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買過哪些航母?為什麼最終選擇“瓦良格”號?'

"


"


中國買過哪些航母?為什麼最終選擇“瓦良格”號?

“遼寧”艦編隊開展遠海實兵對抗演練

中國海軍的第一艘航母“遼寧”號前身是蘇聯的“瓦良格”號。

在“瓦良格”號之前,中國曾買過三艘航母,第一艘就是早在1985年以廢鋼鐵名義購買的澳大利亞“墨爾本”號。

惡名遠揚的撞船大王“墨爾本”號

“墨爾本”號原來是英國海軍的“尊嚴”號(HMS Majestic),舷號R77。是英國海軍“巨人”級輕型航母的第十一艘。從“尊嚴”號開始的6艘航母和“巨人”級前10艘航母相比,有了一些改進,增加了飛行甲板面積和機庫裝甲厚度,所以有人也將這6艘航母單獨列為“尊嚴”級。

“尊嚴”級建造的1943年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進行到最緊張的時刻,因此這6艘航母都是急就之章,為了縮短建造週期儘快建成服役,英國人竟然採用商船標準使用普通鋼板,因為他們完全是為了戰爭的急需而建造,所以本來也不打算用多久,準備戰爭結束就報廢拆解。

不過戰爭的進程比英國人估計得更快,“尊嚴”號下水時已經是1945年2月,勝利已經在望,他們對航母的需求也不是那麼急迫了,所以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時,6艘“尊嚴”級(六號艦於1945年9月下水)全部停止舾裝。不久就準備按計劃拆解,但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海軍對“尊嚴”級航母表達出了引進意向,因此又有3艘陸續重新開工。“尊嚴”號於1947年重新開工,此時噴氣式戰機已經逐漸取代螺旋槳飛機,考慮到了搭載噴氣式飛機的需要,特地增加了斜角甲板和蒸汽彈射器。1955年“尊嚴號”建成後和“可怕”號一起以830萬英鎊的價格賣給了澳大利亞,改名為“墨爾本”號。

“墨爾本”號建成時標準排水量1.42萬噸,滿載排水量1.8萬噸,可以搭載37架艦載機,只能算是輕型航母。但在航母發展史上卻以“撞船大王”而惡名遠揚。

從1957年10月28日和“藍卡”號驅逐艦相撞開始,“墨爾本”號的碰撞史拉開了序幕,此後一發而不可收,此後和八艘軍艦、商船相撞,其中兩次撞船事故後果更是極為慘重:

1964年2月10日,“墨爾本”號與“航海者”號驅逐艦相撞,將“航海者”號撞沉,並造成了驅逐艦上82人喪生。1969年6月3日,在與美國海軍的聯合演習中,將美軍“伊文思”號驅逐艦撞沉,造成73名美軍水兵死亡。

這幾次撞船事故雖然不全是“墨爾本”號的責任,例如這兩次最嚴重的事故就都是驅逐艦的原因,但“墨爾本”號“撞船大王”的惡名已經盡人皆知。

"


中國買過哪些航母?為什麼最終選擇“瓦良格”號?

“遼寧”艦編隊開展遠海實兵對抗演練

中國海軍的第一艘航母“遼寧”號前身是蘇聯的“瓦良格”號。

在“瓦良格”號之前,中國曾買過三艘航母,第一艘就是早在1985年以廢鋼鐵名義購買的澳大利亞“墨爾本”號。

惡名遠揚的撞船大王“墨爾本”號

“墨爾本”號原來是英國海軍的“尊嚴”號(HMS Majestic),舷號R77。是英國海軍“巨人”級輕型航母的第十一艘。從“尊嚴”號開始的6艘航母和“巨人”級前10艘航母相比,有了一些改進,增加了飛行甲板面積和機庫裝甲厚度,所以有人也將這6艘航母單獨列為“尊嚴”級。

“尊嚴”級建造的1943年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進行到最緊張的時刻,因此這6艘航母都是急就之章,為了縮短建造週期儘快建成服役,英國人竟然採用商船標準使用普通鋼板,因為他們完全是為了戰爭的急需而建造,所以本來也不打算用多久,準備戰爭結束就報廢拆解。

不過戰爭的進程比英國人估計得更快,“尊嚴”號下水時已經是1945年2月,勝利已經在望,他們對航母的需求也不是那麼急迫了,所以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時,6艘“尊嚴”級(六號艦於1945年9月下水)全部停止舾裝。不久就準備按計劃拆解,但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海軍對“尊嚴”級航母表達出了引進意向,因此又有3艘陸續重新開工。“尊嚴”號於1947年重新開工,此時噴氣式戰機已經逐漸取代螺旋槳飛機,考慮到了搭載噴氣式飛機的需要,特地增加了斜角甲板和蒸汽彈射器。1955年“尊嚴號”建成後和“可怕”號一起以830萬英鎊的價格賣給了澳大利亞,改名為“墨爾本”號。

“墨爾本”號建成時標準排水量1.42萬噸,滿載排水量1.8萬噸,可以搭載37架艦載機,只能算是輕型航母。但在航母發展史上卻以“撞船大王”而惡名遠揚。

從1957年10月28日和“藍卡”號驅逐艦相撞開始,“墨爾本”號的碰撞史拉開了序幕,此後一發而不可收,此後和八艘軍艦、商船相撞,其中兩次撞船事故後果更是極為慘重:

1964年2月10日,“墨爾本”號與“航海者”號驅逐艦相撞,將“航海者”號撞沉,並造成了驅逐艦上82人喪生。1969年6月3日,在與美國海軍的聯合演習中,將美軍“伊文思”號驅逐艦撞沉,造成73名美軍水兵死亡。

這幾次撞船事故雖然不全是“墨爾本”號的責任,例如這兩次最嚴重的事故就都是驅逐艦的原因,但“墨爾本”號“撞船大王”的惡名已經盡人皆知。

中國買過哪些航母?為什麼最終選擇“瓦良格”號?

1969年6月3日,在與美國海軍的聯合演習中,澳大利亞“墨爾本”號航空母艦將美軍“伊文思”號驅逐艦撞沉,造成73名美軍水兵死亡,圖為兩艦相撞後“墨爾本”號的受損情況,事後 美 國 軍 隊 取 消 了 與“墨爾本”號的聯合演習,“墨爾本”號前往新加坡進行緊急修理

到了20世紀80年代,這艘本來只是戰時應急建造的航母,已經服役近40年,加上多次撞擊事故也對船體造成了一定損傷,所以澳大利亞海軍讓“墨爾本”號退役,在拆除了全部設備後作為廢鋼鐵出售。

1985年,中國聯合拆船公司以150萬美元的價格買到了“墨爾本”號。這是中國第一次零距離接觸到真正現代意義的航母,因此海軍裝備部組織了一支專家團隊對“墨爾本”號進行了全面細緻的勘測、拍攝,然後再拆解。

令人意外的是,雖然“墨爾本”號上武器系統、電子系統甚至動力系統都拆得一乾二淨,但是蒸汽彈射器卻居然沒有被拆除。即便沒有蒸汽彈射器的意外驚喜,就一個什麼都沒有的航母空船殼對於中國海軍的航母發展來說,也是極具價值的。

因為這可以讓中國海軍和航母設計建造單位對現代航母有了一個直觀而感性的瞭解,可以說是中國航母發展漫漫征程的第一步!在當時,或許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甚至包括當年參加對“墨爾本”號勘測的專家——正是這樣一艘形同廢鋼鐵的“墨爾本”號,卻是中國航母發展的敲門磚。

威名赫赫的“明斯克”號

中國買到的第二艘航母是蘇聯的“明斯克”號,這是蘇聯“基輔”級航母的二號艦。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蘇聯海軍逐漸從近海型向遠洋型發展,當蘇聯海軍深入遠海之後,缺乏空中掩護的問題就凸顯了出來,因此從70年代起蘇聯一改原來重導彈重潛艇輕航母的發展方向,開始建造航母,基輔級正是這種戰略思想轉變的產物。

由於蘇聯海軍的巡洋艦、驅逐艦性能還是相對差了一些,無法像美國海軍那樣為航母提供可靠的保護,所以蘇聯航母無法像美國航母那樣只裝備少量自衛型武器,不得不裝備大量武備。也因為這個原因,蘇聯海軍為基輔級量身定製了一種全新的艦種名稱——“重型載機巡洋艦”。當然叫巡洋艦還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規避《蒙特勒公約》裡對航母通過黑海海峽的限制。

"


中國買過哪些航母?為什麼最終選擇“瓦良格”號?

