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

“老師,我覺得我們家孩子專注力不行,怎麼辦?他幹什麼都靜不下心,做事總不認真,學東西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

奶奶:我的孫娃子就是注意力很不集中,玩手機又很投入,一點辦法都沒有。

網友:我的小孩差不多六歲了,叫他好好認字或寫字他可沒這個興趣,如果他看動畫片3個小時都不厭煩,如果他用看動畫片的投入到學習就好了,看到我發的文章

關於專注力與飲食的,我試試看能不能扭轉乾坤?

"

“老師,我覺得我們家孩子專注力不行,怎麼辦?他幹什麼都靜不下心,做事總不認真,學東西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

奶奶:我的孫娃子就是注意力很不集中,玩手機又很投入,一點辦法都沒有。

網友:我的小孩差不多六歲了,叫他好好認字或寫字他可沒這個興趣,如果他看動畫片3個小時都不厭煩,如果他用看動畫片的投入到學習就好了,看到我發的文章

關於專注力與飲食的,我試試看能不能扭轉乾坤?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最近收到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專注力不夠的問題。家長因擔心孩子進入小學後,不能專注於課堂,做作業拖拖拉拉,學習成績落後,而焦慮著急。

1、專注力是一項什麼樣的能力?

認知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專注力是一種將意識集中的心理過程。

專注力又稱注意力,是一個人能高度集中於某一件事情的能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質,是孩子學習和做事能否成功的關鍵。良好的專注力是孩子學習效率的有力保障,對孩子的一生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於幼兒來說,注意力分為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3-6歲之前的孩子,通常以無意注意為主。有意注意時間隨著年齡增長,逐漸發展。

孩子各年齡段注意力時間表:

"

“老師,我覺得我們家孩子專注力不行,怎麼辦?他幹什麼都靜不下心,做事總不認真,學東西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

奶奶:我的孫娃子就是注意力很不集中,玩手機又很投入,一點辦法都沒有。

網友:我的小孩差不多六歲了,叫他好好認字或寫字他可沒這個興趣,如果他看動畫片3個小時都不厭煩,如果他用看動畫片的投入到學習就好了,看到我發的文章

關於專注力與飲食的,我試試看能不能扭轉乾坤?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最近收到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專注力不夠的問題。家長因擔心孩子進入小學後,不能專注於課堂,做作業拖拖拉拉,學習成績落後,而焦慮著急。

1、專注力是一項什麼樣的能力?

認知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專注力是一種將意識集中的心理過程。

專注力又稱注意力,是一個人能高度集中於某一件事情的能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質,是孩子學習和做事能否成功的關鍵。良好的專注力是孩子學習效率的有力保障,對孩子的一生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於幼兒來說,注意力分為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3-6歲之前的孩子,通常以無意注意為主。有意注意時間隨著年齡增長,逐漸發展。

孩子各年齡段注意力時間表: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既然,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注意力會不斷的加強。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家長反映自家孩子專注力越來越差呢?

"

“老師,我覺得我們家孩子專注力不行,怎麼辦?他幹什麼都靜不下心,做事總不認真,學東西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

奶奶:我的孫娃子就是注意力很不集中,玩手機又很投入,一點辦法都沒有。

網友:我的小孩差不多六歲了,叫他好好認字或寫字他可沒這個興趣,如果他看動畫片3個小時都不厭煩,如果他用看動畫片的投入到學習就好了,看到我發的文章

關於專注力與飲食的,我試試看能不能扭轉乾坤?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最近收到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專注力不夠的問題。家長因擔心孩子進入小學後,不能專注於課堂,做作業拖拖拉拉,學習成績落後,而焦慮著急。

1、專注力是一項什麼樣的能力?

認知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專注力是一種將意識集中的心理過程。

專注力又稱注意力,是一個人能高度集中於某一件事情的能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質,是孩子學習和做事能否成功的關鍵。良好的專注力是孩子學習效率的有力保障,對孩子的一生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於幼兒來說,注意力分為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3-6歲之前的孩子,通常以無意注意為主。有意注意時間隨著年齡增長,逐漸發展。

孩子各年齡段注意力時間表: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既然,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注意力會不斷的加強。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家長反映自家孩子專注力越來越差呢?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要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還得從家長身上下手!

2、孩子專注力低下的真正原因

孩子的生理因素

由於胎位不正引起早產、剖腹產,在孩子出生後擁抱的少、爬行不足(建議孩子從8個月爬到1歲,很多孩子早早的訓練孩子用學步車了),活動受限、過度保護等都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

不良的生活習慣

孩子玩耍和學習沒有安靜的環境,沉溺於電視節目,對其他活動沒有多大興趣。

同時,過早地讓孩子識字、學習算術,忽視體育鍛煉以及音樂美術等藝術活動的薰陶,會導致孩子產生厭煩的心理…

對孩子的過度關注

孩子正在專心的玩玩具,這時爸爸湊過來指導,媽媽跑來給孩子喝水,爺爺又拿了新玩具,奶奶跑過來扇扇子,生怕孩子被文字抬走了……


下面這些場景,你是不是很熟悉?

1、孩子正在專注的玩玩具,大人端個碗突然出現:“來,寶寶,喝點水,快點吃飯了”

2、孩子認真的看著繪本,大人突然跑過去:“寶寶,你看這本書好像更好看哦”

3、孩子正在塗鴉,在一旁看電視的大人,冷不丁的來一句:“寶寶,快來,看電視裡面演的什麼?”

4、孩子正在開心的玩著沙子,成人跑過去對孩子說,寶貝,沙子有什麼好玩的啊?你看這個玩具會唱歌還會跳舞呢?

這種情況,看似是關心孩子,其實是對孩子專注力極大的破壞。

"

“老師,我覺得我們家孩子專注力不行,怎麼辦?他幹什麼都靜不下心,做事總不認真,學東西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

奶奶:我的孫娃子就是注意力很不集中,玩手機又很投入,一點辦法都沒有。

網友:我的小孩差不多六歲了,叫他好好認字或寫字他可沒這個興趣,如果他看動畫片3個小時都不厭煩,如果他用看動畫片的投入到學習就好了,看到我發的文章

關於專注力與飲食的,我試試看能不能扭轉乾坤?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最近收到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專注力不夠的問題。家長因擔心孩子進入小學後,不能專注於課堂,做作業拖拖拉拉,學習成績落後,而焦慮著急。

1、專注力是一項什麼樣的能力?

認知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專注力是一種將意識集中的心理過程。

專注力又稱注意力,是一個人能高度集中於某一件事情的能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質,是孩子學習和做事能否成功的關鍵。良好的專注力是孩子學習效率的有力保障,對孩子的一生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於幼兒來說,注意力分為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3-6歲之前的孩子,通常以無意注意為主。有意注意時間隨著年齡增長,逐漸發展。

孩子各年齡段注意力時間表: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既然,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注意力會不斷的加強。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家長反映自家孩子專注力越來越差呢?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要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還得從家長身上下手!

