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如何安全使用中成藥

中藥 藥品 中醫 腹瀉 馮生健談 馮生健談 2017-10-21

小兒如何安全使用中成藥

中成藥顧名思義就是“中藥製成的藥物”,它的本質上和中藥更接近,與中藥湯劑相比,不需要煎煮,具有體積小攜帶方便的優點。但大部分中成藥說明書的不良反應通常寫著:“尚不明確”,因此,如果擅自給寶寶服用,具有很大的風險性。因此特別提醒家長朋友們,不要擅自使用中成藥,中成藥的使用須在專業人士指導下使用。

中成藥的使用原則

第一,優先選用小兒專用藥。

小兒專用中成藥一般情況下說明書都列有與小兒年齡或體重相應的用藥劑量,應根據推薦劑量選擇相應藥量。專供小兒服用的中成藥,大多在藥名中有“小兒”、“娃娃”或“兒童”等字樣,以和成人藥相區別,有些是在包裝上畫小兒肖像或直接註明小兒用藥,這些都可供選用時參考。

第二,非小兒專用中成藥應結合具體病情

非小兒專用的中成藥如地藍消炎口服液、猴棗散、雙黃連、抗病毒口服液、肺力咳合劑、蛇膽陳皮口服液、止喘寧口服液等,也常用於小兒,在保證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根據兒童年齡與體重選擇相應藥量。一般情況3歲以內服1/4成人量,3~5歲的可服1/3成人量,5~10歲的可服1/2成人量,10歲以上與成人量相差不大即可。

選藥時家長不要被商品名所迷惑,比如,蒲地藍消炎口服液,可能不少人認為他有類似於抗生素的抗炎作用,實際上,蒲公英,紫花地丁等藥物抗病毒作用更強些。還有類似小兒柴桂退熱顆粒,表面看有退熱作用,但中藥退熱的效果不符合現代人急躁的心理,因此建議家長還是儘可能多看看說明書,並向中醫師或中藥師請教,這樣用藥才能儘可能減少失誤。

小兒如何安全使用中成藥

第三,儘量避免含有較大的毒副作用成分的中成藥

如硃砂安神丸口服可引起口腔炎、蛋白尿及嚴重的藥源性腸炎;黑錫丹久服可致嚴重鉛中毒;牛黃解毒片口服可引起過敏性血小板減少、過敏性膀胱炎和過敏性皮炎;口服羚翹解毒丸或銀翹解毒丸可引起嚴重的過敏性休克。這些反應雖都較為少見,但一旦發生,病情都較嚴重,類似上述藥物應避免給小兒使用。又如先聲咳喘寧中含有罌粟殼,止咳效果很好,但小嬰兒儘量不要應用。王氏保赤丸中有大黃,腹瀉者慎用,而百咳靜和小兒消積止咳中藥物均較平和,小嬰兒可以應用。

第四,應儘量單用一種中成藥,採取口服或外用途徑給藥,慎重使用中藥注射劑

經常見到一些家長給小兒使用蒲地藍一盒,加雙黃連或者抗病毒口服液一盒等等,這種搭配是不對的,因為蒲地藍中均屬於清熱解毒中藥,而其他很多治療上感的中成藥中均有清熱解毒中藥存在,因此建議家長,如果你不知道成分是什麼,儘量服用一種,不要兩種甚至三種合用。由於中藥注射液成分較為複雜,可能導致患兒過敏,一般情況下醫生也會慎重使用,首選口服或外用途徑給藥。

小兒如何安全使用中成藥

中成藥使用注意事項

第一,注意嚴格按照相應藥量服藥

藥物如果未遵醫囑或藥品說明書,若擅自加大劑量,可能會導致藥源性疾病的發生。如嬰兒素,它是由多種中藥及碳酸氧鈉組成,在常用量下是一種良好的鎮咳去痰藥。劇新聞報道曾有一個42天的男嬰,因在一天內服了l包嬰兒素,出現了深睡狀態,呼吸驟停,經搶救才脫離危險。這是由於該藥含有中藥川貝,川貝中含有的貝母鹼大劑量時可引起呼吸中樞抑制,出現呼吸衰竭。

第二,注意選擇適當的給藥時間。注意遵醫囑服用

一般來說,健脾藥、補益藥、止瀉藥等飯前服奏效迅速;驅蟲藥宜在早上空腹時服,安神藥宜在臨睡前服用;制酸藥宜在飯前服,以中和胃酸並增強對胃黏膜的保護作用;祛痰藥飯前服可通過藥物刺激胃黏膜,間接促進支氣管分泌物增加;對胃有刺激性的藥應在飯後服,這時胃內充滿食物,藥物被稀釋,可緩和對胃黏膜的刺激。

第三,外用藥也要注意用藥部位及用藥量使用

與成人相比,小兒的皮膚特別嬌嫩。且表皮較成人薄,各層發育均不完善,故比成人更易受到藥物刺激。因此在給小兒外用中成藥製劑時,應注意用藥部位及用藥量,特別是刺激性強、毒性大藥物時更應慎重,如風油精、驅風油等。且用藥範圍不宜過大,藥量也不宜過多,皮膚損傷部位以及靠近眼瞼、陰囊等處不宜應用,謹防誤入眼睛。

總之,兒童使用中成藥應注意生理特殊性,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生理特點,遵醫囑選擇恰當的藥物,藥量、給藥時間、用藥部位及用藥量注意遵醫囑使用。

參考文獻: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佈《中成藥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0年6月

相關推薦

推薦中...