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與惠施:一對相愛相殺的好CP'

莊子 惠施 哲學 鳳凰 貓頭鷹 寓言 后羿 鍾祥 好玩的國學 2019-09-14
"

莊子是中國哲學家中心最冷的人,他眼中的世界與人生充滿了幻滅感。莊子認為人一生下來就要無可奈何地生活,身體是不自由的,我們被慾望所驅馳,為命運左右,無處可逃。

莊子說人生是黑色的,命運是悲劇的。我們就像生活在後羿弓箭射中的範圍之內,被射中是必然,而還沒有被射中,只是個偶然而已。

心腸極冷的莊子,習慣用冷眼看世界,當他看到有人主張有用的時候,他主張無用,因為無用才是大用。當看到有人瘋狂地追逐權力慾望功名富貴的時候,莊子冷笑一聲,那不過是貓頭鷹眼裡的死老鼠肉而已,而真正快樂的人生,是無情無心無所待,看開一切,放下一切,做無功的神人,無名的聖人,無己的至人。這才是獲得靈魂解脫的大道。

"

莊子是中國哲學家中心最冷的人,他眼中的世界與人生充滿了幻滅感。莊子認為人一生下來就要無可奈何地生活,身體是不自由的,我們被慾望所驅馳,為命運左右,無處可逃。

莊子說人生是黑色的,命運是悲劇的。我們就像生活在後羿弓箭射中的範圍之內,被射中是必然,而還沒有被射中,只是個偶然而已。

心腸極冷的莊子,習慣用冷眼看世界,當他看到有人主張有用的時候,他主張無用,因為無用才是大用。當看到有人瘋狂地追逐權力慾望功名富貴的時候,莊子冷笑一聲,那不過是貓頭鷹眼裡的死老鼠肉而已,而真正快樂的人生,是無情無心無所待,看開一切,放下一切,做無功的神人,無名的聖人,無己的至人。這才是獲得靈魂解脫的大道。

莊子與惠施:一對相愛相殺的好CP

這麼冷的人,還會有朋友嗎?

有!不僅有,莊子有一個一生都在爭吵辯論,但又離不開忘不下的朋友,他的名字叫惠施。

惠施也是一個哲學家。正是因為他對哲學和邏輯學的深入研究,使他擁有了與莊子做朋友的資本,否則,莊子不會把時間浪費在與一個高官辯論這種事情上的,因為莊子始終認為,辯論的勝負根本無法確定事物的是非,從萬物齊一的角度,是非都是相對的,從更深遠的道來說,是與非其實也是沒有界限的。

但莊子卻從惠施身上,吸收了哲學思想,從而不斷完善自己的哲學思想。

惠施是個知識極為淵博的人。《莊子·天下篇》稱“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其道舛駁,其言也不中。”這麼多的書,不管是惠施自己寫的還是收藏的,這在當時都是極為罕見的。這就是成語學富五車的由來。惠施的思想和著作沒有流傳下來,但是莊子替他留下了一些片段。

莊子在天下篇中說: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其道舛駁,其言也不中。歷物之意,曰:“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無厚不可積也,其大千裡。天與地卑,山與澤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南方無窮而有窮,今日適越而昔來。連環可解也。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泛愛萬物,天地一體也。”

這十個命題,反映了惠施的“合同異”思想。惠施認為,有“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謂之大同異”;“天與地卑,山與澤平”,“物方生方死”,“南方無窮而有窮”等。他認為一切事物的差別、對立都是相對的,歸根到“泛愛萬物,天地一體也”的思想。我們可以看到,莊子的萬物一體的齊物論思想,很顯然有惠施的影子,他受到了惠施思想的影響。

但莊子與惠施又是完全不同的。莊子曾經批評惠施“強於物”,這說明,惠施關注的主要是具體事物,對天地萬物和事物道理的思考,而莊子思考的是遙遠深邃的道,換句話說,惠施關心的是現實的人生,而莊子則著眼於如何超越這個凡俗的世界,獲得精神上的解脫,這種解脫,莊子叫做“物物不物於物”的無所待的逍遙的境界。

"