2、孩子專注力低下的真正原因

孩子的生理因素

由於胎位不正引起早產、剖腹產,在孩子出生後擁抱的少、爬行不足(建議孩子從8個月爬到1歲,很多孩子早早的訓練孩子用學步車了),活動受限、過度保護等都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

不良的生活習慣

孩子玩耍和學習沒有安靜的環境,沉溺於電視節目,對其他活動沒有多大興趣。

同時,過早地讓孩子識字、學習算術,忽視體育鍛煉以及音樂美術等藝術活動的薰陶,會導致孩子產生厭煩的心理…

對孩子的過度關注

孩子正在專心的玩玩具,這時爸爸湊過來指導,媽媽跑來給孩子喝水,爺爺又拿了新玩具,奶奶跑過來扇扇子,生怕孩子被文字抬走了……


下面這些場景,你是不是很熟悉?

1、孩子正在專注的玩玩具,大人端個碗突然出現:“來,寶寶,喝點水,快點吃飯了”

2、孩子認真的看著繪本,大人突然跑過去:“寶寶,你看這本書好像更好看哦”

3、孩子正在塗鴉,在一旁看電視的大人,冷不丁的來一句:“寶寶,快來,看電視裡面演的什麼?”

4、孩子正在開心的玩著沙子,成人跑過去對孩子說,寶貝,沙子有什麼好玩的啊?你看這個玩具會唱歌還會跳舞呢?

這種情況,看似是關心孩子,其實是對孩子專注力極大的破壞。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這些情況都是打斷孩子專注力的表現。而且孩子在承受這種“被打斷”的時候,通常都無力且被動。

說到這裡,很多家長都會反駁說:“難道孩子在玩玩具,到了飯點也不能喊吃飯?”還有家長會說:孩子玩玩具,又不是學習,打擾一下又能怎樣?

在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14年出具的一個報告顯示,家長們最期待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看到的“盡責”與“努力”。

但,往往就是這種努力和盡責成為了破壞孩子專注力的關鍵原因,

"

“老師,我覺得我們家孩子專注力不行,怎麼辦?他幹什麼都靜不下心,做事總不認真,學東西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

奶奶:我的孫娃子就是注意力很不集中,玩手機又很投入,一點辦法都沒有。

網友:我的小孩差不多六歲了,叫他好好認字或寫字他可沒這個興趣,如果他看動畫片3個小時都不厭煩,如果他用看動畫片的投入到學習就好了,看到我發的文章

關於專注力與飲食的,我試試看能不能扭轉乾坤?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最近收到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專注力不夠的問題。家長因擔心孩子進入小學後,不能專注於課堂,做作業拖拖拉拉,學習成績落後,而焦慮著急。

1、專注力是一項什麼樣的能力?

認知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專注力是一種將意識集中的心理過程。

專注力又稱注意力,是一個人能高度集中於某一件事情的能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質,是孩子學習和做事能否成功的關鍵。良好的專注力是孩子學習效率的有力保障,對孩子的一生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於幼兒來說,注意力分為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3-6歲之前的孩子,通常以無意注意為主。有意注意時間隨著年齡增長,逐漸發展。

孩子各年齡段注意力時間表: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既然,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注意力會不斷的加強。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家長反映自家孩子專注力越來越差呢?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要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還得從家長身上下手!

2、孩子專注力低下的真正原因

孩子的生理因素

由於胎位不正引起早產、剖腹產,在孩子出生後擁抱的少、爬行不足(建議孩子從8個月爬到1歲,很多孩子早早的訓練孩子用學步車了),活動受限、過度保護等都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

不良的生活習慣

孩子玩耍和學習沒有安靜的環境,沉溺於電視節目,對其他活動沒有多大興趣。

同時,過早地讓孩子識字、學習算術,忽視體育鍛煉以及音樂美術等藝術活動的薰陶,會導致孩子產生厭煩的心理…

對孩子的過度關注

孩子正在專心的玩玩具,這時爸爸湊過來指導,媽媽跑來給孩子喝水,爺爺又拿了新玩具,奶奶跑過來扇扇子,生怕孩子被文字抬走了……


下面這些場景,你是不是很熟悉?

1、孩子正在專注的玩玩具,大人端個碗突然出現:“來,寶寶,喝點水,快點吃飯了”

2、孩子認真的看著繪本,大人突然跑過去:“寶寶,你看這本書好像更好看哦”

3、孩子正在塗鴉,在一旁看電視的大人,冷不丁的來一句:“寶寶,快來,看電視裡面演的什麼?”

4、孩子正在開心的玩著沙子,成人跑過去對孩子說,寶貝,沙子有什麼好玩的啊?你看這個玩具會唱歌還會跳舞呢?

這種情況,看似是關心孩子,其實是對孩子專注力極大的破壞。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這些情況都是打斷孩子專注力的表現。而且孩子在承受這種“被打斷”的時候,通常都無力且被動。

說到這裡,很多家長都會反駁說:“難道孩子在玩玩具,到了飯點也不能喊吃飯?”還有家長會說:孩子玩玩具,又不是學習,打擾一下又能怎樣?

在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14年出具的一個報告顯示,家長們最期待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看到的“盡責”與“努力”。

但,往往就是這種努力和盡責成為了破壞孩子專注力的關鍵原因,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3、專注力差,影響孩子一生

有研究表明,專注力是孩子自然具備的一項品質,但需要後天的培養和保護才能逐漸發展。當孩子的專注力總被破壞,得不到保護時,注意力就會慢慢渙散。所以,每一個專注力不夠的孩子身邊,往往有一個總打擾他的成人。

《生物鐘優勢》(The Body Clock Advantage)的作者馬修·艾德倫博士(Dr. Matthew Edlund, M.D.)認為,在專注進程中頻繁被幹擾,會有一些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

1、學習能力受阻。干擾時間可能很短,但不可能快速回到到專注的認知狀態。因此,學習效率大打折扣,阻礙學習能力的發展。同樣是學習一個小時,如果有一分鐘的干擾,可能就要多付出超過10分鐘的時間成本。

"

“老師,我覺得我們家孩子專注力不行,怎麼辦?他幹什麼都靜不下心,做事總不認真,學東西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

奶奶:我的孫娃子就是注意力很不集中,玩手機又很投入,一點辦法都沒有。

網友:我的小孩差不多六歲了,叫他好好認字或寫字他可沒這個興趣,如果他看動畫片3個小時都不厭煩,如果他用看動畫片的投入到學習就好了,看到我發的文章

關於專注力與飲食的,我試試看能不能扭轉乾坤?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最近收到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專注力不夠的問題。家長因擔心孩子進入小學後,不能專注於課堂,做作業拖拖拉拉,學習成績落後,而焦慮著急。

1、專注力是一項什麼樣的能力?

