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裡,給孩子讀這四本書,他們就會立刻遠離手機'

"
"
暑假裡,給孩子讀這四本書,他們就會立刻遠離手機

暑假已經過半,很多父母最頭痛的就是孩子整天抱著手機,無論是玩遊戲,還是刷微博,對於正在成長的孩子,思想會變得淺薄,身體還會因為整日低頭而變得佝僂。

總之,讓孩子遠離手機,是所有父母亟需解決的問題。

怒吼是沒有用的,在選擇性失聰的孩子面前,一切都是虛無。所以,今天我來給各位父母推薦四本又好讀,有趣的書給孩子讀,讓他們放下手機的方法就是建立一種新的興趣吸引點。

孩子閱讀的姿勢是最優美的,那麼,現在我們就著手打造屬於自己的“武亦姝”吧。

"
暑假裡,給孩子讀這四本書,他們就會立刻遠離手機

暑假已經過半,很多父母最頭痛的就是孩子整天抱著手機,無論是玩遊戲,還是刷微博,對於正在成長的孩子,思想會變得淺薄,身體還會因為整日低頭而變得佝僂。

總之,讓孩子遠離手機,是所有父母亟需解決的問題。

怒吼是沒有用的,在選擇性失聰的孩子面前,一切都是虛無。所以,今天我來給各位父母推薦四本又好讀,有趣的書給孩子讀,讓他們放下手機的方法就是建立一種新的興趣吸引點。

孩子閱讀的姿勢是最優美的,那麼,現在我們就著手打造屬於自己的“武亦姝”吧。

暑假裡,給孩子讀這四本書,他們就會立刻遠離手機

01.《蠅王》

人性善惡的實驗室

"
暑假裡,給孩子讀這四本書,他們就會立刻遠離手機

暑假已經過半,很多父母最頭痛的就是孩子整天抱著手機,無論是玩遊戲,還是刷微博,對於正在成長的孩子,思想會變得淺薄,身體還會因為整日低頭而變得佝僂。

總之,讓孩子遠離手機,是所有父母亟需解決的問題。

怒吼是沒有用的,在選擇性失聰的孩子面前,一切都是虛無。所以,今天我來給各位父母推薦四本又好讀,有趣的書給孩子讀,讓他們放下手機的方法就是建立一種新的興趣吸引點。

孩子閱讀的姿勢是最優美的,那麼,現在我們就著手打造屬於自己的“武亦姝”吧。

暑假裡,給孩子讀這四本書,他們就會立刻遠離手機

01.《蠅王》

人性善惡的實驗室

暑假裡,給孩子讀這四本書,他們就會立刻遠離手機

這是我認為四本書中可讀性最強的一本,首先它是一部語言故事,孩子總喜歡架空題材的情節,太接近生活反而會讓他們的閱讀索然無味;故事中所有的人物都是孩子,最大的也不超過12歲,所以閱讀體驗會容易接受。

其次,閱讀《蠅王》會讓孩子在對人性善惡上又更深刻的認識,在一群天真善良孩子遇到生存問題時,他們是否還能保有純真?這本身會促進閱讀者的深度思考。

故事講述的是在未來的某一刻,由於核戰爭,一群孩子乘飛機逃離人類戰爭,但不幸的是飛機墜落荒島,只有少數的孩子活了下來,最大的也不過十一二歲。

於是,一群孩子面臨迫切的生存需求,建立起了一套生存的規則,開始很美好,一切井然有序,作為領袖的孩子拉爾夫受到愛戴,在海螺的召喚下,未來似乎一片光明。

但是,群體中總要又人破壞規則了,另立門戶,所以一個叫傑克的男孩給與了群體另一種生活方式,然後一切變得糟糕,在雙方衝突中,孩子們失手殺了人,於是開了殺戒的孩子們讓情況變得失控。

是的,最終,孩子們搞砸了。

《蠅王》的作者威廉·戈爾丁,英國小說家,198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用現實主義的手法寫作預言故事,他對人性本惡有著獨特的思考,暑假裡,閱讀戈爾丁的作品,能讓孩子的思想變得深刻起來。

02.《魚翅與花椒》

英國姑娘在中國的美食之旅

"
暑假裡,給孩子讀這四本書,他們就會立刻遠離手機

暑假已經過半,很多父母最頭痛的就是孩子整天抱著手機,無論是玩遊戲,還是刷微博,對於正在成長的孩子,思想會變得淺薄,身體還會因為整日低頭而變得佝僂。

總之,讓孩子遠離手機,是所有父母亟需解決的問題。

怒吼是沒有用的,在選擇性失聰的孩子面前,一切都是虛無。所以,今天我來給各位父母推薦四本又好讀,有趣的書給孩子讀,讓他們放下手機的方法就是建立一種新的興趣吸引點。

孩子閱讀的姿勢是最優美的,那麼,現在我們就著手打造屬於自己的“武亦姝”吧。

暑假裡,給孩子讀這四本書,他們就會立刻遠離手機

01.《蠅王》

人性善惡的實驗室

暑假裡,給孩子讀這四本書,他們就會立刻遠離手機

這是我認為四本書中可讀性最強的一本,首先它是一部語言故事,孩子總喜歡架空題材的情節,太接近生活反而會讓他們的閱讀索然無味;故事中所有的人物都是孩子,最大的也不超過12歲,所以閱讀體驗會容易接受。