莊子是中國哲學家中心最冷的人,他眼中的世界與人生充滿了幻滅感。莊子認為人一生下來就要無可奈何地生活,身體是不自由的,我們被慾望所驅馳,為命運左右,無處可逃。

莊子說人生是黑色的,命運是悲劇的。我們就像生活在後羿弓箭射中的範圍之內,被射中是必然,而還沒有被射中,只是個偶然而已。

心腸極冷的莊子,習慣用冷眼看世界,當他看到有人主張有用的時候,他主張無用,因為無用才是大用。當看到有人瘋狂地追逐權力慾望功名富貴的時候,莊子冷笑一聲,那不過是貓頭鷹眼裡的死老鼠肉而已,而真正快樂的人生,是無情無心無所待,看開一切,放下一切,做無功的神人,無名的聖人,無己的至人。這才是獲得靈魂解脫的大道。

莊子與惠施:一對相愛相殺的好CP

這麼冷的人,還會有朋友嗎?

有!不僅有,莊子有一個一生都在爭吵辯論,但又離不開忘不下的朋友,他的名字叫惠施。

惠施也是一個哲學家。正是因為他對哲學和邏輯學的深入研究,使他擁有了與莊子做朋友的資本,否則,莊子不會把時間浪費在與一個高官辯論這種事情上的,因為莊子始終認為,辯論的勝負根本無法確定事物的是非,從萬物齊一的角度,是非都是相對的,從更深遠的道來說,是與非其實也是沒有界限的。

但莊子卻從惠施身上,吸收了哲學思想,從而不斷完善自己的哲學思想。

惠施是個知識極為淵博的人。《莊子·天下篇》稱“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其道舛駁,其言也不中。”這麼多的書,不管是惠施自己寫的還是收藏的,這在當時都是極為罕見的。這就是成語學富五車的由來。惠施的思想和著作沒有流傳下來,但是莊子替他留下了一些片段。

莊子在天下篇中說: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其道舛駁,其言也不中。歷物之意,曰:“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無厚不可積也,其大千裡。天與地卑,山與澤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南方無窮而有窮,今日適越而昔來。連環可解也。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泛愛萬物,天地一體也。”

這十個命題,反映了惠施的“合同異”思想。惠施認為,有“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謂之大同異”;“天與地卑,山與澤平”,“物方生方死”,“南方無窮而有窮”等。他認為一切事物的差別、對立都是相對的,歸根到“泛愛萬物,天地一體也”的思想。我們可以看到,莊子的萬物一體的齊物論思想,很顯然有惠施的影子,他受到了惠施思想的影響。

但莊子與惠施又是完全不同的。莊子曾經批評惠施“強於物”,這說明,惠施關注的主要是具體事物,對天地萬物和事物道理的思考,而莊子思考的是遙遠深邃的道,換句話說,惠施關心的是現實的人生,而莊子則著眼於如何超越這個凡俗的世界,獲得精神上的解脫,這種解脫,莊子叫做“物物不物於物”的無所待的逍遙的境界。

莊子與惠施:一對相愛相殺的好CP

莊子與惠施的一生,都在相愛相殺的辯論中度過,這讓他們結下了牢不可摧的戰鬥的友誼。他們是一對誰也離不開誰的冤家和朋友。

惠施年長於莊子,在惠施去世之後,莊子和弟子們路過惠施的墓,莊子深情地講了一個故事,發人深思意味深長。

莊子送葬,過惠子墓,顧謂從者曰:“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聞之,召匠石曰:‘嘗試為寡人為之。’匠石曰:‘臣則嘗能斫之。雖然臣之質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矣!吾無與言之矣。”

莊子送葬,達到惠子的墓地,回頭對跟隨的人說:“郢城有個人的鼻尖上沾了白粉,像蒼蠅的翅膀一樣。讓一個名叫石的工匠用斧頭砍掉這點白粉。石匠揮動著斧頭,帶著呼呼的風聲,聽任斧頭去砍白粉,白粉被削得乾乾淨淨,郢人的鼻子卻一點沒有受傷。郢人站在那裡面不改色。宋元君聽說這件事,將匠石叫來,說:‘請你給我也試試看。’匠人說:‘我曾經確實能夠砍掉鼻灰。即使這樣,我的對手已經死了很長時間了。’自從先生去世以後,我沒有辯論的對象了,我沒有說話的人了。”

很顯然,莊子把惠施當成了最可敬的對手,因為只有惠施才能跟得上他的步伐,只有惠施才是與他靈魂相通的朋友,是莊子最好的對手。現在最好的對手已經死了,莊子已經沒有了對手,他感到深深的寂寞。