認知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專注力是一種將意識集中的心理過程。

專注力又稱注意力,是一個人能高度集中於某一件事情的能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質,是孩子學習和做事能否成功的關鍵。良好的專注力是孩子學習效率的有力保障,對孩子的一生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於幼兒來說,注意力分為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3-6歲之前的孩子,通常以無意注意為主。有意注意時間隨著年齡增長,逐漸發展。

孩子各年齡段注意力時間表: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既然,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注意力會不斷的加強。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家長反映自家孩子專注力越來越差呢?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要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還得從家長身上下手!

2、孩子專注力低下的真正原因

孩子的生理因素

由於胎位不正引起早產、剖腹產,在孩子出生後擁抱的少、爬行不足(建議孩子從8個月爬到1歲,很多孩子早早的訓練孩子用學步車了),活動受限、過度保護等都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

不良的生活習慣

孩子玩耍和學習沒有安靜的環境,沉溺於電視節目,對其他活動沒有多大興趣。

同時,過早地讓孩子識字、學習算術,忽視體育鍛煉以及音樂美術等藝術活動的薰陶,會導致孩子產生厭煩的心理…

對孩子的過度關注

孩子正在專心的玩玩具,這時爸爸湊過來指導,媽媽跑來給孩子喝水,爺爺又拿了新玩具,奶奶跑過來扇扇子,生怕孩子被文字抬走了……


下面這些場景,你是不是很熟悉?

1、孩子正在專注的玩玩具,大人端個碗突然出現:“來,寶寶,喝點水,快點吃飯了”

2、孩子認真的看著繪本,大人突然跑過去:“寶寶,你看這本書好像更好看哦”

3、孩子正在塗鴉,在一旁看電視的大人,冷不丁的來一句:“寶寶,快來,看電視裡面演的什麼?”

4、孩子正在開心的玩著沙子,成人跑過去對孩子說,寶貝,沙子有什麼好玩的啊?你看這個玩具會唱歌還會跳舞呢?

這種情況,看似是關心孩子,其實是對孩子專注力極大的破壞。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這些情況都是打斷孩子專注力的表現。而且孩子在承受這種“被打斷”的時候,通常都無力且被動。

說到這裡,很多家長都會反駁說:“難道孩子在玩玩具,到了飯點也不能喊吃飯?”還有家長會說:孩子玩玩具,又不是學習,打擾一下又能怎樣?

在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14年出具的一個報告顯示,家長們最期待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看到的“盡責”與“努力”。

但,往往就是這種努力和盡責成為了破壞孩子專注力的關鍵原因,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3、專注力差,影響孩子一生

有研究表明,專注力是孩子自然具備的一項品質,但需要後天的培養和保護才能逐漸發展。當孩子的專注力總被破壞,得不到保護時,注意力就會慢慢渙散。所以,每一個專注力不夠的孩子身邊,往往有一個總打擾他的成人。

《生物鐘優勢》(The Body Clock Advantage)的作者馬修·艾德倫博士(Dr. Matthew Edlund, M.D.)認為,在專注進程中頻繁被幹擾,會有一些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

1、學習能力受阻。干擾時間可能很短,但不可能快速回到到專注的認知狀態。因此,學習效率大打折扣,阻礙學習能力的發展。同樣是學習一個小時,如果有一分鐘的干擾,可能就要多付出超過10分鐘的時間成本。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2、短期專注能力的缺乏,將影響長期堅持能力。玩積木、下象棋、講故事,這些都是短期專注。

但人的成就都離不開長期專注——比如寫一本書、運營一家公司或者企業、養育一個孩子。如果在一個短期任務中我們都難以專注,更不用說在長期任務中做到持之以恆了。

想要人生更成功,培養專注力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門功課。

"

“老師,我覺得我們家孩子專注力不行,怎麼辦?他幹什麼都靜不下心,做事總不認真,學東西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

奶奶:我的孫娃子就是注意力很不集中,玩手機又很投入,一點辦法都沒有。

網友:我的小孩差不多六歲了,叫他好好認字或寫字他可沒這個興趣,如果他看動畫片3個小時都不厭煩,如果他用看動畫片的投入到學習就好了,看到我發的文章

關於專注力與飲食的,我試試看能不能扭轉乾坤?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最近收到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專注力不夠的問題。家長因擔心孩子進入小學後,不能專注於課堂,做作業拖拖拉拉,學習成績落後,而焦慮著急。

1、專注力是一項什麼樣的能力?

認知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專注力是一種將意識集中的心理過程。

專注力又稱注意力,是一個人能高度集中於某一件事情的能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質,是孩子學習和做事能否成功的關鍵。良好的專注力是孩子學習效率的有力保障,對孩子的一生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於幼兒來說,注意力分為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3-6歲之前的孩子,通常以無意注意為主。有意注意時間隨著年齡增長,逐漸發展。

孩子各年齡段注意力時間表: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既然,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注意力會不斷的加強。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家長反映自家孩子專注力越來越差呢?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要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還得從家長身上下手!

2、孩子專注力低下的真正原因

孩子的生理因素

由於胎位不正引起早產、剖腹產,在孩子出生後擁抱的少、爬行不足(建議孩子從8個月爬到1歲,很多孩子早早的訓練孩子用學步車了),活動受限、過度保護等都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

不良的生活習慣

孩子玩耍和學習沒有安靜的環境,沉溺於電視節目,對其他活動沒有多大興趣。

同時,過早地讓孩子識字、學習算術,忽視體育鍛煉以及音樂美術等藝術活動的薰陶,會導致孩子產生厭煩的心理…

對孩子的過度關注

孩子正在專心的玩玩具,這時爸爸湊過來指導,媽媽跑來給孩子喝水,爺爺又拿了新玩具,奶奶跑過來扇扇子,生怕孩子被文字抬走了……


下面這些場景,你是不是很熟悉?

1、孩子正在專注的玩玩具,大人端個碗突然出現:“來,寶寶,喝點水,快點吃飯了”

2、孩子認真的看著繪本,大人突然跑過去:“寶寶,你看這本書好像更好看哦”

3、孩子正在塗鴉,在一旁看電視的大人,冷不丁的來一句:“寶寶,快來,看電視裡面演的什麼?”

4、孩子正在開心的玩著沙子,成人跑過去對孩子說,寶貝,沙子有什麼好玩的啊?你看這個玩具會唱歌還會跳舞呢?