“遼寧”艦編隊開展遠海實兵對抗演練

中國海軍的第一艘航母“遼寧”號前身是蘇聯的“瓦良格”號。

在“瓦良格”號之前,中國曾買過三艘航母,第一艘就是早在1985年以廢鋼鐵名義購買的澳大利亞“墨爾本”號。

惡名遠揚的撞船大王“墨爾本”號

“墨爾本”號原來是英國海軍的“尊嚴”號(HMS Majestic),舷號R77。是英國海軍“巨人”級輕型航母的第十一艘。從“尊嚴”號開始的6艘航母和“巨人”級前10艘航母相比,有了一些改進,增加了飛行甲板面積和機庫裝甲厚度,所以有人也將這6艘航母單獨列為“尊嚴”級。

“尊嚴”級建造的1943年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進行到最緊張的時刻,因此這6艘航母都是急就之章,為了縮短建造週期儘快建成服役,英國人竟然採用商船標準使用普通鋼板,因為他們完全是為了戰爭的急需而建造,所以本來也不打算用多久,準備戰爭結束就報廢拆解。

不過戰爭的進程比英國人估計得更快,“尊嚴”號下水時已經是1945年2月,勝利已經在望,他們對航母的需求也不是那麼急迫了,所以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時,6艘“尊嚴”級(六號艦於1945年9月下水)全部停止舾裝。不久就準備按計劃拆解,但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海軍對“尊嚴”級航母表達出了引進意向,因此又有3艘陸續重新開工。“尊嚴”號於1947年重新開工,此時噴氣式戰機已經逐漸取代螺旋槳飛機,考慮到了搭載噴氣式飛機的需要,特地增加了斜角甲板和蒸汽彈射器。1955年“尊嚴號”建成後和“可怕”號一起以830萬英鎊的價格賣給了澳大利亞,改名為“墨爾本”號。

“墨爾本”號建成時標準排水量1.42萬噸,滿載排水量1.8萬噸,可以搭載37架艦載機,只能算是輕型航母。但在航母發展史上卻以“撞船大王”而惡名遠揚。

從1957年10月28日和“藍卡”號驅逐艦相撞開始,“墨爾本”號的碰撞史拉開了序幕,此後一發而不可收,此後和八艘軍艦、商船相撞,其中兩次撞船事故後果更是極為慘重:

1964年2月10日,“墨爾本”號與“航海者”號驅逐艦相撞,將“航海者”號撞沉,並造成了驅逐艦上82人喪生。1969年6月3日,在與美國海軍的聯合演習中,將美軍“伊文思”號驅逐艦撞沉,造成73名美軍水兵死亡。

這幾次撞船事故雖然不全是“墨爾本”號的責任,例如這兩次最嚴重的事故就都是驅逐艦的原因,但“墨爾本”號“撞船大王”的惡名已經盡人皆知。

中國買過哪些航母?為什麼最終選擇“瓦良格”號?

1969年6月3日,在與美國海軍的聯合演習中,澳大利亞“墨爾本”號航空母艦將美軍“伊文思”號驅逐艦撞沉,造成73名美軍水兵死亡,圖為兩艦相撞後“墨爾本”號的受損情況,事後 美 國 軍 隊 取 消 了 與“墨爾本”號的聯合演習,“墨爾本”號前往新加坡進行緊急修理

到了20世紀80年代,這艘本來只是戰時應急建造的航母,已經服役近40年,加上多次撞擊事故也對船體造成了一定損傷,所以澳大利亞海軍讓“墨爾本”號退役,在拆除了全部設備後作為廢鋼鐵出售。

1985年,中國聯合拆船公司以150萬美元的價格買到了“墨爾本”號。這是中國第一次零距離接觸到真正現代意義的航母,因此海軍裝備部組織了一支專家團隊對“墨爾本”號進行了全面細緻的勘測、拍攝,然後再拆解。

令人意外的是,雖然“墨爾本”號上武器系統、電子系統甚至動力系統都拆得一乾二淨,但是蒸汽彈射器卻居然沒有被拆除。即便沒有蒸汽彈射器的意外驚喜,就一個什麼都沒有的航母空船殼對於中國海軍的航母發展來說,也是極具價值的。

因為這可以讓中國海軍和航母設計建造單位對現代航母有了一個直觀而感性的瞭解,可以說是中國航母發展漫漫征程的第一步!在當時,或許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甚至包括當年參加對“墨爾本”號勘測的專家——正是這樣一艘形同廢鋼鐵的“墨爾本”號,卻是中國航母發展的敲門磚。

威名赫赫的“明斯克”號

中國買到的第二艘航母是蘇聯的“明斯克”號,這是蘇聯“基輔”級航母的二號艦。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蘇聯海軍逐漸從近海型向遠洋型發展,當蘇聯海軍深入遠海之後,缺乏空中掩護的問題就凸顯了出來,因此從70年代起蘇聯一改原來重導彈重潛艇輕航母的發展方向,開始建造航母,基輔級正是這種戰略思想轉變的產物。

由於蘇聯海軍的巡洋艦、驅逐艦性能還是相對差了一些,無法像美國海軍那樣為航母提供可靠的保護,所以蘇聯航母無法像美國航母那樣只裝備少量自衛型武器,不得不裝備大量武備。也因為這個原因,蘇聯海軍為基輔級量身定製了一種全新的艦種名稱——“重型載機巡洋艦”。當然叫巡洋艦還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規避《蒙特勒公約》裡對航母通過黑海海峽的限制。

中國買過哪些航母?為什麼最終選擇“瓦良格”號?

1971年9月2日, A-4“天鷹”式攻擊機成隊掠過位於傑維斯灣的“墨爾本”號航母上空,1967年秋,“墨爾本”號前往美國進行現代化改裝後接收了20多架新型艦載機,其中就包括10架 A-4“天鷹”攻擊機,不過以其僅可以搭載37架艦載機的程度,只能算是輕型航母

“明斯克”號航母1972年12月開工建造,1975年9月下水,1978年9月建成服役,先被編入黑海艦隊,1979年又轉到太平洋艦隊成為太平洋艦隊旗艦。“明斯克”號加入太平洋艦隊,結束了蘇聯在遠東沒有大型主力艦的歷史。

母港在海參崴的“明斯克”號,活動範圍極為廣闊,從北太平洋一直到中國南海,甚至還前出印度洋。而“明斯克”號到遠東的時候,中美關係正處在蜜月期,蘇聯在亞太地區處境堪憂,所以“明斯克”號的到來不啻蘇聯在太平洋的一根振奮士氣的定海神針。

每當“明斯克”號從海參崴出航,所到之處美、日都是如臨大敵,派出大批艦艇、飛機尾隨監視,不敢稍有懈怠。20世紀80年代日本研究大戰略的著名軍事評論家久留島龍夫寫的軍事架空小說《明斯克號出擊》能夠成為暢銷書,就是這種心理的折射。

1991年,蘇聯解體後,接收“明斯克”號航母的俄羅斯海軍軍費匱乏,無力承擔像“明斯克”號這樣的大型戰艦的運行、維護費用。加上建造“明斯克”號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已經劃歸烏克蘭,俄羅斯也沒有大型造船廠能夠對“明斯克”號進行大修,所以“明斯克”號只得於1992年5月退役,此時距離建成才不過14年,還不到正常情況下一艘航母至少40年服役週期的一半。

1995年,“明斯克”號與同級姊妹艦“新羅西斯克”號一起以1300萬美元的價格打包賣給了韓國大宇集團。“新羅西斯克”號很快被拆解,但韓國對“明斯克”號卻動了心思,一度考慮對其進行改裝,使之成為韓國的第一艘航母。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韓國經濟遭受嚴重打擊,航母計劃不得不終止。

1998年大宇集團以530萬美元的價格將“明斯克”號賣給中國德隆公司,1998年9月,“明斯克”號被拖到廣東東莞。1998年8月又被拖到廣州文衝船廠進行全面整修和改造。2000年5月,“明斯克”號被改建成軍事主題公園,落戶深圳大鵬灣,建成深圳明斯克航母世界,成為深圳的一大景點,最高峰時每天接待的遊客超過3萬人。

2016年4月,由於明斯克航母世界停業,“明斯克”號離開深圳,先被拖到舟山進行整修,如今落戶江蘇南通,不久將重新作為主題公園開放。

蘇聯航母開山之作的“基輔”號

緊跟著“明斯克”號來到中國的第三艘航母是蘇聯海軍的“基輔”號,是“基輔”級的一號艦,也是“明斯克”號的同級大哥。

雖然在“基輔”號之前,蘇聯海軍已經有了兩艘“莫斯科”級直升機航母,只能搭載直升機。所以“基輔”號是蘇聯海軍第一艘搭載固定翼飛機的軍艦。

"


中國買過哪些航母?為什麼最終選擇“瓦良格”號?

