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當內向的孩子試圖變外向時,可能已經失去了內心的安寧'

"

小剛是一名特別內向的孩子,平時不太喜歡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也不太歡迎家裡來客人,只是喜歡一個人靜靜的坐著看書,玩玩具甚至發呆。

父母覺得他這樣是沒出息的表現,所以總是會創造機會讓他和其他小朋友接觸,更是刻意的把他帶進各種飯局,強迫著小剛在酒桌上和大家打招呼。

像小剛父母這樣的家長其實在我們身邊非常普遍,大家都覺得外向好,內向不好,所以總是千方百計的想要改變孩子。但是家長們也許都不知道,內向對於孩子來說,從來都不是劣勢,而是一個最美好的禮物。

瑞士心理學家卡爾·容格認為,人可以從不同的事物中汲取能量,外向的人可以從和他人的相處中得到能量,而內向的人可以從獨立的思考中得到能量。

"

小剛是一名特別內向的孩子,平時不太喜歡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也不太歡迎家裡來客人,只是喜歡一個人靜靜的坐著看書,玩玩具甚至發呆。

父母覺得他這樣是沒出息的表現,所以總是會創造機會讓他和其他小朋友接觸,更是刻意的把他帶進各種飯局,強迫著小剛在酒桌上和大家打招呼。

像小剛父母這樣的家長其實在我們身邊非常普遍,大家都覺得外向好,內向不好,所以總是千方百計的想要改變孩子。但是家長們也許都不知道,內向對於孩子來說,從來都不是劣勢,而是一個最美好的禮物。

瑞士心理學家卡爾·容格認為,人可以從不同的事物中汲取能量,外向的人可以從和他人的相處中得到能量,而內向的人可以從獨立的思考中得到能量。

心理學:當內向的孩子試圖變外向時,可能已經失去了內心的安寧

內向是與生俱來的天賦

美國心理學家傑羅姆·凱根對462名嬰兒的實驗:

他讓嬰兒接觸新奇的東西,比如說新的玩具或者是新的聲音,之後他發現每個嬰兒的表現都不一樣,有的非常不安,而有的卻顯得很平靜。

十幾年之後,他追蹤研究發現,當初那些顯示出不安情緒的嬰兒們,大部分在成年之後性格會非常的安靜。

因此他得出,內向是與生俱來的一種天賦,如果人們在幾個月的時候就表現出這種特質,那麼成年之後依然不會改變。

愛因斯坦:“寧靜生活的單調與孤寂能啟發創意的思維”。

"

小剛是一名特別內向的孩子,平時不太喜歡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也不太歡迎家裡來客人,只是喜歡一個人靜靜的坐著看書,玩玩具甚至發呆。

父母覺得他這樣是沒出息的表現,所以總是會創造機會讓他和其他小朋友接觸,更是刻意的把他帶進各種飯局,強迫著小剛在酒桌上和大家打招呼。

像小剛父母這樣的家長其實在我們身邊非常普遍,大家都覺得外向好,內向不好,所以總是千方百計的想要改變孩子。但是家長們也許都不知道,內向對於孩子來說,從來都不是劣勢,而是一個最美好的禮物。

瑞士心理學家卡爾·容格認為,人可以從不同的事物中汲取能量,外向的人可以從和他人的相處中得到能量,而內向的人可以從獨立的思考中得到能量。

心理學:當內向的孩子試圖變外向時,可能已經失去了內心的安寧

內向是與生俱來的天賦

美國心理學家傑羅姆·凱根對462名嬰兒的實驗:

他讓嬰兒接觸新奇的東西,比如說新的玩具或者是新的聲音,之後他發現每個嬰兒的表現都不一樣,有的非常不安,而有的卻顯得很平靜。

十幾年之後,他追蹤研究發現,當初那些顯示出不安情緒的嬰兒們,大部分在成年之後性格會非常的安靜。

因此他得出,內向是與生俱來的一種天賦,如果人們在幾個月的時候就表現出這種特質,那麼成年之後依然不會改變。

愛因斯坦:“寧靜生活的單調與孤寂能啟發創意的思維”。

心理學:當內向的孩子試圖變外向時,可能已經失去了內心的安寧

內向孩子的優勢

美國有一項歷時30多年,針對社會精英的研究。他們發現,內向型性格的英才是外向型性格英才的3倍;IQ越高的人,內向型的傾向就越強烈。而且,他們在創作,藝術,科研等領域有著外向者無法比擬的天賦。