這種情況,看似是關心孩子,其實是對孩子專注力極大的破壞。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這些情況都是打斷孩子專注力的表現。而且孩子在承受這種“被打斷”的時候,通常都無力且被動。

說到這裡,很多家長都會反駁說:“難道孩子在玩玩具,到了飯點也不能喊吃飯?”還有家長會說:孩子玩玩具,又不是學習,打擾一下又能怎樣?

在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14年出具的一個報告顯示,家長們最期待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看到的“盡責”與“努力”。

但,往往就是這種努力和盡責成為了破壞孩子專注力的關鍵原因,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3、專注力差,影響孩子一生

有研究表明,專注力是孩子自然具備的一項品質,但需要後天的培養和保護才能逐漸發展。當孩子的專注力總被破壞,得不到保護時,注意力就會慢慢渙散。所以,每一個專注力不夠的孩子身邊,往往有一個總打擾他的成人。

《生物鐘優勢》(The Body Clock Advantage)的作者馬修·艾德倫博士(Dr. Matthew Edlund, M.D.)認為,在專注進程中頻繁被幹擾,會有一些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

1、學習能力受阻。干擾時間可能很短,但不可能快速回到到專注的認知狀態。因此,學習效率大打折扣,阻礙學習能力的發展。同樣是學習一個小時,如果有一分鐘的干擾,可能就要多付出超過10分鐘的時間成本。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2、短期專注能力的缺乏,將影響長期堅持能力。玩積木、下象棋、講故事,這些都是短期專注。

但人的成就都離不開長期專注——比如寫一本書、運營一家公司或者企業、養育一個孩子。如果在一個短期任務中我們都難以專注,更不用說在長期任務中做到持之以恆了。

想要人生更成功,培養專注力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門功課。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4、家長怎麼做,才能保護孩子專注力?

具體做法如下:

1、當孩子在專注的進行一個活動時,不輕易打擾他,給孩子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孩子畫畫時,我們將其視作畫家在作畫;孩子在觀察植物,我們將其視作生物學家在研究;孩子在拆裝玩具,我們視作工程師在工作;孩子在往水裡扔東西感受沉浮,我們將其視作科學家在做重大實驗.....

2、嘗試加入他,而不是打斷他。有些干擾的初衷非常美好,如孩子搭積木時,家長剋制不住的擅自幫助。比起這種,融入孩子的專注場合,甚至成為他攻克難題的重要幫手,要重要得多!很多家長與孩子的互動侷限在“我為孩子事情”,而沒有延展到“我與孩子一起做”——前者通常是沒必要的打擾。後者,不影響孩子專注力的同時,還能提升親子關係。


"

“老師,我覺得我們家孩子專注力不行,怎麼辦?他幹什麼都靜不下心,做事總不認真,學東西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

奶奶:我的孫娃子就是注意力很不集中,玩手機又很投入,一點辦法都沒有。

網友:我的小孩差不多六歲了,叫他好好認字或寫字他可沒這個興趣,如果他看動畫片3個小時都不厭煩,如果他用看動畫片的投入到學習就好了,看到我發的文章

關於專注力與飲食的,我試試看能不能扭轉乾坤?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最近收到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專注力不夠的問題。家長因擔心孩子進入小學後,不能專注於課堂,做作業拖拖拉拉,學習成績落後,而焦慮著急。

1、專注力是一項什麼樣的能力?

認知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專注力是一種將意識集中的心理過程。

專注力又稱注意力,是一個人能高度集中於某一件事情的能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質,是孩子學習和做事能否成功的關鍵。良好的專注力是孩子學習效率的有力保障,對孩子的一生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於幼兒來說,注意力分為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3-6歲之前的孩子,通常以無意注意為主。有意注意時間隨著年齡增長,逐漸發展。

孩子各年齡段注意力時間表: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既然,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注意力會不斷的加強。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家長反映自家孩子專注力越來越差呢?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要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還得從家長身上下手!

2、孩子專注力低下的真正原因

孩子的生理因素

由於胎位不正引起早產、剖腹產,在孩子出生後擁抱的少、爬行不足(建議孩子從8個月爬到1歲,很多孩子早早的訓練孩子用學步車了),活動受限、過度保護等都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

不良的生活習慣

孩子玩耍和學習沒有安靜的環境,沉溺於電視節目,對其他活動沒有多大興趣。

同時,過早地讓孩子識字、學習算術,忽視體育鍛煉以及音樂美術等藝術活動的薰陶,會導致孩子產生厭煩的心理…

對孩子的過度關注

孩子正在專心的玩玩具,這時爸爸湊過來指導,媽媽跑來給孩子喝水,爺爺又拿了新玩具,奶奶跑過來扇扇子,生怕孩子被文字抬走了……


下面這些場景,你是不是很熟悉?

1、孩子正在專注的玩玩具,大人端個碗突然出現:“來,寶寶,喝點水,快點吃飯了”

2、孩子認真的看著繪本,大人突然跑過去:“寶寶,你看這本書好像更好看哦”

3、孩子正在塗鴉,在一旁看電視的大人,冷不丁的來一句:“寶寶,快來,看電視裡面演的什麼?”

4、孩子正在開心的玩著沙子,成人跑過去對孩子說,寶貝,沙子有什麼好玩的啊?你看這個玩具會唱歌還會跳舞呢?

這種情況,看似是關心孩子,其實是對孩子專注力極大的破壞。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這些情況都是打斷孩子專注力的表現。而且孩子在承受這種“被打斷”的時候,通常都無力且被動。

說到這裡,很多家長都會反駁說:“難道孩子在玩玩具,到了飯點也不能喊吃飯?”還有家長會說:孩子玩玩具,又不是學習,打擾一下又能怎樣?

在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14年出具的一個報告顯示,家長們最期待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看到的“盡責”與“努力”。

但,往往就是這種努力和盡責成為了破壞孩子專注力的關鍵原因,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3、專注力差,影響孩子一生

有研究表明,專注力是孩子自然具備的一項品質,但需要後天的培養和保護才能逐漸發展。當孩子的專注力總被破壞,得不到保護時,注意力就會慢慢渙散。所以,每一個專注力不夠的孩子身邊,往往有一個總打擾他的成人。

《生物鐘優勢》(The Body Clock Advantage)的作者馬修·艾德倫博士(Dr. Matthew Edlund, M.D.)認為,在專注進程中頻繁被幹擾,會有一些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

1、學習能力受阻。干擾時間可能很短,但不可能快速回到到專注的認知狀態。因此,學習效率大打折扣,阻礙學習能力的發展。同樣是學習一個小時,如果有一分鐘的干擾,可能就要多付出超過10分鐘的時間成本。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2、短期專注能力的缺乏,將影響長期堅持能力。玩積木、下象棋、講故事,這些都是短期專注。

但人的成就都離不開長期專注——比如寫一本書、運營一家公司或者企業、養育一個孩子。如果在一個短期任務中我們都難以專注,更不用說在長期任務中做到持之以恆了。

想要人生更成功,培養專注力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門功課。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4、家長怎麼做,才能保護孩子專注力?