其實,惠施與莊子的辯論,基本上是現實與超越、凡俗與逍遙、有用與無用之間的辯論。作為一個關注具體現實的思想家,惠施無法理解莊子的超越。

惠施曾經聽說莊子偷偷潛入魏國,來爭奪他的國相的官位,就派人在城內搜捕了三天,莊子聽說後,大搖大擺去見惠施,又講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寓言:南方有一種鳳凰,名字叫鵷鶵,這種鳥從南海出發,展翅高翔飛向北海。它一路乘風扶搖,只棲於梧桐的枝幹,只品嚐乾淨的竹實,只飲用甜美的山泉。這時候呢,有隻貓頭鷹,抓著一隻腐爛的死老鼠停在樹杈上,仰頭看見鳳凰飛過,生怕鳳凰下來搶他的死老鼠,於是朝著鳳凰大喊大叫地發出警告:‘嚇!嚇!’……”

在莊子眼裡,惠施所看重的不過是一塊死老鼠肉而已,而莊子,是高潔的鳳凰,惠施不過是個貓頭鷹而已。

"

莊子是中國哲學家中心最冷的人,他眼中的世界與人生充滿了幻滅感。莊子認為人一生下來就要無可奈何地生活,身體是不自由的,我們被慾望所驅馳,為命運左右,無處可逃。

莊子說人生是黑色的,命運是悲劇的。我們就像生活在後羿弓箭射中的範圍之內,被射中是必然,而還沒有被射中,只是個偶然而已。

心腸極冷的莊子,習慣用冷眼看世界,當他看到有人主張有用的時候,他主張無用,因為無用才是大用。當看到有人瘋狂地追逐權力慾望功名富貴的時候,莊子冷笑一聲,那不過是貓頭鷹眼裡的死老鼠肉而已,而真正快樂的人生,是無情無心無所待,看開一切,放下一切,做無功的神人,無名的聖人,無己的至人。這才是獲得靈魂解脫的大道。

莊子與惠施:一對相愛相殺的好CP

這麼冷的人,還會有朋友嗎?

有!不僅有,莊子有一個一生都在爭吵辯論,但又離不開忘不下的朋友,他的名字叫惠施。

惠施也是一個哲學家。正是因為他對哲學和邏輯學的深入研究,使他擁有了與莊子做朋友的資本,否則,莊子不會把時間浪費在與一個高官辯論這種事情上的,因為莊子始終認為,辯論的勝負根本無法確定事物的是非,從萬物齊一的角度,是非都是相對的,從更深遠的道來說,是與非其實也是沒有界限的。

但莊子卻從惠施身上,吸收了哲學思想,從而不斷完善自己的哲學思想。

惠施是個知識極為淵博的人。《莊子·天下篇》稱“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其道舛駁,其言也不中。”這麼多的書,不管是惠施自己寫的還是收藏的,這在當時都是極為罕見的。這就是成語學富五車的由來。惠施的思想和著作沒有流傳下來,但是莊子替他留下了一些片段。

莊子在天下篇中說: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其道舛駁,其言也不中。歷物之意,曰:“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無厚不可積也,其大千裡。天與地卑,山與澤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南方無窮而有窮,今日適越而昔來。連環可解也。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泛愛萬物,天地一體也。”

這十個命題,反映了惠施的“合同異”思想。惠施認為,有“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謂之大同異”;“天與地卑,山與澤平”,“物方生方死”,“南方無窮而有窮”等。他認為一切事物的差別、對立都是相對的,歸根到“泛愛萬物,天地一體也”的思想。我們可以看到,莊子的萬物一體的齊物論思想,很顯然有惠施的影子,他受到了惠施思想的影響。

但莊子與惠施又是完全不同的。莊子曾經批評惠施“強於物”,這說明,惠施關注的主要是具體事物,對天地萬物和事物道理的思考,而莊子思考的是遙遠深邃的道,換句話說,惠施關心的是現實的人生,而莊子則著眼於如何超越這個凡俗的世界,獲得精神上的解脫,這種解脫,莊子叫做“物物不物於物”的無所待的逍遙的境界。

莊子與惠施:一對相愛相殺的好CP

莊子與惠施的一生,都在相愛相殺的辯論中度過,這讓他們結下了牢不可摧的戰鬥的友誼。他們是一對誰也離不開誰的冤家和朋友。

惠施年長於莊子,在惠施去世之後,莊子和弟子們路過惠施的墓,莊子深情地講了一個故事,發人深思意味深長。

莊子送葬,過惠子墓,顧謂從者曰:“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聞之,召匠石曰:‘嘗試為寡人為之。’匠石曰:‘臣則嘗能斫之。雖然臣之質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矣!吾無與言之矣。”