“遼寧”艦編隊開展遠海實兵對抗演練

中國海軍的第一艘航母“遼寧”號前身是蘇聯的“瓦良格”號。

在“瓦良格”號之前,中國曾買過三艘航母,第一艘就是早在1985年以廢鋼鐵名義購買的澳大利亞“墨爾本”號。

惡名遠揚的撞船大王“墨爾本”號

“墨爾本”號原來是英國海軍的“尊嚴”號(HMS Majestic),舷號R77。是英國海軍“巨人”級輕型航母的第十一艘。從“尊嚴”號開始的6艘航母和“巨人”級前10艘航母相比,有了一些改進,增加了飛行甲板面積和機庫裝甲厚度,所以有人也將這6艘航母單獨列為“尊嚴”級。

“尊嚴”級建造的1943年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進行到最緊張的時刻,因此這6艘航母都是急就之章,為了縮短建造週期儘快建成服役,英國人竟然採用商船標準使用普通鋼板,因為他們完全是為了戰爭的急需而建造,所以本來也不打算用多久,準備戰爭結束就報廢拆解。

不過戰爭的進程比英國人估計得更快,“尊嚴”號下水時已經是1945年2月,勝利已經在望,他們對航母的需求也不是那麼急迫了,所以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時,6艘“尊嚴”級(六號艦於1945年9月下水)全部停止舾裝。不久就準備按計劃拆解,但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海軍對“尊嚴”級航母表達出了引進意向,因此又有3艘陸續重新開工。“尊嚴”號於1947年重新開工,此時噴氣式戰機已經逐漸取代螺旋槳飛機,考慮到了搭載噴氣式飛機的需要,特地增加了斜角甲板和蒸汽彈射器。1955年“尊嚴號”建成後和“可怕”號一起以830萬英鎊的價格賣給了澳大利亞,改名為“墨爾本”號。

“墨爾本”號建成時標準排水量1.42萬噸,滿載排水量1.8萬噸,可以搭載37架艦載機,只能算是輕型航母。但在航母發展史上卻以“撞船大王”而惡名遠揚。

從1957年10月28日和“藍卡”號驅逐艦相撞開始,“墨爾本”號的碰撞史拉開了序幕,此後一發而不可收,此後和八艘軍艦、商船相撞,其中兩次撞船事故後果更是極為慘重:

1964年2月10日,“墨爾本”號與“航海者”號驅逐艦相撞,將“航海者”號撞沉,並造成了驅逐艦上82人喪生。1969年6月3日,在與美國海軍的聯合演習中,將美軍“伊文思”號驅逐艦撞沉,造成73名美軍水兵死亡。

這幾次撞船事故雖然不全是“墨爾本”號的責任,例如這兩次最嚴重的事故就都是驅逐艦的原因,但“墨爾本”號“撞船大王”的惡名已經盡人皆知。

中國買過哪些航母?為什麼最終選擇“瓦良格”號?

1969年6月3日,在與美國海軍的聯合演習中,澳大利亞“墨爾本”號航空母艦將美軍“伊文思”號驅逐艦撞沉,造成73名美軍水兵死亡,圖為兩艦相撞後“墨爾本”號的受損情況,事後 美 國 軍 隊 取 消 了 與“墨爾本”號的聯合演習,“墨爾本”號前往新加坡進行緊急修理

到了20世紀80年代,這艘本來只是戰時應急建造的航母,已經服役近40年,加上多次撞擊事故也對船體造成了一定損傷,所以澳大利亞海軍讓“墨爾本”號退役,在拆除了全部設備後作為廢鋼鐵出售。

1985年,中國聯合拆船公司以150萬美元的價格買到了“墨爾本”號。這是中國第一次零距離接觸到真正現代意義的航母,因此海軍裝備部組織了一支專家團隊對“墨爾本”號進行了全面細緻的勘測、拍攝,然後再拆解。

令人意外的是,雖然“墨爾本”號上武器系統、電子系統甚至動力系統都拆得一乾二淨,但是蒸汽彈射器卻居然沒有被拆除。即便沒有蒸汽彈射器的意外驚喜,就一個什麼都沒有的航母空船殼對於中國海軍的航母發展來說,也是極具價值的。

因為這可以讓中國海軍和航母設計建造單位對現代航母有了一個直觀而感性的瞭解,可以說是中國航母發展漫漫征程的第一步!在當時,或許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甚至包括當年參加對“墨爾本”號勘測的專家——正是這樣一艘形同廢鋼鐵的“墨爾本”號,卻是中國航母發展的敲門磚。

威名赫赫的“明斯克”號

中國買到的第二艘航母是蘇聯的“明斯克”號,這是蘇聯“基輔”級航母的二號艦。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蘇聯海軍逐漸從近海型向遠洋型發展,當蘇聯海軍深入遠海之後,缺乏空中掩護的問題就凸顯了出來,因此從70年代起蘇聯一改原來重導彈重潛艇輕航母的發展方向,開始建造航母,基輔級正是這種戰略思想轉變的產物。

由於蘇聯海軍的巡洋艦、驅逐艦性能還是相對差了一些,無法像美國海軍那樣為航母提供可靠的保護,所以蘇聯航母無法像美國航母那樣只裝備少量自衛型武器,不得不裝備大量武備。也因為這個原因,蘇聯海軍為基輔級量身定製了一種全新的艦種名稱——“重型載機巡洋艦”。當然叫巡洋艦還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規避《蒙特勒公約》裡對航母通過黑海海峽的限制。

中國買過哪些航母?為什麼最終選擇“瓦良格”號?

1971年9月2日, A-4“天鷹”式攻擊機成隊掠過位於傑維斯灣的“墨爾本”號航母上空,1967年秋,“墨爾本”號前往美國進行現代化改裝後接收了20多架新型艦載機,其中就包括10架 A-4“天鷹”攻擊機,不過以其僅可以搭載37架艦載機的程度,只能算是輕型航母

“明斯克”號航母1972年12月開工建造,1975年9月下水,1978年9月建成服役,先被編入黑海艦隊,1979年又轉到太平洋艦隊成為太平洋艦隊旗艦。“明斯克”號加入太平洋艦隊,結束了蘇聯在遠東沒有大型主力艦的歷史。

母港在海參崴的“明斯克”號,活動範圍極為廣闊,從北太平洋一直到中國南海,甚至還前出印度洋。而“明斯克”號到遠東的時候,中美關係正處在蜜月期,蘇聯在亞太地區處境堪憂,所以“明斯克”號的到來不啻蘇聯在太平洋的一根振奮士氣的定海神針。

每當“明斯克”號從海參崴出航,所到之處美、日都是如臨大敵,派出大批艦艇、飛機尾隨監視,不敢稍有懈怠。20世紀80年代日本研究大戰略的著名軍事評論家久留島龍夫寫的軍事架空小說《明斯克號出擊》能夠成為暢銷書,就是這種心理的折射。

1991年,蘇聯解體後,接收“明斯克”號航母的俄羅斯海軍軍費匱乏,無力承擔像“明斯克”號這樣的大型戰艦的運行、維護費用。加上建造“明斯克”號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已經劃歸烏克蘭,俄羅斯也沒有大型造船廠能夠對“明斯克”號進行大修,所以“明斯克”號只得於1992年5月退役,此時距離建成才不過14年,還不到正常情況下一艘航母至少40年服役週期的一半。

1995年,“明斯克”號與同級姊妹艦“新羅西斯克”號一起以1300萬美元的價格打包賣給了韓國大宇集團。“新羅西斯克”號很快被拆解,但韓國對“明斯克”號卻動了心思,一度考慮對其進行改裝,使之成為韓國的第一艘航母。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韓國經濟遭受嚴重打擊,航母計劃不得不終止。

1998年大宇集團以530萬美元的價格將“明斯克”號賣給中國德隆公司,1998年9月,“明斯克”號被拖到廣東東莞。1998年8月又被拖到廣州文衝船廠進行全面整修和改造。2000年5月,“明斯克”號被改建成軍事主題公園,落戶深圳大鵬灣,建成深圳明斯克航母世界,成為深圳的一大景點,最高峰時每天接待的遊客超過3萬人。

2016年4月,由於明斯克航母世界停業,“明斯克”號離開深圳,先被拖到舟山進行整修,如今落戶江蘇南通,不久將重新作為主題公園開放。

蘇聯航母開山之作的“基輔”號

緊跟著“明斯克”號來到中國的第三艘航母是蘇聯海軍的“基輔”號,是“基輔”級的一號艦,也是“明斯克”號的同級大哥。

雖然在“基輔”號之前,蘇聯海軍已經有了兩艘“莫斯科”級直升機航母,只能搭載直升機。所以“基輔”號是蘇聯海軍第一艘搭載固定翼飛機的軍艦。

中國買過哪些航母?為什麼最終選擇“瓦良格”號?

蘇聯“基輔”級航母二號艦“明斯克”號,1979年6月24日攝。“明斯克”號是中國買到的第二艘航母,先是落戶深圳大鵬灣,建成深圳明斯克航母世界,2016年4月,又離開深圳落戶江蘇南通,不久將重新作為主題公園開放

蘇聯建造基輔級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由於之前蘇聯偏重發展導彈,所以海軍也是以發展彈道導彈潛艇和導彈巡洋艦為主,但隨著蘇聯海軍的發展,艦艇編隊開始進軍各大洋,對艦隊遠洋區域防空的需求越來越緊迫,光靠艦隊編成內的艦艇裝備的防空導彈遠遠無法滿足需要,迫切需要能夠搭載固定翼艦載機的航母來擔當遠洋艦隊的核心;第二,蘇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工業實力大增,為海軍建設航母創造了必要的物質基礎;第三,蘇聯成功完成了雅克-36垂直起降戰鬥機的研製,可以在此基礎上研製垂直起降艦載機,也就是後來的雅克-38。

"


中國買過哪些航母?為什麼最終選擇“瓦良格”號?