具體做法如下:

1、當孩子在專注的進行一個活動時,不輕易打擾他,給孩子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孩子畫畫時,我們將其視作畫家在作畫;孩子在觀察植物,我們將其視作生物學家在研究;孩子在拆裝玩具,我們視作工程師在工作;孩子在往水裡扔東西感受沉浮,我們將其視作科學家在做重大實驗.....

2、嘗試加入他,而不是打斷他。有些干擾的初衷非常美好,如孩子搭積木時,家長剋制不住的擅自幫助。比起這種,融入孩子的專注場合,甚至成為他攻克難題的重要幫手,要重要得多!很多家長與孩子的互動侷限在“我為孩子事情”,而沒有延展到“我與孩子一起做”——前者通常是沒必要的打擾。後者,不影響孩子專注力的同時,還能提升親子關係。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3、給孩子一個用於專注的無干擾空間。不管是寫字檯、遊戲墊還是遊戲桌,都可以是孩子專注的空間。在這個空間,孩子可以無干擾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同時也給其他人提供了一個界限感:玩玩具、閱讀、繪畫,甚至發呆。注意:這個空間也應該儘量遠離干擾:人來人去的門廊,電視機,動不動飄出香味的廚房。

4、如果一定要打斷,給孩子一點時間。如,孩子還在專心堆積木,卻已經快到飯點。這時,提前告知孩子還有5分鐘吃飯。或者給孩子二選一:“我們5分鐘後要吃飯,你是玩3分鐘,還是5分鐘?”

寶寶多數都會選5分鐘,成功溝通,充分尊重寶寶的意見。

這麼做的效果是,給了孩子從專注中抽離緩和的時間,讓孩子學會時間管理,甚至不到飯點,孩子就已經主動結束了遊戲,洗手進入飯桌。

5、儘量少給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找個孩子手機,電腦的替代品

日常生活中,有家長因忙碌,或孩子哭鬧時,為省事,丟給孩子一個手機、iPad或者打開電視。還有人覺得,孩子玩手機的時候很“專注”,可以認真地看很久。

"

“老師,我覺得我們家孩子專注力不行,怎麼辦?他幹什麼都靜不下心,做事總不認真,學東西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

奶奶:我的孫娃子就是注意力很不集中,玩手機又很投入,一點辦法都沒有。

網友:我的小孩差不多六歲了,叫他好好認字或寫字他可沒這個興趣,如果他看動畫片3個小時都不厭煩,如果他用看動畫片的投入到學習就好了,看到我發的文章

關於專注力與飲食的,我試試看能不能扭轉乾坤?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最近收到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專注力不夠的問題。家長因擔心孩子進入小學後,不能專注於課堂,做作業拖拖拉拉,學習成績落後,而焦慮著急。

1、專注力是一項什麼樣的能力?

認知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專注力是一種將意識集中的心理過程。

專注力又稱注意力,是一個人能高度集中於某一件事情的能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質,是孩子學習和做事能否成功的關鍵。良好的專注力是孩子學習效率的有力保障,對孩子的一生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於幼兒來說,注意力分為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3-6歲之前的孩子,通常以無意注意為主。有意注意時間隨著年齡增長,逐漸發展。

孩子各年齡段注意力時間表: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既然,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注意力會不斷的加強。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家長反映自家孩子專注力越來越差呢?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要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還得從家長身上下手!

2、孩子專注力低下的真正原因

孩子的生理因素

由於胎位不正引起早產、剖腹產,在孩子出生後擁抱的少、爬行不足(建議孩子從8個月爬到1歲,很多孩子早早的訓練孩子用學步車了),活動受限、過度保護等都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

不良的生活習慣

孩子玩耍和學習沒有安靜的環境,沉溺於電視節目,對其他活動沒有多大興趣。

同時,過早地讓孩子識字、學習算術,忽視體育鍛煉以及音樂美術等藝術活動的薰陶,會導致孩子產生厭煩的心理…

對孩子的過度關注

孩子正在專心的玩玩具,這時爸爸湊過來指導,媽媽跑來給孩子喝水,爺爺又拿了新玩具,奶奶跑過來扇扇子,生怕孩子被文字抬走了……


下面這些場景,你是不是很熟悉?

1、孩子正在專注的玩玩具,大人端個碗突然出現:“來,寶寶,喝點水,快點吃飯了”

2、孩子認真的看著繪本,大人突然跑過去:“寶寶,你看這本書好像更好看哦”

3、孩子正在塗鴉,在一旁看電視的大人,冷不丁的來一句:“寶寶,快來,看電視裡面演的什麼?”

4、孩子正在開心的玩著沙子,成人跑過去對孩子說,寶貝,沙子有什麼好玩的啊?你看這個玩具會唱歌還會跳舞呢?

這種情況,看似是關心孩子,其實是對孩子專注力極大的破壞。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這些情況都是打斷孩子專注力的表現。而且孩子在承受這種“被打斷”的時候,通常都無力且被動。

說到這裡,很多家長都會反駁說:“難道孩子在玩玩具,到了飯點也不能喊吃飯?”還有家長會說:孩子玩玩具,又不是學習,打擾一下又能怎樣?

在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14年出具的一個報告顯示,家長們最期待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看到的“盡責”與“努力”。

但,往往就是這種努力和盡責成為了破壞孩子專注力的關鍵原因,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3、專注力差,影響孩子一生

有研究表明,專注力是孩子自然具備的一項品質,但需要後天的培養和保護才能逐漸發展。當孩子的專注力總被破壞,得不到保護時,注意力就會慢慢渙散。所以,每一個專注力不夠的孩子身邊,往往有一個總打擾他的成人。

《生物鐘優勢》(The Body Clock Advantage)的作者馬修·艾德倫博士(Dr. Matthew Edlund, M.D.)認為,在專注進程中頻繁被幹擾,會有一些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

1、學習能力受阻。干擾時間可能很短,但不可能快速回到到專注的認知狀態。因此,學習效率大打折扣,阻礙學習能力的發展。同樣是學習一個小時,如果有一分鐘的干擾,可能就要多付出超過10分鐘的時間成本。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2、短期專注能力的缺乏,將影響長期堅持能力。玩積木、下象棋、講故事,這些都是短期專注。

但人的成就都離不開長期專注——比如寫一本書、運營一家公司或者企業、養育一個孩子。如果在一個短期任務中我們都難以專注,更不用說在長期任務中做到持之以恆了。

想要人生更成功,培養專注力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門功課。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4、家長怎麼做,才能保護孩子專注力?

