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閉狂躁”,都是“嘮叨”惹的禍,家長要學會自我控制

不完美媽媽 自閉症 玩具 文章 藝術 嗯哼媽媽 2019-06-16

文|嗯哼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晚飯過後,園園媽媽收拾完廚房,

“園園,一會開始練琴了”過了五分鐘,
“園園,你怎麼還沒去?”
“你怎麼就不知道練琴呢?你看樂樂每天都在堅持。”
“你作業寫完了嗎?”“今天上課和同學沒說話吧?”
“媽媽你煩不煩!讓我把這點故事看完不行麼?”園園沒好氣的說。
“還看什麼看,還不把這些學習上的事做完。”
園園啪的一聲把書一摔,“我今天就不寫,就不練,怎麼著!”
“你這孩子怎麼回事,這麼不聽話”媽媽也氣憤了。

一場雞飛狗跳的母女之戰又開始了。孩子委屈的哭,大人氣憤的跳。

園園媽媽怎麼也想不明白,小時候那個乖巧的寶貝怎麼就成這個樣子了。這個場景或許在好多家庭裡每天都在上演。

看似平常家長在管教孩子,豈不知媽媽的嘮叨已經使孩子變得越來越暴躁,越來越叛逆,越來越無法溝通。

孩子“自閉狂躁”,都是“嘮叨”惹的禍,家長要學會自我控制

​嘮叨的父母太常見,要反思

常理來說,其實做父母的哪個不是嘮叨的:

“快點快點要遲到了。”
“還不趕快睡覺”
“怎麼還在看手機?”
“你看你把玩具扔的到處都是,你怎麼回事?”

在無數的嘮叨中,親子關係越來越緊張。

在孩子眼裡,那個小時候親他抱他的爸爸媽媽變得越來越凶。
在孩子的作文裡,看到“媽媽是個母老虎”“整天就會河東獅吼。”

看到這裡不知道父母有何感想?

有的家長說:那怎麼辦?上完班回來看到孩子是這個樣子,作業沒寫,房間裡亂七八糟,在哪兒磨磨蹭蹭,能有好心情嗎?不吼能行嗎?

作為家長,細細回想一下,你嘮叨完之後,發完脾氣之後,是什麼效果呢?孩子對你是越來越討厭,對做事情學習越來越排斥,一味地嘮叨使孩子變得更極端。

孩子“自閉狂躁”,都是“嘮叨”惹的禍,家長要學會自我控制

​反思之後,讓我們想想怎麼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做到少嘮叨,不嘮叨?

講究教育的方式方法,能讓孩子在有原則和規則之下,聽從管教,做到自我管理

父母的嘮叨都是孩子在沒有把事情做好的前提下,父母控制不住自己,說個沒完沒了,發牢騷。面對孩子的不足,作為家長,可以這樣做:

01、讓孩子承擔後果

孩子上學前磨磨蹭蹭,書包裡這個沒收拾那個沒有裝好,他不明白家長說的5分鐘就遲到了什麼概念,他還覺得很長時間。
那麼就讓他遲到一回,然後什麼也不說,等回來後看他有什麼反應。
然後再給他分析,穿衣服用了多長時間,收拾書包用了幾分鐘,從家裡到學校用了幾分鐘。如果合理安排就不會遲到了。

孩子受了老師的批評,心裡很鬱悶。家長這時理性的分析幫孩子找到問題的癥結,孩子就會欣然接受。從而積極地去改進。

放學回來,磨磨蹭蹭,喝喝水,吃吃東西,或者是看動畫片,把寫作業的事情放在一邊。那麼可以提醒一下。
“你的作業還沒做呢。”
“寫完作業再看電視,這樣可以多看5分鐘。”
如果還是不聽,那麼就不要管他,這時父母是最容易嘮叨和發脾氣的,忍住不要說。
第二天在上學時,孩子心裡就會打起鼓,“要是昨天少看一集動畫片作業就寫完了。”

“不撞南牆不回頭”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家長在孩子不聽話時要做到不要發脾氣、不嘮叨,沉住氣。承擔過“痛”的後果,你再看他以後的行動,會發現自發的行動勝過逼迫的嘮叨十倍。

家長嘮叨的越多,孩子的自主性就越差,越逆反,每個人都希望自由,而不是被人呼來喝去。更何況是孩子,適當給孩子自由的空間,自己的事自己做主自己安排。

像開頭故事中的園園媽媽,可以讓孩子自己安排一下自己的彈琴,寫作業時間。最後再督促完成的情況。如果事情都沒幹,讓她體會到後果,相信孩子會記憶深刻。家長要做的是心平氣和,不要嘮叨。

孩子“自閉狂躁”,都是“嘮叨”惹的禍,家長要學會自我控制

02、變嘮叨為鼓勵,調動孩子的內動力

孩子經常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家長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作為家長要控制住自己的不滿意情緒,不要劈頭蓋臉的責罵、打擊、諷刺。

看看這樣的話:“你放學跑哪瘋玩去了,怎麼才回來!”“你今天回來這麼晚,媽媽很擔心,以後能早點回來嗎?”這兩種問話哪個會讓孩子接受呢?不言而喻。

有些父母嘮叨,明明是愛孩子,但是在怪孩子;
明明是心疼孩子,但是像是折磨孩子;
明明是支持孩子,但是像是在打擊孩子。

父母的嘮叨就變成了“恨鐵不成鋼”的怨氣。孩子在長久的嘮叨中變得煩躁、不想說話、沒有自信。總覺的幹什麼事情都幹不好,就會惡性循環,與父母的期望背道而馳。

當孩子沒有做好事情的時候,家長先分析一下,是什麼原因,和孩子心平氣和的交流,聽聽孩子的想法。

如果是孩子的在某一件事情上投入了過多的時間和精力而耽誤了,發覺孩子的興趣點,然後對他做的事情表示肯定。

發現孩子的優點,注重引導,調動孩子自己將自己的事情安排好做好。這是父母教育的藝術。

如果孩子貪玩就在玩之前給他定規則,如果做不到就要懲罰,或者取消下次玩的時間等等。不要在孩子正玩得痛快的時候你不停的嘮叨,這個時候只能起到反作用。

孩子“自閉狂躁”,都是“嘮叨”惹的禍,家長要學會自我控制

03、允許孩子反覆,堅持不嘮叨,靜等花開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他是在螺旋式發展的,有人說:“孩子就是在不斷犯錯誤中長大的。”孩子的問題和不足,他不是一蹴而就的。

作為父母,要做好長期的教育引導,在重複的問題出現時,一定要沉得住氣,不發洩、不嘮叨,以平和的心態面對孩子的問題。

只要是他認識到自己又犯做錯誤了,給他時間,以寬容的心態對待。孩子就會覺得愧疚,形成自我約束。必要時給與懲戒,讓他記住教訓。避免以後再犯。

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悉心教導。

作為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及時發現自身的不足,改掉嘮叨的習慣,減少負面的情緒影響,變為積極的鼓勵和正能量的激發,孩子就會心情愉悅地聽從建議,就會自發的自我約束管理,把事情做好。

送一句話給父母:孩子是一隻蝸牛,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陪他慢慢的爬,終究會爬到樹頂看到日出。

今日互動:家長們有控制過自己嘮叨的經驗嗎?歡迎評論分享。

————————

學無止境,育兒知識更是需要我們用心,細心的去專研的一門學問。嗯哼媽媽在這裡隨時聆聽並解決各位家長的問題。

關注【嗯哼媽媽】,細心聆聽父母心聲,刻苦專研育兒方式,讓每一個育兒難題都不再是難題。歡迎諮詢,我們共同成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