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


"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大品壺與小品壺的搭配使用

眾所周知,小品壺攜帶方便,可以放在包內出差,可以帶到茶樓飲早茶,可以藏在辦公室的抽屜裡偷閒品茗。拿捏方便,得心應手,一人獨泡,自得其樂。


"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大品壺與小品壺的搭配使用

眾所周知,小品壺攜帶方便,可以放在包內出差,可以帶到茶樓飲早茶,可以藏在辦公室的抽屜裡偷閒品茗。拿捏方便,得心應手,一人獨泡,自得其樂。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但是,有的壺朋茶友對大品壺有排斥感,總是認為大品壺脫離了實用性,忽略了大品壺的妙用。關於大品壺怎樣使用的問題,我一直堅持“一泡三把壺,倆品三泡茶”。


"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大品壺與小品壺的搭配使用

眾所周知,小品壺攜帶方便,可以放在包內出差,可以帶到茶樓飲早茶,可以藏在辦公室的抽屜裡偷閒品茗。拿捏方便,得心應手,一人獨泡,自得其樂。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但是,有的壺朋茶友對大品壺有排斥感,總是認為大品壺脫離了實用性,忽略了大品壺的妙用。關於大品壺怎樣使用的問題,我一直堅持“一泡三把壺,倆品三泡茶”。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泡三把壺”就是每次泡茶都是用三把壺:小壺做主泡,中壺做公道,大壺裝開水淋壺。

“倆品三泡茶”即是兩個人一起細品前三泡茶:因為前三泡茶是最能品味出茶韻的醇厚價值。


"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大品壺與小品壺的搭配使用

眾所周知,小品壺攜帶方便,可以放在包內出差,可以帶到茶樓飲早茶,可以藏在辦公室的抽屜裡偷閒品茗。拿捏方便,得心應手,一人獨泡,自得其樂。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但是,有的壺朋茶友對大品壺有排斥感,總是認為大品壺脫離了實用性,忽略了大品壺的妙用。關於大品壺怎樣使用的問題,我一直堅持“一泡三把壺,倆品三泡茶”。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泡三把壺”就是每次泡茶都是用三把壺:小壺做主泡,中壺做公道,大壺裝開水淋壺。

“倆品三泡茶”即是兩個人一起細品前三泡茶:因為前三泡茶是最能品味出茶韻的醇厚價值。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其實,大品壺在泡茶時雖然充當了裝開水淋壺的配角,但每次泡完茶後,我都把剩餘的茶水裝在大壺裡泡養,晚上才清洗乾淨風乾,如果節假日有親戚朋友來作客,大壺就做了主角了。另外,大品壺除了泡茶還可以養水,可以暖手,可以顯擺。其觀賞性和收藏價值遠遠大於小品壺,也許正是“大師不做小壺”的緣故吧!

我認為,小壺實用,大壺妙用。如果壺架上只有小壺,遠看就感覺缺乏了視覺的衝擊力。正所謂,一家子有大有小,大小組合,其樂無窮啊!


"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大品壺與小品壺的搭配使用

眾所周知,小品壺攜帶方便,可以放在包內出差,可以帶到茶樓飲早茶,可以藏在辦公室的抽屜裡偷閒品茗。拿捏方便,得心應手,一人獨泡,自得其樂。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但是,有的壺朋茶友對大品壺有排斥感,總是認為大品壺脫離了實用性,忽略了大品壺的妙用。關於大品壺怎樣使用的問題,我一直堅持“一泡三把壺,倆品三泡茶”。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泡三把壺”就是每次泡茶都是用三把壺:小壺做主泡,中壺做公道,大壺裝開水淋壺。

“倆品三泡茶”即是兩個人一起細品前三泡茶:因為前三泡茶是最能品味出茶韻的醇厚價值。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其實,大品壺在泡茶時雖然充當了裝開水淋壺的配角,但每次泡完茶後,我都把剩餘的茶水裝在大壺裡泡養,晚上才清洗乾淨風乾,如果節假日有親戚朋友來作客,大壺就做了主角了。另外,大品壺除了泡茶還可以養水,可以暖手,可以顯擺。其觀賞性和收藏價值遠遠大於小品壺,也許正是“大師不做小壺”的緣故吧!

我認為,小壺實用,大壺妙用。如果壺架上只有小壺,遠看就感覺缺乏了視覺的衝擊力。正所謂,一家子有大有小,大小組合,其樂無窮啊!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二、不可急功近利

紫砂壺是茶友們一生的玩具,也是愛好者情感偏好的投射,不可能有速成的,只能一點一滴的積累,如果你太浮躁,估計是要交不少學費,新手玩壺的路還很長。


"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大品壺與小品壺的搭配使用

眾所周知,小品壺攜帶方便,可以放在包內出差,可以帶到茶樓飲早茶,可以藏在辦公室的抽屜裡偷閒品茗。拿捏方便,得心應手,一人獨泡,自得其樂。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但是,有的壺朋茶友對大品壺有排斥感,總是認為大品壺脫離了實用性,忽略了大品壺的妙用。關於大品壺怎樣使用的問題,我一直堅持“一泡三把壺,倆品三泡茶”。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泡三把壺”就是每次泡茶都是用三把壺:小壺做主泡,中壺做公道,大壺裝開水淋壺。

“倆品三泡茶”即是兩個人一起細品前三泡茶:因為前三泡茶是最能品味出茶韻的醇厚價值。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其實,大品壺在泡茶時雖然充當了裝開水淋壺的配角,但每次泡完茶後,我都把剩餘的茶水裝在大壺裡泡養,晚上才清洗乾淨風乾,如果節假日有親戚朋友來作客,大壺就做了主角了。另外,大品壺除了泡茶還可以養水,可以暖手,可以顯擺。其觀賞性和收藏價值遠遠大於小品壺,也許正是“大師不做小壺”的緣故吧!

我認為,小壺實用,大壺妙用。如果壺架上只有小壺,遠看就感覺缺乏了視覺的衝擊力。正所謂,一家子有大有小,大小組合,其樂無窮啊!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二、不可急功近利

紫砂壺是茶友們一生的玩具,也是愛好者情感偏好的投射,不可能有速成的,只能一點一滴的積累,如果你太浮躁,估計是要交不少學費,新手玩壺的路還很長。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現在的新人很茫然,並不明白什麼是原礦紫砂,只能把自己的想象強加在紫砂身上,剛開始喜歡顏色鮮豔的,光亮的(原礦根本燒不出來,必須要加金屬氧化物),泥(山外料)被打成一百二十目通粉的,表面細得像玻璃一樣的(加玻璃水)。這種壺其實表面已經瓷化,和瓷器沒有任何區別,還算得上紫砂嗎?



顆粒的甄別,通過肉眼是可以正常區分的,紫砂的目數自起源至如今,大致基本鎖定在:20----120目的範圍,製作紫砂壺最優的目數應該在30-60目之間。過粗過細具會對紫砂的工藝步驟,造成影響。


"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大品壺與小品壺的搭配使用

眾所周知,小品壺攜帶方便,可以放在包內出差,可以帶到茶樓飲早茶,可以藏在辦公室的抽屜裡偷閒品茗。拿捏方便,得心應手,一人獨泡,自得其樂。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但是,有的壺朋茶友對大品壺有排斥感,總是認為大品壺脫離了實用性,忽略了大品壺的妙用。關於大品壺怎樣使用的問題,我一直堅持“一泡三把壺,倆品三泡茶”。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泡三把壺”就是每次泡茶都是用三把壺:小壺做主泡,中壺做公道,大壺裝開水淋壺。

“倆品三泡茶”即是兩個人一起細品前三泡茶:因為前三泡茶是最能品味出茶韻的醇厚價值。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其實,大品壺在泡茶時雖然充當了裝開水淋壺的配角,但每次泡完茶後,我都把剩餘的茶水裝在大壺裡泡養,晚上才清洗乾淨風乾,如果節假日有親戚朋友來作客,大壺就做了主角了。另外,大品壺除了泡茶還可以養水,可以暖手,可以顯擺。其觀賞性和收藏價值遠遠大於小品壺,也許正是“大師不做小壺”的緣故吧!

我認為,小壺實用,大壺妙用。如果壺架上只有小壺,遠看就感覺缺乏了視覺的衝擊力。正所謂,一家子有大有小,大小組合,其樂無窮啊!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二、不可急功近利

紫砂壺是茶友們一生的玩具,也是愛好者情感偏好的投射,不可能有速成的,只能一點一滴的積累,如果你太浮躁,估計是要交不少學費,新手玩壺的路還很長。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現在的新人很茫然,並不明白什麼是原礦紫砂,只能把自己的想象強加在紫砂身上,剛開始喜歡顏色鮮豔的,光亮的(原礦根本燒不出來,必須要加金屬氧化物),泥(山外料)被打成一百二十目通粉的,表面細得像玻璃一樣的(加玻璃水)。這種壺其實表面已經瓷化,和瓷器沒有任何區別,還算得上紫砂嗎?



顆粒的甄別,通過肉眼是可以正常區分的,紫砂的目數自起源至如今,大致基本鎖定在:20----120目的範圍,製作紫砂壺最優的目數應該在30-60目之間。過粗過細具會對紫砂的工藝步驟,造成影響。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般手工成型的(全手工壺和半手工壺)泥料的目數不會太高,除了極少數高手掌握100目以上的高目數泥性外,多數藝師做出的壺在40-80目左右。


"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大品壺與小品壺的搭配使用

眾所周知,小品壺攜帶方便,可以放在包內出差,可以帶到茶樓飲早茶,可以藏在辦公室的抽屜裡偷閒品茗。拿捏方便,得心應手,一人獨泡,自得其樂。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但是,有的壺朋茶友對大品壺有排斥感,總是認為大品壺脫離了實用性,忽略了大品壺的妙用。關於大品壺怎樣使用的問題,我一直堅持“一泡三把壺,倆品三泡茶”。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泡三把壺”就是每次泡茶都是用三把壺:小壺做主泡,中壺做公道,大壺裝開水淋壺。

“倆品三泡茶”即是兩個人一起細品前三泡茶:因為前三泡茶是最能品味出茶韻的醇厚價值。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其實,大品壺在泡茶時雖然充當了裝開水淋壺的配角,但每次泡完茶後,我都把剩餘的茶水裝在大壺裡泡養,晚上才清洗乾淨風乾,如果節假日有親戚朋友來作客,大壺就做了主角了。另外,大品壺除了泡茶還可以養水,可以暖手,可以顯擺。其觀賞性和收藏價值遠遠大於小品壺,也許正是“大師不做小壺”的緣故吧!

我認為,小壺實用,大壺妙用。如果壺架上只有小壺,遠看就感覺缺乏了視覺的衝擊力。正所謂,一家子有大有小,大小組合,其樂無窮啊!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二、不可急功近利

紫砂壺是茶友們一生的玩具,也是愛好者情感偏好的投射,不可能有速成的,只能一點一滴的積累,如果你太浮躁,估計是要交不少學費,新手玩壺的路還很長。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現在的新人很茫然,並不明白什麼是原礦紫砂,只能把自己的想象強加在紫砂身上,剛開始喜歡顏色鮮豔的,光亮的(原礦根本燒不出來,必須要加金屬氧化物),泥(山外料)被打成一百二十目通粉的,表面細得像玻璃一樣的(加玻璃水)。這種壺其實表面已經瓷化,和瓷器沒有任何區別,還算得上紫砂嗎?