具體做法如下:

1、當孩子在專注的進行一個活動時,不輕易打擾他,給孩子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孩子畫畫時,我們將其視作畫家在作畫;孩子在觀察植物,我們將其視作生物學家在研究;孩子在拆裝玩具,我們視作工程師在工作;孩子在往水裡扔東西感受沉浮,我們將其視作科學家在做重大實驗.....

2、嘗試加入他,而不是打斷他。有些干擾的初衷非常美好,如孩子搭積木時,家長剋制不住的擅自幫助。比起這種,融入孩子的專注場合,甚至成為他攻克難題的重要幫手,要重要得多!很多家長與孩子的互動侷限在“我為孩子事情”,而沒有延展到“我與孩子一起做”——前者通常是沒必要的打擾。後者,不影響孩子專注力的同時,還能提升親子關係。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3、給孩子一個用於專注的無干擾空間。不管是寫字檯、遊戲墊還是遊戲桌,都可以是孩子專注的空間。在這個空間,孩子可以無干擾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同時也給其他人提供了一個界限感:玩玩具、閱讀、繪畫,甚至發呆。注意:這個空間也應該儘量遠離干擾:人來人去的門廊,電視機,動不動飄出香味的廚房。

4、如果一定要打斷,給孩子一點時間。如,孩子還在專心堆積木,卻已經快到飯點。這時,提前告知孩子還有5分鐘吃飯。或者給孩子二選一:“我們5分鐘後要吃飯,你是玩3分鐘,還是5分鐘?”

寶寶多數都會選5分鐘,成功溝通,充分尊重寶寶的意見。

這麼做的效果是,給了孩子從專注中抽離緩和的時間,讓孩子學會時間管理,甚至不到飯點,孩子就已經主動結束了遊戲,洗手進入飯桌。

5、儘量少給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找個孩子手機,電腦的替代品

日常生活中,有家長因忙碌,或孩子哭鬧時,為省事,丟給孩子一個手機、iPad或者打開電視。還有人覺得,孩子玩手機的時候很“專注”,可以認真地看很久。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美國的兒科協會建議,2歲以前的孩子最好不要看電視。因為,對嬰幼兒來說,看電視屬於一種被動注意,電視畫面順承直觀,孩子完全不用動腦,故事一直在呈現;這不利於孩子有意注意的發展,還會讓孩子疲於思考,變得越來越“笨”。

如果家長能做到這些,一定能收穫一枚專注力強、聽話的學霸孩子。

太難了!

總有辦法的——

找個孩子手機,電腦的替代品,那就是集兒童健康、教育為一體的機器人。

根據孩子的敏感期發育特徵,孩子在3歲開始對細小事物的敏感期來了,當孩子對某一事物感興趣時,如果長時間不被打攪,就能形成高度專注的品質。這是專注力培養最好的方法,沒有之一!

假如孩子錯過了這個敏感期之後,總是分神不專注,我們先了解下可能的原因:除了生理上由於孩子大腦發育不完善,神經系統興奮和抑制過程發展不平衡外,還可能是環境影響、家長的教育方式(習慣培養)、飲食營養(色素、添加劑過多、吃甜食)、病理(貧血、重金屬如鉛中毒、鎘沉積)以及心理原因。

"

“老師,我覺得我們家孩子專注力不行,怎麼辦?他幹什麼都靜不下心,做事總不認真,學東西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

奶奶:我的孫娃子就是注意力很不集中,玩手機又很投入,一點辦法都沒有。

網友:我的小孩差不多六歲了,叫他好好認字或寫字他可沒這個興趣,如果他看動畫片3個小時都不厭煩,如果他用看動畫片的投入到學習就好了,看到我發的文章

關於專注力與飲食的,我試試看能不能扭轉乾坤?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最近收到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專注力不夠的問題。家長因擔心孩子進入小學後,不能專注於課堂,做作業拖拖拉拉,學習成績落後,而焦慮著急。

1、專注力是一項什麼樣的能力?

認知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專注力是一種將意識集中的心理過程。

專注力又稱注意力,是一個人能高度集中於某一件事情的能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質,是孩子學習和做事能否成功的關鍵。良好的專注力是孩子學習效率的有力保障,對孩子的一生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於幼兒來說,注意力分為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3-6歲之前的孩子,通常以無意注意為主。有意注意時間隨著年齡增長,逐漸發展。

孩子各年齡段注意力時間表: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既然,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注意力會不斷的加強。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家長反映自家孩子專注力越來越差呢?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要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還得從家長身上下手!

2、孩子專注力低下的真正原因

孩子的生理因素

由於胎位不正引起早產、剖腹產,在孩子出生後擁抱的少、爬行不足(建議孩子從8個月爬到1歲,很多孩子早早的訓練孩子用學步車了),活動受限、過度保護等都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

不良的生活習慣

孩子玩耍和學習沒有安靜的環境,沉溺於電視節目,對其他活動沒有多大興趣。

同時,過早地讓孩子識字、學習算術,忽視體育鍛煉以及音樂美術等藝術活動的薰陶,會導致孩子產生厭煩的心理…

對孩子的過度關注

孩子正在專心的玩玩具,這時爸爸湊過來指導,媽媽跑來給孩子喝水,爺爺又拿了新玩具,奶奶跑過來扇扇子,生怕孩子被文字抬走了……


下面這些場景,你是不是很熟悉?

1、孩子正在專注的玩玩具,大人端個碗突然出現:“來,寶寶,喝點水,快點吃飯了”

2、孩子認真的看著繪本,大人突然跑過去:“寶寶,你看這本書好像更好看哦”

3、孩子正在塗鴉,在一旁看電視的大人,冷不丁的來一句:“寶寶,快來,看電視裡面演的什麼?”

4、孩子正在開心的玩著沙子,成人跑過去對孩子說,寶貝,沙子有什麼好玩的啊?你看這個玩具會唱歌還會跳舞呢?

這種情況,看似是關心孩子,其實是對孩子專注力極大的破壞。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這些情況都是打斷孩子專注力的表現。而且孩子在承受這種“被打斷”的時候,通常都無力且被動。

說到這裡,很多家長都會反駁說:“難道孩子在玩玩具,到了飯點也不能喊吃飯?”還有家長會說:孩子玩玩具,又不是學習,打擾一下又能怎樣?

