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再也不聽你的話了!”孩子情緒失控,父母這樣做才能捉住根本'

不完美媽媽 玩具 好萊塢 音樂 藍色winds 2019-08-01
"
"
“我再也不聽你的話了!”孩子情緒失控,父母這樣做才能捉住根本

孩子情緒失控,怎麼破?

有個好萊塢明星爸爸曾分享一張女兒在超市裡失控哭鬧的畫面,結果引來了20萬網友點贊和超過4萬多次分享。

他就是住加州的賈斯汀·巴爾多尼,集電影電視演員、導演、音樂製作人、前高中足球明星等多重角色於一身,但他最愛的身份卻是兩個孩子的爸。


"
“我再也不聽你的話了!”孩子情緒失控,父母這樣做才能捉住根本

孩子情緒失控,怎麼破?

有個好萊塢明星爸爸曾分享一張女兒在超市裡失控哭鬧的畫面,結果引來了20萬網友點贊和超過4萬多次分享。

他就是住加州的賈斯汀·巴爾多尼,集電影電視演員、導演、音樂製作人、前高中足球明星等多重角色於一身,但他最愛的身份卻是兩個孩子的爸。


“我再也不聽你的話了!”孩子情緒失控,父母這樣做才能捉住根本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孩子在大庭廣眾之下情緒失控,可以說許多父母都經歷過的噩夢,但是這個畫面卻顯得很平靜。兩個男人,一個是爸爸,一個是爺爺,他們沒有惱怒,沒有批評孩子,也沒有與孩子妥協。相反,他們充滿憐惜地看著孩子,讓她自己處理她的情緒問題。

賈斯汀說:“我們安靜地看著這個野性和純淨兼俱的可愛靈魂,拚命演出這ㄧ幕。她擁有我們無條件的愛,我們願意為她付出所有,但是,她得自己面對自己的情緒。我可以想像,我在她這個年紀時也曾經像她現在一樣,上演無數次的哭鬧。”

根據心理學調查,成人要到30歲以後才能學會理解自己的情緒,面對它,學會處理它。面對孩子情緒的失控,賈斯汀選擇給予耐心和時間,讓孩子自己決定這場情緒戲要演多久,何時落幕,難怪他的育兒觀能引起這麼多父母的讚歎與仿效。

如果說伴君如伴虎,那麼伴孩子簡直就像伴火藥桶,你永遠不知道哪裡會冒出點小摩擦 ,讓孩子的情緒瞬間爆炸。雪糕掉地上會哭,鞋帶系不上會鬧,玩具放歪了會咆哮。許多父母被折磨得不行,有的選擇哄騙,有的選擇妥協,有的選擇無視,有的選擇講道理......到底什麼樣的方法,才能從根本上幫助孩子改善情緒呢?

"
“我再也不聽你的話了!”孩子情緒失控,父母這樣做才能捉住根本

孩子情緒失控,怎麼破?

有個好萊塢明星爸爸曾分享一張女兒在超市裡失控哭鬧的畫面,結果引來了20萬網友點贊和超過4萬多次分享。

他就是住加州的賈斯汀·巴爾多尼,集電影電視演員、導演、音樂製作人、前高中足球明星等多重角色於一身,但他最愛的身份卻是兩個孩子的爸。


“我再也不聽你的話了!”孩子情緒失控,父母這樣做才能捉住根本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孩子在大庭廣眾之下情緒失控,可以說許多父母都經歷過的噩夢,但是這個畫面卻顯得很平靜。兩個男人,一個是爸爸,一個是爺爺,他們沒有惱怒,沒有批評孩子,也沒有與孩子妥協。相反,他們充滿憐惜地看著孩子,讓她自己處理她的情緒問題。

賈斯汀說:“我們安靜地看著這個野性和純淨兼俱的可愛靈魂,拚命演出這ㄧ幕。她擁有我們無條件的愛,我們願意為她付出所有,但是,她得自己面對自己的情緒。我可以想像,我在她這個年紀時也曾經像她現在一樣,上演無數次的哭鬧。”

根據心理學調查,成人要到30歲以後才能學會理解自己的情緒,面對它,學會處理它。面對孩子情緒的失控,賈斯汀選擇給予耐心和時間,讓孩子自己決定這場情緒戲要演多久,何時落幕,難怪他的育兒觀能引起這麼多父母的讚歎與仿效。

如果說伴君如伴虎,那麼伴孩子簡直就像伴火藥桶,你永遠不知道哪裡會冒出點小摩擦 ,讓孩子的情緒瞬間爆炸。雪糕掉地上會哭,鞋帶系不上會鬧,玩具放歪了會咆哮。許多父母被折磨得不行,有的選擇哄騙,有的選擇妥協,有的選擇無視,有的選擇講道理......到底什麼樣的方法,才能從根本上幫助孩子改善情緒呢?

“我再也不聽你的話了!”孩子情緒失控,父母這樣做才能捉住根本

情緒失控的本質,是大腦整合不順利

美國著名心理學者丹尼爾•西格爾在其作品《全腦教養法》一書中提出,孩子之所以會情緒失控,是因為他們被右腦控制,而左腦沒跟上。

我們的大腦分為左右兩部分,它們不僅在解剖學上是分離的,而且在功能上也十分不同。左腦是邏輯的、語言的和求實的,當我們在做計算題、下象棋或玩推理遊戲時,左腦會起到主要的幫助。右腦是情緒的、非語言的、經驗化和自傳體式的,當我們在畫畫、跳舞或欣賞音樂時,右腦起到主要的幫助。

孩子在3歲以前,右腦占主導地位,他們還沒掌握用邏輯和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完全活在當下,所以他們能夠毫無顧忌地坐在泥沙池建城堡,上課遲到了也能當做沒事發生。不過,當孩子開始不停地問“為什麼”的時候,你就知道他的左腦開始起作用了,因為左腦想了解事物之間線性的因果關係,並用語言把邏輯表達出來。

"
“我再也不聽你的話了!”孩子情緒失控,父母這樣做才能捉住根本

孩子情緒失控,怎麼破?

