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紅皮病型銀屑病中醫診療方案

一、診斷

(一)疾病診斷

西醫診斷標準

參考2006年中華醫學會《臨床診療指南-皮膚病與性病分冊》(ICD10:L40.801)。

1.多見於成人。

2.慢性病程。可急性發作,常伴有明顯全身症狀。

3.尋常型銀屑病特徵性皮損常消失。典型症狀表現為全身皮膚瀰漫性潮紅、腫脹、浸潤和脫屑。急性期:皮膚色澤鮮紅,腫脹、滲液明顯;亞急性期和慢性期:滲液、腫脹減輕,皮膚浸潤肥厚,反覆多次脫屑,鱗屑細小如糠秕狀或小葉片狀,手掌、足跖部可呈現手套、襪套樣脫屑;恢復期:脫屑減少,皮疹顏色轉暗,伴色素沉著。紅皮病控制後可出現尋常型銀屑病皮疹。

4.粘膜(如口腔、外陰部、尿道口或肛門周圍)可見紅腫、糜爛和潰瘍。

5.常侵犯毛髮、指甲,可出現不同程度毛髮脫落、指甲(趾甲)增厚渾濁,甲板有小凹坑、縱嵴和橫溝。

6.常見全身表現如發熱、寒戰、淋巴結腫大(腹股溝、腋窩淋巴結最易受累)、肝脾腫大、腎損害、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水和電解質紊亂、低蛋白血癥等。

7.白細胞總數常增加,血清總蛋白及白蛋白減少,γ球蛋白相對增加;尚可出現血紅蛋白減低,血沉增快,血尿、蛋白尿等。

8.組織病理:除銀屑病的病理特徵外,其變化與慢性皮炎相似。呈顯著角化不全,顆粒層變薄或消失,棘層肥厚,表皮突延長,有明顯的細胞內和細胞間水腫,但不形成水皰。真皮上部水腫,血管擴張充血,血管周圍早期有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浸潤,晚期多為淋巴細胞、組織細胞及漿細胞等。


(二)證候診斷

參照《中醫皮膚性病學》(範瑞強、鄧丙戌、楊志波主編,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0年)。

1.火毒熾盛證:周身瀰漫性皮膚潮紅、浸潤、水腫,大量脫屑,皮損處灼熱瘙癢。常伴高熱、寒戰、心煩口渴,大便幹,小便黃。舌質紅絳,苔黃或黃厚,脈滑數。

2.溼毒蘊膚證:周身皮膚潮紅,水腫明顯,可伴糜爛滲液,皮損癢痛兼作。伴發熱、口渴、煩躁不安,大便幹,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或滑數。

3.氣陰兩虧證:皮膚紅腫漸退,滲出減少,皮膚乾燥、脫屑。伴發熱或輕或重,口渴,不思飲食,乏力倦怠。舌質紅,無苔或苔少,脈細數。


二、治療方法

(一)辨證論治

1.火毒熾盛證

治法:清熱涼血解毒

(1)推薦方藥:解毒涼血湯加減。生玳瑁、生地炭、金銀花炭、蓮子心、丹皮、赤芍、白茅根、花粉、紫花地丁、生地、紫草、蚤休、生甘草、川黃連、生石膏等。或具有同類功效的中成藥。

注意:以上為推薦方藥,因無具體劑量,如有相關病情,切勿盲從,請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2)飲食療法:宜進食西瓜、絲瓜、苦瓜、黃瓜、蘋果等涼性食品。

2.溼毒蘊膚證

治法:清熱利溼解毒

(1)推薦方藥:龍膽瀉肝湯加減。龍膽草、黃芩、黃連、六一散、茵陳、生地、丹皮、白茅根、馬齒莧、板藍根、澤瀉等。或具有同類功效的中成藥。

注意:以上為推薦方藥,因無具體劑量,如有相關病情,切勿盲從,請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2)飲食療法:宜進食藕、蘋果、柚子、冬瓜等清熱利溼的食品。