顆粒的甄別,通過肉眼是可以正常區分的,紫砂的目數自起源至如今,大致基本鎖定在:20----120目的範圍,製作紫砂壺最優的目數應該在30-60目之間。過粗過細具會對紫砂的工藝步驟,造成影響。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般手工成型的(全手工壺和半手工壺)泥料的目數不會太高,除了極少數高手掌握100目以上的高目數泥性外,多數藝師做出的壺在40-80目左右。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目數越高,透氣性會稍弱,卻反而利於將茶香逼出,在泡鐵觀音之類的烏龍茶時,沖泡的溫度要保持在比較高的狀態,才能達到最佳的逼香效果,這時就可以選用目數比較高的泥料。


"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大品壺與小品壺的搭配使用

眾所周知,小品壺攜帶方便,可以放在包內出差,可以帶到茶樓飲早茶,可以藏在辦公室的抽屜裡偷閒品茗。拿捏方便,得心應手,一人獨泡,自得其樂。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但是,有的壺朋茶友對大品壺有排斥感,總是認為大品壺脫離了實用性,忽略了大品壺的妙用。關於大品壺怎樣使用的問題,我一直堅持“一泡三把壺,倆品三泡茶”。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泡三把壺”就是每次泡茶都是用三把壺:小壺做主泡,中壺做公道,大壺裝開水淋壺。

“倆品三泡茶”即是兩個人一起細品前三泡茶:因為前三泡茶是最能品味出茶韻的醇厚價值。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其實,大品壺在泡茶時雖然充當了裝開水淋壺的配角,但每次泡完茶後,我都把剩餘的茶水裝在大壺裡泡養,晚上才清洗乾淨風乾,如果節假日有親戚朋友來作客,大壺就做了主角了。另外,大品壺除了泡茶還可以養水,可以暖手,可以顯擺。其觀賞性和收藏價值遠遠大於小品壺,也許正是“大師不做小壺”的緣故吧!

我認為,小壺實用,大壺妙用。如果壺架上只有小壺,遠看就感覺缺乏了視覺的衝擊力。正所謂,一家子有大有小,大小組合,其樂無窮啊!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二、不可急功近利

紫砂壺是茶友們一生的玩具,也是愛好者情感偏好的投射,不可能有速成的,只能一點一滴的積累,如果你太浮躁,估計是要交不少學費,新手玩壺的路還很長。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現在的新人很茫然,並不明白什麼是原礦紫砂,只能把自己的想象強加在紫砂身上,剛開始喜歡顏色鮮豔的,光亮的(原礦根本燒不出來,必須要加金屬氧化物),泥(山外料)被打成一百二十目通粉的,表面細得像玻璃一樣的(加玻璃水)。這種壺其實表面已經瓷化,和瓷器沒有任何區別,還算得上紫砂嗎?



顆粒的甄別,通過肉眼是可以正常區分的,紫砂的目數自起源至如今,大致基本鎖定在:20----120目的範圍,製作紫砂壺最優的目數應該在30-60目之間。過粗過細具會對紫砂的工藝步驟,造成影響。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般手工成型的(全手工壺和半手工壺)泥料的目數不會太高,除了極少數高手掌握100目以上的高目數泥性外,多數藝師做出的壺在40-80目左右。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目數越高,透氣性會稍弱,卻反而利於將茶香逼出,在泡鐵觀音之類的烏龍茶時,沖泡的溫度要保持在比較高的狀態,才能達到最佳的逼香效果,這時就可以選用目數比較高的泥料。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三、重壺勿輕茶

常言道,壺侍茶,茶養人。如果壺離開了茶,就不叫茶壺了,就失去其茶具的功能了,所以,學壺的同時,亦要學茶,瞭解茶的有關知識。如果重於壺而輕於茶,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大品壺與小品壺的搭配使用

眾所周知,小品壺攜帶方便,可以放在包內出差,可以帶到茶樓飲早茶,可以藏在辦公室的抽屜裡偷閒品茗。拿捏方便,得心應手,一人獨泡,自得其樂。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但是,有的壺朋茶友對大品壺有排斥感,總是認為大品壺脫離了實用性,忽略了大品壺的妙用。關於大品壺怎樣使用的問題,我一直堅持“一泡三把壺,倆品三泡茶”。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泡三把壺”就是每次泡茶都是用三把壺:小壺做主泡,中壺做公道,大壺裝開水淋壺。

“倆品三泡茶”即是兩個人一起細品前三泡茶:因為前三泡茶是最能品味出茶韻的醇厚價值。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其實,大品壺在泡茶時雖然充當了裝開水淋壺的配角,但每次泡完茶後,我都把剩餘的茶水裝在大壺裡泡養,晚上才清洗乾淨風乾,如果節假日有親戚朋友來作客,大壺就做了主角了。另外,大品壺除了泡茶還可以養水,可以暖手,可以顯擺。其觀賞性和收藏價值遠遠大於小品壺,也許正是“大師不做小壺”的緣故吧!

我認為,小壺實用,大壺妙用。如果壺架上只有小壺,遠看就感覺缺乏了視覺的衝擊力。正所謂,一家子有大有小,大小組合,其樂無窮啊!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二、不可急功近利

紫砂壺是茶友們一生的玩具,也是愛好者情感偏好的投射,不可能有速成的,只能一點一滴的積累,如果你太浮躁,估計是要交不少學費,新手玩壺的路還很長。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現在的新人很茫然,並不明白什麼是原礦紫砂,只能把自己的想象強加在紫砂身上,剛開始喜歡顏色鮮豔的,光亮的(原礦根本燒不出來,必須要加金屬氧化物),泥(山外料)被打成一百二十目通粉的,表面細得像玻璃一樣的(加玻璃水)。這種壺其實表面已經瓷化,和瓷器沒有任何區別,還算得上紫砂嗎?



顆粒的甄別,通過肉眼是可以正常區分的,紫砂的目數自起源至如今,大致基本鎖定在:20----120目的範圍,製作紫砂壺最優的目數應該在30-60目之間。過粗過細具會對紫砂的工藝步驟,造成影響。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般手工成型的(全手工壺和半手工壺)泥料的目數不會太高,除了極少數高手掌握100目以上的高目數泥性外,多數藝師做出的壺在40-80目左右。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目數越高,透氣性會稍弱,卻反而利於將茶香逼出,在泡鐵觀音之類的烏龍茶時,沖泡的溫度要保持在比較高的狀態,才能達到最佳的逼香效果,這時就可以選用目數比較高的泥料。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三、重壺勿輕茶

常言道,壺侍茶,茶養人。如果壺離開了茶,就不叫茶壺了,就失去其茶具的功能了,所以,學壺的同時,亦要學茶,瞭解茶的有關知識。如果重於壺而輕於茶,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我認為,茶對每一個人,每一個年齡段的要求都有差異。中青年人陽氣足,火氣盛,味蕾敏感,嗅覺靈敏,適合清香型的偏涼性的茶;老年人身體逐漸衰老,腎衰胃寒,味蕾也逐漸褪化,嗅覺遲鈍,適合濃香厚重類的溫性暖胃的茶。


"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大品壺與小品壺的搭配使用

眾所周知,小品壺攜帶方便,可以放在包內出差,可以帶到茶樓飲早茶,可以藏在辦公室的抽屜裡偷閒品茗。拿捏方便,得心應手,一人獨泡,自得其樂。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但是,有的壺朋茶友對大品壺有排斥感,總是認為大品壺脫離了實用性,忽略了大品壺的妙用。關於大品壺怎樣使用的問題,我一直堅持“一泡三把壺,倆品三泡茶”。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泡三把壺”就是每次泡茶都是用三把壺:小壺做主泡,中壺做公道,大壺裝開水淋壺。

“倆品三泡茶”即是兩個人一起細品前三泡茶:因為前三泡茶是最能品味出茶韻的醇厚價值。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其實,大品壺在泡茶時雖然充當了裝開水淋壺的配角,但每次泡完茶後,我都把剩餘的茶水裝在大壺裡泡養,晚上才清洗乾淨風乾,如果節假日有親戚朋友來作客,大壺就做了主角了。另外,大品壺除了泡茶還可以養水,可以暖手,可以顯擺。其觀賞性和收藏價值遠遠大於小品壺,也許正是“大師不做小壺”的緣故吧!

我認為,小壺實用,大壺妙用。如果壺架上只有小壺,遠看就感覺缺乏了視覺的衝擊力。正所謂,一家子有大有小,大小組合,其樂無窮啊!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二、不可急功近利

紫砂壺是茶友們一生的玩具,也是愛好者情感偏好的投射,不可能有速成的,只能一點一滴的積累,如果你太浮躁,估計是要交不少學費,新手玩壺的路還很長。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現在的新人很茫然,並不明白什麼是原礦紫砂,只能把自己的想象強加在紫砂身上,剛開始喜歡顏色鮮豔的,光亮的(原礦根本燒不出來,必須要加金屬氧化物),泥(山外料)被打成一百二十目通粉的,表面細得像玻璃一樣的(加玻璃水)。這種壺其實表面已經瓷化,和瓷器沒有任何區別,還算得上紫砂嗎?



顆粒的甄別,通過肉眼是可以正常區分的,紫砂的目數自起源至如今,大致基本鎖定在:20----120目的範圍,製作紫砂壺最優的目數應該在30-60目之間。過粗過細具會對紫砂的工藝步驟,造成影響。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般手工成型的(全手工壺和半手工壺)泥料的目數不會太高,除了極少數高手掌握100目以上的高目數泥性外,多數藝師做出的壺在40-80目左右。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目數越高,透氣性會稍弱,卻反而利於將茶香逼出,在泡鐵觀音之類的烏龍茶時,沖泡的溫度要保持在比較高的狀態,才能達到最佳的逼香效果,這時就可以選用目數比較高的泥料。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三、重壺勿輕茶

常言道,壺侍茶,茶養人。如果壺離開了茶,就不叫茶壺了,就失去其茶具的功能了,所以,學壺的同時,亦要學茶,瞭解茶的有關知識。如果重於壺而輕於茶,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我認為,茶對每一個人,每一個年齡段的要求都有差異。中青年人陽氣足,火氣盛,味蕾敏感,嗅覺靈敏,適合清香型的偏涼性的茶;老年人身體逐漸衰老,腎衰胃寒,味蕾也逐漸褪化,嗅覺遲鈍,適合濃香厚重類的溫性暖胃的茶。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另外,有抽菸、喝酒嗜好的人,對茶的口味也不同。還有,每種茶的沖泡水溫不同,出茶湯的時間不同,選取的泥料、壺型、大小也不同。這些知識都需要我們通過學習交流,親身實踐而得出經驗,以找到適合自己口味的茶,適合自己品茗的壺,以達到壺侍茶,茶養人的目的。

不容忽略的還有水質對泡茶的重要性。“ 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茶、水、器三者是密不可分的組合體:

茶,要了解的是產地、品種、季節;

水,要選擇的是水源、酸鹼度、水溫;

壺,要了解的是泥料、工手、器型、窯溫、經銷商的誠信度。

如果你用泥料不好的壺沖泡對泥料要求較高的茶類,那還真不如用蓋碗算了。


"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大品壺與小品壺的搭配使用

眾所周知,小品壺攜帶方便,可以放在包內出差,可以帶到茶樓飲早茶,可以藏在辦公室的抽屜裡偷閒品茗。拿捏方便,得心應手,一人獨泡,自得其樂。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但是,有的壺朋茶友對大品壺有排斥感,總是認為大品壺脫離了實用性,忽略了大品壺的妙用。關於大品壺怎樣使用的問題,我一直堅持“一泡三把壺,倆品三泡茶”。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泡三把壺”就是每次泡茶都是用三把壺:小壺做主泡,中壺做公道,大壺裝開水淋壺。

“倆品三泡茶”即是兩個人一起細品前三泡茶:因為前三泡茶是最能品味出茶韻的醇厚價值。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其實,大品壺在泡茶時雖然充當了裝開水淋壺的配角,但每次泡完茶後,我都把剩餘的茶水裝在大壺裡泡養,晚上才清洗乾淨風乾,如果節假日有親戚朋友來作客,大壺就做了主角了。另外,大品壺除了泡茶還可以養水,可以暖手,可以顯擺。其觀賞性和收藏價值遠遠大於小品壺,也許正是“大師不做小壺”的緣故吧!

