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看了《本草綱目》,我還真以為李時珍是醫生呢

作者|曾鼎 編輯|陳祥 新媒體編輯|大雄

《本草綱目》在中國家喻戶曉,在西方也影響巨大,甚至影響了達爾文的思想。不過,這到底是一本什麼樣的書,李時珍到底是什麼樣的“學家”,說出來簡直難以置信。

史上最“重口味”的醫學書

幾乎每個中國人從小就知道《本草綱目》的大名,或許你以為這是一本嚴肅的著作,敬而遠之。如果耐心翻開它,你會打開新世界的一道大門,發現這書實在太有趣了。

亂髮、頭垢、耳屎、指甲、牙齒、人屎、人尿、月經血、人血、精液、唾沫、牙垢、人汗、眼淚、鬍鬚、陰毛、人骨、天靈蓋、小兒胎屎、陰莖、人肉、人胞(胎盤)、胞衣水(羊水)、人中白(便池裡的尿垢)、秋石(人尿沉澱的白渣)……如此種種都能入藥。

聽上去荒謬,這些確實是《本草綱目》收納的藥物,被列在書中最後的“人部”藥物種類,共有近40種。能入藥的甚至還有“人魄”——上吊死的人,據稱“其下有物如麩炭(即木炭)”。

《本草綱目》裡每種藥物後面,李時珍分列釋名(確定名稱)、集解(敘述產地等)、正誤(更正過去文獻的錯誤)、附方(收集民間流傳的藥方)等項。關於人屎,李時珍附上的部分方子如下:如果你流鼻血了,把屎燒成灰,用水混合,吹入鼻孔裡;如果吃飯噎著了,把屎放入蘿蔔,火燒取粉末,拌和黃酒喝下。如果你肚子痛了,把屎同蜂蜜攪勻,再用早晨井裡汲的第一口水混合,吃下。對,書上就是這麼說的!

要不是看了《本草綱目》,我還真以為李時珍是醫生呢

▼“如遇到鼻血不止:人屎尖燒灰,水服一二錢,並吹鼻中。遇到噎食不下:人屎入蘿蔔內,火煉三炷香,取研。每服三分,黃酒下,三服效。遇到心腹急痛欲死:用人屎同蜜擂勻,新汲水化下……”

還有更辣眼睛的——男子陰毛:主蛇咬,以口含二十條咽汁,令毒不入腹(譯文略)。

當然,《本草綱目》收納的不只是“人部”藥物,更多收集了大量植物、飛鳥走獸,再剩下些,主要是礦物。《本草綱目》記載有藥物1892種,李時珍把它們分為16部: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蟲、鱗、介、禽、獸、人。

每個部下面分類,總計有60類。全書收錄植物藥881種,附錄61種,共942種,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種,共計1095種,佔《本草綱目》全部藥物總數的58%。

這些部分的藥物就正常麼?並不是。在獸部,李時珍收錄了“豬”藥的部分,其中就有豬屎。李時珍收錄了很多豬屎附方,列了十多條,不少是口服用。還有外用加口服的,比如嬰兒如果晚上哭,就把豬屎燒成灰,再混入汁水洗浴全身,並且少許口服。

如果你長大後,發現小時候有人給你用過這一味藥,你會選擇原諒他嗎?

要不是看了《本草綱目》,我還真以為李時珍是醫生呢

▼《本草綱目》援引《聖惠方》稱:“小兒夜啼。豬屎燒灰,淋汁浴兒,並以少許服之。”又如,援引《千金》稱:“解一切毒。母豬屎,水和服之。”

傳統的“以形補形”用藥思想也貫穿《本草綱目》,尤以動物藥明顯。只要人和動物的器官在特徵、效能上有共同處,就能對症下藥。李時珍認為,可以“以胃治胃,以心歸心,以血導血,以骨入骨,以髓補髓,以皮治皮”,認為六畜的心能治人的“心昏多忘”“心緒作痛”。

《本草綱目》的鱗部提到了穿山甲,由於穿山甲善於穿山打洞,古人聯想到穿山甲有“打通”的療效,遇到諸如癰疽瘡腫、月經停閉、乳汁不通等需要“通”的疾病,穿山甲就成為藥方上的一員。