其次,閱讀《蠅王》會讓孩子在對人性善惡上又更深刻的認識,在一群天真善良孩子遇到生存問題時,他們是否還能保有純真?這本身會促進閱讀者的深度思考。

故事講述的是在未來的某一刻,由於核戰爭,一群孩子乘飛機逃離人類戰爭,但不幸的是飛機墜落荒島,只有少數的孩子活了下來,最大的也不過十一二歲。

於是,一群孩子面臨迫切的生存需求,建立起了一套生存的規則,開始很美好,一切井然有序,作為領袖的孩子拉爾夫受到愛戴,在海螺的召喚下,未來似乎一片光明。

但是,群體中總要又人破壞規則了,另立門戶,所以一個叫傑克的男孩給與了群體另一種生活方式,然後一切變得糟糕,在雙方衝突中,孩子們失手殺了人,於是開了殺戒的孩子們讓情況變得失控。

是的,最終,孩子們搞砸了。

《蠅王》的作者威廉·戈爾丁,英國小說家,198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用現實主義的手法寫作預言故事,他對人性本惡有著獨特的思考,暑假裡,閱讀戈爾丁的作品,能讓孩子的思想變得深刻起來。

02.《魚翅與花椒》

英國姑娘在中國的美食之旅

暑假裡,給孩子讀這四本書,他們就會立刻遠離手機

書籍及作者

吃的題材,永遠受到各年齡段的熱切追捧,今日的“吃貨”已經不能算是個貶義色彩的詞,它反而代表著人對一個興趣的執著。

暑假裡,讓孩子讀關於吃的書,或許能讓他們多吃上幾碗飯,能起到幫他們快速成長的奇效。

《魚翅與花椒》的作者扶霞·鄧洛普出生在英國牛津,在四川大學就讀一年,自此愛上了中國美食,她從成都的火鍋一路吃到湖南的毛家菜、北京的滷煮,揚州的炒飯。她不僅吃,而且還要親自去做,扶霞特意在中國的烹飪學校裡學習了烹飪技術,還結交了很多熱愛美食的中國廚師朋友。

我們所理解的外國人熱愛中國美食,其實是改良過的中餐,並不地道,你要是讓他們吃內臟類的食物,恐怕他們會被嚇跑。扶霞就在書中介紹他在第一次吃松花蛋的感受:聞到了一股強烈的硫磺味。

這本書寫得很有趣味,比如有一段對中國獨有廚具菜刀的介紹:在歐洲人的思維裡,菜刀更接近凶器,但隨著深入的學習,扶霞很快對菜刀功能的靈活多樣有了體悟,菜刀的刀刃可以切菜,刀背可以捶肉,刀把可以作杵搗花椒,刀的兩面可以用來拍蔥蒜。她把菜刀用布裹起來,放進手提袋,走在深夜倫敦街道,還能提供一種私密的安全感。

外國人對中餐的理解更加獨特,不會受到慣性思維的影響,再加上扶霞的文筆很好,比如有一句描述川菜的話:川菜的辣帶著一絲絲甜味,就像悠閒而迷人的四川人。

這樣的語言很能勾起孩子的閱讀慾望。

03.《詩映大唐春》

從唐人的生活中理解為什麼詩歌盛於唐朝

"
暑假裡,給孩子讀這四本書,他們就會立刻遠離手機

暑假已經過半,很多父母最頭痛的就是孩子整天抱著手機,無論是玩遊戲,還是刷微博,對於正在成長的孩子,思想會變得淺薄,身體還會因為整日低頭而變得佝僂。

總之,讓孩子遠離手機,是所有父母亟需解決的問題。

怒吼是沒有用的,在選擇性失聰的孩子面前,一切都是虛無。所以,今天我來給各位父母推薦四本又好讀,有趣的書給孩子讀,讓他們放下手機的方法就是建立一種新的興趣吸引點。

孩子閱讀的姿勢是最優美的,那麼,現在我們就著手打造屬於自己的“武亦姝”吧。

暑假裡,給孩子讀這四本書,他們就會立刻遠離手機

01.《蠅王》

人性善惡的實驗室

暑假裡,給孩子讀這四本書,他們就會立刻遠離手機

這是我認為四本書中可讀性最強的一本,首先它是一部語言故事,孩子總喜歡架空題材的情節,太接近生活反而會讓他們的閱讀索然無味;故事中所有的人物都是孩子,最大的也不超過12歲,所以閱讀體驗會容易接受。