在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14年出具的一個報告顯示,家長們最期待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看到的“盡責”與“努力”。

但,往往就是這種努力和盡責成為了破壞孩子專注力的關鍵原因,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3、專注力差,影響孩子一生

有研究表明,專注力是孩子自然具備的一項品質,但需要後天的培養和保護才能逐漸發展。當孩子的專注力總被破壞,得不到保護時,注意力就會慢慢渙散。所以,每一個專注力不夠的孩子身邊,往往有一個總打擾他的成人。

《生物鐘優勢》(The Body Clock Advantage)的作者馬修·艾德倫博士(Dr. Matthew Edlund, M.D.)認為,在專注進程中頻繁被幹擾,會有一些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

1、學習能力受阻。干擾時間可能很短,但不可能快速回到到專注的認知狀態。因此,學習效率大打折扣,阻礙學習能力的發展。同樣是學習一個小時,如果有一分鐘的干擾,可能就要多付出超過10分鐘的時間成本。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2、短期專注能力的缺乏,將影響長期堅持能力。玩積木、下象棋、講故事,這些都是短期專注。

但人的成就都離不開長期專注——比如寫一本書、運營一家公司或者企業、養育一個孩子。如果在一個短期任務中我們都難以專注,更不用說在長期任務中做到持之以恆了。

想要人生更成功,培養專注力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門功課。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4、家長怎麼做,才能保護孩子專注力?

具體做法如下:

1、當孩子在專注的進行一個活動時,不輕易打擾他,給孩子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孩子畫畫時,我們將其視作畫家在作畫;孩子在觀察植物,我們將其視作生物學家在研究;孩子在拆裝玩具,我們視作工程師在工作;孩子在往水裡扔東西感受沉浮,我們將其視作科學家在做重大實驗.....

2、嘗試加入他,而不是打斷他。有些干擾的初衷非常美好,如孩子搭積木時,家長剋制不住的擅自幫助。比起這種,融入孩子的專注場合,甚至成為他攻克難題的重要幫手,要重要得多!很多家長與孩子的互動侷限在“我為孩子事情”,而沒有延展到“我與孩子一起做”——前者通常是沒必要的打擾。後者,不影響孩子專注力的同時,還能提升親子關係。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3、給孩子一個用於專注的無干擾空間。不管是寫字檯、遊戲墊還是遊戲桌,都可以是孩子專注的空間。在這個空間,孩子可以無干擾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同時也給其他人提供了一個界限感:玩玩具、閱讀、繪畫,甚至發呆。注意:這個空間也應該儘量遠離干擾:人來人去的門廊,電視機,動不動飄出香味的廚房。

4、如果一定要打斷,給孩子一點時間。如,孩子還在專心堆積木,卻已經快到飯點。這時,提前告知孩子還有5分鐘吃飯。或者給孩子二選一:“我們5分鐘後要吃飯,你是玩3分鐘,還是5分鐘?”

寶寶多數都會選5分鐘,成功溝通,充分尊重寶寶的意見。

這麼做的效果是,給了孩子從專注中抽離緩和的時間,讓孩子學會時間管理,甚至不到飯點,孩子就已經主動結束了遊戲,洗手進入飯桌。

5、儘量少給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找個孩子手機,電腦的替代品

日常生活中,有家長因忙碌,或孩子哭鬧時,為省事,丟給孩子一個手機、iPad或者打開電視。還有人覺得,孩子玩手機的時候很“專注”,可以認真地看很久。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美國的兒科協會建議,2歲以前的孩子最好不要看電視。因為,對嬰幼兒來說,看電視屬於一種被動注意,電視畫面順承直觀,孩子完全不用動腦,故事一直在呈現;這不利於孩子有意注意的發展,還會讓孩子疲於思考,變得越來越“笨”。

如果家長能做到這些,一定能收穫一枚專注力強、聽話的學霸孩子。

太難了!

總有辦法的——

找個孩子手機,電腦的替代品,那就是集兒童健康、教育為一體的機器人。

根據孩子的敏感期發育特徵,孩子在3歲開始對細小事物的敏感期來了,當孩子對某一事物感興趣時,如果長時間不被打攪,就能形成高度專注的品質。這是專注力培養最好的方法,沒有之一!

假如孩子錯過了這個敏感期之後,總是分神不專注,我們先了解下可能的原因:除了生理上由於孩子大腦發育不完善,神經系統興奮和抑制過程發展不平衡外,還可能是環境影響、家長的教育方式(習慣培養)、飲食營養(色素、添加劑過多、吃甜食)、病理(貧血、重金屬如鉛中毒、鎘沉積)以及心理原因。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幼兒園課堂上,如何培養孩子專注能力!

1、拼圖下棋。讓孩子學會拼圖,並逐漸增加拼圖的塊數。學習簡單棋類的玩法。

2、老師在講故事或者授課前先向孩子提出問題,讓孩子帶著問題去聽,聽完後回答。過程中還可以不斷的和孩子互動。這樣孩子一定能更加專注的聽老師講課。

3、讓孩子聽錄音與看圖書畫面內容相一致的那種配套圖書。它和電視的不同之處在於,孩子對電視故事的理解取自於畫面,也就是主要用看來理解故事。

而這種以聽錄音與看圖的方式,讓孩子在聽、看的過程中提升對事物的理解能力,同時也培養了他安靜、集中注意力去聽的好習慣。

"

“老師,我覺得我們家孩子專注力不行,怎麼辦?他幹什麼都靜不下心,做事總不認真,學東西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

奶奶:我的孫娃子就是注意力很不集中,玩手機又很投入,一點辦法都沒有。

網友:我的小孩差不多六歲了,叫他好好認字或寫字他可沒這個興趣,如果他看動畫片3個小時都不厭煩,如果他用看動畫片的投入到學習就好了,看到我發的文章

關於專注力與飲食的,我試試看能不能扭轉乾坤?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最近收到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專注力不夠的問題。家長因擔心孩子進入小學後,不能專注於課堂,做作業拖拖拉拉,學習成績落後,而焦慮著急。

1、專注力是一項什麼樣的能力?

認知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專注力是一種將意識集中的心理過程。

專注力又稱注意力,是一個人能高度集中於某一件事情的能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質,是孩子學習和做事能否成功的關鍵。良好的專注力是孩子學習效率的有力保障,對孩子的一生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於幼兒來說,注意力分為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3-6歲之前的孩子,通常以無意注意為主。有意注意時間隨著年齡增長,逐漸發展。

孩子各年齡段注意力時間表: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既然,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注意力會不斷的加強。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家長反映自家孩子專注力越來越差呢?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要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還得從家長身上下手!

2、孩子專注力低下的真正原因

孩子的生理因素

由於胎位不正引起早產、剖腹產,在孩子出生後擁抱的少、爬行不足(建議孩子從8個月爬到1歲,很多孩子早早的訓練孩子用學步車了),活動受限、過度保護等都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

不良的生活習慣

孩子玩耍和學習沒有安靜的環境,沉溺於電視節目,對其他活動沒有多大興趣。

同時,過早地讓孩子識字、學習算術,忽視體育鍛煉以及音樂美術等藝術活動的薰陶,會導致孩子產生厭煩的心理…

對孩子的過度關注

孩子正在專心的玩玩具,這時爸爸湊過來指導,媽媽跑來給孩子喝水,爺爺又拿了新玩具,奶奶跑過來扇扇子,生怕孩子被文字抬走了……


下面這些場景,你是不是很熟悉?

