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燒誤區:多喝水?要發汗?中醫如何正確處理?'

"

導語

寶寶發燒後,很多媽媽都心急如焚,趕緊抱著娃就往醫院跑。醫院的一般處理方法是打退燒針、開退燒藥、上抗生素,有時效果還不一定好。那麼,中醫對於小兒發燒是怎麼治療呢?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則來自陶慶醫生治療小兒發熱的醫案。希望給有需要的家長朋友帶去幫助。

患者基本資料:

蘇某,男,3歲。

主訴:

發熱一天。

初診時間:

2018年5月11日。

病史:

患兒前一日玩耍受涼後出現發熱,無汗,畏寒,測體溫39.5℃,自服美林等藥物後,稍有汗出,體溫降至38.7℃,今晨複測體溫39.3℃,無汗,身上摸上去燙,稍有咳嗽,早晨曾嘔吐1次,精神不振,小便短少黃,大便未解,咽喉紅,扁桃體Ⅰ度腫大,舌尖紅,稍有點刺,脈浮數。

治療處方:

柴胡9g,黃芩10g,連翹10g,甘草3g,石膏30g,葛根15g,白芍10g,桔梗10g,羌活10g,白芷6g,生薑3g,大棗10g,3劑。

治療情況:

3日後患兒母親告知,服藥當天晚上出汗很多,第二日體溫正常,後體溫無反覆。

按語:

小兒發熱乃臨床常見疾病,嚴重者甚至出現高熱神昏、抽驚等情況,往往讓很多家長束手無策、寢食難安。

本例患兒受寒後突發高熱,惡寒,無汗,嘔吐,身上摸上去燙,舌紅,考慮三陽合病,疏方取陶弘景之柴葛解肌湯,同時兼顧外感邪熱的表、裡和半表半里三個病理層次,從而發越之、引領之、清洩之,使邪熱無所遁形。

中藥治療小兒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發熱有很好的療效,並往往熱退後不再反覆。

"

導語

寶寶發燒後,很多媽媽都心急如焚,趕緊抱著娃就往醫院跑。醫院的一般處理方法是打退燒針、開退燒藥、上抗生素,有時效果還不一定好。那麼,中醫對於小兒發燒是怎麼治療呢?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則來自陶慶醫生治療小兒發熱的醫案。希望給有需要的家長朋友帶去幫助。

患者基本資料:

蘇某,男,3歲。

主訴:

發熱一天。

初診時間:

2018年5月11日。

病史:

患兒前一日玩耍受涼後出現發熱,無汗,畏寒,測體溫39.5℃,自服美林等藥物後,稍有汗出,體溫降至38.7℃,今晨複測體溫39.3℃,無汗,身上摸上去燙,稍有咳嗽,早晨曾嘔吐1次,精神不振,小便短少黃,大便未解,咽喉紅,扁桃體Ⅰ度腫大,舌尖紅,稍有點刺,脈浮數。

治療處方:

柴胡9g,黃芩10g,連翹10g,甘草3g,石膏30g,葛根15g,白芍10g,桔梗10g,羌活10g,白芷6g,生薑3g,大棗10g,3劑。

治療情況:

3日後患兒母親告知,服藥當天晚上出汗很多,第二日體溫正常,後體溫無反覆。

按語:

小兒發熱乃臨床常見疾病,嚴重者甚至出現高熱神昏、抽驚等情況,往往讓很多家長束手無策、寢食難安。

本例患兒受寒後突發高熱,惡寒,無汗,嘔吐,身上摸上去燙,舌紅,考慮三陽合病,疏方取陶弘景之柴葛解肌湯,同時兼顧外感邪熱的表、裡和半表半里三個病理層次,從而發越之、引領之、清洩之,使邪熱無所遁形。

中藥治療小兒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發熱有很好的療效,並往往熱退後不再反覆。

孩子發燒誤區:多喝水?要發汗?中醫如何正確處理?

