多家長認為,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就是要完完全全讓他們擺脫依賴,甚至讓孩子做一些不是他們年齡段的事,從而彰顯他們的"獨立性"

但事實上,這種做法只不過是適得其反,只會讓孩子在心理上承受更大的壓力。

我們都應該正視孩子的這一種"適度依賴",而不是完全地將它拒之門外。

  • 第一,適度的依賴能讓孩子在需要幫助的時候,向別人尋求幫助,而不是陷入消極的"自責"之中

大多數的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遇到了一道自己不會做的題的時候,他向自己的父母尋求解決方法。

你若是選擇用斥責的方式拒絕他的求助,"這麼簡單的題你都不會""上課的時候是不是沒有認真聽講""自己的作業,自己想辦法"

那麼從此以後,他如果再遇到困難的話,都不會再尋求外界的幫助了,而是選擇自己一個人死扛著。那是因為在他第一次向外界尋求幫助的時候,被人一頓數落,陷入了"我怎麼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的自責裡面。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相信很多家長在送孩子上幼兒園的過程中,都會發現一個問題。自己的孩子死死地抱住自己,死活不肯撒手。無論你和老師們怎麼勸,怎麼拿糖果誘惑,他就是不肯放手,還會越哭越大聲。

這時候,很多家長都會選擇這一種做法,大聲呵斥孩子說"你怎麼這麼粘人?這麼不聽話""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誰跟你一樣""再不放手我就不要你了"

最後在孩子的哭喊聲中,強行掙脫孩子的"束縛",然後儘快離開。

在現代諸多的家庭教育當中,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獨立,像別人家的孩子一樣,獨立自主,不要總是粘著自己。所以,當孩子開始粘著自己的時候,家長們都會選擇斥責孩子,並強行阻止孩子的這一行為。

強行限制孩子依賴,只會讓孩子產生害怕、恐慌的心理,讓他以後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產生畏懼心裡,不再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法。

如果你想要自己的孩子"獨立",那麼這一切的前提是,允許自己的孩子"適度依賴"。

強行限制孩子依賴?想孩子“獨立”,首先要允許小孩“適度依賴”

什麼是"適度依賴"?

適度依賴,就是在"依賴""獨立"這兩個相互矛盾的狀態中間取得相對的平衡。人們的關係可以分為適度依賴消極的過度依賴疏離。消極的過度依賴和疏離並沒有讓"依賴"和"獨立"達到相對的平衡。

適度依賴能在融合父母與孩子間親密性和自主性的同時,也讓孩子保有強大的自我意識。

"適度依賴"的作用是什麼呢?為什麼要允許孩子"適度依賴"?

很多家長認為,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就是要完完全全讓他們擺脫依賴,甚至讓孩子做一些不是他們年齡段的事,從而彰顯他們的"獨立性"

但事實上,這種做法只不過是適得其反,只會讓孩子在心理上承受更大的壓力。

我們都應該正視孩子的這一種"適度依賴",而不是完全地將它拒之門外。

  • 第一,適度的依賴能讓孩子在需要幫助的時候,向別人尋求幫助,而不是陷入消極的"自責"之中

大多數的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遇到了一道自己不會做的題的時候,他向自己的父母尋求解決方法。

你若是選擇用斥責的方式拒絕他的求助,"這麼簡單的題你都不會""上課的時候是不是沒有認真聽講""自己的作業,自己想辦法"

那麼從此以後,他如果再遇到困難的話,都不會再尋求外界的幫助了,而是選擇自己一個人死扛著。那是因為在他第一次向外界尋求幫助的時候,被人一頓數落,陷入了"我怎麼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的自責裡面。

強行限制孩子依賴?想孩子“獨立”,首先要允許小孩“適度依賴”

但如果你換成另外一種委婉一些的方式,那或許就不會是現在這種局面。

一味地斥責和拒絕孩子的求助,在他的年齡段裡面,出現了不應該由他獨自承受的學習或者生活上的壓力,只會讓他出現了消極心理壓力。

  • 第二,"適度依賴"能讓孩子逐漸變得自信,並且信任他人,不會害怕在別人面前暴露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讓孩子學會向別人需求幫助。

我們大人在遇到問題和困難的時候也會選擇尋求幫助,就像路遇劫匪,我們會向警察求助;生病了向醫生求助;