內向的孩子更善於思考

內向的孩子非常清楚自己喜歡做什麼,適合做什麼。正如比爾蓋茨一樣,起初學法學的他毅然創辦了微軟,這只是源於他對計算機網絡的喜愛。

內向的孩子做事更專注

內向的孩子有著獨特的思維方式,洞察力更是非常敏捷。正如牛頓發現萬有引力一樣,他只是比別人對那個蘋果多了幾分專注,進行了深度思考而已。

內向的孩子更容易獲得深厚的情誼

內向的孩子非常善於聆聽,他們會在適當的時候靜靜陪在朋友身邊。他們朋友也許不多,但如果投緣,便是一生的摯友。正如梁朝偉和張國榮的一樣,他們早已在彼此心中留下了無可取代的地位。

內向的孩子更容易感受到快樂

內向的孩子對於快樂的要求很簡單,一本好書,一首好歌,一部好電影,都會讓他們感到輕鬆而又愉悅。只要是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他們就會非常知足。

外向的人也許會左右這個世界,但是內向的人才會創造世界。——羅永浩

"

小剛是一名特別內向的孩子,平時不太喜歡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也不太歡迎家裡來客人,只是喜歡一個人靜靜的坐著看書,玩玩具甚至發呆。

父母覺得他這樣是沒出息的表現,所以總是會創造機會讓他和其他小朋友接觸,更是刻意的把他帶進各種飯局,強迫著小剛在酒桌上和大家打招呼。

像小剛父母這樣的家長其實在我們身邊非常普遍,大家都覺得外向好,內向不好,所以總是千方百計的想要改變孩子。但是家長們也許都不知道,內向對於孩子來說,從來都不是劣勢,而是一個最美好的禮物。

瑞士心理學家卡爾·容格認為,人可以從不同的事物中汲取能量,外向的人可以從和他人的相處中得到能量,而內向的人可以從獨立的思考中得到能量。

心理學:當內向的孩子試圖變外向時,可能已經失去了內心的安寧

內向是與生俱來的天賦

美國心理學家傑羅姆·凱根對462名嬰兒的實驗:

他讓嬰兒接觸新奇的東西,比如說新的玩具或者是新的聲音,之後他發現每個嬰兒的表現都不一樣,有的非常不安,而有的卻顯得很平靜。

十幾年之後,他追蹤研究發現,當初那些顯示出不安情緒的嬰兒們,大部分在成年之後性格會非常的安靜。

因此他得出,內向是與生俱來的一種天賦,如果人們在幾個月的時候就表現出這種特質,那麼成年之後依然不會改變。

愛因斯坦:“寧靜生活的單調與孤寂能啟發創意的思維”。

心理學:當內向的孩子試圖變外向時,可能已經失去了內心的安寧

內向孩子的優勢

美國有一項歷時30多年,針對社會精英的研究。他們發現,內向型性格的英才是外向型性格英才的3倍;IQ越高的人,內向型的傾向就越強烈。而且,他們在創作,藝術,科研等領域有著外向者無法比擬的天賦。

內向的孩子更善於思考

內向的孩子非常清楚自己喜歡做什麼,適合做什麼。正如比爾蓋茨一樣,起初學法學的他毅然創辦了微軟,這只是源於他對計算機網絡的喜愛。

內向的孩子做事更專注

內向的孩子有著獨特的思維方式,洞察力更是非常敏捷。正如牛頓發現萬有引力一樣,他只是比別人對那個蘋果多了幾分專注,進行了深度思考而已。

內向的孩子更容易獲得深厚的情誼

內向的孩子非常善於聆聽,他們會在適當的時候靜靜陪在朋友身邊。他們朋友也許不多,但如果投緣,便是一生的摯友。正如梁朝偉和張國榮的一樣,他們早已在彼此心中留下了無可取代的地位。