我認為,小壺實用,大壺妙用。如果壺架上只有小壺,遠看就感覺缺乏了視覺的衝擊力。正所謂,一家子有大有小,大小組合,其樂無窮啊!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二、不可急功近利

紫砂壺是茶友們一生的玩具,也是愛好者情感偏好的投射,不可能有速成的,只能一點一滴的積累,如果你太浮躁,估計是要交不少學費,新手玩壺的路還很長。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現在的新人很茫然,並不明白什麼是原礦紫砂,只能把自己的想象強加在紫砂身上,剛開始喜歡顏色鮮豔的,光亮的(原礦根本燒不出來,必須要加金屬氧化物),泥(山外料)被打成一百二十目通粉的,表面細得像玻璃一樣的(加玻璃水)。這種壺其實表面已經瓷化,和瓷器沒有任何區別,還算得上紫砂嗎?



顆粒的甄別,通過肉眼是可以正常區分的,紫砂的目數自起源至如今,大致基本鎖定在:20----120目的範圍,製作紫砂壺最優的目數應該在30-60目之間。過粗過細具會對紫砂的工藝步驟,造成影響。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般手工成型的(全手工壺和半手工壺)泥料的目數不會太高,除了極少數高手掌握100目以上的高目數泥性外,多數藝師做出的壺在40-80目左右。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目數越高,透氣性會稍弱,卻反而利於將茶香逼出,在泡鐵觀音之類的烏龍茶時,沖泡的溫度要保持在比較高的狀態,才能達到最佳的逼香效果,這時就可以選用目數比較高的泥料。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三、重壺勿輕茶

常言道,壺侍茶,茶養人。如果壺離開了茶,就不叫茶壺了,就失去其茶具的功能了,所以,學壺的同時,亦要學茶,瞭解茶的有關知識。如果重於壺而輕於茶,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我認為,茶對每一個人,每一個年齡段的要求都有差異。中青年人陽氣足,火氣盛,味蕾敏感,嗅覺靈敏,適合清香型的偏涼性的茶;老年人身體逐漸衰老,腎衰胃寒,味蕾也逐漸褪化,嗅覺遲鈍,適合濃香厚重類的溫性暖胃的茶。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另外,有抽菸、喝酒嗜好的人,對茶的口味也不同。還有,每種茶的沖泡水溫不同,出茶湯的時間不同,選取的泥料、壺型、大小也不同。這些知識都需要我們通過學習交流,親身實踐而得出經驗,以找到適合自己口味的茶,適合自己品茗的壺,以達到壺侍茶,茶養人的目的。

不容忽略的還有水質對泡茶的重要性。“ 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茶、水、器三者是密不可分的組合體:

茶,要了解的是產地、品種、季節;

水,要選擇的是水源、酸鹼度、水溫;

壺,要了解的是泥料、工手、器型、窯溫、經銷商的誠信度。

如果你用泥料不好的壺沖泡對泥料要求較高的茶類,那還真不如用蓋碗算了。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四、從傳統泥料入手

不要去追求什麼驚天絕世好泥,什麼朱泥大紅袍,什麼青灰泥、民國綠那些不知名的泥料,傳統的紫泥、段泥、紅泥,最美。玩那些會吃太多的虧。(那些博物館收藏的傳世經典紫砂壺哪一把不是普通紫泥,段泥,紅泥做的?)


"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大品壺與小品壺的搭配使用

眾所周知,小品壺攜帶方便,可以放在包內出差,可以帶到茶樓飲早茶,可以藏在辦公室的抽屜裡偷閒品茗。拿捏方便,得心應手,一人獨泡,自得其樂。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但是,有的壺朋茶友對大品壺有排斥感,總是認為大品壺脫離了實用性,忽略了大品壺的妙用。關於大品壺怎樣使用的問題,我一直堅持“一泡三把壺,倆品三泡茶”。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泡三把壺”就是每次泡茶都是用三把壺:小壺做主泡,中壺做公道,大壺裝開水淋壺。

“倆品三泡茶”即是兩個人一起細品前三泡茶:因為前三泡茶是最能品味出茶韻的醇厚價值。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其實,大品壺在泡茶時雖然充當了裝開水淋壺的配角,但每次泡完茶後,我都把剩餘的茶水裝在大壺裡泡養,晚上才清洗乾淨風乾,如果節假日有親戚朋友來作客,大壺就做了主角了。另外,大品壺除了泡茶還可以養水,可以暖手,可以顯擺。其觀賞性和收藏價值遠遠大於小品壺,也許正是“大師不做小壺”的緣故吧!

我認為,小壺實用,大壺妙用。如果壺架上只有小壺,遠看就感覺缺乏了視覺的衝擊力。正所謂,一家子有大有小,大小組合,其樂無窮啊!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二、不可急功近利

紫砂壺是茶友們一生的玩具,也是愛好者情感偏好的投射,不可能有速成的,只能一點一滴的積累,如果你太浮躁,估計是要交不少學費,新手玩壺的路還很長。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現在的新人很茫然,並不明白什麼是原礦紫砂,只能把自己的想象強加在紫砂身上,剛開始喜歡顏色鮮豔的,光亮的(原礦根本燒不出來,必須要加金屬氧化物),泥(山外料)被打成一百二十目通粉的,表面細得像玻璃一樣的(加玻璃水)。這種壺其實表面已經瓷化,和瓷器沒有任何區別,還算得上紫砂嗎?



顆粒的甄別,通過肉眼是可以正常區分的,紫砂的目數自起源至如今,大致基本鎖定在:20----120目的範圍,製作紫砂壺最優的目數應該在30-60目之間。過粗過細具會對紫砂的工藝步驟,造成影響。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般手工成型的(全手工壺和半手工壺)泥料的目數不會太高,除了極少數高手掌握100目以上的高目數泥性外,多數藝師做出的壺在40-80目左右。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目數越高,透氣性會稍弱,卻反而利於將茶香逼出,在泡鐵觀音之類的烏龍茶時,沖泡的溫度要保持在比較高的狀態,才能達到最佳的逼香效果,這時就可以選用目數比較高的泥料。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三、重壺勿輕茶

常言道,壺侍茶,茶養人。如果壺離開了茶,就不叫茶壺了,就失去其茶具的功能了,所以,學壺的同時,亦要學茶,瞭解茶的有關知識。如果重於壺而輕於茶,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我認為,茶對每一個人,每一個年齡段的要求都有差異。中青年人陽氣足,火氣盛,味蕾敏感,嗅覺靈敏,適合清香型的偏涼性的茶;老年人身體逐漸衰老,腎衰胃寒,味蕾也逐漸褪化,嗅覺遲鈍,適合濃香厚重類的溫性暖胃的茶。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另外,有抽菸、喝酒嗜好的人,對茶的口味也不同。還有,每種茶的沖泡水溫不同,出茶湯的時間不同,選取的泥料、壺型、大小也不同。這些知識都需要我們通過學習交流,親身實踐而得出經驗,以找到適合自己口味的茶,適合自己品茗的壺,以達到壺侍茶,茶養人的目的。

不容忽略的還有水質對泡茶的重要性。“ 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茶、水、器三者是密不可分的組合體:

茶,要了解的是產地、品種、季節;

水,要選擇的是水源、酸鹼度、水溫;

壺,要了解的是泥料、工手、器型、窯溫、經銷商的誠信度。

如果你用泥料不好的壺沖泡對泥料要求較高的茶類,那還真不如用蓋碗算了。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四、從傳統泥料入手

不要去追求什麼驚天絕世好泥,什麼朱泥大紅袍,什麼青灰泥、民國綠那些不知名的泥料,傳統的紫泥、段泥、紅泥,最美。玩那些會吃太多的虧。(那些博物館收藏的傳世經典紫砂壺哪一把不是普通紫泥,段泥,紅泥做的?)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紫砂泥料只有三種,就是紫泥,紅泥,本山綠泥,其他的都是這三種基礎泥料的分支或者天然共生礦,玩偏門的我看不懂。


"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大品壺與小品壺的搭配使用

眾所周知,小品壺攜帶方便,可以放在包內出差,可以帶到茶樓飲早茶,可以藏在辦公室的抽屜裡偷閒品茗。拿捏方便,得心應手,一人獨泡,自得其樂。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但是,有的壺朋茶友對大品壺有排斥感,總是認為大品壺脫離了實用性,忽略了大品壺的妙用。關於大品壺怎樣使用的問題,我一直堅持“一泡三把壺,倆品三泡茶”。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泡三把壺”就是每次泡茶都是用三把壺:小壺做主泡,中壺做公道,大壺裝開水淋壺。

“倆品三泡茶”即是兩個人一起細品前三泡茶:因為前三泡茶是最能品味出茶韻的醇厚價值。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其實,大品壺在泡茶時雖然充當了裝開水淋壺的配角,但每次泡完茶後,我都把剩餘的茶水裝在大壺裡泡養,晚上才清洗乾淨風乾,如果節假日有親戚朋友來作客,大壺就做了主角了。另外,大品壺除了泡茶還可以養水,可以暖手,可以顯擺。其觀賞性和收藏價值遠遠大於小品壺,也許正是“大師不做小壺”的緣故吧!

我認為,小壺實用,大壺妙用。如果壺架上只有小壺,遠看就感覺缺乏了視覺的衝擊力。正所謂,一家子有大有小,大小組合,其樂無窮啊!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二、不可急功近利

紫砂壺是茶友們一生的玩具,也是愛好者情感偏好的投射,不可能有速成的,只能一點一滴的積累,如果你太浮躁,估計是要交不少學費,新手玩壺的路還很長。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現在的新人很茫然,並不明白什麼是原礦紫砂,只能把自己的想象強加在紫砂身上,剛開始喜歡顏色鮮豔的,光亮的(原礦根本燒不出來,必須要加金屬氧化物),泥(山外料)被打成一百二十目通粉的,表面細得像玻璃一樣的(加玻璃水)。這種壺其實表面已經瓷化,和瓷器沒有任何區別,還算得上紫砂嗎?



