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臥蠶不一定好,這種臥蠶說明你身體出了大問題!

本文由固生堂特聘專家韋芳寧博士指導撰寫

固生堂中醫

有臥蠶不一定好,這種臥蠶說明你身體出了大問題!

“哇,這個美女笑起來好美!”

“那是,你看,她有臥蠶,笑起來自然好看。”

“就是古書所描述的美人臥蠶嗎?據說有美人臥蠶的人,命都很好呢……”

如果你在路上聽到有人這樣說你,一定會很開心吧?

可如果是在醫院,醫生說你患了臥蠶,那就大件事了!這可能是你身體狀況,出了大問題!

這一次,堂主本來是想找醫生了解一下臥蠶和黑眼圈的區別,結果,卻被“臥蠶”的另一面,著實震驚到了!

原來,醫生口中的臥蠶,是指眼瞼浮腫,這可是慢性病的早期表現,如果你被醫生診斷為臥蠶,那說明,你的身體器官,可能出現了嚴重的病變!

別慌!我們今天就來具體說一說,美人臥蠶、病態臥蠶、黑眼圈和眼袋的區別到底在哪兒。

1

概念科普

美人臥蠶

美人臥蠶是眼輪匝肌局部肥厚,指的是緊鄰睫毛下緣一條約四到七毫米帶狀隆起物,看來好像一條小蠶寶寶橫臥在下睫毛的邊緣,看起來十分有魅力,而且笑起來會更加明顯,讓眼睛會說話一般,這是一種十分生動貼切的形容。

需要注意的是,臥蠶一般都是天生的,後天是無法長出來的哦!

有臥蠶不一定好,這種臥蠶說明你身體出了大問題!

病態臥蠶

病態臥蠶屬於水腫,指眼瞼浮腫,上下眼圈上,像有兩個大大肥肥的蠶蟲躺在上面。 《黃帝內經·素問》平人氣象論篇第十八中提到:“頸脈動喘疾咳曰水,目裹微腫如臥蠶起之壯曰水。”就是說眼瞼浮腫如臥蠶之狀,是水腫病的一種。人的眼睛像有東西包起來,像腫了一樣,就像是蠶蟲趴在上面一樣。這種情況,是和人的腎臟和脾的狀況都有關係的。而且,這類臥蠶,大都是後天因身體的病變引起的,並非天生

有臥蠶不一定好,這種臥蠶說明你身體出了大問題!

黑眼圈

黑眼圈不是腫,是以各種顏色的改變的方式呈現。整個眼圈,黑得很嚴重,像是熊貓一樣,這主要是色素的沉著,可能是腎虛、血瘀的原因。

睡眠不足,腎氣不足,另外氣虛,晚上熬夜太多,精陰消耗太多,陰血不足,造成血瘀,從而造成黑眼圈。臨床上,中醫認為大部分都是腎虛和血瘀的情況。而氣虛、陽虛、血虛等,都會造成血瘀。

從西醫的角度,往往合併失眠,或生殖泌尿系統等,這些問題都排除解決了,黑眼圈就迎刃而解了。

其實,黑眼圈,也是一個慢性病的標誌。如果時間長了,或者成了熊貓眼那樣,就要及時就醫了!

眼袋

眼袋也是一團凸出物,但距離下睫毛較遠,在美人臥蠶位置的下方。它是由皮膚肌肉鬆弛引起的,或是脂肪凸出所致,是大量脂肪堆積在人的下眼瞼皮下組織中久而久之形成的一半圓形的袋狀物。

有臥蠶不一定好,這種臥蠶說明你身體出了大問題!

2

小心!

病態臥蠶往往伴臟器或全身性病變

一般來說,眼睛浮腫是慢性病的早期變現,如果平時沒有臥蠶的你,突然發現有了臥蠶,那你需要去看醫生!如果醫生判斷你是臥蠶,那說明你的身體可能出現了很大的問題!

一般來說,臥蠶的變現為上下眼瞼的浮腫。這是水多、溼氣的一種表現,常常和肺、脾、腎等都有關係。嚴重的水腫,往往還伴有腳浮腫等全身病變,這是身體有嚴重病變的一種反應。

韋芳寧主任介紹,這往往都是因為脾虛、腎虛和肺氣虛,說明這上、下三個臟腑有了問題,有了病變,導致身體水溼過重,水溼內停,也就是常說的身體裡該排的水排不出來。溼是一種輕微的狀況,久了之後就會變水,變成水腫了就是一個嚴重的病變了。

據介紹,類似慢性腎炎等一些慢性的腎臟疾病的初期,往往發現不了。根據每個人的症狀不同,每個人的水腫情況,也會分輕、中和重度。比如,輕度的,會在早上起來會發現眼瞼有一些輕度的水腫,但白天上班後,又慢慢消失了。但如果不注意,就會發展到中度、重度。

比如,黃帝內經中說的,頸部有搏動、還有氣喘,那就是嚴重的水腫。如果等到這個時候,就很晚了。比如一些腎臟病的病人,一發現就是腎功能衰竭,要去做透析治療了。

韋主任痛心的表示,很多腎病的病人,往往在早期發現一些輕微問題的時候,沒有重視,而是忙著工作,等到最後頂不住了去醫院一看,發現已經腎功能衰竭,很多人都難以接受,但也已經是既定事實了。

她提醒,眼瞼水腫其實是慢性病的一種早期表現。堂主提醒,如果天生沒有臥蠶的您,突然有了臥蠶,就要注意了;或是您發現有長時間的眼瞼水腫(病態臥蠶)這樣的問題,就要及早重視起來。

其實,做一個簡單的小便檢查,基本就能確定有沒有問題了。所以,大家要及時體檢,多多關注自己的身體的小變化喲。

有臥蠶不一定好,這種臥蠶說明你身體出了大問題!

3

預防

1、規律生活很重要;

2、有小毛病就要看醫生,不要等扛不住了再看醫生。韋主任提醒,人在生病前,是有預兆的,會出現體質改變到長期亞健康的一個過程。

3、俗話說上醫治未病,所以,大家也要有治未病的意識,不要等到生病治已病,而應該提前治未病。

韋主任說,醫學最終的目的,是讓人不生病,或少生病、不生大病。中醫老祖宗,就有治未病的概念。所以,在你體質發生問題時,就要及時干預調理,避免疾病上身,你get到了嗎?

醫生

有臥蠶不一定好,這種臥蠶說明你身體出了大問題!

韋芳寧 教授、主任醫師

簡介

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教授,主任醫師,從醫36年。北京中醫藥大學國醫大師王琦教授的師承弟子。

現任廣東省中醫院治未病二沙體質辨識中心主任,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體質研究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副主任委員等。曾獲廣東省體檢醫學會先進個人,廣州中醫藥大學優秀教師稱號,2017年獲羊城好醫生稱號,2018年胡潤中國好醫生稱號。

擅長

1、腎病的中西醫治療與調養。如水腫、蛋白尿、血尿、尿路感染、腎炎、腎衰竭的診治。

2、身體體質調養。如氣虛體質、陽虛體質、陰虛體質、痰溼體質、溼熱體質、血瘀體質和過敏體質調養及中醫膏方的時令調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