內向的孩子更容易感受到快樂

內向的孩子對於快樂的要求很簡單,一本好書,一首好歌,一部好電影,都會讓他們感到輕鬆而又愉悅。只要是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他們就會非常知足。

外向的人也許會左右這個世界,但是內向的人才會創造世界。——羅永浩

心理學:當內向的孩子試圖變外向時,可能已經失去了內心的安寧

內向的孩子也更容易衍生出負面表現

蘭蘭父母為了讓蘭蘭變得更加外向,帶著她到菜市場去唱歌,面對著來來往往的陌生人,蘭蘭顯然是束手無措。但父母卻完全沒有意識到蘭蘭臉上的尷尬和害怕,依然推搡著蘭蘭讓她趕快開口。

強行改造內向的孩子,只會讓他們焦慮、緊張,或者患上社交恐懼症。

強行改造內向孩子是種摧殘

(有些父母認為外向很好,從而讓內向的孩子對自己的性格感到自卑)

你得掌握生存所需的技能,不然的話,內向性格就容易衍生出負面表現。

《愛因斯坦傳》裡有這樣一段描述:“他自始至終都是一個有獨立思想的人,他內心沉靜,絕不墨守成規,思考不受外界影響,想象力的驅策使他能夠從傳統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他是個怪人,一個可敬的叛逆者”

"

小剛是一名特別內向的孩子,平時不太喜歡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也不太歡迎家裡來客人,只是喜歡一個人靜靜的坐著看書,玩玩具甚至發呆。

父母覺得他這樣是沒出息的表現,所以總是會創造機會讓他和其他小朋友接觸,更是刻意的把他帶進各種飯局,強迫著小剛在酒桌上和大家打招呼。

像小剛父母這樣的家長其實在我們身邊非常普遍,大家都覺得外向好,內向不好,所以總是千方百計的想要改變孩子。但是家長們也許都不知道,內向對於孩子來說,從來都不是劣勢,而是一個最美好的禮物。

瑞士心理學家卡爾·容格認為,人可以從不同的事物中汲取能量,外向的人可以從和他人的相處中得到能量,而內向的人可以從獨立的思考中得到能量。

心理學:當內向的孩子試圖變外向時,可能已經失去了內心的安寧

內向是與生俱來的天賦

美國心理學家傑羅姆·凱根對462名嬰兒的實驗:

他讓嬰兒接觸新奇的東西,比如說新的玩具或者是新的聲音,之後他發現每個嬰兒的表現都不一樣,有的非常不安,而有的卻顯得很平靜。

十幾年之後,他追蹤研究發現,當初那些顯示出不安情緒的嬰兒們,大部分在成年之後性格會非常的安靜。

因此他得出,內向是與生俱來的一種天賦,如果人們在幾個月的時候就表現出這種特質,那麼成年之後依然不會改變。

愛因斯坦:“寧靜生活的單調與孤寂能啟發創意的思維”。

心理學:當內向的孩子試圖變外向時,可能已經失去了內心的安寧

內向孩子的優勢

美國有一項歷時30多年,針對社會精英的研究。他們發現,內向型性格的英才是外向型性格英才的3倍;IQ越高的人,內向型的傾向就越強烈。而且,他們在創作,藝術,科研等領域有著外向者無法比擬的天賦。

內向的孩子更善於思考

內向的孩子非常清楚自己喜歡做什麼,適合做什麼。正如比爾蓋茨一樣,起初學法學的他毅然創辦了微軟,這只是源於他對計算機網絡的喜愛。

內向的孩子做事更專注

內向的孩子有著獨特的思維方式,洞察力更是非常敏捷。正如牛頓發現萬有引力一樣,他只是比別人對那個蘋果多了幾分專注,進行了深度思考而已。

內向的孩子更容易獲得深厚的情誼

內向的孩子非常善於聆聽,他們會在適當的時候靜靜陪在朋友身邊。他們朋友也許不多,但如果投緣,便是一生的摯友。正如梁朝偉和張國榮的一樣,他們早已在彼此心中留下了無可取代的地位。