其次,閱讀《蠅王》會讓孩子在對人性善惡上又更深刻的認識,在一群天真善良孩子遇到生存問題時,他們是否還能保有純真?這本身會促進閱讀者的深度思考。

故事講述的是在未來的某一刻,由於核戰爭,一群孩子乘飛機逃離人類戰爭,但不幸的是飛機墜落荒島,只有少數的孩子活了下來,最大的也不過十一二歲。

於是,一群孩子面臨迫切的生存需求,建立起了一套生存的規則,開始很美好,一切井然有序,作為領袖的孩子拉爾夫受到愛戴,在海螺的召喚下,未來似乎一片光明。

但是,群體中總要又人破壞規則了,另立門戶,所以一個叫傑克的男孩給與了群體另一種生活方式,然後一切變得糟糕,在雙方衝突中,孩子們失手殺了人,於是開了殺戒的孩子們讓情況變得失控。

是的,最終,孩子們搞砸了。

《蠅王》的作者威廉·戈爾丁,英國小說家,198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用現實主義的手法寫作預言故事,他對人性本惡有著獨特的思考,暑假裡,閱讀戈爾丁的作品,能讓孩子的思想變得深刻起來。

02.《魚翅與花椒》

英國姑娘在中國的美食之旅

暑假裡,給孩子讀這四本書,他們就會立刻遠離手機

書籍及作者

吃的題材,永遠受到各年齡段的熱切追捧,今日的“吃貨”已經不能算是個貶義色彩的詞,它反而代表著人對一個興趣的執著。

暑假裡,讓孩子讀關於吃的書,或許能讓他們多吃上幾碗飯,能起到幫他們快速成長的奇效。

《魚翅與花椒》的作者扶霞·鄧洛普出生在英國牛津,在四川大學就讀一年,自此愛上了中國美食,她從成都的火鍋一路吃到湖南的毛家菜、北京的滷煮,揚州的炒飯。她不僅吃,而且還要親自去做,扶霞特意在中國的烹飪學校裡學習了烹飪技術,還結交了很多熱愛美食的中國廚師朋友。

我們所理解的外國人熱愛中國美食,其實是改良過的中餐,並不地道,你要是讓他們吃內臟類的食物,恐怕他們會被嚇跑。扶霞就在書中介紹他在第一次吃松花蛋的感受:聞到了一股強烈的硫磺味。

這本書寫得很有趣味,比如有一段對中國獨有廚具菜刀的介紹:在歐洲人的思維裡,菜刀更接近凶器,但隨著深入的學習,扶霞很快對菜刀功能的靈活多樣有了體悟,菜刀的刀刃可以切菜,刀背可以捶肉,刀把可以作杵搗花椒,刀的兩面可以用來拍蔥蒜。她把菜刀用布裹起來,放進手提袋,走在深夜倫敦街道,還能提供一種私密的安全感。

外國人對中餐的理解更加獨特,不會受到慣性思維的影響,再加上扶霞的文筆很好,比如有一句描述川菜的話:川菜的辣帶著一絲絲甜味,就像悠閒而迷人的四川人。

這樣的語言很能勾起孩子的閱讀慾望。

03.《詩映大唐春》

從唐人的生活中理解為什麼詩歌盛於唐朝

暑假裡,給孩子讀這四本書,他們就會立刻遠離手機

我覺得,中國的孩子總要讀些唐詩,不是《靜夜思》、《憫農》一類的人盡皆知的口水詩,孩子們應能讀些自己喜歡的詩,從審美的角度來含英咀華,這對於孩子的語文素養的提高,有著很實用的意義。

詩為什麼在唐朝時成為頂峰?別的朝代就沒有出色的文人嗎?這是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讓孩子關注這些,有助於提高對傳統文化的認識。

本書的作者尚永亮是武漢大學的博士生導師,多年從事詩詞文化的研究,他的研究方法很特別,從宏觀的角度對唐詩的歷史價值進行解讀。他認為詩在唐朝所以能繁盛,應該與唐朝文人的生活習慣有密切的聯繫。

唐詩中有那麼多人情關係的作品,比如送別詩,題壁詩等等,這反映出詩作為一種交流方式,廣泛的被唐朝的文人所使用,這種情況在其他朝代是不存在的。

而且,本書還列舉了大量唐朝文人有趣的事例,孩子在閱讀時會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比如書中講李白詩歌為什麼會形成浪漫的風格,這與他對任俠的追求和尋仙的經歷是分不開的,這兩個愛好讓李白一生都處在漫遊的過程中,所以他才有“十五遊神仙,仙遊未曾歇“的詩句出現。

