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孩子有目的性的不講理,李玫瑾:對孩子進行“剋制任性”訓練'

"

文|小淘氣鬼日記

這週末,帶著孩子去逛超市,就遇到一個很常見的事情,在玩具區一位媽媽帶著三四歲左右的孩子在挑選玩具,孩子手裡已經拿著一個玩具了,還想再拿一個玩具,孩子的媽媽想讓孩子放回去,但是,孩子很不願意,最後,媽媽看到孩子抱著玩具不願意放回去,就順勢從孩子的懷裡搶過去一個玩具放回去,這時候,孩子開始哭鬧趴地上打滾,媽媽也可能是覺得在公共場所不好對孩子怎麼樣,就抱著孩子離開了。

"

文|小淘氣鬼日記

這週末,帶著孩子去逛超市,就遇到一個很常見的事情,在玩具區一位媽媽帶著三四歲左右的孩子在挑選玩具,孩子手裡已經拿著一個玩具了,還想再拿一個玩具,孩子的媽媽想讓孩子放回去,但是,孩子很不願意,最後,媽媽看到孩子抱著玩具不願意放回去,就順勢從孩子的懷裡搶過去一個玩具放回去,這時候,孩子開始哭鬧趴地上打滾,媽媽也可能是覺得在公共場所不好對孩子怎麼樣,就抱著孩子離開了。

對於孩子有目的性的不講理,李玫瑾:對孩子進行“剋制任性”訓練

這樣的情況我們不少見,對於2歲左右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哭鬧是沒有目的性的,只是純粹的傷心而哭,但是,孩子到了2歲半以後到3歲這個階段他們的哭泣大部分是帶有目的性的,他們想要通過哭泣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如果家長就此滿足孩子,孩子很可能會出現第二次,第三次這樣的情況。

"

文|小淘氣鬼日記

這週末,帶著孩子去逛超市,就遇到一個很常見的事情,在玩具區一位媽媽帶著三四歲左右的孩子在挑選玩具,孩子手裡已經拿著一個玩具了,還想再拿一個玩具,孩子的媽媽想讓孩子放回去,但是,孩子很不願意,最後,媽媽看到孩子抱著玩具不願意放回去,就順勢從孩子的懷裡搶過去一個玩具放回去,這時候,孩子開始哭鬧趴地上打滾,媽媽也可能是覺得在公共場所不好對孩子怎麼樣,就抱著孩子離開了。

對於孩子有目的性的不講理,李玫瑾:對孩子進行“剋制任性”訓練

這樣的情況我們不少見,對於2歲左右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哭鬧是沒有目的性的,只是純粹的傷心而哭,但是,孩子到了2歲半以後到3歲這個階段他們的哭泣大部分是帶有目的性的,他們想要通過哭泣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如果家長就此滿足孩子,孩子很可能會出現第二次,第三次這樣的情況。

對於孩子有目的性的不講理,李玫瑾:對孩子進行“剋制任性”訓練

當孩子帶有目的性的哭泣的時候,家長就要開始訓練孩子了,當孩子提的要求不合理的時候,家長就不能給孩子。比如,當孩子去商場裡面看到一個玩具車,家長不給買就趴地上哭鬧,不給買不走。當家長的都會遇到此類問題,當孩子有這些不合理的要求的時候怎麼辦呢?著名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給出一個方法:“剋制任性訓練”。

"

文|小淘氣鬼日記

這週末,帶著孩子去逛超市,就遇到一個很常見的事情,在玩具區一位媽媽帶著三四歲左右的孩子在挑選玩具,孩子手裡已經拿著一個玩具了,還想再拿一個玩具,孩子的媽媽想讓孩子放回去,但是,孩子很不願意,最後,媽媽看到孩子抱著玩具不願意放回去,就順勢從孩子的懷裡搶過去一個玩具放回去,這時候,孩子開始哭鬧趴地上打滾,媽媽也可能是覺得在公共場所不好對孩子怎麼樣,就抱著孩子離開了。

對於孩子有目的性的不講理,李玫瑾:對孩子進行“剋制任性”訓練

這樣的情況我們不少見,對於2歲左右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哭鬧是沒有目的性的,只是純粹的傷心而哭,但是,孩子到了2歲半以後到3歲這個階段他們的哭泣大部分是帶有目的性的,他們想要通過哭泣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如果家長就此滿足孩子,孩子很可能會出現第二次,第三次這樣的情況。

對於孩子有目的性的不講理,李玫瑾:對孩子進行“剋制任性”訓練

當孩子帶有目的性的哭泣的時候,家長就要開始訓練孩子了,當孩子提的要求不合理的時候,家長就不能給孩子。比如,當孩子去商場裡面看到一個玩具車,家長不給買就趴地上哭鬧,不給買不走。當家長的都會遇到此類問題,當孩子有這些不合理的要求的時候怎麼辦呢?著名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給出一個方法:“剋制任性訓練”。