之前在送孩子上學校的時候,親眼目睹了兩位老師在面對孩子的求助時,兩種不同的做法,產生了不一樣的後果。

首先,第一位老師,班裡面的一個孩子一個組詞不知道怎麼寫,便向她尋求幫助。而她選擇了斥責那個孩子,"你怎麼這麼笨""你這寫的是什麼,這麼簡單的都能寫錯""都不知道你在想什麼"

而班裡面的其他孩子看見自己的同學因為組詞不會寫而被老師訓斥的時候,一顆種子在他們心裡悄悄萌了芽。從此以後就算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他們也會選擇沉默,不會再去尋求老師的幫助,因此在他們的師生關係中也因此劃上了一道傷口。

而第二位老師,在面對相同問題的時候,她選擇了為孩子提供一定的幫助,不到提供了一定的解決方法和建議,還告訴他"以後遇到不會的就要問,不會的就要學,只有這樣,下一次再遇到這種問題的時候,你就會了""自己不會的不要覺得不好意思問""老師的職責就是答疑和解惑"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相信很多家長在送孩子上幼兒園的過程中,都會發現一個問題。自己的孩子死死地抱住自己,死活不肯撒手。無論你和老師們怎麼勸,怎麼拿糖果誘惑,他就是不肯放手,還會越哭越大聲。

這時候,很多家長都會選擇這一種做法,大聲呵斥孩子說"你怎麼這麼粘人?這麼不聽話""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誰跟你一樣""再不放手我就不要你了"

最後在孩子的哭喊聲中,強行掙脫孩子的"束縛",然後儘快離開。

在現代諸多的家庭教育當中,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獨立,像別人家的孩子一樣,獨立自主,不要總是粘著自己。所以,當孩子開始粘著自己的時候,家長們都會選擇斥責孩子,並強行阻止孩子的這一行為。

強行限制孩子依賴,只會讓孩子產生害怕、恐慌的心理,讓他以後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產生畏懼心裡,不再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法。

如果你想要自己的孩子"獨立",那麼這一切的前提是,允許自己的孩子"適度依賴"。

強行限制孩子依賴?想孩子“獨立”,首先要允許小孩“適度依賴”

什麼是"適度依賴"?

適度依賴,就是在"依賴""獨立"這兩個相互矛盾的狀態中間取得相對的平衡。人們的關係可以分為適度依賴消極的過度依賴疏離。消極的過度依賴和疏離並沒有讓"依賴"和"獨立"達到相對的平衡。

適度依賴能在融合父母與孩子間親密性和自主性的同時,也讓孩子保有強大的自我意識。

"適度依賴"的作用是什麼呢?為什麼要允許孩子"適度依賴"?

很多家長認為,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就是要完完全全讓他們擺脫依賴,甚至讓孩子做一些不是他們年齡段的事,從而彰顯他們的"獨立性"

但事實上,這種做法只不過是適得其反,只會讓孩子在心理上承受更大的壓力。

我們都應該正視孩子的這一種"適度依賴",而不是完全地將它拒之門外。

  • 第一,適度的依賴能讓孩子在需要幫助的時候,向別人尋求幫助,而不是陷入消極的"自責"之中

大多數的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遇到了一道自己不會做的題的時候,他向自己的父母尋求解決方法。

你若是選擇用斥責的方式拒絕他的求助,"這麼簡單的題你都不會""上課的時候是不是沒有認真聽講""自己的作業,自己想辦法"

那麼從此以後,他如果再遇到困難的話,都不會再尋求外界的幫助了,而是選擇自己一個人死扛著。那是因為在他第一次向外界尋求幫助的時候,被人一頓數落,陷入了"我怎麼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的自責裡面。

強行限制孩子依賴?想孩子“獨立”,首先要允許小孩“適度依賴”

但如果你換成另外一種委婉一些的方式,那或許就不會是現在這種局面。

一味地斥責和拒絕孩子的求助,在他的年齡段裡面,出現了不應該由他獨自承受的學習或者生活上的壓力,只會讓他出現了消極心理壓力。

  • 第二,"適度依賴"能讓孩子逐漸變得自信,並且信任他人,不會害怕在別人面前暴露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讓孩子學會向別人需求幫助。