顆粒的甄別,通過肉眼是可以正常區分的,紫砂的目數自起源至如今,大致基本鎖定在:20----120目的範圍,製作紫砂壺最優的目數應該在30-60目之間。過粗過細具會對紫砂的工藝步驟,造成影響。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般手工成型的(全手工壺和半手工壺)泥料的目數不會太高,除了極少數高手掌握100目以上的高目數泥性外,多數藝師做出的壺在40-80目左右。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目數越高,透氣性會稍弱,卻反而利於將茶香逼出,在泡鐵觀音之類的烏龍茶時,沖泡的溫度要保持在比較高的狀態,才能達到最佳的逼香效果,這時就可以選用目數比較高的泥料。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三、重壺勿輕茶

常言道,壺侍茶,茶養人。如果壺離開了茶,就不叫茶壺了,就失去其茶具的功能了,所以,學壺的同時,亦要學茶,瞭解茶的有關知識。如果重於壺而輕於茶,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我認為,茶對每一個人,每一個年齡段的要求都有差異。中青年人陽氣足,火氣盛,味蕾敏感,嗅覺靈敏,適合清香型的偏涼性的茶;老年人身體逐漸衰老,腎衰胃寒,味蕾也逐漸褪化,嗅覺遲鈍,適合濃香厚重類的溫性暖胃的茶。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另外,有抽菸、喝酒嗜好的人,對茶的口味也不同。還有,每種茶的沖泡水溫不同,出茶湯的時間不同,選取的泥料、壺型、大小也不同。這些知識都需要我們通過學習交流,親身實踐而得出經驗,以找到適合自己口味的茶,適合自己品茗的壺,以達到壺侍茶,茶養人的目的。

不容忽略的還有水質對泡茶的重要性。“ 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茶、水、器三者是密不可分的組合體:

茶,要了解的是產地、品種、季節;

水,要選擇的是水源、酸鹼度、水溫;

壺,要了解的是泥料、工手、器型、窯溫、經銷商的誠信度。

如果你用泥料不好的壺沖泡對泥料要求較高的茶類,那還真不如用蓋碗算了。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四、從傳統泥料入手

不要去追求什麼驚天絕世好泥,什麼朱泥大紅袍,什麼青灰泥、民國綠那些不知名的泥料,傳統的紫泥、段泥、紅泥,最美。玩那些會吃太多的虧。(那些博物館收藏的傳世經典紫砂壺哪一把不是普通紫泥,段泥,紅泥做的?)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紫砂泥料只有三種,就是紫泥,紅泥,本山綠泥,其他的都是這三種基礎泥料的分支或者天然共生礦,玩偏門的我看不懂。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關於清水泥很多人都問過我是什麼東西,我是這樣認為的,清水泥起源於一廠的練泥工藝,一廠做壺喜歡把幾種不同的紫泥礦拼配在一起來做壺,這樣顯得高檔。但是用來做花盆的泥料,不願意花這麼大的功夫,就用一種單一的紫泥礦來製作所以叫清水泥。

現在清水泥的定義已經演變為紫泥的一個品種,任何一種單一原礦的紫泥都可以叫清水泥,也可以叫紫泥。就像綠茶和黃山毛峰的關係一樣。所有的黃山毛峰都可以叫綠茶,但不是所有的綠茶都是黃山毛峰。


"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大品壺與小品壺的搭配使用

眾所周知,小品壺攜帶方便,可以放在包內出差,可以帶到茶樓飲早茶,可以藏在辦公室的抽屜裡偷閒品茗。拿捏方便,得心應手,一人獨泡,自得其樂。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但是,有的壺朋茶友對大品壺有排斥感,總是認為大品壺脫離了實用性,忽略了大品壺的妙用。關於大品壺怎樣使用的問題,我一直堅持“一泡三把壺,倆品三泡茶”。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泡三把壺”就是每次泡茶都是用三把壺:小壺做主泡,中壺做公道,大壺裝開水淋壺。

“倆品三泡茶”即是兩個人一起細品前三泡茶:因為前三泡茶是最能品味出茶韻的醇厚價值。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其實,大品壺在泡茶時雖然充當了裝開水淋壺的配角,但每次泡完茶後,我都把剩餘的茶水裝在大壺裡泡養,晚上才清洗乾淨風乾,如果節假日有親戚朋友來作客,大壺就做了主角了。另外,大品壺除了泡茶還可以養水,可以暖手,可以顯擺。其觀賞性和收藏價值遠遠大於小品壺,也許正是“大師不做小壺”的緣故吧!

我認為,小壺實用,大壺妙用。如果壺架上只有小壺,遠看就感覺缺乏了視覺的衝擊力。正所謂,一家子有大有小,大小組合,其樂無窮啊!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二、不可急功近利

紫砂壺是茶友們一生的玩具,也是愛好者情感偏好的投射,不可能有速成的,只能一點一滴的積累,如果你太浮躁,估計是要交不少學費,新手玩壺的路還很長。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現在的新人很茫然,並不明白什麼是原礦紫砂,只能把自己的想象強加在紫砂身上,剛開始喜歡顏色鮮豔的,光亮的(原礦根本燒不出來,必須要加金屬氧化物),泥(山外料)被打成一百二十目通粉的,表面細得像玻璃一樣的(加玻璃水)。這種壺其實表面已經瓷化,和瓷器沒有任何區別,還算得上紫砂嗎?



顆粒的甄別,通過肉眼是可以正常區分的,紫砂的目數自起源至如今,大致基本鎖定在:20----120目的範圍,製作紫砂壺最優的目數應該在30-60目之間。過粗過細具會對紫砂的工藝步驟,造成影響。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般手工成型的(全手工壺和半手工壺)泥料的目數不會太高,除了極少數高手掌握100目以上的高目數泥性外,多數藝師做出的壺在40-80目左右。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目數越高,透氣性會稍弱,卻反而利於將茶香逼出,在泡鐵觀音之類的烏龍茶時,沖泡的溫度要保持在比較高的狀態,才能達到最佳的逼香效果,這時就可以選用目數比較高的泥料。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三、重壺勿輕茶

常言道,壺侍茶,茶養人。如果壺離開了茶,就不叫茶壺了,就失去其茶具的功能了,所以,學壺的同時,亦要學茶,瞭解茶的有關知識。如果重於壺而輕於茶,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我認為,茶對每一個人,每一個年齡段的要求都有差異。中青年人陽氣足,火氣盛,味蕾敏感,嗅覺靈敏,適合清香型的偏涼性的茶;老年人身體逐漸衰老,腎衰胃寒,味蕾也逐漸褪化,嗅覺遲鈍,適合濃香厚重類的溫性暖胃的茶。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另外,有抽菸、喝酒嗜好的人,對茶的口味也不同。還有,每種茶的沖泡水溫不同,出茶湯的時間不同,選取的泥料、壺型、大小也不同。這些知識都需要我們通過學習交流,親身實踐而得出經驗,以找到適合自己口味的茶,適合自己品茗的壺,以達到壺侍茶,茶養人的目的。

不容忽略的還有水質對泡茶的重要性。“ 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茶、水、器三者是密不可分的組合體:

茶,要了解的是產地、品種、季節;

水,要選擇的是水源、酸鹼度、水溫;

壺,要了解的是泥料、工手、器型、窯溫、經銷商的誠信度。

如果你用泥料不好的壺沖泡對泥料要求較高的茶類,那還真不如用蓋碗算了。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四、從傳統泥料入手

不要去追求什麼驚天絕世好泥,什麼朱泥大紅袍,什麼青灰泥、民國綠那些不知名的泥料,傳統的紫泥、段泥、紅泥,最美。玩那些會吃太多的虧。(那些博物館收藏的傳世經典紫砂壺哪一把不是普通紫泥,段泥,紅泥做的?)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紫砂泥料只有三種,就是紫泥,紅泥,本山綠泥,其他的都是這三種基礎泥料的分支或者天然共生礦,玩偏門的我看不懂。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關於清水泥很多人都問過我是什麼東西,我是這樣認為的,清水泥起源於一廠的練泥工藝,一廠做壺喜歡把幾種不同的紫泥礦拼配在一起來做壺,這樣顯得高檔。但是用來做花盆的泥料,不願意花這麼大的功夫,就用一種單一的紫泥礦來製作所以叫清水泥。

現在清水泥的定義已經演變為紫泥的一個品種,任何一種單一原礦的紫泥都可以叫清水泥,也可以叫紫泥。就像綠茶和黃山毛峰的關係一樣。所有的黃山毛峰都可以叫綠茶,但不是所有的綠茶都是黃山毛峰。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五、適茶性的問題

泥料只要是原礦,就沒有優劣,關鍵在於適茶性,宜茶保味,聚水凝香。便宜的壺可能比大師的壺利茶性要強。而一把紫砂壺泡茶是否好喝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是泥料;而和紫砂壺本身的透氣性、做工、密封性、壺形這些因素關係不大。

紫砂壺一定要吃足火達到燒結溫度,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利茶性。紫砂壺吸水性和透氣性一定要嚴格區別,吸水性是壺體本身的氣孔載水量(一把利茶性好的壺應該控制在2%以下)透氣性是基於紫砂雙重氣孔結構的滲出度,只要達到燒結溫度,透氣性都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大品壺與小品壺的搭配使用

眾所周知,小品壺攜帶方便,可以放在包內出差,可以帶到茶樓飲早茶,可以藏在辦公室的抽屜裡偷閒品茗。拿捏方便,得心應手,一人獨泡,自得其樂。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但是,有的壺朋茶友對大品壺有排斥感,總是認為大品壺脫離了實用性,忽略了大品壺的妙用。關於大品壺怎樣使用的問題,我一直堅持“一泡三把壺,倆品三泡茶”。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泡三把壺”就是每次泡茶都是用三把壺:小壺做主泡,中壺做公道,大壺裝開水淋壺。

“倆品三泡茶”即是兩個人一起細品前三泡茶:因為前三泡茶是最能品味出茶韻的醇厚價值。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其實,大品壺在泡茶時雖然充當了裝開水淋壺的配角,但每次泡完茶後,我都把剩餘的茶水裝在大壺裡泡養,晚上才清洗乾淨風乾,如果節假日有親戚朋友來作客,大壺就做了主角了。另外,大品壺除了泡茶還可以養水,可以暖手,可以顯擺。其觀賞性和收藏價值遠遠大於小品壺,也許正是“大師不做小壺”的緣故吧!

我認為,小壺實用,大壺妙用。如果壺架上只有小壺,遠看就感覺缺乏了視覺的衝擊力。正所謂,一家子有大有小,大小組合,其樂無窮啊!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二、不可急功近利

紫砂壺是茶友們一生的玩具,也是愛好者情感偏好的投射,不可能有速成的,只能一點一滴的積累,如果你太浮躁,估計是要交不少學費,新手玩壺的路還很長。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現在的新人很茫然,並不明白什麼是原礦紫砂,只能把自己的想象強加在紫砂身上,剛開始喜歡顏色鮮豔的,光亮的(原礦根本燒不出來,必須要加金屬氧化物),泥(山外料)被打成一百二十目通粉的,表面細得像玻璃一樣的(加玻璃水)。這種壺其實表面已經瓷化,和瓷器沒有任何區別,還算得上紫砂嗎?



