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性格內向不善社交,以後一定會吃虧?心理學告訴你:NO!

◆◆ 關注「家學寶」 每天收穫專業家庭教育知識◆◆

孩子性格內向不善社交,以後一定會吃虧?心理學告訴你:NO!

圖片來自網絡


家學寶主筆團 | 江垚

1


最近的朋友圈都被幼升小刷屏了,各位媽媽們在群裡紛紛分享自己家孩子面試的情況。說真的,現在孩子上個學,家長比孩子還焦慮,有位爸爸甚至吐槽,說愛人因為遲遲接不到孩子面試錄取的電話和信息,把家裡的網絡信號檢查了N遍,這位爸爸剛說了句:

不錄取也沒事……

這位媽媽立刻回懟:

不準說不錄取,不錄取你負責!

這位爸爸嚇得發了條朋友圈:

如果不錄取,我估計也回不了家了。

一次幼升小面試,堪比職場面試,甚至比職場面試還“殘酷”。

很多媽媽們焦慮的不是孩子文化類科目或者是運動肢體類項目,而是孩子的自我展示和團隊合作方面的項目。有一位正在幫孩子準備國際學校面試的媽媽就分享了她的感受。

她家的孩子因為月份問題,本來就比同批次上學的孩子要小一些,按媽媽的說法是比較內向膽小,不愛說話,在陌生環境尤其沉默,上幼兒園時也是熟悉了較長時間才慢慢交到了好朋友。但是孩子學東西很快,也很聰明,就是不太擅長社交。

問題就在於,她家想去的小學面試環節就有團隊合作,需要幾個孩子共同完成一些任務。


這位媽媽焦慮了很久,孩子的內向性格很難改變,而且都說性格沒有好壞,可是社會評價標準好像不是這樣的,尤其在遇到競爭環境時,內向的孩子似乎“毫無優勢”啊!

一直試圖“糾正”孩子內向性格的家長們可能並不明白性格與行為之間的關係:

性格影響行為,性格更為穩定,也較難一下改變,但行為在一定情境中是可以訓練養成的。

所以這裡要明確一個概念:性格內向≠不善社交。

性格內向的孩子也不一定在溝通與表達上就比性格外向的孩子弱。

孩子性格內向不善社交,以後一定會吃虧?心理學告訴你:NO!

圖片來自網絡



2


關於性格內外向,越來越多人也開始認識到這兩種性格並不存在絕對的優劣勢:

性格外向的人善於從外部獲取能量,喜歡接受外部信息的刺激,更善於與人發生連接;而性格內向的人更習慣在獨處中獲取能量,更喜歡從自我探索,在獨立性強的人物中發揮更好。

但在目前世俗的應試教育評估體系下,確實性格內向的孩子是有一些吃虧的,因為我們習慣性地認為:能更主動地與人溝通或表達自己,就代表了孩子具備更好的社交能力,能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

性格研究專家蘇珊·凱恩會告訴你:

內向性格的人並不意味著就不善於社交,也不代表不能適應社會,更不能武斷認為不夠優秀,無法獲得世俗定義的成功。

比如比爾·蓋茨,在凱恩的書《沉浸:也成不了內向型性格的人在這個喋喋不休的世界裡表現的能力》中寫道:

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性格,但是能改變的程度有限。比爾·蓋茨再怎麼鍛鍊自己的社交技巧也成不了比爾·克林頓那樣的人,而比爾·克林頓花再多時間獨自擺弄電腦,也變不成比爾·蓋茨……

蓋茨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他雖然性格內向,卻並不靦腆畏生,在創辦微軟,並逐步成為世界首富的道路上,他始終在隨著環境和時事的需要而調整自己的行為,成為一個更有榜樣作用的公眾人物。


孩子性格內向不善社交,以後一定會吃虧?心理學告訴你:NO!

圖片來自網絡



那麼既然性格內向的孩子並不見得社交弱,如何能在需要的情境中引導孩子表現出適當的社交行為呢?


3


首先,家長要尊重並理解孩子的性格。

在幫助孩子調整不同情境下的行為表現前,首先是要理解孩子的天性,這種理解最好也要通過語言或行為表達出來,不是說一套做一套。

很多父母雖然心裡理解孩子不喜歡社交的個性,但還是會在有些時候強迫孩子社交,最經常見到的場景就是每年的親友聚會,或是班級競選等場合。

須知:越是強硬地在特定場合要求孩子做出行為改變,效果越差,孩子的配合程度也越低,還可能會造成孩子內心的反感,甚至產生自卑心理。

只有當真正理解並接納孩子時,你所做出的行為引導,才越能被孩子接受,TA也會更理解父母和配合父母。

以下有幾個幫助孩子在社交場合自如應對的小方法:

1. Yes,And……


這是一個源於戲劇訓練中的小遊戲。家長可以在家裡,和孩子作為親子游戲來進行:

在和孩子進行拋球遊戲(或者任何傳接遊戲)時,要求一定要說出一句能讓對方接下去說的話,才能把球(或其他物品)傳給對方。比如:

我向孩子提了一個問題:

你喜歡吃今天的晚飯嗎?

並把球拋給他,此時他如果直說了:喜歡。就不能把球拋回給我,而他如果接著說:

喜歡,但是如果能有我喜歡吃的**就更好了,下次可以給我做嗎?

這樣他就能把球拋回給我,我就可以接著說:

好的,你這麼喜歡吃**啊,能告訴我為什麼嗎?

這樣一來一回,對話就能進行下去了。這個遊戲的規則就是,不讓話題掉在地上,直到話題結束,遊戲才能結束。

小孩子一般很快能夠掌握這個遊戲的規則,你甚至可以引導孩子把以前發生過的他和朋友或其他成人的對話場景,重現一遍。

這個遊戲能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孩子瞭解如何與人交談,怎麼樣的開展對話,才能讓雙方都舒服,都能自如地將話題推進下去。

對於鍛鍊孩子的溝通和表達,具有很好的效果。

2. 讓孩子習慣眼神交流和肢體表達


日常中,語言交流只是溝通的一部分,還有很大部分來自肢體語言和微表情等。這一點孩子還不太能理解,但成年人都知道。

在生活中,就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學會在不想用語言表達自己時,可以採用其他的溝通方式。

比如,在與人交談時,雙眼需要與對方的眼神有接觸,這是一種社交禮儀。在家裡,可以有意識地要求孩子在與自己溝通時,停下手上的其他事情,看著對方進行表達。

或者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遊戲,讓孩子理解臉部表情可以傳達很多信息。

肢體表達就更多樣了,擁抱、鞠躬、握手等都是有效的肢體溝通語言。比如,孩子放學回家,或者自己下班回家後,可以先給孩子一個擁抱,讓他感受到你對他的愛,慢慢他也會理解擁抱對於促進雙方關係的作用。

進而逐步引導他認識到,在與其他孩子進行社交時,必要的肢體語言,比如握手、禮貌地拍肩膀,也會增進雙方的關係。

孩子迴避社交,或者不善於處理社交場合,很大部分原因在於他們不太懂得有效的社交方式。

所以父母與其糾結性格內外向的影響,不如主動幫助孩子挖掘有效的溝通方式,讓孩子享受成功社交的樂趣,來得更有價值!


家學寶編輯團隊以專業的心理學、教育學和社會學理論為支撐,原創圖文、音頻、視頻和測評內容,為您提供全方位的教養支持。家學寶——您手邊的家庭教育專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