內向的孩子更容易感受到快樂

內向的孩子對於快樂的要求很簡單,一本好書,一首好歌,一部好電影,都會讓他們感到輕鬆而又愉悅。只要是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他們就會非常知足。

外向的人也許會左右這個世界,但是內向的人才會創造世界。——羅永浩

心理學:當內向的孩子試圖變外向時,可能已經失去了內心的安寧

內向的孩子也更容易衍生出負面表現

蘭蘭父母為了讓蘭蘭變得更加外向,帶著她到菜市場去唱歌,面對著來來往往的陌生人,蘭蘭顯然是束手無措。但父母卻完全沒有意識到蘭蘭臉上的尷尬和害怕,依然推搡著蘭蘭讓她趕快開口。

強行改造內向的孩子,只會讓他們焦慮、緊張,或者患上社交恐懼症。

強行改造內向孩子是種摧殘

(有些父母認為外向很好,從而讓內向的孩子對自己的性格感到自卑)

你得掌握生存所需的技能,不然的話,內向性格就容易衍生出負面表現。

《愛因斯坦傳》裡有這樣一段描述:“他自始至終都是一個有獨立思想的人,他內心沉靜,絕不墨守成規,思考不受外界影響,想象力的驅策使他能夠從傳統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他是個怪人,一個可敬的叛逆者”

心理學:當內向的孩子試圖變外向時,可能已經失去了內心的安寧

內向不是病,逼他們外向才是病

羅永浩曾經說過,他其實是一個非常內向的人,不喜歡應酬,即便是飯局也不希望人數超過5個。他給人們的印象一直都是沉默少言,所以當他去新東方當老師之後,朋友們都會打趣他,根本不相信他能站在講臺上當老師。

只是他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成功,因為他堅信內向不是病,所以他不會去刻意的去改變,而是學著接納這樣的自己。沒有人規定所有人都必須外向,很多時候,外人這種看似關心的壓力,其實才是一種病態。

既然獨處讓人感覺更舒適,那就沒必要強迫自己去刻意迎合外界而放棄獨處。

心理學家李子勳說:當一個內向的人試圖變得外向時,他可能失去了自我內心的安寧,也失去了命運的眷顧。

"

小剛是一名特別內向的孩子,平時不太喜歡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也不太歡迎家裡來客人,只是喜歡一個人靜靜的坐著看書,玩玩具甚至發呆。

父母覺得他這樣是沒出息的表現,所以總是會創造機會讓他和其他小朋友接觸,更是刻意的把他帶進各種飯局,強迫著小剛在酒桌上和大家打招呼。

像小剛父母這樣的家長其實在我們身邊非常普遍,大家都覺得外向好,內向不好,所以總是千方百計的想要改變孩子。但是家長們也許都不知道,內向對於孩子來說,從來都不是劣勢,而是一個最美好的禮物。

瑞士心理學家卡爾·容格認為,人可以從不同的事物中汲取能量,外向的人可以從和他人的相處中得到能量,而內向的人可以從獨立的思考中得到能量。

心理學:當內向的孩子試圖變外向時,可能已經失去了內心的安寧

內向是與生俱來的天賦

美國心理學家傑羅姆·凱根對462名嬰兒的實驗:

他讓嬰兒接觸新奇的東西,比如說新的玩具或者是新的聲音,之後他發現每個嬰兒的表現都不一樣,有的非常不安,而有的卻顯得很平靜。

十幾年之後,他追蹤研究發現,當初那些顯示出不安情緒的嬰兒們,大部分在成年之後性格會非常的安靜。

因此他得出,內向是與生俱來的一種天賦,如果人們在幾個月的時候就表現出這種特質,那麼成年之後依然不會改變。

愛因斯坦:“寧靜生活的單調與孤寂能啟發創意的思維”。

心理學:當內向的孩子試圖變外向時,可能已經失去了內心的安寧

內向孩子的優勢

美國有一項歷時30多年,針對社會精英的研究。他們發現,內向型性格的英才是外向型性格英才的3倍;IQ越高的人,內向型的傾向就越強烈。而且,他們在創作,藝術,科研等領域有著外向者無法比擬的天賦。