“遼寧”艦編隊開展遠海實兵對抗演練

中國海軍的第一艘航母“遼寧”號前身是蘇聯的“瓦良格”號。

在“瓦良格”號之前,中國曾買過三艘航母,第一艘就是早在1985年以廢鋼鐵名義購買的澳大利亞“墨爾本”號。

惡名遠揚的撞船大王“墨爾本”號

“墨爾本”號原來是英國海軍的“尊嚴”號(HMS Majestic),舷號R77。是英國海軍“巨人”級輕型航母的第十一艘。從“尊嚴”號開始的6艘航母和“巨人”級前10艘航母相比,有了一些改進,增加了飛行甲板面積和機庫裝甲厚度,所以有人也將這6艘航母單獨列為“尊嚴”級。

“尊嚴”級建造的1943年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進行到最緊張的時刻,因此這6艘航母都是急就之章,為了縮短建造週期儘快建成服役,英國人竟然採用商船標準使用普通鋼板,因為他們完全是為了戰爭的急需而建造,所以本來也不打算用多久,準備戰爭結束就報廢拆解。

不過戰爭的進程比英國人估計得更快,“尊嚴”號下水時已經是1945年2月,勝利已經在望,他們對航母的需求也不是那麼急迫了,所以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時,6艘“尊嚴”級(六號艦於1945年9月下水)全部停止舾裝。不久就準備按計劃拆解,但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海軍對“尊嚴”級航母表達出了引進意向,因此又有3艘陸續重新開工。“尊嚴”號於1947年重新開工,此時噴氣式戰機已經逐漸取代螺旋槳飛機,考慮到了搭載噴氣式飛機的需要,特地增加了斜角甲板和蒸汽彈射器。1955年“尊嚴號”建成後和“可怕”號一起以830萬英鎊的價格賣給了澳大利亞,改名為“墨爾本”號。

“墨爾本”號建成時標準排水量1.42萬噸,滿載排水量1.8萬噸,可以搭載37架艦載機,只能算是輕型航母。但在航母發展史上卻以“撞船大王”而惡名遠揚。

從1957年10月28日和“藍卡”號驅逐艦相撞開始,“墨爾本”號的碰撞史拉開了序幕,此後一發而不可收,此後和八艘軍艦、商船相撞,其中兩次撞船事故後果更是極為慘重:

1964年2月10日,“墨爾本”號與“航海者”號驅逐艦相撞,將“航海者”號撞沉,並造成了驅逐艦上82人喪生。1969年6月3日,在與美國海軍的聯合演習中,將美軍“伊文思”號驅逐艦撞沉,造成73名美軍水兵死亡。

這幾次撞船事故雖然不全是“墨爾本”號的責任,例如這兩次最嚴重的事故就都是驅逐艦的原因,但“墨爾本”號“撞船大王”的惡名已經盡人皆知。

中國買過哪些航母?為什麼最終選擇“瓦良格”號?

1969年6月3日,在與美國海軍的聯合演習中,澳大利亞“墨爾本”號航空母艦將美軍“伊文思”號驅逐艦撞沉,造成73名美軍水兵死亡,圖為兩艦相撞後“墨爾本”號的受損情況,事後 美 國 軍 隊 取 消 了 與“墨爾本”號的聯合演習,“墨爾本”號前往新加坡進行緊急修理

到了20世紀80年代,這艘本來只是戰時應急建造的航母,已經服役近40年,加上多次撞擊事故也對船體造成了一定損傷,所以澳大利亞海軍讓“墨爾本”號退役,在拆除了全部設備後作為廢鋼鐵出售。

1985年,中國聯合拆船公司以150萬美元的價格買到了“墨爾本”號。這是中國第一次零距離接觸到真正現代意義的航母,因此海軍裝備部組織了一支專家團隊對“墨爾本”號進行了全面細緻的勘測、拍攝,然後再拆解。

令人意外的是,雖然“墨爾本”號上武器系統、電子系統甚至動力系統都拆得一乾二淨,但是蒸汽彈射器卻居然沒有被拆除。即便沒有蒸汽彈射器的意外驚喜,就一個什麼都沒有的航母空船殼對於中國海軍的航母發展來說,也是極具價值的。

因為這可以讓中國海軍和航母設計建造單位對現代航母有了一個直觀而感性的瞭解,可以說是中國航母發展漫漫征程的第一步!在當時,或許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甚至包括當年參加對“墨爾本”號勘測的專家——正是這樣一艘形同廢鋼鐵的“墨爾本”號,卻是中國航母發展的敲門磚。

威名赫赫的“明斯克”號

中國買到的第二艘航母是蘇聯的“明斯克”號,這是蘇聯“基輔”級航母的二號艦。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蘇聯海軍逐漸從近海型向遠洋型發展,當蘇聯海軍深入遠海之後,缺乏空中掩護的問題就凸顯了出來,因此從70年代起蘇聯一改原來重導彈重潛艇輕航母的發展方向,開始建造航母,基輔級正是這種戰略思想轉變的產物。

由於蘇聯海軍的巡洋艦、驅逐艦性能還是相對差了一些,無法像美國海軍那樣為航母提供可靠的保護,所以蘇聯航母無法像美國航母那樣只裝備少量自衛型武器,不得不裝備大量武備。也因為這個原因,蘇聯海軍為基輔級量身定製了一種全新的艦種名稱——“重型載機巡洋艦”。當然叫巡洋艦還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規避《蒙特勒公約》裡對航母通過黑海海峽的限制。

中國買過哪些航母?為什麼最終選擇“瓦良格”號?

1971年9月2日, A-4“天鷹”式攻擊機成隊掠過位於傑維斯灣的“墨爾本”號航母上空,1967年秋,“墨爾本”號前往美國進行現代化改裝後接收了20多架新型艦載機,其中就包括10架 A-4“天鷹”攻擊機,不過以其僅可以搭載37架艦載機的程度,只能算是輕型航母

“明斯克”號航母1972年12月開工建造,1975年9月下水,1978年9月建成服役,先被編入黑海艦隊,1979年又轉到太平洋艦隊成為太平洋艦隊旗艦。“明斯克”號加入太平洋艦隊,結束了蘇聯在遠東沒有大型主力艦的歷史。

母港在海參崴的“明斯克”號,活動範圍極為廣闊,從北太平洋一直到中國南海,甚至還前出印度洋。而“明斯克”號到遠東的時候,中美關係正處在蜜月期,蘇聯在亞太地區處境堪憂,所以“明斯克”號的到來不啻蘇聯在太平洋的一根振奮士氣的定海神針。

每當“明斯克”號從海參崴出航,所到之處美、日都是如臨大敵,派出大批艦艇、飛機尾隨監視,不敢稍有懈怠。20世紀80年代日本研究大戰略的著名軍事評論家久留島龍夫寫的軍事架空小說《明斯克號出擊》能夠成為暢銷書,就是這種心理的折射。

1991年,蘇聯解體後,接收“明斯克”號航母的俄羅斯海軍軍費匱乏,無力承擔像“明斯克”號這樣的大型戰艦的運行、維護費用。加上建造“明斯克”號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已經劃歸烏克蘭,俄羅斯也沒有大型造船廠能夠對“明斯克”號進行大修,所以“明斯克”號只得於1992年5月退役,此時距離建成才不過14年,還不到正常情況下一艘航母至少40年服役週期的一半。

1995年,“明斯克”號與同級姊妹艦“新羅西斯克”號一起以1300萬美元的價格打包賣給了韓國大宇集團。“新羅西斯克”號很快被拆解,但韓國對“明斯克”號卻動了心思,一度考慮對其進行改裝,使之成為韓國的第一艘航母。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韓國經濟遭受嚴重打擊,航母計劃不得不終止。

1998年大宇集團以530萬美元的價格將“明斯克”號賣給中國德隆公司,1998年9月,“明斯克”號被拖到廣東東莞。1998年8月又被拖到廣州文衝船廠進行全面整修和改造。2000年5月,“明斯克”號被改建成軍事主題公園,落戶深圳大鵬灣,建成深圳明斯克航母世界,成為深圳的一大景點,最高峰時每天接待的遊客超過3萬人。

2016年4月,由於明斯克航母世界停業,“明斯克”號離開深圳,先被拖到舟山進行整修,如今落戶江蘇南通,不久將重新作為主題公園開放。

蘇聯航母開山之作的“基輔”號

緊跟著“明斯克”號來到中國的第三艘航母是蘇聯海軍的“基輔”號,是“基輔”級的一號艦,也是“明斯克”號的同級大哥。

雖然在“基輔”號之前,蘇聯海軍已經有了兩艘“莫斯科”級直升機航母,只能搭載直升機。所以“基輔”號是蘇聯海軍第一艘搭載固定翼飛機的軍艦。

中國買過哪些航母?為什麼最終選擇“瓦良格”號?

