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腦血管病中藥治療之心腦同治

中藥 冠心病 中醫 心血管病 藥品 中醫極醫堂 2018-11-29


心腦同治學說理論是在對腦血管病和冠心病病理生理學和病因病機的充分研究基礎上,結合臨床實踐而提出的。在這一理論指導下選方用藥,已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是治療缺血性心腦血管病的重要治則。


心腦同治學說理論是在對腦血管病和冠心病病理生理學和病因病機的充分研究基礎上,結合臨床實踐而提出的。在這一理論指導下選方用藥,已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是治療缺血性心腦血管病的重要治則。

心腦血管病中藥治療之心腦同治

心腦同治學說的涵義

心腦同治學說包括兩種涵義。第一,心腦血管疾病同時治療。對合並出現心、腦血管疾病的個體,在立法方藥的選擇應用上應根據中風病和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學特點,相兼治療,以同時減輕心、腦的病理損害;另一方面,必須充分認識到動脈粥樣硬化是心腦血管病共同的病理基礎,是一個全身性疾病,只是由於累及的部位不同、發病先後不一,出現了不同的臨床症狀,而最終常在同一個體並存是本病程發展的必然結局。因此在治療上,必須見心病而兼治腦,見腦病同時兼顧心。

第二,心腦血管病同法治療。心腦血管病的病位在於心腦之絡脈,其絡脈失養,絡脈瘀阻及毒損絡脈的病理改變是一致的。基礎研究與臨床治療可針對相同的病機特點、病變部位,著眼於絡脈、毒邪,採用相同的治法方藥必將取得整體的治療效果。

心腦同治學說意味著應對既往治療中風病、冠心病的治法方藥有機的組合調整,相互滲透補充,從而從整體角度治療心腦血管病。

既往對中風病的治療多重視從整體上平熄風火,祛瘀化痰,調理氣血,在這些治則指導下的組方用藥不可不謂精良,但臨床療效差強人意,中風病的致殘率居高不下。心腦同治觀念的提出,提示我們可以借鑑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手段治療中風病。

同樣,冠心病心絞痛從風病論治,從熱毒論治,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借鑑了中風病的治療手段和思路,並取得了理想的治療效果。心腦同治理論的提出及應用,必將對提高臨床療效大有裨益。

心腦血管病中藥治療之心腦同治

心腦同治學說的臨床應用

心腦血管病病位在心腦之絡脈,屬於絡病的範疇,其治療宜遵循絡病的治療原則。歷代醫家總結絡病的治法方藥,諸如益氣活血、化瘀通絡、理氣活絡、化痰通絡等法,至今作為心腦血管病的常用治法廣泛應用。我們認為,以心腦同治法治療心腦血管病,除了採用絡病的常用治法外,還應同時兼顧心腦的生理病理特性,以“毒”邪為切入點,杜絕其來源,清除其既成,方可獲效。

培補元氣,調暢氣血

中風病與冠心病多發生於中老年人,元氣虧虛為發病的根本病因。王清任在《醫林改錯》明確指出中風病的發生“殞損元氣是其根本。”當代名醫任應秋先生認為心的功能首先是主陽氣,其次是主血脈,因而發生病變首先是陽氣的虧損,其次是血脈的病變,心氣不足是導致胸痺、心痛病證出現的根本原因。

培補元氣是中風病和冠心病的基本治法,當選用黃芪、人蔘、黨蔘等甘溫益氣之品以扶正培本,溫壯元氣。特別是黃芪,能益氣而託毒外出,既壯元氣之本源,又通元氣之路經徑,當為首選之要藥。

辛香宣透,引經通絡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氣味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洩為陰。”“味厚則瀉,薄則通”。辛香者宣,橫貫穿透,壅塞不通之弊,皆可宣而散之。選藥可用桂枝、降香、麝香、鬱金、菖蒲之屬。辛香之品不但本身可以走竄通絡,還兼具引經作用,可引諸藥達於病所。

葉天士創辛味通絡大法,其通絡每以辛味為主,並強調“絡以辛為洩”,“久病在絡,氣血皆窒,當辛香緩通”,“酸苦甘膩不能入絡”等等。這提示我們在藥理學上應重視藥物的“引經透絡”和“藥達腦絡”的作用。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芳香開竅藥如麝香、冰片、菖蒲等能通過血腦屏障,起到引藥入腦的作用;同時又能擴張冠狀動脈、解除冠狀動脈痙攣,增加冠脈流量,起到快速緩解心絞痛的作用,是治療心腦血管病不可缺少的引經報使藥。