內向的孩子更善於思考

內向的孩子非常清楚自己喜歡做什麼,適合做什麼。正如比爾蓋茨一樣,起初學法學的他毅然創辦了微軟,這只是源於他對計算機網絡的喜愛。

內向的孩子做事更專注

內向的孩子有著獨特的思維方式,洞察力更是非常敏捷。正如牛頓發現萬有引力一樣,他只是比別人對那個蘋果多了幾分專注,進行了深度思考而已。

內向的孩子更容易獲得深厚的情誼

內向的孩子非常善於聆聽,他們會在適當的時候靜靜陪在朋友身邊。他們朋友也許不多,但如果投緣,便是一生的摯友。正如梁朝偉和張國榮的一樣,他們早已在彼此心中留下了無可取代的地位。

內向的孩子更容易感受到快樂

內向的孩子對於快樂的要求很簡單,一本好書,一首好歌,一部好電影,都會讓他們感到輕鬆而又愉悅。只要是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他們就會非常知足。

外向的人也許會左右這個世界,但是內向的人才會創造世界。——羅永浩

心理學:當內向的孩子試圖變外向時,可能已經失去了內心的安寧

內向的孩子也更容易衍生出負面表現

蘭蘭父母為了讓蘭蘭變得更加外向,帶著她到菜市場去唱歌,面對著來來往往的陌生人,蘭蘭顯然是束手無措。但父母卻完全沒有意識到蘭蘭臉上的尷尬和害怕,依然推搡著蘭蘭讓她趕快開口。

強行改造內向的孩子,只會讓他們焦慮、緊張,或者患上社交恐懼症。

強行改造內向孩子是種摧殘

(有些父母認為外向很好,從而讓內向的孩子對自己的性格感到自卑)

你得掌握生存所需的技能,不然的話,內向性格就容易衍生出負面表現。

《愛因斯坦傳》裡有這樣一段描述:“他自始至終都是一個有獨立思想的人,他內心沉靜,絕不墨守成規,思考不受外界影響,想象力的驅策使他能夠從傳統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他是個怪人,一個可敬的叛逆者”

心理學:當內向的孩子試圖變外向時,可能已經失去了內心的安寧

內向不是病,逼他們外向才是病

羅永浩曾經說過,他其實是一個非常內向的人,不喜歡應酬,即便是飯局也不希望人數超過5個。他給人們的印象一直都是沉默少言,所以當他去新東方當老師之後,朋友們都會打趣他,根本不相信他能站在講臺上當老師。

只是他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成功,因為他堅信內向不是病,所以他不會去刻意的去改變,而是學著接納這樣的自己。沒有人規定所有人都必須外向,很多時候,外人這種看似關心的壓力,其實才是一種病態。

既然獨處讓人感覺更舒適,那就沒必要強迫自己去刻意迎合外界而放棄獨處。

心理學家李子勳說:當一個內向的人試圖變得外向時,他可能失去了自我內心的安寧,也失去了命運的眷顧。

心理學:當內向的孩子試圖變外向時,可能已經失去了內心的安寧

怎麼和內向的孩子相處?