出生在一個擁有古文明的國度,是孩子的幸運,面對燦爛的文化而不顧,是暴殄天物,暑假雖然酷熱,但一杯香茗配上一卷詩書,這是絕美的享受。

04.《文字的力量》

你問我讀書有啥用?這本書能告訴你一切。

"
暑假裡,給孩子讀這四本書,他們就會立刻遠離手機

暑假已經過半,很多父母最頭痛的就是孩子整天抱著手機,無論是玩遊戲,還是刷微博,對於正在成長的孩子,思想會變得淺薄,身體還會因為整日低頭而變得佝僂。

總之,讓孩子遠離手機,是所有父母亟需解決的問題。

怒吼是沒有用的,在選擇性失聰的孩子面前,一切都是虛無。所以,今天我來給各位父母推薦四本又好讀,有趣的書給孩子讀,讓他們放下手機的方法就是建立一種新的興趣吸引點。

孩子閱讀的姿勢是最優美的,那麼,現在我們就著手打造屬於自己的“武亦姝”吧。

暑假裡,給孩子讀這四本書,他們就會立刻遠離手機

01.《蠅王》

人性善惡的實驗室

暑假裡,給孩子讀這四本書,他們就會立刻遠離手機

這是我認為四本書中可讀性最強的一本,首先它是一部語言故事,孩子總喜歡架空題材的情節,太接近生活反而會讓他們的閱讀索然無味;故事中所有的人物都是孩子,最大的也不超過12歲,所以閱讀體驗會容易接受。

其次,閱讀《蠅王》會讓孩子在對人性善惡上又更深刻的認識,在一群天真善良孩子遇到生存問題時,他們是否還能保有純真?這本身會促進閱讀者的深度思考。

故事講述的是在未來的某一刻,由於核戰爭,一群孩子乘飛機逃離人類戰爭,但不幸的是飛機墜落荒島,只有少數的孩子活了下來,最大的也不過十一二歲。

於是,一群孩子面臨迫切的生存需求,建立起了一套生存的規則,開始很美好,一切井然有序,作為領袖的孩子拉爾夫受到愛戴,在海螺的召喚下,未來似乎一片光明。

但是,群體中總要又人破壞規則了,另立門戶,所以一個叫傑克的男孩給與了群體另一種生活方式,然後一切變得糟糕,在雙方衝突中,孩子們失手殺了人,於是開了殺戒的孩子們讓情況變得失控。

是的,最終,孩子們搞砸了。

《蠅王》的作者威廉·戈爾丁,英國小說家,198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用現實主義的手法寫作預言故事,他對人性本惡有著獨特的思考,暑假裡,閱讀戈爾丁的作品,能讓孩子的思想變得深刻起來。

02.《魚翅與花椒》

英國姑娘在中國的美食之旅

暑假裡,給孩子讀這四本書,他們就會立刻遠離手機

書籍及作者

吃的題材,永遠受到各年齡段的熱切追捧,今日的“吃貨”已經不能算是個貶義色彩的詞,它反而代表著人對一個興趣的執著。

暑假裡,讓孩子讀關於吃的書,或許能讓他們多吃上幾碗飯,能起到幫他們快速成長的奇效。

《魚翅與花椒》的作者扶霞·鄧洛普出生在英國牛津,在四川大學就讀一年,自此愛上了中國美食,她從成都的火鍋一路吃到湖南的毛家菜、北京的滷煮,揚州的炒飯。她不僅吃,而且還要親自去做,扶霞特意在中國的烹飪學校裡學習了烹飪技術,還結交了很多熱愛美食的中國廚師朋友。

我們所理解的外國人熱愛中國美食,其實是改良過的中餐,並不地道,你要是讓他們吃內臟類的食物,恐怕他們會被嚇跑。扶霞就在書中介紹他在第一次吃松花蛋的感受:聞到了一股強烈的硫磺味。

這本書寫得很有趣味,比如有一段對中國獨有廚具菜刀的介紹:在歐洲人的思維裡,菜刀更接近凶器,但隨著深入的學習,扶霞很快對菜刀功能的靈活多樣有了體悟,菜刀的刀刃可以切菜,刀背可以捶肉,刀把可以作杵搗花椒,刀的兩面可以用來拍蔥蒜。她把菜刀用布裹起來,放進手提袋,走在深夜倫敦街道,還能提供一種私密的安全感。

外國人對中餐的理解更加獨特,不會受到慣性思維的影響,再加上扶霞的文筆很好,比如有一句描述川菜的話:川菜的辣帶著一絲絲甜味,就像悠閒而迷人的四川人。

這樣的語言很能勾起孩子的閱讀慾望。

03.《詩映大唐春》

從唐人的生活中理解為什麼詩歌盛於唐朝

暑假裡,給孩子讀這四本書,他們就會立刻遠離手機

我覺得,中國的孩子總要讀些唐詩,不是《靜夜思》、《憫農》一類的人盡皆知的口水詩,孩子們應能讀些自己喜歡的詩,從審美的角度來含英咀華,這對於孩子的語文素養的提高,有著很實用的意義。

詩為什麼在唐朝時成為頂峰?別的朝代就沒有出色的文人嗎?這是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讓孩子關注這些,有助於提高對傳統文化的認識。

本書的作者尚永亮是武漢大學的博士生導師,多年從事詩詞文化的研究,他的研究方法很特別,從宏觀的角度對唐詩的歷史價值進行解讀。他認為詩在唐朝所以能繁盛,應該與唐朝文人的生活習慣有密切的聯繫。