對於孩子有目的性的不講理,李玫瑾:對孩子進行“剋制任性”訓練

“剋制任性訓練”可以分為這五步。

1、把孩子帶離現場: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家長把孩子帶離現場,帶到一個安靜的安全的地方,或者是帶回家,只允許一個人陪著孩子。

2、做到四個“不要”:不要罵他:因為父母的責罵很容易給孩子留下不好的觀念,不好的觀念形成了就會有副作用;不要打他:任何時候大孩子都是不對的,而且打孩子不利於孩子的教育;不要說教:孩子在哭鬧的時候,給他說再多他都聽不進去,而且還會形成反作用,說多了,會導致孩子自動屏蔽來自你的說教;不要離開:孩子哭鬧就是哭給你看的,所以,不要離開孩子,看著他哭;你只要靜靜的看著他,讓孩子明白哭鬧是沒有用的。

賽爾瑪·富蘭伯格博士在她的《奇妙歲月》一書中寫道:“孩子需要在一定的階段感受我們的拒絕,但如果我們的反應過於強烈的話,他會感到所犯的錯誤讓他不再被愛,或者被蔑視”所以家長只是靜靜的看著孩子,不要對孩子進行打罵。

"

文|小淘氣鬼日記

這週末,帶著孩子去逛超市,就遇到一個很常見的事情,在玩具區一位媽媽帶著三四歲左右的孩子在挑選玩具,孩子手裡已經拿著一個玩具了,還想再拿一個玩具,孩子的媽媽想讓孩子放回去,但是,孩子很不願意,最後,媽媽看到孩子抱著玩具不願意放回去,就順勢從孩子的懷裡搶過去一個玩具放回去,這時候,孩子開始哭鬧趴地上打滾,媽媽也可能是覺得在公共場所不好對孩子怎麼樣,就抱著孩子離開了。

對於孩子有目的性的不講理,李玫瑾:對孩子進行“剋制任性”訓練

這樣的情況我們不少見,對於2歲左右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哭鬧是沒有目的性的,只是純粹的傷心而哭,但是,孩子到了2歲半以後到3歲這個階段他們的哭泣大部分是帶有目的性的,他們想要通過哭泣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如果家長就此滿足孩子,孩子很可能會出現第二次,第三次這樣的情況。

對於孩子有目的性的不講理,李玫瑾:對孩子進行“剋制任性”訓練

當孩子帶有目的性的哭泣的時候,家長就要開始訓練孩子了,當孩子提的要求不合理的時候,家長就不能給孩子。比如,當孩子去商場裡面看到一個玩具車,家長不給買就趴地上哭鬧,不給買不走。當家長的都會遇到此類問題,當孩子有這些不合理的要求的時候怎麼辦呢?著名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給出一個方法:“剋制任性訓練”。

對於孩子有目的性的不講理,李玫瑾:對孩子進行“剋制任性”訓練

“剋制任性訓練”可以分為這五步。

1、把孩子帶離現場: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家長把孩子帶離現場,帶到一個安靜的安全的地方,或者是帶回家,只允許一個人陪著孩子。

2、做到四個“不要”:不要罵他:因為父母的責罵很容易給孩子留下不好的觀念,不好的觀念形成了就會有副作用;不要打他:任何時候大孩子都是不對的,而且打孩子不利於孩子的教育;不要說教:孩子在哭鬧的時候,給他說再多他都聽不進去,而且還會形成反作用,說多了,會導致孩子自動屏蔽來自你的說教;不要離開:孩子哭鬧就是哭給你看的,所以,不要離開孩子,看著他哭;你只要靜靜的看著他,讓孩子明白哭鬧是沒有用的。

賽爾瑪·富蘭伯格博士在她的《奇妙歲月》一書中寫道:“孩子需要在一定的階段感受我們的拒絕,但如果我們的反應過於強烈的話,他會感到所犯的錯誤讓他不再被愛,或者被蔑視”所以家長只是靜靜的看著孩子,不要對孩子進行打罵。

對於孩子有目的性的不講理,李玫瑾:對孩子進行“剋制任性”訓練

3、適時的給孩子溫暖:孩子一直哭也會累,家長可以給孩子遞上一張紙巾或者是用一塊沾了溫水的的毛巾幫孩子擦拭臉,如果孩子還是繼續哭,家長也不要妥協,就讓他繼續哭,哭到停止。

4、孩子平靜以後再談:當孩子哭夠了,哭累了,不哭的時候,可以和孩子心平氣和的談一談。告訴孩子以後遇到類似的事,還是像今天這樣處理,要鬧要哭隨他,但是家長是絕對不會妥協的!