我們大人在遇到問題和困難的時候也會選擇尋求幫助,就像路遇劫匪,我們會向警察求助;生病了向醫生求助;

之前在送孩子上學校的時候,親眼目睹了兩位老師在面對孩子的求助時,兩種不同的做法,產生了不一樣的後果。

首先,第一位老師,班裡面的一個孩子一個組詞不知道怎麼寫,便向她尋求幫助。而她選擇了斥責那個孩子,"你怎麼這麼笨""你這寫的是什麼,這麼簡單的都能寫錯""都不知道你在想什麼"

而班裡面的其他孩子看見自己的同學因為組詞不會寫而被老師訓斥的時候,一顆種子在他們心裡悄悄萌了芽。從此以後就算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他們也會選擇沉默,不會再去尋求老師的幫助,因此在他們的師生關係中也因此劃上了一道傷口。

而第二位老師,在面對相同問題的時候,她選擇了為孩子提供一定的幫助,不到提供了一定的解決方法和建議,還告訴他"以後遇到不會的就要問,不會的就要學,只有這樣,下一次再遇到這種問題的時候,你就會了""自己不會的不要覺得不好意思問""老師的職責就是答疑和解惑"

強行限制孩子依賴?想孩子“獨立”,首先要允許小孩“適度依賴”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處理方法,第一種讓孩子在心理上承受著很大的壓力,讓師生關係變得僵硬;而另外一種方法,不僅讓孩子相信,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是可以解決的,自己並不是一個沒用的人。從而不再畏懼任何困難,也進一步改善了師生關係。

同樣的作為家長,我們能做的,就是讓孩子明白,自己的人生是由自己決定的,要保持自己的自主性。他可以在必要的時候得到一定的幫助,不是一無是處。

家長如何把握"適度依賴"的度?

"適度依賴"裡的"度"要怎樣才能掌握好呢?

  • 首先,在面對孩子的要求時,家長要做的,不是一味地給孩子提供幫助。

如果凡事都依賴他人,這隻會讓孩子把"適度依賴"變成"過度依賴",這樣的做法不利於孩子獨立性的培養,還容易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

舉個例子,我親戚家的一個孩子,上三年級了,吃飯還要一群人圍著喂,洗澡的時候還要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幫著洗,像他這一種便是過度依賴

在我五、六年級的時候,我的父母便開始教我煮飯、炒菜、洗衣服的技能,以致於後來就算到了外面,一個人生活的時候,也從來沒讓自己的父母擔心過。

像我這種就屬於比較理性的,孩子自己能解決的事情不要幫著做,孩子不能解決的事情,我們也不要幫著做。而是在一旁提供技術指導和建議,只有孩子親身經歷過了,才能學會如何獨立解決問題。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相信很多家長在送孩子上幼兒園的過程中,都會發現一個問題。自己的孩子死死地抱住自己,死活不肯撒手。無論你和老師們怎麼勸,怎麼拿糖果誘惑,他就是不肯放手,還會越哭越大聲。

這時候,很多家長都會選擇這一種做法,大聲呵斥孩子說"你怎麼這麼粘人?這麼不聽話""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誰跟你一樣""再不放手我就不要你了"

最後在孩子的哭喊聲中,強行掙脫孩子的"束縛",然後儘快離開。

在現代諸多的家庭教育當中,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獨立,像別人家的孩子一樣,獨立自主,不要總是粘著自己。所以,當孩子開始粘著自己的時候,家長們都會選擇斥責孩子,並強行阻止孩子的這一行為。

強行限制孩子依賴,只會讓孩子產生害怕、恐慌的心理,讓他以後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產生畏懼心裡,不再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法。

如果你想要自己的孩子"獨立",那麼這一切的前提是,允許自己的孩子"適度依賴"。

強行限制孩子依賴?想孩子“獨立”,首先要允許小孩“適度依賴”

什麼是"適度依賴"?

適度依賴,就是在"依賴""獨立"這兩個相互矛盾的狀態中間取得相對的平衡。人們的關係可以分為適度依賴消極的過度依賴疏離。消極的過度依賴和疏離並沒有讓"依賴"和"獨立"達到相對的平衡。

適度依賴能在融合父母與孩子間親密性和自主性的同時,也讓孩子保有強大的自我意識。

"適度依賴"的作用是什麼呢?為什麼要允許孩子"適度依賴"?