3.氣陰兩虧證

治法:養陰清熱解毒

(1)推薦方藥:解毒養陰湯加減。西洋參、南北沙蔘、石斛、元參、佛手參、生黃芪、生地、丹蔘、金銀花、公英、天冬、麥冬、玉竹等。或具有同類功效的中成藥。

注意:以上為推薦方藥,因無具體劑量,如有相關病情,切勿盲從,請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2)飲食療法:宜進食山藥、糯米、蜂蜜等補氣養陰的食品。


(二)其他中醫特色療法

以下中醫醫療技術適用於所有證型。

中醫外治法(根據皮損情況選擇應用):

1.中藥溼敷:具有不同功效的中藥煎煮後待溫,以8層紗布浸溼後貼敷患處,每次20~40min,每日1~2次。臨床可選擇馬齒莧、蒲公英、黃柏、白鮮皮、苦蔘、當歸、雞血藤等藥物單方或複方應用。

2.中藥浸浴:根據患者證候特點分別選用清熱涼血、除溼解毒、養血潤膚中藥或隨證加減,煎湯浸浴,水溫宜在37~40℃,避免刺激。每次20~40min,隔日1次。臨床可選擇馬齒莧、黃柏、丹皮、蒲公英、地膚子、楮桃葉、白鮮皮、苦蔘、當歸、首烏藤、雞血藤等藥物加減配伍應用。

3.中藥軟膏或中藥油:根據患者證候特點辨證選用具有清熱、涼血、養血、解毒等功效的外用中藥製劑。外用患處,每日2次。

4.穴位貼敷療法:具有不同功效的中藥貼敷於臍部(神闕),每次6~8h,每日1次。臨床可選擇炒槐花、當歸、苦蔘等藥物研粉後臨方調配應用。

5.鍼灸療法

(1)體針

①選穴:根據皮損情況和辨證分型取穴。

②操作:用瀉法,留針20~30min,每日或隔日1次。進行期慎用。

(2)罐療

①部位:肌膚豐厚處,皮損肥厚、面積大者。

②操作:可採用走罐療法。拔罐時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膚或罐口上,塗一層凡士林等潤滑劑,再將罐拔住。然後醫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動,至所拔部位的皮膚紅潤、充血,將罐起下。每日或隔日1次。


(三)西藥治療

紅皮病型銀屑病,病情不穩定處於急性進展階段者,可根據《中國臨床皮膚病學》(2017年),選用免疫抑制劑、維A酸類、糖皮質激素、抗生素、免疫球蛋白類、生物製劑等治療,病情趨於穩定階段可配合光療,並應注意加強支持療法。


(四)護理調攝要點

1.一般護理:根據皮疹分佈情況,採取分部位分次交替擦藥的方法,注意觀察有無不良反應。

2.情志護理:本病皮損廣泛、病情較重、易復發,應加強與患者的溝通,避免急躁不安情緒,保持心情舒暢。加強疾病常識宣教,正確認識疾病,學會心理的自我調節。


三、療效評價

參照2002年《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和PASI評分法擬定。

(一)評價標準

1.臨床近期治癒:皮損全部消退,臨床症狀消失,PASI變化值>90%。

2.顯效:皮損大部分消退,臨床症狀明顯減輕,PASI變化值61%~90%。

3.有效:皮損部分消退,臨床症狀有所改善,PASI變化值31%~60%。

4.無效:皮損消退不明顯,臨床症狀未減輕或反見惡化,PASI變化值<30%。


(二)評價方法

根據患者入院和出院當天病情按照療效標準進行紅皮病型銀屑病療效評價。



參考文獻:

[1]範瑞強,鄧丙戌,楊志波.《中醫皮膚性病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0:151-153.

[2]中華醫學會編著.《臨床診療指南-皮膚病與性病分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24-126.

[3]趙辨.《中國臨床皮膚病學》[M].南京: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1114-1125.

[4]《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299-302.

牽頭分會:中華中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

牽頭人:周冬梅(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

主要完成人:

周冬梅(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

楊 嵐(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

範 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

王 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

曲劍華(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


聲明:內容來源中華中醫藥學會


編輯:竹葉

審核:蟲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