蘇聯“基輔”級航母二號艦“明斯克”號,1979年6月24日攝。“明斯克”號是中國買到的第二艘航母,先是落戶深圳大鵬灣,建成深圳明斯克航母世界,2016年4月,又離開深圳落戶江蘇南通,不久將重新作為主題公園開放

蘇聯建造基輔級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由於之前蘇聯偏重發展導彈,所以海軍也是以發展彈道導彈潛艇和導彈巡洋艦為主,但隨著蘇聯海軍的發展,艦艇編隊開始進軍各大洋,對艦隊遠洋區域防空的需求越來越緊迫,光靠艦隊編成內的艦艇裝備的防空導彈遠遠無法滿足需要,迫切需要能夠搭載固定翼艦載機的航母來擔當遠洋艦隊的核心;第二,蘇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工業實力大增,為海軍建設航母創造了必要的物質基礎;第三,蘇聯成功完成了雅克-36垂直起降戰鬥機的研製,可以在此基礎上研製垂直起降艦載機,也就是後來的雅克-38。

中國買過哪些航母?為什麼最終選擇“瓦良格”號?

蘇聯“基輔”級航母一號艦“基輔”號,攝於1985年。1991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海軍接收了“基輔”號,由於經費不足難以維持,1997年9月開始公開拍賣,後被中國天津天馬拆船工程公司以7000萬人民幣的價格買下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基輔”級才應運而生。負責設計新型航母的涅瓦設計局提出了九種方案,最終確定在第一方案的基礎上再進行補充改進,這才有了1143型方案,也就是後來的“基輔”級。

1970年7月,1143型一號艦“基輔”號開工建造,1972年12月下水,由於這是蘇聯第一艘搭載固定翼飛機的戰艦,所以繫泊試驗和海試時間較長,從1974年10月到1976年12月,整個測試階段長達兩年,最後於1977年2月才算正式建成,加入海軍序列,編入北方艦隊,成為北方艦隊的旗艦。

“基輔”號艦長273米,艦寬32.7米,吃水11米,標準排水量3.6萬噸,滿載排水量4.13萬噸,最大航速32節。“基輔”號是集重武裝和艦載機於一身的“載機巡洋艦”,單就憑導彈和火炮,也具有很強的反艦、反潛和防空能力,火力之強悍,完全可以出海單打獨鬥。但相比之下,艦載機比美國航母差得多了,只有12架雅克-38和21架直升機。雖然採用了斜角甲板,但沒有滑躍甲板和蒸汽彈射器,只能進行垂直起降。不但飛機性能因為垂直起降而大打折扣,而且由於動力系統複雜導致故障率居高不下,從航母角度來講,航空戰鬥力相當有限。

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海軍接收了“基輔”號,和“明斯克”號航母一樣,由於經費不足難以維持,1993年6月正式退役。

1997年9月,俄羅斯公開拍賣“基輔”號,最初是由一家美國公司中標,但是由於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這家美國公司資金出現狀況而最終沒能付款成交。1999年3月,中國天津天馬拆船工程公司與俄羅斯簽署購買合同,以7000萬人民幣的價格買下了“基輔”號,此時的“基輔”號已經拆除了全部的動力、通信、武器裝備及生活設施系統,只剩了一個空船殼。

2000年5月,上海救撈局的拖輪將“基輔”號從摩爾曼斯克港,歷經102天,航程16850海里,拖帶到了天津。

"


中國買過哪些航母?為什麼最終選擇“瓦良格”號?

“遼寧”艦編隊開展遠海實兵對抗演練

中國海軍的第一艘航母“遼寧”號前身是蘇聯的“瓦良格”號。

在“瓦良格”號之前,中國曾買過三艘航母,第一艘就是早在1985年以廢鋼鐵名義購買的澳大利亞“墨爾本”號。

惡名遠揚的撞船大王“墨爾本”號

“墨爾本”號原來是英國海軍的“尊嚴”號(HMS Majestic),舷號R77。是英國海軍“巨人”級輕型航母的第十一艘。從“尊嚴”號開始的6艘航母和“巨人”級前10艘航母相比,有了一些改進,增加了飛行甲板面積和機庫裝甲厚度,所以有人也將這6艘航母單獨列為“尊嚴”級。

“尊嚴”級建造的1943年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進行到最緊張的時刻,因此這6艘航母都是急就之章,為了縮短建造週期儘快建成服役,英國人竟然採用商船標準使用普通鋼板,因為他們完全是為了戰爭的急需而建造,所以本來也不打算用多久,準備戰爭結束就報廢拆解。

不過戰爭的進程比英國人估計得更快,“尊嚴”號下水時已經是1945年2月,勝利已經在望,他們對航母的需求也不是那麼急迫了,所以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時,6艘“尊嚴”級(六號艦於1945年9月下水)全部停止舾裝。不久就準備按計劃拆解,但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海軍對“尊嚴”級航母表達出了引進意向,因此又有3艘陸續重新開工。“尊嚴”號於1947年重新開工,此時噴氣式戰機已經逐漸取代螺旋槳飛機,考慮到了搭載噴氣式飛機的需要,特地增加了斜角甲板和蒸汽彈射器。1955年“尊嚴號”建成後和“可怕”號一起以830萬英鎊的價格賣給了澳大利亞,改名為“墨爾本”號。

“墨爾本”號建成時標準排水量1.42萬噸,滿載排水量1.8萬噸,可以搭載37架艦載機,只能算是輕型航母。但在航母發展史上卻以“撞船大王”而惡名遠揚。

從1957年10月28日和“藍卡”號驅逐艦相撞開始,“墨爾本”號的碰撞史拉開了序幕,此後一發而不可收,此後和八艘軍艦、商船相撞,其中兩次撞船事故後果更是極為慘重:

1964年2月10日,“墨爾本”號與“航海者”號驅逐艦相撞,將“航海者”號撞沉,並造成了驅逐艦上82人喪生。1969年6月3日,在與美國海軍的聯合演習中,將美軍“伊文思”號驅逐艦撞沉,造成73名美軍水兵死亡。

這幾次撞船事故雖然不全是“墨爾本”號的責任,例如這兩次最嚴重的事故就都是驅逐艦的原因,但“墨爾本”號“撞船大王”的惡名已經盡人皆知。

中國買過哪些航母?為什麼最終選擇“瓦良格”號?

1969年6月3日,在與美國海軍的聯合演習中,澳大利亞“墨爾本”號航空母艦將美軍“伊文思”號驅逐艦撞沉,造成73名美軍水兵死亡,圖為兩艦相撞後“墨爾本”號的受損情況,事後 美 國 軍 隊 取 消 了 與“墨爾本”號的聯合演習,“墨爾本”號前往新加坡進行緊急修理

到了20世紀80年代,這艘本來只是戰時應急建造的航母,已經服役近40年,加上多次撞擊事故也對船體造成了一定損傷,所以澳大利亞海軍讓“墨爾本”號退役,在拆除了全部設備後作為廢鋼鐵出售。

1985年,中國聯合拆船公司以150萬美元的價格買到了“墨爾本”號。這是中國第一次零距離接觸到真正現代意義的航母,因此海軍裝備部組織了一支專家團隊對“墨爾本”號進行了全面細緻的勘測、拍攝,然後再拆解。

令人意外的是,雖然“墨爾本”號上武器系統、電子系統甚至動力系統都拆得一乾二淨,但是蒸汽彈射器卻居然沒有被拆除。即便沒有蒸汽彈射器的意外驚喜,就一個什麼都沒有的航母空船殼對於中國海軍的航母發展來說,也是極具價值的。

因為這可以讓中國海軍和航母設計建造單位對現代航母有了一個直觀而感性的瞭解,可以說是中國航母發展漫漫征程的第一步!在當時,或許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甚至包括當年參加對“墨爾本”號勘測的專家——正是這樣一艘形同廢鋼鐵的“墨爾本”號,卻是中國航母發展的敲門磚。

威名赫赫的“明斯克”號

中國買到的第二艘航母是蘇聯的“明斯克”號,這是蘇聯“基輔”級航母的二號艦。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蘇聯海軍逐漸從近海型向遠洋型發展,當蘇聯海軍深入遠海之後,缺乏空中掩護的問題就凸顯了出來,因此從70年代起蘇聯一改原來重導彈重潛艇輕航母的發展方向,開始建造航母,基輔級正是這種戰略思想轉變的產物。

由於蘇聯海軍的巡洋艦、驅逐艦性能還是相對差了一些,無法像美國海軍那樣為航母提供可靠的保護,所以蘇聯航母無法像美國航母那樣只裝備少量自衛型武器,不得不裝備大量武備。也因為這個原因,蘇聯海軍為基輔級量身定製了一種全新的艦種名稱——“重型載機巡洋艦”。當然叫巡洋艦還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規避《蒙特勒公約》裡對航母通過黑海海峽的限制。

中國買過哪些航母?為什麼最終選擇“瓦良格”號?