5、鼓勵孩子進行交流,三次滿足一次:當孩子提出了合理的要求時,家長要讓孩子給出一個理由,如果理由合理,家長可以選擇三次滿足他一次,但是又不能每次都滿足,這是給孩子留一條路,讓孩子學會與家長溝通和交流。要讓孩子明白交流是有用的,哭鬧是沒有用的。

"

文|小淘氣鬼日記

這週末,帶著孩子去逛超市,就遇到一個很常見的事情,在玩具區一位媽媽帶著三四歲左右的孩子在挑選玩具,孩子手裡已經拿著一個玩具了,還想再拿一個玩具,孩子的媽媽想讓孩子放回去,但是,孩子很不願意,最後,媽媽看到孩子抱著玩具不願意放回去,就順勢從孩子的懷裡搶過去一個玩具放回去,這時候,孩子開始哭鬧趴地上打滾,媽媽也可能是覺得在公共場所不好對孩子怎麼樣,就抱著孩子離開了。

對於孩子有目的性的不講理,李玫瑾:對孩子進行“剋制任性”訓練

這樣的情況我們不少見,對於2歲左右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哭鬧是沒有目的性的,只是純粹的傷心而哭,但是,孩子到了2歲半以後到3歲這個階段他們的哭泣大部分是帶有目的性的,他們想要通過哭泣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如果家長就此滿足孩子,孩子很可能會出現第二次,第三次這樣的情況。

對於孩子有目的性的不講理,李玫瑾:對孩子進行“剋制任性”訓練

當孩子帶有目的性的哭泣的時候,家長就要開始訓練孩子了,當孩子提的要求不合理的時候,家長就不能給孩子。比如,當孩子去商場裡面看到一個玩具車,家長不給買就趴地上哭鬧,不給買不走。當家長的都會遇到此類問題,當孩子有這些不合理的要求的時候怎麼辦呢?著名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給出一個方法:“剋制任性訓練”。

對於孩子有目的性的不講理,李玫瑾:對孩子進行“剋制任性”訓練

“剋制任性訓練”可以分為這五步。

1、把孩子帶離現場: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家長把孩子帶離現場,帶到一個安靜的安全的地方,或者是帶回家,只允許一個人陪著孩子。

2、做到四個“不要”:不要罵他:因為父母的責罵很容易給孩子留下不好的觀念,不好的觀念形成了就會有副作用;不要打他:任何時候大孩子都是不對的,而且打孩子不利於孩子的教育;不要說教:孩子在哭鬧的時候,給他說再多他都聽不進去,而且還會形成反作用,說多了,會導致孩子自動屏蔽來自你的說教;不要離開:孩子哭鬧就是哭給你看的,所以,不要離開孩子,看著他哭;你只要靜靜的看著他,讓孩子明白哭鬧是沒有用的。

賽爾瑪·富蘭伯格博士在她的《奇妙歲月》一書中寫道:“孩子需要在一定的階段感受我們的拒絕,但如果我們的反應過於強烈的話,他會感到所犯的錯誤讓他不再被愛,或者被蔑視”所以家長只是靜靜的看著孩子,不要對孩子進行打罵。

對於孩子有目的性的不講理,李玫瑾:對孩子進行“剋制任性”訓練

3、適時的給孩子溫暖:孩子一直哭也會累,家長可以給孩子遞上一張紙巾或者是用一塊沾了溫水的的毛巾幫孩子擦拭臉,如果孩子還是繼續哭,家長也不要妥協,就讓他繼續哭,哭到停止。

4、孩子平靜以後再談:當孩子哭夠了,哭累了,不哭的時候,可以和孩子心平氣和的談一談。告訴孩子以後遇到類似的事,還是像今天這樣處理,要鬧要哭隨他,但是家長是絕對不會妥協的!

5、鼓勵孩子進行交流,三次滿足一次:當孩子提出了合理的要求時,家長要讓孩子給出一個理由,如果理由合理,家長可以選擇三次滿足他一次,但是又不能每次都滿足,這是給孩子留一條路,讓孩子學會與家長溝通和交流。要讓孩子明白交流是有用的,哭鬧是沒有用的。

對於孩子有目的性的不講理,李玫瑾:對孩子進行“剋制任性”訓練

最終,通過這樣的訓練,讓孩子明確意識到“無理取鬧是沒有意義的”,“積極溝通才是可行性的”,既教育了孩子,同時也傳遞出一個更高意義的價值:學會溝通。溝通能幫助孩子得到他想要的東西。而且,在以後孩子的就業中,或者是與人交往中,也會用積極的方式去面對。

我遇到過這樣一個孩子,看上去3歲左右,坐在奶奶的電動車上邊哭邊上下撲騰,嘴裡嚷著:就要買……就要買……奶奶看起來年紀大了,而且手裡還提著一堆東西沒有放到電車上,站在孩子身邊對她說:你先坐好,我沒帶錢,咱們回樓上拿錢再去買,聽話……最後,孩子的奶奶把手裡的東西放到車上,帶著孩子去買了他想要的東西。

"

文|小淘氣鬼日記

這週末,帶著孩子去逛超市,就遇到一個很常見的事情,在玩具區一位媽媽帶著三四歲左右的孩子在挑選玩具,孩子手裡已經拿著一個玩具了,還想再拿一個玩具,孩子的媽媽想讓孩子放回去,但是,孩子很不願意,最後,媽媽看到孩子抱著玩具不願意放回去,就順勢從孩子的懷裡搶過去一個玩具放回去,這時候,孩子開始哭鬧趴地上打滾,媽媽也可能是覺得在公共場所不好對孩子怎麼樣,就抱著孩子離開了。

