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之上;喜歡的請關注↑

什麼是涿州

慷慨悲歌1500年

文 | 星球風物

日邊衝要無雙地,天下繁難第一州

一座小縣城

可若沒有這座城,中國的歷史會失色不少。

這就是號稱天下第一州的涿州。

(乾隆書寫的天下第一州的牌樓)

什麼是涿州



01


不知從哪裡說起的涿州

涿州市地處華北平原西北部,北京西南部,京畿南大門。東臨固安,西接淶水,北通北京,南到高碑店。涿州市隸屬於河北省。涿州是個凹陷-涿州凹陷,和北京凹陷之間隔著一個良鄉凸起,另一邊則是高碑店凸起。這就奠定涿州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預言家燕太子丹在易水河畔唱起“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時,荊軻手裡除了樊於期這個倒黴蛋兒的人頭,還有一樣至關重要的地圖-督亢,督亢也就是如今的涿州轄地。失督亢,燕國也免不了亡國的命運。


什麼是涿州


涿州市的地形總體來說是西高東低,地勢相對平坦全境地處太行山前傾斜區,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最高海拔達到69.4m,最低海拔19.8m。地貌形態受到拒馬河沖積影響。涿州的東南部地勢平緩,是涿州的平原區域;東北部受到小清河與永定河的影響,是過去河水氾濫造成的風沙區域,地勢走向平緩。毛家屯村、西城坊村地區,地勢低凹。

涿州市河流較多,轄區內有永定河、白溝河、小清河、琉璃河、北拒馬河、胡良河等,屬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 (1)永定河:位於轄區東北部,由桑乾河和洋河匯流而成,自北京市房山韓營流入涿州市境內,自長安城村南出市流入固安,境內全長10.4 km。 (2)白溝河:位於轄區東部邊界,上游由小清河,琉璃河、拒馬河三個支流匯合而成,該河北起涿州市佟村、任村之間的二龍坑,流經茨村、白馬莊、西雙鋪頭等村,進入高碑店市,境內全長19.68 km。 (3)小清河:發源於北京市長辛店以西山區,由涿州市古城村北入境,至佟村、任村之間匯入北拒馬河,境內全長9.23 km。 (4)琉璃河:由北京市房山縣琉璃河鎮東流入涿州市,流經劉莊、北港、蘆村至小柳村匯入北拒馬河,境內全長7 km。 (5)北拒馬河:發源於淶源縣落寶灘,流經北京市房山縣張坊鄉,進入涿州市後形成南北兩股支流,南支流經孫家莊鄉、松林店鎮,到包子鋪後又向北流經東莊頭、西后村在北壇與北支流匯合,北拒馬河是貫穿涿州市全境的主要河流,北支流為主支,全長32.7 km,以洩洪為主,南支全長31.5 km,以洩洪澇為主。 (6)胡良河:﹙又名泉水河﹚發源於北京房山區,上游分南北兩支,自涿州市夾河村匯流入境。流經百尺竿、下胡良、東仙坡等鄉,至碼頭鎮張村西南入北拒馬河,境內長20.3 km。

02

星耀涿州

涿州城的演變

春秋戰國時期,涿州為燕之涿邑。

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年),秦滅燕後,於涿邑置涿縣。

西漢高帝六年(前201年),分廣陽郡南部、鉅鹿郡北部及恆山郡一部,置涿郡。郡、縣治所均在今涿州城區。

新王莽始建國元年(9年),改涿郡為垣翰郡。

東漢建武元年(25年),復改垣翰為涿郡。靈帝中平五年(188年)涿縣屬幽州。

三國魏黃初七年(226年),涿郡改稱范陽郡。

西晉武帝泰始元年(265年),范陽郡改稱范陽國。幽州刺史遷返薊。在原陽鄉侯國地建萇鄉縣,屬范陽國;

東晉十六國時,涿地先後屬後趙、前燕、前秦及後燕;

南北朝時,北齊天保七年(556年)廢萇鄉、方城2縣併入涿縣;

