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寒易去,一溼難除!現代人得病的根源 溼邪作祟!

中醫 薏米 食療 溼疹 為道中醫 為道中醫 2017-10-31

千寒易去,一溼難除!現代人得病的根源 溼邪作祟!

溼氣被稱為“萬惡之邪”“萬病之源”。在致病的風、寒、暑、溼、燥、火這“六淫邪氣”中,中醫最怕溼邪。總是感覺睡不醒,即使睡醒之後,也常常犯困?大便總也不成形,稍微吃點油膩、涼物就拉肚子?特別容易出現皮膚問題,愛長“痘痘”、溼疹等……其實這些都是溼邪在作祟!

溼氣是如何形成的?

在中醫理論中,脾有運化水谷和水液的功能,還能向上、向外輸布營養精微物質,並且協助管理氣血的生成和統攝,然而脾卻最容易被“溼”困住。最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提出,脾喜燥而惡溼。打個比方來說,脾就好似一個位於人體中部的機器樞紐,如果潮溼生鏽便不能正常工作了,所以大多溼氣重的人都伴有脾虛的情況!

千寒易去,一溼難除

“溼”會造成全身乏力、肢體困重、胸悶腹滿、口淡、胃口不佳、腹瀉便溏、小便不利、水腫、舌苔厚膩等表現。由於五臟六腑密切相關,牽一髮而動全身,因此,脾臟被溼所困還可以引起體內各大系統的病變,臨床表現因人而異。俗話說:“千寒易去,一溼難除”。“溼性纏綿”是溼的一大特點,如同粘在手上的油,要想擦乾洗淨很費力。

很多時候臨床患者出現發燒不退的症狀,持續反覆,去醫院檢查各項指標均正常,吃藥、打針、輸液,高燒就是不退,這時候就可能是你體內的溼氣在作怪。

千寒易去,一溼難除!現代人得病的根源 溼邪作祟!

溼邪對人的傷害,比寒邪還要大。

臨床中夏天又溼又熱,感冒的人卻仍舊不少。而且更難治癒。為什麼?現代人是生活在一個冬有暖氣夏有空調的環境中,對四季的感覺越來越不分明。夏天該出汗的時候因為用空調導致汗液揮發不出來淤積體內;冬天燒暖氣,穿件單衣還冒汗,陽氣外越,藏不住精氣。

人體在這種環境的狀態下最容易生病,皮膚開合的功能下降,抵禦病邪的能力越來越差了,極容易導致體內溼邪堆積,造成陽氣虛衰。溼邪對人體的傷害,比寒邪還要大。

千寒易去,一溼難除!現代人得病的根源 溼邪作祟!

溼氣重是萬病之源

據統計,有超過60多種疾病與溼氣有關。如肥胖、水腫、腹脹、溼疹、皮炎、痤瘡、泌尿系統感染、女性白帶增多瘙癢等。最嚴重的是:溼氣可能引起頑固性肥胖,這種肥胖引發一系列的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甚至會引發惡性腫瘤,身上的腫瘤切了又長,長了又切。因此,去除體內溼氣,刻不容緩!

判斷體內溼氣,簡易之法是看大便

怎麼判斷體內是不是有溼呢?“最便捷的方式,就是看大便。”如果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必然體內有溼,如果大便成形,但便完後總會有些粘馬桶,這也是體內有溼的一種表現,因為溼氣有黏膩的特點。

此外,還可將舌頭吐出觀察一下,黃中帶膩,是體內有溼的表現。黃得越厲害,或膩得越厲害,說明溼邪越厲害。

有的人,早上該起床時仍然很困,覺得頭上有東西裹著,讓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覺得身上有東西在包著,讓人懶得動彈,這也能證明體內溼氣很重,即中醫講的“溼重如裹”。

千寒易去,一溼難除!現代人得病的根源 溼邪作祟!

通常體內有溼氣,會有下面的數種表現:

①糞便不成形,溏稀或許便祕;②口乾,口苦,口臭;③痰多,咳嗽,嗓子不新鮮;④頭髮油膩,掉髮,青絲;⑤肥壯,瘦身後簡單反彈;⑥浮腫,眼袋下垂;⑦腰痠關節苦楚;⑧胸口悶;⑨黑眼圈;⑩睡覺打呼嚕;頭暈沒精力,格外疲憊;陰部溼潤;陰囊溼潤;對房事不感興趣;臉上長斑,起痘,滿臉油光;白帶有異味,瘙癢;肌膚油膩,起溼疹等等。

溼氣重,7大部位最受傷

01 頭部:溼氣侵入頭部,則出現頭暈、犯困、頭重如裹。

02 胸腹部:溼氣滯留胸腹部,則出現胸悶、胃脹。

03 消化道:影響食慾,不想吃東西,還會出現口臭,大便不爽,易粘馬桶壁。

04 泌尿系統:體內溼氣重,且喝水較少時,小便排出不暢,易導致泌尿系統感染。

05 關節:溼氣侵入關節,則關節痠痛、沉重、活動不利,痛處固定。

06 下肢:溼氣侵犯下肢,可出現下肢水腫、腳氣等症狀。

07 皮膚:溼氣過大會刺激皮膚大力散熱,負擔加重,免疫力隨之降低。因此,痤瘡、皮炎、溼疹、癬都會不請自來。

養脾胃是祛溼治本之道

《黃帝內經》中記載了一款食療袪溼的方子,以紅豆、薏米為主,幾千年來百試百靈,留傳至今,不知道造福了多少受溼氣所害的人們。

千寒易去,一溼難除!現代人得病的根源 溼邪作祟!

此配方的精妙之處在於:配紅豆的薏米要通過細火炒制,薏米性寒必須使用炒過的薏米來減輕寒性,否則會傷脾。更必須鋪以紅棗、枸杞、蕎麥、葛根,滋補脾胃、相輔相成,再加上冰糖可入肺、脾經,有補中益氣,和胃潤肺止咳的功效。這樣食用,才能發揮真正的效果。

由於溼氣的根本原因在於脾胃的運化功能不足。因此,祛除了多餘的溼氣之後,還得養脾胃。在祛除溼氣之後,可以用“四君子湯”:黨蔘、茯苓、白朮、甘草煲湯,有健脾養胃的功能。還可以通過一些食療的方式,達到健脾祛溼的功效。如用淮山、茯苓、薏米煲湯。這是夏季常用的健脾祛溼湯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