莊子送葬,達到惠子的墓地,回頭對跟隨的人說:“郢城有個人的鼻尖上沾了白粉,像蒼蠅的翅膀一樣。讓一個名叫石的工匠用斧頭砍掉這點白粉。石匠揮動著斧頭,帶著呼呼的風聲,聽任斧頭去砍白粉,白粉被削得乾乾淨淨,郢人的鼻子卻一點沒有受傷。郢人站在那裡面不改色。宋元君聽說這件事,將匠石叫來,說:‘請你給我也試試看。’匠人說:‘我曾經確實能夠砍掉鼻灰。即使這樣,我的對手已經死了很長時間了。’自從先生去世以後,我沒有辯論的對象了,我沒有說話的人了。”

很顯然,莊子把惠施當成了最可敬的對手,因為只有惠施才能跟得上他的步伐,只有惠施才是與他靈魂相通的朋友,是莊子最好的對手。現在最好的對手已經死了,莊子已經沒有了對手,他感到深深的寂寞。

其實,惠施與莊子的辯論,基本上是現實與超越、凡俗與逍遙、有用與無用之間的辯論。作為一個關注具體現實的思想家,惠施無法理解莊子的超越。

惠施曾經聽說莊子偷偷潛入魏國,來爭奪他的國相的官位,就派人在城內搜捕了三天,莊子聽說後,大搖大擺去見惠施,又講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寓言:南方有一種鳳凰,名字叫鵷鶵,這種鳥從南海出發,展翅高翔飛向北海。它一路乘風扶搖,只棲於梧桐的枝幹,只品嚐乾淨的竹實,只飲用甜美的山泉。這時候呢,有隻貓頭鷹,抓著一隻腐爛的死老鼠停在樹杈上,仰頭看見鳳凰飛過,生怕鳳凰下來搶他的死老鼠,於是朝著鳳凰大喊大叫地發出警告:‘嚇!嚇!’……”

在莊子眼裡,惠施所看重的不過是一塊死老鼠肉而已,而莊子,是高潔的鳳凰,惠施不過是個貓頭鷹而已。

莊子與惠施:一對相愛相殺的好CP

惠施與莊子還曾經就有用和無用的問題,有過一場辯論,這鮮明地體現了二者思想的不同。

惠子對莊子說:魏王送我大葫蘆的種子,我把他栽植成長,結出的葫蘆有五石的容量。用它來裝滿水,則它不夠堅固,無法負荷本身的重量。把它剖開做成瓢,它又寬大得沒有水缸容得下。這葫蘆不可說不大,我卻因為它沒有用而打碎他。

莊子說:先生真是不善於使用大東西啊!宋國有個擅長調製不讓手龜裂的藥物,世世代代都以漂洗絲絮為職業。有一位路過的客人聽說這件事。願意出一百金購買他的藥方。他召集全家人來商量說:我們世世代代漂洗絲絮,所得不過數金而已,現在一旦賣出藥方就可以賺到一百金,就賣給他吧!』這位客人拿了藥方,便去遊說吳王。正好越國興兵來犯,吳王派他擔任將領,冬天與越人在江上作戰,結果大敗越人,並因而得到封地做為獎賞。

莊子說:能夠不讓手龜裂,所用的藥方是一樣的;但是有人獲賞封地,有人不得不繼續漂洗絲絮,這是因為所用之處不同啊!現在你有五石大的葫蘆,為什麼不綁在身上當成腰舟,讓自己浮游於江湖之上,卻還要擔心水缸容不下它呢?可見先生的心思還是不夠通達啊!

惠施與莊子人生思想的不同,恰恰體現在這裡。

惠施眼中的無用,恰恰便是莊子選擇的有用。在莊子看來,無用之用,恰為大用。惠施汲汲於富貴、功名、利祿,走追求權勢的康莊大道,而莊子卻自甘寂寞,選擇無人走的小路,過清靜的無心無情的生活。惠施拼命追求的,莊子棄若敝屣;惠施不屑一顧的,莊子卻視若珍寶。

莊子與惠施辯論了一輩子,卻成為最要好的朋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