顯然,這都是古人用藥時強行腦補,現代醫學不支持。但直到今日,還有人認為食用穿山甲可以“下奶”,產婦生完孩子後要燉穿山甲來吃,或者服用穿山甲的鱗片磨粉。

此外,《本草綱目》收錄了諸多匪夷所思的藥物和方子:

在上元節偷來富家燈盞放在床下,就能令人懷孕;

把人上吊自殺的繩子拿來燒成灰,水服能夠治狂癲精神病;

如果魚骨鯁住喉嚨了,把漁網煮成汁或燒成灰喝,就能讓魚骨掉下;

夫妻各飲一杯立春雨水後同房,治療不孕症有神效,理由是春暖花開,萬物復甦,草原又到了小動物們交配的季節……

李時珍如果穿越到現代,那麼鼠標、鍵盤,甚至中年男人的包漿手串皆可入藥。就地取材、“聯想大法好”就行了。

不知各位是否多年來也曾崇拜、憧憬過《本草綱目》如何純天然、不刺激、無副作用,藥效好,還能養生之類的。不過看了李老先生開的藥方,我反正是打死也下不了口。寧可到醫院打針,也絕不願意吃SHI。

既然《本草綱目》這麼奇葩,它究竟是如何變為中華名著的?

李時珍在醫療行業排名幾線?

要理解李時珍的成名,需要明白:500年前缺醫少藥,科學尚未昌明。所謂的用藥是基於經驗和玄學,大都經不起現代醫學實證的推敲。

李時珍1518年出生於湖廣蘄州(今湖北蘄春)的一個醫學世家,祖父和父親都是醫生。受家庭影響,他從小接觸醫學知識,但在“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傳統社會,讀書人的首要選擇是進入仕途。

李時珍的父親希望兒子考上科舉,出人頭地,不要像他一樣行醫。李時珍一開始確實在往這條路上走,14歲中了秀才,之後三次參加鄉試,均落第。無奈之下,他放棄科舉,轉而習醫。

跟隨父親行醫,李時珍積累醫學知識,26歲時開始獨立行醫。此後,李時珍萌生了編一部新的本草醫籍的念頭,開始付諸實踐。他參閱了大量的前代典籍,實地考察部分藥物,歷時30多年,編成《本草綱目》。

這期間,李時珍有短暫的仕途經歷,進過王府,甚至曾被推薦到太醫院任職,辭官後回家鄉專心編修本草。歷史研究者認為,當年李時珍在家鄉有一定的醫名和影響,但絕對沒達到國醫級別,他在明末眾多醫家裡只能算個二線小角色。

李時珍行醫實踐並不一流,他的名聲是靠埋頭寫材料,搞醫學綜述。《本草綱目》撰成於明代萬曆年間,一般認為是在1578年著成,他這一年60歲。成書後,又用十多年修改才定稿,可見要麼李時珍有嚴重的拖延症,要麼古代著述,確實艱辛。

由於書卷帙浩繁,圖文量大,而且商業收益不高,出版商不願積極出資刊印。直到1596年,這本100多萬字的大部頭,在李氏家人的支持下才面世。在《本草綱目》刊刻完成前3年,李時珍已經去世,享年76歲。

《本草綱目》初版本在南京刊行,故稱“金陵本”,是後世各種《本草綱目》版本的祖本。金陵版的刻印質量不高,有很多字跡模糊不清的地方。

1601年,江西巡撫夏良心發現這本神奇的藥典,大為欣賞。在他幫助下,兩年後新版《本草綱目》面世。

要不是看了《本草綱目》,我還真以為李時珍是醫生呢

▼《本草綱目》“江西本”,無論刻工還是插圖,這都較金陵本有很大進步。這個版本流傳最廣,後來書商都以它為底本校刻、翻印。

這些私人刻本以外,《本草綱目》還得到官方推廣。李時珍的兒子李建元將《本草綱目》獻於朝廷後,朝廷“命禮部謄寫,分兩京、各省刊行”。

有學者統計,明末清初一百多年間,大概有十五種《本草綱目》的版本面世,平均十年左右就有一種刻本出現。從當時醫學書籍的總體刊刻狀況看,這頻率算是很高。一些醫家認為《本草綱目》“集明代本草之大成”,這一時期許多有名的本草著作都以它為資料依託。可以說這時候,李時珍小有名氣,但距離家喻戶曉仍很遙遠。

《本草綱目》是如何征服西方人的?

