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和世界著名旅遊城市,上海交出這三份答卷'

"

市政府新聞辦今天(12)舉行市政府新聞發佈會,市文化旅遊局局長於秀芬介紹了上海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和世界著名旅遊城市的有關情況。近年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需求在文化和旅遊領域表現顯著。今年以來,市文化旅遊局著重在做好三份答卷上下功夫:

"

市政府新聞辦今天(12)舉行市政府新聞發佈會,市文化旅遊局局長於秀芬介紹了上海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和世界著名旅遊城市的有關情況。近年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需求在文化和旅遊領域表現顯著。今年以來,市文化旅遊局著重在做好三份答卷上下功夫:

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和世界著名旅遊城市,上海交出這三份答卷

| 第一份答卷:大力推進新時代文旅融合

從產業融合、空間融合、服務融合、交流融合四方面發力,加快將上海建成國際文化大都市和世界著名旅遊城市。

一是堅持創新引領,推進產業融合,釋放綜合產業帶動力。著力推進資源的開發開放。將博物館、美術館、劇場等文化場館和設施,有機融入旅遊產品和線路。從今年起連續三年開展“百萬市民看大戲、游上海”活動,上半年結合十二藝節、非遺日,共推出春夏兩季共80條精品線路,接下來還有秋冬兩季線路陸續發佈;深化“建築可閱讀”項目,讓文物“活”起來,去年以來,文化旅遊部門聯合房管、規劃等部門和黃浦、靜安、徐匯、長寧、虹口、楊浦六個中心城區開展“建築可閱讀”工作,為1237處不可移動文物、優秀歷史建築和歷史風貌區設置了二維碼。截止到目前,六個區老建築開放總量達到1032處,是去年開放數量的10倍。下階段將努力使建築從“走近”到“走進”。

著力推動文化旅遊的夜間消費。上個月發佈了首批夜間文旅產品Shanghai Pass,首批有100多家文化旅遊企業上榜。此外,從今年7月開始,本市的部分博物館開始探索夜間開放長效機制,首批有14家博物館,每週五試點延長開放時間。

二是堅持功能提升,推進空間融合,激發城市發展新活力。聚焦城市文化旅遊新空間的培育,上半年,推出了一批文化旅遊新空間,比如K11商場等,並推出一批文化旅遊精品線路,下半年還將推出一批符合標準的商旅文集聚融合的城市文化旅遊新空間。聚焦鄉村旅遊品質的提升。重點推進鄉村民宿的質量提升,目前已有近60家拿到“準生證”,下一步將在提升民宿服務功能、提高標準化運營上下功夫。

三是堅持共建共享,推進服務融合,提高市民遊客滿意度。構建“123”公共服務體系,體現上海城市的形象和城市魅力。“1”是打造“城市文化旅遊會客廳”,以本市60個旅遊公共服務中心、220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為主幹,以文化場館、旅遊景區諮詢服務點為補充,更好發揮傳播文化、推介旅遊、展示上海的窗口作用。同時,推出了藝術商圈3.0版,實現藝術進機場、進地鐵。在機場、高鐵車站、郵輪碼頭實施“上海第一印象”項目。“2”是建好建強社區志願服務者、講解員(導遊員)兩支隊伍。“3”是充分發揮城市形象推廣、文旅資源發佈、文旅移動服務三大平臺作用,年內還將構建文化旅遊資源發佈機制,上線“一機游上海”文旅綜合服務移動應用。

四是堅持開放互建,推進交流融合,提升城市形象展示度。推出“暢遊長三角惠民一卡通”產品,長三角“名城、名鎮、名村、名山、名湖、名園、名館”等精品旅遊線路,舉辦長三角旅遊集市,發佈文旅企業“紅黑榜”,持續提升長三角文化旅遊吸引力、競爭力。

"

市政府新聞辦今天(12)舉行市政府新聞發佈會,市文化旅遊局局長於秀芬介紹了上海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和世界著名旅遊城市的有關情況。近年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需求在文化和旅遊領域表現顯著。今年以來,市文化旅遊局著重在做好三份答卷上下功夫:

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和世界著名旅遊城市,上海交出這三份答卷

| 第一份答卷:大力推進新時代文旅融合

從產業融合、空間融合、服務融合、交流融合四方面發力,加快將上海建成國際文化大都市和世界著名旅遊城市。

一是堅持創新引領,推進產業融合,釋放綜合產業帶動力。著力推進資源的開發開放。將博物館、美術館、劇場等文化場館和設施,有機融入旅遊產品和線路。從今年起連續三年開展“百萬市民看大戲、游上海”活動,上半年結合十二藝節、非遺日,共推出春夏兩季共80條精品線路,接下來還有秋冬兩季線路陸續發佈;深化“建築可閱讀”項目,讓文物“活”起來,去年以來,文化旅遊部門聯合房管、規劃等部門和黃浦、靜安、徐匯、長寧、虹口、楊浦六個中心城區開展“建築可閱讀”工作,為1237處不可移動文物、優秀歷史建築和歷史風貌區設置了二維碼。截止到目前,六個區老建築開放總量達到1032處,是去年開放數量的10倍。下階段將努力使建築從“走近”到“走進”。

著力推動文化旅遊的夜間消費。上個月發佈了首批夜間文旅產品Shanghai Pass,首批有100多家文化旅遊企業上榜。此外,從今年7月開始,本市的部分博物館開始探索夜間開放長效機制,首批有14家博物館,每週五試點延長開放時間。

二是堅持功能提升,推進空間融合,激發城市發展新活力。聚焦城市文化旅遊新空間的培育,上半年,推出了一批文化旅遊新空間,比如K11商場等,並推出一批文化旅遊精品線路,下半年還將推出一批符合標準的商旅文集聚融合的城市文化旅遊新空間。聚焦鄉村旅遊品質的提升。重點推進鄉村民宿的質量提升,目前已有近60家拿到“準生證”,下一步將在提升民宿服務功能、提高標準化運營上下功夫。

三是堅持共建共享,推進服務融合,提高市民遊客滿意度。構建“123”公共服務體系,體現上海城市的形象和城市魅力。“1”是打造“城市文化旅遊會客廳”,以本市60個旅遊公共服務中心、220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為主幹,以文化場館、旅遊景區諮詢服務點為補充,更好發揮傳播文化、推介旅遊、展示上海的窗口作用。同時,推出了藝術商圈3.0版,實現藝術進機場、進地鐵。在機場、高鐵車站、郵輪碼頭實施“上海第一印象”項目。“2”是建好建強社區志願服務者、講解員(導遊員)兩支隊伍。“3”是充分發揮城市形象推廣、文旅資源發佈、文旅移動服務三大平臺作用,年內還將構建文化旅遊資源發佈機制,上線“一機游上海”文旅綜合服務移動應用。

四是堅持開放互建,推進交流融合,提升城市形象展示度。推出“暢遊長三角惠民一卡通”產品,長三角“名城、名鎮、名村、名山、名湖、名園、名館”等精品旅遊線路,舉辦長三角旅遊集市,發佈文旅企業“紅黑榜”,持續提升長三角文化旅遊吸引力、競爭力。

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和世界著名旅遊城市,上海交出這三份答卷

| 第二份答卷: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益

當前,上海正圍繞在2019年底率先基本建成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目標,著力完善以“服務目標均等化、供給主體多元化、運行機制專業化、公共服務效能化、管理體系制度化”“五個化”為特徵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主要有三個“一”:

織就一張網。一是夯實家門口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織密“市、區、街鎮、居村四級基礎設施+多點位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相交織的公共文化設施全域網絡,實現中心城區10分鐘、郊區15分鐘的公共文化服務圈。全市居村綜合文化活動室(中心)服務功能達標率已達99%。今年,全市16個區的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制建設實現了全覆蓋。二是有序推進重大文化設施項目,加快建設上海博物館東館、上海圖書館東館、上海大歌劇院、程十發美術館、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新館等市級重大公共文化設施項目。

運行好一套機制。重點有五方面機制:一是公共文化供給機制。建立供需對接、市區聯動、舉手申報、點單採購、績效評估在內的公共文化供給機制。二是公共文化設施社會化專業化管理機制。大力推進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社會化專業化運作,全市90%的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委託各類主體參與整體運行或部分項目管理。同時,定期開展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街鎮圖書館評估定級工作。三是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側改革機制。每年舉辦公共文化產品採購大會,每年組織公共文化建設創新項目評審及群眾文化項目資助,每兩年發佈定期發佈合格社會主體目錄。四是上海市民文化節活動機制。五是公共文化志願服務機制,成立“上海市文化志願服務聯盟”。

搭建好一個平臺。建成全國第一個省級區域全覆蓋的公共文化數字化服務平臺——“文化上海雲”,為市民提供“一站式”數字公共文化服務。目前,文化雲註冊用戶已超過300萬,線上場館數達3000餘家,其中可預約場館數1200餘家,平臺的日均瀏覽量達50萬人次。此外,市文旅局還出臺了地方標準,即《公共數字文化平臺服務規範》。

"