唐詩中有那麼多人情關係的作品,比如送別詩,題壁詩等等,這反映出詩作為一種交流方式,廣泛的被唐朝的文人所使用,這種情況在其他朝代是不存在的。

而且,本書還列舉了大量唐朝文人有趣的事例,孩子在閱讀時會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比如書中講李白詩歌為什麼會形成浪漫的風格,這與他對任俠的追求和尋仙的經歷是分不開的,這兩個愛好讓李白一生都處在漫遊的過程中,所以他才有“十五遊神仙,仙遊未曾歇“的詩句出現。

出生在一個擁有古文明的國度,是孩子的幸運,面對燦爛的文化而不顧,是暴殄天物,暑假雖然酷熱,但一杯香茗配上一卷詩書,這是絕美的享受。

04.《文字的力量》

你問我讀書有啥用?這本書能告訴你一切。

暑假裡,給孩子讀這四本書,他們就會立刻遠離手機

很多居心叵測的人宣揚“讀書無用論“,這對當今的青少年絕對是毒雞湯,當一種負面的情緒佔據內心時,人會在功利化的邏輯上本能的排斥讀書,因此,給孩子一部正能量滿滿的書,是父母當仁不讓的責任。

《文字的力量》回答了讀書的意義:

文學是塑造人類文明的巨大力量。

本書在文字誕生以來的4000年時間裡,選取了16本經典著作,從《荷馬史詩》《一千零一夜》,一直到《哈利·波特》,每一本書都代表著一股力量,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推動著文明的前進。

本書把文學對世界歷史進程的影響分為四個階段:文明源頭時期,軸心時代,獨立創作時期,大眾文學新時代。

每一個時期,文字以及文學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這些有理有據的解釋為每一個讀書愛好者都爭了一口氣,同時,作為家長,你讓孩子讀到這本書,能培養孩子閱讀的自豪感,塑造他成為一個終身閱讀者。

書中有很多鮮活的例子,比如寫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世界的慾望從何而來,其實就來源於第一階段文明源頭時期,英雄史詩對他的影響。亞歷山大每晚都枕著荷馬的著作《伊利亞特》睡覺,這部史詩就是他征服世界的動機,他要在現實中再現史詩的功績。

亞歷山大直接把自己想象成史詩中的英雄半神阿基里斯,他在戰勝敢於反抗他的城市後,效仿阿基里斯拖著特洛伊勇士赫克託耳屍體的樣子,拖著敵人的屍體繞著城邦走了一圈。由此可知,一部文學作品塑造了亞歷山大大帝,同時也改變了世界的格局,這就是文學改變歷史的經典例子。

本書的作者馬丁·普克納,是哈佛大學英語、比較文學和戲劇學教授,對文學的解讀有權威的價值,孩子閱讀這樣的書籍,能夠得到最正統的精英級教育,一定不會荒廢假期這個寶貴的閱讀時間。

"
暑假裡,給孩子讀這四本書,他們就會立刻遠離手機

暑假已經過半,很多父母最頭痛的就是孩子整天抱著手機,無論是玩遊戲,還是刷微博,對於正在成長的孩子,思想會變得淺薄,身體還會因為整日低頭而變得佝僂。

總之,讓孩子遠離手機,是所有父母亟需解決的問題。

怒吼是沒有用的,在選擇性失聰的孩子面前,一切都是虛無。所以,今天我來給各位父母推薦四本又好讀,有趣的書給孩子讀,讓他們放下手機的方法就是建立一種新的興趣吸引點。

孩子閱讀的姿勢是最優美的,那麼,現在我們就著手打造屬於自己的“武亦姝”吧。

暑假裡,給孩子讀這四本書,他們就會立刻遠離手機

01.《蠅王》

人性善惡的實驗室

暑假裡,給孩子讀這四本書,他們就會立刻遠離手機

這是我認為四本書中可讀性最強的一本,首先它是一部語言故事,孩子總喜歡架空題材的情節,太接近生活反而會讓他們的閱讀索然無味;故事中所有的人物都是孩子,最大的也不超過12歲,所以閱讀體驗會容易接受。

其次,閱讀《蠅王》會讓孩子在對人性善惡上又更深刻的認識,在一群天真善良孩子遇到生存問題時,他們是否還能保有純真?這本身會促進閱讀者的深度思考。

故事講述的是在未來的某一刻,由於核戰爭,一群孩子乘飛機逃離人類戰爭,但不幸的是飛機墜落荒島,只有少數的孩子活了下來,最大的也不過十一二歲。

於是,一群孩子面臨迫切的生存需求,建立起了一套生存的規則,開始很美好,一切井然有序,作為領袖的孩子拉爾夫受到愛戴,在海螺的召喚下,未來似乎一片光明。

但是,群體中總要又人破壞規則了,另立門戶,所以一個叫傑克的男孩給與了群體另一種生活方式,然後一切變得糟糕,在雙方衝突中,孩子們失手殺了人,於是開了殺戒的孩子們讓情況變得失控。