顆粒的甄別,通過肉眼是可以正常區分的,紫砂的目數自起源至如今,大致基本鎖定在:20----120目的範圍,製作紫砂壺最優的目數應該在30-60目之間。過粗過細具會對紫砂的工藝步驟,造成影響。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般手工成型的(全手工壺和半手工壺)泥料的目數不會太高,除了極少數高手掌握100目以上的高目數泥性外,多數藝師做出的壺在40-80目左右。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目數越高,透氣性會稍弱,卻反而利於將茶香逼出,在泡鐵觀音之類的烏龍茶時,沖泡的溫度要保持在比較高的狀態,才能達到最佳的逼香效果,這時就可以選用目數比較高的泥料。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三、重壺勿輕茶

常言道,壺侍茶,茶養人。如果壺離開了茶,就不叫茶壺了,就失去其茶具的功能了,所以,學壺的同時,亦要學茶,瞭解茶的有關知識。如果重於壺而輕於茶,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我認為,茶對每一個人,每一個年齡段的要求都有差異。中青年人陽氣足,火氣盛,味蕾敏感,嗅覺靈敏,適合清香型的偏涼性的茶;老年人身體逐漸衰老,腎衰胃寒,味蕾也逐漸褪化,嗅覺遲鈍,適合濃香厚重類的溫性暖胃的茶。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另外,有抽菸、喝酒嗜好的人,對茶的口味也不同。還有,每種茶的沖泡水溫不同,出茶湯的時間不同,選取的泥料、壺型、大小也不同。這些知識都需要我們通過學習交流,親身實踐而得出經驗,以找到適合自己口味的茶,適合自己品茗的壺,以達到壺侍茶,茶養人的目的。

不容忽略的還有水質對泡茶的重要性。“ 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茶、水、器三者是密不可分的組合體:

茶,要了解的是產地、品種、季節;

水,要選擇的是水源、酸鹼度、水溫;

壺,要了解的是泥料、工手、器型、窯溫、經銷商的誠信度。

如果你用泥料不好的壺沖泡對泥料要求較高的茶類,那還真不如用蓋碗算了。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四、從傳統泥料入手

不要去追求什麼驚天絕世好泥,什麼朱泥大紅袍,什麼青灰泥、民國綠那些不知名的泥料,傳統的紫泥、段泥、紅泥,最美。玩那些會吃太多的虧。(那些博物館收藏的傳世經典紫砂壺哪一把不是普通紫泥,段泥,紅泥做的?)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紫砂泥料只有三種,就是紫泥,紅泥,本山綠泥,其他的都是這三種基礎泥料的分支或者天然共生礦,玩偏門的我看不懂。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關於清水泥很多人都問過我是什麼東西,我是這樣認為的,清水泥起源於一廠的練泥工藝,一廠做壺喜歡把幾種不同的紫泥礦拼配在一起來做壺,這樣顯得高檔。但是用來做花盆的泥料,不願意花這麼大的功夫,就用一種單一的紫泥礦來製作所以叫清水泥。

現在清水泥的定義已經演變為紫泥的一個品種,任何一種單一原礦的紫泥都可以叫清水泥,也可以叫紫泥。就像綠茶和黃山毛峰的關係一樣。所有的黃山毛峰都可以叫綠茶,但不是所有的綠茶都是黃山毛峰。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五、適茶性的問題

泥料只要是原礦,就沒有優劣,關鍵在於適茶性,宜茶保味,聚水凝香。便宜的壺可能比大師的壺利茶性要強。而一把紫砂壺泡茶是否好喝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是泥料;而和紫砂壺本身的透氣性、做工、密封性、壺形這些因素關係不大。

紫砂壺一定要吃足火達到燒結溫度,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利茶性。紫砂壺吸水性和透氣性一定要嚴格區別,吸水性是壺體本身的氣孔載水量(一把利茶性好的壺應該控制在2%以下)透氣性是基於紫砂雙重氣孔結構的滲出度,只要達到燒結溫度,透氣性都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六、關於實用性

只要你會喝茶,就是你教壺商怎麼用,而不是壺商教你怎麼用。如果說是方器、筋囊器,那麼壺蓋與身筒之間的密封性就不是你要考慮的因素,因為這兩類器形受工藝所限,漏水是必然的。當然,一定要抬槓的話,也不排除有極個別的不漏。還就是早期壺一般都是一次燒成不整口的,口蓋也不會太好,只要使用過程中壺蓋不滲水,我都不建議整口,保持原樣是對那段歷史的尊重。


"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大品壺與小品壺的搭配使用

眾所周知,小品壺攜帶方便,可以放在包內出差,可以帶到茶樓飲早茶,可以藏在辦公室的抽屜裡偷閒品茗。拿捏方便,得心應手,一人獨泡,自得其樂。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但是,有的壺朋茶友對大品壺有排斥感,總是認為大品壺脫離了實用性,忽略了大品壺的妙用。關於大品壺怎樣使用的問題,我一直堅持“一泡三把壺,倆品三泡茶”。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泡三把壺”就是每次泡茶都是用三把壺:小壺做主泡,中壺做公道,大壺裝開水淋壺。

“倆品三泡茶”即是兩個人一起細品前三泡茶:因為前三泡茶是最能品味出茶韻的醇厚價值。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其實,大品壺在泡茶時雖然充當了裝開水淋壺的配角,但每次泡完茶後,我都把剩餘的茶水裝在大壺裡泡養,晚上才清洗乾淨風乾,如果節假日有親戚朋友來作客,大壺就做了主角了。另外,大品壺除了泡茶還可以養水,可以暖手,可以顯擺。其觀賞性和收藏價值遠遠大於小品壺,也許正是“大師不做小壺”的緣故吧!

我認為,小壺實用,大壺妙用。如果壺架上只有小壺,遠看就感覺缺乏了視覺的衝擊力。正所謂,一家子有大有小,大小組合,其樂無窮啊!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二、不可急功近利

紫砂壺是茶友們一生的玩具,也是愛好者情感偏好的投射,不可能有速成的,只能一點一滴的積累,如果你太浮躁,估計是要交不少學費,新手玩壺的路還很長。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現在的新人很茫然,並不明白什麼是原礦紫砂,只能把自己的想象強加在紫砂身上,剛開始喜歡顏色鮮豔的,光亮的(原礦根本燒不出來,必須要加金屬氧化物),泥(山外料)被打成一百二十目通粉的,表面細得像玻璃一樣的(加玻璃水)。這種壺其實表面已經瓷化,和瓷器沒有任何區別,還算得上紫砂嗎?



顆粒的甄別,通過肉眼是可以正常區分的,紫砂的目數自起源至如今,大致基本鎖定在:20----120目的範圍,製作紫砂壺最優的目數應該在30-60目之間。過粗過細具會對紫砂的工藝步驟,造成影響。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般手工成型的(全手工壺和半手工壺)泥料的目數不會太高,除了極少數高手掌握100目以上的高目數泥性外,多數藝師做出的壺在40-80目左右。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目數越高,透氣性會稍弱,卻反而利於將茶香逼出,在泡鐵觀音之類的烏龍茶時,沖泡的溫度要保持在比較高的狀態,才能達到最佳的逼香效果,這時就可以選用目數比較高的泥料。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三、重壺勿輕茶

常言道,壺侍茶,茶養人。如果壺離開了茶,就不叫茶壺了,就失去其茶具的功能了,所以,學壺的同時,亦要學茶,瞭解茶的有關知識。如果重於壺而輕於茶,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我認為,茶對每一個人,每一個年齡段的要求都有差異。中青年人陽氣足,火氣盛,味蕾敏感,嗅覺靈敏,適合清香型的偏涼性的茶;老年人身體逐漸衰老,腎衰胃寒,味蕾也逐漸褪化,嗅覺遲鈍,適合濃香厚重類的溫性暖胃的茶。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另外,有抽菸、喝酒嗜好的人,對茶的口味也不同。還有,每種茶的沖泡水溫不同,出茶湯的時間不同,選取的泥料、壺型、大小也不同。這些知識都需要我們通過學習交流,親身實踐而得出經驗,以找到適合自己口味的茶,適合自己品茗的壺,以達到壺侍茶,茶養人的目的。

不容忽略的還有水質對泡茶的重要性。“ 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茶、水、器三者是密不可分的組合體:

茶,要了解的是產地、品種、季節;

水,要選擇的是水源、酸鹼度、水溫;

壺,要了解的是泥料、工手、器型、窯溫、經銷商的誠信度。

如果你用泥料不好的壺沖泡對泥料要求較高的茶類,那還真不如用蓋碗算了。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四、從傳統泥料入手

不要去追求什麼驚天絕世好泥,什麼朱泥大紅袍,什麼青灰泥、民國綠那些不知名的泥料,傳統的紫泥、段泥、紅泥,最美。玩那些會吃太多的虧。(那些博物館收藏的傳世經典紫砂壺哪一把不是普通紫泥,段泥,紅泥做的?)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紫砂泥料只有三種,就是紫泥,紅泥,本山綠泥,其他的都是這三種基礎泥料的分支或者天然共生礦,玩偏門的我看不懂。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關於清水泥很多人都問過我是什麼東西,我是這樣認為的,清水泥起源於一廠的練泥工藝,一廠做壺喜歡把幾種不同的紫泥礦拼配在一起來做壺,這樣顯得高檔。但是用來做花盆的泥料,不願意花這麼大的功夫,就用一種單一的紫泥礦來製作所以叫清水泥。

現在清水泥的定義已經演變為紫泥的一個品種,任何一種單一原礦的紫泥都可以叫清水泥,也可以叫紫泥。就像綠茶和黃山毛峰的關係一樣。所有的黃山毛峰都可以叫綠茶,但不是所有的綠茶都是黃山毛峰。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五、適茶性的問題

泥料只要是原礦,就沒有優劣,關鍵在於適茶性,宜茶保味,聚水凝香。便宜的壺可能比大師的壺利茶性要強。而一把紫砂壺泡茶是否好喝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是泥料;而和紫砂壺本身的透氣性、做工、密封性、壺形這些因素關係不大。

紫砂壺一定要吃足火達到燒結溫度,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利茶性。紫砂壺吸水性和透氣性一定要嚴格區別,吸水性是壺體本身的氣孔載水量(一把利茶性好的壺應該控制在2%以下)透氣性是基於紫砂雙重氣孔結構的滲出度,只要達到燒結溫度,透氣性都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六、關於實用性

只要你會喝茶,就是你教壺商怎麼用,而不是壺商教你怎麼用。如果說是方器、筋囊器,那麼壺蓋與身筒之間的密封性就不是你要考慮的因素,因為這兩類器形受工藝所限,漏水是必然的。當然,一定要抬槓的話,也不排除有極個別的不漏。還就是早期壺一般都是一次燒成不整口的,口蓋也不會太好,只要使用過程中壺蓋不滲水,我都不建議整口,保持原樣是對那段歷史的尊重。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七、關於壺形

這個要看個人的綜合素質了。其實線條越簡單的壺越吃工,越花哨的壺反而好做。因為花哨的壺往往就是往上加東西,但你要怎麼簡化?而且怎麼越簡單越好看?這是很難的事情,水平不高的工手是很難突破的。



而線條簡單的壺往往形、神、氣、態的高低一目瞭然,沒有其它的東西可掩蓋,藏無可藏,反而越考驗工手的功力高低和藝術水準。同時線條簡單的壺往往古拙,紫砂壺屬於茶文化的組成部分,追求的意境為“淡伯平和,超世脫俗”所以古拙大度為最佳,清秀趣味次之。

至於怎麼提高,其實方法很簡單,先從傳統的壺形玩起,哪個高手和你說這款壺的壺形如此了得,你就去百度一下,找出這款傳統壺形最經典的圖片來對比一下,高下立分,只能這樣速成了。能提高多少就看你的悟性了,如果你個人道德修養不夠,綜合素質審美觀達不到,那還是慢慢來吧,隨著年紀的提高審美觀也會提高(說白了就是玩壺的時間長了,看多了造形做工到位的好壺,才能分辨出美醜,沒有美如何襯托出醜呢?永遠只停留在把玩造型奇醜無比的壺,同時可能還自我感覺良好又怎麼能談得上提高呢?)


"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大品壺與小品壺的搭配使用

眾所周知,小品壺攜帶方便,可以放在包內出差,可以帶到茶樓飲早茶,可以藏在辦公室的抽屜裡偷閒品茗。拿捏方便,得心應手,一人獨泡,自得其樂。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但是,有的壺朋茶友對大品壺有排斥感,總是認為大品壺脫離了實用性,忽略了大品壺的妙用。關於大品壺怎樣使用的問題,我一直堅持“一泡三把壺,倆品三泡茶”。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泡三把壺”就是每次泡茶都是用三把壺:小壺做主泡,中壺做公道,大壺裝開水淋壺。

“倆品三泡茶”即是兩個人一起細品前三泡茶:因為前三泡茶是最能品味出茶韻的醇厚價值。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其實,大品壺在泡茶時雖然充當了裝開水淋壺的配角,但每次泡完茶後,我都把剩餘的茶水裝在大壺裡泡養,晚上才清洗乾淨風乾,如果節假日有親戚朋友來作客,大壺就做了主角了。另外,大品壺除了泡茶還可以養水,可以暖手,可以顯擺。其觀賞性和收藏價值遠遠大於小品壺,也許正是“大師不做小壺”的緣故吧!

