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說:“糖尿病這個鍋,我想背,卻背不動”

中醫 糖尿病 藥品 健康 生活在點滴中前行 生活在點滴中前行 2017-10-05

糖尿病說白了就是“糖類”的堆積。為什麼會堆積?這裡就不得不提到胰島。胰島是由胰臟分泌出來的津液,用於糖類的調和。當糖類多時,胰臟就增加胰島分泌,當糖類少時,胰臟就減少胰島分泌。我們想象一下,這就像是“煤”、“汽車”、“火力發電廠”之間的關係。糖類就是煤,是能量的來源;胰島就像是汽車;火力發電廠在這裡就是腎臟。當煤多的時候,就要讓更多的汽車,跑更多的車次來拉煤,送往火力發電廠發電。運來的煤多了,火力發電廠就開足馬力發電。這時家家的燈泡都是亮堂堂的,甚至有些耀眼。這像不像一些糖尿病人前期的情況?紅光滿面,血氣充足,看上去營養很好。可是,長此以往拉煤的汽車不堪重負,壞了,沒有那麼多汽車拉煤了,煤就堆積了。而在另一邊,運來的煤少了,發電廠也就怠慢下來,發的電也就少了。這像不像後期大多數糖尿病人體重減輕,渾身乏力,血色蒼白,看上去營養不良的情況?

胰島說:“糖尿病這個鍋,我想背,卻背不動”

不打胰島素,臣妾做不到呀

胰島不行了,這時胰島素就上場了,它就像是外援一樣,替代胰島來調和糖類總量。可畢竟胰島素是藥,我們都知道無論中藥、西藥,“是藥三分毒”。長期依賴藥物,最直接的就是損傷肝臟。肝開竅於目,肝不好了,就容易得眼疾,甚至會導致失明。此外,沒有通過肝臟解毒的毒素隨著血液去到其他器官,從而在其他器官內堆積、殘留,引起其他器官的病變,甚至癌變,所以糖尿病引起的併發症往往比糖尿病本身更可怕。

胰臟在古代中醫中的描述沒有五臟六腑多,綜合各類記載來看,大致有二種觀點,一種認為是歸於脾,認為胰臟和脾臟就像是親兄弟一樣,或認為胰臟是脾臟的附屬。因為它們都有“主運化”的功能;另一種認為,因為胰島是津液,而五臟津液之本於腎,所以胰臟與腎的關係緊密。無論它與脾還是與腎關係如何,但不能否認,人體的先天之本“腎”和人體的後天之本“脾”多少都影響或被影響著胰臟。雖然古代中醫對胰臟不太重視,但對糖尿病卻有了記載。我們現在很多人聽說過,中醫中的“消渴症”就是我國古代人對“糖尿病”的認知,在這裡就不引申了,大家可以去百度一下。消渴症的最明顯症狀就是“多喝,多吃,多尿,體重減少”。這其實是大多數糖尿病病人的一個大致發展歷程。

胰島說:“糖尿病這個鍋,我想背,卻背不動”

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輕

現在西醫將糖尿病進行了分類,但無論是不是要依賴注射胰島素,我們都不能忽視人體自身分泌的胰島對糖尿病的影響。“煤”、“汽車”、“火力發電廠”他們之間的關係一定是要守恆。守恆並不容易,關鍵在胰臟,瞭解胰臟要從它所處的位置入手。在現代解剖學來看,胰臟處在胃的後面。相對應在中醫中,這個位置正是“中焦”。

在這裡要簡單介紹一下中醫中“三焦”概念,三焦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把人體五臟六腑按照自上而下的次序分為三段,上焦:心、肺。中焦:脾、肝、膽、胃。下焦:腎、膀胱、大腸、小腸。胃所處的是中焦,胰臟也是在中焦這段。處在中焦的胰臟到底發生了什麼,最終引起了消渴症呢?在中焦,能找到我們認知糖尿病的密鑰嗎?

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