市政府新聞辦今天(12)舉行市政府新聞發佈會,市文化旅遊局局長於秀芬介紹了上海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和世界著名旅遊城市的有關情況。近年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需求在文化和旅遊領域表現顯著。今年以來,市文化旅遊局著重在做好三份答卷上下功夫:

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和世界著名旅遊城市,上海交出這三份答卷

| 第一份答卷:大力推進新時代文旅融合

從產業融合、空間融合、服務融合、交流融合四方面發力,加快將上海建成國際文化大都市和世界著名旅遊城市。

一是堅持創新引領,推進產業融合,釋放綜合產業帶動力。著力推進資源的開發開放。將博物館、美術館、劇場等文化場館和設施,有機融入旅遊產品和線路。從今年起連續三年開展“百萬市民看大戲、游上海”活動,上半年結合十二藝節、非遺日,共推出春夏兩季共80條精品線路,接下來還有秋冬兩季線路陸續發佈;深化“建築可閱讀”項目,讓文物“活”起來,去年以來,文化旅遊部門聯合房管、規劃等部門和黃浦、靜安、徐匯、長寧、虹口、楊浦六個中心城區開展“建築可閱讀”工作,為1237處不可移動文物、優秀歷史建築和歷史風貌區設置了二維碼。截止到目前,六個區老建築開放總量達到1032處,是去年開放數量的10倍。下階段將努力使建築從“走近”到“走進”。

著力推動文化旅遊的夜間消費。上個月發佈了首批夜間文旅產品Shanghai Pass,首批有100多家文化旅遊企業上榜。此外,從今年7月開始,本市的部分博物館開始探索夜間開放長效機制,首批有14家博物館,每週五試點延長開放時間。

二是堅持功能提升,推進空間融合,激發城市發展新活力。聚焦城市文化旅遊新空間的培育,上半年,推出了一批文化旅遊新空間,比如K11商場等,並推出一批文化旅遊精品線路,下半年還將推出一批符合標準的商旅文集聚融合的城市文化旅遊新空間。聚焦鄉村旅遊品質的提升。重點推進鄉村民宿的質量提升,目前已有近60家拿到“準生證”,下一步將在提升民宿服務功能、提高標準化運營上下功夫。

三是堅持共建共享,推進服務融合,提高市民遊客滿意度。構建“123”公共服務體系,體現上海城市的形象和城市魅力。“1”是打造“城市文化旅遊會客廳”,以本市60個旅遊公共服務中心、220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為主幹,以文化場館、旅遊景區諮詢服務點為補充,更好發揮傳播文化、推介旅遊、展示上海的窗口作用。同時,推出了藝術商圈3.0版,實現藝術進機場、進地鐵。在機場、高鐵車站、郵輪碼頭實施“上海第一印象”項目。“2”是建好建強社區志願服務者、講解員(導遊員)兩支隊伍。“3”是充分發揮城市形象推廣、文旅資源發佈、文旅移動服務三大平臺作用,年內還將構建文化旅遊資源發佈機制,上線“一機游上海”文旅綜合服務移動應用。

四是堅持開放互建,推進交流融合,提升城市形象展示度。推出“暢遊長三角惠民一卡通”產品,長三角“名城、名鎮、名村、名山、名湖、名園、名館”等精品旅遊線路,舉辦長三角旅遊集市,發佈文旅企業“紅黑榜”,持續提升長三角文化旅遊吸引力、競爭力。

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和世界著名旅遊城市,上海交出這三份答卷

| 第二份答卷: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益

當前,上海正圍繞在2019年底率先基本建成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目標,著力完善以“服務目標均等化、供給主體多元化、運行機制專業化、公共服務效能化、管理體系制度化”“五個化”為特徵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主要有三個“一”:

織就一張網。一是夯實家門口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織密“市、區、街鎮、居村四級基礎設施+多點位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相交織的公共文化設施全域網絡,實現中心城區10分鐘、郊區15分鐘的公共文化服務圈。全市居村綜合文化活動室(中心)服務功能達標率已達99%。今年,全市16個區的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制建設實現了全覆蓋。二是有序推進重大文化設施項目,加快建設上海博物館東館、上海圖書館東館、上海大歌劇院、程十發美術館、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新館等市級重大公共文化設施項目。

運行好一套機制。重點有五方面機制:一是公共文化供給機制。建立供需對接、市區聯動、舉手申報、點單採購、績效評估在內的公共文化供給機制。二是公共文化設施社會化專業化管理機制。大力推進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社會化專業化運作,全市90%的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委託各類主體參與整體運行或部分項目管理。同時,定期開展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街鎮圖書館評估定級工作。三是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側改革機制。每年舉辦公共文化產品採購大會,每年組織公共文化建設創新項目評審及群眾文化項目資助,每兩年發佈定期發佈合格社會主體目錄。四是上海市民文化節活動機制。五是公共文化志願服務機制,成立“上海市文化志願服務聯盟”。