很多家長認為,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就是要完完全全讓他們擺脫依賴,甚至讓孩子做一些不是他們年齡段的事,從而彰顯他們的"獨立性"

但事實上,這種做法只不過是適得其反,只會讓孩子在心理上承受更大的壓力。

我們都應該正視孩子的這一種"適度依賴",而不是完全地將它拒之門外。

  • 第一,適度的依賴能讓孩子在需要幫助的時候,向別人尋求幫助,而不是陷入消極的"自責"之中

大多數的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遇到了一道自己不會做的題的時候,他向自己的父母尋求解決方法。

你若是選擇用斥責的方式拒絕他的求助,"這麼簡單的題你都不會""上課的時候是不是沒有認真聽講""自己的作業,自己想辦法"

那麼從此以後,他如果再遇到困難的話,都不會再尋求外界的幫助了,而是選擇自己一個人死扛著。那是因為在他第一次向外界尋求幫助的時候,被人一頓數落,陷入了"我怎麼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的自責裡面。

強行限制孩子依賴?想孩子“獨立”,首先要允許小孩“適度依賴”

但如果你換成另外一種委婉一些的方式,那或許就不會是現在這種局面。

一味地斥責和拒絕孩子的求助,在他的年齡段裡面,出現了不應該由他獨自承受的學習或者生活上的壓力,只會讓他出現了消極心理壓力。

  • 第二,"適度依賴"能讓孩子逐漸變得自信,並且信任他人,不會害怕在別人面前暴露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讓孩子學會向別人需求幫助。

我們大人在遇到問題和困難的時候也會選擇尋求幫助,就像路遇劫匪,我們會向警察求助;生病了向醫生求助;

之前在送孩子上學校的時候,親眼目睹了兩位老師在面對孩子的求助時,兩種不同的做法,產生了不一樣的後果。

首先,第一位老師,班裡面的一個孩子一個組詞不知道怎麼寫,便向她尋求幫助。而她選擇了斥責那個孩子,"你怎麼這麼笨""你這寫的是什麼,這麼簡單的都能寫錯""都不知道你在想什麼"

而班裡面的其他孩子看見自己的同學因為組詞不會寫而被老師訓斥的時候,一顆種子在他們心裡悄悄萌了芽。從此以後就算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他們也會選擇沉默,不會再去尋求老師的幫助,因此在他們的師生關係中也因此劃上了一道傷口。

而第二位老師,在面對相同問題的時候,她選擇了為孩子提供一定的幫助,不到提供了一定的解決方法和建議,還告訴他"以後遇到不會的就要問,不會的就要學,只有這樣,下一次再遇到這種問題的時候,你就會了""自己不會的不要覺得不好意思問""老師的職責就是答疑和解惑"

強行限制孩子依賴?想孩子“獨立”,首先要允許小孩“適度依賴”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處理方法,第一種讓孩子在心理上承受著很大的壓力,讓師生關係變得僵硬;而另外一種方法,不僅讓孩子相信,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是可以解決的,自己並不是一個沒用的人。從而不再畏懼任何困難,也進一步改善了師生關係。

同樣的作為家長,我們能做的,就是讓孩子明白,自己的人生是由自己決定的,要保持自己的自主性。他可以在必要的時候得到一定的幫助,不是一無是處。

家長如何把握"適度依賴"的度?

"適度依賴"裡的"度"要怎樣才能掌握好呢?

  • 首先,在面對孩子的要求時,家長要做的,不是一味地給孩子提供幫助。

如果凡事都依賴他人,這隻會讓孩子把"適度依賴"變成"過度依賴",這樣的做法不利於孩子獨立性的培養,還容易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

舉個例子,我親戚家的一個孩子,上三年級了,吃飯還要一群人圍著喂,洗澡的時候還要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幫著洗,像他這一種便是過度依賴

在我五、六年級的時候,我的父母便開始教我煮飯、炒菜、洗衣服的技能,以致於後來就算到了外面,一個人生活的時候,也從來沒讓自己的父母擔心過。

像我這種就屬於比較理性的,孩子自己能解決的事情不要幫著做,孩子不能解決的事情,我們也不要幫著做。而是在一旁提供技術指導和建議,只有孩子親身經歷過了,才能學會如何獨立解決問題。