對於孩子有目的性的不講理,李玫瑾:對孩子進行“剋制任性”訓練

這樣的情況我們不少見,對於2歲左右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哭鬧是沒有目的性的,只是純粹的傷心而哭,但是,孩子到了2歲半以後到3歲這個階段他們的哭泣大部分是帶有目的性的,他們想要通過哭泣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如果家長就此滿足孩子,孩子很可能會出現第二次,第三次這樣的情況。

對於孩子有目的性的不講理,李玫瑾:對孩子進行“剋制任性”訓練

當孩子帶有目的性的哭泣的時候,家長就要開始訓練孩子了,當孩子提的要求不合理的時候,家長就不能給孩子。比如,當孩子去商場裡面看到一個玩具車,家長不給買就趴地上哭鬧,不給買不走。當家長的都會遇到此類問題,當孩子有這些不合理的要求的時候怎麼辦呢?著名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給出一個方法:“剋制任性訓練”。

對於孩子有目的性的不講理,李玫瑾:對孩子進行“剋制任性”訓練

“剋制任性訓練”可以分為這五步。

1、把孩子帶離現場: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家長把孩子帶離現場,帶到一個安靜的安全的地方,或者是帶回家,只允許一個人陪著孩子。

2、做到四個“不要”:不要罵他:因為父母的責罵很容易給孩子留下不好的觀念,不好的觀念形成了就會有副作用;不要打他:任何時候大孩子都是不對的,而且打孩子不利於孩子的教育;不要說教:孩子在哭鬧的時候,給他說再多他都聽不進去,而且還會形成反作用,說多了,會導致孩子自動屏蔽來自你的說教;不要離開:孩子哭鬧就是哭給你看的,所以,不要離開孩子,看著他哭;你只要靜靜的看著他,讓孩子明白哭鬧是沒有用的。

賽爾瑪·富蘭伯格博士在她的《奇妙歲月》一書中寫道:“孩子需要在一定的階段感受我們的拒絕,但如果我們的反應過於強烈的話,他會感到所犯的錯誤讓他不再被愛,或者被蔑視”所以家長只是靜靜的看著孩子,不要對孩子進行打罵。

對於孩子有目的性的不講理,李玫瑾:對孩子進行“剋制任性”訓練

3、適時的給孩子溫暖:孩子一直哭也會累,家長可以給孩子遞上一張紙巾或者是用一塊沾了溫水的的毛巾幫孩子擦拭臉,如果孩子還是繼續哭,家長也不要妥協,就讓他繼續哭,哭到停止。

4、孩子平靜以後再談:當孩子哭夠了,哭累了,不哭的時候,可以和孩子心平氣和的談一談。告訴孩子以後遇到類似的事,還是像今天這樣處理,要鬧要哭隨他,但是家長是絕對不會妥協的!

5、鼓勵孩子進行交流,三次滿足一次:當孩子提出了合理的要求時,家長要讓孩子給出一個理由,如果理由合理,家長可以選擇三次滿足他一次,但是又不能每次都滿足,這是給孩子留一條路,讓孩子學會與家長溝通和交流。要讓孩子明白交流是有用的,哭鬧是沒有用的。

對於孩子有目的性的不講理,李玫瑾:對孩子進行“剋制任性”訓練

最終,通過這樣的訓練,讓孩子明確意識到“無理取鬧是沒有意義的”,“積極溝通才是可行性的”,既教育了孩子,同時也傳遞出一個更高意義的價值:學會溝通。溝通能幫助孩子得到他想要的東西。而且,在以後孩子的就業中,或者是與人交往中,也會用積極的方式去面對。

我遇到過這樣一個孩子,看上去3歲左右,坐在奶奶的電動車上邊哭邊上下撲騰,嘴裡嚷著:就要買……就要買……奶奶看起來年紀大了,而且手裡還提著一堆東西沒有放到電車上,站在孩子身邊對她說:你先坐好,我沒帶錢,咱們回樓上拿錢再去買,聽話……最後,孩子的奶奶把手裡的東西放到車上,帶著孩子去買了他想要的東西。

對於孩子有目的性的不講理,李玫瑾:對孩子進行“剋制任性”訓練

一些家長,特別是家裡老人帶孩子的時候,常常因為孩子哭鬧就妥協,然而,孩子的這些情況,往往都是因為家長一次一次的縱容,才讓孩子知道了用哭鬧這種辦法是“對付”家長的最有效的手段,而且是屢試不爽,最終“哭鬧”成為孩子的“殺手鐗”,成為家長的“頭疼病”。孩子很聰明,任何事情,只要有了第一次,肯定會有第二次。所以,家長要在孩子3歲之前給孩子進行一些日常訓練。

"