是的,最終,孩子們搞砸了。

《蠅王》的作者威廉·戈爾丁,英國小說家,198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用現實主義的手法寫作預言故事,他對人性本惡有著獨特的思考,暑假裡,閱讀戈爾丁的作品,能讓孩子的思想變得深刻起來。

02.《魚翅與花椒》

英國姑娘在中國的美食之旅

暑假裡,給孩子讀這四本書,他們就會立刻遠離手機

書籍及作者

吃的題材,永遠受到各年齡段的熱切追捧,今日的“吃貨”已經不能算是個貶義色彩的詞,它反而代表著人對一個興趣的執著。

暑假裡,讓孩子讀關於吃的書,或許能讓他們多吃上幾碗飯,能起到幫他們快速成長的奇效。

《魚翅與花椒》的作者扶霞·鄧洛普出生在英國牛津,在四川大學就讀一年,自此愛上了中國美食,她從成都的火鍋一路吃到湖南的毛家菜、北京的滷煮,揚州的炒飯。她不僅吃,而且還要親自去做,扶霞特意在中國的烹飪學校裡學習了烹飪技術,還結交了很多熱愛美食的中國廚師朋友。

我們所理解的外國人熱愛中國美食,其實是改良過的中餐,並不地道,你要是讓他們吃內臟類的食物,恐怕他們會被嚇跑。扶霞就在書中介紹他在第一次吃松花蛋的感受:聞到了一股強烈的硫磺味。

這本書寫得很有趣味,比如有一段對中國獨有廚具菜刀的介紹:在歐洲人的思維裡,菜刀更接近凶器,但隨著深入的學習,扶霞很快對菜刀功能的靈活多樣有了體悟,菜刀的刀刃可以切菜,刀背可以捶肉,刀把可以作杵搗花椒,刀的兩面可以用來拍蔥蒜。她把菜刀用布裹起來,放進手提袋,走在深夜倫敦街道,還能提供一種私密的安全感。

外國人對中餐的理解更加獨特,不會受到慣性思維的影響,再加上扶霞的文筆很好,比如有一句描述川菜的話:川菜的辣帶著一絲絲甜味,就像悠閒而迷人的四川人。

這樣的語言很能勾起孩子的閱讀慾望。

03.《詩映大唐春》

從唐人的生活中理解為什麼詩歌盛於唐朝

暑假裡,給孩子讀這四本書,他們就會立刻遠離手機

我覺得,中國的孩子總要讀些唐詩,不是《靜夜思》、《憫農》一類的人盡皆知的口水詩,孩子們應能讀些自己喜歡的詩,從審美的角度來含英咀華,這對於孩子的語文素養的提高,有著很實用的意義。

詩為什麼在唐朝時成為頂峰?別的朝代就沒有出色的文人嗎?這是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讓孩子關注這些,有助於提高對傳統文化的認識。

本書的作者尚永亮是武漢大學的博士生導師,多年從事詩詞文化的研究,他的研究方法很特別,從宏觀的角度對唐詩的歷史價值進行解讀。他認為詩在唐朝所以能繁盛,應該與唐朝文人的生活習慣有密切的聯繫。

唐詩中有那麼多人情關係的作品,比如送別詩,題壁詩等等,這反映出詩作為一種交流方式,廣泛的被唐朝的文人所使用,這種情況在其他朝代是不存在的。

而且,本書還列舉了大量唐朝文人有趣的事例,孩子在閱讀時會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比如書中講李白詩歌為什麼會形成浪漫的風格,這與他對任俠的追求和尋仙的經歷是分不開的,這兩個愛好讓李白一生都處在漫遊的過程中,所以他才有“十五遊神仙,仙遊未曾歇“的詩句出現。

出生在一個擁有古文明的國度,是孩子的幸運,面對燦爛的文化而不顧,是暴殄天物,暑假雖然酷熱,但一杯香茗配上一卷詩書,這是絕美的享受。

04.《文字的力量》

你問我讀書有啥用?這本書能告訴你一切。

暑假裡,給孩子讀這四本書,他們就會立刻遠離手機

很多居心叵測的人宣揚“讀書無用論“,這對當今的青少年絕對是毒雞湯,當一種負面的情緒佔據內心時,人會在功利化的邏輯上本能的排斥讀書,因此,給孩子一部正能量滿滿的書,是父母當仁不讓的責任。

《文字的力量》回答了讀書的意義:

文學是塑造人類文明的巨大力量。

本書在文字誕生以來的4000年時間裡,選取了16本經典著作,從《荷馬史詩》《一千零一夜》,一直到《哈利·波特》,每一本書都代表著一股力量,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推動著文明的前進。

本書把文學對世界歷史進程的影響分為四個階段:文明源頭時期,軸心時代,獨立創作時期,大眾文學新時代。

每一個時期,文字以及文學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這些有理有據的解釋為每一個讀書愛好者都爭了一口氣,同時,作為家長,你讓孩子讀到這本書,能培養孩子閱讀的自豪感,塑造他成為一個終身閱讀者。