1971年9月2日, A-4“天鷹”式攻擊機成隊掠過位於傑維斯灣的“墨爾本”號航母上空,1967年秋,“墨爾本”號前往美國進行現代化改裝後接收了20多架新型艦載機,其中就包括10架 A-4“天鷹”攻擊機,不過以其僅可以搭載37架艦載機的程度,只能算是輕型航母

“明斯克”號航母1972年12月開工建造,1975年9月下水,1978年9月建成服役,先被編入黑海艦隊,1979年又轉到太平洋艦隊成為太平洋艦隊旗艦。“明斯克”號加入太平洋艦隊,結束了蘇聯在遠東沒有大型主力艦的歷史。

母港在海參崴的“明斯克”號,活動範圍極為廣闊,從北太平洋一直到中國南海,甚至還前出印度洋。而“明斯克”號到遠東的時候,中美關係正處在蜜月期,蘇聯在亞太地區處境堪憂,所以“明斯克”號的到來不啻蘇聯在太平洋的一根振奮士氣的定海神針。

每當“明斯克”號從海參崴出航,所到之處美、日都是如臨大敵,派出大批艦艇、飛機尾隨監視,不敢稍有懈怠。20世紀80年代日本研究大戰略的著名軍事評論家久留島龍夫寫的軍事架空小說《明斯克號出擊》能夠成為暢銷書,就是這種心理的折射。

1991年,蘇聯解體後,接收“明斯克”號航母的俄羅斯海軍軍費匱乏,無力承擔像“明斯克”號這樣的大型戰艦的運行、維護費用。加上建造“明斯克”號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已經劃歸烏克蘭,俄羅斯也沒有大型造船廠能夠對“明斯克”號進行大修,所以“明斯克”號只得於1992年5月退役,此時距離建成才不過14年,還不到正常情況下一艘航母至少40年服役週期的一半。

1995年,“明斯克”號與同級姊妹艦“新羅西斯克”號一起以1300萬美元的價格打包賣給了韓國大宇集團。“新羅西斯克”號很快被拆解,但韓國對“明斯克”號卻動了心思,一度考慮對其進行改裝,使之成為韓國的第一艘航母。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韓國經濟遭受嚴重打擊,航母計劃不得不終止。

1998年大宇集團以530萬美元的價格將“明斯克”號賣給中國德隆公司,1998年9月,“明斯克”號被拖到廣東東莞。1998年8月又被拖到廣州文衝船廠進行全面整修和改造。2000年5月,“明斯克”號被改建成軍事主題公園,落戶深圳大鵬灣,建成深圳明斯克航母世界,成為深圳的一大景點,最高峰時每天接待的遊客超過3萬人。

2016年4月,由於明斯克航母世界停業,“明斯克”號離開深圳,先被拖到舟山進行整修,如今落戶江蘇南通,不久將重新作為主題公園開放。

蘇聯航母開山之作的“基輔”號

緊跟著“明斯克”號來到中國的第三艘航母是蘇聯海軍的“基輔”號,是“基輔”級的一號艦,也是“明斯克”號的同級大哥。

雖然在“基輔”號之前,蘇聯海軍已經有了兩艘“莫斯科”級直升機航母,只能搭載直升機。所以“基輔”號是蘇聯海軍第一艘搭載固定翼飛機的軍艦。

中國買過哪些航母?為什麼最終選擇“瓦良格”號?

蘇聯“基輔”級航母二號艦“明斯克”號,1979年6月24日攝。“明斯克”號是中國買到的第二艘航母,先是落戶深圳大鵬灣,建成深圳明斯克航母世界,2016年4月,又離開深圳落戶江蘇南通,不久將重新作為主題公園開放

蘇聯建造基輔級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由於之前蘇聯偏重發展導彈,所以海軍也是以發展彈道導彈潛艇和導彈巡洋艦為主,但隨著蘇聯海軍的發展,艦艇編隊開始進軍各大洋,對艦隊遠洋區域防空的需求越來越緊迫,光靠艦隊編成內的艦艇裝備的防空導彈遠遠無法滿足需要,迫切需要能夠搭載固定翼艦載機的航母來擔當遠洋艦隊的核心;第二,蘇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工業實力大增,為海軍建設航母創造了必要的物質基礎;第三,蘇聯成功完成了雅克-36垂直起降戰鬥機的研製,可以在此基礎上研製垂直起降艦載機,也就是後來的雅克-38。

中國買過哪些航母?為什麼最終選擇“瓦良格”號?

蘇聯“基輔”級航母一號艦“基輔”號,攝於1985年。1991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海軍接收了“基輔”號,由於經費不足難以維持,1997年9月開始公開拍賣,後被中國天津天馬拆船工程公司以7000萬人民幣的價格買下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基輔”級才應運而生。負責設計新型航母的涅瓦設計局提出了九種方案,最終確定在第一方案的基礎上再進行補充改進,這才有了1143型方案,也就是後來的“基輔”級。

1970年7月,1143型一號艦“基輔”號開工建造,1972年12月下水,由於這是蘇聯第一艘搭載固定翼飛機的戰艦,所以繫泊試驗和海試時間較長,從1974年10月到1976年12月,整個測試階段長達兩年,最後於1977年2月才算正式建成,加入海軍序列,編入北方艦隊,成為北方艦隊的旗艦。

“基輔”號艦長273米,艦寬32.7米,吃水11米,標準排水量3.6萬噸,滿載排水量4.13萬噸,最大航速32節。“基輔”號是集重武裝和艦載機於一身的“載機巡洋艦”,單就憑導彈和火炮,也具有很強的反艦、反潛和防空能力,火力之強悍,完全可以出海單打獨鬥。但相比之下,艦載機比美國航母差得多了,只有12架雅克-38和21架直升機。雖然採用了斜角甲板,但沒有滑躍甲板和蒸汽彈射器,只能進行垂直起降。不但飛機性能因為垂直起降而大打折扣,而且由於動力系統複雜導致故障率居高不下,從航母角度來講,航空戰鬥力相當有限。

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海軍接收了“基輔”號,和“明斯克”號航母一樣,由於經費不足難以維持,1993年6月正式退役。

1997年9月,俄羅斯公開拍賣“基輔”號,最初是由一家美國公司中標,但是由於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這家美國公司資金出現狀況而最終沒能付款成交。1999年3月,中國天津天馬拆船工程公司與俄羅斯簽署購買合同,以7000萬人民幣的價格買下了“基輔”號,此時的“基輔”號已經拆除了全部的動力、通信、武器裝備及生活設施系統,只剩了一個空船殼。

2000年5月,上海救撈局的拖輪將“基輔”號從摩爾曼斯克港,歷經102天,航程16850海里,拖帶到了天津。

中國買過哪些航母?為什麼最終選擇“瓦良格”號?

2019年5月11日,天津,濱海泰達航母主題公園,園內“基輔”級航母一號艦“基輔”號已經拆除了全部的動力、通信、武器裝備及生活設施系統,只剩了一個空船殼,供遊客參觀。

2003年9月,“基輔”號沒有被拆解,和“明斯克”號一樣被改造成了航母主題娛樂公園。2011年5月,又被改建為航母酒店,成為全世界首家航母酒店。

未完工的“瓦良格”號

中國引進的第四艘航母就是蘇聯海軍的“瓦良格”號。

蘇聯海軍的“基輔”級其實只是巡洋艦和航母的混搭,還不能算是真正的航母,所以為了滿足蘇聯海軍進出大洋所迫切需要的空中掩護需求,蘇聯於20世紀80年代開始建造“庫茲涅佐夫”級航母,這是蘇聯的第三代航母,也是第二代搭載固定翼飛機的戰艦,更是第一種真正的航母。

而“瓦良格”號是庫茲涅佐夫級的二號艦,最早叫“里加”號,是以拉脫維亞的首府里加來命名,由於拉脫維亞脫離蘇聯的跡象日益明顯,所以1990年7月改名“瓦良格”號,在沙俄和蘇聯海軍,曾有多艘戰艦以“瓦良格”來命名,瓦良格人就是羅斯人,是由北歐的維京人遷移到東歐後當地人對他們的叫法,後來瓦良格人和斯拉夫人、欽察人逐漸融合,才形成了今天的俄羅斯人,所以瓦良格人被認為是俄羅斯人的先祖之一。

“瓦良格”號艦長306米,寬69米,吃水11米,吃水線長270米,吃水線寬35米,飛行甲板長305米,寬60米,有12度的上翹滑躍角。標準排水量4.3萬噸,滿載排水量6.5萬噸。按照設計要求,雖然延續了蘇聯航母一貫的重武裝風格,但艦載機比“基輔”級大有提高,可以搭載24架蘇-27艦載型和15架直升機。

1985年12月,該艦在烏克蘭尼古拉耶夫造船廠開工建造,1988年11月下水。1991年蘇聯解體時,“瓦良格”號還在造船廠的船臺上,完工率大約68%,隨著尼古拉耶夫造船廠一起歸屬烏克蘭。

烏克蘭既沒有航母的需求,也沒有資金完成“瓦良格”號的後續建造,所以“瓦良格”只能在造船廠的船臺上一躺數年,聽任風吹雨打海水侵蝕。

1997年底,烏克蘭決定將“瓦良格”號作為廢鋼鐵出售,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所以由澳門創律公司出面,以購買後改裝成海上賭場為名義向烏克蘭購買,最終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購得,如果拆解成廢鋼鐵,最多也就500萬美元,但如果算上一同交付的近40噸重的建造圖紙,這個價格還是很值得的。

1999年7月,“瓦良格”號被大馬力拖船拖離造船廠,但誰也沒想到,這段航程卻充滿了曲折,直到2002年3月4日,“瓦良格”號才被拖到了終點——大連港,原來只需要100天左右的航程,整整花了627個晝夜。

"


中國買過哪些航母?為什麼最終選擇“瓦良格”號?