強行限制孩子依賴?想孩子“獨立”,首先要允許小孩“適度依賴”

  • 其次,想要把握這個度,前提是要了解自己的教育方式。

首先,家長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或者過早讓孩子獨自去面對生活和學習上的壓力,都只會讓孩子產生害怕、恐懼的心理,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會自己想辦法解決,或者是不會向外界尋求幫助,從而產生消極處事的心理。

其次,也是前面有提到過的,什麼叫做適度依賴?適度依賴就是在"依賴"和"獨立"兩個相互矛盾的狀態之間取一個平衡值。只有這兩者達到了相對的平衡,家長才能更好地培養自己孩子的獨立性。

最後一點,像家長口中的孩子 "粘人",屬於一種很正常的現象,只有正視這種現象,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方式,才能更好地培養孩子的獨立,而不是一味地斥責和強行阻止孩子的這一種行為。

記得以前小時候很怕黑,到了半夜就不敢起來上廁所,總是纏著爸爸媽媽陪著自己去上廁所。有一段時間我的父母也很苦惱我的這一行為。但是後來他們告訴我"沒事的,我們都在這裡等著你""有你爸爸在,什麼壞人都被他趕跑了""不信你試試"自從有了第一次的獨立上廁所,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相信很多家長在送孩子上幼兒園的過程中,都會發現一個問題。自己的孩子死死地抱住自己,死活不肯撒手。無論你和老師們怎麼勸,怎麼拿糖果誘惑,他就是不肯放手,還會越哭越大聲。

這時候,很多家長都會選擇這一種做法,大聲呵斥孩子說"你怎麼這麼粘人?這麼不聽話""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誰跟你一樣""再不放手我就不要你了"

最後在孩子的哭喊聲中,強行掙脫孩子的"束縛",然後儘快離開。

在現代諸多的家庭教育當中,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獨立,像別人家的孩子一樣,獨立自主,不要總是粘著自己。所以,當孩子開始粘著自己的時候,家長們都會選擇斥責孩子,並強行阻止孩子的這一行為。

強行限制孩子依賴,只會讓孩子產生害怕、恐慌的心理,讓他以後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產生畏懼心裡,不再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法。

如果你想要自己的孩子"獨立",那麼這一切的前提是,允許自己的孩子"適度依賴"。

強行限制孩子依賴?想孩子“獨立”,首先要允許小孩“適度依賴”

什麼是"適度依賴"?

適度依賴,就是在"依賴""獨立"這兩個相互矛盾的狀態中間取得相對的平衡。人們的關係可以分為適度依賴消極的過度依賴疏離。消極的過度依賴和疏離並沒有讓"依賴"和"獨立"達到相對的平衡。

適度依賴能在融合父母與孩子間親密性和自主性的同時,也讓孩子保有強大的自我意識。

"適度依賴"的作用是什麼呢?為什麼要允許孩子"適度依賴"?

很多家長認為,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就是要完完全全讓他們擺脫依賴,甚至讓孩子做一些不是他們年齡段的事,從而彰顯他們的"獨立性"

但事實上,這種做法只不過是適得其反,只會讓孩子在心理上承受更大的壓力。

我們都應該正視孩子的這一種"適度依賴",而不是完全地將它拒之門外。

  • 第一,適度的依賴能讓孩子在需要幫助的時候,向別人尋求幫助,而不是陷入消極的"自責"之中

大多數的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遇到了一道自己不會做的題的時候,他向自己的父母尋求解決方法。

你若是選擇用斥責的方式拒絕他的求助,"這麼簡單的題你都不會""上課的時候是不是沒有認真聽講""自己的作業,自己想辦法"

那麼從此以後,他如果再遇到困難的話,都不會再尋求外界的幫助了,而是選擇自己一個人死扛著。那是因為在他第一次向外界尋求幫助的時候,被人一頓數落,陷入了"我怎麼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的自責裡面。

強行限制孩子依賴?想孩子“獨立”,首先要允許小孩“適度依賴”

但如果你換成另外一種委婉一些的方式,那或許就不會是現在這種局面。

一味地斥責和拒絕孩子的求助,在他的年齡段裡面,出現了不應該由他獨自承受的學習或者生活上的壓力,只會讓他出現了消極心理壓力。

  • 第二,"適度依賴"能讓孩子逐漸變得自信,並且信任他人,不會害怕在別人面前暴露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讓孩子學會向別人需求幫助。