文|小淘氣鬼日記

這週末,帶著孩子去逛超市,就遇到一個很常見的事情,在玩具區一位媽媽帶著三四歲左右的孩子在挑選玩具,孩子手裡已經拿著一個玩具了,還想再拿一個玩具,孩子的媽媽想讓孩子放回去,但是,孩子很不願意,最後,媽媽看到孩子抱著玩具不願意放回去,就順勢從孩子的懷裡搶過去一個玩具放回去,這時候,孩子開始哭鬧趴地上打滾,媽媽也可能是覺得在公共場所不好對孩子怎麼樣,就抱著孩子離開了。

對於孩子有目的性的不講理,李玫瑾:對孩子進行“剋制任性”訓練

這樣的情況我們不少見,對於2歲左右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哭鬧是沒有目的性的,只是純粹的傷心而哭,但是,孩子到了2歲半以後到3歲這個階段他們的哭泣大部分是帶有目的性的,他們想要通過哭泣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如果家長就此滿足孩子,孩子很可能會出現第二次,第三次這樣的情況。

對於孩子有目的性的不講理,李玫瑾:對孩子進行“剋制任性”訓練

當孩子帶有目的性的哭泣的時候,家長就要開始訓練孩子了,當孩子提的要求不合理的時候,家長就不能給孩子。比如,當孩子去商場裡面看到一個玩具車,家長不給買就趴地上哭鬧,不給買不走。當家長的都會遇到此類問題,當孩子有這些不合理的要求的時候怎麼辦呢?著名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給出一個方法:“剋制任性訓練”。

對於孩子有目的性的不講理,李玫瑾:對孩子進行“剋制任性”訓練

“剋制任性訓練”可以分為這五步。

1、把孩子帶離現場: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家長把孩子帶離現場,帶到一個安靜的安全的地方,或者是帶回家,只允許一個人陪著孩子。

2、做到四個“不要”:不要罵他:因為父母的責罵很容易給孩子留下不好的觀念,不好的觀念形成了就會有副作用;不要打他:任何時候大孩子都是不對的,而且打孩子不利於孩子的教育;不要說教:孩子在哭鬧的時候,給他說再多他都聽不進去,而且還會形成反作用,說多了,會導致孩子自動屏蔽來自你的說教;不要離開:孩子哭鬧就是哭給你看的,所以,不要離開孩子,看著他哭;你只要靜靜的看著他,讓孩子明白哭鬧是沒有用的。

賽爾瑪·富蘭伯格博士在她的《奇妙歲月》一書中寫道:“孩子需要在一定的階段感受我們的拒絕,但如果我們的反應過於強烈的話,他會感到所犯的錯誤讓他不再被愛,或者被蔑視”所以家長只是靜靜的看著孩子,不要對孩子進行打罵。

對於孩子有目的性的不講理,李玫瑾:對孩子進行“剋制任性”訓練

3、適時的給孩子溫暖:孩子一直哭也會累,家長可以給孩子遞上一張紙巾或者是用一塊沾了溫水的的毛巾幫孩子擦拭臉,如果孩子還是繼續哭,家長也不要妥協,就讓他繼續哭,哭到停止。

4、孩子平靜以後再談:當孩子哭夠了,哭累了,不哭的時候,可以和孩子心平氣和的談一談。告訴孩子以後遇到類似的事,還是像今天這樣處理,要鬧要哭隨他,但是家長是絕對不會妥協的!

5、鼓勵孩子進行交流,三次滿足一次:當孩子提出了合理的要求時,家長要讓孩子給出一個理由,如果理由合理,家長可以選擇三次滿足他一次,但是又不能每次都滿足,這是給孩子留一條路,讓孩子學會與家長溝通和交流。要讓孩子明白交流是有用的,哭鬧是沒有用的。

對於孩子有目的性的不講理,李玫瑾:對孩子進行“剋制任性”訓練

最終,通過這樣的訓練,讓孩子明確意識到“無理取鬧是沒有意義的”,“積極溝通才是可行性的”,既教育了孩子,同時也傳遞出一個更高意義的價值:學會溝通。溝通能幫助孩子得到他想要的東西。而且,在以後孩子的就業中,或者是與人交往中,也會用積極的方式去面對。

我遇到過這樣一個孩子,看上去3歲左右,坐在奶奶的電動車上邊哭邊上下撲騰,嘴裡嚷著:就要買……就要買……奶奶看起來年紀大了,而且手裡還提著一堆東西沒有放到電車上,站在孩子身邊對她說:你先坐好,我沒帶錢,咱們回樓上拿錢再去買,聽話……最後,孩子的奶奶把手裡的東西放到車上,帶著孩子去買了他想要的東西。

對於孩子有目的性的不講理,李玫瑾:對孩子進行“剋制任性”訓練

一些家長,特別是家裡老人帶孩子的時候,常常因為孩子哭鬧就妥協,然而,孩子的這些情況,往往都是因為家長一次一次的縱容,才讓孩子知道了用哭鬧這種辦法是“對付”家長的最有效的手段,而且是屢試不爽,最終“哭鬧”成為孩子的“殺手鐗”,成為家長的“頭疼病”。孩子很聰明,任何事情,只要有了第一次,肯定會有第二次。所以,家長要在孩子3歲之前給孩子進行一些日常訓練。