書中有很多鮮活的例子,比如寫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世界的慾望從何而來,其實就來源於第一階段文明源頭時期,英雄史詩對他的影響。亞歷山大每晚都枕著荷馬的著作《伊利亞特》睡覺,這部史詩就是他征服世界的動機,他要在現實中再現史詩的功績。

亞歷山大直接把自己想象成史詩中的英雄半神阿基里斯,他在戰勝敢於反抗他的城市後,效仿阿基里斯拖著特洛伊勇士赫克託耳屍體的樣子,拖著敵人的屍體繞著城邦走了一圈。由此可知,一部文學作品塑造了亞歷山大大帝,同時也改變了世界的格局,這就是文學改變歷史的經典例子。

本書的作者馬丁·普克納,是哈佛大學英語、比較文學和戲劇學教授,對文學的解讀有權威的價值,孩子閱讀這樣的書籍,能夠得到最正統的精英級教育,一定不會荒廢假期這個寶貴的閱讀時間。

暑假裡,給孩子讀這四本書,他們就會立刻遠離手機

以上四本書是我真誠的推薦,我還有一個建議,希望不要只讓孩子一個人讀,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抽出時間和他一起閱讀,單純的將任務拋出是不負責任的教育,這樣的教育效果是海上的夕陽,美好卻無意義。

最後,希望每個暑假裡的孩子遠離手機,捧起書籍,不要虛度光陰。

"
暑假裡,給孩子讀這四本書,他們就會立刻遠離手機

暑假已經過半,很多父母最頭痛的就是孩子整天抱著手機,無論是玩遊戲,還是刷微博,對於正在成長的孩子,思想會變得淺薄,身體還會因為整日低頭而變得佝僂。

總之,讓孩子遠離手機,是所有父母亟需解決的問題。

怒吼是沒有用的,在選擇性失聰的孩子面前,一切都是虛無。所以,今天我來給各位父母推薦四本又好讀,有趣的書給孩子讀,讓他們放下手機的方法就是建立一種新的興趣吸引點。

孩子閱讀的姿勢是最優美的,那麼,現在我們就著手打造屬於自己的“武亦姝”吧。

暑假裡,給孩子讀這四本書,他們就會立刻遠離手機

01.《蠅王》

人性善惡的實驗室

暑假裡,給孩子讀這四本書,他們就會立刻遠離手機

這是我認為四本書中可讀性最強的一本,首先它是一部語言故事,孩子總喜歡架空題材的情節,太接近生活反而會讓他們的閱讀索然無味;故事中所有的人物都是孩子,最大的也不超過12歲,所以閱讀體驗會容易接受。

其次,閱讀《蠅王》會讓孩子在對人性善惡上又更深刻的認識,在一群天真善良孩子遇到生存問題時,他們是否還能保有純真?這本身會促進閱讀者的深度思考。

故事講述的是在未來的某一刻,由於核戰爭,一群孩子乘飛機逃離人類戰爭,但不幸的是飛機墜落荒島,只有少數的孩子活了下來,最大的也不過十一二歲。

於是,一群孩子面臨迫切的生存需求,建立起了一套生存的規則,開始很美好,一切井然有序,作為領袖的孩子拉爾夫受到愛戴,在海螺的召喚下,未來似乎一片光明。

但是,群體中總要又人破壞規則了,另立門戶,所以一個叫傑克的男孩給與了群體另一種生活方式,然後一切變得糟糕,在雙方衝突中,孩子們失手殺了人,於是開了殺戒的孩子們讓情況變得失控。

是的,最終,孩子們搞砸了。

《蠅王》的作者威廉·戈爾丁,英國小說家,198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用現實主義的手法寫作預言故事,他對人性本惡有著獨特的思考,暑假裡,閱讀戈爾丁的作品,能讓孩子的思想變得深刻起來。

02.《魚翅與花椒》

英國姑娘在中國的美食之旅

暑假裡,給孩子讀這四本書,他們就會立刻遠離手機

書籍及作者

吃的題材,永遠受到各年齡段的熱切追捧,今日的“吃貨”已經不能算是個貶義色彩的詞,它反而代表著人對一個興趣的執著。

暑假裡,讓孩子讀關於吃的書,或許能讓他們多吃上幾碗飯,能起到幫他們快速成長的奇效。

《魚翅與花椒》的作者扶霞·鄧洛普出生在英國牛津,在四川大學就讀一年,自此愛上了中國美食,她從成都的火鍋一路吃到湖南的毛家菜、北京的滷煮,揚州的炒飯。她不僅吃,而且還要親自去做,扶霞特意在中國的烹飪學校裡學習了烹飪技術,還結交了很多熱愛美食的中國廚師朋友。

我們所理解的外國人熱愛中國美食,其實是改良過的中餐,並不地道,你要是讓他們吃內臟類的食物,恐怕他們會被嚇跑。扶霞就在書中介紹他在第一次吃松花蛋的感受:聞到了一股強烈的硫磺味。