有個好萊塢明星爸爸曾分享一張女兒在超市裡失控哭鬧的畫面,結果引來了20萬網友點贊和超過4萬多次分享。

他就是住加州的賈斯汀·巴爾多尼,集電影電視演員、導演、音樂製作人、前高中足球明星等多重角色於一身,但他最愛的身份卻是兩個孩子的爸。


“我再也不聽你的話了!”孩子情緒失控,父母這樣做才能捉住根本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孩子在大庭廣眾之下情緒失控,可以說許多父母都經歷過的噩夢,但是這個畫面卻顯得很平靜。兩個男人,一個是爸爸,一個是爺爺,他們沒有惱怒,沒有批評孩子,也沒有與孩子妥協。相反,他們充滿憐惜地看著孩子,讓她自己處理她的情緒問題。

賈斯汀說:“我們安靜地看著這個野性和純淨兼俱的可愛靈魂,拚命演出這ㄧ幕。她擁有我們無條件的愛,我們願意為她付出所有,但是,她得自己面對自己的情緒。我可以想像,我在她這個年紀時也曾經像她現在一樣,上演無數次的哭鬧。”

根據心理學調查,成人要到30歲以後才能學會理解自己的情緒,面對它,學會處理它。面對孩子情緒的失控,賈斯汀選擇給予耐心和時間,讓孩子自己決定這場情緒戲要演多久,何時落幕,難怪他的育兒觀能引起這麼多父母的讚歎與仿效。

如果說伴君如伴虎,那麼伴孩子簡直就像伴火藥桶,你永遠不知道哪裡會冒出點小摩擦 ,讓孩子的情緒瞬間爆炸。雪糕掉地上會哭,鞋帶系不上會鬧,玩具放歪了會咆哮。許多父母被折磨得不行,有的選擇哄騙,有的選擇妥協,有的選擇無視,有的選擇講道理......到底什麼樣的方法,才能從根本上幫助孩子改善情緒呢?

“我再也不聽你的話了!”孩子情緒失控,父母這樣做才能捉住根本

情緒失控的本質,是大腦整合不順利

美國著名心理學者丹尼爾•西格爾在其作品《全腦教養法》一書中提出,孩子之所以會情緒失控,是因為他們被右腦控制,而左腦沒跟上。

我們的大腦分為左右兩部分,它們不僅在解剖學上是分離的,而且在功能上也十分不同。左腦是邏輯的、語言的和求實的,當我們在做計算題、下象棋或玩推理遊戲時,左腦會起到主要的幫助。右腦是情緒的、非語言的、經驗化和自傳體式的,當我們在畫畫、跳舞或欣賞音樂時,右腦起到主要的幫助。

孩子在3歲以前,右腦占主導地位,他們還沒掌握用邏輯和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完全活在當下,所以他們能夠毫無顧忌地坐在泥沙池建城堡,上課遲到了也能當做沒事發生。不過,當孩子開始不停地問“為什麼”的時候,你就知道他的左腦開始起作用了,因為左腦想了解事物之間線性的因果關係,並用語言把邏輯表達出來。

“我再也不聽你的話了!”孩子情緒失控,父母這樣做才能捉住根本

左腦是“學術腦”,右腦是“情緒腦”

左腦和右腦通過一種叫胼胝體纖維束的東西沿著大腦中樞連接,並通過纖維束產生交流,從而作為一個整體運作。我們習慣把左腦和右腦的整合,稱為橫向整合。

當橫向整合順利時,孩子會同時正視自己的邏輯和情緒,會很好地平衡兩者,理解自己和這個世界,並且能夠執行更加困難的任務,達到更加複雜的目標。

如果橫向整合不順利,孩子只能依靠左腦或右腦來處理經驗,這樣就會出現問題。如果只用右腦,孩子就會感覺自己被淹沒在想象和身體感覺之中,情感氾濫而不能自拔。如果只用左腦,孩子又會感覺自己生活在情感的荒漠中,這些問題更多會出現在年齡較大的孩子身上。太過依賴左腦還有一種危險,就是變得刻板,缺乏不同觀點的辨別力,以及結合背景理解事件的能力。比如,有時你對一個7歲的孩子開一個善意的玩笑,會激起他的憤怒和攻擊,因為他只注意到你的話的字面意思,並沒有留意你開玩笑的語氣!

我們希望孩子能同時運用左腦和右腦,這就需要幫助他們從左腦獲得一些觀點,來積極地處理情緒,同時邀請右腦多多參與,接納新的信息和體驗。

"
“我再也不聽你的話了!”孩子情緒失控,父母這樣做才能捉住根本

孩子情緒失控,怎麼破?