我認為,小壺實用,大壺妙用。如果壺架上只有小壺,遠看就感覺缺乏了視覺的衝擊力。正所謂,一家子有大有小,大小組合,其樂無窮啊!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二、不可急功近利

紫砂壺是茶友們一生的玩具,也是愛好者情感偏好的投射,不可能有速成的,只能一點一滴的積累,如果你太浮躁,估計是要交不少學費,新手玩壺的路還很長。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現在的新人很茫然,並不明白什麼是原礦紫砂,只能把自己的想象強加在紫砂身上,剛開始喜歡顏色鮮豔的,光亮的(原礦根本燒不出來,必須要加金屬氧化物),泥(山外料)被打成一百二十目通粉的,表面細得像玻璃一樣的(加玻璃水)。這種壺其實表面已經瓷化,和瓷器沒有任何區別,還算得上紫砂嗎?



顆粒的甄別,通過肉眼是可以正常區分的,紫砂的目數自起源至如今,大致基本鎖定在:20----120目的範圍,製作紫砂壺最優的目數應該在30-60目之間。過粗過細具會對紫砂的工藝步驟,造成影響。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般手工成型的(全手工壺和半手工壺)泥料的目數不會太高,除了極少數高手掌握100目以上的高目數泥性外,多數藝師做出的壺在40-80目左右。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目數越高,透氣性會稍弱,卻反而利於將茶香逼出,在泡鐵觀音之類的烏龍茶時,沖泡的溫度要保持在比較高的狀態,才能達到最佳的逼香效果,這時就可以選用目數比較高的泥料。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三、重壺勿輕茶

常言道,壺侍茶,茶養人。如果壺離開了茶,就不叫茶壺了,就失去其茶具的功能了,所以,學壺的同時,亦要學茶,瞭解茶的有關知識。如果重於壺而輕於茶,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我認為,茶對每一個人,每一個年齡段的要求都有差異。中青年人陽氣足,火氣盛,味蕾敏感,嗅覺靈敏,適合清香型的偏涼性的茶;老年人身體逐漸衰老,腎衰胃寒,味蕾也逐漸褪化,嗅覺遲鈍,適合濃香厚重類的溫性暖胃的茶。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另外,有抽菸、喝酒嗜好的人,對茶的口味也不同。還有,每種茶的沖泡水溫不同,出茶湯的時間不同,選取的泥料、壺型、大小也不同。這些知識都需要我們通過學習交流,親身實踐而得出經驗,以找到適合自己口味的茶,適合自己品茗的壺,以達到壺侍茶,茶養人的目的。

不容忽略的還有水質對泡茶的重要性。“ 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茶、水、器三者是密不可分的組合體:

茶,要了解的是產地、品種、季節;

水,要選擇的是水源、酸鹼度、水溫;

壺,要了解的是泥料、工手、器型、窯溫、經銷商的誠信度。

如果你用泥料不好的壺沖泡對泥料要求較高的茶類,那還真不如用蓋碗算了。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四、從傳統泥料入手

不要去追求什麼驚天絕世好泥,什麼朱泥大紅袍,什麼青灰泥、民國綠那些不知名的泥料,傳統的紫泥、段泥、紅泥,最美。玩那些會吃太多的虧。(那些博物館收藏的傳世經典紫砂壺哪一把不是普通紫泥,段泥,紅泥做的?)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紫砂泥料只有三種,就是紫泥,紅泥,本山綠泥,其他的都是這三種基礎泥料的分支或者天然共生礦,玩偏門的我看不懂。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關於清水泥很多人都問過我是什麼東西,我是這樣認為的,清水泥起源於一廠的練泥工藝,一廠做壺喜歡把幾種不同的紫泥礦拼配在一起來做壺,這樣顯得高檔。但是用來做花盆的泥料,不願意花這麼大的功夫,就用一種單一的紫泥礦來製作所以叫清水泥。

現在清水泥的定義已經演變為紫泥的一個品種,任何一種單一原礦的紫泥都可以叫清水泥,也可以叫紫泥。就像綠茶和黃山毛峰的關係一樣。所有的黃山毛峰都可以叫綠茶,但不是所有的綠茶都是黃山毛峰。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五、適茶性的問題

泥料只要是原礦,就沒有優劣,關鍵在於適茶性,宜茶保味,聚水凝香。便宜的壺可能比大師的壺利茶性要強。而一把紫砂壺泡茶是否好喝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是泥料;而和紫砂壺本身的透氣性、做工、密封性、壺形這些因素關係不大。

紫砂壺一定要吃足火達到燒結溫度,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利茶性。紫砂壺吸水性和透氣性一定要嚴格區別,吸水性是壺體本身的氣孔載水量(一把利茶性好的壺應該控制在2%以下)透氣性是基於紫砂雙重氣孔結構的滲出度,只要達到燒結溫度,透氣性都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六、關於實用性

只要你會喝茶,就是你教壺商怎麼用,而不是壺商教你怎麼用。如果說是方器、筋囊器,那麼壺蓋與身筒之間的密封性就不是你要考慮的因素,因為這兩類器形受工藝所限,漏水是必然的。當然,一定要抬槓的話,也不排除有極個別的不漏。還就是早期壺一般都是一次燒成不整口的,口蓋也不會太好,只要使用過程中壺蓋不滲水,我都不建議整口,保持原樣是對那段歷史的尊重。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七、關於壺形

這個要看個人的綜合素質了。其實線條越簡單的壺越吃工,越花哨的壺反而好做。因為花哨的壺往往就是往上加東西,但你要怎麼簡化?而且怎麼越簡單越好看?這是很難的事情,水平不高的工手是很難突破的。



而線條簡單的壺往往形、神、氣、態的高低一目瞭然,沒有其它的東西可掩蓋,藏無可藏,反而越考驗工手的功力高低和藝術水準。同時線條簡單的壺往往古拙,紫砂壺屬於茶文化的組成部分,追求的意境為“淡伯平和,超世脫俗”所以古拙大度為最佳,清秀趣味次之。

至於怎麼提高,其實方法很簡單,先從傳統的壺形玩起,哪個高手和你說這款壺的壺形如此了得,你就去百度一下,找出這款傳統壺形最經典的圖片來對比一下,高下立分,只能這樣速成了。能提高多少就看你的悟性了,如果你個人道德修養不夠,綜合素質審美觀達不到,那還是慢慢來吧,隨著年紀的提高審美觀也會提高(說白了就是玩壺的時間長了,看多了造形做工到位的好壺,才能分辨出美醜,沒有美如何襯托出醜呢?永遠只停留在把玩造型奇醜無比的壺,同時可能還自我感覺良好又怎麼能談得上提高呢?)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八、切勿盲目自信

不要總認為自己比別人更聰明、更有智慧、更有頭腦,看問題更有深度,更能把握住事物的根本。絕大部分的新手最初也都往往如此,尤其是有過成功管理企業經歷的老闆們,更容易如此。無論別人怎麼說,怎麼告誡他,他就是聽不進去。當玩壺進入到這個誤區時,往往就很難拔出來了!這個論壇上的這麼些會員之智慧、智力、智商的總合,還遠遠不如你一個腦袋?有這種可能嗎?一定要多聽聽大家的意見。


"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大品壺與小品壺的搭配使用

眾所周知,小品壺攜帶方便,可以放在包內出差,可以帶到茶樓飲早茶,可以藏在辦公室的抽屜裡偷閒品茗。拿捏方便,得心應手,一人獨泡,自得其樂。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但是,有的壺朋茶友對大品壺有排斥感,總是認為大品壺脫離了實用性,忽略了大品壺的妙用。關於大品壺怎樣使用的問題,我一直堅持“一泡三把壺,倆品三泡茶”。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泡三把壺”就是每次泡茶都是用三把壺:小壺做主泡,中壺做公道,大壺裝開水淋壺。

“倆品三泡茶”即是兩個人一起細品前三泡茶:因為前三泡茶是最能品味出茶韻的醇厚價值。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其實,大品壺在泡茶時雖然充當了裝開水淋壺的配角,但每次泡完茶後,我都把剩餘的茶水裝在大壺裡泡養,晚上才清洗乾淨風乾,如果節假日有親戚朋友來作客,大壺就做了主角了。另外,大品壺除了泡茶還可以養水,可以暖手,可以顯擺。其觀賞性和收藏價值遠遠大於小品壺,也許正是“大師不做小壺”的緣故吧!

我認為,小壺實用,大壺妙用。如果壺架上只有小壺,遠看就感覺缺乏了視覺的衝擊力。正所謂,一家子有大有小,大小組合,其樂無窮啊!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二、不可急功近利

紫砂壺是茶友們一生的玩具,也是愛好者情感偏好的投射,不可能有速成的,只能一點一滴的積累,如果你太浮躁,估計是要交不少學費,新手玩壺的路還很長。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現在的新人很茫然,並不明白什麼是原礦紫砂,只能把自己的想象強加在紫砂身上,剛開始喜歡顏色鮮豔的,光亮的(原礦根本燒不出來,必須要加金屬氧化物),泥(山外料)被打成一百二十目通粉的,表面細得像玻璃一樣的(加玻璃水)。這種壺其實表面已經瓷化,和瓷器沒有任何區別,還算得上紫砂嗎?



顆粒的甄別,通過肉眼是可以正常區分的,紫砂的目數自起源至如今,大致基本鎖定在:20----120目的範圍,製作紫砂壺最優的目數應該在30-60目之間。過粗過細具會對紫砂的工藝步驟,造成影響。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般手工成型的(全手工壺和半手工壺)泥料的目數不會太高,除了極少數高手掌握100目以上的高目數泥性外,多數藝師做出的壺在40-80目左右。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目數越高,透氣性會稍弱,卻反而利於將茶香逼出,在泡鐵觀音之類的烏龍茶時,沖泡的溫度要保持在比較高的狀態,才能達到最佳的逼香效果,這時就可以選用目數比較高的泥料。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三、重壺勿輕茶

常言道,壺侍茶,茶養人。如果壺離開了茶,就不叫茶壺了,就失去其茶具的功能了,所以,學壺的同時,亦要學茶,瞭解茶的有關知識。如果重於壺而輕於茶,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我認為,茶對每一個人,每一個年齡段的要求都有差異。中青年人陽氣足,火氣盛,味蕾敏感,嗅覺靈敏,適合清香型的偏涼性的茶;老年人身體逐漸衰老,腎衰胃寒,味蕾也逐漸褪化,嗅覺遲鈍,適合濃香厚重類的溫性暖胃的茶。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另外,有抽菸、喝酒嗜好的人,對茶的口味也不同。還有,每種茶的沖泡水溫不同,出茶湯的時間不同,選取的泥料、壺型、大小也不同。這些知識都需要我們通過學習交流,親身實踐而得出經驗,以找到適合自己口味的茶,適合自己品茗的壺,以達到壺侍茶,茶養人的目的。

不容忽略的還有水質對泡茶的重要性。“ 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茶、水、器三者是密不可分的組合體:

茶,要了解的是產地、品種、季節;

水,要選擇的是水源、酸鹼度、水溫;