這本書寫得很有趣味,比如有一段對中國獨有廚具菜刀的介紹:在歐洲人的思維裡,菜刀更接近凶器,但隨著深入的學習,扶霞很快對菜刀功能的靈活多樣有了體悟,菜刀的刀刃可以切菜,刀背可以捶肉,刀把可以作杵搗花椒,刀的兩面可以用來拍蔥蒜。她把菜刀用布裹起來,放進手提袋,走在深夜倫敦街道,還能提供一種私密的安全感。

外國人對中餐的理解更加獨特,不會受到慣性思維的影響,再加上扶霞的文筆很好,比如有一句描述川菜的話:川菜的辣帶著一絲絲甜味,就像悠閒而迷人的四川人。

這樣的語言很能勾起孩子的閱讀慾望。

03.《詩映大唐春》

從唐人的生活中理解為什麼詩歌盛於唐朝

暑假裡,給孩子讀這四本書,他們就會立刻遠離手機

我覺得,中國的孩子總要讀些唐詩,不是《靜夜思》、《憫農》一類的人盡皆知的口水詩,孩子們應能讀些自己喜歡的詩,從審美的角度來含英咀華,這對於孩子的語文素養的提高,有著很實用的意義。

詩為什麼在唐朝時成為頂峰?別的朝代就沒有出色的文人嗎?這是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讓孩子關注這些,有助於提高對傳統文化的認識。

本書的作者尚永亮是武漢大學的博士生導師,多年從事詩詞文化的研究,他的研究方法很特別,從宏觀的角度對唐詩的歷史價值進行解讀。他認為詩在唐朝所以能繁盛,應該與唐朝文人的生活習慣有密切的聯繫。

唐詩中有那麼多人情關係的作品,比如送別詩,題壁詩等等,這反映出詩作為一種交流方式,廣泛的被唐朝的文人所使用,這種情況在其他朝代是不存在的。

而且,本書還列舉了大量唐朝文人有趣的事例,孩子在閱讀時會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比如書中講李白詩歌為什麼會形成浪漫的風格,這與他對任俠的追求和尋仙的經歷是分不開的,這兩個愛好讓李白一生都處在漫遊的過程中,所以他才有“十五遊神仙,仙遊未曾歇“的詩句出現。

出生在一個擁有古文明的國度,是孩子的幸運,面對燦爛的文化而不顧,是暴殄天物,暑假雖然酷熱,但一杯香茗配上一卷詩書,這是絕美的享受。

04.《文字的力量》

你問我讀書有啥用?這本書能告訴你一切。

暑假裡,給孩子讀這四本書,他們就會立刻遠離手機

很多居心叵測的人宣揚“讀書無用論“,這對當今的青少年絕對是毒雞湯,當一種負面的情緒佔據內心時,人會在功利化的邏輯上本能的排斥讀書,因此,給孩子一部正能量滿滿的書,是父母當仁不讓的責任。

《文字的力量》回答了讀書的意義:

文學是塑造人類文明的巨大力量。

本書在文字誕生以來的4000年時間裡,選取了16本經典著作,從《荷馬史詩》《一千零一夜》,一直到《哈利·波特》,每一本書都代表著一股力量,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推動著文明的前進。

本書把文學對世界歷史進程的影響分為四個階段:文明源頭時期,軸心時代,獨立創作時期,大眾文學新時代。

每一個時期,文字以及文學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這些有理有據的解釋為每一個讀書愛好者都爭了一口氣,同時,作為家長,你讓孩子讀到這本書,能培養孩子閱讀的自豪感,塑造他成為一個終身閱讀者。

書中有很多鮮活的例子,比如寫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世界的慾望從何而來,其實就來源於第一階段文明源頭時期,英雄史詩對他的影響。亞歷山大每晚都枕著荷馬的著作《伊利亞特》睡覺,這部史詩就是他征服世界的動機,他要在現實中再現史詩的功績。

亞歷山大直接把自己想象成史詩中的英雄半神阿基里斯,他在戰勝敢於反抗他的城市後,效仿阿基里斯拖著特洛伊勇士赫克託耳屍體的樣子,拖著敵人的屍體繞著城邦走了一圈。由此可知,一部文學作品塑造了亞歷山大大帝,同時也改變了世界的格局,這就是文學改變歷史的經典例子。

本書的作者馬丁·普克納,是哈佛大學英語、比較文學和戲劇學教授,對文學的解讀有權威的價值,孩子閱讀這樣的書籍,能夠得到最正統的精英級教育,一定不會荒廢假期這個寶貴的閱讀時間。

暑假裡,給孩子讀這四本書,他們就會立刻遠離手機

以上四本書是我真誠的推薦,我還有一個建議,希望不要只讓孩子一個人讀,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抽出時間和他一起閱讀,單純的將任務拋出是不負責任的教育,這樣的教育效果是海上的夕陽,美好卻無意義。

最後,希望每個暑假裡的孩子遠離手機,捧起書籍,不要虛度光陰。

暑假裡,給孩子讀這四本書,他們就會立刻遠離手機

本文由【墨萱正評】原創,喜歡作者請點擊關注,評論並轉發三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