有個好萊塢明星爸爸曾分享一張女兒在超市裡失控哭鬧的畫面,結果引來了20萬網友點贊和超過4萬多次分享。

他就是住加州的賈斯汀·巴爾多尼,集電影電視演員、導演、音樂製作人、前高中足球明星等多重角色於一身,但他最愛的身份卻是兩個孩子的爸。


“我再也不聽你的話了!”孩子情緒失控,父母這樣做才能捉住根本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孩子在大庭廣眾之下情緒失控,可以說許多父母都經歷過的噩夢,但是這個畫面卻顯得很平靜。兩個男人,一個是爸爸,一個是爺爺,他們沒有惱怒,沒有批評孩子,也沒有與孩子妥協。相反,他們充滿憐惜地看著孩子,讓她自己處理她的情緒問題。

賈斯汀說:“我們安靜地看著這個野性和純淨兼俱的可愛靈魂,拚命演出這ㄧ幕。她擁有我們無條件的愛,我們願意為她付出所有,但是,她得自己面對自己的情緒。我可以想像,我在她這個年紀時也曾經像她現在一樣,上演無數次的哭鬧。”

根據心理學調查,成人要到30歲以後才能學會理解自己的情緒,面對它,學會處理它。面對孩子情緒的失控,賈斯汀選擇給予耐心和時間,讓孩子自己決定這場情緒戲要演多久,何時落幕,難怪他的育兒觀能引起這麼多父母的讚歎與仿效。

如果說伴君如伴虎,那麼伴孩子簡直就像伴火藥桶,你永遠不知道哪裡會冒出點小摩擦 ,讓孩子的情緒瞬間爆炸。雪糕掉地上會哭,鞋帶系不上會鬧,玩具放歪了會咆哮。許多父母被折磨得不行,有的選擇哄騙,有的選擇妥協,有的選擇無視,有的選擇講道理......到底什麼樣的方法,才能從根本上幫助孩子改善情緒呢?

“我再也不聽你的話了!”孩子情緒失控,父母這樣做才能捉住根本

情緒失控的本質,是大腦整合不順利

美國著名心理學者丹尼爾•西格爾在其作品《全腦教養法》一書中提出,孩子之所以會情緒失控,是因為他們被右腦控制,而左腦沒跟上。

我們的大腦分為左右兩部分,它們不僅在解剖學上是分離的,而且在功能上也十分不同。左腦是邏輯的、語言的和求實的,當我們在做計算題、下象棋或玩推理遊戲時,左腦會起到主要的幫助。右腦是情緒的、非語言的、經驗化和自傳體式的,當我們在畫畫、跳舞或欣賞音樂時,右腦起到主要的幫助。

孩子在3歲以前,右腦占主導地位,他們還沒掌握用邏輯和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完全活在當下,所以他們能夠毫無顧忌地坐在泥沙池建城堡,上課遲到了也能當做沒事發生。不過,當孩子開始不停地問“為什麼”的時候,你就知道他的左腦開始起作用了,因為左腦想了解事物之間線性的因果關係,並用語言把邏輯表達出來。

“我再也不聽你的話了!”孩子情緒失控,父母這樣做才能捉住根本

左腦是“學術腦”,右腦是“情緒腦”

左腦和右腦通過一種叫胼胝體纖維束的東西沿著大腦中樞連接,並通過纖維束產生交流,從而作為一個整體運作。我們習慣把左腦和右腦的整合,稱為橫向整合。

當橫向整合順利時,孩子會同時正視自己的邏輯和情緒,會很好地平衡兩者,理解自己和這個世界,並且能夠執行更加困難的任務,達到更加複雜的目標。

如果橫向整合不順利,孩子只能依靠左腦或右腦來處理經驗,這樣就會出現問題。如果只用右腦,孩子就會感覺自己被淹沒在想象和身體感覺之中,情感氾濫而不能自拔。如果只用左腦,孩子又會感覺自己生活在情感的荒漠中,這些問題更多會出現在年齡較大的孩子身上。太過依賴左腦還有一種危險,就是變得刻板,缺乏不同觀點的辨別力,以及結合背景理解事件的能力。比如,有時你對一個7歲的孩子開一個善意的玩笑,會激起他的憤怒和攻擊,因為他只注意到你的話的字面意思,並沒有留意你開玩笑的語氣!

我們希望孩子能同時運用左腦和右腦,這就需要幫助他們從左腦獲得一些觀點,來積極地處理情緒,同時邀請右腦多多參與,接納新的信息和體驗。

“我再也不聽你的話了!”孩子情緒失控,父母這樣做才能捉住根本

促進左右腦整合

那麼,父母如何促進孩子大腦的橫向整合呢?

1.先讓自己的大腦更加整合

有的父母比孩子更容易陷入衝動與混亂,孩子耍點脾氣,他們的脾氣反而更大,動不動就大打出手;有的父母似乎又不近人情,他們只是機械地給孩子提要求和下命令,孩子聽不進去,他們也不會給一絲的安慰,而是徑直走開,等孩子自己冷靜下來。

促進孩子大腦整合的前提,是父母先讓自己的大腦更加整合。這樣,他們才能將右腦和情緒聯結,有助於接收身體感覺和情緒,更好地迴應孩子;同時,將左腦與理智聯結,有助於作出決定和解決問題。

"
“我再也不聽你的話了!”孩子情緒失控,父母這樣做才能捉住根本

孩子情緒失控,怎麼破?