隋開皇元年(581年),析涿縣西境原遒縣地置范陽縣,屬昌黎郡(今易縣)。

大業三年(607年),幽州改名為涿郡(治所在今北京)。

唐武德元年(618年),罷涿郡改稱幽州,武德七年(624年)涿縣改名范陽縣。安史之亂後范陽郡又稱幽州;

五代,後晉天福元年(936年),涿州范陽縣屬遼。遼於涿州置永泰軍。

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劃范陽、良鄉、宛平3縣邊地置萬寧縣(後改名奉先,元改名房山),隸屬於涿州。

元朝,採行省制,涿州升為涿州路,轄范陽等7縣。

明洪武元年,涿州屬北平府。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順天府分設四路廳,涿州屬順天府西路廳。

民國二年(1913年)撤州,涿州改稱涿縣。民國三年(1914年)順天府改稱京兆特別行政區,涿縣隸屬京兆。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涿縣被日本侵略軍佔據。1941年與房良縣、淶水縣並稱房淶涿縣。到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平南縣南部組成“涿良宛”縣,至1947年。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涿縣縣城為國民黨政府接收,設第六督察區於涿縣。

1949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涿縣劃歸河北省保定專區。1970年保定專區改稱保定地區,轄涿縣。1986年9月24日,撤涿縣,以涿縣轄區建涿州市,仍屬保定地區。

1999年,保定地、市合併,涿州隸屬保定市至今。

涿州城的演變或許泛善可陳,但涿州人物確可以星耀整個中國史。

漢末的政治、軍事、經學家盧植,華北名將公孫瓚,以及後來的蜀漢昭烈帝劉備皆盧植之門下弟子。盧植性格剛毅,師從大儒馬融,為大儒鄭玄的同門師兄。曾先後擔任九江、廬江太守,平定蠻族叛亂。後與馬日磾、蔡邕等一起在東觀校勘儒學經典書籍,並參與續寫《漢記》。黃巾起義時為北中郎將,率軍與張角交戰,後被誣陷下獄,皇甫嵩平定黃巾後力救盧植,於是復任為尚書。後因上諫激怒董卓被免官,隱居在上谷軍都山,被袁紹請為軍師。初平三年(192年)去世。著有《尚書章句》、《三禮解詁》等,今皆失佚。

107國道旁的桃林結拜的哥仨,劉備: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稱他為蜀漢先主。劉備少年時拜盧植為師,早年顛沛流離,投靠過多個諸侯;曾參與鎮壓黃巾起義,先後率軍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謙等。陶謙病亡後,將徐州讓與劉備;赤壁之戰時,劉備與孫權聯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益州;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章武三年(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終年六十三歲,諡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葬惠陵。《三國志》評劉備的機權幹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終成帝業。劉備也稱自己做事“每與操反,事乃成爾”。後世有眾多文藝作品以其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紀念。張飛:字翼德(正史中字益德,小說《三國演義》裡為翼德),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因其勇武過人,而與關羽並稱為“萬人敵”。建安十三年(208年),劉備於長阪坡敗退時,張飛僅率二十騎斷後,曹軍無人敢逼近,劉備因此得以免難。劉備入蜀後,張飛與諸葛亮、趙雲進軍西川,分定郡縣。在抵達江州時義釋了劉璋手下的巴郡太守嚴顏。建安二十年(215年),張飛在宕渠擊敗魏國名將張郃。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張飛晉升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同年,張飛被其部將範強、張達所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張飛以其勇猛、魯莽、嫉惡如仇而著稱,雖然此形象主要來源於小說和戲劇等民間藝術,但已深入人心。

(涿州影視城)

什麼是涿州

什麼是涿州

酈道元,字善長。平東將軍酈範之子,南北朝時期北魏官員、地理學家。年幼時曾隨父親到山東訪求水道,少時博覽奇書,後又遊歷秦嶺、淮河以北和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考察河道溝渠,蒐集有關的風土民情、歷史故事、神話傳說。仕途坎坷,終未能盡其才。其曾任御史中尉、北中郎將等職,還做過冀州長史、魯陽郡太守、東荊州刺史、河南尹等職務。執法嚴峻,後被北魏朝廷任命為為關右大使。北魏孝昌三年(527年),被蕭寶夤部將郭子恢在陰盤驛所殺。撰《水經注》四十卷。且其文筆雋永,描寫生動,既是一部內容豐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優美的山水散文彙集。可稱為中國遊記文學的開創者,對後世遊記散文的發展影響頗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但均已失傳。