對於孩子有目的性的不講理,李玫瑾:對孩子進行“剋制任性”訓練

除了當孩子出現了有目的性的任性的時候給他進行“剋制任性訓練”外,家長也可以在孩子每次購物的時候給孩子進行一些日常訓練。

我經常在帶孩子購物的時候給孩子進行這些日常的小訓練,每次帶孩子去逛超市,孩子也不會因為不給他買某件東西而大哭,因為,我在日常生活中就已經讓他們知道,購物是買我們所需,如果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肯定是有原因的,而且,哭鬧對媽媽來說根本就沒有用。

"

文|小淘氣鬼日記

這週末,帶著孩子去逛超市,就遇到一個很常見的事情,在玩具區一位媽媽帶著三四歲左右的孩子在挑選玩具,孩子手裡已經拿著一個玩具了,還想再拿一個玩具,孩子的媽媽想讓孩子放回去,但是,孩子很不願意,最後,媽媽看到孩子抱著玩具不願意放回去,就順勢從孩子的懷裡搶過去一個玩具放回去,這時候,孩子開始哭鬧趴地上打滾,媽媽也可能是覺得在公共場所不好對孩子怎麼樣,就抱著孩子離開了。

對於孩子有目的性的不講理,李玫瑾:對孩子進行“剋制任性”訓練

這樣的情況我們不少見,對於2歲左右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哭鬧是沒有目的性的,只是純粹的傷心而哭,但是,孩子到了2歲半以後到3歲這個階段他們的哭泣大部分是帶有目的性的,他們想要通過哭泣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如果家長就此滿足孩子,孩子很可能會出現第二次,第三次這樣的情況。

對於孩子有目的性的不講理,李玫瑾:對孩子進行“剋制任性”訓練

當孩子帶有目的性的哭泣的時候,家長就要開始訓練孩子了,當孩子提的要求不合理的時候,家長就不能給孩子。比如,當孩子去商場裡面看到一個玩具車,家長不給買就趴地上哭鬧,不給買不走。當家長的都會遇到此類問題,當孩子有這些不合理的要求的時候怎麼辦呢?著名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給出一個方法:“剋制任性訓練”。

對於孩子有目的性的不講理,李玫瑾:對孩子進行“剋制任性”訓練

“剋制任性訓練”可以分為這五步。

1、把孩子帶離現場: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家長把孩子帶離現場,帶到一個安靜的安全的地方,或者是帶回家,只允許一個人陪著孩子。

2、做到四個“不要”:不要罵他:因為父母的責罵很容易給孩子留下不好的觀念,不好的觀念形成了就會有副作用;不要打他:任何時候大孩子都是不對的,而且打孩子不利於孩子的教育;不要說教:孩子在哭鬧的時候,給他說再多他都聽不進去,而且還會形成反作用,說多了,會導致孩子自動屏蔽來自你的說教;不要離開:孩子哭鬧就是哭給你看的,所以,不要離開孩子,看著他哭;你只要靜靜的看著他,讓孩子明白哭鬧是沒有用的。

賽爾瑪·富蘭伯格博士在她的《奇妙歲月》一書中寫道:“孩子需要在一定的階段感受我們的拒絕,但如果我們的反應過於強烈的話,他會感到所犯的錯誤讓他不再被愛,或者被蔑視”所以家長只是靜靜的看著孩子,不要對孩子進行打罵。

對於孩子有目的性的不講理,李玫瑾:對孩子進行“剋制任性”訓練

3、適時的給孩子溫暖:孩子一直哭也會累,家長可以給孩子遞上一張紙巾或者是用一塊沾了溫水的的毛巾幫孩子擦拭臉,如果孩子還是繼續哭,家長也不要妥協,就讓他繼續哭,哭到停止。

4、孩子平靜以後再談:當孩子哭夠了,哭累了,不哭的時候,可以和孩子心平氣和的談一談。告訴孩子以後遇到類似的事,還是像今天這樣處理,要鬧要哭隨他,但是家長是絕對不會妥協的!

5、鼓勵孩子進行交流,三次滿足一次:當孩子提出了合理的要求時,家長要讓孩子給出一個理由,如果理由合理,家長可以選擇三次滿足他一次,但是又不能每次都滿足,這是給孩子留一條路,讓孩子學會與家長溝通和交流。要讓孩子明白交流是有用的,哭鬧是沒有用的。

對於孩子有目的性的不講理,李玫瑾:對孩子進行“剋制任性”訓練

最終,通過這樣的訓練,讓孩子明確意識到“無理取鬧是沒有意義的”,“積極溝通才是可行性的”,既教育了孩子,同時也傳遞出一個更高意義的價值:學會溝通。溝通能幫助孩子得到他想要的東西。而且,在以後孩子的就業中,或者是與人交往中,也會用積極的方式去面對。

