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易建聯的家鄉,中國著名的僑鄉之一

種植業 文物 籃球 九寨溝旅遊日記 2017-07-16

鶴山,廣東省江門市代管縣級市,位於廣東省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東與南海區、順德區隔江相望,北與高明區相臨;南與蓬江區、新會區相近;西與開平市、新興縣接壤,325國道、江鶴、佛開高速公路與江肇公路縱橫貫穿全市。中國著名的僑鄉之一。

鶴山於清雍正十年(1732)建縣,因市內有山形似仙鶴而得名。建國後曾與高明縣合稱高鶴縣,1982年恢復鶴山縣建制。1993年11月撤縣設市,下轄10個鎮,22個社區委員會,137個村民委員會,10個三峽庫區移民村。

鶴山市獲得“全國80個小康縣(市)”、“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榮獲“全國綠化百佳縣(市)”、“省衛生城市”等稱號。

這裡是易建聯的家鄉,中國著名的僑鄉之一

易建聯

易建聯,1987年10月27日出生於中國廣東省鶴山市,中國職業籃球運動員,司職大前鋒/中鋒,畢業於廣東工業大學,效力於CBA廣東東莞銀行隊。

2002年,15歲的易建聯進入CBA併為廣東東莞銀行隊效力。2004年,入選中國國家男子籃球隊 。2005年,成為CBA史上最年輕的MVP。2007年,NBA選秀中易建聯以第六位的成績被密爾沃基雄鹿隊選中。2008年,轉會至新澤西籃網隊。2010年6月30日,轉會至華盛頓奇才隊 。2011年10月8日,易建聯重回CBA為廣東東莞銀行隊效力。2012年1月,易建聯簽約達拉斯小牛隊;7月27日,易建聯擔任了中國2012年倫敦奧運會代表團旗手;9月23日,易建聯正式迴歸廣東宏遠隊並帶領球隊再獲CBA總冠軍。2014年3月24日,《體壇週報》發佈了2013年中國體壇財富榜,易建聯並列第六名。2014年9月29日,易建聯通過微博宣佈兒子出生,升級做爸爸。2015年10月3日,易建聯等人帶領的中國男籃在2015年男籃亞錦賽上奪冠,並獲得里約奧運會入場券。2015年,獲得中國十佳運動員稱號。2016年8月23日,洛杉磯湖人隊官方宣佈正式簽下易建聯,10月24日,易建聯主動要求湖人解約,10月25日洛杉磯湖人隊正式宣佈,球隊已經裁掉了中國球員易建聯。10月28日,易建聯宣佈迴歸廣東東莞銀行隊 。

旅遊

鶴山擁有北湖賓館、疊翠山莊、華安閣酒店及福林酒店等星級酒店,並開發了大雁山風景區、馬山、仙鶴湖、古勞水鄉等旅遊景點和東坡亭、鐵夫畫閣等旅遊度假勝地和人文景觀。

蟹眼泉位於江肇公路雅瑤鎮的陳山與石湖路段之間。因兩泉眼狀蟹眼而得名。一泉眼噴水量約為399公斤/小時,水溫保持在20℃至25℃之間。此泉古已有之,1933年在其旁立一石碑,正面陰刻其名,背側雕有花瓶圖案及竹節紋飾。鶴山市政府斥資18萬元,予以修擴,以泉為軸,闢地800平方米,外架石橋,建仿古牌坊,三面壘砌石牆,內砌假山、石階,再加綠化美化,而內右方有熱心人士捐資8萬元,建六角石亭一座。

鶴頂亭

鶴頂亭為鶴邑名勝,位於舊縣城內鶴山之巔,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由知縣劉繼倡導所建,現亭是1998年重建。劉繼撰《鶴頂亭記》敘其建亭宗旨,意謂鶴為仙禽,外形俊美,品性高潔,願後世登亭者顧名思義,以鶴自勉,懋著循跡,勿作貪官汙吏,其立意至佳。

這裡是易建聯的家鄉,中國著名的僑鄉之一

鶴頂亭

大凹關帝廟

鶴山境內曾有20餘座關帝廟,保存尚好的只有共和大凹村的一座。它是清光緒丙申年(公元1896年)由當地紳民集資在舊廟基礎上重建,並在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修葺過的。廟宇包括主座、左右青雲巷及左右廂房,面積357平方米。其營造法式與佛山祖廟相仿,體現清代後期嶺南廟宇的建築特點。這座小小的關帝廟彙集著建築、雕塑、書法、楹聯、圖書等藝術,成為傳統文化的一個載體。1994年,市人民政府把它定為文物保護單位。