壺,要了解的是泥料、工手、器型、窯溫、經銷商的誠信度。

如果你用泥料不好的壺沖泡對泥料要求較高的茶類,那還真不如用蓋碗算了。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四、從傳統泥料入手

不要去追求什麼驚天絕世好泥,什麼朱泥大紅袍,什麼青灰泥、民國綠那些不知名的泥料,傳統的紫泥、段泥、紅泥,最美。玩那些會吃太多的虧。(那些博物館收藏的傳世經典紫砂壺哪一把不是普通紫泥,段泥,紅泥做的?)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紫砂泥料只有三種,就是紫泥,紅泥,本山綠泥,其他的都是這三種基礎泥料的分支或者天然共生礦,玩偏門的我看不懂。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關於清水泥很多人都問過我是什麼東西,我是這樣認為的,清水泥起源於一廠的練泥工藝,一廠做壺喜歡把幾種不同的紫泥礦拼配在一起來做壺,這樣顯得高檔。但是用來做花盆的泥料,不願意花這麼大的功夫,就用一種單一的紫泥礦來製作所以叫清水泥。

現在清水泥的定義已經演變為紫泥的一個品種,任何一種單一原礦的紫泥都可以叫清水泥,也可以叫紫泥。就像綠茶和黃山毛峰的關係一樣。所有的黃山毛峰都可以叫綠茶,但不是所有的綠茶都是黃山毛峰。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五、適茶性的問題

泥料只要是原礦,就沒有優劣,關鍵在於適茶性,宜茶保味,聚水凝香。便宜的壺可能比大師的壺利茶性要強。而一把紫砂壺泡茶是否好喝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是泥料;而和紫砂壺本身的透氣性、做工、密封性、壺形這些因素關係不大。

紫砂壺一定要吃足火達到燒結溫度,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利茶性。紫砂壺吸水性和透氣性一定要嚴格區別,吸水性是壺體本身的氣孔載水量(一把利茶性好的壺應該控制在2%以下)透氣性是基於紫砂雙重氣孔結構的滲出度,只要達到燒結溫度,透氣性都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六、關於實用性

只要你會喝茶,就是你教壺商怎麼用,而不是壺商教你怎麼用。如果說是方器、筋囊器,那麼壺蓋與身筒之間的密封性就不是你要考慮的因素,因為這兩類器形受工藝所限,漏水是必然的。當然,一定要抬槓的話,也不排除有極個別的不漏。還就是早期壺一般都是一次燒成不整口的,口蓋也不會太好,只要使用過程中壺蓋不滲水,我都不建議整口,保持原樣是對那段歷史的尊重。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七、關於壺形

這個要看個人的綜合素質了。其實線條越簡單的壺越吃工,越花哨的壺反而好做。因為花哨的壺往往就是往上加東西,但你要怎麼簡化?而且怎麼越簡單越好看?這是很難的事情,水平不高的工手是很難突破的。



而線條簡單的壺往往形、神、氣、態的高低一目瞭然,沒有其它的東西可掩蓋,藏無可藏,反而越考驗工手的功力高低和藝術水準。同時線條簡單的壺往往古拙,紫砂壺屬於茶文化的組成部分,追求的意境為“淡伯平和,超世脫俗”所以古拙大度為最佳,清秀趣味次之。

至於怎麼提高,其實方法很簡單,先從傳統的壺形玩起,哪個高手和你說這款壺的壺形如此了得,你就去百度一下,找出這款傳統壺形最經典的圖片來對比一下,高下立分,只能這樣速成了。能提高多少就看你的悟性了,如果你個人道德修養不夠,綜合素質審美觀達不到,那還是慢慢來吧,隨著年紀的提高審美觀也會提高(說白了就是玩壺的時間長了,看多了造形做工到位的好壺,才能分辨出美醜,沒有美如何襯托出醜呢?永遠只停留在把玩造型奇醜無比的壺,同時可能還自我感覺良好又怎麼能談得上提高呢?)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八、切勿盲目自信

不要總認為自己比別人更聰明、更有智慧、更有頭腦,看問題更有深度,更能把握住事物的根本。絕大部分的新手最初也都往往如此,尤其是有過成功管理企業經歷的老闆們,更容易如此。無論別人怎麼說,怎麼告誡他,他就是聽不進去。當玩壺進入到這個誤區時,往往就很難拔出來了!這個論壇上的這麼些會員之智慧、智力、智商的總合,還遠遠不如你一個腦袋?有這種可能嗎?一定要多聽聽大家的意見。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九、發現自己玩壺的方向有問題以後,如果不是自己要堅持騙自己。早就可以發現疑點,從而終止收購,減少損失的。可是,人性的弱點,在這種時候,往往都表現得那麼淋漓盡致!讓你欲罷不能,不繼續欺騙自己就是不行!玩得後面收得一堆破爛在家,同時還可能自我感覺良好。


"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大品壺與小品壺的搭配使用

眾所周知,小品壺攜帶方便,可以放在包內出差,可以帶到茶樓飲早茶,可以藏在辦公室的抽屜裡偷閒品茗。拿捏方便,得心應手,一人獨泡,自得其樂。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但是,有的壺朋茶友對大品壺有排斥感,總是認為大品壺脫離了實用性,忽略了大品壺的妙用。關於大品壺怎樣使用的問題,我一直堅持“一泡三把壺,倆品三泡茶”。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泡三把壺”就是每次泡茶都是用三把壺:小壺做主泡,中壺做公道,大壺裝開水淋壺。

“倆品三泡茶”即是兩個人一起細品前三泡茶:因為前三泡茶是最能品味出茶韻的醇厚價值。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其實,大品壺在泡茶時雖然充當了裝開水淋壺的配角,但每次泡完茶後,我都把剩餘的茶水裝在大壺裡泡養,晚上才清洗乾淨風乾,如果節假日有親戚朋友來作客,大壺就做了主角了。另外,大品壺除了泡茶還可以養水,可以暖手,可以顯擺。其觀賞性和收藏價值遠遠大於小品壺,也許正是“大師不做小壺”的緣故吧!

我認為,小壺實用,大壺妙用。如果壺架上只有小壺,遠看就感覺缺乏了視覺的衝擊力。正所謂,一家子有大有小,大小組合,其樂無窮啊!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二、不可急功近利

紫砂壺是茶友們一生的玩具,也是愛好者情感偏好的投射,不可能有速成的,只能一點一滴的積累,如果你太浮躁,估計是要交不少學費,新手玩壺的路還很長。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現在的新人很茫然,並不明白什麼是原礦紫砂,只能把自己的想象強加在紫砂身上,剛開始喜歡顏色鮮豔的,光亮的(原礦根本燒不出來,必須要加金屬氧化物),泥(山外料)被打成一百二十目通粉的,表面細得像玻璃一樣的(加玻璃水)。這種壺其實表面已經瓷化,和瓷器沒有任何區別,還算得上紫砂嗎?



顆粒的甄別,通過肉眼是可以正常區分的,紫砂的目數自起源至如今,大致基本鎖定在:20----120目的範圍,製作紫砂壺最優的目數應該在30-60目之間。過粗過細具會對紫砂的工藝步驟,造成影響。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般手工成型的(全手工壺和半手工壺)泥料的目數不會太高,除了極少數高手掌握100目以上的高目數泥性外,多數藝師做出的壺在40-80目左右。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目數越高,透氣性會稍弱,卻反而利於將茶香逼出,在泡鐵觀音之類的烏龍茶時,沖泡的溫度要保持在比較高的狀態,才能達到最佳的逼香效果,這時就可以選用目數比較高的泥料。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三、重壺勿輕茶

常言道,壺侍茶,茶養人。如果壺離開了茶,就不叫茶壺了,就失去其茶具的功能了,所以,學壺的同時,亦要學茶,瞭解茶的有關知識。如果重於壺而輕於茶,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我認為,茶對每一個人,每一個年齡段的要求都有差異。中青年人陽氣足,火氣盛,味蕾敏感,嗅覺靈敏,適合清香型的偏涼性的茶;老年人身體逐漸衰老,腎衰胃寒,味蕾也逐漸褪化,嗅覺遲鈍,適合濃香厚重類的溫性暖胃的茶。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另外,有抽菸、喝酒嗜好的人,對茶的口味也不同。還有,每種茶的沖泡水溫不同,出茶湯的時間不同,選取的泥料、壺型、大小也不同。這些知識都需要我們通過學習交流,親身實踐而得出經驗,以找到適合自己口味的茶,適合自己品茗的壺,以達到壺侍茶,茶養人的目的。

不容忽略的還有水質對泡茶的重要性。“ 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茶、水、器三者是密不可分的組合體:

茶,要了解的是產地、品種、季節;

水,要選擇的是水源、酸鹼度、水溫;

壺,要了解的是泥料、工手、器型、窯溫、經銷商的誠信度。

如果你用泥料不好的壺沖泡對泥料要求較高的茶類,那還真不如用蓋碗算了。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四、從傳統泥料入手

不要去追求什麼驚天絕世好泥,什麼朱泥大紅袍,什麼青灰泥、民國綠那些不知名的泥料,傳統的紫泥、段泥、紅泥,最美。玩那些會吃太多的虧。(那些博物館收藏的傳世經典紫砂壺哪一把不是普通紫泥,段泥,紅泥做的?)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紫砂泥料只有三種,就是紫泥,紅泥,本山綠泥,其他的都是這三種基礎泥料的分支或者天然共生礦,玩偏門的我看不懂。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關於清水泥很多人都問過我是什麼東西,我是這樣認為的,清水泥起源於一廠的練泥工藝,一廠做壺喜歡把幾種不同的紫泥礦拼配在一起來做壺,這樣顯得高檔。但是用來做花盆的泥料,不願意花這麼大的功夫,就用一種單一的紫泥礦來製作所以叫清水泥。

現在清水泥的定義已經演變為紫泥的一個品種,任何一種單一原礦的紫泥都可以叫清水泥,也可以叫紫泥。就像綠茶和黃山毛峰的關係一樣。所有的黃山毛峰都可以叫綠茶,但不是所有的綠茶都是黃山毛峰。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五、適茶性的問題

泥料只要是原礦,就沒有優劣,關鍵在於適茶性,宜茶保味,聚水凝香。便宜的壺可能比大師的壺利茶性要強。而一把紫砂壺泡茶是否好喝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是泥料;而和紫砂壺本身的透氣性、做工、密封性、壺形這些因素關係不大。

紫砂壺一定要吃足火達到燒結溫度,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利茶性。紫砂壺吸水性和透氣性一定要嚴格區別,吸水性是壺體本身的氣孔載水量(一把利茶性好的壺應該控制在2%以下)透氣性是基於紫砂雙重氣孔結構的滲出度,只要達到燒結溫度,透氣性都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六、關於實用性

只要你會喝茶,就是你教壺商怎麼用,而不是壺商教你怎麼用。如果說是方器、筋囊器,那麼壺蓋與身筒之間的密封性就不是你要考慮的因素,因為這兩類器形受工藝所限,漏水是必然的。當然,一定要抬槓的話,也不排除有極個別的不漏。還就是早期壺一般都是一次燒成不整口的,口蓋也不會太好,只要使用過程中壺蓋不滲水,我都不建議整口,保持原樣是對那段歷史的尊重。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七、關於壺形

這個要看個人的綜合素質了。其實線條越簡單的壺越吃工,越花哨的壺反而好做。因為花哨的壺往往就是往上加東西,但你要怎麼簡化?而且怎麼越簡單越好看?這是很難的事情,水平不高的工手是很難突破的。