說起來《本草綱目》真正熱銷,還是藉著東西方學術交流熱潮。李時珍在全國尋訪各種藥草,修訂《本草綱目》之際,利瑪竇等耶穌會士開始訪華,這些人除了傳教,也蒐集中國風土人情,典章制度。這一時期,全球化交流非常活躍。來華的藥劑師、傳教士不僅將西醫傳到中國,也將神祕東方的草藥知識傳至西方。

要不是看了《本草綱目》,我還真以為李時珍是醫生呢

第一個用歐洲文字公開出版的節譯本《本草綱目》,出現在法文版《中華帝國全志》的第三卷中。《中華帝國全志》是一部雍正年間出版的百科全書,由巴黎耶穌會士杜赫德根據當時27名在華傳教士,包括南懷仁、湯若望等人寄回法國的信件編輯整理而成。

18世紀歐洲正興起一股“中國熱”,《中華帝國全志》這部綜合性百科全書出版後,引起各界注意。1735年法文版售光後,第二年在荷蘭海牙發行第二版,同年又被譯成英文。

比起醫術,李時珍對中國大地各類事物的介紹更吸引人,想來豬屎入藥這種事情讓外國人大開眼界。

西方有博物學的風氣,十八、九世紀,博物學是英國大眾積極參與的科學和文化活動,具體來說,就採集是植物、昆蟲和收藏化石。西方的博物學傳統,從古老的亞里士多德一直延續下來,近代由布豐、林奈、達爾文等人接棒。

《本草綱目》正好迎合了博物學家的嗜好,18世紀現代植物分類體系的奠基人林奈,鼓勵他的學生奧斯貝克帶著科學眼光去中國考察自然世界,為其編寫的《植物種志》收集植物信息。

奧斯貝克自瑞典啟程時說:“我非常渴望瞭解中國藥草的知識,以及各種草藥所對應的疾病信息……我希望徵詢那些能在這方面給予我指導的人,並獲得一定答案。”1738年,瑞典博物學家萊格斯特倫在中國南方採集植物標本,並得到《本草綱目》原著,他回國後將這批標本送給朋友林奈。

要不是看了《本草綱目》,我還真以為李時珍是醫生呢

▼瑞典學者林奈。

就這樣,《本草綱目》成為被西方博物學者最常引用的中文著作。現代美國學者範發迪說:“該書體例龐大,內容廣博……從17世紀晚期開始,西方學者就知道這部著作,即使在19世紀,它也一直是所有研究中國博物學的學者必備的教科書。”

達爾文也受到《本草綱目》的影響,他在奠定進化論的過程中參閱了各國文獻。在《物種起源》等書中,達爾文十多次引用了中國人的著作,《本草綱目》位列其中。

從西方人的角度看,《本草綱目》就像個收藏室,它記錄了豐富的動植物和礦物,也介紹了很多稀奇古怪的東西,與其說它是一部藥物學著作,不如說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此時,隨著現代醫學的蓬勃發展,西方都拋棄了自己的本草學傳統,更不用說《本草綱目》這種“外來的和尚”。

郭沫若欽定了,李時珍是民族偉人

從明末一直到民國,李時珍的存在感非常低,普通民眾根本不瞭解這人。相比《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等中醫核心理論著作,《本草綱目》地位不高,即使在近代的“中醫存廢之爭”,也沒有受到爭論兩派太多的關注。

1950年代,事情迎來了轉機,劍橋《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一卷出版,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李約瑟在導論中說道:“毫無疑問,明代最偉大的科學成就,是李時珍那部在本草書中登峰造極的著作《本草綱目》。”“李時珍作為科學家,達到了同伽利略、維薩里相提並論的最高水平。”“中國博物學家中,`無冕之王’李時珍寫的《本草綱目》,至今這部偉大著作仍然是,研究中國科學史的一個取之不盡的知識源泉。”