1、尊重並且無條件的接納

明明喜歡安靜,即便在幼兒園裡也喜歡獨處,他也可以和其他小朋友們一起玩耍,但是卻更享受獨處的感覺。媽媽覺得這樣的明明非常正常,從來都沒有刻意要明明改變什麼。如今已經13歲的明明有著超出同齡人的智慧,對未來目標更是非常篤定。

2、不給孩子貼負面標籤

平平性格內向,總是喜歡一個人靜靜的呆著。父母經常當著外人的面,說平平膽子小,不善交際,這種負面的評價會讓平平很有壓力,以至於變的自卑。其實他本來只是喜歡獨處而已,但是在父母的暗示下卻變得越來越焦慮,真正的患上了社交恐懼症。

3、發現興趣點,挖掘孩子的潛能

扎克伯格在10歲的時候流露出對計算機的強烈興趣,父母看到後便買了很多有關計算機方面的書籍給他。即便在他們心裡,對扎克伯格未來的規劃也許不是如此,但是既然孩子感興趣,那麼父母就要支持,因為這樣才能夠激發他們更多的潛能。

4、制度引導孩子社交,但不要強迫

萌萌看到熟人的時候總是有些害羞,不管是同學還是長輩,她都不會主動打招呼。父母從來都不會責罵她,而是告訴萌萌,如果和別人打招呼,那麼會得到更多人的喜愛。漸漸的萌萌開始嘗試著這麼做,在看到他人臉上的笑容時,自然愛上了這種感覺。

學者蘇姍·凱恩在《安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中說:“內向者天生善於把注意力集中於內在的精神世界,這使他們擁有高超的洞察力與理解力。他們善於將外部信息進行整理吸收,變為自己的內容,而不是簡單的全盤接受或否定。”

"

小剛是一名特別內向的孩子,平時不太喜歡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也不太歡迎家裡來客人,只是喜歡一個人靜靜的坐著看書,玩玩具甚至發呆。

父母覺得他這樣是沒出息的表現,所以總是會創造機會讓他和其他小朋友接觸,更是刻意的把他帶進各種飯局,強迫著小剛在酒桌上和大家打招呼。

像小剛父母這樣的家長其實在我們身邊非常普遍,大家都覺得外向好,內向不好,所以總是千方百計的想要改變孩子。但是家長們也許都不知道,內向對於孩子來說,從來都不是劣勢,而是一個最美好的禮物。

瑞士心理學家卡爾·容格認為,人可以從不同的事物中汲取能量,外向的人可以從和他人的相處中得到能量,而內向的人可以從獨立的思考中得到能量。

心理學:當內向的孩子試圖變外向時,可能已經失去了內心的安寧

內向是與生俱來的天賦

美國心理學家傑羅姆·凱根對462名嬰兒的實驗:

他讓嬰兒接觸新奇的東西,比如說新的玩具或者是新的聲音,之後他發現每個嬰兒的表現都不一樣,有的非常不安,而有的卻顯得很平靜。

十幾年之後,他追蹤研究發現,當初那些顯示出不安情緒的嬰兒們,大部分在成年之後性格會非常的安靜。

因此他得出,內向是與生俱來的一種天賦,如果人們在幾個月的時候就表現出這種特質,那麼成年之後依然不會改變。

愛因斯坦:“寧靜生活的單調與孤寂能啟發創意的思維”。

心理學:當內向的孩子試圖變外向時,可能已經失去了內心的安寧

內向孩子的優勢

美國有一項歷時30多年,針對社會精英的研究。他們發現,內向型性格的英才是外向型性格英才的3倍;IQ越高的人,內向型的傾向就越強烈。而且,他們在創作,藝術,科研等領域有著外向者無法比擬的天賦。

內向的孩子更善於思考

內向的孩子非常清楚自己喜歡做什麼,適合做什麼。正如比爾蓋茨一樣,起初學法學的他毅然創辦了微軟,這只是源於他對計算機網絡的喜愛。

內向的孩子做事更專注

內向的孩子有著獨特的思維方式,洞察力更是非常敏捷。正如牛頓發現萬有引力一樣,他只是比別人對那個蘋果多了幾分專注,進行了深度思考而已。

內向的孩子更容易獲得深厚的情誼

內向的孩子非常善於聆聽,他們會在適當的時候靜靜陪在朋友身邊。他們朋友也許不多,但如果投緣,便是一生的摯友。正如梁朝偉和張國榮的一樣,他們早已在彼此心中留下了無可取代的地位。

內向的孩子更容易感受到快樂

內向的孩子對於快樂的要求很簡單,一本好書,一首好歌,一部好電影,都會讓他們感到輕鬆而又愉悅。只要是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他們就會非常知足。