有個好萊塢明星爸爸曾分享一張女兒在超市裡失控哭鬧的畫面,結果引來了20萬網友點贊和超過4萬多次分享。

他就是住加州的賈斯汀·巴爾多尼,集電影電視演員、導演、音樂製作人、前高中足球明星等多重角色於一身,但他最愛的身份卻是兩個孩子的爸。


“我再也不聽你的話了!”孩子情緒失控,父母這樣做才能捉住根本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孩子在大庭廣眾之下情緒失控,可以說許多父母都經歷過的噩夢,但是這個畫面卻顯得很平靜。兩個男人,一個是爸爸,一個是爺爺,他們沒有惱怒,沒有批評孩子,也沒有與孩子妥協。相反,他們充滿憐惜地看著孩子,讓她自己處理她的情緒問題。

賈斯汀說:“我們安靜地看著這個野性和純淨兼俱的可愛靈魂,拚命演出這ㄧ幕。她擁有我們無條件的愛,我們願意為她付出所有,但是,她得自己面對自己的情緒。我可以想像,我在她這個年紀時也曾經像她現在一樣,上演無數次的哭鬧。”

根據心理學調查,成人要到30歲以後才能學會理解自己的情緒,面對它,學會處理它。面對孩子情緒的失控,賈斯汀選擇給予耐心和時間,讓孩子自己決定這場情緒戲要演多久,何時落幕,難怪他的育兒觀能引起這麼多父母的讚歎與仿效。

如果說伴君如伴虎,那麼伴孩子簡直就像伴火藥桶,你永遠不知道哪裡會冒出點小摩擦 ,讓孩子的情緒瞬間爆炸。雪糕掉地上會哭,鞋帶系不上會鬧,玩具放歪了會咆哮。許多父母被折磨得不行,有的選擇哄騙,有的選擇妥協,有的選擇無視,有的選擇講道理......到底什麼樣的方法,才能從根本上幫助孩子改善情緒呢?

“我再也不聽你的話了!”孩子情緒失控,父母這樣做才能捉住根本

情緒失控的本質,是大腦整合不順利

美國著名心理學者丹尼爾•西格爾在其作品《全腦教養法》一書中提出,孩子之所以會情緒失控,是因為他們被右腦控制,而左腦沒跟上。

我們的大腦分為左右兩部分,它們不僅在解剖學上是分離的,而且在功能上也十分不同。左腦是邏輯的、語言的和求實的,當我們在做計算題、下象棋或玩推理遊戲時,左腦會起到主要的幫助。右腦是情緒的、非語言的、經驗化和自傳體式的,當我們在畫畫、跳舞或欣賞音樂時,右腦起到主要的幫助。

孩子在3歲以前,右腦占主導地位,他們還沒掌握用邏輯和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完全活在當下,所以他們能夠毫無顧忌地坐在泥沙池建城堡,上課遲到了也能當做沒事發生。不過,當孩子開始不停地問“為什麼”的時候,你就知道他的左腦開始起作用了,因為左腦想了解事物之間線性的因果關係,並用語言把邏輯表達出來。

“我再也不聽你的話了!”孩子情緒失控,父母這樣做才能捉住根本

左腦是“學術腦”,右腦是“情緒腦”

左腦和右腦通過一種叫胼胝體纖維束的東西沿著大腦中樞連接,並通過纖維束產生交流,從而作為一個整體運作。我們習慣把左腦和右腦的整合,稱為橫向整合。

當橫向整合順利時,孩子會同時正視自己的邏輯和情緒,會很好地平衡兩者,理解自己和這個世界,並且能夠執行更加困難的任務,達到更加複雜的目標。

如果橫向整合不順利,孩子只能依靠左腦或右腦來處理經驗,這樣就會出現問題。如果只用右腦,孩子就會感覺自己被淹沒在想象和身體感覺之中,情感氾濫而不能自拔。如果只用左腦,孩子又會感覺自己生活在情感的荒漠中,這些問題更多會出現在年齡較大的孩子身上。太過依賴左腦還有一種危險,就是變得刻板,缺乏不同觀點的辨別力,以及結合背景理解事件的能力。比如,有時你對一個7歲的孩子開一個善意的玩笑,會激起他的憤怒和攻擊,因為他只注意到你的話的字面意思,並沒有留意你開玩笑的語氣!

我們希望孩子能同時運用左腦和右腦,這就需要幫助他們從左腦獲得一些觀點,來積極地處理情緒,同時邀請右腦多多參與,接納新的信息和體驗。

“我再也不聽你的話了!”孩子情緒失控,父母這樣做才能捉住根本

促進左右腦整合

那麼,父母如何促進孩子大腦的橫向整合呢?

1.先讓自己的大腦更加整合

有的父母比孩子更容易陷入衝動與混亂,孩子耍點脾氣,他們的脾氣反而更大,動不動就大打出手;有的父母似乎又不近人情,他們只是機械地給孩子提要求和下命令,孩子聽不進去,他們也不會給一絲的安慰,而是徑直走開,等孩子自己冷靜下來。

促進孩子大腦整合的前提,是父母先讓自己的大腦更加整合。這樣,他們才能將右腦和情緒聯結,有助於接收身體感覺和情緒,更好地迴應孩子;同時,將左腦與理智聯結,有助於作出決定和解決問題。

“我再也不聽你的話了!”孩子情緒失控,父母這樣做才能捉住根本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

2.聆聽關注,認清情緒

當孩子被右腦控制,陷入情緒的劇烈波動,但又缺乏左腦邏輯的平衡,他們往往會做出一些不良行為,比如亂咬和亂摔東西,或者說出一些不負責任的話,比如對好朋友說狠話:“我再也不跟你玩了!” 這時,父母如果跟孩子講道理,會發現一點用都沒用,因為孩子感覺自己得不到理解和關心,只會加劇對父母的疏遠。

正確的做法,就是先回應孩子右腦的情感需求,父母可以用安撫性的語言與孩子溝通,配合非言語信號,像身體接觸、面部表情、關愛的語氣和不帶偏見的傾聽,努力與孩子建立聯結,讓孩子感到自己被理解。

有一次,帶兒子去圖書館。他坐在地上翻一本書,這時一位館員經過,看到他就提醒了一句:“小朋友,不要坐地上,快站起來!”兒子站起來了,臉上一副不高興的樣子,在圖書館又不好發飆,所以一直撅著嘴,好一會後,跟我說:“我以後誰的話都不聽!”