搭建好一個平臺。建成全國第一個省級區域全覆蓋的公共文化數字化服務平臺——“文化上海雲”,為市民提供“一站式”數字公共文化服務。目前,文化雲註冊用戶已超過300萬,線上場館數達3000餘家,其中可預約場館數1200餘家,平臺的日均瀏覽量達50萬人次。此外,市文旅局還出臺了地方標準,即《公共數字文化平臺服務規範》。

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和世界著名旅遊城市,上海交出這三份答卷

| 第三份答卷:大力提升旅遊節的滿意度

今年是上海旅遊節舉辦30週年,重點推出四塊內容:

一是建築可閱讀大提升。9月22日市文旅局將聯合六個區的文旅局,在靜安公園舉辦首屆“建築可閱讀”文創市集暨微旅行線路推介活動,屆時,市集上將展銷百餘種與“建築可閱讀”相關的文創產品,六個區的87條微旅行線路也將正式啟動。

二是夜間文化旅遊產品大彙集。今年上海旅遊節和上海購物節雙節聯動,力推美食夜市。把“鉅鹿路158美食夜市”、錦江樂園夜市、“揚子江德國啤酒節”“等主題類餐飲活動打造成“夜間經濟”的新增長點。

三是文旅長三角大融合。市文旅局將於9月21日-9月22日在上海國際旅遊度假區奕歐來商業廣場舉辦首屆長三角文化旅遊集市。邀請長三角地區近百家以上的品牌休閒度假區、知名主題樂園、高端民宿、特色伴手禮和經典文創產品共同參加,打造長三角地區優質旅遊產品的直銷平臺和宣傳平臺。

四是國際大都市大展示。特別推出上海民俗特色旅遊活動,吸引更多國際遊客,比如舉辦“一帶一路”民俗文化展,組織“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表演團3隊在東方明珠廣場進行為期5天的表演活動。

作者:上海電臺記者曹夢雅

編輯:陳麗

責任編輯:朱穎

"

市政府新聞辦今天(12)舉行市政府新聞發佈會,市文化旅遊局局長於秀芬介紹了上海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和世界著名旅遊城市的有關情況。近年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需求在文化和旅遊領域表現顯著。今年以來,市文化旅遊局著重在做好三份答卷上下功夫:

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和世界著名旅遊城市,上海交出這三份答卷

| 第一份答卷:大力推進新時代文旅融合

從產業融合、空間融合、服務融合、交流融合四方面發力,加快將上海建成國際文化大都市和世界著名旅遊城市。

一是堅持創新引領,推進產業融合,釋放綜合產業帶動力。著力推進資源的開發開放。將博物館、美術館、劇場等文化場館和設施,有機融入旅遊產品和線路。從今年起連續三年開展“百萬市民看大戲、游上海”活動,上半年結合十二藝節、非遺日,共推出春夏兩季共80條精品線路,接下來還有秋冬兩季線路陸續發佈;深化“建築可閱讀”項目,讓文物“活”起來,去年以來,文化旅遊部門聯合房管、規劃等部門和黃浦、靜安、徐匯、長寧、虹口、楊浦六個中心城區開展“建築可閱讀”工作,為1237處不可移動文物、優秀歷史建築和歷史風貌區設置了二維碼。截止到目前,六個區老建築開放總量達到1032處,是去年開放數量的10倍。下階段將努力使建築從“走近”到“走進”。

著力推動文化旅遊的夜間消費。上個月發佈了首批夜間文旅產品Shanghai Pass,首批有100多家文化旅遊企業上榜。此外,從今年7月開始,本市的部分博物館開始探索夜間開放長效機制,首批有14家博物館,每週五試點延長開放時間。

二是堅持功能提升,推進空間融合,激發城市發展新活力。聚焦城市文化旅遊新空間的培育,上半年,推出了一批文化旅遊新空間,比如K11商場等,並推出一批文化旅遊精品線路,下半年還將推出一批符合標準的商旅文集聚融合的城市文化旅遊新空間。聚焦鄉村旅遊品質的提升。重點推進鄉村民宿的質量提升,目前已有近60家拿到“準生證”,下一步將在提升民宿服務功能、提高標準化運營上下功夫。