我遇到過這樣一個孩子,看上去3歲左右,坐在奶奶的電動車上邊哭邊上下撲騰,嘴裡嚷著:就要買……就要買……奶奶看起來年紀大了,而且手裡還提著一堆東西沒有放到電車上,站在孩子身邊對她說:你先坐好,我沒帶錢,咱們回樓上拿錢再去買,聽話……最後,孩子的奶奶把手裡的東西放到車上,帶著孩子去買了他想要的東西。

對於孩子有目的性的不講理,李玫瑾:對孩子進行“剋制任性”訓練

一些家長,特別是家裡老人帶孩子的時候,常常因為孩子哭鬧就妥協,然而,孩子的這些情況,往往都是因為家長一次一次的縱容,才讓孩子知道了用哭鬧這種辦法是“對付”家長的最有效的手段,而且是屢試不爽,最終“哭鬧”成為孩子的“殺手鐗”,成為家長的“頭疼病”。孩子很聰明,任何事情,只要有了第一次,肯定會有第二次。所以,家長要在孩子3歲之前給孩子進行一些日常訓練。

對於孩子有目的性的不講理,李玫瑾:對孩子進行“剋制任性”訓練

除了當孩子出現了有目的性的任性的時候給他進行“剋制任性訓練”外,家長也可以在孩子每次購物的時候給孩子進行一些日常訓練。

我經常在帶孩子購物的時候給孩子進行這些日常的小訓練,每次帶孩子去逛超市,孩子也不會因為不給他買某件東西而大哭,因為,我在日常生活中就已經讓他們知道,購物是買我們所需,如果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肯定是有原因的,而且,哭鬧對媽媽來說根本就沒有用。

對於孩子有目的性的不講理,李玫瑾:對孩子進行“剋制任性”訓練

  • 購物之前列好購物清單,讓孩子知道哪些東西可以買,哪些東西不可以買,讓孩子心裡有一個準備;
  • 當孩子想要一件玩具時,家長不要立馬說“不”,我們應該先聽一下孩子的想法,問一下孩子為什麼想要,當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理解的時候,孩子也更樂意與家長溝通,如果直接拒絕孩子,會讓孩子因為失落,傷心而大哭,這時候再去說一堆的道理孩子都不會去接受了;
  • 給孩子制定購買計劃,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定一個合理的計劃,規定好什麼時候可以買玩具,多久買一次,或者是進行獎勵制度。
  •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我們在去超市的時候,在安全的範圍下可以讓孩子幫忙去拿需要購買的商品,這樣也可以防止孩子亂跑,還能讓孩子在購物中獲得小小的成就感,同時,也不會讓孩子只專注於買玩具。
"

文|小淘氣鬼日記

這週末,帶著孩子去逛超市,就遇到一個很常見的事情,在玩具區一位媽媽帶著三四歲左右的孩子在挑選玩具,孩子手裡已經拿著一個玩具了,還想再拿一個玩具,孩子的媽媽想讓孩子放回去,但是,孩子很不願意,最後,媽媽看到孩子抱著玩具不願意放回去,就順勢從孩子的懷裡搶過去一個玩具放回去,這時候,孩子開始哭鬧趴地上打滾,媽媽也可能是覺得在公共場所不好對孩子怎麼樣,就抱著孩子離開了。

對於孩子有目的性的不講理,李玫瑾:對孩子進行“剋制任性”訓練

這樣的情況我們不少見,對於2歲左右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哭鬧是沒有目的性的,只是純粹的傷心而哭,但是,孩子到了2歲半以後到3歲這個階段他們的哭泣大部分是帶有目的性的,他們想要通過哭泣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如果家長就此滿足孩子,孩子很可能會出現第二次,第三次這樣的情況。

對於孩子有目的性的不講理,李玫瑾:對孩子進行“剋制任性”訓練

當孩子帶有目的性的哭泣的時候,家長就要開始訓練孩子了,當孩子提的要求不合理的時候,家長就不能給孩子。比如,當孩子去商場裡面看到一個玩具車,家長不給買就趴地上哭鬧,不給買不走。當家長的都會遇到此類問題,當孩子有這些不合理的要求的時候怎麼辦呢?著名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給出一個方法:“剋制任性訓練”。

對於孩子有目的性的不講理,李玫瑾:對孩子進行“剋制任性”訓練

“剋制任性訓練”可以分為這五步。

1、把孩子帶離現場: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家長把孩子帶離現場,帶到一個安靜的安全的地方,或者是帶回家,只允許一個人陪著孩子。

2、做到四個“不要”:不要罵他:因為父母的責罵很容易給孩子留下不好的觀念,不好的觀念形成了就會有副作用;不要打他:任何時候大孩子都是不對的,而且打孩子不利於孩子的教育;不要說教:孩子在哭鬧的時候,給他說再多他都聽不進去,而且還會形成反作用,說多了,會導致孩子自動屏蔽來自你的說教;不要離開:孩子哭鬧就是哭給你看的,所以,不要離開孩子,看著他哭;你只要靜靜的看著他,讓孩子明白哭鬧是沒有用的。