我們大人在遇到問題和困難的時候也會選擇尋求幫助,就像路遇劫匪,我們會向警察求助;生病了向醫生求助;

之前在送孩子上學校的時候,親眼目睹了兩位老師在面對孩子的求助時,兩種不同的做法,產生了不一樣的後果。

首先,第一位老師,班裡面的一個孩子一個組詞不知道怎麼寫,便向她尋求幫助。而她選擇了斥責那個孩子,"你怎麼這麼笨""你這寫的是什麼,這麼簡單的都能寫錯""都不知道你在想什麼"

而班裡面的其他孩子看見自己的同學因為組詞不會寫而被老師訓斥的時候,一顆種子在他們心裡悄悄萌了芽。從此以後就算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他們也會選擇沉默,不會再去尋求老師的幫助,因此在他們的師生關係中也因此劃上了一道傷口。

而第二位老師,在面對相同問題的時候,她選擇了為孩子提供一定的幫助,不到提供了一定的解決方法和建議,還告訴他"以後遇到不會的就要問,不會的就要學,只有這樣,下一次再遇到這種問題的時候,你就會了""自己不會的不要覺得不好意思問""老師的職責就是答疑和解惑"

強行限制孩子依賴?想孩子“獨立”,首先要允許小孩“適度依賴”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處理方法,第一種讓孩子在心理上承受著很大的壓力,讓師生關係變得僵硬;而另外一種方法,不僅讓孩子相信,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是可以解決的,自己並不是一個沒用的人。從而不再畏懼任何困難,也進一步改善了師生關係。

同樣的作為家長,我們能做的,就是讓孩子明白,自己的人生是由自己決定的,要保持自己的自主性。他可以在必要的時候得到一定的幫助,不是一無是處。

家長如何把握"適度依賴"的度?

"適度依賴"裡的"度"要怎樣才能掌握好呢?

  • 首先,在面對孩子的要求時,家長要做的,不是一味地給孩子提供幫助。

如果凡事都依賴他人,這隻會讓孩子把"適度依賴"變成"過度依賴",這樣的做法不利於孩子獨立性的培養,還容易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

舉個例子,我親戚家的一個孩子,上三年級了,吃飯還要一群人圍著喂,洗澡的時候還要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幫著洗,像他這一種便是過度依賴

在我五、六年級的時候,我的父母便開始教我煮飯、炒菜、洗衣服的技能,以致於後來就算到了外面,一個人生活的時候,也從來沒讓自己的父母擔心過。

像我這種就屬於比較理性的,孩子自己能解決的事情不要幫著做,孩子不能解決的事情,我們也不要幫著做。而是在一旁提供技術指導和建議,只有孩子親身經歷過了,才能學會如何獨立解決問題。

強行限制孩子依賴?想孩子“獨立”,首先要允許小孩“適度依賴”

  • 其次,想要把握這個度,前提是要了解自己的教育方式。

首先,家長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或者過早讓孩子獨自去面對生活和學習上的壓力,都只會讓孩子產生害怕、恐懼的心理,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會自己想辦法解決,或者是不會向外界尋求幫助,從而產生消極處事的心理。

其次,也是前面有提到過的,什麼叫做適度依賴?適度依賴就是在"依賴"和"獨立"兩個相互矛盾的狀態之間取一個平衡值。只有這兩者達到了相對的平衡,家長才能更好地培養自己孩子的獨立性。

最後一點,像家長口中的孩子 "粘人",屬於一種很正常的現象,只有正視這種現象,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方式,才能更好地培養孩子的獨立,而不是一味地斥責和強行阻止孩子的這一種行為。

記得以前小時候很怕黑,到了半夜就不敢起來上廁所,總是纏著爸爸媽媽陪著自己去上廁所。有一段時間我的父母也很苦惱我的這一行為。但是後來他們告訴我"沒事的,我們都在這裡等著你""有你爸爸在,什麼壞人都被他趕跑了""不信你試試"自從有了第一次的獨立上廁所,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強行限制孩子依賴?想孩子“獨立”,首先要允許小孩“適度依賴”

不是孩子喜歡依賴人、喜歡粘人,只是因為你是他們的父母,你們能給他們安全感。學會正視孩子的"依賴""粘人", 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一定的經驗和建議,幫助他們更好地解決問題。