小兒發燒問題雖小,可有些家長也會因過於擔心,而採取一些錯誤的處理方法,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造成影響。以下誤區,希望大家能夠引起注意。

誤區一:退燒就要發汗

首先要弄清楚孩子為什麼發燒,而不是先退燒。

有可能是外邪(就是中醫講風、寒、暑、溼、熱、燥,西醫講的病毒、細菌),也有可能是內部的食積,或者某些病理產物堵塞造成的。

"

導語

寶寶發燒後,很多媽媽都心急如焚,趕緊抱著娃就往醫院跑。醫院的一般處理方法是打退燒針、開退燒藥、上抗生素,有時效果還不一定好。那麼,中醫對於小兒發燒是怎麼治療呢?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則來自陶慶醫生治療小兒發熱的醫案。希望給有需要的家長朋友帶去幫助。

患者基本資料:

蘇某,男,3歲。

主訴:

發熱一天。

初診時間:

2018年5月11日。

病史:

患兒前一日玩耍受涼後出現發熱,無汗,畏寒,測體溫39.5℃,自服美林等藥物後,稍有汗出,體溫降至38.7℃,今晨複測體溫39.3℃,無汗,身上摸上去燙,稍有咳嗽,早晨曾嘔吐1次,精神不振,小便短少黃,大便未解,咽喉紅,扁桃體Ⅰ度腫大,舌尖紅,稍有點刺,脈浮數。

治療處方:

柴胡9g,黃芩10g,連翹10g,甘草3g,石膏30g,葛根15g,白芍10g,桔梗10g,羌活10g,白芷6g,生薑3g,大棗10g,3劑。

治療情況:

3日後患兒母親告知,服藥當天晚上出汗很多,第二日體溫正常,後體溫無反覆。

按語:

小兒發熱乃臨床常見疾病,嚴重者甚至出現高熱神昏、抽驚等情況,往往讓很多家長束手無策、寢食難安。

本例患兒受寒後突發高熱,惡寒,無汗,嘔吐,身上摸上去燙,舌紅,考慮三陽合病,疏方取陶弘景之柴葛解肌湯,同時兼顧外感邪熱的表、裡和半表半里三個病理層次,從而發越之、引領之、清洩之,使邪熱無所遁形。

中藥治療小兒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發熱有很好的療效,並往往熱退後不再反覆。

孩子發燒誤區:多喝水?要發汗?中醫如何正確處理?

小兒發燒問題雖小,可有些家長也會因過於擔心,而採取一些錯誤的處理方法,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造成影響。以下誤區,希望大家能夠引起注意。

誤區一:退燒就要發汗

首先要弄清楚孩子為什麼發燒,而不是先退燒。

有可能是外邪(就是中醫講風、寒、暑、溼、熱、燥,西醫講的病毒、細菌),也有可能是內部的食積,或者某些病理產物堵塞造成的。

孩子發燒誤區:多喝水?要發汗?中醫如何正確處理?

所以,首先要做的是觀察孩子的症狀,比如:怕冷還是怕熱,有汗無汗,口渴不渴,小便黃不黃,大便是否通暢,肚子疼不疼……諸如此類。

如果小孩喉嚨疼、出汗、口渴,切記不可用西藥或生薑發汗,因為這些症狀有可能是溫病,也就是我們說的熱傷風,而溫病忌發汗。

另外,如果小孩高燒中出過一次汗了,即使燒未退,切記不可反覆發汗。汗是人體的津液之一,反覆發汗會傷及津液,時間久了,就會引起驚厥,也就是我們常常遇到的高燒不退,孩子抽筋,這個就說明內臟乾燒,裡熱未退,如果再發汗就會有生命危險。

誤區二:發燒一定要多喝水

發燒本來就是人體正氣抵禦外邪的一個生理行為,在這個過程當中,會消耗很多的能量與津液,容易出現津液不足。

大家會想到多喝水來補充津液,但其實很多時候,水不能轉變為人體所需的津液,適量喝水對身體有幫助,但如果喝水量超過身體的吸收排洩能力,就會變成垃圾停留在中焦,出現中醫裡說的”中焦水飲停滯”。

所以在經典名著《傷寒論》裡就說:發汗後,飲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很多父母發現孩子退燒後,反而出現咳嗽等症狀。

"

導語

寶寶發燒後,很多媽媽都心急如焚,趕緊抱著娃就往醫院跑。醫院的一般處理方法是打退燒針、開退燒藥、上抗生素,有時效果還不一定好。那麼,中醫對於小兒發燒是怎麼治療呢?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則來自陶慶醫生治療小兒發熱的醫案。希望給有需要的家長朋友帶去幫助。

患者基本資料:

蘇某,男,3歲。

主訴:

發熱一天。

初診時間:

2018年5月11日。

病史:

患兒前一日玩耍受涼後出現發熱,無汗,畏寒,測體溫39.5℃,自服美林等藥物後,稍有汗出,體溫降至38.7℃,今晨複測體溫39.3℃,無汗,身上摸上去燙,稍有咳嗽,早晨曾嘔吐1次,精神不振,小便短少黃,大便未解,咽喉紅,扁桃體Ⅰ度腫大,舌尖紅,稍有點刺,脈浮數。