三是堅持共建共享,推進服務融合,提高市民遊客滿意度。構建“123”公共服務體系,體現上海城市的形象和城市魅力。“1”是打造“城市文化旅遊會客廳”,以本市60個旅遊公共服務中心、220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為主幹,以文化場館、旅遊景區諮詢服務點為補充,更好發揮傳播文化、推介旅遊、展示上海的窗口作用。同時,推出了藝術商圈3.0版,實現藝術進機場、進地鐵。在機場、高鐵車站、郵輪碼頭實施“上海第一印象”項目。“2”是建好建強社區志願服務者、講解員(導遊員)兩支隊伍。“3”是充分發揮城市形象推廣、文旅資源發佈、文旅移動服務三大平臺作用,年內還將構建文化旅遊資源發佈機制,上線“一機游上海”文旅綜合服務移動應用。

四是堅持開放互建,推進交流融合,提升城市形象展示度。推出“暢遊長三角惠民一卡通”產品,長三角“名城、名鎮、名村、名山、名湖、名園、名館”等精品旅遊線路,舉辦長三角旅遊集市,發佈文旅企業“紅黑榜”,持續提升長三角文化旅遊吸引力、競爭力。

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和世界著名旅遊城市,上海交出這三份答卷

| 第二份答卷: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益

當前,上海正圍繞在2019年底率先基本建成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目標,著力完善以“服務目標均等化、供給主體多元化、運行機制專業化、公共服務效能化、管理體系制度化”“五個化”為特徵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主要有三個“一”:

織就一張網。一是夯實家門口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織密“市、區、街鎮、居村四級基礎設施+多點位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相交織的公共文化設施全域網絡,實現中心城區10分鐘、郊區15分鐘的公共文化服務圈。全市居村綜合文化活動室(中心)服務功能達標率已達99%。今年,全市16個區的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制建設實現了全覆蓋。二是有序推進重大文化設施項目,加快建設上海博物館東館、上海圖書館東館、上海大歌劇院、程十發美術館、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新館等市級重大公共文化設施項目。

運行好一套機制。重點有五方面機制:一是公共文化供給機制。建立供需對接、市區聯動、舉手申報、點單採購、績效評估在內的公共文化供給機制。二是公共文化設施社會化專業化管理機制。大力推進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社會化專業化運作,全市90%的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委託各類主體參與整體運行或部分項目管理。同時,定期開展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街鎮圖書館評估定級工作。三是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側改革機制。每年舉辦公共文化產品採購大會,每年組織公共文化建設創新項目評審及群眾文化項目資助,每兩年發佈定期發佈合格社會主體目錄。四是上海市民文化節活動機制。五是公共文化志願服務機制,成立“上海市文化志願服務聯盟”。

搭建好一個平臺。建成全國第一個省級區域全覆蓋的公共文化數字化服務平臺——“文化上海雲”,為市民提供“一站式”數字公共文化服務。目前,文化雲註冊用戶已超過300萬,線上場館數達3000餘家,其中可預約場館數1200餘家,平臺的日均瀏覽量達50萬人次。此外,市文旅局還出臺了地方標準,即《公共數字文化平臺服務規範》。

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和世界著名旅遊城市,上海交出這三份答卷

| 第三份答卷:大力提升旅遊節的滿意度

今年是上海旅遊節舉辦30週年,重點推出四塊內容:

一是建築可閱讀大提升。9月22日市文旅局將聯合六個區的文旅局,在靜安公園舉辦首屆“建築可閱讀”文創市集暨微旅行線路推介活動,屆時,市集上將展銷百餘種與“建築可閱讀”相關的文創產品,六個區的87條微旅行線路也將正式啟動。

二是夜間文化旅遊產品大彙集。今年上海旅遊節和上海購物節雙節聯動,力推美食夜市。把“鉅鹿路158美食夜市”、錦江樂園夜市、“揚子江德國啤酒節”“等主題類餐飲活動打造成“夜間經濟”的新增長點。

三是文旅長三角大融合。市文旅局將於9月21日-9月22日在上海國際旅遊度假區奕歐來商業廣場舉辦首屆長三角文化旅遊集市。邀請長三角地區近百家以上的品牌休閒度假區、知名主題樂園、高端民宿、特色伴手禮和經典文創產品共同參加,打造長三角地區優質旅遊產品的直銷平臺和宣傳平臺。

四是國際大都市大展示。特別推出上海民俗特色旅遊活動,吸引更多國際遊客,比如舉辦“一帶一路”民俗文化展,組織“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表演團3隊在東方明珠廣場進行為期5天的表演活動。

作者:上海電臺記者曹夢雅

編輯:陳麗

責任編輯:朱穎

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和世界著名旅遊城市,上海交出這三份答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