這裡是易建聯的家鄉,中國著名的僑鄉之一

大凹關帝廟

畫閣留芳

鐵夫畫閣位於鶴山市雅瑤鎮陳山村,它是為紀念著名愛國畫家李鐵夫先生而於1983年興建的。李鐵夫先生是一位富於正義感而有節操骨氣的愛國者,早年投身革命,曾先後加入興中會和同盟會,並親自擔任同盟會紐約分會書記達六年之久。孫中山先生曾撰文稱他為"東南亞巨擎",他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國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特產

鶴山市不僅有南洞雞、址山生炒魚片、鶴城坑螺、長連氹桂花魚、雙合沙姜雞、上南燒肉、昇平竹升面等特色美食,也有鳳凰酒店、文華會酒店、銀業雁山酒店、江夏酒店、文華酒樓、河珍漁港、北湖海鮮城、小欖公菜館等知名餐飲名店,以及以鶴城祥興農莊為代表的“多位一體”式的田園型餐飲企業,更有阿菠蘿、軒轅等西餐廳。

茶山水浸雞

“茶山水浸雞”一鍋清湯放上幾塊樹根(當地人叫“樹仔頭”),熟透的雞肉香氣撲鼻。雞肉在湯裡燒來燒去還是那樣鮮嫩,一點也不老火,雞肉燒不老的祕方在湯水中的“樹仔頭”,這是茶山特有的藥材“五爪金龍”,在湯水中加進這些藥材,不僅風味獨特,而且雞肉也燒不老。雞肉好吃,除了會選擇雞種,關鍵的還是烹飪技術,而“五爪金龍”藥材是他們的“鎮山”之寶。

鶴山茶葉

鶴山著名土特產。鶴山人種茶始於宋代。到清道光初年,種茶麵積達5333.3公頃,年產毛茶8.5萬擔。年出口茶葉6萬擔,遠銷歐美、南洋、大洋洲等地。鶴山茶以其條索緊細,成色油潤,湯色鮮亮,清香味濃,滋味甘滑,清熱消熱消滯而著稱。其中以古勞茶山、宅梧白水帶、鶴城馬耳山三個產地的最佳。“古勞銀針”為古勞茶的雅稱,其形似壽眉,狀若銀針,葉背顯毫如銀,葉色清翠,湯色清澈而略帶淺綠,回甘力醇和。生長在石巖頭(地名)的茶,其味芳香濃烈。乾隆年間《鶴山縣誌》雲:“古勞茶味還武夷而帶芳,邑中物產唯此可以甲諸郡”。原古勞、鶴城、白水帶三地茶農以茶為活,鶴城的主街被命名為“茶行街”。20世紀30年代後期,由於戰亂,茶葉生產衰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積極恢復茶葉生產。70~80年代在合成農場建立大型的茶葉生產基地和在桃源馬山成立茶葉科學研究所。1998年,全市茶葉收穫面積153.9公頃。

古勞銀針

鶴山名優特產。產於古勞鎮麗水石巖頭,故又曰巖頭茶。該茶條索緊結,挺直似針,色呈銀灰;泡後色澤碧綠明亮,葉底幼嫩,味道醇和清香;淺飲即舌滑喉涼,極感舒適;多飲止渴生津,全身爽快。一向譽為茶中妙品,早已蜚聲遐邇,馳名中外。晚清時期已極受推崇,成為中國名茶品牌之一。

馬耳山茶

鶴山名特產。品牌以其產地冠名。馬耳山位於鶴城西北部約6千米,高聳挺拔,雄偉壯觀。山上茁壯翠綠的一片片,便是馳名遐邇的茶園。馬耳山麓為丘陵山坡,壤鬆土軟,泥骨色黃,向陽背風,宜種青茶。種後冬蓋山草,春暖滋潤,生勢壯旺。200多年前,惠州姓楊者遷居於此,6戶20人,沿坡開墾茶地。後練常精、練常振兄弟兩戶遷此,開墾茶地4公頃。鼎盛時期,茶農達20戶,200多人。茶青按季而採,春茶於清明,秋茶於白露。製作向用傳統工藝。清末民初,鶴城街內建有美珍、樹芳、恆興隆、裕生、新廣興、聯昌盛等大茶莊,皆為當地商人合資開設。該街今仍以“茶行街”名之。