我意識到,兒子的右腦或許剛經歷過一場情緒的劇烈波動,為了消化,他選擇做出一個這樣的決定。這個決定不能算明智,但當務之急要做的,是與他的右腦聯結。我蹲下來,安慰兒子:“你剛才很生氣,覺得如果不聽話,自己就不會這麼生氣了對嗎?”兒子點了點頭,情緒慢慢穩定了下來了,過了一會,沒等我談該不該聽話的問題,他就跑開自己玩去了。

父母用自己的右腦與孩子的右腦聯結和溝通,能幫助孩子的大腦進入平衡或更加整合的狀態。但有一點要注意,我們接納孩子的情緒,不等於縱容孩子的破壞行為。嚴守尊重和行為的底線,對孩子的破壞行為及時制止,之後再聆聽與關注。至於對不當行為及後果的教育,不妨等孩子平靜下來再說。

"
“我再也不聽你的話了!”孩子情緒失控,父母這樣做才能捉住根本

孩子情緒失控,怎麼破?

有個好萊塢明星爸爸曾分享一張女兒在超市裡失控哭鬧的畫面,結果引來了20萬網友點贊和超過4萬多次分享。

他就是住加州的賈斯汀·巴爾多尼,集電影電視演員、導演、音樂製作人、前高中足球明星等多重角色於一身,但他最愛的身份卻是兩個孩子的爸。


“我再也不聽你的話了!”孩子情緒失控,父母這樣做才能捉住根本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孩子在大庭廣眾之下情緒失控,可以說許多父母都經歷過的噩夢,但是這個畫面卻顯得很平靜。兩個男人,一個是爸爸,一個是爺爺,他們沒有惱怒,沒有批評孩子,也沒有與孩子妥協。相反,他們充滿憐惜地看著孩子,讓她自己處理她的情緒問題。

賈斯汀說:“我們安靜地看著這個野性和純淨兼俱的可愛靈魂,拚命演出這ㄧ幕。她擁有我們無條件的愛,我們願意為她付出所有,但是,她得自己面對自己的情緒。我可以想像,我在她這個年紀時也曾經像她現在一樣,上演無數次的哭鬧。”

根據心理學調查,成人要到30歲以後才能學會理解自己的情緒,面對它,學會處理它。面對孩子情緒的失控,賈斯汀選擇給予耐心和時間,讓孩子自己決定這場情緒戲要演多久,何時落幕,難怪他的育兒觀能引起這麼多父母的讚歎與仿效。

如果說伴君如伴虎,那麼伴孩子簡直就像伴火藥桶,你永遠不知道哪裡會冒出點小摩擦 ,讓孩子的情緒瞬間爆炸。雪糕掉地上會哭,鞋帶系不上會鬧,玩具放歪了會咆哮。許多父母被折磨得不行,有的選擇哄騙,有的選擇妥協,有的選擇無視,有的選擇講道理......到底什麼樣的方法,才能從根本上幫助孩子改善情緒呢?

“我再也不聽你的話了!”孩子情緒失控,父母這樣做才能捉住根本

情緒失控的本質,是大腦整合不順利

美國著名心理學者丹尼爾•西格爾在其作品《全腦教養法》一書中提出,孩子之所以會情緒失控,是因為他們被右腦控制,而左腦沒跟上。

我們的大腦分為左右兩部分,它們不僅在解剖學上是分離的,而且在功能上也十分不同。左腦是邏輯的、語言的和求實的,當我們在做計算題、下象棋或玩推理遊戲時,左腦會起到主要的幫助。右腦是情緒的、非語言的、經驗化和自傳體式的,當我們在畫畫、跳舞或欣賞音樂時,右腦起到主要的幫助。

孩子在3歲以前,右腦占主導地位,他們還沒掌握用邏輯和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完全活在當下,所以他們能夠毫無顧忌地坐在泥沙池建城堡,上課遲到了也能當做沒事發生。不過,當孩子開始不停地問“為什麼”的時候,你就知道他的左腦開始起作用了,因為左腦想了解事物之間線性的因果關係,並用語言把邏輯表達出來。

“我再也不聽你的話了!”孩子情緒失控,父母這樣做才能捉住根本

左腦是“學術腦”,右腦是“情緒腦”

左腦和右腦通過一種叫胼胝體纖維束的東西沿著大腦中樞連接,並通過纖維束產生交流,從而作為一個整體運作。我們習慣把左腦和右腦的整合,稱為橫向整合。

當橫向整合順利時,孩子會同時正視自己的邏輯和情緒,會很好地平衡兩者,理解自己和這個世界,並且能夠執行更加困難的任務,達到更加複雜的目標。

如果橫向整合不順利,孩子只能依靠左腦或右腦來處理經驗,這樣就會出現問題。如果只用右腦,孩子就會感覺自己被淹沒在想象和身體感覺之中,情感氾濫而不能自拔。如果只用左腦,孩子又會感覺自己生活在情感的荒漠中,這些問題更多會出現在年齡較大的孩子身上。太過依賴左腦還有一種危險,就是變得刻板,缺乏不同觀點的辨別力,以及結合背景理解事件的能力。比如,有時你對一個7歲的孩子開一個善意的玩笑,會激起他的憤怒和攻擊,因為他只注意到你的話的字面意思,並沒有留意你開玩笑的語氣!