強行限制孩子依賴,並不能培養孩子的獨立,它只會產生另外一個反作用力,就是把孩子往反方向帶,而且越帶越遠,僅此而已。

當你的孩子害怕與外界接觸,甚至產生牴觸情緒時,不妨適當地給予他一些鼓勵,鼓勵著他往前邁出第一步,那麼就會有後面的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而呈現在他們面前的世界,也將會是截然不同的。想要孩子獨立,那麼請允許他"適度依賴"。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相信很多家長在送孩子上幼兒園的過程中,都會發現一個問題。自己的孩子死死地抱住自己,死活不肯撒手。無論你和老師們怎麼勸,怎麼拿糖果誘惑,他就是不肯放手,還會越哭越大聲。

這時候,很多家長都會選擇這一種做法,大聲呵斥孩子說"你怎麼這麼粘人?這麼不聽話""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誰跟你一樣""再不放手我就不要你了"

最後在孩子的哭喊聲中,強行掙脫孩子的"束縛",然後儘快離開。

在現代諸多的家庭教育當中,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獨立,像別人家的孩子一樣,獨立自主,不要總是粘著自己。所以,當孩子開始粘著自己的時候,家長們都會選擇斥責孩子,並強行阻止孩子的這一行為。

強行限制孩子依賴,只會讓孩子產生害怕、恐慌的心理,讓他以後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產生畏懼心裡,不再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法。

如果你想要自己的孩子"獨立",那麼這一切的前提是,允許自己的孩子"適度依賴"。

強行限制孩子依賴?想孩子“獨立”,首先要允許小孩“適度依賴”

什麼是"適度依賴"?

適度依賴,就是在"依賴""獨立"這兩個相互矛盾的狀態中間取得相對的平衡。人們的關係可以分為適度依賴消極的過度依賴疏離。消極的過度依賴和疏離並沒有讓"依賴"和"獨立"達到相對的平衡。

適度依賴能在融合父母與孩子間親密性和自主性的同時,也讓孩子保有強大的自我意識。

"適度依賴"的作用是什麼呢?為什麼要允許孩子"適度依賴"?

很多家長認為,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就是要完完全全讓他們擺脫依賴,甚至讓孩子做一些不是他們年齡段的事,從而彰顯他們的"獨立性"

但事實上,這種做法只不過是適得其反,只會讓孩子在心理上承受更大的壓力。

我們都應該正視孩子的這一種"適度依賴",而不是完全地將它拒之門外。

  • 第一,適度的依賴能讓孩子在需要幫助的時候,向別人尋求幫助,而不是陷入消極的"自責"之中

大多數的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遇到了一道自己不會做的題的時候,他向自己的父母尋求解決方法。

你若是選擇用斥責的方式拒絕他的求助,"這麼簡單的題你都不會""上課的時候是不是沒有認真聽講""自己的作業,自己想辦法"

那麼從此以後,他如果再遇到困難的話,都不會再尋求外界的幫助了,而是選擇自己一個人死扛著。那是因為在他第一次向外界尋求幫助的時候,被人一頓數落,陷入了"我怎麼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的自責裡面。

強行限制孩子依賴?想孩子“獨立”,首先要允許小孩“適度依賴”

但如果你換成另外一種委婉一些的方式,那或許就不會是現在這種局面。

一味地斥責和拒絕孩子的求助,在他的年齡段裡面,出現了不應該由他獨自承受的學習或者生活上的壓力,只會讓他出現了消極心理壓力。

  • 第二,"適度依賴"能讓孩子逐漸變得自信,並且信任他人,不會害怕在別人面前暴露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讓孩子學會向別人需求幫助。

我們大人在遇到問題和困難的時候也會選擇尋求幫助,就像路遇劫匪,我們會向警察求助;生病了向醫生求助;

之前在送孩子上學校的時候,親眼目睹了兩位老師在面對孩子的求助時,兩種不同的做法,產生了不一樣的後果。

首先,第一位老師,班裡面的一個孩子一個組詞不知道怎麼寫,便向她尋求幫助。而她選擇了斥責那個孩子,"你怎麼這麼笨""你這寫的是什麼,這麼簡單的都能寫錯""都不知道你在想什麼"