1、孩子正在專注的玩玩具,大人端個碗突然出現:“來,寶寶,喝點水,快點吃飯了”

2、孩子認真的看著繪本,大人突然跑過去:“寶寶,你看這本書好像更好看哦”

3、孩子正在塗鴉,在一旁看電視的大人,冷不丁的來一句:“寶寶,快來,看電視裡面演的什麼?”

4、孩子正在開心的玩著沙子,成人跑過去對孩子說,寶貝,沙子有什麼好玩的啊?你看這個玩具會唱歌還會跳舞呢?

這種情況,看似是關心孩子,其實是對孩子專注力極大的破壞。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這些情況都是打斷孩子專注力的表現。而且孩子在承受這種“被打斷”的時候,通常都無力且被動。

說到這裡,很多家長都會反駁說:“難道孩子在玩玩具,到了飯點也不能喊吃飯?”還有家長會說:孩子玩玩具,又不是學習,打擾一下又能怎樣?

在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14年出具的一個報告顯示,家長們最期待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看到的“盡責”與“努力”。

但,往往就是這種努力和盡責成為了破壞孩子專注力的關鍵原因,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3、專注力差,影響孩子一生

有研究表明,專注力是孩子自然具備的一項品質,但需要後天的培養和保護才能逐漸發展。當孩子的專注力總被破壞,得不到保護時,注意力就會慢慢渙散。所以,每一個專注力不夠的孩子身邊,往往有一個總打擾他的成人。

《生物鐘優勢》(The Body Clock Advantage)的作者馬修·艾德倫博士(Dr. Matthew Edlund, M.D.)認為,在專注進程中頻繁被幹擾,會有一些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

1、學習能力受阻。干擾時間可能很短,但不可能快速回到到專注的認知狀態。因此,學習效率大打折扣,阻礙學習能力的發展。同樣是學習一個小時,如果有一分鐘的干擾,可能就要多付出超過10分鐘的時間成本。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2、短期專注能力的缺乏,將影響長期堅持能力。玩積木、下象棋、講故事,這些都是短期專注。

但人的成就都離不開長期專注——比如寫一本書、運營一家公司或者企業、養育一個孩子。如果在一個短期任務中我們都難以專注,更不用說在長期任務中做到持之以恆了。

想要人生更成功,培養專注力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門功課。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4、家長怎麼做,才能保護孩子專注力?

具體做法如下:

1、當孩子在專注的進行一個活動時,不輕易打擾他,給孩子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孩子畫畫時,我們將其視作畫家在作畫;孩子在觀察植物,我們將其視作生物學家在研究;孩子在拆裝玩具,我們視作工程師在工作;孩子在往水裡扔東西感受沉浮,我們將其視作科學家在做重大實驗.....

2、嘗試加入他,而不是打斷他。有些干擾的初衷非常美好,如孩子搭積木時,家長剋制不住的擅自幫助。比起這種,融入孩子的專注場合,甚至成為他攻克難題的重要幫手,要重要得多!很多家長與孩子的互動侷限在“我為孩子事情”,而沒有延展到“我與孩子一起做”——前者通常是沒必要的打擾。後者,不影響孩子專注力的同時,還能提升親子關係。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3、給孩子一個用於專注的無干擾空間。不管是寫字檯、遊戲墊還是遊戲桌,都可以是孩子專注的空間。在這個空間,孩子可以無干擾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同時也給其他人提供了一個界限感:玩玩具、閱讀、繪畫,甚至發呆。注意:這個空間也應該儘量遠離干擾:人來人去的門廊,電視機,動不動飄出香味的廚房。

4、如果一定要打斷,給孩子一點時間。如,孩子還在專心堆積木,卻已經快到飯點。這時,提前告知孩子還有5分鐘吃飯。或者給孩子二選一:“我們5分鐘後要吃飯,你是玩3分鐘,還是5分鐘?”

寶寶多數都會選5分鐘,成功溝通,充分尊重寶寶的意見。

這麼做的效果是,給了孩子從專注中抽離緩和的時間,讓孩子學會時間管理,甚至不到飯點,孩子就已經主動結束了遊戲,洗手進入飯桌。

5、儘量少給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找個孩子手機,電腦的替代品

日常生活中,有家長因忙碌,或孩子哭鬧時,為省事,丟給孩子一個手機、iPad或者打開電視。還有人覺得,孩子玩手機的時候很“專注”,可以認真地看很久。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美國的兒科協會建議,2歲以前的孩子最好不要看電視。因為,對嬰幼兒來說,看電視屬於一種被動注意,電視畫面順承直觀,孩子完全不用動腦,故事一直在呈現;這不利於孩子有意注意的發展,還會讓孩子疲於思考,變得越來越“笨”。

如果家長能做到這些,一定能收穫一枚專注力強、聽話的學霸孩子。

太難了!

總有辦法的——

找個孩子手機,電腦的替代品,那就是集兒童健康、教育為一體的機器人。

根據孩子的敏感期發育特徵,孩子在3歲開始對細小事物的敏感期來了,當孩子對某一事物感興趣時,如果長時間不被打攪,就能形成高度專注的品質。這是專注力培養最好的方法,沒有之一!

假如孩子錯過了這個敏感期之後,總是分神不專注,我們先了解下可能的原因:除了生理上由於孩子大腦發育不完善,神經系統興奮和抑制過程發展不平衡外,還可能是環境影響、家長的教育方式(習慣培養)、飲食營養(色素、添加劑過多、吃甜食)、病理(貧血、重金屬如鉛中毒、鎘沉積)以及心理原因。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幼兒園課堂上,如何培養孩子專注能力!

1、拼圖下棋。讓孩子學會拼圖,並逐漸增加拼圖的塊數。學習簡單棋類的玩法。

2、老師在講故事或者授課前先向孩子提出問題,讓孩子帶著問題去聽,聽完後回答。過程中還可以不斷的和孩子互動。這樣孩子一定能更加專注的聽老師講課。

3、讓孩子聽錄音與看圖書畫面內容相一致的那種配套圖書。它和電視的不同之處在於,孩子對電視故事的理解取自於畫面,也就是主要用看來理解故事。

而這種以聽錄音與看圖的方式,讓孩子在聽、看的過程中提升對事物的理解能力,同時也培養了他安靜、集中注意力去聽的好習慣。

不要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每天在做這幾件事?


在現代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呈現碎片化,不聚焦、不專業、沒營養的信息導致我們無法專注。而專注又是現在的年輕人、尤其是每個孩子最需要的品質,你怎樣看待這一現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