我們希望孩子能同時運用左腦和右腦,這就需要幫助他們從左腦獲得一些觀點,來積極地處理情緒,同時邀請右腦多多參與,接納新的信息和體驗。

“我再也不聽你的話了!”孩子情緒失控,父母這樣做才能捉住根本

促進左右腦整合

那麼,父母如何促進孩子大腦的橫向整合呢?

1.先讓自己的大腦更加整合

有的父母比孩子更容易陷入衝動與混亂,孩子耍點脾氣,他們的脾氣反而更大,動不動就大打出手;有的父母似乎又不近人情,他們只是機械地給孩子提要求和下命令,孩子聽不進去,他們也不會給一絲的安慰,而是徑直走開,等孩子自己冷靜下來。

促進孩子大腦整合的前提,是父母先讓自己的大腦更加整合。這樣,他們才能將右腦和情緒聯結,有助於接收身體感覺和情緒,更好地迴應孩子;同時,將左腦與理智聯結,有助於作出決定和解決問題。

“我再也不聽你的話了!”孩子情緒失控,父母這樣做才能捉住根本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

2.聆聽關注,認清情緒

當孩子被右腦控制,陷入情緒的劇烈波動,但又缺乏左腦邏輯的平衡,他們往往會做出一些不良行為,比如亂咬和亂摔東西,或者說出一些不負責任的話,比如對好朋友說狠話:“我再也不跟你玩了!” 這時,父母如果跟孩子講道理,會發現一點用都沒用,因為孩子感覺自己得不到理解和關心,只會加劇對父母的疏遠。

正確的做法,就是先回應孩子右腦的情感需求,父母可以用安撫性的語言與孩子溝通,配合非言語信號,像身體接觸、面部表情、關愛的語氣和不帶偏見的傾聽,努力與孩子建立聯結,讓孩子感到自己被理解。

有一次,帶兒子去圖書館。他坐在地上翻一本書,這時一位館員經過,看到他就提醒了一句:“小朋友,不要坐地上,快站起來!”兒子站起來了,臉上一副不高興的樣子,在圖書館又不好發飆,所以一直撅著嘴,好一會後,跟我說:“我以後誰的話都不聽!”

我意識到,兒子的右腦或許剛經歷過一場情緒的劇烈波動,為了消化,他選擇做出一個這樣的決定。這個決定不能算明智,但當務之急要做的,是與他的右腦聯結。我蹲下來,安慰兒子:“你剛才很生氣,覺得如果不聽話,自己就不會這麼生氣了對嗎?”兒子點了點頭,情緒慢慢穩定了下來了,過了一會,沒等我談該不該聽話的問題,他就跑開自己玩去了。

父母用自己的右腦與孩子的右腦聯結和溝通,能幫助孩子的大腦進入平衡或更加整合的狀態。但有一點要注意,我們接納孩子的情緒,不等於縱容孩子的破壞行為。嚴守尊重和行為的底線,對孩子的破壞行為及時制止,之後再聆聽與關注。至於對不當行為及後果的教育,不妨等孩子平靜下來再說。

“我再也不聽你的話了!”孩子情緒失控,父母這樣做才能捉住根本

接納孩子的情緒,限制孩子的行為

3.複述經歷,安撫情緒

聯結右腦後,下一步要做的,就是通過邏輯的解釋和規劃引導孩子的左腦,幫助孩子理性地處理問題。怎樣做呢?先從複述經歷開始,讓孩子瞭解到底發生了什麼。

複述具有強大的整合力量,尤其是曾給孩子帶來恐懼或痛苦的經歷。這有點反常識,許多父母會迴避討論這些令人苦惱的事情,擔心這樣會強化孩子的痛苦或讓事情變得更糟,實際上,複述才是孩子需要的,只有瞭解事情發生的經過,他們才能把注意力轉移到更好的事情上。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右腦處理情緒和對經歷的記憶,而左腦為情緒和記憶賦予意義。在複述的過程中,孩子通過左右腦的整合,來理解自己和周圍的世界。

為了把故事複述的合乎情理,左腦需要用詞語和邏輯把事情整理好,右腦則需要處理身體感覺、原始情緒和個人記憶,這樣孩子就可以看到完整的圖景,傳達自己的體驗,從而瞭解自己的情感和生活中的事件,以健康的方式來回應。這就是複述經歷背後的科學原理。

儘管複述有用,但孩子有時不願意說。這時強迫是不行的,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意願,讓孩子決定什麼時候說,怎樣說。

那豈不是很被動?不會,父母可以採取一些策略,引導孩子複述經歷:先開個頭,鼓勵孩子補充細節;一邊幹別的事情一邊與孩子談話,比如玩積木、洗菜或騎車;換種方式來複述,比如讓孩子把經歷寫出來或者畫出來,唱出來也行;換個人與孩子談話,比如朋友,同學,老師以及兄弟姐妹。

兒子有一段時間對上幼兒園很焦慮,每次出門都一直嘮叨:“我不想上幼兒園!”調查發現,原來他是害怕與老師打招呼,儘管在我們看來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對於內向的兒子來說,這也算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為了幫助他,我做了兩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當他嘮叨不想去幼兒園時,我就問:“為什麼呀?”他會說:“我擔心和老師打招呼。”“為什麼擔心啊?”“不知道。”“因為你感覺緊張對嗎?”“嗯!”在一問一答中,兒子的身體慢慢得到放鬆,因為他把自己的緊張表達出來了。

第二件事情,就是在家裡玩角色扮演的遊戲,我、老婆和兒子三人,分別扮演家長、孩子和老師,就模擬幼兒園的一天,從早上送去,到晚上接回,一輪一輪地玩。通過遊戲,兒子對打招呼更加熟悉,也更加自信,在隨後的幾天,他一天比一天有進步,到最後自己能主動大聲地跟老師打招呼。

"
“我再也不聽你的話了!”孩子情緒失控,父母這樣做才能捉住根本

孩子情緒失控,怎麼破?