趙氏兄弟,宋太祖趙匡胤,字元朗,中國大宋王朝的建立者。出身軍人家庭,趙弘殷次子。在位期間,依據宰相趙普的“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策略,致力於統一全國,先後滅亡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及南唐等南方割據政權,完成了全國大部的統一。趙匡胤先後兩次“杯酒釋兵權”,罷去禁軍將領及地方藩鎮的兵權,解決了自唐朝中葉以來地方節度使擁兵自擅的局面。他還設立“封樁庫”貯藏錢、帛、布匹,以期贖回被後晉高祖石敬瑭獻給契丹的燕雲十六州。開寶九年(976年),趙匡胤逝世,享年五十歲。在位十六年,諡號英武聖文神德皇帝,廟號太祖,葬於永昌陵。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加諡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有詩作《詠初日》傳世。宋太宗趙光義,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趙匡義,後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諱改名趙光義,即位後又改名趙炅。開寶九年(976年),宋太祖駕崩後,趙光義登基為帝。即位後使用政治壓力,迫使吳越王錢俶和割據漳、泉二州的陳洪進於太平興國三年(978)納土歸附。次年親征太原,滅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兩次攻遼,企圖收復燕雲十六州,都遭到失敗,從此對遼採取守勢。並且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在位期間,改變唐末以來,重武輕文的陋習。趙光義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997年),趙光義去世,廟號太宗,諡號至仁應道神功聖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皇帝,葬永熙陵。趙光義的家族成員有趙匡濟、趙匡胤和趙廷美等。

詩人們,賈島,字閬(讀láng)仙,人稱“詩奴”,與孟郊共稱“郊寒島瘦”,唐代詩人。漢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陽縣(今河北省涿州)人。自號“碣石山人”。據說在長安(今陝西西安)的時候因當時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後外出,賈島做詩發牢騷,被韓愈發現才華,併成為“苦吟詩人”。後來受教於韓愈,並還俗參加科舉,但累舉不中第。唐文宗的時候被排擠,貶做長江主簿。唐武宗會昌年初由普州司倉參軍改任司戶,未任病逝。盧照鄰,初唐詩人。字升之,自號幽憂子,漢族,唐朝詩人,後因病苦,自殺。其生卒年史無明載,後人有多種說法,有三子,現其後人居住在河北省正定縣內。盧照鄰望族出身,曾為王府典籤,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學上,他與王勃、楊炯、駱賓王以文詞齊名,世稱“王楊盧駱”,號為“初唐四傑”。有7卷本的《盧升之集》、明張燮輯注的《幽憂子集》存世。盧照鄰尤工詩歌駢文,以歌行體為佳,不少佳句傳頌不絕,如“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等,更被後人譽為經典。

等等

對了,還有一個: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安史之亂的禍首安大胖子的老巢就是這涿州范陽。

03

涿州八景

通會燈市似火龍,雙塔晴煙報主凶。

拒馬長虹行逆水,胡良曉月除夕明。

邵村花田景優美,督亢秋成退肖兵。

樓桑春社鬆齊頂,盤坡積雪不易融。

指正月十五元宵節鬧花燈的場面。涿州的元宵燈會,始於漢,興於唐,盛於明清,是歷史悠久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古人曾有"南有揚州,北有涿州"的說法。涿州古城原城中有夾城,門名"通會",夾城上有重樓三間,名"通會樓",俗稱鼓樓。樓上左鼓右鍾,樓高四丈。二十里外即遙遙在目。每年正月十五是鬧花燈之日,從通會樓至南門置72架木製等牌樓,十字路口置燈棚7座。每到此日,大街小巷,張燈結綵,耍龍燈、獅子、踩高蹺、放鞭炮,真是火樹齊開,星球碎掛,千家萬戶,燃燭通宵。元宵之夜,登上鼓樓,遠眺長街,龍飛鳳舞,頗為壯觀。這一景象稱為"通會燈市"。詩詠:"春風初到月初圓,不夜城中沸管絃,萬盞燈光雙塔影,一時輝映鼓樓前"。