《本草綱目》受到空前的關注,李時珍一下子躥紅了,官方大張旗鼓地舉行紀念活動,把他的歷史地位提升到新的高度。當時政府宣揚超英趕美,弘揚民族文化,正巧外國學界抬出了李時珍,中國古代科技既然有諸多世界第一,當然令人自豪。

1952年,莫斯科大學新建立的校舍大禮堂走廊上,準備鑲嵌世界各國大科學家的大理石浮雕像。時任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推薦了兩位中國科學家——祖沖之和李時珍,獲得校方通過。這促使國內醫史學界發表了不少紀念李時珍的文章,連社會主義的老大哥都重視李時珍,中國人就更應該紀念李時珍了。

學界對李時珍的讚譽、加給他的頭銜多了起來。由於年代久遠,李時珍去世後沒有畫像流傳。後人想象其容貌,進行了藝術創作。

要不是看了《本草綱目》,我還真以為李時珍是醫生呢

▼李時珍在教科書上的“標準像”,這是經後人想象而成的畫像,至於李時珍的本來長相如何,一點也不重要。

有劇作家到蘄州考察,發現了湮沒無聞的李時珍墓。之後墓地開始得到政府的關注。1956年2月,李時珍陵園修畢,湖北省蘄春縣人民政府發專函請求郭沫若題字。

自此,李時珍被定為“醫中之聖”。郭沫若評價李時珍“偉哉夫子,將隨民族生命永生”,將他提升到了民族偉人的高度,李時珍的成就,被定為“世界前驅”。

要不是看了《本草綱目》,我還真以為李時珍是醫生呢

▼李時珍陵園

1963年,郭沫若參觀湖北省博物館後再一次提筆,這段題詞中,李時珍被定為“偉大的自然科學家”,是“世界第一流科學家中一位顯著的人物”,進一步被神化。

此後,“聖人”、“神醫”、“華夏藥王”、“藥神”等稱呼開始出現,並通過大眾文化尤其是兒童文學等通俗類讀物而傳播廣泛。李時珍的故事也被寫入小學教科書,影響一代代人,李時珍由此成為中國古代偉大的醫藥學家。

李時珍原來是偉大的博物學家

在中外學者的考證下,李時珍的真實形象得以澄清,南開大學郝長燚的論文《不斷被記憶的李時珍》,復旦大學教授高晞的《十五世紀以來中醫在西方的傳播與研究》,美國範發迪的著作《清代在華的英國博物學家》,均表示李時珍的真正貢獻不是醫學,而在於博物學。

過去的本草書,往往弄不清藥物的形狀和生長的情況,由於作者蹲在書齋裡,不去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研究,只會在書本上抄來抄去,所以越解釋越糊塗。李時珍遍嘗百草,走訪山民、漁翁、農夫、獵戶,足跡遍及湖廣、江西、直隸,不畏艱險。

那麼《本草綱目》到底靠不靠譜?首先我們要知道,在古代極其有限的條件下,完全缺乏現代自然科學的理論支撐,有謬誤也是難免的。何況在輕視“奇技淫巧”的科舉文化裡,一個醫生憑藉一己之力能寫出百萬字大作實屬不易。

而且李時珍大膽創新,在藥物分類法,改變了傳統本草的上、中、下三品分類模式,將藥物分成礦物、植物和動物。又根據植物的性能、形態及其生長環境,區別為草、谷、菜、果、木等5部。動物也被歸類成5部:蟲、鱗、介、禽、獸。

要不是看了《本草綱目》,我還真以為李時珍是醫生呢

▼《本草綱目》的插圖,繪畫細膩,筆調柔和。

這種分類法符合現代科學理念,範發迪寫道,《本草綱目》的動物分類體系“至少相當於林奈以前的歐洲動物學家所發展出的體系”。

至於《本草綱目》是否當得起醫學經典,讀完這本神奇的著作,相信讀者自有判斷。李時珍的時代,實在條件有限。但現代醫學條件已經突飛猛進,要是仍然抱殘守缺,還把老祖宗的“屎尿屁大全”當作聖經,恐怕李時珍本人活到現在,也會被氣的無話可說。

記住李時珍的實踐精神,還原他博物學家的本來面目,或許才是對李時珍更大的尊重,更符合歷史的真面目。

新媒體編輯|馬茹均

- END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