而班裡面的其他孩子看見自己的同學因為組詞不會寫而被老師訓斥的時候,一顆種子在他們心裡悄悄萌了芽。從此以後就算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他們也會選擇沉默,不會再去尋求老師的幫助,因此在他們的師生關係中也因此劃上了一道傷口。

而第二位老師,在面對相同問題的時候,她選擇了為孩子提供一定的幫助,不到提供了一定的解決方法和建議,還告訴他"以後遇到不會的就要問,不會的就要學,只有這樣,下一次再遇到這種問題的時候,你就會了""自己不會的不要覺得不好意思問""老師的職責就是答疑和解惑"

強行限制孩子依賴?想孩子“獨立”,首先要允許小孩“適度依賴”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處理方法,第一種讓孩子在心理上承受著很大的壓力,讓師生關係變得僵硬;而另外一種方法,不僅讓孩子相信,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是可以解決的,自己並不是一個沒用的人。從而不再畏懼任何困難,也進一步改善了師生關係。

同樣的作為家長,我們能做的,就是讓孩子明白,自己的人生是由自己決定的,要保持自己的自主性。他可以在必要的時候得到一定的幫助,不是一無是處。

家長如何把握"適度依賴"的度?

"適度依賴"裡的"度"要怎樣才能掌握好呢?

  • 首先,在面對孩子的要求時,家長要做的,不是一味地給孩子提供幫助。

如果凡事都依賴他人,這隻會讓孩子把"適度依賴"變成"過度依賴",這樣的做法不利於孩子獨立性的培養,還容易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

舉個例子,我親戚家的一個孩子,上三年級了,吃飯還要一群人圍著喂,洗澡的時候還要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幫著洗,像他這一種便是過度依賴

在我五、六年級的時候,我的父母便開始教我煮飯、炒菜、洗衣服的技能,以致於後來就算到了外面,一個人生活的時候,也從來沒讓自己的父母擔心過。

像我這種就屬於比較理性的,孩子自己能解決的事情不要幫著做,孩子不能解決的事情,我們也不要幫著做。而是在一旁提供技術指導和建議,只有孩子親身經歷過了,才能學會如何獨立解決問題。

強行限制孩子依賴?想孩子“獨立”,首先要允許小孩“適度依賴”

  • 其次,想要把握這個度,前提是要了解自己的教育方式。

首先,家長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或者過早讓孩子獨自去面對生活和學習上的壓力,都只會讓孩子產生害怕、恐懼的心理,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會自己想辦法解決,或者是不會向外界尋求幫助,從而產生消極處事的心理。

其次,也是前面有提到過的,什麼叫做適度依賴?適度依賴就是在"依賴"和"獨立"兩個相互矛盾的狀態之間取一個平衡值。只有這兩者達到了相對的平衡,家長才能更好地培養自己孩子的獨立性。

最後一點,像家長口中的孩子 "粘人",屬於一種很正常的現象,只有正視這種現象,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方式,才能更好地培養孩子的獨立,而不是一味地斥責和強行阻止孩子的這一種行為。

記得以前小時候很怕黑,到了半夜就不敢起來上廁所,總是纏著爸爸媽媽陪著自己去上廁所。有一段時間我的父母也很苦惱我的這一行為。但是後來他們告訴我"沒事的,我們都在這裡等著你""有你爸爸在,什麼壞人都被他趕跑了""不信你試試"自從有了第一次的獨立上廁所,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強行限制孩子依賴?想孩子“獨立”,首先要允許小孩“適度依賴”

不是孩子喜歡依賴人、喜歡粘人,只是因為你是他們的父母,你們能給他們安全感。學會正視孩子的"依賴""粘人", 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一定的經驗和建議,幫助他們更好地解決問題。

強行限制孩子依賴,並不能培養孩子的獨立,它只會產生另外一個反作用力,就是把孩子往反方向帶,而且越帶越遠,僅此而已。

當你的孩子害怕與外界接觸,甚至產生牴觸情緒時,不妨適當地給予他一些鼓勵,鼓勵著他往前邁出第一步,那麼就會有後面的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而呈現在他們面前的世界,也將會是截然不同的。想要孩子獨立,那麼請允許他"適度依賴"。

強行限制孩子依賴?想孩子“獨立”,首先要允許小孩“適度依賴”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