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學」《莊子》

知識點概要

《莊子》又名《南華經》,是道家經文,是戰國中期莊子及其後學所著。到了漢代以後,尊莊子為南華真人,因此《莊子》亦稱《南華經》。其書與《老子》《周易》合稱“三玄”。司馬遷稱莊子“著書十餘萬言”,《漢書·藝文志》稱“《莊子》五十二篇”。晉時郭象在古本52篇的基礎上,刪去十分之三,併為之作注,流傳下來,成為定本,即今本《莊子》,分為“內”“外”“雜”三個部分,後人以《逍遙遊》至《應帝王》七篇為內篇,《駢拇》至《知北遊》十五篇為外篇,《庚桑楚》至《天下》十一篇為雜篇。多認為內篇是莊子自己作的,外篇和雜篇則是莊子的門徒或後學作的,故文章風格亦有所不同。

結合作品理解

《莊子》哲學思想源於老子,而又發展了老子的思想。“道”也是其哲學的基礎和最高範疇,既是關於世界起源和本質的觀念,又是至人的認識境界。莊子人生就是體認“道”的人生。莊子站在相對主義的立場上提出的一系列命題,如齊是非、等壽夭、合同異等等,從形式邏輯上來說,都近於詭辯。《莊子》中一些比較純粹的議論文字,則注重邏輯推理,常運用演繹歸納等邏輯方法,層層推論。但若仔細考察其推論過程,在邏輯上並非十分嚴密。如《馬蹄》、《駢拇》、《胠篋》等篇,都以一個假言前提為基礎開始論述,但這些假言前提與推導出的結論,事實上幷無必然的聯繫,阮忠說:“莊子的理論推導有很濃的主觀色彩,他沒有深入考慮論述在邏輯上的可行,而以直接比附取代客觀的邏輯過程。”這樣的辯論,超越了形式邏輯的規則,進入了“無言無意之域”。

「古代文學」《莊子》

《莊子》不僅是一本哲學名作,更是文學、審美學上的寓言傑作典範。《莊子·寓言》篇中,自稱“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寓言的性質本來就是作為譬喻之用的,如皰丁解牛喻養生之理,輪扁斲輪(《天道》)喻讀書之法,痀僂承蜩(《達生》)喻專心致志之道,匠石運斤(《徐無鬼》)喻知音難遇之感,蝸角觸蠻(《則陽》)喻諸侯的戰爭等。大量運用充滿“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天下》)的寓言,使《莊子》的章法散漫斷續,變化無窮,難以捉摸。莊子吸收神話創作的精神,大量採用並虛構寓言故事,作為論證的根據;因此想象奇幻,最富於浪漫主義色彩。

莊子的散文在先秦諸子中具有獨特風格。《莊子》的語言如行雲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躍,節奏鮮明,音調和諧,具有詩歌語言的特點。清人方東樹說:“大約太白詩與莊子文同妙,意接而詞不接,發想無端,如天上白雲卷舒滅現,無有定形。”(《昭昧詹言》卷十二)莊子的句式錯綜複雜,富於變化,喜用極端之詞,奇崛之語,有意追求尖新奇特。魯迅先生說:“其文則汪洋闢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被譽為“鉗揵九流,括囊百氏”。

加深印象

《莊子》在先秦說理散文中最具文學價值,它以文學形式表現哲學思想,它的哲學思想又決定了其文學創作特點不同於常人。對後世的影響來說,其文學價值遠遠勝過哲學價值。莊子散文獨特的藝術風格,在不同時期的中國文學創作中都有所體現。魏晉南北朝時期遊仙詩、玄言詩、山水田園詩都和莊子思想及莊子散文藝術有淵源關係。從曹植、阮籍等人的文章中可看出《莊子》的文風。唐代大詩人李白奇特的想象,豪放飄逸、意象奇特、大膽誇張的詩風,與《莊子》有一脈相承的關係。劉熙載評蘇軾詩“出於《莊》者十之八九”,最得莊子散文神韻。蘇軾的文和賦也多從《莊子》中來。古代小說戲曲創作也深受莊子散文影響。具有浪漫幻想特色的《牡丹亭》、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紅樓夢》中都可以看到《莊子》散文藝術精神的表現。正如聞一多先生所說:“中國人的文化上永遠留著莊子的烙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