“遼寧”艦編隊開展遠海實兵對抗演練

中國海軍的第一艘航母“遼寧”號前身是蘇聯的“瓦良格”號。

在“瓦良格”號之前,中國曾買過三艘航母,第一艘就是早在1985年以廢鋼鐵名義購買的澳大利亞“墨爾本”號。

惡名遠揚的撞船大王“墨爾本”號

“墨爾本”號原來是英國海軍的“尊嚴”號(HMS Majestic),舷號R77。是英國海軍“巨人”級輕型航母的第十一艘。從“尊嚴”號開始的6艘航母和“巨人”級前10艘航母相比,有了一些改進,增加了飛行甲板面積和機庫裝甲厚度,所以有人也將這6艘航母單獨列為“尊嚴”級。

“尊嚴”級建造的1943年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進行到最緊張的時刻,因此這6艘航母都是急就之章,為了縮短建造週期儘快建成服役,英國人竟然採用商船標準使用普通鋼板,因為他們完全是為了戰爭的急需而建造,所以本來也不打算用多久,準備戰爭結束就報廢拆解。

不過戰爭的進程比英國人估計得更快,“尊嚴”號下水時已經是1945年2月,勝利已經在望,他們對航母的需求也不是那麼急迫了,所以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時,6艘“尊嚴”級(六號艦於1945年9月下水)全部停止舾裝。不久就準備按計劃拆解,但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海軍對“尊嚴”級航母表達出了引進意向,因此又有3艘陸續重新開工。“尊嚴”號於1947年重新開工,此時噴氣式戰機已經逐漸取代螺旋槳飛機,考慮到了搭載噴氣式飛機的需要,特地增加了斜角甲板和蒸汽彈射器。1955年“尊嚴號”建成後和“可怕”號一起以830萬英鎊的價格賣給了澳大利亞,改名為“墨爾本”號。

“墨爾本”號建成時標準排水量1.42萬噸,滿載排水量1.8萬噸,可以搭載37架艦載機,只能算是輕型航母。但在航母發展史上卻以“撞船大王”而惡名遠揚。

從1957年10月28日和“藍卡”號驅逐艦相撞開始,“墨爾本”號的碰撞史拉開了序幕,此後一發而不可收,此後和八艘軍艦、商船相撞,其中兩次撞船事故後果更是極為慘重:

1964年2月10日,“墨爾本”號與“航海者”號驅逐艦相撞,將“航海者”號撞沉,並造成了驅逐艦上82人喪生。1969年6月3日,在與美國海軍的聯合演習中,將美軍“伊文思”號驅逐艦撞沉,造成73名美軍水兵死亡。

這幾次撞船事故雖然不全是“墨爾本”號的責任,例如這兩次最嚴重的事故就都是驅逐艦的原因,但“墨爾本”號“撞船大王”的惡名已經盡人皆知。

中國買過哪些航母?為什麼最終選擇“瓦良格”號?

1969年6月3日,在與美國海軍的聯合演習中,澳大利亞“墨爾本”號航空母艦將美軍“伊文思”號驅逐艦撞沉,造成73名美軍水兵死亡,圖為兩艦相撞後“墨爾本”號的受損情況,事後 美 國 軍 隊 取 消 了 與“墨爾本”號的聯合演習,“墨爾本”號前往新加坡進行緊急修理

到了20世紀80年代,這艘本來只是戰時應急建造的航母,已經服役近40年,加上多次撞擊事故也對船體造成了一定損傷,所以澳大利亞海軍讓“墨爾本”號退役,在拆除了全部設備後作為廢鋼鐵出售。

1985年,中國聯合拆船公司以150萬美元的價格買到了“墨爾本”號。這是中國第一次零距離接觸到真正現代意義的航母,因此海軍裝備部組織了一支專家團隊對“墨爾本”號進行了全面細緻的勘測、拍攝,然後再拆解。

令人意外的是,雖然“墨爾本”號上武器系統、電子系統甚至動力系統都拆得一乾二淨,但是蒸汽彈射器卻居然沒有被拆除。即便沒有蒸汽彈射器的意外驚喜,就一個什麼都沒有的航母空船殼對於中國海軍的航母發展來說,也是極具價值的。

因為這可以讓中國海軍和航母設計建造單位對現代航母有了一個直觀而感性的瞭解,可以說是中國航母發展漫漫征程的第一步!在當時,或許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甚至包括當年參加對“墨爾本”號勘測的專家——正是這樣一艘形同廢鋼鐵的“墨爾本”號,卻是中國航母發展的敲門磚。

威名赫赫的“明斯克”號

中國買到的第二艘航母是蘇聯的“明斯克”號,這是蘇聯“基輔”級航母的二號艦。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蘇聯海軍逐漸從近海型向遠洋型發展,當蘇聯海軍深入遠海之後,缺乏空中掩護的問題就凸顯了出來,因此從70年代起蘇聯一改原來重導彈重潛艇輕航母的發展方向,開始建造航母,基輔級正是這種戰略思想轉變的產物。

由於蘇聯海軍的巡洋艦、驅逐艦性能還是相對差了一些,無法像美國海軍那樣為航母提供可靠的保護,所以蘇聯航母無法像美國航母那樣只裝備少量自衛型武器,不得不裝備大量武備。也因為這個原因,蘇聯海軍為基輔級量身定製了一種全新的艦種名稱——“重型載機巡洋艦”。當然叫巡洋艦還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規避《蒙特勒公約》裡對航母通過黑海海峽的限制。

中國買過哪些航母?為什麼最終選擇“瓦良格”號?

1971年9月2日, A-4“天鷹”式攻擊機成隊掠過位於傑維斯灣的“墨爾本”號航母上空,1967年秋,“墨爾本”號前往美國進行現代化改裝後接收了20多架新型艦載機,其中就包括10架 A-4“天鷹”攻擊機,不過以其僅可以搭載37架艦載機的程度,只能算是輕型航母

“明斯克”號航母1972年12月開工建造,1975年9月下水,1978年9月建成服役,先被編入黑海艦隊,1979年又轉到太平洋艦隊成為太平洋艦隊旗艦。“明斯克”號加入太平洋艦隊,結束了蘇聯在遠東沒有大型主力艦的歷史。

母港在海參崴的“明斯克”號,活動範圍極為廣闊,從北太平洋一直到中國南海,甚至還前出印度洋。而“明斯克”號到遠東的時候,中美關係正處在蜜月期,蘇聯在亞太地區處境堪憂,所以“明斯克”號的到來不啻蘇聯在太平洋的一根振奮士氣的定海神針。

每當“明斯克”號從海參崴出航,所到之處美、日都是如臨大敵,派出大批艦艇、飛機尾隨監視,不敢稍有懈怠。20世紀80年代日本研究大戰略的著名軍事評論家久留島龍夫寫的軍事架空小說《明斯克號出擊》能夠成為暢銷書,就是這種心理的折射。

1991年,蘇聯解體後,接收“明斯克”號航母的俄羅斯海軍軍費匱乏,無力承擔像“明斯克”號這樣的大型戰艦的運行、維護費用。加上建造“明斯克”號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已經劃歸烏克蘭,俄羅斯也沒有大型造船廠能夠對“明斯克”號進行大修,所以“明斯克”號只得於1992年5月退役,此時距離建成才不過14年,還不到正常情況下一艘航母至少40年服役週期的一半。

1995年,“明斯克”號與同級姊妹艦“新羅西斯克”號一起以1300萬美元的價格打包賣給了韓國大宇集團。“新羅西斯克”號很快被拆解,但韓國對“明斯克”號卻動了心思,一度考慮對其進行改裝,使之成為韓國的第一艘航母。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韓國經濟遭受嚴重打擊,航母計劃不得不終止。

1998年大宇集團以530萬美元的價格將“明斯克”號賣給中國德隆公司,1998年9月,“明斯克”號被拖到廣東東莞。1998年8月又被拖到廣州文衝船廠進行全面整修和改造。2000年5月,“明斯克”號被改建成軍事主題公園,落戶深圳大鵬灣,建成深圳明斯克航母世界,成為深圳的一大景點,最高峰時每天接待的遊客超過3萬人。

2016年4月,由於明斯克航母世界停業,“明斯克”號離開深圳,先被拖到舟山進行整修,如今落戶江蘇南通,不久將重新作為主題公園開放。

蘇聯航母開山之作的“基輔”號

緊跟著“明斯克”號來到中國的第三艘航母是蘇聯海軍的“基輔”號,是“基輔”級的一號艦,也是“明斯克”號的同級大哥。

雖然在“基輔”號之前,蘇聯海軍已經有了兩艘“莫斯科”級直升機航母,只能搭載直升機。所以“基輔”號是蘇聯海軍第一艘搭載固定翼飛機的軍艦。

中國買過哪些航母?為什麼最終選擇“瓦良格”號?