外向的人也許會左右這個世界,但是內向的人才會創造世界。——羅永浩

心理學:當內向的孩子試圖變外向時,可能已經失去了內心的安寧

內向的孩子也更容易衍生出負面表現

蘭蘭父母為了讓蘭蘭變得更加外向,帶著她到菜市場去唱歌,面對著來來往往的陌生人,蘭蘭顯然是束手無措。但父母卻完全沒有意識到蘭蘭臉上的尷尬和害怕,依然推搡著蘭蘭讓她趕快開口。

強行改造內向的孩子,只會讓他們焦慮、緊張,或者患上社交恐懼症。

強行改造內向孩子是種摧殘

(有些父母認為外向很好,從而讓內向的孩子對自己的性格感到自卑)

你得掌握生存所需的技能,不然的話,內向性格就容易衍生出負面表現。

《愛因斯坦傳》裡有這樣一段描述:“他自始至終都是一個有獨立思想的人,他內心沉靜,絕不墨守成規,思考不受外界影響,想象力的驅策使他能夠從傳統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他是個怪人,一個可敬的叛逆者”

心理學:當內向的孩子試圖變外向時,可能已經失去了內心的安寧

內向不是病,逼他們外向才是病

羅永浩曾經說過,他其實是一個非常內向的人,不喜歡應酬,即便是飯局也不希望人數超過5個。他給人們的印象一直都是沉默少言,所以當他去新東方當老師之後,朋友們都會打趣他,根本不相信他能站在講臺上當老師。

只是他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成功,因為他堅信內向不是病,所以他不會去刻意的去改變,而是學著接納這樣的自己。沒有人規定所有人都必須外向,很多時候,外人這種看似關心的壓力,其實才是一種病態。

既然獨處讓人感覺更舒適,那就沒必要強迫自己去刻意迎合外界而放棄獨處。

心理學家李子勳說:當一個內向的人試圖變得外向時,他可能失去了自我內心的安寧,也失去了命運的眷顧。

心理學:當內向的孩子試圖變外向時,可能已經失去了內心的安寧

怎麼和內向的孩子相處?

1、尊重並且無條件的接納

明明喜歡安靜,即便在幼兒園裡也喜歡獨處,他也可以和其他小朋友們一起玩耍,但是卻更享受獨處的感覺。媽媽覺得這樣的明明非常正常,從來都沒有刻意要明明改變什麼。如今已經13歲的明明有著超出同齡人的智慧,對未來目標更是非常篤定。

2、不給孩子貼負面標籤

平平性格內向,總是喜歡一個人靜靜的呆著。父母經常當著外人的面,說平平膽子小,不善交際,這種負面的評價會讓平平很有壓力,以至於變的自卑。其實他本來只是喜歡獨處而已,但是在父母的暗示下卻變得越來越焦慮,真正的患上了社交恐懼症。

3、發現興趣點,挖掘孩子的潛能

扎克伯格在10歲的時候流露出對計算機的強烈興趣,父母看到後便買了很多有關計算機方面的書籍給他。即便在他們心裡,對扎克伯格未來的規劃也許不是如此,但是既然孩子感興趣,那麼父母就要支持,因為這樣才能夠激發他們更多的潛能。

4、制度引導孩子社交,但不要強迫

萌萌看到熟人的時候總是有些害羞,不管是同學還是長輩,她都不會主動打招呼。父母從來都不會責罵她,而是告訴萌萌,如果和別人打招呼,那麼會得到更多人的喜愛。漸漸的萌萌開始嘗試著這麼做,在看到他人臉上的笑容時,自然愛上了這種感覺。

學者蘇姍·凱恩在《安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中說:“內向者天生善於把注意力集中於內在的精神世界,這使他們擁有高超的洞察力與理解力。他們善於將外部信息進行整理吸收,變為自己的內容,而不是簡單的全盤接受或否定。”

心理學:當內向的孩子試圖變外向時,可能已經失去了內心的安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