有個好萊塢明星爸爸曾分享一張女兒在超市裡失控哭鬧的畫面,結果引來了20萬網友點贊和超過4萬多次分享。

他就是住加州的賈斯汀·巴爾多尼,集電影電視演員、導演、音樂製作人、前高中足球明星等多重角色於一身,但他最愛的身份卻是兩個孩子的爸。


“我再也不聽你的話了!”孩子情緒失控,父母這樣做才能捉住根本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孩子在大庭廣眾之下情緒失控,可以說許多父母都經歷過的噩夢,但是這個畫面卻顯得很平靜。兩個男人,一個是爸爸,一個是爺爺,他們沒有惱怒,沒有批評孩子,也沒有與孩子妥協。相反,他們充滿憐惜地看著孩子,讓她自己處理她的情緒問題。

賈斯汀說:“我們安靜地看著這個野性和純淨兼俱的可愛靈魂,拚命演出這ㄧ幕。她擁有我們無條件的愛,我們願意為她付出所有,但是,她得自己面對自己的情緒。我可以想像,我在她這個年紀時也曾經像她現在一樣,上演無數次的哭鬧。”

根據心理學調查,成人要到30歲以後才能學會理解自己的情緒,面對它,學會處理它。面對孩子情緒的失控,賈斯汀選擇給予耐心和時間,讓孩子自己決定這場情緒戲要演多久,何時落幕,難怪他的育兒觀能引起這麼多父母的讚歎與仿效。

如果說伴君如伴虎,那麼伴孩子簡直就像伴火藥桶,你永遠不知道哪裡會冒出點小摩擦 ,讓孩子的情緒瞬間爆炸。雪糕掉地上會哭,鞋帶系不上會鬧,玩具放歪了會咆哮。許多父母被折磨得不行,有的選擇哄騙,有的選擇妥協,有的選擇無視,有的選擇講道理......到底什麼樣的方法,才能從根本上幫助孩子改善情緒呢?

“我再也不聽你的話了!”孩子情緒失控,父母這樣做才能捉住根本

情緒失控的本質,是大腦整合不順利

美國著名心理學者丹尼爾•西格爾在其作品《全腦教養法》一書中提出,孩子之所以會情緒失控,是因為他們被右腦控制,而左腦沒跟上。

我們的大腦分為左右兩部分,它們不僅在解剖學上是分離的,而且在功能上也十分不同。左腦是邏輯的、語言的和求實的,當我們在做計算題、下象棋或玩推理遊戲時,左腦會起到主要的幫助。右腦是情緒的、非語言的、經驗化和自傳體式的,當我們在畫畫、跳舞或欣賞音樂時,右腦起到主要的幫助。

孩子在3歲以前,右腦占主導地位,他們還沒掌握用邏輯和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完全活在當下,所以他們能夠毫無顧忌地坐在泥沙池建城堡,上課遲到了也能當做沒事發生。不過,當孩子開始不停地問“為什麼”的時候,你就知道他的左腦開始起作用了,因為左腦想了解事物之間線性的因果關係,並用語言把邏輯表達出來。

“我再也不聽你的話了!”孩子情緒失控,父母這樣做才能捉住根本

左腦是“學術腦”,右腦是“情緒腦”

左腦和右腦通過一種叫胼胝體纖維束的東西沿著大腦中樞連接,並通過纖維束產生交流,從而作為一個整體運作。我們習慣把左腦和右腦的整合,稱為橫向整合。

當橫向整合順利時,孩子會同時正視自己的邏輯和情緒,會很好地平衡兩者,理解自己和這個世界,並且能夠執行更加困難的任務,達到更加複雜的目標。

如果橫向整合不順利,孩子只能依靠左腦或右腦來處理經驗,這樣就會出現問題。如果只用右腦,孩子就會感覺自己被淹沒在想象和身體感覺之中,情感氾濫而不能自拔。如果只用左腦,孩子又會感覺自己生活在情感的荒漠中,這些問題更多會出現在年齡較大的孩子身上。太過依賴左腦還有一種危險,就是變得刻板,缺乏不同觀點的辨別力,以及結合背景理解事件的能力。比如,有時你對一個7歲的孩子開一個善意的玩笑,會激起他的憤怒和攻擊,因為他只注意到你的話的字面意思,並沒有留意你開玩笑的語氣!

我們希望孩子能同時運用左腦和右腦,這就需要幫助他們從左腦獲得一些觀點,來積極地處理情緒,同時邀請右腦多多參與,接納新的信息和體驗。

“我再也不聽你的話了!”孩子情緒失控,父母這樣做才能捉住根本

促進左右腦整合

那麼,父母如何促進孩子大腦的橫向整合呢?