治療處方:

柴胡9g,黃芩10g,連翹10g,甘草3g,石膏30g,葛根15g,白芍10g,桔梗10g,羌活10g,白芷6g,生薑3g,大棗10g,3劑。

治療情況:

3日後患兒母親告知,服藥當天晚上出汗很多,第二日體溫正常,後體溫無反覆。

按語:

小兒發熱乃臨床常見疾病,嚴重者甚至出現高熱神昏、抽驚等情況,往往讓很多家長束手無策、寢食難安。

本例患兒受寒後突發高熱,惡寒,無汗,嘔吐,身上摸上去燙,舌紅,考慮三陽合病,疏方取陶弘景之柴葛解肌湯,同時兼顧外感邪熱的表、裡和半表半里三個病理層次,從而發越之、引領之、清洩之,使邪熱無所遁形。

中藥治療小兒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發熱有很好的療效,並往往熱退後不再反覆。

孩子發燒誤區:多喝水?要發汗?中醫如何正確處理?

小兒發燒問題雖小,可有些家長也會因過於擔心,而採取一些錯誤的處理方法,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造成影響。以下誤區,希望大家能夠引起注意。

誤區一:退燒就要發汗

首先要弄清楚孩子為什麼發燒,而不是先退燒。

有可能是外邪(就是中醫講風、寒、暑、溼、熱、燥,西醫講的病毒、細菌),也有可能是內部的食積,或者某些病理產物堵塞造成的。

孩子發燒誤區:多喝水?要發汗?中醫如何正確處理?

所以,首先要做的是觀察孩子的症狀,比如:怕冷還是怕熱,有汗無汗,口渴不渴,小便黃不黃,大便是否通暢,肚子疼不疼……諸如此類。

如果小孩喉嚨疼、出汗、口渴,切記不可用西藥或生薑發汗,因為這些症狀有可能是溫病,也就是我們說的熱傷風,而溫病忌發汗。

另外,如果小孩高燒中出過一次汗了,即使燒未退,切記不可反覆發汗。汗是人體的津液之一,反覆發汗會傷及津液,時間久了,就會引起驚厥,也就是我們常常遇到的高燒不退,孩子抽筋,這個就說明內臟乾燒,裡熱未退,如果再發汗就會有生命危險。

誤區二:發燒一定要多喝水

發燒本來就是人體正氣抵禦外邪的一個生理行為,在這個過程當中,會消耗很多的能量與津液,容易出現津液不足。

大家會想到多喝水來補充津液,但其實很多時候,水不能轉變為人體所需的津液,適量喝水對身體有幫助,但如果喝水量超過身體的吸收排洩能力,就會變成垃圾停留在中焦,出現中醫裡說的”中焦水飲停滯”。

所以在經典名著《傷寒論》裡就說:發汗後,飲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很多父母發現孩子退燒後,反而出現咳嗽等症狀。

孩子發燒誤區:多喝水?要發汗?中醫如何正確處理?

補充津液最好的方法,就是喝米湯(針對已經加輔食的寶寶而言),不僅僅能夠補充津液,而且能夠最快給身體補充能量。因為米湯具有滋陰長力的作用,可以益氣,養陰、潤燥。

對於小朋友發燒,還有哪些常見誤區需要避免?中醫如何正確處理發燒呢?心裡還有種種困惑的你,不妨來收聽陶慶醫生主講的線上微課。

"

導語

寶寶發燒後,很多媽媽都心急如焚,趕緊抱著娃就往醫院跑。醫院的一般處理方法是打退燒針、開退燒藥、上抗生素,有時效果還不一定好。那麼,中醫對於小兒發燒是怎麼治療呢?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則來自陶慶醫生治療小兒發熱的醫案。希望給有需要的家長朋友帶去幫助。

患者基本資料:

蘇某,男,3歲。

主訴:

發熱一天。

初診時間:

2018年5月11日。

病史:

患兒前一日玩耍受涼後出現發熱,無汗,畏寒,測體溫39.5℃,自服美林等藥物後,稍有汗出,體溫降至38.7℃,今晨複測體溫39.3℃,無汗,身上摸上去燙,稍有咳嗽,早晨曾嘔吐1次,精神不振,小便短少黃,大便未解,咽喉紅,扁桃體Ⅰ度腫大,舌尖紅,稍有點刺,脈浮數。

治療處方:

柴胡9g,黃芩10g,連翹10g,甘草3g,石膏30g,葛根15g,白芍10g,桔梗10g,羌活10g,白芷6g,生薑3g,大棗10g,3劑。

治療情況:

3日後患兒母親告知,服藥當天晚上出汗很多,第二日體溫正常,後體溫無反覆。

按語:

小兒發熱乃臨床常見疾病,嚴重者甚至出現高熱神昏、抽驚等情況,往往讓很多家長束手無策、寢食難安。

本例患兒受寒後突發高熱,惡寒,無汗,嘔吐,身上摸上去燙,舌紅,考慮三陽合病,疏方取陶弘景之柴葛解肌湯,同時兼顧外感邪熱的表、裡和半表半里三個病理層次,從而發越之、引領之、清洩之,使邪熱無所遁形。

中藥治療小兒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發熱有很好的療效,並往往熱退後不再反覆。

孩子發燒誤區:多喝水?要發汗?中醫如何正確處理?

小兒發燒問題雖小,可有些家長也會因過於擔心,而採取一些錯誤的處理方法,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造成影響。以下誤區,希望大家能夠引起注意。

誤區一:退燒就要發汗

首先要弄清楚孩子為什麼發燒,而不是先退燒。

有可能是外邪(就是中醫講風、寒、暑、溼、熱、燥,西醫講的病毒、細菌),也有可能是內部的食積,或者某些病理產物堵塞造成的。

孩子發燒誤區:多喝水?要發汗?中醫如何正確處理?

所以,首先要做的是觀察孩子的症狀,比如:怕冷還是怕熱,有汗無汗,口渴不渴,小便黃不黃,大便是否通暢,肚子疼不疼……諸如此類。

如果小孩喉嚨疼、出汗、口渴,切記不可用西藥或生薑發汗,因為這些症狀有可能是溫病,也就是我們說的熱傷風,而溫病忌發汗。

另外,如果小孩高燒中出過一次汗了,即使燒未退,切記不可反覆發汗。汗是人體的津液之一,反覆發汗會傷及津液,時間久了,就會引起驚厥,也就是我們常常遇到的高燒不退,孩子抽筋,這個就說明內臟乾燒,裡熱未退,如果再發汗就會有生命危險。

誤區二:發燒一定要多喝水

發燒本來就是人體正氣抵禦外邪的一個生理行為,在這個過程當中,會消耗很多的能量與津液,容易出現津液不足。

大家會想到多喝水來補充津液,但其實很多時候,水不能轉變為人體所需的津液,適量喝水對身體有幫助,但如果喝水量超過身體的吸收排洩能力,就會變成垃圾停留在中焦,出現中醫裡說的”中焦水飲停滯”。

所以在經典名著《傷寒論》裡就說:發汗後,飲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很多父母發現孩子退燒後,反而出現咳嗽等症狀。

孩子發燒誤區:多喝水?要發汗?中醫如何正確處理?

補充津液最好的方法,就是喝米湯(針對已經加輔食的寶寶而言),不僅僅能夠補充津液,而且能夠最快給身體補充能量。因為米湯具有滋陰長力的作用,可以益氣,養陰、潤燥。

對於小朋友發燒,還有哪些常見誤區需要避免?中醫如何正確處理發燒呢?心裡還有種種困惑的你,不妨來收聽陶慶醫生主講的線上微課。

孩子發燒誤區:多喝水?要發汗?中醫如何正確處理?

【微課主題】

小兒發熱:

不打針、不輸液、不用抗生素,

中醫如何調理?

【微課時間】

2019年9月6日19:30

【參與方式】

請長按識別以下二維碼,

關注公眾號後,

即可申請加入免費聽課群~

明醫簡介:陶慶

"

導語

寶寶發燒後,很多媽媽都心急如焚,趕緊抱著娃就往醫院跑。醫院的一般處理方法是打退燒針、開退燒藥、上抗生素,有時效果還不一定好。那麼,中醫對於小兒發燒是怎麼治療呢?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則來自陶慶醫生治療小兒發熱的醫案。希望給有需要的家長朋友帶去幫助。

患者基本資料:

蘇某,男,3歲。

主訴:

發熱一天。

初診時間:

2018年5月11日。

病史:

患兒前一日玩耍受涼後出現發熱,無汗,畏寒,測體溫39.5℃,自服美林等藥物後,稍有汗出,體溫降至38.7℃,今晨複測體溫39.3℃,無汗,身上摸上去燙,稍有咳嗽,早晨曾嘔吐1次,精神不振,小便短少黃,大便未解,咽喉紅,扁桃體Ⅰ度腫大,舌尖紅,稍有點刺,脈浮數。