茶山素馨花

鶴山特產。主產地為古勞茶山。種植歷史近50年,引進人叫球長伯,後遍及各家各戶。現種植面積約1.5公頃,年產量7.5噸。素馨,草本植物,春季種植,花開於夏,雪白芬芳。採摘卻於花蕾未綻之時。人工擷取,常人日採4至5斤。摘後經過蒸晒或烘乾程序;日晒者,色澤金黃,成針狀,稱素馨針。據醫書記載,素馨針有疏肺解鬱,清熱去毒功效。故一般用於製藥。

鶴山紅煙

鶴山土產。紅煙原產於南美洲,明代由菲律賓輸入閩粵兩省。清乾隆十九年(1754)至嘉慶年間,鶴山已大面積種植,產量居全省之冠。雅瑤、桃源、龍口一帶逐步成為紅煙主產地,年產量高達5000噸。《廣東通志稿》有“鶴山縣以產煙馳名,每年出口在百萬金(白銀)外”記載。到20世紀30年代,為鶴山紅煙產銷鼎盛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紅煙生產又有新發展。1986年鶴山縣成為全國31個菸葉出口生產基地之一。鶴山縣紅煙有上南、下南、上西、下西(指地域)之分。其中以上南煙最佳,而上南煙又以芸蓼煙著稱。芸蓼煙乃指今雅瑤芸蓼村黃坑豬公袍(土名)所種植的紅煙。鶴山紅煙素以葉色紅亮,味道濃烈,香醇馥郁,油分多,彈力強,揉搓不碎,久貯不變而馳名中外,外銷至澳門及印度、埃及、俄國、德國、美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1951年,司徒美堂先生至鶴山縣視察。鶴山農民精選出芸蓼煙,敬請司徒美堂先生轉贈毛澤東主席,受到毛主席稱讚。

上南紅煙

鶴山名優特產。也叫芸蓼煙。始種於清朝中葉,約有200多年曆史,是鶴山紅煙的著名產品。以煙質黃淨,肉厚、煙味香醇而馳名中外,遠銷至南洋群島等地。著名品牌有“黃坑煙”,“雲蓼煙王”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上南村民每年種紅煙173.3公頃,是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1951年,著名民主人士司徒美堂先生視察上南“李義蘭菸廠”時,村民託他將數扎頂級黃坑煙送給毛主席品嚐,毛主席收到後曾來信表示感謝,此事在當地成為美談。由於種植紅煙效益較低,多數村民已改種其它經濟作物,只有少數菸農種植少量用於自吸。

古蠶老古煙

鶴山名優特產。以雅瑤鎮古蠶村生產而出名。該村處丘陵地區,耕地對紅煙生長特別適宜。古蠶先輩在明末清初開始試種紅煙,並逐漸學會施用有機肥料,如花生麩等。收煙期為芒種至夏至,此期間陽光充足,對煙青露晒有利,露晒約幾十分鐘收起焗至黃蠟色,再進行暴晒7天左右,此時菸葉油份適中,存放多年也不變質。早在清朝中期,古蠶紅煙開始出口到南洋一帶,製成的呂宋菸氣味香醇,因而馳名海內外,並帶動起古蠶紅煙逐漸進入發展盛期。冬種時,七成耕地面積種上了紅煙。隨著經濟發展,種紅煙經濟效益逐漸減少,村民開始改種其它作物,村內仍保持有幾十畝紅煙地,普遍用於自給。

東園香荔

鶴山名優水果。珍稀荔種。植於雙合鎮雙橋東園村,故名。距今400年前,村民李卓化由新興市國恩寺六祖手植之千年香荔引種歸來。現其母株高4丈,樹身粗壯,枝繁葉茂;其旁一荔,樹齡過2百年,體亦偉碩,人稱“母子樹”。兩樹枝葉交錯,蔭覆過半畝,蔚為奇觀。此兩株古荔,雖歷遭劫難,仍頑強茁壯,年年掛果,豐年產量達1噸。

雙合黑葉荔枝

鶴山名優水果。產於雙合鎮。該荔枝品種葉尤深綠,果實呈蠟白色,肉厚清甜,可食部分佔全果75%。以泗合坑尾塘所產的最負盛名,核小、清香蜜味,汁多而不滯,風味別具一格,肉脫殼後用煙紙包亦不沾溼。據史料記載:清代,附近縣官,每年荔熟時,必騎馬前來品嚐,亦成為鶴山海外聯誼會所組織的“啖荔團”的青睞果品。雙合種植荔枝,歷史已超350年。1989年鎮成立荔枝協會,加強了科研與指導,更顯規模。今全鎮植荔746公頃,品種有黑葉、妃子笑、桂味、糯米餈、槐枝、白臘、白糖罌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