(通會燈市)

什麼是涿州


指矗立在涿州古城內東北的雲居寺塔和智度寺塔。雙塔建於遼代,這兩座塔的建成,民間有著動人的傳說。說是有兩位巧手的姑嫂,一夜之間建成,實際上是佛教文化產物。所謂"雙塔晴煙",一是說:在風和日麗的天氣裡,遠看雙塔正象幾縷青煙在蔚藍的天幕上嫋嫋升起。一是說:在晴朗的天日,雙塔頂部周圍能看到幾縷青煙。詩詠:"豐碑猶自紀金遼,雙塔凌增逼九霄,佛火不明鈴語寂,晴煙幾縷逐飄"。

(雙塔晴煙)


什麼是涿州


城北拒馬河上的永濟橋,拱跨度大,形狀優美,飛跨拒馬河兩岸。橋的倒影映在河水中,宛如一道彩虹。因此,被稱為"拒馬長虹"。

(拒馬長虹)

什麼是涿州


城北十里胡良河橫跨一座石橋,南來北往的行人登上這座石橋,都免不了停步,欣賞這裡的景色。尤其是將近黎明時,當雄雞報曉,天色微明,在晨光熹微中,靜靜的河水流著,水中映出一片殘月,波光橋影,景情交融,引人入勝。詩詠:"破曉事行役,去去之胡良。殘月淡如水,天寒知欲霜。鐘聲逗曙色,宿火明漁莊。晨雞時一鳴,隱隱騰朝陽。"

(胡良曉月)

什麼是涿州


城西北稻田區的百尺竿鄉大、小邵村一帶,地處胡良河流域,土地肥沃,水源充沛,小橋流水,溝渠縱橫,譽為"小江南"。也是易學大家邵康節的故里."邵村花田"是指這一帶農田景色。每當稻田插秧後,方田披上新裝,一塊塊蓮花點綴,又有遠處青山相襯,確實把人帶入了"山光潑翠水託藍,獲稻分秧事事諳,十頃荷花萬株柳,卜居須住小江南"的詩意中。

(邵村花田)

什麼是涿州


戰國時期涿邑隸屬燕國。督亢,即指當時涿州東南部大面積肥沃地帶。荊軻刺秦王,奉督亢圖入秦,因身單力薄,大功未成,被秦王殺死,空留下一個"圖窮匕首見"的故事。詩詠:荊卿圖督亢,獻地秦人喜。風蕭自古傳,黃雲復萬里。豐年禾黍多,百室歌盈止。壯士何處尋,西風吹易水。"黃雲復萬里,豐年禾黍多"兩句描述了督亢一帶原野莊稼豐收的景象。

(督亢秋成)

什麼是涿州


樓桑村在涿州城南十五里,為漢昭烈帝劉備故里。漢昭烈帝廟,廟宇宏偉壯麗,工程浩大,廟貌巍然。主要神像,均為木製,尤為壯觀。院中古柏參天,碑碣林立,花木繁茂,往來遊人驅車過此徘徊瞻眺,流連忘返。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在這裡舉行盛大廟會,方圓數十里的鄉鄰,扶老攜幼,紛紛到此趕廟,各家商號,爭相開業,小商小販,江湖藝人蜂擁而至。"父老相攜載酒遊,果然春社勝於秋"等前賢詩句,即當年寫照。

(樓桑春社)

什麼是涿州

盤坡又稱三坡,即今著名的野三坡,隸屬淶水縣,距涿州城二百里。詩詠:"連雲一白接天涯,積雪猶堆六出花,十丈紅塵飛不到,玉山深處有人家"。

(盤坡積雪)

什麼是涿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