治療處方:

柴胡9g,黃芩10g,連翹10g,甘草3g,石膏30g,葛根15g,白芍10g,桔梗10g,羌活10g,白芷6g,生薑3g,大棗10g,3劑。

治療情況:

3日後患兒母親告知,服藥當天晚上出汗很多,第二日體溫正常,後體溫無反覆。

按語:

小兒發熱乃臨床常見疾病,嚴重者甚至出現高熱神昏、抽驚等情況,往往讓很多家長束手無策、寢食難安。

本例患兒受寒後突發高熱,惡寒,無汗,嘔吐,身上摸上去燙,舌紅,考慮三陽合病,疏方取陶弘景之柴葛解肌湯,同時兼顧外感邪熱的表、裡和半表半里三個病理層次,從而發越之、引領之、清洩之,使邪熱無所遁形。

中藥治療小兒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發熱有很好的療效,並往往熱退後不再反覆。

孩子發燒誤區:多喝水?要發汗?中醫如何正確處理?

小兒發燒問題雖小,可有些家長也會因過於擔心,而採取一些錯誤的處理方法,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造成影響。以下誤區,希望大家能夠引起注意。

誤區一:退燒就要發汗

首先要弄清楚孩子為什麼發燒,而不是先退燒。

有可能是外邪(就是中醫講風、寒、暑、溼、熱、燥,西醫講的病毒、細菌),也有可能是內部的食積,或者某些病理產物堵塞造成的。

孩子發燒誤區:多喝水?要發汗?中醫如何正確處理?

所以,首先要做的是觀察孩子的症狀,比如:怕冷還是怕熱,有汗無汗,口渴不渴,小便黃不黃,大便是否通暢,肚子疼不疼……諸如此類。

如果小孩喉嚨疼、出汗、口渴,切記不可用西藥或生薑發汗,因為這些症狀有可能是溫病,也就是我們說的熱傷風,而溫病忌發汗。

另外,如果小孩高燒中出過一次汗了,即使燒未退,切記不可反覆發汗。汗是人體的津液之一,反覆發汗會傷及津液,時間久了,就會引起驚厥,也就是我們常常遇到的高燒不退,孩子抽筋,這個就說明內臟乾燒,裡熱未退,如果再發汗就會有生命危險。

誤區二:發燒一定要多喝水

發燒本來就是人體正氣抵禦外邪的一個生理行為,在這個過程當中,會消耗很多的能量與津液,容易出現津液不足。

大家會想到多喝水來補充津液,但其實很多時候,水不能轉變為人體所需的津液,適量喝水對身體有幫助,但如果喝水量超過身體的吸收排洩能力,就會變成垃圾停留在中焦,出現中醫裡說的”中焦水飲停滯”。

所以在經典名著《傷寒論》裡就說:發汗後,飲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很多父母發現孩子退燒後,反而出現咳嗽等症狀。

孩子發燒誤區:多喝水?要發汗?中醫如何正確處理?

補充津液最好的方法,就是喝米湯(針對已經加輔食的寶寶而言),不僅僅能夠補充津液,而且能夠最快給身體補充能量。因為米湯具有滋陰長力的作用,可以益氣,養陰、潤燥。

對於小朋友發燒,還有哪些常見誤區需要避免?中醫如何正確處理發燒呢?心裡還有種種困惑的你,不妨來收聽陶慶醫生主講的線上微課。

孩子發燒誤區:多喝水?要發汗?中醫如何正確處理?

【微課主題】

小兒發熱:

不打針、不輸液、不用抗生素,

中醫如何調理?

【微課時間】

2019年9月6日19:30

【參與方式】

請長按識別以下二維碼,

關注公眾號後,

即可申請加入免費聽課群~

明醫簡介:陶慶

孩子發燒誤區:多喝水?要發汗?中醫如何正確處理?

陶慶

醫學博士 主治醫師

畢業於上海中醫藥大學

師從著名中醫邢斌醫師,全國名老中醫、“孟河醫派”傳人、著名脾胃病專家邵榮世教授,中國中西醫結合肝病分會前主任委員、上海市名中醫胡義揚教授,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課題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的研究工作,已在《中華肝臟病雜誌》、《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等各類醫學核心期刊上發表專業論文數十篇。在上海某著名三甲醫院工作近10年,每年診治病患近1萬人次,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