1.先讓自己的大腦更加整合

有的父母比孩子更容易陷入衝動與混亂,孩子耍點脾氣,他們的脾氣反而更大,動不動就大打出手;有的父母似乎又不近人情,他們只是機械地給孩子提要求和下命令,孩子聽不進去,他們也不會給一絲的安慰,而是徑直走開,等孩子自己冷靜下來。

促進孩子大腦整合的前提,是父母先讓自己的大腦更加整合。這樣,他們才能將右腦和情緒聯結,有助於接收身體感覺和情緒,更好地迴應孩子;同時,將左腦與理智聯結,有助於作出決定和解決問題。

“我再也不聽你的話了!”孩子情緒失控,父母這樣做才能捉住根本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

2.聆聽關注,認清情緒

當孩子被右腦控制,陷入情緒的劇烈波動,但又缺乏左腦邏輯的平衡,他們往往會做出一些不良行為,比如亂咬和亂摔東西,或者說出一些不負責任的話,比如對好朋友說狠話:“我再也不跟你玩了!” 這時,父母如果跟孩子講道理,會發現一點用都沒用,因為孩子感覺自己得不到理解和關心,只會加劇對父母的疏遠。

正確的做法,就是先回應孩子右腦的情感需求,父母可以用安撫性的語言與孩子溝通,配合非言語信號,像身體接觸、面部表情、關愛的語氣和不帶偏見的傾聽,努力與孩子建立聯結,讓孩子感到自己被理解。

有一次,帶兒子去圖書館。他坐在地上翻一本書,這時一位館員經過,看到他就提醒了一句:“小朋友,不要坐地上,快站起來!”兒子站起來了,臉上一副不高興的樣子,在圖書館又不好發飆,所以一直撅著嘴,好一會後,跟我說:“我以後誰的話都不聽!”

我意識到,兒子的右腦或許剛經歷過一場情緒的劇烈波動,為了消化,他選擇做出一個這樣的決定。這個決定不能算明智,但當務之急要做的,是與他的右腦聯結。我蹲下來,安慰兒子:“你剛才很生氣,覺得如果不聽話,自己就不會這麼生氣了對嗎?”兒子點了點頭,情緒慢慢穩定了下來了,過了一會,沒等我談該不該聽話的問題,他就跑開自己玩去了。

父母用自己的右腦與孩子的右腦聯結和溝通,能幫助孩子的大腦進入平衡或更加整合的狀態。但有一點要注意,我們接納孩子的情緒,不等於縱容孩子的破壞行為。嚴守尊重和行為的底線,對孩子的破壞行為及時制止,之後再聆聽與關注。至於對不當行為及後果的教育,不妨等孩子平靜下來再說。

“我再也不聽你的話了!”孩子情緒失控,父母這樣做才能捉住根本

接納孩子的情緒,限制孩子的行為

3.複述經歷,安撫情緒

聯結右腦後,下一步要做的,就是通過邏輯的解釋和規劃引導孩子的左腦,幫助孩子理性地處理問題。怎樣做呢?先從複述經歷開始,讓孩子瞭解到底發生了什麼。

複述具有強大的整合力量,尤其是曾給孩子帶來恐懼或痛苦的經歷。這有點反常識,許多父母會迴避討論這些令人苦惱的事情,擔心這樣會強化孩子的痛苦或讓事情變得更糟,實際上,複述才是孩子需要的,只有瞭解事情發生的經過,他們才能把注意力轉移到更好的事情上。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右腦處理情緒和對經歷的記憶,而左腦為情緒和記憶賦予意義。在複述的過程中,孩子通過左右腦的整合,來理解自己和周圍的世界。

為了把故事複述的合乎情理,左腦需要用詞語和邏輯把事情整理好,右腦則需要處理身體感覺、原始情緒和個人記憶,這樣孩子就可以看到完整的圖景,傳達自己的體驗,從而瞭解自己的情感和生活中的事件,以健康的方式來回應。這就是複述經歷背後的科學原理。

儘管複述有用,但孩子有時不願意說。這時強迫是不行的,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意願,讓孩子決定什麼時候說,怎樣說。

那豈不是很被動?不會,父母可以採取一些策略,引導孩子複述經歷:先開個頭,鼓勵孩子補充細節;一邊幹別的事情一邊與孩子談話,比如玩積木、洗菜或騎車;換種方式來複述,比如讓孩子把經歷寫出來或者畫出來,唱出來也行;換個人與孩子談話,比如朋友,同學,老師以及兄弟姐妹。

兒子有一段時間對上幼兒園很焦慮,每次出門都一直嘮叨:“我不想上幼兒園!”調查發現,原來他是害怕與老師打招呼,儘管在我們看來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對於內向的兒子來說,這也算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為了幫助他,我做了兩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當他嘮叨不想去幼兒園時,我就問:“為什麼呀?”他會說:“我擔心和老師打招呼。”“為什麼擔心啊?”“不知道。”“因為你感覺緊張對嗎?”“嗯!”在一問一答中,兒子的身體慢慢得到放鬆,因為他把自己的緊張表達出來了。

第二件事情,就是在家裡玩角色扮演的遊戲,我、老婆和兒子三人,分別扮演家長、孩子和老師,就模擬幼兒園的一天,從早上送去,到晚上接回,一輪一輪地玩。通過遊戲,兒子對打招呼更加熟悉,也更加自信,在隨後的幾天,他一天比一天有進步,到最後自己能主動大聲地跟老師打招呼。

“我再也不聽你的話了!”孩子情緒失控,父母這樣做才能捉住根本

不要教孩子如何解決,而要和孩子一起面對問題

複述經歷不僅能幫助孩子瞭解事情的經過,以及自己和別人的感受,還能幫助父母找到核心的問題所在,這樣就更容易找到解決的辦法。

養育孩子時刻考驗著父母的智慧,希望每個父母在孩子情緒失控時都能找到最佳的處理方式!

我是藍色winds,一個初中數學教師,專注於數學教學、家庭教育和個人成長的方法論。

- End -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