心腦血管病中藥治療之心腦同治

清熱瀉火,解毒通絡

熱,火,毒三者,異名而同類,火為熱之極,火烈之極盡是毒,故每每熱毒(火毒)並論。所謂“壯火食氣”、“火與元氣不兩立”,熱毒是導致元氣衰綏的重要因素;欲補元氣,必須清解火熱之毒。心、腦皆具純陽之性,感邪則邪多從陽熱化,因而在心腦血管病急性期,熱毒的致病作用極為明顯,原因是“火性速故也”,故清熱解毒成為重要的治療方法之一。黃連、黃芩、山梔、玄蔘、虎杖、連翹、雙花等清熱解毒藥物在臨床廣泛應用,以直折病勢,去除病原,邪去正安。

蟲類走竄,剔邪搜絡 

《素問•調經論》指出“病在血,調之絡”;《臨證指南醫案》也強調“經主氣,絡主血”,“初為氣結在經,久則血傷入絡”;《醫林改錯》嘗言:“久病入絡為瘀”,均強調了絡病是與瘀血相關的病證。絡病瘀結病久位深,初病尚可用草木類藥理氣活血,久則瘀痰膠痼,非破血逐瘀之重劑難以奏效。蟲蟻之類,無血者走氣,有血者走血,飛者升,走者降,靈動迅速,使血無凝著,氣可宣通,可根鬆透邪,追拔沉混氣血之邪。藥如水蛭、虻蟲、地龍、全蠍、土鱉蟲、蜈蚣、殭蠶之品在絡病中常用。對心腦血管疾病這類病程長、病史纏綿、易於反覆發作的絡病,選用蟲類藥物深入隧絡,攻剔痼結之瘀痰,旋轉陽動之氣,往往可獲奇效。

取類比象,藤類入絡

《本草便讀》:“凡藤類之屬,皆可通經入絡。”蓋藤類纏繞蔓延,猶如網絡,縱橫交錯,無所不至,其形如絡脈。根據取類比象原則,對於久病不愈,邪氣入絡,絡脈瘀阻者,可加以藤類藥物以理氣活血,散結通絡。常用的有雞血藤、大血藤、絡石藤、海風藤、忍冬藤等。藤類藥物善走而不守,心腦血管病本虛標實,宜選補血活血的之品,避免攻逐太過,徒傷正氣。

心腦血管病中藥治療之心腦同治

心腦同治法應注意的問題

藥物的歸經問題

中藥的歸經理論是中藥藥性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歸經理論主要以臨床療效為歸經依據。但是受歷史條件及文化背景的限制和影響,傳統中醫理論將腦的功能歸屬於心,是五臟生理功能的反映,且以心為主宰,因此,歷代中醫藥文獻皆沒有“歸經入腦”的藥物,而是將對腦有作用的藥物歸經於心、腎、肝或其他臟腑經絡,並且作為臨床選方用藥的依據一直沿用至今。

現代藥理已證明很多中藥如冰片、菖蒲、麝香、銀杏葉製劑、三七、紅花等具有維護血腦屏障的結構完整,改善其功能,或擴張腦血管,增加腦血流量,降低血黏度的功能,對腦有直接作用;對腦有間接作用的中藥,如大黃、何首烏、燈盞花素等可以通過清除自由基、阻止神經細胞凋亡等。我們認為,在臨床運用心腦同治法選方用藥時,應結合現代藥理學研究,不拘泥於

心腦血管病中藥治療之心腦同治

中藥學現有的歸經理論,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選用腦部用藥,保證臨床療效。

清熱解毒藥的層次性選擇

清熱瀉火解毒是心腦同治的重要治法,熱、火、毒的輕重層次決定藥物的選擇也有層次分別。臨證選藥當分三個層次:

其一,已成之熱,當以清熱兼具解毒之品治之,如黃連、黃芩、連翹、蚤休、半邊蓮、野菊花之類,母子皆治,以避免熱勢蔓延,毒邪趁機四躥為患;

其二,熱邪已盛,且有上燎化火之勢,當以苦寒直折其勢,並引其下行,如夏枯草、山梔、生軍之屬;

其三,疏通經絡,行氣活血,適當選用大黃、茵陳、枳實、玄蔘之輩,使火熱之邪順勢自二便而出,火熱即清即瀉,其毒勢自當減輕。總之,我們認為,清熱解毒藥必須根據病情、病勢、病時應用,不可一概而論;且應隨時調整藥物、藥量,以免苦寒傷中之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