賽爾瑪·富蘭伯格博士在她的《奇妙歲月》一書中寫道:“孩子需要在一定的階段感受我們的拒絕,但如果我們的反應過於強烈的話,他會感到所犯的錯誤讓他不再被愛,或者被蔑視”所以家長只是靜靜的看著孩子,不要對孩子進行打罵。

對於孩子有目的性的不講理,李玫瑾:對孩子進行“剋制任性”訓練

3、適時的給孩子溫暖:孩子一直哭也會累,家長可以給孩子遞上一張紙巾或者是用一塊沾了溫水的的毛巾幫孩子擦拭臉,如果孩子還是繼續哭,家長也不要妥協,就讓他繼續哭,哭到停止。

4、孩子平靜以後再談:當孩子哭夠了,哭累了,不哭的時候,可以和孩子心平氣和的談一談。告訴孩子以後遇到類似的事,還是像今天這樣處理,要鬧要哭隨他,但是家長是絕對不會妥協的!

5、鼓勵孩子進行交流,三次滿足一次:當孩子提出了合理的要求時,家長要讓孩子給出一個理由,如果理由合理,家長可以選擇三次滿足他一次,但是又不能每次都滿足,這是給孩子留一條路,讓孩子學會與家長溝通和交流。要讓孩子明白交流是有用的,哭鬧是沒有用的。

對於孩子有目的性的不講理,李玫瑾:對孩子進行“剋制任性”訓練

最終,通過這樣的訓練,讓孩子明確意識到“無理取鬧是沒有意義的”,“積極溝通才是可行性的”,既教育了孩子,同時也傳遞出一個更高意義的價值:學會溝通。溝通能幫助孩子得到他想要的東西。而且,在以後孩子的就業中,或者是與人交往中,也會用積極的方式去面對。

我遇到過這樣一個孩子,看上去3歲左右,坐在奶奶的電動車上邊哭邊上下撲騰,嘴裡嚷著:就要買……就要買……奶奶看起來年紀大了,而且手裡還提著一堆東西沒有放到電車上,站在孩子身邊對她說:你先坐好,我沒帶錢,咱們回樓上拿錢再去買,聽話……最後,孩子的奶奶把手裡的東西放到車上,帶著孩子去買了他想要的東西。

對於孩子有目的性的不講理,李玫瑾:對孩子進行“剋制任性”訓練

一些家長,特別是家裡老人帶孩子的時候,常常因為孩子哭鬧就妥協,然而,孩子的這些情況,往往都是因為家長一次一次的縱容,才讓孩子知道了用哭鬧這種辦法是“對付”家長的最有效的手段,而且是屢試不爽,最終“哭鬧”成為孩子的“殺手鐗”,成為家長的“頭疼病”。孩子很聰明,任何事情,只要有了第一次,肯定會有第二次。所以,家長要在孩子3歲之前給孩子進行一些日常訓練。

對於孩子有目的性的不講理,李玫瑾:對孩子進行“剋制任性”訓練

除了當孩子出現了有目的性的任性的時候給他進行“剋制任性訓練”外,家長也可以在孩子每次購物的時候給孩子進行一些日常訓練。

我經常在帶孩子購物的時候給孩子進行這些日常的小訓練,每次帶孩子去逛超市,孩子也不會因為不給他買某件東西而大哭,因為,我在日常生活中就已經讓他們知道,購物是買我們所需,如果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肯定是有原因的,而且,哭鬧對媽媽來說根本就沒有用。

對於孩子有目的性的不講理,李玫瑾:對孩子進行“剋制任性”訓練

  • 購物之前列好購物清單,讓孩子知道哪些東西可以買,哪些東西不可以買,讓孩子心裡有一個準備;
  • 當孩子想要一件玩具時,家長不要立馬說“不”,我們應該先聽一下孩子的想法,問一下孩子為什麼想要,當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理解的時候,孩子也更樂意與家長溝通,如果直接拒絕孩子,會讓孩子因為失落,傷心而大哭,這時候再去說一堆的道理孩子都不會去接受了;
  • 給孩子制定購買計劃,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定一個合理的計劃,規定好什麼時候可以買玩具,多久買一次,或者是進行獎勵制度。
  •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我們在去超市的時候,在安全的範圍下可以讓孩子幫忙去拿需要購買的商品,這樣也可以防止孩子亂跑,還能讓孩子在購物中獲得小小的成就感,同時,也不會讓孩子只專注於買玩具。
對於孩子有目的性的不講理,李玫瑾:對孩子進行“剋制任性”訓練

這些日常的訓練,也可以避免孩子出現任性的現象,家長可以提前給孩子進行訓練。當孩子學會剋制自己的情緒的時候,在以後的關係中,你明確說不行的事情,孩子也不會給你哭鬧,如果孩子想要的時候,也會給你商量。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在孩子小的時候就給孩子傳遞如何應對不良情緒觀念,而且還要積極的引導孩子正確的處理方法,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