蘇聯“基輔”級航母二號艦“明斯克”號,1979年6月24日攝。“明斯克”號是中國買到的第二艘航母,先是落戶深圳大鵬灣,建成深圳明斯克航母世界,2016年4月,又離開深圳落戶江蘇南通,不久將重新作為主題公園開放

蘇聯建造基輔級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由於之前蘇聯偏重發展導彈,所以海軍也是以發展彈道導彈潛艇和導彈巡洋艦為主,但隨著蘇聯海軍的發展,艦艇編隊開始進軍各大洋,對艦隊遠洋區域防空的需求越來越緊迫,光靠艦隊編成內的艦艇裝備的防空導彈遠遠無法滿足需要,迫切需要能夠搭載固定翼艦載機的航母來擔當遠洋艦隊的核心;第二,蘇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工業實力大增,為海軍建設航母創造了必要的物質基礎;第三,蘇聯成功完成了雅克-36垂直起降戰鬥機的研製,可以在此基礎上研製垂直起降艦載機,也就是後來的雅克-38。

中國買過哪些航母?為什麼最終選擇“瓦良格”號?

蘇聯“基輔”級航母一號艦“基輔”號,攝於1985年。1991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海軍接收了“基輔”號,由於經費不足難以維持,1997年9月開始公開拍賣,後被中國天津天馬拆船工程公司以7000萬人民幣的價格買下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基輔”級才應運而生。負責設計新型航母的涅瓦設計局提出了九種方案,最終確定在第一方案的基礎上再進行補充改進,這才有了1143型方案,也就是後來的“基輔”級。

1970年7月,1143型一號艦“基輔”號開工建造,1972年12月下水,由於這是蘇聯第一艘搭載固定翼飛機的戰艦,所以繫泊試驗和海試時間較長,從1974年10月到1976年12月,整個測試階段長達兩年,最後於1977年2月才算正式建成,加入海軍序列,編入北方艦隊,成為北方艦隊的旗艦。

“基輔”號艦長273米,艦寬32.7米,吃水11米,標準排水量3.6萬噸,滿載排水量4.13萬噸,最大航速32節。“基輔”號是集重武裝和艦載機於一身的“載機巡洋艦”,單就憑導彈和火炮,也具有很強的反艦、反潛和防空能力,火力之強悍,完全可以出海單打獨鬥。但相比之下,艦載機比美國航母差得多了,只有12架雅克-38和21架直升機。雖然採用了斜角甲板,但沒有滑躍甲板和蒸汽彈射器,只能進行垂直起降。不但飛機性能因為垂直起降而大打折扣,而且由於動力系統複雜導致故障率居高不下,從航母角度來講,航空戰鬥力相當有限。

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海軍接收了“基輔”號,和“明斯克”號航母一樣,由於經費不足難以維持,1993年6月正式退役。

1997年9月,俄羅斯公開拍賣“基輔”號,最初是由一家美國公司中標,但是由於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這家美國公司資金出現狀況而最終沒能付款成交。1999年3月,中國天津天馬拆船工程公司與俄羅斯簽署購買合同,以7000萬人民幣的價格買下了“基輔”號,此時的“基輔”號已經拆除了全部的動力、通信、武器裝備及生活設施系統,只剩了一個空船殼。

2000年5月,上海救撈局的拖輪將“基輔”號從摩爾曼斯克港,歷經102天,航程16850海里,拖帶到了天津。

中國買過哪些航母?為什麼最終選擇“瓦良格”號?

2019年5月11日,天津,濱海泰達航母主題公園,園內“基輔”級航母一號艦“基輔”號已經拆除了全部的動力、通信、武器裝備及生活設施系統,只剩了一個空船殼,供遊客參觀。

2003年9月,“基輔”號沒有被拆解,和“明斯克”號一樣被改造成了航母主題娛樂公園。2011年5月,又被改建為航母酒店,成為全世界首家航母酒店。

未完工的“瓦良格”號

中國引進的第四艘航母就是蘇聯海軍的“瓦良格”號。

蘇聯海軍的“基輔”級其實只是巡洋艦和航母的混搭,還不能算是真正的航母,所以為了滿足蘇聯海軍進出大洋所迫切需要的空中掩護需求,蘇聯於20世紀80年代開始建造“庫茲涅佐夫”級航母,這是蘇聯的第三代航母,也是第二代搭載固定翼飛機的戰艦,更是第一種真正的航母。

而“瓦良格”號是庫茲涅佐夫級的二號艦,最早叫“里加”號,是以拉脫維亞的首府里加來命名,由於拉脫維亞脫離蘇聯的跡象日益明顯,所以1990年7月改名“瓦良格”號,在沙俄和蘇聯海軍,曾有多艘戰艦以“瓦良格”來命名,瓦良格人就是羅斯人,是由北歐的維京人遷移到東歐後當地人對他們的叫法,後來瓦良格人和斯拉夫人、欽察人逐漸融合,才形成了今天的俄羅斯人,所以瓦良格人被認為是俄羅斯人的先祖之一。

“瓦良格”號艦長306米,寬69米,吃水11米,吃水線長270米,吃水線寬35米,飛行甲板長305米,寬60米,有12度的上翹滑躍角。標準排水量4.3萬噸,滿載排水量6.5萬噸。按照設計要求,雖然延續了蘇聯航母一貫的重武裝風格,但艦載機比“基輔”級大有提高,可以搭載24架蘇-27艦載型和15架直升機。

1985年12月,該艦在烏克蘭尼古拉耶夫造船廠開工建造,1988年11月下水。1991年蘇聯解體時,“瓦良格”號還在造船廠的船臺上,完工率大約68%,隨著尼古拉耶夫造船廠一起歸屬烏克蘭。

烏克蘭既沒有航母的需求,也沒有資金完成“瓦良格”號的後續建造,所以“瓦良格”只能在造船廠的船臺上一躺數年,聽任風吹雨打海水侵蝕。

1997年底,烏克蘭決定將“瓦良格”號作為廢鋼鐵出售,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所以由澳門創律公司出面,以購買後改裝成海上賭場為名義向烏克蘭購買,最終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購得,如果拆解成廢鋼鐵,最多也就500萬美元,但如果算上一同交付的近40噸重的建造圖紙,這個價格還是很值得的。

1999年7月,“瓦良格”號被大馬力拖船拖離造船廠,但誰也沒想到,這段航程卻充滿了曲折,直到2002年3月4日,“瓦良格”號才被拖到了終點——大連港,原來只需要100天左右的航程,整整花了627個晝夜。

中國買過哪些航母?為什麼最終選擇“瓦良格”號?

2001年11月,在伊斯坦布爾的“瓦良格”號航空母艦。1999年7月,“瓦良格”號被大馬力拖船拖離造船廠,但在運返中國時充滿曲折,直到2002年3月4日,“瓦良格”號才被拖到終點——大連港,2012年9月25日完成改裝,正式更名“遼寧”號

2005年4月,“瓦良格”號被拖入了大連船舶重工新建的30萬噸級船塢,開始改裝工程。2012年9月25日完成改裝,正式更名“遼寧”號,加入中國海軍,成為中國的第一艘航母。

為什麼是“瓦良格”號?

中國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先後購買了四艘航母,為什麼最後只有“瓦良格”號才被改建成中國的第一艘航母呢?

“墨爾本”號是20世紀40年代建造的老舊航母,而且還是按照商船標準來建造,服役期已經達到40年,而且還經歷了多次撞船事故,可以說內傷不輕,就連船體壽命也已接近使用期限,實在沒有什麼價值再進行改建。

中國引進“明斯克”號後,很多人都認為很可能會被改建為中國第一艘航母。但是和“瓦良格”號一對比,就顯出了不少缺陷。

首先,“明斯克”號排水量只有4萬噸級,屬於輕型航母,只相當於“瓦良格”號的2/3。而且既沒有滑躍甲板,也沒有蒸汽彈射器,只能使用垂直起降飛機,顯然和中國海軍的需要相差較遠。

其次,雖然說“明斯克”號服役才只有十多年,屬於艦齡較新的,但是畢竟當初是根據蘇聯海軍的需求設計建造的,就好比是已經使用了十多年的二手房,而且裝修風格還是前任房東的。相比之下,“瓦良格”號才建成了68%,好比是還沒完工的半成品,後續完全可以根據中國海軍的實際需要進行改建——例如在武備方面就比原先的設計有所削減,更重要的是,“瓦良格”號還有近乎完整的建造圖紙,這也是“明斯克”號所不具備的優勢。

另外,對“瓦良格”號的後續建造,對中國海軍的航母發展是難能可貴的第一步。正所謂“萬事開頭難”,能夠在已經建成了一大半的“瓦良格”號基礎上開始,既減少了起步的風險,又能積累經驗,自然是最好不過的情況。

因此,“瓦良格”號經過改建,涅槃重生,成了中國第一艘航母,也就成了最合適的選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