而線條簡單的壺往往形、神、氣、態的高低一目瞭然,沒有其它的東西可掩蓋,藏無可藏,反而越考驗工手的功力高低和藝術水準。同時線條簡單的壺往往古拙,紫砂壺屬於茶文化的組成部分,追求的意境為“淡伯平和,超世脫俗”所以古拙大度為最佳,清秀趣味次之。

至於怎麼提高,其實方法很簡單,先從傳統的壺形玩起,哪個高手和你說這款壺的壺形如此了得,你就去百度一下,找出這款傳統壺形最經典的圖片來對比一下,高下立分,只能這樣速成了。能提高多少就看你的悟性了,如果你個人道德修養不夠,綜合素質審美觀達不到,那還是慢慢來吧,隨著年紀的提高審美觀也會提高(說白了就是玩壺的時間長了,看多了造形做工到位的好壺,才能分辨出美醜,沒有美如何襯托出醜呢?永遠只停留在把玩造型奇醜無比的壺,同時可能還自我感覺良好又怎麼能談得上提高呢?)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八、切勿盲目自信

不要總認為自己比別人更聰明、更有智慧、更有頭腦,看問題更有深度,更能把握住事物的根本。絕大部分的新手最初也都往往如此,尤其是有過成功管理企業經歷的老闆們,更容易如此。無論別人怎麼說,怎麼告誡他,他就是聽不進去。當玩壺進入到這個誤區時,往往就很難拔出來了!這個論壇上的這麼些會員之智慧、智力、智商的總合,還遠遠不如你一個腦袋?有這種可能嗎?一定要多聽聽大家的意見。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九、發現自己玩壺的方向有問題以後,如果不是自己要堅持騙自己。早就可以發現疑點,從而終止收購,減少損失的。可是,人性的弱點,在這種時候,往往都表現得那麼淋漓盡致!讓你欲罷不能,不繼續欺騙自己就是不行!玩得後面收得一堆破爛在家,同時還可能自我感覺良好。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壺貴精不貴多,你願意用一把好壺去換十把根本看不入眼的壺嗎?越玩到後面你會越明白,一分錢一分貨是永遠不會改變的真理,在紫砂面前,我們都是學生,只有自己努力學習真的搞明白了,在哪裡買壺都質優價平。如果玩壺一直是糊里糊塗的這種人最累,就是在宜興買壺也是要交學費的。


"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大品壺與小品壺的搭配使用

眾所周知,小品壺攜帶方便,可以放在包內出差,可以帶到茶樓飲早茶,可以藏在辦公室的抽屜裡偷閒品茗。拿捏方便,得心應手,一人獨泡,自得其樂。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但是,有的壺朋茶友對大品壺有排斥感,總是認為大品壺脫離了實用性,忽略了大品壺的妙用。關於大品壺怎樣使用的問題,我一直堅持“一泡三把壺,倆品三泡茶”。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泡三把壺”就是每次泡茶都是用三把壺:小壺做主泡,中壺做公道,大壺裝開水淋壺。

“倆品三泡茶”即是兩個人一起細品前三泡茶:因為前三泡茶是最能品味出茶韻的醇厚價值。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其實,大品壺在泡茶時雖然充當了裝開水淋壺的配角,但每次泡完茶後,我都把剩餘的茶水裝在大壺裡泡養,晚上才清洗乾淨風乾,如果節假日有親戚朋友來作客,大壺就做了主角了。另外,大品壺除了泡茶還可以養水,可以暖手,可以顯擺。其觀賞性和收藏價值遠遠大於小品壺,也許正是“大師不做小壺”的緣故吧!

我認為,小壺實用,大壺妙用。如果壺架上只有小壺,遠看就感覺缺乏了視覺的衝擊力。正所謂,一家子有大有小,大小組合,其樂無窮啊!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二、不可急功近利

紫砂壺是茶友們一生的玩具,也是愛好者情感偏好的投射,不可能有速成的,只能一點一滴的積累,如果你太浮躁,估計是要交不少學費,新手玩壺的路還很長。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現在的新人很茫然,並不明白什麼是原礦紫砂,只能把自己的想象強加在紫砂身上,剛開始喜歡顏色鮮豔的,光亮的(原礦根本燒不出來,必須要加金屬氧化物),泥(山外料)被打成一百二十目通粉的,表面細得像玻璃一樣的(加玻璃水)。這種壺其實表面已經瓷化,和瓷器沒有任何區別,還算得上紫砂嗎?



顆粒的甄別,通過肉眼是可以正常區分的,紫砂的目數自起源至如今,大致基本鎖定在:20----120目的範圍,製作紫砂壺最優的目數應該在30-60目之間。過粗過細具會對紫砂的工藝步驟,造成影響。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一般手工成型的(全手工壺和半手工壺)泥料的目數不會太高,除了極少數高手掌握100目以上的高目數泥性外,多數藝師做出的壺在40-80目左右。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目數越高,透氣性會稍弱,卻反而利於將茶香逼出,在泡鐵觀音之類的烏龍茶時,沖泡的溫度要保持在比較高的狀態,才能達到最佳的逼香效果,這時就可以選用目數比較高的泥料。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三、重壺勿輕茶

常言道,壺侍茶,茶養人。如果壺離開了茶,就不叫茶壺了,就失去其茶具的功能了,所以,學壺的同時,亦要學茶,瞭解茶的有關知識。如果重於壺而輕於茶,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我認為,茶對每一個人,每一個年齡段的要求都有差異。中青年人陽氣足,火氣盛,味蕾敏感,嗅覺靈敏,適合清香型的偏涼性的茶;老年人身體逐漸衰老,腎衰胃寒,味蕾也逐漸褪化,嗅覺遲鈍,適合濃香厚重類的溫性暖胃的茶。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另外,有抽菸、喝酒嗜好的人,對茶的口味也不同。還有,每種茶的沖泡水溫不同,出茶湯的時間不同,選取的泥料、壺型、大小也不同。這些知識都需要我們通過學習交流,親身實踐而得出經驗,以找到適合自己口味的茶,適合自己品茗的壺,以達到壺侍茶,茶養人的目的。

不容忽略的還有水質對泡茶的重要性。“ 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茶、水、器三者是密不可分的組合體:

茶,要了解的是產地、品種、季節;

水,要選擇的是水源、酸鹼度、水溫;

壺,要了解的是泥料、工手、器型、窯溫、經銷商的誠信度。

如果你用泥料不好的壺沖泡對泥料要求較高的茶類,那還真不如用蓋碗算了。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四、從傳統泥料入手

不要去追求什麼驚天絕世好泥,什麼朱泥大紅袍,什麼青灰泥、民國綠那些不知名的泥料,傳統的紫泥、段泥、紅泥,最美。玩那些會吃太多的虧。(那些博物館收藏的傳世經典紫砂壺哪一把不是普通紫泥,段泥,紅泥做的?)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紫砂泥料只有三種,就是紫泥,紅泥,本山綠泥,其他的都是這三種基礎泥料的分支或者天然共生礦,玩偏門的我看不懂。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關於清水泥很多人都問過我是什麼東西,我是這樣認為的,清水泥起源於一廠的練泥工藝,一廠做壺喜歡把幾種不同的紫泥礦拼配在一起來做壺,這樣顯得高檔。但是用來做花盆的泥料,不願意花這麼大的功夫,就用一種單一的紫泥礦來製作所以叫清水泥。

現在清水泥的定義已經演變為紫泥的一個品種,任何一種單一原礦的紫泥都可以叫清水泥,也可以叫紫泥。就像綠茶和黃山毛峰的關係一樣。所有的黃山毛峰都可以叫綠茶,但不是所有的綠茶都是黃山毛峰。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五、適茶性的問題

泥料只要是原礦,就沒有優劣,關鍵在於適茶性,宜茶保味,聚水凝香。便宜的壺可能比大師的壺利茶性要強。而一把紫砂壺泡茶是否好喝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是泥料;而和紫砂壺本身的透氣性、做工、密封性、壺形這些因素關係不大。

紫砂壺一定要吃足火達到燒結溫度,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利茶性。紫砂壺吸水性和透氣性一定要嚴格區別,吸水性是壺體本身的氣孔載水量(一把利茶性好的壺應該控制在2%以下)透氣性是基於紫砂雙重氣孔結構的滲出度,只要達到燒結溫度,透氣性都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六、關於實用性

只要你會喝茶,就是你教壺商怎麼用,而不是壺商教你怎麼用。如果說是方器、筋囊器,那麼壺蓋與身筒之間的密封性就不是你要考慮的因素,因為這兩類器形受工藝所限,漏水是必然的。當然,一定要抬槓的話,也不排除有極個別的不漏。還就是早期壺一般都是一次燒成不整口的,口蓋也不會太好,只要使用過程中壺蓋不滲水,我都不建議整口,保持原樣是對那段歷史的尊重。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七、關於壺形

這個要看個人的綜合素質了。其實線條越簡單的壺越吃工,越花哨的壺反而好做。因為花哨的壺往往就是往上加東西,但你要怎麼簡化?而且怎麼越簡單越好看?這是很難的事情,水平不高的工手是很難突破的。



而線條簡單的壺往往形、神、氣、態的高低一目瞭然,沒有其它的東西可掩蓋,藏無可藏,反而越考驗工手的功力高低和藝術水準。同時線條簡單的壺往往古拙,紫砂壺屬於茶文化的組成部分,追求的意境為“淡伯平和,超世脫俗”所以古拙大度為最佳,清秀趣味次之。

至於怎麼提高,其實方法很簡單,先從傳統的壺形玩起,哪個高手和你說這款壺的壺形如此了得,你就去百度一下,找出這款傳統壺形最經典的圖片來對比一下,高下立分,只能這樣速成了。能提高多少就看你的悟性了,如果你個人道德修養不夠,綜合素質審美觀達不到,那還是慢慢來吧,隨著年紀的提高審美觀也會提高(說白了就是玩壺的時間長了,看多了造形做工到位的好壺,才能分辨出美醜,沒有美如何襯托出醜呢?永遠只停留在把玩造型奇醜無比的壺,同時可能還自我感覺良好又怎麼能談得上提高呢?)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八、切勿盲目自信

不要總認為自己比別人更聰明、更有智慧、更有頭腦,看問題更有深度,更能把握住事物的根本。絕大部分的新手最初也都往往如此,尤其是有過成功管理企業經歷的老闆們,更容易如此。無論別人怎麼說,怎麼告誡他,他就是聽不進去。當玩壺進入到這個誤區時,往往就很難拔出來了!這個論壇上的這麼些會員之智慧、智力、智商的總合,還遠遠不如你一個腦袋?有這種可能嗎?一定要多聽聽大家的意見。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九、發現自己玩壺的方向有問題以後,如果不是自己要堅持騙自己。早就可以發現疑點,從而終止收購,減少損失的。可是,人性的弱點,在這種時候,往往都表現得那麼淋漓盡致!讓你欲罷不能,不繼續欺騙自己就是不行!玩得後面收得一堆破爛在家,同時還可能自我感覺良好。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壺貴精不貴多,你願意用一把好壺去換十把根本看不入眼的壺嗎?越玩到後面你會越明白,一分錢一分貨是永遠不會改變的真理,在紫砂面前,我們都是學生,只有自己努力學習真的搞明白了,在哪裡買壺都質優價平。如果玩壺一直是糊里糊塗的這種人最累,就是在宜興買壺也是要交學費的。


玩壺多年的老茶客,對紫砂的幾點看法


識茶、玩壺、學品茗,結交壺朋茶友,大有學問!只有放下架子,平等交流,不固步自封,才能從快樂中學到知識,找到樂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